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石亭的古诗 >

关于石亭的古诗

关于关于石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石亭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石亭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独坐敬亭山

  • 小学
  • 古诗独坐敬亭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阅读全文]...
  • 独坐敬亭山古诗

  • 写作
  • 独坐敬亭山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坐敬亭山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唐 ·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

      敬亭山在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古代叫做宣州。这首五言绝句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在宣州秋游时所写。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过着长期飘泊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孤傲倔强的性格依旧。此诗正是作者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面上是写所见之景,其实是把作者的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不愿和诗人在一起,只留下他自己。

      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句的“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看作一个人。尽管鸟和云都飞去了,诗人却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从诗句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的感情。实际上,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越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孤独与寂寞,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描绘的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性格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结交朋友,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人常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或者“大李杜”。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扩展资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作者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阅读全文]...
  • 王安石的古诗《乌江亭》的赏析

  • 文学
  • 王安石的古诗《乌江亭》的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乌江亭》的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 王安石注音:

      bǎi zhàn pí láo zhuàng shì āi ,

      zhōng yuán yī bài shì nán huí 。

      jiāng dōng zǐ dì jīn suī zài ,

      kěn yǔ jun1 wáng juàn tǔ lái ?

      乌江亭介绍: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乌江亭 王安石翻译: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乌江亭 王安石字词解释: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乌江亭 王安石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阅读全文]...
  • 《竹石》古诗全文

  • 《竹石》古诗全文

      《竹石》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词句解释: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砺、磨难、困难”

      击:打击。

      坚劲: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坚劲:坚定强劲。 “劲” 读作“jìng

      任:任凭。

      尔:你。

      古诗大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古诗赏析: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诗里的竹子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根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阅读全文]...
  •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阅读全文]...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关于亭子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2、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3、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4、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5、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6、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7、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边多。

      *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8、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9、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10、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11、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阅读全文]...
  • 古诗《石灰吟》的诗意

  • 诗意
  • 古诗《石灰吟》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石灰吟》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石灰吟》原文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诗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古诗《石灰吟》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古诗《石灰吟》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阅读全文]...
  • 王安石的古诗_简单的古诗

  • 简单,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王安石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王安石的古诗

    1、《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5、《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6、《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7、《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8、《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9、《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10、《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11、《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12、《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13、《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15、《渔家傲》

    *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16、《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17、《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18、《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19、《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20、《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是不是觉得王安石的古诗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简单的古诗,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 石灰吟古诗鉴赏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鉴赏]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石亭的古诗 - 句子

关于石亭的古诗 - 语录

关于石亭的古诗 - 说说

关于石亭的古诗 - 名言

关于石亭的古诗 - 诗词

关于石亭的古诗 - 祝福

关于石亭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世界的古诗词 春的古诗词书签 节日不能回家的古诗词 描写妻子做饭的古诗 描写奖元王的古诗 古诗鹿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横着竖着都是5格的古诗 古诗中表现愁怨类的词 葬花吟里的古诗 重阳节敬老经典的古诗 送给学生的优美古诗 含秋字的古诗飞花令 背诵爆笑的古诗 带农夫的古诗 形容梦想在远方的古诗 人吃人的古诗词 有关于经济的古诗词 形容池塘水的古诗 悯农的古诗毛笔视频教程 描写独秀峰的古诗 有关古诗的写法 适合五一劳动节背的古诗 师生相处幸福的古诗 形容兄弟不和的古诗 古诗意蕴的探究 表达诗人热爱读书的古诗 人无再少年意义相*的古诗 赞美国庆节的古诗七行 晨露竹影的古诗 田英章写的五言五言古诗 古诗中的闹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