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粉世家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金粉世家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金粉世家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金粉世家经典语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25岁的我…突然的就想重新看一遍…无论是剧情、演技、编剧,真的都很 不错… 比现在乱七八糟的爱情剧好太多,还是那么感人。对每个演员都有好感,刘亦菲当年就漂亮,董洁好清纯,陈坤很帅气~ 当年我还是个初中生。
电视剧《金粉世家》经典台词
一、好想抱你一下 偏隔着满怀黄金甲
二、如果是因为我给你添了太多的麻烦,我说一句,对不起,并且我向你保证,从今天这一刻开始,我会在你的生活里消失,永远也不要跟你见面,但是今天晚上你哪儿都不用去,马上回家去。我知道,我在你心里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或者是一个*,但是我告诉你,你错了。你看看这条小街和这里的路灯吗?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特别的,但是对我来说,这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地方。因为是在这儿,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晚上,我第一次遇见了你。从这一刻开始,我告诉自己,这是上天的缘分,你就是我要找的爱人。为了我们的在此相遇,我找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找到了你。为了让你爱我,我搬到你的隔壁做你的
三、我问你,没有我,你*惯吗? 你淡淡的说,这和*惯无关。
四、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在燕西在追求清秋感到重重阻碍,心灰意冷的时候,对清秋的真情流露表白:
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之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六、为了让你爱我,我可以做一切能让你高兴的事。在我眼里,你就是那束百合花,我一定要让你在温暖中开放,不让你受到任何风雨打击。原本以为,你会像我爱你那样来爱我。但是我错了。不过,我明白一个道理:爱是不能勉强的。因为无论我做什么你都不会爱我。只因为我不是你要找的爱人。
七、我怎么失去你了 你的好 我都想起来了
八、伊人何处?总在寒冷清秋。
九、同沟流水出东墙,一叶芭蕉篆字香。不道水空消息断,只从鸦背看斜阳。
十、我把黄昏等碎,等落霞,等繁星,等朝晖。你那纯净的容颜,流转的双眸,让我未及品,已先醉。夕阳直视残垣,将我的思念高悬,公然晾晒。斑驳的光影中,你款步的小影,在我脑海中深邃深邃。那雨落倾巷的街角,我只记得一个清丽的背影,还有那一盆摇曳轻忽的百合,请允许我将那剪影折叠,封存,在每一个辗转的夜,细细回味。那悠长深邃的巷子中,我只记得那幽蓝的光和那一张张轻舞的诗笺,莫怪我的唐突,对于你,我愿一生只一次的开口言爱。我责怪着我的步伐,甚至我的情感,怕太快、太浓烈会灼伤你,刺痛你。我责备着我的步伐,甚至我的情感,怕太慢、太轻忽会错过你,丢失你。我站在你的一墙之外。
电视剧《金粉世家》的剧情简介:
金燕西(陈坤 饰)是北洋军阀内阁*金铨(寇振海 饰)的七儿子。白家小姐白秀珠(刘亦菲 饰)出身名门,对金燕西情有独钟。燕西一方面忍受不了白秀珠的小姐脾气,另一方面他知道金家与白家都有激烈的权力冲突,所以对白秀珠爱理不理。
直到他偶遇了出身寒微的女学生冷清秋(董洁 饰),燕西对清秋一见钟情,继而展开了激烈的追求。自由恋爱的新思潮跟封建传统观念产生了冲突,克服了一切困难后,燕西还是跟清秋结婚了。白秀珠深感不甘,一场三角情感的纠缠就此开始。
婚后的清秋深觉嫁入豪门的不易,钩心斗角的事情让本来单纯的她倍感压力,与丈夫的处事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分歧。最后面对燕西的出轨,清秋心灰意冷……
《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作者: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畏闻*,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释:
1、此题虽为“咏史”,实为揭露社会现实,作于清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
2、金粉:妇女化妆用品,用作繁华绮丽之意。
3、牢盆:煮盐器,代指盐商,此诗中实指主管盐务的官僚。
4、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5、*:*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以文字犯忌,罗织罪名。
6、稻粱谋:只考虑维持生计。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7、田横: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后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赴洛,在途中自杀。
赏析:
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中。他们着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对于当时日趋颓废的社会风气,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此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对这一现象作了充分的揭示。首联以概括之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据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感叹气节丧尽、毫无廉耻的社会现状。此诗从现实感慨出发,而以历史故事作为映衬,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牢盆”是煮盐的器具。牢盆狎客指盐商即有钱人。“团扇”代指美人。团扇才人即专门吟咏淫辞艳赋的无聊文人。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中国后他以自杀拒绝降汉,其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谴责社会的堕落。东南地方的人们整日过着奢侈*的生活,上层社会的人们只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钱人操纵社会,帮闲文人洋洋得意。人们谈起“*”都都吓得半死,不敢说真话;有人写书着文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后作者愤激地指问:像田横及其部下那一类刚勇猛烈的中国人都哪里去了?难道都爬上官位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吗?作者忧愤之情难以自抑,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1、不一样的人就不会在一起,就像我们葡萄树上的百合花?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好想抱你一下,偏隔着满怀黄金甲。
4、结果?结果就是我不能没有你。
5、自从我遇见你以后,我从来没有和女人有过任何关系。
6、你说这是我的主意也可以,我既然已经愿意成全你的前途,那我就成全到底,我也可以马上宣布,这样你要是定下日子启程的话,我想也不至于耽误你的行程吧!
7、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8、我们不是帝王世家的人,不明白生在帝王世家的悲哀。
9、清秋,你的梦想是什么?
10、同沟流水出东墙,一叶芭蕉篆字香。不道水空消息断,只从鸦背看斜阳。
11、你在质疑的我的心事吗?我告诉你,我说的话,从来没有变过,从来没有!
12、我怎么就失去你了呢?你的好,我都想起来了。
13、那你适合当老师,你可以当一辈子老师。
14、坐久了,回头又让他们拿我开玩笑。
15、好了咱们谁也不欠谁的了请你以后不要再来烦我。
16、你是回家来挑衅的,对不对?不必了,你要到什么地方随你的便,我是不会拦着你的,要离就离,要散就散,你又何必非要吵着闹着才算呢?我说的都是真的,我也已经决定这么做了。
17、我金燕西说过的话什么时候变过。
18、金燕西,我们是不一样的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19、我错了。
20、怎么还不睡啊?
21、呀,我的手绢,怎么在你那呀?还给我!
2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之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3、你府上,我倒是常来,不过难得你在家罢了。
24、一个冷淡的所在,最怕是有过去的繁华来对照呢。
25、别太认真了,风浪徐总是无缘无故。灯前的闲暇理由如悔,二字伤心。
26、过年?过年有今晚这么有价值吗?
27、我不需要。
28、谁说我对你没有责任,我只是不允许别人和我一起分担我对你的责任罢了。
29、那怎么还不睡?过年守岁么?
30、不管我的猜测是否正确,只要你说,如果你真的有这样一个计划,那么我这么说,你有什么不满吗?
31、这又是你的杰作?
32、燕西原是男女交际场中混惯了的,对于女子,很少什么避嫌的事。惟有对于清秋这种不新不旧的女子,持着不即不离的态度,实在难应付。
33、不一样的人是不会在一起的,就像我们家的葡萄藤上会长出百合花来吗?
34、怎么这么多百合花啊?
35、不管我猜的对不对,只要你自己说出来,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计划,那我这样说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吗?
36、我问你,没有我,你*惯吗?你淡淡的说,这和*惯无关。
37、伊人何处?总在寒冷清秋。
38、你在质疑我的思想吗?我告诉你,我说的话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
39、我说是跟同学出来玩,只是借你的车子用一用。
40、好了咱们谁也不欠谁的了。请你以后不要再来烦我。
41、那你会一辈子喜欢我么?
42、是他先伤害了我。
43、累了就更应该睡了。把眼睛闭上,闭上!来。
44、但是在这个房间里有二三十个男人和女人。他们都面带微笑,不知所措。
45、关于欧阳事情,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46、她没有烟火绚丽,也不像鸟儿会飞行。
47、没有我,你*惯吗?你淡淡的说,这和*惯无关。
48、你瞧,天这么蓝,北京的秋天真是太美了,一点也不像城里的喧嚣。
49、随沟水出东墙,一片芭蕉叶上印着香火。没有水的消息,只有从乌鸦背上看到夕阳。
50、他喜欢上了我的爱人。
51、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屋檐下,秋叶已凋零。悲欢离合总无情。伊人在何处。总在零冷清秋。
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属于自然规律,请不要伤心,生活还要继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去世家属的安慰语言,欢迎阅读。
1、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2、生者幸福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安慰,为了老人家的希望你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3、越是要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咱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咱们觉得寂寞的!
4、宝贝,这次的事情可能让你打击很大,但是我们还是要振作起来,应为爸爸永远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要更加的振作,不能让这次事情给打倒了,相信在天上的爸爸也不希望你这样,让我们一起振作起来吧。
5、人死不能复生,我知道你悲哀,难过,但是日子还是要照样过,现实生活不会正因你失去一个人,时刻就停止,想哭就哭出来,我的肩膀借你靠,哭完以后请坚强,好好过日子,别让他走的不放心。
6、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老人已经走了,逝者不能重生!以后这个世界上我就是你最亲的亲人了,相信我——我一定负起责任让你幸福的,一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7、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8、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9、心儿啊,你为何让我这样地悲伤;泪儿啊,你为何断断续续地流淌;人儿啊,你为何孤独在远方彷徨;风儿啊,带去我们对你崇敬荣光;逝去的人儿啊,愿你一路走好!
10、我们开始老了,慢慢就要不断面对这样的离去,你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做的只有接受,你能做的,就是在可把握的时光,处理好和亲人的感情,请节哀,哀换不回逝去的爱。
11、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无法去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只能在心里为死去的人默默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天节哀顺便,不要太难过了照顾好身体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12、亲人会在天上注视着你。陪伴着你。亲人一直都会在你身边。只是你看不到他了。
13、当现实不能改变,我们只能学会坚强,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属于自然规律,请不要伤心,生活还要继续。
14、亲的亲人了,相信我,我一定负起责任让你幸福的,一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15、您是我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您是我人生航程中的导航仪,您是我茁壮成长的阳光和水,老师您的恩惠我无以为报,只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让您在天国为我祝福。
16、不要让他们挂念就好了,你也不要伤心,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加油吧!
17、亲爱的,不管如何,当你累了,当你孤单时,我都会陪在你的身边。
18、再也听不见那温馨的叮咛,再也看不见那亲切的身影,任凭伤心的泪眼盈盈,任凭思念的心绪飘零,惊闻噩信,痛心难*。敬请节哀!
19、人死不能复生,别那么难过,应该用你的表现来安慰他在天之灵,虽然他离开了,但是我们活着的人依然要好好活下去。
20、亲爱的,可能你会因为过去而悔恨,会因为失去而悲伤,但请在最悲伤的时候学会坚强。
21、每个人都有这一次,其实每个人都会应对,也许对老人来说离开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他们将会留在咱们的心里。
22、生老病死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人死不能复生,活着都人就应该好好活着,不然老人也不会安息。
23、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24、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25、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26、生者奋然,死者安息。
27、天下无不散之筵*。爷爷虽然离开他了,但是爷爷留下了许多东西,永远活在他的心中。
28、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人家,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1、敬一位故人,把心里话诉说。
2、人之所以扬其善,掩其污,旨在抚人慰人。
3、珍惜生命,让爱永恒!
4、愿他们能够脱离苦海,往生极乐。
5、缅怀时光流年逝,祝福朋友康乐福。
6、合起双手为你祈祷,愿你们在天堂一切都好!
7、逝者安息,生者*安。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9、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10、清明时节,缅怀先烈,斯人已去,心中犹念!
11、泪别英雄!致敬英雄!英雄,一路走好!
12、人生都要经历这一刻,我为你所爱的离去感到悲痛。
13、愿下一世咱们重新遇见,再不分开!
14、我能感受你的悲伤。
15、愿逝者安息,愿英雄一路走好,此去珍重。
16、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
17、生离死别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18、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一定要坚强的走下去。
19、愿天堂没有困苦,愿天堂没有痛疾。
20、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21、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22、愿诸君,安息!
林屋公子
“赵氏孤儿”的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古今中外文学家非常喜欢的一个题材。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就有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法国文豪伏尔泰也受其启发创作了诗剧《中国孤儿》;2010年还有陈凯歌导演,葛优、王学圻等主演的同名电影。在不同的作品里,“赵氏孤儿”的故事有略微区别,但梗概基本都是一致的,而这个故事大纲,则可以追根溯源到《史记·赵世家》中。
《赵氏孤儿》剧照
自相矛盾的太史公
根据《赵世家》的说法,晋国执政赵盾与国君晋灵公发生矛盾,晋灵公多次想杀赵盾未果,反而被赵盾族人赵穿所杀,也就是有名的“赵盾弑其君”公案。之后赵盾立晋灵公叔父晋成公为君,晋成公又传子晋景公。此时,赵盾去世。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赵盾之子赵朔率领晋国下军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在黄河边上进行了战争(即邲之战);战后赵朔娶了晋成公姐姐为夫人。也就是同年,晋国司寇屠岸贾想诛灭赵氏。
当初赵盾还做过一个梦,梦见晋国赵氏始祖叔带抱着自己的腰痛哭,之后又大笑着拍手叫好。赵盾对此进行过占卜,结果是龟甲上的裂纹中断,但后来又恢复了。赵氏的史援认为这个梦是凶兆,赵盾的过错会应验到他儿子身上,到了他孙子那一代时,赵氏家族则更加衰落。果然,此时屠岸贾正是想清算当年谋杀灵公的人,他对各位将领提出:“赵盾虽然不知情,但却是叛党的首领,既然他弑君了,他的子孙怎么还能在朝为官?所以请诛杀他们!”
只有大夫韩厥表示反对,他认为:“灵公遇害时赵盾并不在场,先君不是认为他无罪吗?现在大家要诛杀他的*,那是违背先君的意愿作乱;而且还不请示国君,这不是目中无主吗?”屠岸贾不听,于是韩厥通知赵朔快跑。但赵朔却不愿意,他对韩厥说:“您一定不会让赵氏的香火断绝,那么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韩厥答应他的要求,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果然不经请示,就私自率领将领在下宫袭击赵氏,杀死了赵朔和他三位伯父赵同、赵括、赵婴齐。
赵盾的父亲赵衰在晋国时就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之后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到翟国,翟国攻打廧咎如得到一对姐妹,赵衰娶了姐姐生下赵盾,重耳则娶了妹妹。赵同三兄弟与赵氏族人均死于下宫之变,只有赵朔夫人赵庄姬身怀六甲,因为躲到侄子景公宫中才免祸。
此外,赵朔还一个朋友程婴和一个门客公孙杵臼,他们也没有死于这场动乱。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公孙杵臼问程婴:“您怎么不为赵氏而死?”程婴说:“赵朔妻子有身孕,如果是男孩我就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去死吧!”公孙杵臼没有说话,但他确信程婴是自己的同道,而不去做以卵击石的牺牲。不久之后,庄姬生下一个男孩,这事让屠岸贾知道了,于是就去宫中搜查。庄姬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婴儿未出声而躲过了搜查。程婴也听说此事,于是找来公孙杵臼商量。公孙杵臼提出牺牲自己,请程婴来接受更难的任务。
于是两人在外面找了个婴儿,给他穿上好看的衣服藏在深山。然后程婴就从山中出来找到将军们,说自己知道赵氏孤儿与公孙杵臼在一起,要求以千金报酬来告知他们的藏身地。于是大家一起找到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大骂程婴小人,当初与自己一起藏匿赵氏孤儿,现在即使不能抚养,又怎么忍心出卖呢?然后他抱着婴儿大哭:“苍天啊!孩子有什么罪呢?请你们放过他,杀了我就行吧!”将军们怎会答应?于是把公孙杵臼和婴儿都杀了。
又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占卜的结果是大业的子孙作祟。大业是嬴姓始祖,秦国与晋国赵氏都是其后代。景公问韩厥怎么回事,韩厥当年受赵朔之托,也知道赵氏孤儿的情况。于是他说:“大业的子孙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是赵氏吗?嬴姓当年辅佐商、周天子,到叔带时离开周王朝到晋国辅佐文侯,得以立赵氏,直到成公时都没有断绝香火。而君上您却灭亡了他们家族,晋国人都感到悲哀,所以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吧。希望您好好考虑!”
景公感叹道:“那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见到机会到了,赶紧将实情告诉景公。于是景公决定恢复赵氏孤儿的贵族身份,程婴就带着一直藏匿的赵氏孤儿赵武进宫了。当时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病情,景公叫赵武出来与他们见面。将军们非常尴尬,纷纷推脱说:“这都是屠岸贾假传君命!如果不是君上您有病,我们也会主动请立赵武的。现在您的命令不正是我们的心愿吗?”程婴、赵武就率领将军们攻灭了屠岸贾,景公也把赵氏封地还给了赵武。
又过了五年,赵武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程婴见到赵武已经成年,于是说:“当初下宫之变时,大家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只是想将扶立赵氏;现在您已经继承祖业,我也该到地下向赵氏和公孙杵臼报告了吧!”赵武叩头痛哭,认为自己宁愿受苦也要报答程婴一直到死,请求程婴不要轻生。但程婴却铁了心,他说:“杵臼认为我能完成大事,这才先我而去;如果我不回去复命,他会认为我没完成任务!”于是自刎而死。之后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
《史记·韩世家》则与《赵世家》说法类似,只是内容相对简略;而《晋世家》却说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国杀死了赵同、赵括兄弟,并且灭亡他们的家族。韩厥说:“怎么能忘记赵衰、赵盾当年的功劳,使他们断绝香火呢?”于是晋君就让赵氏庶子赵武继承赵氏,并且封给他城池。《十二诸侯年表》也与《晋世家》一致。可见,《晋世家》相对于《赵世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下宫之变的发生时间,此说应当另有所本。
《元曲选》中《赵氏孤儿》插图
偷情、内讧、阴谋引发的灭门血案
《晋世家》《十二诸侯年表》说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国杀死赵同、赵括兄弟,这种说法应该可以上溯到《左传》,这也是对“下宫之变”最早的记载。那么,《左传》对赵氏孤儿记载如何呢?
春秋晋国实行军政合一的“三军六卿制”,国家军队被分为三个军,由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六人统领,他们同时又是国家卿士(相当于宰相),其中以中军将为首*执政。公元前601年,此时晋国的中军将是郤缺,他提拔了赵盾之子赵朔为下军佐。那么赵盾可能在此年去世或者退休,而晋成公要到明年才去世,然后晋景公即位。而在赵盾在去世前,已把公族大夫让给三弟赵括,即让赵括作为赵氏的宗主。
与《赵世家》不同的是,赵衰先娶廧咎如女子生赵盾,而在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后,才娶晋文公女儿赵姬,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所以这三人都是赵盾的异母弟。此时赵盾已经去世,而此三人都还健在。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赵朔担任下军将,赵括、赵婴齐担任中军大夫,赵同担任下军大夫,作为卿士的辅佐。尽管从*职务来看三兄弟都不如赵朔,但此时赵氏宗主仍然是赵括。
但在八年以后的晋齐鞍之战中,则没有了赵朔的下落。下军将换成了当年的赵朔副手栾书,而下军佐却没有记录,那么赵朔在此之前已去世或因病退休,这里也与《赵世家》不同。一年后,晋景公为了表彰鞍之战的战功,将军队编制扩充到六军十二卿,其中提拔赵括为新中军佐、赵穿之子赵旃做新下军佐,此时下军佐仍然没有记录。考虑到赵朔离职后应由赵氏来顶替,这位没有记录的下军佐应该就是赵盾二弟赵同,此时赵氏以赵同最为年富力强。
因为赵朔的离职,儿子赵武年幼,所以不管是此时赵氏的宗主,还是赵氏在晋国军政界的第一人,都与赵盾这支没有了关系。但此时发生了一则桃色新闻,原来在公元前587年,赵朔的遗孀庄姬耐不住寂寞,居然与丈夫的小叔赵婴齐勾搭上了,此时赵朔当已病逝。次年,赵同、赵括得知此事,觉得弟弟败坏门风,下令将其放逐齐国。赵婴齐其人虽然作风不检点,但智谋却要强过两位兄长,他请求兄长原谅他,并提醒说如果他不在,栾书将会作乱。
栾书在鞍之战中尚且还是下军将,但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居然成为了一把手中军将,可见此人甚有手段。赵婴齐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赵氏家族在赵盾时就如日中天,早已遭到其他家族的忌恨。赵朔、赵婴齐尚能协调各方面关系,但赵同、赵括却是脑子一根筋的人,毫不掩盖自己的权力欲。之前六卿里还只有赵氏一*,现在扩张到十二卿,却一下被赵同、赵括、赵旃占据了三*,自然更加引起其他家族的仇恨。这些《赵世家》也没有记录。
公元前583年,失去了丈夫和情人的赵庄姬率先发难,向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并找到栾书与另一家族郤氏作证。于是晋景公派兵讨伐赵氏,杀赵同、赵括。赵朔于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离职,极有可能是英年早逝。而下文公元前542年时,赵武年龄尚不到五十,所以赵武出生年份应该在公元前591年—公元前5*之间,在下宫之变时大约八岁,还跟随母亲住在晋景公宫中。赵姬也不太可能是晋景公姑母,更可能是晋景公的姐姐。
赵同、赵括被杀后,晋景公想把赵氏土田赐给祁奚,祁奚推辞了。同时韩厥出来为赵氏说话,他说:“赵衰的功勋,赵盾的忠诚,居然没有后代来继承,那么有功劳的人多害怕啊?三代都能保持几百年之久,难道没出过*的君王吗?这都是靠祖先的贤明啊!”晋景公觉得有道理,于是又立赵武为赵氏宗主,并归还了土田。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83年的下宫之变后,此时年幼的赵武已经成为赵氏宗主,这又与《赵世家》不同。
以上就是《左传》中的“赵氏孤儿”故事,相对于《赵世家》内容就*实得多。起因就是一位寡妇与小叔私通,小叔被两位兄长赶跑,寡妇寂寞难耐,遂诬告另两位叔叔谋反。栾、郤等家族早就看不惯此二人,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窝端,但并未波及到整个赵氏家族,不但幼年的赵武毫无惊险,甚至赵旃都没受到牵连。而赵旃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杀害晋灵公的赵穿。成公、景公父子即位本身就来源于赵盾、赵穿之功,自然不会清算二人后代。
至于屠岸贾其人,即使存在,也不会有太大作用。如前所述,晋国实行的是“三军六卿制”,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六卿之手,虽然有掌管刑罚的司寇,但并非重要官职,《左传》甚至没有记载过何人任过此职。《国语·晋语》记录了晋文公父亲晋献公去世时,大臣里克派一个叫屠岸夷的大夫去翟国迎接重耳即位。屠岸氏在先秦文献就此一见,而屠岸贾的记录也只存在于《赵世家》《韩世家》中。下宫之变时真正掌权的是中军将栾书。
既然赵武继嗣在下宫之变后接踵而至,所以程婴与公孙杵臼更无活动空间了,此两人当系虚构人物。从春秋中期社会形态来看,公孙杵臼、程婴这种性质的门客、友人,在当时也不会存在。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体还是宗族(文献称“氏”或“族”),如果公孙杵臼和程婴是春秋人,应该都有自己所在的宗族,而不会个人依附于赵氏。之后两人又躲在深山,这在生产力落后、需要家族共耕的春秋时期,个体家庭或个人都是难以独立生存的。
至于韩厥,他才是赵氏得以复兴的首要功臣。他是当时晋国韩氏的宗主,在鞍之战后,又出任十二卿之一的新中军将,但其起步很早。据《晋语》,韩厥步入政坛出任掌握军法的司马,正是来源于公元前615年时赵盾的举荐,所以在三十二年后,他仍然能够投桃报李,出面扶持赵武,为赵盾的后代保留了贵族爵禄。景公本身也没有必要废除赵氏封地,相反留下来制衡其他卿族也不错。后来韩、赵两氏互相扶持,直到三家分晋。
综上,从记录春秋历史最翔实的史书《左传》看,《赵世家》《韩世家》的讹误特别明显。实际上,前人就往往以《左传》纠正《史记》之误。如唐人孔颖达就说“马迁妄说,不可从也”,清人梁玉绳、赵翼、马骕及今人杨伯峻等都支持这个观点,这应该算是比较主流而科学的观点。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如清人高士奇说“千古疑案,自当两存之”,明人王樵甚至认为屠岸贾杀赵朔与庄姬杀赵同、赵括并非同一事件,但这些都不太具有说服力。
程婴像
“赵氏孤儿”的N张面孔
当然,《左传》也未必完全可信。比如叙述晋灵公与赵盾的矛盾冲突中,赵盾屡次劝谏灵公改正错误,灵公竟派遣刺客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在上朝前很早就抵达赵盾家,见到赵盾已穿好衣冠坐着打盹了。鉏麑感慨自己刺杀贤臣不忠,放弃使命又不信,干脆自杀了。鉏麑死前的想法史官怎会知道呢?童书业先生就指出:“这件事《左传》的记载很偏袒赵氏,实在是很不可信的。”故《左传》就一定程度偏离了史实,而《赵世家》则显得更不合逻辑。
那么,太史公为什么会要记录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呢?其实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在《史记》中并不罕见,而太史公作《史记》的一个态度就是“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将不同的资料收录于不同的篇章中,以待读者自己判断。实际上,以太史公的才智并非不能觉察到赵氏孤儿故事的虚构性,但其却对故事中的许诺、报恩、忍辱、复仇等内容主题大为感动与赞赏,所以才将其录入《赵世家》,但作为晋国史主线,仍以《晋世家》为主。
其实单从《赵世家》的文本内部也可以发现其传奇性,即它先后用了先后四个梦境来贯穿全篇。第一个梦就是赵盾梦叔带的事,之后赵氏中衰并复兴;第二个梦是春秋后期赵鞅梦见自己到上帝那游玩,之后赵氏灭范、中行氏,奠定分晋基础;第三个梦是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梦见一位嬴姓少女鼓琴,之后赵国废嫡立幼,开始衰落;第四个梦是战国后期赵孝成王梦见金玉堆积如山,之后赵国丧师于长*之战,此后一蹶不振。
这四个明显带有预言色彩的梦,当然并非历史实录,而是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时赵地人有意识的民间创作。*人李景星《史记评议》中有过非常精彩的点评:“尤其妙者,在以四梦为点缀,使前后骨节通灵。……以天造地设之事,为埋针伏线之笔,而演出神出鬼没之文,那不令人拍案叫绝。”可见,记录整个赵氏孤儿的传说,不但不是太史公的败笔,反而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可见名副其实。
既然《赵世家》这部分内容取材于赵地民间传说,那么故事当然会有意识地掩饰赵国先人的负面消息。春秋晋国人尚且把这次事件称作“孟姬之谗”,认为赵庄姬正是引起这件事的罪魁祸首,但在《赵世家》中,赵庄姬却成了一个可怜的寡母。为了缝合赵武于公元前583年被立嗣的历史记载,又把下宫之变时间提前到了公元前597年,也就是《左传》中赵朔最后一次登场的年份,而设计将赵朔、赵婴齐两人也死于了这场*。
其实,在《国语·周语》中倒是有个与赵氏孤儿类似的故事,国人暴动时周厉王出奔彘地,太子静躲在召公虎家。愤怒的国人要求召公交出太子,召公说:“过去我多次劝谏大王,大王不听以致罹受此难。现在假如太子被杀,大王会认为是我在泄愤。侍奉国君遇到危险不埋怨,有怨气不应该发怒,何况自己侍奉的是天子?”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儿子顶替,等太子静长大后召公虎扶立他即位,也就是周宣王。
还有一件是《公羊传》记录的故事,说的是春秋初年鲁孝公年幼时,邾国国君邾颜公的女儿是鲁国国君夫人,算起来是鲁孝公的母亲或祖母。邾颜公仗着女儿把持后宫,居然奸淫了鲁国九位公主,之后索性派坏人想杀掉孝公。孝公一位臧氏奶妈听说有坏人来,于是就把自己儿子留在寝宫替代,而抱着孝公找到鲁国大夫鲍广父和梁买子,并最终通过周宣王除去了邾颜公,鲁孝公得以复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语》的召公虎和《公羊传》臧氏母交出的都是自己的儿子,而在《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找来的却是别人的儿子。《公羊传》是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国语》的儒家观念较重,也被称为《春秋外传》。这表明,程婴、公孙杵臼的报恩观念虽然不受正统儒家的认可,但却可能更符合战国秦汉的下层民众思想。那么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虽然并非是真实的春秋历史,却是反映战国秦汉社会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比太史公稍晚的大儒刘向,编写了《新序》《说苑》两部历史文献,也记叙了赵氏孤儿的故事。《新序·节士》中赵氏孤儿的记录与《赵世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后面还加上了刘向的评论,刘向认为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是笃守信义的忠诚之士,但程婴没必要为向死者报告而自杀。而《说苑·复恩》虽然故事脉络与《赵世家》也基本一致,但叙述的主角却变成了韩厥,其中为韩厥加入了不少言论,最后刘向评价韩厥可谓是不忘恩。
太史公记录赵氏孤儿故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正是为后世提供优秀的文学素材。刘向已经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初步演绎,但真正把这个故事传播到家喻户晓的,还要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在这个时间诞生并发扬并不是偶然,因为它的主题正适应蒙元统治下的*心理。它的内容相对于《赵世家》又有较大改变,甚至有些完全背离史实,但却又通过设计煽情场面、增强伦理冲突、塑造道德典范,变成了一幕善恶有报、赏罚分明的精彩故事。
参考文献
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郭必恒:《〈史记〉民俗学探索与发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童书业著、童教英校订:《春秋史》(校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王利锁:《刘向对赵氏孤儿故事的两种叙述》[N],《中国艺术报》,2013年4月10日。
陈涉世家翻译注释
陈涉世家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小编下面为你整理了陈涉世家翻译注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陈涉世家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陈涉世家注释:
[1]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座卒九百人的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2]阳城:现在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ā)现在河南太康。
[4]尝与人拥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改,失望。
[7]苟:如果。
[8]若:你。
[9]太息:长叹。
[10]嗟呼:感叹词,相当于“唉”。
[11]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声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12]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
[13]发闾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lǜ),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適,通“谪”。適戍,强迫去守边。渔阳,现在北京密云西南。
[14]屯:停驻。
[15]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6]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7]会:适逢,恰巧遇到。
[18]失期:误期。
[19]亡:逃走。
[20]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21]等:同样。
[22]死国:为国事而死。
[23]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24]立:指立为国君。
[25]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26]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27]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28]怜:爱戴。
[29]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
[30]唱:通“倡”,首发。
[31]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2]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33]指意:意图。
[34]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35]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36]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37]威众:威服众人。
[3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王,称王。
[3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4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以,通“已”。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胜、吴广起义 指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的陈涉世家的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文或注释: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注释】
[1]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座卒九百人的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2]阳城:现在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ā)现在河南太康。
[4]尝与人拥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改,失望。
[7]苟:如果。
[8]若:你。
[9]太息:长叹。
[10]嗟呼:感叹词,相当于“唉”。
[11]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声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12]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
[13]发闾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lǜ),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適,通“谪”。適戍,强迫去守边。渔阳,现在北京密云西南。
[14]屯:停驻。
[15]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6]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7]会:适逢,恰巧遇到。
[18]失期:误期。
[19]亡:逃走。
[20]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21]等:同样。
[22]死国:为国事而死。
[23]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24]立:指立为国君。
[25]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26]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27]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28]怜:爱戴。
[29]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
[30]唱:通“倡”,首发。
[31]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2]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33]指意:意图。
[34]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35]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36]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37]威众:威服众人。
[3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王,称王。
[3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4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以,通“已”。
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注释
(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谪(zhé)戍,发配去守边。
(11)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23)唱:通“倡”,首发。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31)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32)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恚(fènhuì)尉:使尉愤怒。
(38)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注释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小编下面为你整理了陈涉世家原文翻译注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陈涉世家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通“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g),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ò,屡次)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chàng,通“倡”,倡导),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bǔ)。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bó)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yǐ,通“已”)怪之矣。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fèn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wéi)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骑(jì)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qiáo)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pī,通“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我们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即使免于斩刑,可本来因为驻守边疆而死的人也有十分之六七。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陈涉世家注释
阳城:河南登封东南。
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者…也:文言文中常见判断句式之一。
少:年轻的时候。
尝:曾经。
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的人。
之:动词,去、往。
与:介词,和、同。
辍:停止。
垄(lǒng):田埂。
怅:失望。
恨:叹恨。
怅恨:因失望而叹恨。
苟:倘若,如果。
无:不要。
而:连词,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表示状态。
应:回答。
若:代词,你,指陈胜。
何:哪里。
为:担任。
太息:长叹
嗟(jiē)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安:怎么。
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二世。
发闾左适(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适”通“谪”,适戍,发配去守边。
屯:停驻。
次:编次。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会:适逢,恰巧遇到。
雨:下雨。
度(duó):揣度,预测。
失期:误期。
法:按照法律。
亡:逃跑;逃走。
举:发动。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金粉世家语录 金粉世家经典语录 金粉世家台词 金粉世家冷清秋语录 金粉世家诗句 金粉世家原著经典语录 金粉世家唯美句子 金粉世家最后的台词 金粉世家里的诗句 金粉世家小说经典语录 张恨水金粉世家名句 金粉世家经典台词 含有金粉的古诗 跟金粉有关的古诗 含金粉的诗句古诗 有关世家的古诗 孔子世家的古诗 陈涉世家名句 播放爱的世家的古诗 作家金庸语录 含有世家二字的古诗 粉丝语录 陈涉世家中的名句 粉色语录 陈涉世家句子赏析 陈涉世家句子停顿 巴金家经典语录 赞美教育世家的古诗 陈涉世家重点句子 陈涉世家常考句子
陈涉世家原文和译文 陈涉世家的原文以及翻译 张九龄世家简介 初中《陈涉世家》原文 陈涉世家文言文及翻译 三十世家·郑世家原文及翻译参考 陈涉世家翻译注释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涉世家》的原文以及翻译 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涉世家》原文及赏析 对去世家属的安慰语言90句 留侯世家文言文及翻译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5篇 《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全文 对去世家属的安慰语言 《陈涉世家》的文言现象 陈涉世家翻译及原文 陈涉世家原文及注释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注释 陈涉世家原文及赏析 电视剧《金粉世家》中的经典台词 赵世家原文及翻译(赵世家原文及翻译古诗) 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对去世家属安慰的话 留侯世家好句子87条 金粉世家经典语录
对军人表白经典句子 悼念姐姐的句子 关于葛优躺的句子 被侮辱的心情的句子 2018正能量奋斗的句子 太虚伪的句子 对人有偏见的句子 形容人生坎坷的句子 诗经描写音乐的句子 你一定要幸福的句子 一句话的想念爱人句子 女人就得靠自己的句子 小学语文句子成分 形容一个人可恶的句子 腹黑句子 形容女子容貌的句子 形容回归的句子 工作要有责任心的句子 加标点符号的句子 李将军列传重点句子翻译 关于海边的句子 为爱受伤的句子 难过到极点的句子 表达鲜花的句子 形容杏子成熟的句子 怀疑人生的句子下一句 夸学校好的句子简短 描写婺源的优美句子 感谢员工付出的句子 初中必背英语句子 形容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