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关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刘长卿古诗的特点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刘长卿古诗的特点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听弹琴刘长卿古诗的意思(弹琴刘长卿古诗赏析 )

  • 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奏出幽静、清雅的曲调,静静倾听,如同松林清风。我虽然非常喜欢古时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不弹奏了。

    静听古调,如同置身于松林听涛,不由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世事凡尘,皆化为身外之物。这一刻,什么仕途、什么名利,都化作清风而去,唯有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这古调声中,和着松涛声响,感受七弦琴的悠扬。只是这弦中之清凉,不由得让人感慨世态炎凉、官场纷繁。

    写这首《听弹琴》时,正是刘长卿仕途不顺之时。刘长卿刚完成科考中了进士,结果赶上了安史之乱,跑到江苏避难,后在肃宗年间做了长州尉,还被诬陷入狱,被大赦后做了个小小的海盐令,还是代理职务。初入官场,便遭劫难。此时听得琴师的弹琴,引起了共鸣,写下了这首《听弹琴》。

    《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刘长卿静听弹琴,夸奖琴师技艺高超,以今人不识古调之美,来抒发自己受冷遇而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遗憾。短短的20个字,从对琴声的赞叹,转到对自身的感慨,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孤高自赏、不落世俗的志趣。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正是刘长卿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玄宗年代中了进士,历经四朝皇帝,做了一辈子小官,就没有顺利过,一次入狱、两次被贬。自己的刚正直言,得罪了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漂泊一生,坎坎坷坷,数次进出京城,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唯有诗歌让他找到心灵的归宿,诗不在长,五言足矣,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五言长城”。

    刘长卿始终处在犹豫和无奈中,内心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沉闷着、彷徨着。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落日下,风雪中,望着那扇柴门,刘长卿既希望那扇门向自己打开,走出去,找寻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入世的机会。又害怕那扇门真的打开,外面的世界会让他头破血流。

    在这种犹豫和矛盾中,他既有《听弹琴》的*静和渴望,也有《送上人》中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放弃,更有《送灵澈上人》中的孤独和无奈。

    一路奔波、一路坎坷,最终在江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找心灵的共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阅读全文]...
  • 刘长卿最著名的十首诗(刘长卿古诗代表作)

  • 唐朝诗坛,以五言诗见长的诗人中,刘长卿绝对堪称一代宗师,自称为“五言长城”。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情感以深婉见长,所谓“深”代表不浅薄,所谓“婉”,代表含蓄慰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刘长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生活穷困,为了生计远游,为了能够谋取功名,他不断的活动。在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求仕无成时期;其二是两次遭到迁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其三则是被免官,处于人生暮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影响力较小。

    第一个时期,刘长卿的诗歌已酬赠感遇和边塞诗为主,诗文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反映出具备大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边塞诗是成就较高的,描写出边疆战争之惨烈之情景,又站在战士的角度抒发久成难归、功业无成的悲惨遭遇,同时对边疆将领骄奢生活又不能体恤士兵的行为之愤慨。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诗,色彩慷慨悲怆,气势充沛,具备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二个时期,刘长卿终于入仕,但仕途坎坷,后经历安史之乱,看到社会动乱,请缨从戎,这一时期的诗体现出刘长卿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实主义精神更加浓重。由于接连迁谪,处境和思想产生变化,慷慨之气减弱,悲痛之气越发浓重。诗文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较少,感叹个人悲惨遭遇的诗较多,是替同样遭遇的文人发出怒吼。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刘长卿的诗较为成熟,也是使其在唐朝诗坛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衰退时期,写社会现实的诗较少,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较多,还有应酬性的诗篇。此时期的诗文,体现刘长卿政治上的进步,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增进,并没有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因此,暮年刘长卿的诗篇,并未体现壮士未酬之大气,艺术价值较低,思想性较差,是其一生诗文成就最低的时期。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文艺术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语言工秀又委婉,尤其五言诗影响力较大。从声律角度来看,*仄声调运用娴熟又严谨。从用韵角度来看,刘长卿的五言诗声文并茂,具备超高的审美效果。从音韵方面来看,刘长卿的诗,用不同的韵会产生不同的声情。在意象运用方面,刘长卿的诗也有独特之处,情有独钟,包含丰富的意象群,也寄托诗人的情感。

    总之,刘长卿在诗坛存在一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唐朝诗坛由盛而终的过渡诗人,从盛唐乐观向上、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精神状态,到一种冷落的寂寞境界。他的五言诗是一座山峰,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长卿十首诗作,尤其五言诗,绝对可以称之为巅峰之作。

    温汤客舍

    [唐代]刘长卿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过裴舍人故居

    [唐代]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送卢侍御赴河北

    [唐代]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月下呈章秀才

    [唐代]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唐代]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

    渐知行*北,不见鹧鸪飞。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代]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阅读全文]...
  • 刘长卿古诗大全(唐代刘长卿的诗有哪些)

  •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他自言“五言长城”。*评价他的诗作“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

    诗词君读刘长卿的诗,自觉悠然清雅,余味无穷。今天,诗词君介绍十首刘长卿的诗,一起来读一读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是刘长卿最为知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这是作者被贬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翰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送李中丞之襄州》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阅读全文]...
  • 刘长卿《弹琴》

  • 弹琴

      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阅读全文]...
  • 刘长卿:弹琴

  •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阅读全文]...
  • 刘长卿:送灵澈

  •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译文: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阅读全文]...
  • 刘长卿 正确读音

  • 刘长卿 正确读音

      唐代刘长卿善于作诗,自称“五言长城”。于今,其诗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关于他的名字的读音却有着争议,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看看刘长卿的正确读音是怎样的吧。

      刘长卿的读音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生*

      刘长卿,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少读书嵩山,后移家居鄱阳。清才冠世,颇凌浮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三年)登进士第。至德中,(公元七五七年)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性刚多忤,为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人为之辩白,酌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权德舆称他的诗为“五言长城”,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在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阅读全文]...
  •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全诗翻译赏析

  •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全诗翻译赏析

      《酬李穆见寄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为酬答李穆而写的。诗前两句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下面小编姐给大家带来刘长卿酬李穆见寄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和参考。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这两句诗颇似杜甫的名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所流露出的喜悦之情。前一句说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爱婿自远方而来,显得十分亲切,也表示翁婿间关系的融恰;后一句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感寂寞,为今番客至而喜悦,同时又表示自谦,流露出“贫”中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刘拜山评曰:“极写贫士生涯,看是自歉之词,实则深喜佳客远来之意。”

      出自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参考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赏析

      《酬李穆见寄》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为酬答李穆而写的。诗前两句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全诗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阅读全文]...
  • 刘长卿诗歌中的舟船意象解读

  • 诗歌
  • 刘长卿诗歌中的舟船意象解读

      诗人刘长卿的诗歌中除了使用“孤舟”意象外,还使用了“扁舟”、“孤帆”、“暮帆”等舟船意象。这些舟船意象都是冷色调的,给人一种凄凉感。

      一、漂泊无依的孤舟客船

      刘长卿的诗歌中出现“孤舟”意象28处,孤舟象征着漂泊无所依托,也表现出诗人孤独绝望的心态。如《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①孤舟荡漾在寒天的潮水上,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又如《赤沙湖》:“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此诗写于诗人出使湖南及任职鄂岳时期,诗人因被诬陷贪赃钱粮而被贬,心中充满悲愤。楚客指被贬谪南行而经过湘水的人,孤舟正是诗人此时孤独漂泊心态的一种反映。又如《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此诗也作于诗人出使湖南及任职鄂岳时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孤独和悲凉。

      刘长卿诗歌中的“孤舟”意象大量出现在他的赠答酬唱和送别友人的诗歌中。如:

      故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明月湾寻贺九不遇》)

      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发越州赴润州使院留别鲍侍御》)

      舟船是驶向远方的,象征着漂泊。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因别离联想到自身的四处漂泊,看着孤舟消失在远方,更生悲凉之情。在刘长卿送别友人的诗歌中,《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最能表现诗人悲凉绝望的情绪的。“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与裴郎中同遭贬谪,在离别之际,刘长卿写下了两首送别诗。这首诗中的孤舟是万里青山间的一叶孤舟,在如此广阔天地间的一叶小小孤舟,显得更加的渺小和孤独,凸显了诗人对自己和友人的遭遇的无助和伤感。

      刘长卿诗歌中的“孤舟”意象有时还与他惯用的其它意象同时出现,更能反映出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如:

      回首唯白云,孤舟复谁访?(《奉使新安自桐庐县经严陵钓台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

      白云如有意,万里随孤舟。(《上湖田馆南楼忆朱晏》)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却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

      白云象征着高洁,也象征着孤独。唯有白云与孤舟相伴,“白云”意象与“孤舟”意象同时出现,增添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寂寞之情。落日也是一种孤寂萧条的意象,在落日中的一叶孤舟更是显得凄凉。在落日下,万里青山中的一叶小小孤舟正是诗人孤独悲凉的心态的一种写照。

      在表现漂泊无依的心态时,刘长卿还使用了“扁舟”意象。“扁舟”意象在刘长卿的诗歌中出现了18处,也表现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情绪。孤舟更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诗人孤独的心态让舟成为了孤舟。而扁舟注重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效果,茫茫天地间的一叶狭小的扁舟,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让读者似乎身临其境,体会到诗人心中无比的悲凉与落寞。刘长卿在送别友人的诗歌中使用“扁舟”意象,让一叶扁舟行驶在广阔的天地间,渲染出一种渺小无助的情绪。例如:

      旧邑云山里,扁舟来去过。(《送处士归州因寄林山人》)

      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赴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

      刘长卿诗歌中的“扁舟”意象有时也与其它冷色调的意象同时出现,营造出一种凄冷幽微的意境。例如《秋杪江亭有作》:“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远。”将扁舟比作落叶显得凄凉,前句又有“孤雁”、“夕阳”等意象相衬托,让整首诗显示出更加萧瑟悲凉的心境。又如《入桂渚次砂牛穴》:“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湘水清见底,楚云澹无心。”用日暮潇湘、楚云等冷色调的词来衬托扁舟,让渺小的扁舟更显得孤独凄冷。

      刘长卿的诗歌中还出现了象征着漂泊流离的“客船”。例如: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落日扫尘榻,春风吹客船。(《夜宴洛阳程九主薄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旧店》)

      客船也是居无定所的,虽然不如孤舟那样显得孤独悲凉,但也反映了一种漂泊流离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的无所依托之情。

      二、行向远方的风帆

      风帆作为舟船驶向远方必不可少的工具,也常常出现在刘长卿的诗歌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刘长卿的诗歌中除了使用“孤舟”、“扁舟”、“客船”等舟船意象外,还使用了“暮帆”、“孤帆”等舟船意象,也是诗人漂泊心态的一种表现。

      刘长卿诗歌中的“暮帆”让人联想到黄昏日暮,给人一种惆怅和感伤之情。“暮帆”意象大都出现在刘长卿送别友人的诗歌中,如:

      暮帆何处落?潮水背人归。(《奉送卢员外之饶州》)

      万里孤舟向南越,苍梧云中暮帆灭。(《江楼送太康郭主薄赴岭外流》)

      回看暮帆隐,独向空江愁。(《送贾侍御克复**京》)

      离心秋草绿,挥手暮帆开。(《奉送裴员外赴上都》)

      在送别友人的诗歌中,“暮帆”增添了几分惆怅和忧伤。“暮帆”与“孤舟”、“苍梧”、“秋草”等冷色调的意象同时出现,更能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凄凉与伤感。望着行向远方的暮帆,想到与友人的别离和自己的漂泊无依,诗人心中的悲愁更是涌上心头,难以释怀。

      “孤帆”意象也时常出现在刘长卿的诗歌中。如:

      万里云海空,孤帆向何处?(《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

      惆怅不能归,孤帆没云久。(《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邺》)

      孤帆也象征着漂泊无依之情,在阔大的天地间,茫茫江上的一片孤帆显得渺小而又孤独。孤帆出现在凄冷的意境中,凸显了诗人心中的伤感与悲凉。

      三、刘诗中使用冷色调舟船意象的原因

      刘长卿诗歌中没有逍遥惬意的轻舟,象征着梦想与希望的“春帆”也只出现了一次。他在诗歌中使用的舟船意象都是冷色调的,带有一种凄凉的色彩。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舟船意象本身的内涵、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的心态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从舟船意象的内涵上看,舟船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目的就是穿越水域的障碍,到达遥远的彼岸。在行驶的过程中,面对茫茫水域和风浪的阻碍,舟船时常显得渺小无依。这就形成了舟船漂泊无依的'象征性。这时,带有孤独凄凉色彩的“孤舟”、“扁舟”、“孤帆”等意象就出现了,这些意象出现在诗歌中,将诗人的孤独悲凉的心境形象地反映了出来。舟船的目的是到达遥远的彼岸,象征着超越与征服,这与古代士人的精神追求是相符的。古代士人的理想是仕途顺利,能够做出一番成就。仕途是那遥不可及的彼岸,士人们便是那一只只乘风破浪有时却漂泊无依的孤舟。“孤舟”、“孤帆”出现在诗歌中,能够反映出那种孤独绝望的心态。古代文人们赋予了舟船特定的文化含义,“孤舟”、“扁舟”、“孤帆”等冷色调的舟船意象更是大量出现在诗歌中,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意境。

      拓展:刘长卿诗歌特点

      刘长卿的一生大部分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长期的郁郁寡欢,使他的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添了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之后,是位地道的大历诗人。

      一、融失意凄凉之感于暗淡萧瑟意象的诗《陪王明府泛舟》:“花县弹琴暇,樵风载酒时。山含秋色*,鸟度夕阳迟。出没凫成浪,蒙笼竹亚枝。云峰逐人意,来去解相随。”《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二、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写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及描绘山水景物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的诗多写得省净流畅,既有极工的对偶句,又有结构自然、不讲字句对仗的流水对句,整散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阅读全文]...
  • 刘长卿《过贾谊宅》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⑴

      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

      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白话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赏析】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出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句子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语录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说说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名言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诗词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祝福

刘长卿古诗的特点 - 心语

推荐词条

女对男表白的古诗词古代 花前的儿童古诗 关于庭州的古诗 赠送花朵的古诗 形容高不可攀的古诗词 带星的唯美古诗词 中间带日的古诗词 带有日子字的古诗 夕阳与江水之古诗词上进的 可用来取名的古诗 送别田园战争的古诗 宜昌市古诗词厉害的老师 古诗词的密码 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古诗 有氧空间的古诗词 刘禹锡的古诗秋词诗字配图 抖音最*很火的古诗 王绅的古诗 开心时读的古诗 古诗的优秀微课 代闻笛的古诗 关于夏季的古诗加法 归园田居的古诗完整板 关于狗温暖人心的古诗 初中生比较简单的古诗 教育小孩从小学会干活的古诗 二字开头生日的古诗 想念女孩子的情话古诗词 盘点我们班那些被改过的古诗 形容根深蒂固的古诗词 汉字dh组成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