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柳宗元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柳宗元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意】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句句无雪,又句句见雪;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景浑然融为一体,作者的特立独行的特有品格在简短的文字中跃然纸上,凸显异常。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暗写手法,题为“江雪”,前三句却始终不着“雪”字,只是在结尾处才点出“雪”,对诗题做了一个小小的呼应。意境绮丽空灵,意蕴深邃悠远,堪称千古决“钓”。
开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虽不见“雪”,但是从字里行间却处处是“雪”,由于大雪封锁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鸟儿不飞,人儿不行,不仅写了“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连鸟儿都不出去觅食;看道路,连人的脚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诗人开篇为什么要渲染如此冰封雪飘的一幅寒冷的背景呢?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以此烘托那雪中寒江孤舟之上披蓑戴笠垂钓的老翁,突出垂钓老者的孤独,突出老着的独行,突出老者的不愿与世俗同流的可贵品格。我们不能肯定诗人作品中的老这就柳河东自己,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作品中融入了他那种被贬之后的复杂情感。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钓什么?仅仅是为了钓鱼吗?冰天雪地是钓鱼的季节吗,能钓到鱼吗?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柳宗元当时在永州是因被贬而来,无论在人际还是在仕途,都处于极度孤独寂寞之中,国家朝政也处在极其灰暗之际,因此我们说,诗中老人应该钓的是一种孤独,钓的是一种寂寞,钓的是一种孤傲的心境,钓的是一种理想和愿望,钓的是即将来临的整个春天。
此外,从老人孤独的垂钓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镜如其心。
拓展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中国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中国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中国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江雪柳宗元的古诗带拼音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雪柳宗元的古诗带拼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注解】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小诗,它字浅句顺,让人过目成诵,经久不忘。当我们陶醉于它的凝练的时候,不禁会思考它到底表达了什么?
一首诗的内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个典范。西方中世纪释读《圣经》,曾有“四义释读法”,主张分字义的、寓意的、规训义的、灵义的四个层次理解《圣经》。我们也不妨从多层意义上来欣赏这首小诗。
首先从最浅显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前两句是天寒地冻的大背景:千山叠嶂,白雪皑皑,万径盘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路面上没有一个行人。后两句是小焦点:在这大背景中有条江,江面上有一小渔船,渔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渔翁,老渔翁手持一根钓竿,独自垂钓。描绘极有层次,很多的国画常常取材于此。宏阔的天地和微小的渔翁形成鲜明对照,而整幅画面给人直观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马上会想到诗人恐怕不单单是为了画一幅毫无意义的图画吧?这苦寒静寂的图画背后,是怎样一付情怀呢?自永贞革新失败以来,诗人屡遭打击迫害,被贬谪到荒凉的永州,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独之中。这陷入幽静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万径的人世间也没有同伴的孤苦老渔翁,不正是此时诗人的自况么?
然而,用诗人的政治、人生遭际作比附,虽然可以一一应验,却不能中止我们对诗意的'领会。从更深一层看,这首诗则反映了诗人的在此厄运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虽深陷绝境而不悔其执着之心,虽历冰雪而不改其高洁之志。有论者以为在这样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这个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不过,精神写照说,还算不得最高层次的理解。因为这样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来,诗境真正的高超之处却在于超越这个苦寒的世界,而达到精神的沉寂。这便是禅的境界。诗人深受佛禅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飞鸟也好,万径也好,人踪也好,江面、小船、钓钩、老翁,不过都是空无,唯一存在的是渔翁的超脱。所钓非鱼,乃禅也。
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同层次上体会这首小诗的美,层次虽有深浅之分,然而每一层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美。言有尽意无穷,这也许是《江雪》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据*文学史重要一*的原因吧。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3、《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4、《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7、《再上湘江》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8、《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9、《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0、《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
11、《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12、《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13、《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诗人柳宗元的成就
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下面是由语文迷的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诗人柳宗元的成就,欢迎阅读与借鉴。
人物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出身河东柳氏。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百篇,不脱唐骈文*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 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 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动的进步倾向。
[诗歌]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古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辞赋]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当你读懂了一首诗,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这位诗人的内心?
当你读懂了一位诗人的内心,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他的情?
当你读懂了他的情,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他的一生?
当你读懂了他的一生,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他生活的整个时代?
……
对此,毕淑敏曾说:人们,常常是心中很寂寞,说出口的却是词不达意的热闹。
在这一点上,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柳宗元,真的就是那个很让人读不懂的人。对他,有些人并不喜欢。而对他的另一位至交好友——刘禹锡,多数人却很推崇。
为什么呢?
因为柳宗元的诗虽然写得很好,但读多了会让人很不快乐。而刘禹锡的诗呢?对身心俱疲的现代人来说,读完之后,仿佛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快感浸透浑身上下每一根汗毛,煞是舒服。
如此,试问: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你,每个月都要为沉重的房贷车贷而焦虑不安的你,上有老下有小浑身重压正处于油腻中年的你,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愿意读刘禹锡的诗?还是愿意读柳宗元的诗呢?
在我,当然是愿意读刘禹锡的诗了。这并不是肤浅,而是出于本性。事实上,每一次阅读,我们仿佛都是在造访自己的另一种人生。但多数时候,我们更愿意造访那些快乐的、高兴的、幸福的、美满的人生。
无疑,柳宗元的人生是不快乐的。正如元代著名诗论家元好问对他诗作的评价那样,“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柳宗元的一生藏着谁也不懂的难言的寂寞。
这种寂寞囚禁了他一生,连创作一首《溪居》,他都是痛苦地咬着牙写的。
这首《溪居》,多数人并不了解。在大家印象中,最能代表柳宗元诗风的莫过于《江雪》了。然而,《江雪》太冷了,也太静了,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乎绝望的感觉,令人生畏。
相对而言,写《溪居》时,柳宗元的真实内心是可感的:他用外在的词不达意的热闹,粉饰着内心的真实的寂寞。
作为一个从古至今被引用了千年的话题,“寂寞”的心在古典诗词中,仿佛从来都没有停止跳动过。它们或化身深闺怨妇、或化身羁旅游子、或化身谪人骚客……用不同的文字诉说着人们内心不同的寂寞。
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寂寞,它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对柳宗元而言,他的寂寞来源于他的身世,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他的仕途,他的理想,他的抱负……
众所周知,柳宗元出生于一个地位很高的家庭。他祖籍河东郡,与薛氏、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在他祖上,出了很多大官,例如七世祖柳庆为北魏济阴公,堂高伯祖柳墉曾为宰相,其父柳镇也曾任侍御史等职。而他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也是世代为官。
出生于这样的名门望族,柳宗元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呢?然而,真正的压力还远不止这些。对柳宗元而言,真正的压力来源于什么呢?
来源于其“独子”的身份,来源于家族的衰落。
在旧中国,男子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在那些封建世家大族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家中的独子,柳宗元下面只有两个妹妹,因此,家族的未来便扛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族人寄予了厚望。
可是,如果不是父亲过早去世,如果他的家族一直都这样官运亨通,如果他身处一个和*稳定的时代,如果没有发生那场举世震惊的安史之乱……那么,他或许就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柳宗元”了。
然而,如果永远都只是如果。
早在武则天当政时,柳家就屡次受到打击迫害,到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时,柳家已经衰落了,其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而其父柳镇,在天宝末间也只做过太常博士。对此,连柳宗元自己也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年以来,无为朝士者”。
当不幸来临时,永远不只有一次。公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本已风雨飘摇的柳家再一次遭受重创。当乱军攻入长安城时,他们一家人不得不抛弃房产,像流民一样逃往南方,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
后来,安史之乱*复,他的父亲柳镇虽然可以继续为官,但官职很小,还经常遭遇贬谪。此时的柳家早已泯然众人矣。
所以,作为柳家的独子,在很小的时候,家人就对柳宗元寄予了很大期望,希望他能够重振家风。公元793年,刚刚20出头的柳宗元考中了进士,据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记载,此时“众谓:柳氏有子也”。即大家都这么说:“柳家现在真是有一个好的后代了。”
可惜就在同年不久,他的父亲柳镇就去世了。自此,在他的身后,再也没有人能够为他遮风挡雨了。自此,重振家族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的身上。
这样的柳宗元又如何能够活得快乐,活得幸福呢?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随父亲辗转各地、奔波流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寂寞就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现在,家道中落了,父亲去世了,下面还有两个待嫁的妹妹,在他的身后,已经没有退路了。除了咬着牙孤独向前,他还能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选择呢?
历史上,在每个能够名垂青史的文人大家的人生中,“贬谪”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了这些人的仕途宦生涯,还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
可是,同样面对贬谪,不同的人却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去看待它。像宋代大词人苏轼,那真是达到了不一般的哲学高度。对他而言,只要心是安宁的,无论被贬到哪里,都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
而柳宗元的至交好友——刘禹锡呢?更是将“贬谪”视为家常便饭。但不同于苏轼的“既来之则安之”,刘禹锡秉十分放得开,该笑的时候就放声狂笑,该骂的时候就由着性子讽刺一通,从来不会委屈自己。对他而言,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永远都是别人。
可柳宗元不是。他一直都看不透人世间的无常,过得很憋屈,很寂寞,很痛苦。
在父亲去世以后,柳宗元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铆足了劲,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加上母亲自幼对他的严苛教育,以及他早年随父亲辗转各地所经历的种种见闻,他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济世报国的心。
对他而言,济世报国和重振家风同样重要。
然而,在时代的洪流裹挟下,连李白这样的天才,都无可奈何,又何况是柳宗元了?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就像一个芯儿已经烂掉的果子一样,朝*得越发黑暗。内有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外有藩镇割据,战乱频发。这样的柳宗元只会屡战屡败。
果然,公元805年,在唐宪宗的严厉打击下,王叔文被赐死,历时100多天的“永贞改革”以失败告终。作为王叔文集团的一个核心人物,柳宗元也被贬到了遥远的湖南永州做司马。
在唐代,永州的山水是不错的,却十分荒蛮。而司马的工作也不好做。它是刺史下的一个属官,你自己什么政治理想都不能表达,只有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所以,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生活很不如意。此时的他,无妻无子,无兄无弟,无父无母,未来又渺茫不堪。这些打击就像海浪一样不断地拍打在他身上,让他过得非常压抑和痛苦。
更不幸的是,柳宗元当时的身体健康出现了极大的问题,身心都遭受巨创。很长一段时间,他完全找不到什么解脱的办法。
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重振家风的重任还担在他身上。所以,他并不甘心就这样无力地陷在痛苦中,希望能从挫折中挣扎起来。怎么办?和历史上的很多文人墨客一样,柳宗元尝试用游山玩水来安慰自己,排遣忧伤。
这首《溪居》就是在这样痛苦而寂寞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在宋代文坛,一贬官就喜欢外出游山玩水,并因此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不止柳宗元一人。但真正能够从贬谪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却寥寥无几。其中,除了苏轼,最令人敬佩的就是欧阳修了。
欧阳修被贬官时,就很喜欢游山玩水。他说:“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酪酉插花归。”春天,欧阳修出去看花赏花,喝酒喝得很醉——“篮舆酪酉”,甚至头上还插着花,于是“插花归”。“篮舆”是他坐着一个小轿子,“酪酉”是喝醉的样子,头上还插着花。
同时,他还写下了人尽皆知的名篇《醉翁亭记》,说滁州的山怎么样美,水怎么样美,四时的景物怎么样美,人民老百姓怎么样好。
从这些文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欧阳修是实实在在地从贬谪的痛苦与寂寞中解脱了。所以,他活到了70多岁。
而柳宗元呢?比杜甫比李白比欧阳修比刘禹锡都活的少,46岁就去世了。因为,在永州的自然山水中,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救赎,他的内心依然是寂寞而痛苦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溪居》: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柳宗元《送元皓师诗》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星辰复,恢一方。——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古诗的名句 看柳宗元古诗后的感悟 江雪柳宗元古诗的评论 江雪柳宗元古诗的大意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的*义词是 柳宗元的柳宗元有名的古诗 江雪柳宗元古诗写的景物 柳宗元古诗比较有名的几句 有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描写的景物是 查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古诗《早梅》 柳宗元的怀古诗 柳宗元的诗风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大全 柳宗元的诗句 韩愈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爱国古诗 柳宗元的名句 有关柳宗元的古诗 早梅的古诗柳宗元 柳宗元的4句古诗 柳宗元的名言 柳宗元的古诗特点 柳宗元写的古诗300首 柳宗元的代表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文 柳宗元名句
江雪柳宗元的古诗带拼音 柳宗元垂钓 柳宗元《捕蛇者说》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柳宗元的古诗成就 诗人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渔翁》全诗赏析 柳宗元的诗歌风格 柳宗元《江雪》的古诗赏析 诗人柳宗元的成就 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 溪居柳宗元赏析(溪居柳宗元诗歌鉴赏答案)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柳宗元江雪拼音版古诗(江雪古诗内容及翻译) 零陵早春古诗带翻译(柳宗元最著名的诗和词) 柳宗元的诗句有哪些(柳宗元最著名的一首诗) 江雪柳宗元_江雪古诗 柳宗元的诗 柳宗元:渔翁 柳宗元:溪居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读诗记·被荒废的柳宗元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名句 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霞光诗句 秋天稻田诗句 母女情诗句 洪崖洞夜景诗句 闻香识人诗句 形容相逢不认识诗句 最美南京城诗句 人生导师诗句 早上太阳诗句 美人入怀诗句 庭院花草诗句 推敲诗句 断诗句 父子之情诗句 李清照爱情诗句 苦情诗句 中秋佳节贺卡诗句 骚话诗句 自我评价诗句 诗句哲理 秋天美景诗句 普陀山诗句 枕边人诗句 怡然自得诗句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句 台儿庄诗句 贾生诗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句 清冷秋天诗句 李商隐七夕节诗句 赞美蓝天白云大海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