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柳宗元名句 >

柳宗元名句

关于柳宗元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柳宗元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柳宗元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柳宗元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苛政猛于虎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柳宗元《读书》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柳宗元《零陵早春》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柳宗元《蝜蝂传》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 ——柳宗元《茅檐下始栽竹》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相思岂云远,即*莫与同。——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柳宗元《岭南江行》

    人归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频把琼书出袖中,独吟遗句立秋风。——柳宗元《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父子熙熙,相宁以嬉。——柳宗元《贞符》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柳宗元《零陵春望》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庭满白皑皑。——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玉盘滴沥黄金钱,皎如文龟丽秋天。——柳宗元《龟背戏》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柳宗元《跂乌词》

    交侣*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柳宗元《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柳宗元《岭南江行》

    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风。——柳宗元《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柳宗元《寄韦珩》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柳宗元《咏史》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柳宗元《溪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阅读全文]...
  • 柳宗元的名句

  •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星辰复,恢一方。——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阅读全文]...
  •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以下是柳宗元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星辰复,恢一方。——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垂钓

  • 柳宗元垂钓

      垂钓出自《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写一位老人江边垂钓的景象,抒发柳宗元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垂钓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古垂钓者柳宗元:

      柳宗元的江雪,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在下着大雪的江中坐在小船上垂钓,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辽阔旷远 宁静寂寞孤独深沉的境界中,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他是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垂钓,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尽管被贬官到边远的地方,处于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但对理想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他的专一和执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柳宗元{773——819}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在短短的四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写了六百多篇散文,政论,寓言,诗歌,散文的成就大于诗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观止上选了他十一篇散文。

      为什么柳宗元的作品写的这样好,除了他的艺术天才之外,就是体现在本文中的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在“捕蛇者说”一文中体现得很清楚,作者提出了苛政猛于虎的论断,在'封建论"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分封制的种种弊端,郡县制的诸多好处,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柳宗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一位古代的仁人志士,他是在用生命追求真理,其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追求的足迹,闪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光芒,柳宗元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的千古垂钓者,他的精神永照史册。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江雪赏析: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江雪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阅读全文]...
  • 柳宗元的诗句有哪些(柳宗元最著名的一首诗)

  • 柳宗元一生诗歌作品只有一百多首,在诗歌文豪辈出的唐代,柳宗元属于“少产量”诗人。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传唱度很高,其中以《江雪》最为盛名。 初学儿童都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全内容为: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借歌咏志,借景抒情。这首《江雪》描写了一片大雪茫茫场景,天寒地冻时节,森林之间连一只鸟都没有,路上也没有一个行人。此时,只有一位渔夫穿着蓑衣,坐在河边上垂钓。柳宗元以“孤舟蓑笠翁”来自喻自己孤苦悲凉的心境。

    除此之外,柳宗元以雪来象征自己高洁的情操。这首诗歌是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虽然以描述冬天风光为主,但是却抒发了柳宗元心中苦闷之情。

    《溪居》也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全诗内容是: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之后,写下这首山水田园诗。诗歌的首联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因为被贬官,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永州。颔联写了诗人的农田生活,每天和农夫为邻,悠闲在山水之间。表面上看来,作者很庆幸来到永州,得以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实际上,柳宗元借景抒发自己愁苦之情,仕途上不得志让柳宗元苦笑朝廷的黑暗和腐败。

    韩愈与柳宗元之间有关系吗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人,“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排第一,柳宗元排第二。宋代初期,世人考量俩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他们并列称为“韩柳”。在文学上,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倡导者。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我笔写我心”,文章最终目的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柳宗元和韩愈倡导先秦时代的文章,反对词藻华丽的骈体文。和词藻、形式相比,内容应该更为重要。文章只有表达出主旨,才能凸显出文章的价值。柳宗元和韩愈身体力行,针对时事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的叙事散文,他倾听了捕蛇者的悲惨命运,借捕蛇者之口向统治者传达百姓的困苦生活。

    在政治上,俩人有相左的政见。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朝官员,在唐顺宗年间,王叔文和柳宗元有相同的政见,得到了王叔文提拔。随后,柳宗元和王叔文为代表的改革派说服了唐顺宗,在朝廷推行了“永贞新政”,改革持续了180多天以失败而告终。韩愈因为不赞同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意见,在朝廷之中,一直未得到重用。

    在生活中,柳宗元和韩愈是一对好朋友。俩人在文学上持有相同的观点,经常会在一谈论诗词歌赋和文学题材。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俩人经常有书信往来,或为劝告,或为安慰。不久之后,韩愈也遭到了贬官,俩人在政治仕途上怀才不遇,相同的经历让柳宗元和韩愈有了更多的话题,从而俩人在生活上是一对惺惺相惜的朋友。

    唐朝诗人柳宗元字什么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柳宗元字子厚,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一生写下很多绮丽的文学作品,他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推动了诗文发展进程,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享年47岁。早年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到江西一带做官,柳宗元跟随父亲前往江西。这次游历使柳宗元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让他见识了各地风土人情,培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随后,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不久之后父亲去世,柳宗元回家为父亲服丧。三年后,柳宗元再次进入朝廷为官。柳宗元和同僚王叔文、刘禹锡等人持有相同的政见。他们都倡导以改革来治理国家政事,期间推行了“永贞革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派倡导压制藩镇权力。除此之外,为了肃清朝廷腐败现象,柳宗元等人贬谪了朝廷贪污官员。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罪了保守*派。唐宪宗上台后,王叔文遭到贬谪处死,柳宗元被流放到了贫穷崎岖的永州。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反对文章“华而不实”。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柳宗元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和韩愈发起的这场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的发展,在文学史具有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等。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先驱者。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着重反映现实状况,比如社会现状、人民生产生活情形等。文章只有具备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后,文章才会耐人寻味。

    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和韩愈发起的这场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形式的发展,在文学史具有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山水游记散文最为著名的就是《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成为柳宗元散文代表作品,景中抒情,情中写景,是柳宗元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柳宗元以游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西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文章开头,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接着,作者用欢快亮丽的语调讲述了自己来到永州后,和友人一起游历了永州的山山水水。每天醉心于大自然之中,如果走累了就坐在草地上,拿出一壶酒,和友人不醉不归。如果喝醉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憩一会儿,做个好梦。夕阳西下,和友人一起回家。作者描绘了一幅休闲闲适的生活画卷,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作者内心十分苦闷,他以酒精麻痹自己的志向,在内心深处他还是一个把酒自酌的孤独者。

    散文上,柳宗元注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或反映民间疾苦生活,或表达自己对社会黑暗面的抨击。

    柳宗元异蛇王酒介绍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此后,永州蛇就成了当地特产之物,读者从《捕蛇者说》中得知,永州之地盛产蛇,这些蛇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人们都竞相购买永州蛇。后来,有人将永州蛇制成酒来销售,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从此以后,异蛇王酒就成了永州的代名词,并且远销国际市场。

    柳宗元异蛇王酒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经常饮用此酒可以延年益寿,增强身体康健,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异蛇王酒里面含有多种异蛇蛇毒,含有很高的高活性成分,对风湿、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循环有显著疗效。产妇生产后身体虚弱,也可以饮用此酒,帮助恢复体力。异蛇王酒不含香精和防腐剂,对*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果长时间放置,酒味会越来越香醇。

    柳宗元牌异蛇王酒有多个系列产品,公司用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等珍品蛇类作为原材料,加入多种草药泡制而成,一瓶刘宗元牌异蛇王酒需要三年泡制而成。因为柳宗元异蛇王酒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追捧,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假冒产品。针对此事,相关公司出台了辨别柳宗元异蛇王酒真假的方法,便于消费者们选择正宗的柳宗元异蛇王酒。

    《江雪》就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吟唱度很高。初学儿童都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全内容为: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阅读全文]...
  • 柳宗元的古诗

  • 1、《笼鹰词》唐·柳宗元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2、《茅檐下始栽竹》唐·柳宗元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

    3、《梅雨》唐·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4、《汨罗遇风》唐·柳宗元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5、《南涧中题》唐·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6、《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唐·柳宗元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7、《南中荣橘柚》唐·柳宗元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8、《跂乌词》唐·柳宗元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刷毛伸翼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何为。无乃慕高*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无乃饥啼走道旁,贪鲜攫肉人所伤。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跃。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9、《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唐·柳宗元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10、《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唐·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1、《冉溪》唐·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12、《入黄溪闻猿》唐·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13、《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14、《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唐·柳宗元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15、《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以为明,好事者怜之》唐·柳宗元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16、《省试观庆云图诗》唐·柳宗元设色既成象,卿云示国都。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抱日依龙衮,非烟*御炉。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17、《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唐·柳宗元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18、《视民诗》唐·柳宗元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

    19、《首春逢耕者》唐·柳宗元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缀景未及郊,穑人先耦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20、《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唐·柳宗元苞蘖矣i,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

[阅读全文]...
  • 柳宗元文学成就

  • 文学,成就
  • 柳宗元文学成就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百篇,不脱唐骈文*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文学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许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百篇,不脱唐骈文*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动的进步倾向。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小石潭记》 赏析

  • 阅读
  • 柳宗元《小石潭记》 赏析

      《小石潭记》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小石潭记》 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柳宗元《小石潭记》 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

      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高高低低,凸凹不*,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 (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拓展知识: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阅读全文]...
  • 柳宗元的《江雪》赏析

  • 柳宗元的《江雪》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写,那么要怎样赏析这首古诗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柳宗元的《江雪》赏析,欢迎阅读!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赏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大雪之中天地幽寂。千山,所有的山。鸟飞绝,没有了飞鸟的踪迹。万径,所有的路。人踪灭,没有行人的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天地皆白,寂静无声。汉江之上,孤舟之中,一老翁在雪中垂钓。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然而,却有一位老翁坐着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身披着蓑衣,头戴着斗笠,在飘洒着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这首绝句句句无雪,又句句见雪;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景浑然融为一体,作者的特立独行的特有品格在简短的文字中跃然纸上,凸显异常。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暗写手法,题为“江雪”,前三句却始终不着“雪”字,只是在结尾处才点出“雪”,对诗题做了一个小小的呼应。意境绮丽空灵,意蕴深邃悠远,堪称千古决“钓”。

      开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虽不见“雪”,但是从字里行间却处处是“雪”,由于大雪封锁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鸟儿不飞,人儿不行,不仅写了“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连鸟儿都不出去觅食;看道路,连人的脚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诗人开篇为什么要渲染如此冰封雪飘的一幅寒冷的背景呢?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以此烘托那雪中寒江孤舟之上披蓑戴笠垂钓的老翁,突出垂钓老者的孤独,突出老着的独行,突出老者的不愿与世俗同流的可贵品格。我们不能肯定诗人作品中的老这就柳河东自己,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作品中融入了他那种被贬之后的复杂情感。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钓什么?仅仅是为了钓鱼吗?冰天雪地是钓鱼的季节吗,能钓到鱼吗?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柳宗元当时在永州是因被贬而来,无论在人际还是在仕途,都处于极度孤独寂寞之中,国家朝政也处在极其灰暗之际,因此我们说,诗中老人应该钓的是一种孤独,钓的是一种寂寞,钓的是一种孤傲的心境,钓的是一种理想和愿望,钓的是即将来临的整个春天。

      此外,从老人孤独的垂钓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镜如其心。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他曾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亦称柳河东。他能诗善文,尤其擅长散文,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多作于贬谪之后,抒发抑郁不*的感慨,风格简练淡雅,语言峻洁流畅,感情沉挚,韵味含蓄隽永。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大起大落的“名门之后”

  •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祖辈曾是皇亲国戚,而他本人则是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

      祖辈曾是皇亲国戚

      柳宗元出身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氏。唐朝人喜欢说自己先世出于高门,许多是不能相信的,但柳宗元的家族却是货真价实的门阀贵族。北朝时期,黄河以东地区的柳氏,就与薛氏、裴氏一起,并称“河东三著姓”。唐朝立国后,柳氏也被皇室倚重。唐高宗李治一朝(公元649年—683年),柳家光在尚书省(相当于*)同时做官的就达20多人,权倾一时。

      但也就是在高宗时期,柳家开始走向衰败。当时,柳宗元的高伯祖(与柳宗元之高祖子夏为兄弟),高宗第一任皇后王皇后是高宗宰相的外甥女。后宫斗争中,王皇后败于武则天,柳宰相也受到牵连,先是被贬,后来干脆被诛杀。武则天上台主政后,打击旧姓,柳氏从皇亲国戚降为普通人,仅剩下良好的家风不绝如缕。

      柳宗元的老朋友韩愈,说柳宗元正直、真诚,不计利害,为理想奋不顾身。柳宗元的这种品性正遗传自他的父亲柳镇。柳镇曾在晋州(今山西省境内)做官,他的上司是个粗暴而嗜杀的武夫,官府里的人都不敢得罪他。看到无辜*的人快要被打死时,只有柳镇会去据理力争,甚至亲身为无辜者抵挡鞭笞棍棒,即使上司暴怒也毫不退避。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也出身世家,通晓诗书,文采不凡。柳宗元4岁时,父亲孤身在外,卢氏带着孩子们暂住长安西郊乡下。家中没有书籍,她就背诵口授。

      稍大一些,柳宗元开始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游历,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文采。十一二岁时,他随父亲在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李兼的幕府中生活了一段时期。李兼幕府中人才很多,像当时著名的文*德舆、杨凭都在其中。柳宗元在父辈的圈子里,已经受到瞩目,被看成是“童子有奇名”者,杨凭还将9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公元7*,柳镇担任殿中侍御史,是个*门的小官员,却在审理案件时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宰相窦参,被陷害而贬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17岁的柳宗元为父亲送行,走了*百里,依依不舍,而刚强的父亲,只对儿子说了一句“吾目无涕”,就踏上了远去的道路。

      胸怀大志却政坛失意

      公元792年,陷害了柳镇的窦参获罪贬死,陆贽为相,气象更新,柳镇冤案昭雪,柳宗元也在第二年中了进士。又过了5年,他考中博学鸿词科(由吏部,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所举行的人才选拔考试),被正式任命为集贤殿书院正字,这一年他才26岁。

      集贤殿书院正字,相当于皇家图书馆的校对员,是刚入流的小官。按唐朝惯例,进士出身,授正字,然后出任京畿的县令、县尉(相当于*、县*局长),再回中央做官,是仕途上的快车道,柳宗元在集贤殿书院正字任上3年期满,就调补为京畿地区的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县尉,无疑是踏上了升迁的捷径。

      实际上他并未到任,由于才华出众,柳宗元被留在京兆府(相当于首都市委)负责文书工作。同时,他也活跃在长安才俊之士的圈子里,与刘禹锡、韩愈等一批俊彦之士,友情甚笃。这批青年才子胸有大志,常在一起针砭时弊。公元803年,柳宗元刚满31岁,调任监察御史里行(相当于国家*高级官员助理),走入了朝廷决策中心,好友刘禹锡等3人也同时被晋升。

      这期间,柳宗元开始与王叔文结交。王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很有政治抱负。他棋艺精湛,曾在东宫陪当时还是太子的唐顺宗下棋,因帮助太子在复杂的宫廷斗争里站稳脚跟而深受信任。王叔文善于结交,到处为太子物色人才。柳宗元及其朋友们与王叔文政见相*,都成了他倚重的力量。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顺宗顺利登基,着手进行改革。柳宗元此年升任礼部员外郎(相当于*兼教育部高级官员)了,在王叔文的带领下,他们这批年轻官员迅速推行新政,惩办贪官酷吏,整顿财政,抑制藩镇,打击宦官,雷厉风行,据史*载,这些新政令“百姓相聚欢呼大喜”。唐顺宗的年号是“永贞”,这场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然而,官场一旦腐朽,其衰亡就成为必然——大唐王朝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到后期,王叔文等人遇到的强力反弹便可想而知。尤为不幸的是,如果顺宗是个清醒健康的皇帝,多少还可以给他们倚靠,不幸顺宗在即位前一年(公元804年),突然中风,无法言语,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朝廷百官对王叔文等人擅权的猜疑,自顺宗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中断过。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打压的宦官、藩镇以及不满的朝臣,迅速集结成反对力量。太子李纯,则逼迫顺宗禅让,自己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宪宗。手中完全没有兵权的王叔文,面对这样的变局,也只能束手就擒。

      宪宗刚一上台,就宣布把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官员贬到地方去当司马。所谓的“司马”,是地方上编制之外不得参与处理政务的闲官,实际上相当于流放了。少年苦学的柳宗元,在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走进政治的最高核心,然而无情的政治,也在转瞬之间,让他从巅峰跌落谷底。

      带着悲伤离开人世

      柳宗元被贬的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地处湘江上游,属于丘陵地带,在唐代是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地区。柳宗元到任后,没有住所,只能在永州城里龙兴寺的西厢房里安身。第二年5月,随他一同前来的老母亲就因长途颠簸,加之受不了南方的炎热和潮湿,一病不起,又因缺医少药,撒手而去。母亲离世前,对心境萧索的儿子说:“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耿耿于怀,我也从没有觉得过得不好。”

      母亲去世后,柳宗元自己的健康迅速恶化,脾脏肿大,消化不良,严重时一两天发作一次,吃不下东西,视力模糊,旁人说话的声音一高,就心慌不止。他自己懂一些医理,想买一些茯苓来调理,结果集市上卖的是用芋类假冒的茯苓,吃了病情反而加重。在龙兴寺熬了四五年后,他才有了自己的家。新家临着溪水,地气湿热,不久他又患了脚气病,双脚肿胀。

      与身体的病痛相比,心里的压抑是更痛苦的。柳宗元早年才华过人,仕途又很顺利,性格刚直,议论不避利害,在长安被人称为“狂疏人”。作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他当政时,来巴结他的人在门口排长队,无非是想走门路,弄个一官半职。对于这些要求,柳宗元不肯徇私,“百不得一”。随着柳宗元政治的失势,人们对其才华的嫉恨、心意不遂的恼恨,一齐发泄了出来,骂他的污言秽语不绝于耳,有些人甚至靠污蔑和诋毁他来讨好新贵,一时之间“群言沸腾,鬼神交怒”。

      柳宗元在永州过得很孤独,很少与人往来。他希望能回到长安,在永州待了5年以后,他就不断给京城的亲友旧交写信,盼着有人能施以援手,但人们都无能为力。当时宪宗统治下,时事已经*稳下来,但柳宗元却是在绝望中一待就是10年,完全看不到出路。

      有个朋友听说柳宗元很痛苦,远道来探望,看见他并没有悲涕不止,以为传说不实。柳宗元对他说,你知道吗?长歌之哀,过乎恸哭,我这已经没有眼泪的痛苦,要超过那悲涕不止1000倍啊。

      公元815年,事情似乎有了一线转机。当时的宰相韦贯之,很同情柳宗元等人的遭遇,将柳宗元、刘禹锡等5人召回长安。接到消息,柳宗元十分兴奋,一个月就回到京城。刘禹锡在兴奋之中,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中对长安的新贵不无讥讽。

      不愿看到柳、刘重归政坛的*,抓住此诗大做文章,坚决反对他们返回朝廷。永贞那场*的阴影,也没有在唐宪宗心里完全消退,反对意见立刻得到他的支持。柳宗元等人2月回到长安,3月14日就宣布他们全部出任边远地方的刺史。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比永州还要远2000里。

      在柳州,柳宗元尽自己的努力为政一方,取得不小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但漂泊的愁苦,折磨着他病弱的身躯,内心的悲伤,一刻也没有缓解。在柳州任所去世时,柳宗元年仅47岁。

      文章必传于后

      痛苦对人的砥砺,是未曾经历苦难的人难以体会的。苏轼的弟弟苏辙曾经说,在我哥哥未贬黄州之前,我们的文章不相上下,但黄州之后,我却再也不能望到他的项背。这种境遇同样发生在柳宗元身上。

      早年在长安时,柳宗元就以文采名动一时。离开长安,在长期几*绝望的贬谪生活里,他的文章日益褪去表面的辞藻,追求文以明道,走向雄深雅健的深邃之境,其中《封建论》等理论长篇,《永州八记》等山水小品,以及《江雪》、《捕蛇者说》等诗文,都成为*学*的典范。这无疑是他思想日趋深沉,精神不断精进的结果。

      在孤独的贬谪之地,柳宗元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人生,认为早年仕进顺利,的确有些“年少好事,进而不能止”,加上“性又倨野”,无疑忤逆了*。但是,他却未因此变得圆滑起来。他到永州一年后,王叔文被赐死,罪名是乱国,舆论指责蜂拥而至。一般人即使不努力撇清自己与“罪人”的关系,也要保持沉默,但柳宗元在给友人的信中,还是如实提到自己早年与王叔文亲善,“交十年”。

      政治失意后,因为自己当初的锋芒与才华,柳宗元受尽倾轧与奚落,但他还是对政治上庸碌无为、明哲保身的态度,给予最大的抨击。在一封写给岳父的信中,他明确提出,那种没棱角、唯唯诺诺、无所作为的老好人式的官吏,是政治的大害。

      柳宗元去世后,他的灵柩终于返回了日思夜想的长安。好友韩愈从遥远的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寄来了为他撰写的墓志铭,其中写道:如果柳宗元早年能像他后来当司马、刺史时那样老成一些,也许他就不会离开长安;贬斥以后,如果有人能拉他一把,也许他就不会沦落至此;然而,如果他不是这样绝望无助到极处,也许文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必传于后”。

      一个仕途显达的柳宗元,和一个官场失意、人生绝望却文章“传于后”的柳宗元,孰得孰失呢?历史无法分辨,如同命运难以抗拒一样。但他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一定会被*认识!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柳宗元名句 - 句子

柳宗元名句 - 语录

柳宗元名句 - 说说

柳宗元名句 - 名言

柳宗元名句 - 诗词

柳宗元名句 - 祝福

柳宗元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赤子之心的诗句 带吴钩的诗句 把酒言欢的诗句 仗剑走天涯的诗句 形容积少成多的诗句 青花瓷的诗句 与友人夜晚畅谈的诗句 空字开头的诗句 关于5月的诗句 有关冬至的诗句 关于赏月的诗句 形容有志向的诗句 形容艺术之美的诗句 喜结良缘的诗句 中秋月的诗句 形容遇到好知己的诗句 形容勤奋好学的诗句 小草发芽的诗句 含有灯的诗句 少年成长的诗句 形容大自然的诗句 赞美彩云的诗句 野菊花的诗句 形容好天气的诗句 表达爱情坚定的诗句 关于永恒的诗句 斩断情丝的诗句 形容露珠的诗句 有剑的诗句 清净的诗句 和鹿有关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