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世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孔子世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孔子世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孔子世家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阅读题: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大路学者宗之 宗:尊奉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子之道至大②夫道之不修也
B.①吾何为于此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①使知者而必行②*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 /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大国也 / 来者犹可追也
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 非楚之福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 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9.断句和翻译。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4分)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五 之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 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堂 方 数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之 君 卒 王 天 下。
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参考答案:
5、B 殆:危险
6、C 者:代词,……的人。 A 之:的/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何:疑问代词,什么/副词,为什么;D则,连词,表连接/副词,就。
7、D 该项都是判断句,其余三项各只有一个判断句。
8、B 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9、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⑵(6分)
①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或:动身),粮食也断绝了。跟从(或:随行)的弟子饿坏(或:饿病)了,人都站不起来(或:许多人爬不起来/ 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②有这样的道理啊(或:是这样啊),颜家的小伙子(或:好小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要是你成了大富翁),我就当你的管家。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人能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孔子于是叫来弟子子路问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吧?所以人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好小子(孩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想把有户籍的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劝阻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男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阐明周公、召公的功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广大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国君,最终统治天下。现在假如让孔丘拥有土地,有德才兼备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世家》读书笔记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世家》云:“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的一生,就这样注定要以恢复周礼,以礼经济天下为己任了。为了实现此道,孔子周游列国,花了十四年,正与后世玄奘取经所费时日相仿,真是“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孔子之道终不为天下容,最终只好回到鲁国,研《诗》,读《易》,著《春秋》。
我读《孔子世家》尤感佩于孔子在颠沛流离之中,受蒲人之阻、匡人之拘、陈蔡之厄,却能弦歌不断,安之若素。非有对道之坚守,对命之不疑,焉能如此!
姑举一例。孔子遇陈蔡之厄,以同一问先后令子路、子贡、颜回作答:“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答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严厉地批评了子贡:“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是说,老师的道太大了,所以不能被天下所容,为什么不把这道变小一点,而让天下能够接受呢?孔子说,一个好农夫能做到的只有好好耕种,却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一个好工匠技艺高超,也不能保证做出来的东西都令人满意,君子该做的就是修道,而不是去在意这道能否被天下接纳,子贡你不修道,而是谋求道被接纳,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孔子的话中包含了一个令人为之肃然的道理:道不可弃,不可降;道能不能被容,不是我们该考虑的,因为那是天命。而芸芸众生,乐道的却是另外一句话:改变不了环境,就要适应环境。殊不知,有多少曾经壮志凌云之人,就是因为这句颇有苦口婆心意味而其实邪恶无比的句子,最后变得低头,弯腰,匍匐在地面上,最后,干脆萎缩到地面之下了!
古往今来的圣贤,无一不是道的坚守者,甚至殉道者。《史记》中《列传》的第一篇,就是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殉道者伯夷叔齐兄弟俩。往汨罗江里纵身一跃的,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三闾大夫。濮水边上持竿不顾,拒绝楚王以国事相累的,是自由独立之道的坚守者庄周。例子多得很,往前,还有对尧以天下相托毫无兴趣的许由,往后,至少到民国,例子多得不是这篇小文装得下的。我是东坡的铁粉,就说说东坡吧。
对于前面孔子的那个问题,颜回说,天下不容,才显现出君子的品格。孔子非常高兴,开玩笑说:“回啊,如果你有很多钱的话,我来给你做管家吧。”所以判断一个人的品格,看他是君子还是小人,关键还是看他困厄之时是如何说的,怎么做的。时穷节乃现嘛。
东坡的的倒霉,从乌台诗案开始,到海南岛上遇徽宗之赦,他自己用“黄州惠州儋州”来概括。在黄州,给秦观的信中说,说好听点是节俭,其实不过是悭罢了,每个月的俸禄*均分成三十份,小袋子装好,挂在房梁上,每日限用一袋,如有剩余,别置之竹筒中,朋友来访,以尽当日一袋和竹筒中所有为限。试想,苏东坡,大文豪,大名士,大书法家,文与可墨竹画法的继承与发扬者,他会穷吗?会的。因为他不卖!哪怕不亲自出面卖,也不屑于卖。大不了我少用一点,做人的品格,绝对不能降低。不卖,当然也就不会买。只需按照芸芸众生的思维,用一点买卖之道,东坡的仕途自然风生水起,*步青云。然而,君子不齿。在道德上、节操上,君子无一不是有洁癖之人。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元芳对如燕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是非观念的,不是人,是禽兽;明知是错,还要去做的,那就是禽兽不如。”这话对芸芸众生来讲,是重了点,且把它当作一味发汗药吧。对于人生的大是非,如何选择?我们从来就有圣贤给出的答案,它是孟轲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和“守拙归园田”,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杜子美漂泊潦倒时的一饭不忘家国,是于谦的“碎骨焚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太多的人只会抱怨而表示无奈:“不是我不想,而是现实如何如何,而是生活如何如何。”孔子说过:“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想说什么了,话多如水。最后引一首放翁当年给他儿子们看的小诗,诸君共勉之吧,即便不能做到道之坚守,命之不疑,起码也该心向往之罢。
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过去看前面相关篇目的内容,比如说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来又说到孔子在鲁国的经历,于是又回去把“鲁周公世家”浏览了一遍。这一篇通篇看来,总体感觉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说是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如丧家之犬;在学术上却是逐渐精深逐渐博大终于积累弟子三千,书成春秋经典。
孔子为人谦恭好礼,有些过分好礼了,所以齐国晏婴建议齐景公不用他,确实他不适合齐国的施政方针。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脸厚、心狠、手辣,得见机行事善于权变,看样子孔子不具备这些特质,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关于礼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实用啊。再说他脸皮也太薄了,与南子见了一面,回来被学生“不悦”,就急得发誓赌咒,“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不必这么紧张吧,反倒引人遐想。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会权变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没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称道的,还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编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确是*千年文化中经典中的经典,他教育学生的种种言论,让我在这里评价一句正确都觉得不够贴切不够资格,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构成*传统文化的灵魂,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养,我们其实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衡量现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对孔子思想进行评论。
关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太博大的话题,以我笨拙的笔墨无法写出其中万一,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一个说出那么多经典的对的话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对的事,让他能够在当世得偿所愿施展才华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让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涩。
孔子的思想——一颗闪耀在文化精神领域里璀璨的恒星。他的生*事迹第一次被东汉司马迁以“记实”性的笔调完整的记载了下来,并作了适当的评价。作者以充满敬仰的心情,对孔子一生的流离坎坷、困顿不遇寄予了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现在读这篇文章,我深深的被孔子的精神所包围着。
孔子被尊为“至圣”,为后世人所推崇,他那渊博的学识和为人师表的精神为人所津津乐道。现代的人喜欢把具有某些特殊才能的人称作“天才”。天才何意?先天之才能也。所以,能力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解: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既然是“天生”的`,那么,某人不是“天才”,也不会成为天才,便不屑别人的才能,这是种自命清高得多少有点“酸葡萄”境界的状况。所以,难怪也有人如此惊异于孔子的学识了。可事实是什么呢?
孔子曾在齐国与师襄子学琴,废寝忘食,弃而不舍;在为整理古代的文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晚年学《易》时竟会“韦编三绝”;他先后整理了《书传》、《礼记》,整理了《诗》、《乐》,使“《雅》、《颂》各得其所”,他写了最足以使自己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春秋》,被司马迁称为是“周公第二”的大学者。说别人是天才,其实是一种自己懒而又不愿承认的表现。天才是怎么产生的呢?
天才,出自99%的勤奋。
孔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因材施教,是他整个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一部分。即使用今天的逻辑辩证法去分析也相当地严密。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能根据个人的性格和特点,在“文、行、忠、信”的基础上去教育他的学生。他教会人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他确实是一位千古师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理想,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人把理想,比喻成航船到达彼岸的灯塔。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有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境富裕得不会去考虑什么生计的问题,以致本来就很虚幻的理想在他们的眼里会更飘渺。一般认为,只有迫于生计的人才会有远大的理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宏伟的。他任中都宰一年,就能使得“四方皆则之”;他以大司寇代理宰相,陪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他既有文备,又有武备,他有理有据,针锋相对地坚决斗争,捍卫了国家地尊严;他杀了“鲁大夫乱政者少正”;他治理鲁国三个月后,“粥羔豚者弗饰价,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课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司马迁大大的赞赏了孔子“政治家”的风度,而在我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个英雄。
确实,时代和环境造就英雄,英雄和常人的不一样的气概,其不一样就在这“理想”二字。因为:
有理想的人才会有英雄的灵魂。
我想,但凡世上有成就的人,都有一种别人不可理喻的倔劲:孔子有如“莲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更有“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斗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他面对坎坷遭遇时,身处逆境而百折不回。当孔子在鲁国大有作为时,却被鲁国的君臣排挤;当孔子刚要被卫灵公任用时,又被公孙余“假一出一入”给逼走;齐景公想用孔子,却被宰相晏婴所阻拦;楚昭王想封孔子,却被令伊子西所破坏。
孔子一生被逼得四处奔走不暇,至于在路上所受的种种折磨与侮辱,就更加令人伤心了。他在时,无辜地被当地人当作阳虎,被关了五天;他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演*礼仪,宋国的司马恒竟想杀死他;他在陈蔡之间,七天没有吃到东西,师徒都被饿得脸色发绿,躺在地上站不起来。如此悲惨的遭遇,却给了孔子一种执着的韧劲,这种精神感染着无数的人,以至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有人说“百折不挠、弃而不舍”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一方面,这种自信是没有充分根据的,因为未来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它一方面,让人始终充满着自信。就是这种可能的扩大化,才使人保持一种必胜的信心。所以,才会有拼搏,才会有奋进,才会有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这种精神的集中写照。孔子拥有的正是一首生命之歌。
读《史记·孔子世家》是读《论语》的继续。读了《论语译注》和《丧家狗》,对《论语》的文本是比较熟悉了,但是孔子的生*还是比较模糊,所以看《史记·孔子世家》,接下去要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读《史记·孔子世家》,首先感觉最明显的一点是司马迁把《论语》中散乱的对话通过孔子一生事件串连起来了。司马迁其他的资料来源,有《左传》、《孟子》等。
《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孔子世家》记录了孔子也语怪力乱神,至少说到怪,如“季桓子穿井得羊”(挖井挖出了一种叫坟羊的怪物)、“吴伐越得骨节专车”(人骨头一节有一辆车那么长)。可能原意是要体现孔子的博学多闻,但说的事情在现在看来明显是不可能的。另外“有隼集于陈迁而死”一节也有些离奇。
今天把《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琴原文找出来看了看,准备将文言文背下来,刚读一句,发现方向性错误,我学这个故事是为了三大,最有价值的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方法,而不是文言文本身,既然如此,会复述完整的意思即可,没必要浪费时间背诵别人听不懂的文言文!
孔子学琴,体现了牛人惯有的特质,他们的行为其实很简单,就是单爆,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极致,即专注。学琴,孔子专注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给自己大量的时间练*,甚至于师襄子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结果是很戏剧的,也是很合理的,师襄子在催促孔子多次后拜服于孔子。对快、慢、多、少的理解的差异,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在孔子眼里,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慢慢的雕琢每一个环节,达到技艺纯熟,每天理解一点,一段时间后便会看到整个森林。师襄子认为要快速的练*大量曲目,短时间能弹奏众多曲目,因为时间限制,均只能在同一个层面上泛泛而弹,难以突破,其认为的快就是快、多就是多最终会是快就是慢、多就是少。
中美篮球教练的理念很能诠释这点:美国教练教学生时,会告诉学生要慢慢的将某个动作正确的练熟,哪怕一个正常只需1秒的动作,现在就是做10秒也得正确,然后大量练*。他们认为,开始慢没关系,动作熟了,自然就快了。
国内教练呢,刚好相反,相同的动作,不要求正确掌握与否,相似即可,只求一定要快,正常1秒,练*时一定要半秒做完。
结果很多学员一辈子也没掌握好这个动作,总是失误,更别提快了。前段时间国家篮球队集训,长时间大量练*基本的动作,很能说明问题。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生鲁昌*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齐大而*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子,*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厘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夏,齐大夫黎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去即过蒲。月馀,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岁馀,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赵鞅伐朝歌。楚围蔡,蔡迁于吴。吴败越王句践会稽。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愍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彊,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茍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茍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闲,曰:“已*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闲,曰:“已*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闲,〔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
他日,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
夏,卫灵公卒,立孙辄,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齐助卫围戚,以卫太子蒯聩在故也。
夏,鲁桓厘庙燔,南宫敬叔救火。孔子在陈,闻之,曰:“灾必于桓厘庙乎?”已而果然。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秋,齐景公卒。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莜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孔子语录原文,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孔子语录原文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干胶标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世家》原文和译文(人教版高二选修)
《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孔子世家》原文和译文(人教版高二选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孔子生鲁昌*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子,*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礼仪动作。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子和郈郦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子,季*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原文: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有一天,齐景公挽留孔子说:“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就上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
《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孔子,曾受业于老子[1],学*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与知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为司马迁《史记》中之一篇,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孔子生鲁昌*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袂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韂,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齐大而*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子,*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厘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孳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岁余,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赵鞅伐朝歌。楚围蔡,蔡迁于吴。吴败越王句践会稽。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愍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儙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
他日,灵公问兵陈。①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
夏,卫灵公卒,立孙辄,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齐助卫围戚,以卫太子蒯聩在故也。
夏,鲁桓厘庙燔,南宫敬叔救火。孔子在陈,闻之,曰:“灾必于桓厘庙乎?”已而果然。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招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秋,齐景公卒。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莜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小不忍则乱大谋。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0.人无远虑,必有*忧。
2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2.听其言而观其行。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7.不迁怒,不贰过。
3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1.不学礼,无以立。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3.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4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初中《陈涉世家》原文
《陈涉世家》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初中《陈涉世家》原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陈涉世家》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记。雇工们笑着回答:你是被雇佣耕地的人,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九百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去驻守的人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王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皇帝,该立长子扶苏。扶苏因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无罪,二世却把他杀死了。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他已死了。项燕是楚国大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怜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的很对。于是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并且将会建功立业。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用意,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已经觉得很奇怪了。陈胜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发出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当王。士兵们夜里都很害怕。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余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胜、吴广起义 指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的陈涉世家的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文或注释: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注释】
[1]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座卒九百人的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2]阳城:现在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ā)现在河南太康。
[4]尝与人拥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改,失望。
[7]苟:如果。
[8]若:你。
[9]太息:长叹。
[10]嗟呼:感叹词,相当于“唉”。
[11]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声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12]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
[13]发闾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lǜ),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適,通“谪”。適戍,强迫去守边。渔阳,现在北京密云西南。
[14]屯:停驻。
[15]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6]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7]会:适逢,恰巧遇到。
[18]失期:误期。
[19]亡:逃走。
[20]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21]等:同样。
[22]死国:为国事而死。
[23]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24]立:指立为国君。
[25]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26]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27]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28]怜:爱戴。
[29]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
[30]唱:通“倡”,首发。
[31]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2]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33]指意:意图。
[34]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35]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36]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37]威众:威服众人。
[3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王,称王。
[3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4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以,通“已”。
孔子的语录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的语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7.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1.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31.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3、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
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3、人无远虑,必有*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孔子世家的古诗 有关世家的古诗 家语孔子的春秋古诗 播放爱的世家的古诗 孔子家乡的古诗词 孔子家训名句 含有世家二字的古诗 金粉世家台词 关于孔子的古诗孔子记 孔子的古诗 孔子的写的古诗 赞美教育世家的古诗 说孔子的古诗 陈涉世家句子赏析 陈涉世家句子停顿 金粉世家诗句 陈涉世家名句 孔子关于家的名言警句 陈涉世家重点句子 陈涉世家常考句子 陈涉世家的重点句子 与孔子有关的古诗 孔子写的古诗同 孔子谁写的古诗 金粉世家唯美句子 孔子著名的古诗 关于孔子的古诗 孔子诗句 问候去世家人的句子 孔子的古诗有那些
孔子的名言 孔子名言,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原文_咏柳古诗原文 张九龄世家简介 初中《陈涉世家》原文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三十世家·郑世家原文及翻译参考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涉世家》的原文以及翻译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涉世家》原文及赏析 《孔子世家》原文和译文(人教版高二选修)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5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 《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全文 孔子是什么家 陈涉世家原文及注释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 陈涉世家原文及赏析 关于孔子的诗句 孔子语录原文_咏柳古诗原文 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赵世家原文及翻译(赵世家原文及翻译古诗) 留侯世家好句子87条 关于孔子的读书古诗 孔子的语录
表达做梦梦到你的说说 坐船时发的说说 生日聚会的说说 说一个人管太宽的说说 说说你爱我男生唱的 朋友之间误会说说 生活就像电视剧说说 微信推销产品经典说说 我一直在说说 坚强毅力的说说 想发飙的说说 说说评论恶搞发来贺电 当模特心情说说 早晨日出说说 关于下午的说说 起床上班说说 包你说说不出来的 涂磊经典说说 感叹老了的说说 关于朋友利用的说说 孤单说说大全 关于上班心烦的说说 说说大全搞笑女生版 说说大全关于朋友 对象不是太关心我说说 关于工作辛苦的说说 跟奶奶合照照片说说 想遇见一个人的说说 祝好朋友生日快乐的很暖心的说说 表示心疼男朋友的说说 有关花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