首页 >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关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国庆节的节日来历

  • 国庆节,节日,放假
  • 关于国庆节的节日来历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国庆节的节日来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日来历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而*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

      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2]

      17*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

      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3]

      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而*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如今,*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庆节是圣马力诺的国庆节,远在公元301年,圣马力诺就把9月3日定为自己的国庆节。

      节日意义

      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来历

  • 传统节日,文化,传统
  • *传统节日来历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传统节日都不陌生吧,借助*传统节日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传统节日的来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来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忘不了的同学改为春节。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等人在吕后死后,*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3、龙抬头节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4、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5、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6、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7、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8、重阳节

      重阳节日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俗。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9、腊八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10、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11、元旦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12、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13、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每家每户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14、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15、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

      *传统节日形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承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信念。古老节日是人们基于原始信仰以及为了适应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民俗文化,古时代一些流传的节俗活动,清晰地记录着古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构成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

      *传统节日发展

      大部分节日*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诸如灯会、扒龙舟、拜神祭祖等等。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汉代是*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汉后南北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严肃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唐代是传统节日*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在历史演变中,由于朝代更迭、历法变动,有些节日在日期上古今不同。

      传统节日的产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华民族在节日中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也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也有一些传统节日被附会上“避瘟”、“避恶”等沉重色彩的故事传说作为节日“起源”,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建构出来的。附会的这些“避瘟避恶”故事与节日内涵冲突,无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彰显以及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弘扬。*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传统节日是*极其多样的*俗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

      *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

[阅读全文]...
  • 描写节日的古诗词

  • 节日
  •   1、《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2、《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5、《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6、《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7、《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8、《竞渡诗》

      唐·卢肇

[阅读全文]...
  • 世界森林日来历和意义

  • 森林,意义,世界
  • 世界森林日来历和意义

      大家是不是对于世界森林日不是很熟悉啊,其实世界森林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的哦。这个节日主要的目的是呼吁我们大家来关注我们的家园,为我们的家园做更多的有意义有纪念价值的事情,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世界森林日来历和意义相关资料吧,欢迎阅读!

      世界森林日的来历

      “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World Forest Day”。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森林可以美化我们生活,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我们免遭灾害。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从早期的农业耕种到*现代对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耗猛增,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品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此“世界森林日”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森林问题的警醒。

      当今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通过“植树节”的全民植树造林以弥补日趋减少的森林面积,通过纪念“世界森林日”来引导人们更加关注森林、保护森林。从而唤醒人民加倍珍惜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树木;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6公顷,发展*家人均占有0.5公顷,发达国家人均占有1.07公顷。

      世界森林日的目的

      设立世界森林日这一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世界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森林的意义

      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局。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

      各国的世界森林日

      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毫无疑问,发达国家是木材消耗最大的群体。当然,一部分发展*家对木材的消耗亦不可忽视。

      非法砍伐森林是导致森林锐减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报告,全球4大木村生产国(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所生产的木材有相当比重来自非法木材。

      保护森林的措施

      为了扭转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国际社会有必要采取下列若干措施:

      1、缔结国际森林公约

      众所周知,森林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国际社会对森林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政治高度上却远远不够。虽然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森林问题原则声明》以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分别于1994和1997年成立了*间森林工作组和*间森林论坛,2000年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森林论坛,但成效十分有限。

      缔结森林公约既可唤醒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爱护树木;又可强化各国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林业的投资,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以拯救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

      2、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森林虽具可再生特点,但也经不起人类的大肆掠夺。10年来,森林资源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发达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上述数字即可看出,发达国家是国际木材市场的最大买家,亦即最大的消费源;如果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更高出发展*家的若干倍。当然,发展*家也有必要逐渐改变非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比如,发达国家风行、发展*家存在的一次性筷子消费现象每天就消耗掉无以数计的木材。

      3、多管齐下

      多管齐下是拯救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要立法执法,大力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严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二要规范国际木材交易行为,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次上建立木材认让和标识制度,从而达到国际市场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的目标。三来开发研究木材产品的替代品,这样也可减少森林的消耗,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世界森林日历届主题

      2007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我们的骄傲”。

      2008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

      2009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

      2010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加强湿地保护,减缓气候变化”。

      2011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庆祝:为人类保护而持续增长的森林”[Celebrating Forests for People]。

      2012年世界森林日的时间

      2012年3月21日,农历2月29日,星期三;

      2013年3月21日,农历2月10日,星期四。

      2014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让地球成为绿色家园”。

      2015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气候变化”。

      2016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水”。

      2017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能源”。

      2018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可持续城市”。

      2019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教育”。

      2020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和生物多样性”。

      2021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恢复:通往复苏和福祉之路”。

      产生影响

      “世界森林日”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森林问题的警醒。

      人们普遍达成共识:“森林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它在环境安全、消除贫困、提高人类生活水*等许多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为了人类与森林长久共存,全球当务之急:“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加强种植业以弥补对森林的开发使用;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的权利等。”

      活动内容

      根据*会议决议,由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创建的联合国森林论坛将与粮农组织、各国*、森林问题合作伙伴关系的其他成员、各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相关利益攸关方,包括民间社会一起,推动落实国际森林日。并邀请所有会员国根据本国国情在这一天酌情推出和推动与森林有关的具体活动

[阅读全文]...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
  •   1、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2、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4、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5、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6、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7、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8、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9、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3、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4、**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5、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16、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17、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9、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21、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4、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阅读全文]...
  •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及来历

  • 节日,中元节,放假
  •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及来历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盂兰节,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是*自古就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

      1、夜游

      2、床头挂风铃

      3、偷吃祭品

      4、晚上晒衣服

      5、熬夜

      6、靠墙

      7、捡路边的钱

      8、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9、晚上拍照

      10、不勾肩搭背或拍肩膀,听人喊叫不要随便回头

[阅读全文]...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集锦

  • 传统节日,文学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集锦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王建《寒食》

      2、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3、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4、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5、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6、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8、但看*地游,亦见摧辀死。——邵谒《长安寒食》

      9、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0、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1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2、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3、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5、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1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8、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9、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20、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1、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2、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23、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4、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25、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26、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7、*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28、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9、双缕绣盘金,*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0、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1、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2、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3、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4、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5、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6、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8、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9、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40、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2、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43、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45、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6、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7、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48、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9、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寒食》

[阅读全文]...
  •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有哪些(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
  • (图片来自网络)

    岁时(14)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人日”及其相关的古诗词摘录

    余大中

    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七。

    传说,女娲初创世,先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出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相应地,正月初一至初六,分别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

    汉朝开始,有了“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荆州“人日”,以七种蔬菜做成菜羹为食物;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或贴于屏风,或戴在头上;或登高赋诗。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人日”的古诗词摘录:

    《人日》

    杜甫【唐】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杜甫【唐】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唐】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日思归》

    薛道衡【隋】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城南登高》

    韩愈【唐】

    初正候才兆,涉七气已弄。

    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圣朝身不废,佳节古所用。

    亲交既许来,子妷亦可从。

    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

    令征前事为,觞咏新诗送。

    扶杖凌圮阯,刺船犯枯葑。

    恋池群鸭回,释峤孤云纵。

    人生本坦荡,谁使妄倥偬。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句子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语录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说说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名言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诗词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祝福

关于节日来历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古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是哪首诗 虚与实的古诗 渔歌子是词牌名的古诗吗 母爱的词古诗 赞颂某一处建筑的古诗 夏天早晨清凉的古诗 可以配武术的古诗 五十来字的古诗 七步诗三国曹植的的拼古诗 你背的古诗没 给我放江南的古诗 草古诗的图片 写在逆境之中的古诗 形容咳嗽难眠的古诗 古诗清明的一休 晾晒婴儿衣服的古诗 父母之爱的名言_古诗 小学古诗表达的情感 描述美味佳肴的古诗 九月份的古诗 少年快乐的古诗 表示知错能改的古诗 父母关于父母之爱的三首古诗 语文考试必背的古诗词 给孩子的古诗词祝福语 古诗中带走故事的 了解中国古诗的英文 小学书写默写古诗存在的问题 关于爱妻的古诗 寓意奋发向上的古诗 有没有带智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