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关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梁文道经典语录

  • 语录
  • 1.爱情乃时间唯一变幻不定本质永远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我执》

[阅读全文]...
  • 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

  • 语录,语句
  • 1、“不如我们从头来过”,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于朋友都很想说也说过的话。然而,要把一切过去抹掉,从头再来,又谈何容易?若要从头再来,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自己彻底变成另一个人。不是变化你的生活*惯,也不是改变容貌声线,而是把你曾经送到对方手中的那一半割除。

    2、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3、宽恕,是一种和时间的特殊关系,是一种决定让不让某件错误或罪行成为过去的行动。

    4、“玉女”是很纯净高洁的形象,当一块斑驳的玉仍然以“玉”的形式存在,就是“欺骗”。

    5、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你不能主动,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来潮问候几句的时候*淡和缓地应答,你不该成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节性阵雨的沙漠植物。

    6、人与人最终的关系归结于“公”与“私”的关系,与有交往的人的关系就是“私人”关系(可以根据私秘程度拥有不同程度的私人信息),对陌生的人就是“公共”关系(应该保持公共关系的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有侵犯隐私的嫌疑)。

    7、只有实际的行为才配得上道德判断,所以单恋,其实是超越善恶的爱恋。

    8、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所以要隐忍不发,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

    9、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时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10、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读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的。因为此后你会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便偶尔遇到失败,也会视其为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11、财富,美貌,甚至才华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无奈的限制与枷锁。

    12、所有的人际往来,莫非一种应答关系。有呼召遂有响应,送礼就期待回礼,寄了一封信之后就等着回信的到来。电话这种沟通技术使得应答俱在一瞬间完成,几有共时的幻觉,因此电话通信的悬搁就更加叫人困扰了,也更加凸显了主奴之间的优次地位。不回电话的必定就是主人。

    13、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按照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说法,这代表了某种品味的选择。品味就是人赖以区分自己,并且试图在象征性领域战胜其他人的东西。

    14、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15、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场记忆的战争。受过伤害的,必将在新一轮关系的最初就迟疑畏惧,甚或仓皇退缩,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过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他同时还在和自己的记忆协商、谈判与作战。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一些过去的陌生人。

    16、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17、不断向女性放大,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爱情压迫了女性,让女性认为人生的幸福必然与爱情相连。

    18、要完全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认识他的恐惧。

    19、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难熬,特别是当你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所有人际来往,莫非一种应答关系,不回电话的就是主人。

    20、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经历过爱情,便如同一块从没有颜料在上面涂抹的画布一般苍白。

    21、任何一本书被一个读者拿起来的时候,他心底都有一种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我要改变自己,要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很伟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22、怀疑是一种顽强的植物。当它被下在两人之间的土地上,即便只是一颗种子,迟早也会抽芽长大,终于扭曲一切,排挤开所有本来健康的花朵,使之枯萎。

    23、爱情乃时间唯一变幻不定本质永远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

    24、当你想和一个人从头来过,想要创造新的自我,却又不可能割断那不忍让它保存的记忆,就把它沉入水中吧。

    25、在许多文化传统里面,水都与遗忘有关,也因此代表了洁净与新生。喝过一碗孟婆汤,你就告别前生的记忆了;涉过忘川,就是一片彼岸新天地。领受水的浸洗,基督徒乃得赦免,迎取新生。

    26、爱情,本是一种时间现象,情书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时间的伸延状态消失了,爱情还会存在吗?

    27、“性”在如玉般的真实、纯洁、恒久的爱情中,是高尚的、常态的,如同春天花开一样自然……反之,纯肉体的“性”是低俗的、异常的。

[阅读全文]...
  • 梁文道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2.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场记忆的战争。受过伤害的,必将在新一轮关系的最初就迟疑畏惧,甚或仓皇退缩,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过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他同时还在和自己的记忆协商、谈判与作战。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一些过去的陌生人。

    3.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4.不断向女性放大爱情,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爱情压迫了女性,让女性认为人生的幸福必然与爱情相连。

    5.要完全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认识他的恐惧。

    6.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难熬,特别是当你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所有人际来往,莫非一种应答关系,不回电话的就是主人。

    7.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经历过爱情,便如同一块从没有颜料在上面涂抹的画布一般苍白。

    8.任何一本书被一个读者拿起来的时候,他心底都有一种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我要改变自己,要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很伟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9.怀疑是一种顽强的植物。当它被下在两人之间的土地上,即便只是一颗种子,迟早也会抽芽长大,终于扭曲一切,排挤开所有本来健康的花朵,使之枯萎。

    10.爱情乃时间唯一变幻不定本质永远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

    11.当你想和一个人从头来过,想要创造新的自我,却又不可能割断那不忍让它保存的记忆,就把它沉入水中吧。

    12.在许多文化传统里面,水都与遗忘有关,也因此代表了洁净与新生。喝过一碗孟婆汤,你就告别前生的记忆了;涉过忘川,就是一片彼岸新天地。领受水的浸洗,基督徒乃得赦免,迎取新生。

    13.爱情,本是一种时间现象,情书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时间的伸延状态消失了,爱情还会存在吗?

    14.“性”在如玉般的真实、纯洁、恒久的爱情中,是高尚的、常态的,如同春天花开一样自然……反之,纯肉体的“性”是低俗的、异常的。

    15.“不如我们从头来过”,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于朋友都很想说也说过的话。然而,要把一切过去抹掉,从头再来,又谈何容易?若要从头再来,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自己彻底变成另一个人。不是变化你的生活*惯,也不是改变容貌声线,而是把你曾经送到对方手中的那一半生命割除。

    16.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17.宽恕,是一种和时间的特殊关系,是一种决定让不让某件错误或罪行成为过去的行动。

    18.“玉女”是很纯净高洁的形象,当一块斑驳的玉仍然以“玉”的形式存在,就是“欺骗”。

    19.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你不能主动,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来潮问候几句的时候*淡和缓地应答,你不该成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节性阵雨的沙漠植物。

    20.人与人最终的关系归结于“公”与“私”的关系,与有交往的人的关系就是“私人”关系(可以根据私秘程度拥有不同程度的私人信息),对陌生的人就是“公共”关系(应该保持公共关系的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有侵犯隐私的嫌疑)。

    21.只有实际的行为才配得上道德判断,所以单恋,其实是超越善恶的爱恋。

    22.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所以要隐忍不发,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

    23.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时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24.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读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的。因为此后你会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便偶尔遇到失败,也会视其为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25.财富,美貌,甚至才华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无奈的限制与枷锁。

    26.所有的人际往来,莫非一种应答关系。有呼召遂有响应,送礼就期待回礼,寄了一封信之后就等着回信的到来。电话这种沟通技术使得应答俱在一瞬间完成,几有共时的幻觉,因此电话通信的悬搁就更加叫人困扰了,也更加凸显了主奴之间的优次地位。不回电话的必定就是主人。

    27.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按照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说法,这代表了某种品味的选择。品味就是人赖以区分自己,并且试图在象征性领域战胜其他人的东西。

[阅读全文]...
  • 梁文道常识读书笔记

  • 梁文道常识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文道常识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打算写几篇关于自己读书的感悟,算是工作之余的一点消遣。只是一些闲言碎语,因为在翻看评论书籍或者浏览网页时,我总是羡慕那些评论家,他们总是可以用华丽的词语构造出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总有许多新的原理我不曾听过,总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我未能想到。诸如现在火热的罗玉凤事件,可以挖掘到国人阶级意识形态作祟;李宇春、曾轶可、刘著现象,是因为社会分工导致人类进化趋同,此类种种,而我愚钝,却只能看到罗玉凤背后的故意炒作,媒体的推波助澜,只看到了李、曾、刘不过是社会中早就存在的人群,被现代媒体的放大的缘故,好像专家们忘了*戏曲里面旦角大多是有男的扮演,有的演的比女的还像的这类传统文化元素了。

      “看不懂”这样的评价,许多作者看来是一句褒奖的话,一来是他会认识是读者文化素养不够,二来他会觉得确实是自己的思想深刻,不会有伯牙子期似的知音,我也暗暗地下定决心,把“看不懂”作为我写文章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当我读完梁文道的《常识》时,一种内心蠕动了许久不可名状的感受突然立体而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具有价值,何必苦苦效仿那些看似深奥的东西呢?

      梁文道的这本《常识》是他一段时期时事评论的集册,书名是他效仿美国奠基文档之一——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书中每一个社会热点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与一些评论不同的是,他的观点里鲜有晦涩难懂的深刻道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常识”。诸如他说“明明在点评志愿者的救灾行动,却不满足于民间集体动员的逻辑,硬要是扯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高度,然后再结穴于华夏爱文化的基因本质。”看到这儿,你也就大概明白我文章一开头的牢骚了。

      “常识”在今天不知为何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明明遵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是常识,各种学术造假却屡禁不止;明明各行各业遵守自己的行业规范是常识,各种内幕却曝光不尽;明明人人遵守法律是常识,各种“潜规则”“关系”不胜枚举。文章也是一样,需要深的则深,需要浅显的则浅显,一味地追求深奥,怕又是偏离常识了,正如古诗中有白居易易懂的诗句,也有李商隐难懂的诗篇才相得益彰。

      写不出深奥的东西,即使简单的东西也难敢称其为有价值。因为除非你能够像鲁迅一样有一支如矛似箭的笔;除非你像钱钟书一样的智慧;或者像现在的韩寒或是梁文道一样的聪明;或者你是在媒体上左右逢源的名人,怕是许多的评论只是自己孤芳自赏的东西罢了。现在如此多的报纸,如此多的博客,如此多的妙语,谁又会在乎你写的所谓的评论呢。正是没有人在乎,激发了我不断写的勇气,因为没有人会出来嘲笑你的简单,嘲笑你“粪土之墙不可圬”,所以就写下去吧。

      国人对爱国志士与汉奸,往往是有着界限明晰的判断与情感,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初衷与心理,只根据结果和行为盖棺定论。这之中的错误在于,它采用了过于简单的善恶二元的观念,而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

      举几个例子,战争年代的上海有很多业余特种人员,迫于生计要在收入不好的时候去暗杀,而如果失败了,就会莫名其妙成了烈士。还有一种“职业革命家”,他们也不是出于有多么爱国,只是为了谋生,革命对他们不是洒热血,只是一种职业而已,却备受尊崇。反过来,有些汉奸,说他们亲日倒不如说他们是想要谋利。在这两种情况下,爱国与叛国,都是没有的事情,有的只是利益,有的只是谋生,只不过谋利之道恰好与国家牵连起来了。所以,只凭借行为区分爱国与否,太粗糙了。

      再如,有一个汉奸在日军手下负责分配粮食给市民,同时提供一些**慰劳日军。一方面他为老百姓争取到了粮食而免于饿死,算是心系百姓,另一方面他似乎又在间接地助长日军的势力,让他们的侵略变得合理化。一方面他找来妇女给日军,另一方面他又避免了日军找借口随意欺凌妇女。一消一长,一好一坏,你怎可捂住一面只看另一面?

      现实复杂,往往有利益的冲突发生,汉奸和爱国志士并非绝对的百分之百善恶。而树立几个*乎圣人、忠诚到底的完美偶像去尊崇,片面地强调批判汉奸,作用是不大的。真正有意义的,是看清背后真实复杂、黑白难盼的困境,看看真正的爱国如何在困境中实施,让下一代真正懂得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对国家真正的`贡献——这才是有价值的历史,这才是有意义的教育。

      梁文道的《常识》是一本集时事评论成册的书,其中的个个小篇目都是梁文道曾在报刊杂志或者网络上发表出来的时事评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梁先生出生生活于香港的缘故,他的时事评论总让我感觉不同于大陆记者写出的的评论。书中的篇目虽说90%甚至以上在评论发生于*大陆的热点事件,但梁先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以及所用的语言都让我觉得别具一格。他会站在一个别人不曾注意的角度,用别人不曾敢说的语言,去评论,去反思,去呼吁。《常识》一书所带给我的,是让我站在一个更加不同,更加深刻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个社会。去挖掘,思考社会热点事件背后所被人忽略却又极为重要的内涵。梁先生在自序中这样表达:“我切实体会到一个香港评论人最大的原罪其实不是什么‘洋奴心态’,而且相对优渥的空间。比起许多同行同道,我的环境比较宽松,我的信息来源比较多元,我冒的险比较小,我怕的事也比较少。”所以对于作为大陆青年的我(或说我们)来说,《常识》一书的确会让人耳目一新,去发现我们所不曾注意过,我们大陆记者所不曾探讨过的,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警示与反思。

      书中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梁文道先生对我所熟悉的事件的评论,因为他让我注意到了我所熟知的事件背后更深层次,更本质的东西。而这些都是我不曾思考到的方面。他的时事评论,真的让我感受到,自己以前看问题都太肤浅了。甚是是社会的绝大多数,我们都太肤浅。梁文道还在自序中提到,他的一个愿望,是希望社会上的我们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正是我读完《常识》之后,所意识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的观点,不再被舆论所牵引,理性地看待去反思社会上发生的一切。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梁先生对国人狂热的仇洋心理的剖析。社会上的确存在着梁先生书中举出的现象,而且至今也屡见不鲜。总有人在网络上散布一些有关外国人如何诋毁*诋毁*人的谣传;或是一些大明星偷偷加入外国国籍,还有什么地震不捐款之类的。梁先生把这种行为称为“自虐”。我之所以对此评论感触较深,是因为这种现象在网络上真的太常见了,但我总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去看这些“新闻”,而从未思考过背后的内涵。梁先生对此类“自虐”行为出现原因的解释,是我们国人自信心的欠缺。就像情侣之间一遍又一遍地期待誓言与许诺,用来确定对方不会背叛一样。我们似乎只有当真正得到日本对*的道歉才会心安,亲耳听到明星对自己国籍的澄清和捐款数额的公布才会罢休。缺乏自信,心存疑虑,因此我们才会形成对他人的偏见和要求。抗战结束那么久了,改革开放也那么久了,*的综合国力也提升了那么多了,但国人却仍是缺乏抬头挺胸的自信,仍是有自卑和胆怯在的。再比如经久不衰的中日历史矛盾,梁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反的到底是谁?我们*人总是*惯性地把日本当年犯下的罪行狭隘地理解为中日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但其实日本侵略的实质,是祸及整片东亚的*行。因此日本才可以有胆量公然否认侵华事实,篡改历史教科书,甚至宣称侵略亚洲其实是**亚洲。中日矛盾的这个层面,我是从未思考过的。

      书中还写到了许多前些年的热点事件。比如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威胁说,**,城管执法等等。也有好多一针见血,读来扎心的话。这些时评让我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但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制度的不健全,人民道德素质的下降,文化教育的落后等等等等。但也有许多让我很欣慰的地方,因为我发现梁先生写的许多时评都是零几年的。十多年已经过去,书中写到的许多问题在如今已经有了我看得到的好转。这说明*和社会也都意识到了我国快速发展背后的问题,并且正努力去改正一些错误,完善一些制度。尽管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我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因为我看到了改变,看到了努力。

      梁先生的自序中有一句话令我生共鸣:“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读《常识》,我学到的是理性,是深刻,是独立思考。希望以后的自己在网上电视上看到新闻时,能够不再被公众的舆论牵着鼻子走,能够不再浮于表面。

[阅读全文]...
  • 道路与桥梁工程论文

  • 道路
  • 道路与桥梁工程论文(精选9篇)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为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学制3年,主要在传统工土建类专业特色突出院校开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路与桥梁工程论文(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众所周知,要想富,先修路,可见道路桥梁工程对于一个地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在一些比较繁荣的城市里,公用实施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虽然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也提高了道路桥梁建设的难度,所以道路桥梁工程上也会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量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施工工艺。

      1.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

      因为桥头填土的沉降与桥台沉降有所不同,致使桥台与相邻的路基之间出现一定的沉降差,导致桥梁出现伸缩缝以及发生桥头跳车的现象,常常在深坑、高填以及立交桥互通匝道等填方路段发生高填土下沉现象,严重降低桥梁使用年限,威胁着行驶车辆的安全性以及舒适度。与此同时,如若路基没有达到足够的承载力,会导致超限沉陷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常常出现沥青路面遭到损害,水泥路面端板开裂等。桥梁工程的每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一个环节的失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要注意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

      2.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2.1道路与桥梁过渡段不均匀沉降

      当桥台和相邻路段之间的沉降差值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在经过桥梁的时候,行车便会颠簸,也就是发生道路桥梁的桥头跳车。究其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其一,在进行施工时所用的压实机具不合理,没有达到标准的压实度;其二,台背调料与台身的刚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引起沉降的不均匀性;其三,分层压实厚度太大,在检测压实度时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实际的情况,而且如果内部有空洞,也不能检查出来;其四,桥梁承受的荷载量过大时,桥台和相邻的路堤就会出现一定的沉降差,常常导致错台、纵坡不顺以及伸缩缝的出现。

      2.2桥梁裂缝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道路建设所采用的材料主要就是混凝土,而混凝土裂缝问题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屡见不鲜,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问题,原材料质量较差,不满足有关规定以及要求。其二,施工人员的问题,没有根据有关规定以及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配合,甚至仅仅按照主管意识随意配比,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力度不足或太大,拆除混凝土模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致使混凝土的表面缺水干裂。因此常常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

      2.3路面不*整

      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道路的使用年限以及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填料选择不恰当,路基的防护以及排水措施不够到位,就很有可能发生路基沉陷不均匀的现象,降低路面的*整度,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深层次的原因引起的。其一,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符合有关要求。如若油石较大,会导致路面产生壅包和泛油;如若油石较大,路面就会较为松散。此外,如果没有选择质量较好的矿料,集料的压碎值以及石料的抗压强度都会大大降低,颗粒尤其是细长扁*颗粒的含量就会太大,路面混合料的稳定性能就会大大降低。其二,道路的地下部位,尤其对于城市道路来说,往往有着较多的管线,种类数量各不相同,沟槽回填的密实度也会极大地影响着路基质量。在对填土进行压实时,往往会出现碾压倾斜、回填厚度以及材料不符合有关规定以及要求,致使回填土的密实度不合格,从而导致路基路面结构沉陷以及管体破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维护措施

      3.1强化工程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养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时刻秉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为因素,建设队伍人员的技术以及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质量,施工人员如果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不够的话,就会很容易操作不合标准、主观臆断、任意蛮干等,影响工程的质量,因为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以及综合素质,将专业训练落实到每一个人员,重点培养高技术高能能力的施工人员的同时也要重视施工队伍的建设,使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以及责任,提高质量。除此之外,可以开展培训机制,主要是普及与质量标准有关的知识,使道路桥梁建设者熟悉道桥的质量标准内容。

      3.2完善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

      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有利于保障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为了更加方便地开展实践总结并归纳,可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可靠的安全网络体系,对道路桥梁施工现场进行及时到位的质量监管以及控制,另外,检验测试仪器要配备充分,根据有关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报告反馈。科学合理地分析并解决潜在的安全事故,因地制宜,根据道桥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安全责任制度,将制度充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安全网络体系可以由企业领导负责,底层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配合,使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管理施工现场。与此同时,有关人员要设置一个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好有关制度以及措施,质量管理机构的数量可以以及项目的数量而定,根据有关规定以及要求严格评定施工队伍的每一道工序,对施工人员要奖罚分明,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以及道桥工程的质量。依据施工资料以及数据、技术方案和机械等对潜在安全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全面监管以及控制施工现场的状况,使施工环境达到绝对安全以及良好,提高道桥的管理以及质量水*。

      3.3将现代化技术引入质量管理中

      随着经济水*的发展,科学技术水*也日益提高,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取得的效果也明显较好,所以将现代化技术引入道桥施工,使质量管理以及施工控制实现现代化、科技化以及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广阔的信息资源支撑,方便质量决策以及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道桥工程中,要在技术和管理着两个方面充分引入创新的元素。

      3.4加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以及已经出现所谓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以及及时解决。要及时检查工程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把好质量的关卡,监督人员要严格检查每一项施工工作,特别是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等,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要做到及时检查,保证质量完好,定期考核操作以及维修人员,保证工程质量。

      3.5做好工程质量评价

      在整个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评价是保证工程质量最为有效的关卡,工程设计、监理以及施工不当都会影响着道桥的质量,但是工程质量评价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往往会带来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在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处理,将不良后果扼杀在摇篮里。结语道路桥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大大降低使用年限,要想保证道桥的质量,必须要做好工程监管工作,而且需要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协调一致,选择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保证行车安全,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马立新。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6(10):68。

      [2]董淑荣。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向导,2016(27):117。

      [3]程亚杰。浅谈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2016(21):44+62。

      *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逐渐的步入正轨,关于道路桥梁的建设要与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将建筑道路桥梁中预应力的作用充分的展示出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出行的需要,保证道路桥梁施工的发展迈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预应力技术

      1.1预应力技术的优势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并非是仅仅局限在道路桥梁的结构当中,还更广阔的应用在山体加固、推顶维修等方面。预应力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道路桥梁施工中材料浪费,同时还兼具有施工设计安全运行便捷的特点。因此预应力技术的使用对于促进我国整体的道路桥梁修建水*的提高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锚具在该预应力加固中发挥着传达张拉力的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就使得混凝土构件的预压应力得以产生,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得到了较好保证。

      1.2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难以预防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等大型钢筋混凝土机构中更是容易出现裂缝。但通过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一问题,在道路桥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建之前要将混凝土内部的受拉区进行拉伸,通过钢筋自身拥有的回力,使得混凝土的受拉区先感受到钢筋给予的压力。也就是说在混凝土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的同时要先将承受的来自钢筋的预压力抵消,这就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的延展,以此来达到缓和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在某道路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应用了预应力钢筋张拉的施工技术,这一施工技术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实现了混凝土的预压应力产生,同时又通过应用锚具传达张拉力,实现了混凝土构件的预压应力产生,这就使得该桥梁工程的结构裂缝问题出现得到了较好抑制。

      (2)碳纤维片的应用。介于道路桥梁的跨度较大,整体构件的抗弯性能要求比较的高。但道路桥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拉区与受压区的的反应能力都比较的强大,为了更好的解决整个建筑构建的受弯能力,投入的成本比较的高。若是采用碳纤维片粘贴的方式来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利用碳纤维本身的具有的高强度的抗弯性能,在施工方面比较的简单并且成本较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预应力介入到碳纤维片中之后,更可以将碳纤维片的优势进一步的进行发挥,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个道理桥梁的的结实程度。因此碳纤维片成为人们加固道路桥梁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某桥梁工程中,为了提升桥梁整体构架的抗弯性能,该工程应用了预应力碳纤维片材粘贴加固技术,这一加固技术的应用避免了拉应力滞后的不足,碳纤维片材的高强度性能也实现了较好发挥,桥梁工程可能出现的延缓构件开裂、抑制构件变形问题都有此实现了较好避免。

      (3)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预应力技术是*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其在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相差不多。都是通过预应力钢筋的设置来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来减少裂缝的产生。关于预应力技术的使用,首先要进行良好的理论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来往的交通运输的压力进行分析,将更多地影响因素加入到预应力的使用当中去,进一步的实现道路桥梁施工中合理的应用预应力技术,以减少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预应力技术应用的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不应用预应力钢筋同样能够实现对混凝土的约束,某地道路工程采用的无筋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就是对这一认知的最好肯定,在该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采用了膨胀混凝土自身膨胀产生的预应力进行混凝土路面施工,而这一施工应用的混凝土板与基层黏结也使得该工程较好避免来了胀缝病害的出现。

      2当前的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预应力钢筋管道的堵塞

      钢筋管道的堵塞大都是混凝土浇筑失败造成的,致使在穿预应力钢筋是难以顺利的通过,将钢筋原本的拉伸效果进行压缩,从而给整个道路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在进行钢筋的浇筑与安装过程时,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安装,对各个管道都充分的进行管理减少管道弯折等现象的产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要有专人进行监管,减少施工中的野蛮现象,同时将预留孔道的抽芯时间加以控制,保证抽芯的时间是在相应的需求范围内的。

      2.2张拉控制不严谨

      目前我国的道路桥梁等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比较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有许多的错误,尤其是张拉控制的不严谨现象。许多的施工方都选择1.5级的油压进行张力的计算,致使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有极大的误差。更有甚者都不实用千斤顶进行计量就投入张拉的使用中去,给道路桥梁的施工造成很大的麻烦。同时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够严谨,导致张拉力的变化忽高忽低,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想要更好的保证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要在专业技能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杜绝施工中的违规操作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运行。

      2.3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本身受温差的影响比较大,容易造成干裂的现象。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的缺陷,致使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充分地发挥预应力技术的作用就要更好的保长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筋在张拉前产生裂缝。要对温差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在高温时使用冷水浇灌在低温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在对于模具的拆除方面可以进行适当的延后,实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缓慢的降温。

      2.4收缩徐变过大

      因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过大引起的损失通常是整个道路桥梁施工中难以承受的。因此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不应采用其他的添加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要积极的采用强度比较高的混凝土来进行道路桥梁的施工,通过使用优质的混凝土来实现收缩徐变的减小,减少其诱发事故的概率,逐渐实现道路桥梁施工的进一步发展。

      3总结

      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使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小有成绩。即使当前的工作中仍然存在有许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是不能解决的,只要我们在施工中更加注重质量问题的保证,相信在未来预应力技术发展的前景不可小觑。综上所述,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使用是相当有必要的,我们要更好地引导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实现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辉。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江西建材,2017(08):184,187。

      [2]颜红标。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40。

      [3]董树英。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09):108-109。

      [4]黄桂红。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04):87-89

[阅读全文]...
  • 梁文道《常识》读书笔记

  • 梁文道《常识》读书笔记(精选11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梁文道《常识》读书笔记(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翻看评论书籍或者浏览网页时,我总是羡慕那些评论家,他们总是可以用华丽的词语构造出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总有许多新的原理我不曾听过,总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我未能想到。诸如现在火热的罗玉凤事件,可以挖掘到国人阶级意识形态作祟;李宇春、曾轶可、刘著现象,是因为社会分工导致人类进化趋同,此类种种,而我愚钝,却只能看到罗玉凤背后的故意炒作,媒体的推波助澜,只看到了李、曾、刘不过是社会中早就存在的人群,被现代媒体的放大的缘故,好像专家们忘了*戏曲里面旦角大多是有男的扮演,有的演的比女的还像的这类传统文化元素了。

      “看不懂”这样的评价,许多作者看来是一句褒奖的话,一来是他会认识是读者文化素养不够,二来他会觉得确实是自己的思想深刻,不会有伯牙子期似的知音,我也暗暗地下定决心,把“看不懂”作为我写文章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当我读完梁文道的《常识》时,一种内心蠕动了许久不可名状的感受突然立体而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具有价值,何必苦苦效仿那些看似深奥的东西呢?

      梁文道的这本《常识》是他一段时期时事评论的集册,书名是他效仿美国奠基文档之一——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书中每一个社会热点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与一些评论不同的是,他的观点里鲜有晦涩难懂的深刻道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常识”。诸如他说“明明在点评志愿者的救灾行动,却不满足于民间集体动员的逻辑,硬要是扯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高度,然后再结穴于华夏爱文化的基因本质。”看到这儿,你也就大概明白我文章一开头的牢骚了。

      “常识”在今天不知为何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明明遵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是常识,各种学术做假却屡禁不止;明明各行各业遵守自己的行业规范是常识,各种内幕却曝光不尽;明明人人遵守法律是常识,各种“潜规则”“关系”不胜枚举。文章也是一样,需要深的则深,需要浅显的则浅显,一味地追求深奥,怕又是偏离常识了,正如古诗中有白居易易懂的诗句,也有李商隐难懂的诗篇才相得益彰。

      写不出深奥的东西,即使简单的东西也难敢称其为有价值。因为除非你能够像鲁迅一样有一支如矛似箭的笔;除非你像钱钟书一样的智慧;或者像现在的韩寒或是梁文道一样的聪明;或者你是在媒体上左右逢源的名人,怕是许多的评论只是自己孤芳自赏的东西罢了。现在如此多的报纸,如此多的博客,如此多的妙语,谁又会在乎你写的所谓的评论呢。正是没有人在乎,激发了我不断写的勇气,因为没有人会出来嘲笑你的简单,嘲笑你“粪土之墙不可圬”,所以就写下去吧。

      *有一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而,当这个世界被连成一体,当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局中时,是不是就意味着再没有人能有一双清明的眼睛?

      很庆幸,当我读完《常识》一书时,我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至少,还有这样一个人,即便身处世界大局中,依然可以犀利地看到一切的本质,他就是梁文道。

      时评,顾名思义,是对于时代现象的评论,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生命短暂的报刊,好像过了这段时期,时评就显得落后而毫无价值了。

      真的是这样么?就拿《常识》中的一篇《城管死于抽象的市容概念》一**例,在我们都对于全国各地城管的野蛮执法口诛笔伐时,梁文道却用短短几百字犀利地点中了这一现象的根源—抽象的市容概念。说白了,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擦,当我们一心一意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当我们的*下大力整治那些所谓的“非法小贩”时,理想主义蒙蔽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不管不顾现实中市民的心态:如果有一个地方的商品能更便宜,我为什么不去买呢?事实上,我们的领导将人看成了那些城市规划图上冷冰冰的模型,他们遗忘了人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让我们再想一想,这种理想主义真的只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吗?其实不然,小到那些随口一说的承诺,大到某个领导的信誓旦旦的发展计划,哪一个不是可笑的理想主义的产物?为什么*每年的GDP增速让全世界都羡慕不已却至今无法摘去发展*家的帽子?我们在高速的发展中越来越忽视现实的重要性,我们躺在理想主义的摇篮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现在,你还认为时评没有长久的意义吗?时评和那些文学名著一样,都充满了对于时代的反思。所不同的是,时评以更现实的角度,更贴*生活的现象,更凝练的文字来揭示和批驳当世的种种问题,也许时评中的事件是时效性的,但其中蕴涵的思想决不会过时。

      当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你需要一本《常识》这样的书来擦亮你浑浊的眼睛,没埋没的思想,让你能身在局中却仍旧清醒。

      尽管这只是一本小册子,但里面的内容足够有分量,其承载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有人称这本书是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在独立战争中,美军屡屡败退,士气低落,但此书一出,就立刻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情况,以致于在1776年取得了特仑屯战役的胜利。连华盛顿也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很多历史学家也发现,在《独立宣言》里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早已在《常识》这本小册子里面得到了强调和阐述。

      在序言里,潘恩就言辞激烈而慷慨的称:凭借火和剑将一个国家夷为荒原,公然挑战人类共同的与生俱来的权利,意欲消灭人类权利的捍卫者,这是每个人拥有感情与理智的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书的开头,作者并没有大肆号召人民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阐述*的起源和构成的常识,组建*的各项原则,然后推及到英国政体的缺陷,认为英国的君主制和世袭制不是体现*等的思想,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安全。

      所以他认为所谓的论争已经毫无意义,只能拿起武器来解决这个问题,才会开启一个新的`政治时代和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只有独立,也就是建立一种大陆形式的*,才能保障这个大陆的和*并确保她免受内战影响”。并且他还通过债务数据和装备的计算,对未来制度的描述,以及各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洲取得独立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困难,我们有取得胜利的实力和动力。这个激进主义者的这一番言辞这大大鼓舞了士气,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我们所定义的常识是指所那些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对于评论作者梁文道来说,写评论的过程就是不断重申常识的过程。《常识》这本书搜集的是梁文道先生在两地所发评论的集锦,每篇文章都像剑锋一样直入人心,深刻有力,这种独到的真知灼见、博学智慧实属少见。

      对于一些问题,我们有些专家喜欢往深处专,硬要做到从整体把握本质,不解释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就不肯罢休,结果反而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这是何必呢?其实公众要求的也不高,只是大家都能明白的浅显道理罢了,所以我们要强调“常识”。

      常识这种东西,从以前到现在,从不过时。不管怎么重申总觉得做得不够,因为要说的太多,要强调的也很多,而每个时代来负责重申常识的人十分有限,而面对的受众又太多,所以有些常识需要重申一遍又一遍。

      梁文道先生在自序里面说到: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讽刺。现在这种例子已经数不胜数,矿难、食品安全等等问题,各路评论家已经达到无语的状态,但事情还是在不断地发生。这不是常识重申不到位的问题,也不是评论家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如果人们还是那样固执地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活,那么就算常识被重申千次万次,也无济于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人民争取**而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马克思称它开创了资产阶级的新纪元。仅仅过去了二百多年,这个新纪元就牢牢地引领国际秩序,它的霸道使其他国家基本上缺少*等对话的可能。尽管如此,新任总统特朗普还在强调美国利益,“美国第一”的呼声贯彻他就职演说的全过程。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凭什么迅速崛起并称霸世界?在它的源头究竟注入了哪些神奇的基因?

      美国立国的文武星宿,武将是华盛顿,他领导大陆军取得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文臣叫托马斯.潘恩,他是美国独立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常识》提出了建立新世界的理想,这个新世界脱胎于英国光荣革命后当时已算先进的君主立一体,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共和理念,它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铺*了道路,并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正如他所说:“北美的目标就是全人类的目标。”

      十七世纪初,三艘装载了一百二十名英国人的小船来到了北美新大陆,适宜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催熟了这片热土,殖民浪潮一浪接一浪,仅过了一百多年,就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十三个殖民定居点。这些定居点性质各异,有皇家、业主、自治等不同管理方式。英国很快就把北美殖民地当作资源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限制了当地自由发展的空间。十八世纪中叶英法为争夺新殖民地大打出手,英国虽然取得胜利,但内债高筑,不得不加紧对老殖民地的盘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拉开了北美人民反抗的序幕,摆脱英国控制成为大多数定居点的呼声。第二年,十二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为在统一的旗帜下反抗母国作了准备。其实,殖民地人民对是否一定要脱离母国是意见不一的,独立和分裂毕竟只是角度的不同,大陆军司令、弗吉尼亚农场主华盛顿本身也是英军上校。这时,潘恩的《常识》起到了巨大的鼓动作用。

      潘恩从君主世袭制展开论述,他说:“人人生而*等,没有人生来就可以将他的家庭凌驾于其他家庭之上,即使他个人理应得到一些比同时代人更多的尊重,但是他的子孙或许绝对不配继承这份荣誉。”针对一些人所顾虑的北美已有的繁荣离不开母国的支持与保护,他说道:“因为一个孩子是喝奶长大的,那么他以后的人生中就永远不吃肉了?”英国保护过北美,但出于利益它也会保护土耳其。如果没有干预,“北美大陆照样可以繁荣,甚至可能更加繁荣。”潘恩发出震耳的呼吁:“是脱离英国的时候了!”

      列克星敦的枪声响了。1776年7月4日,自由、*等和独立的宣言发表,为使命而战激励着“天赋人权”的先驱者。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也借助了法军的支援,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一个崭新的国家诞生。潘恩为这个新国家量身定制了新体制:“我们将为一加冕,让全世界知道即使我们承认君主制的存在,但是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王就是法律,然而在自由国家中法律才应该是国王。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将权力分散给有权拥有它的人民。”他为新国家起了新名字:美利坚合众国。

      在美国独立的过程中,拥有二百五十万人口的北美发行了五十万本《常识》,每五个北美人的口袋里就装着一本《常识》。当常识还不是常识的时候,是潘恩的《常识》使它变成常识。变成了常识的常识很普通,因为它确实是常识。

      1797年,华盛顿两任总统届满,忽然收到了属下的劝进信,希望他能进位美帝国的皇帝。华盛顿闷闷不乐好几天,他告诉那些劝进的人们,如果独立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的皇帝,那就违反了常识。他希望能在退休后回到弗吉尼故乡,伴着大豆和棉花,钓鱼养花,但如果国家有难,请不要忘记召唤一声老兵,也许他还能为国家出力。华盛顿实践了常识。

      七年后,大西洋彼岸同样高举自由民主大旗、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并向世界输出革命的法兰西,有个人从共和国执政进位为帝国皇帝,他叫拿破仑。一百一十九年后,太*洋彼岸刚刚推翻无比漫长的封建帝制走向共和的中华古国,有个人从民国总统进位为帝国皇帝,他叫*。但是因为反常,所以都不能久长。

      *日有幸拜读梁文道先生的《常识》,感觉内心某种不可名状的情绪得到了抚慰。

      梁文道说,他把他的这本文集命名为“常识”,是因为世上的荒唐事,多是由于常识稀缺,一切似乎都有了一个既定的答案,便不去多想,便理所当然。然而可贵恰恰在于对一件事的反复思考,甚至挖掘其本质,尽量减少认识盲点,才能使自己不至于愚昧,而不是一旦认识,便欣然接受。这一再需要挖掘的东西,其实就是常识本身。

      《常识》总的来说就是一段时期时事评论的集册,书中每个篇章都是梁文道关于社会热点下的自我阐述,但是与一些评论不同的是,他的观点里鲜有晦涩难懂的道理,好似站在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界面,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社会,借助探索的目光,带领我们思考社会热点事件背后所被人忽略却又极为重要的内涵,他称此为“常识”。以前我总是羡慕很多评论家,他们总是可以用华丽的词语构造出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总有许多新的原理我不曾听过,总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我未能想到;然而当我读完梁文道的《常识》时,一种内心蠕动了许久不可名状的感受突然立体而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具有价值,何必苦苦效仿那些看似深奥的东西呢?

      书中谈了许多看来是颇为敏感的话题,例如“日本问题”和“网络信息问题”。“日本”问题可以说是非常让当今*人异常敏感的话题:当今时代,反日本的激进分子的数目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但说到底我们却并没有弄清楚反对的对象,我们要反对的是罪恶而不是日本,就是梁文道先生讲的“不是反日本,而是反罪恶”一样,罪恶才是人类犯下罪行的根源,根源不除,世界永远不清净。所以说这不是“中日问题”,而是“反罪恶”的问题了,这是必须搞清楚的,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看问题才不会肤浅,才会越接*事物的本质,但事物总像蒙上了层层面纱,需要人耐心的一层层揭开。

      梁文道先生在自序中提到:他的一个愿望,是希望社会上的我们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正是我读完《常识》之后,所意识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坚定捍卫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再被舆论所牵引,不在世俗中迎合,学会用理性思维去认真的思考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做个知足常乐之人。

      托玛斯。潘恩的名字看来有不少人并不知道,不过他的著作在18世纪在北美可是热极一时。按《常识》书上的说法,好像当时在北美几乎人手一册。呵呵,我想这可能太过于夸张了。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如何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一个把人的基本权利尽量维护好的国家,这本小册子的.普及实在是太重要了。

      潘恩同学把我心里一直思考的问题写了出来,巧合的让我怀疑是不是真有移魂转世。他在《常识》中把人民为什么要建立*,以及如果不对*加以小心的戒备,就会对人民的基本权利进行践踏,还有人的自然权利与*的恶的本质进行了说明。我得说,在18世纪那个年代,产生这样思想火苗的人真可谓伟大。现在大家*以为常的种种公民权利,在200多年前的时候,还只是皇帝让你有才能有的。随然我对西方人的文学描写*惯不是太能适应,但还是能看出潘恩是冷静的把人类从出现开始起仔细思考过的。书中较为详细的描述了人怎样适宜群居,群居后产生的利益冲突,法律的产生,以及公共事务的维持,当族群扩大时,公共事务不可避免的需要有专门人员来做,这样就产生的*,还有以后*逐渐会因为恶的本性而对公民权利产生威胁、以及会把手中的职权滥用而为自己谋利。不可否认,这本书的普及使得五月花的乘客以及北美的广大居民意识到,他们有权独立,且独立后要小心的设计一种制度,使之不能在长年累月的运转之后,慢慢从为公民公共事务进行服务转变成一个随处可见冷脸、办事效率低下、利用职权、大事小情均以机密不可外泄为由进行搪塞的一只由纳税人来供养的怪物。我相信、而且书中也说明了,《独立宣言》的作者们,以及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绝大多数都是《常识》的读者,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这本书的名字其实很奇怪,《常识》,这个词表达出来的意思仿佛应该是大家不用看这本书就能知道的事情或道理。可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有多少人甚至一辈子都不曾想过或者有机会去接触过。他们为自己有一个看起来伟大的领导人领导着,却不知道一个信息流动性很差或只有单向信息流动的社会下可以把任何一个资质*庸的人塑造成有“屎”以来最聪明、最有道德、最有同情心的人,而这个人可以在没有任何的监督之下任劳任怨的为人民服务,而在其领导下的*中的所有人也都是这样的一群。这样的人是有常识,还是没有《常识》呢?

      《常识》读后感这星期,我读了一本老师以前推荐的书——梁文道的《常识》。

      《常识》是梁文道一些专栏的合集,可以作为国际时政知识普及,也可透过作者的独特视角发现很多隐藏在表象下面的逻辑。观点很理性,问题分析的也很好,新浪2009好书排行第二。这是一本值得你深深思考的书,作者独特的见解,是这本书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他揭露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看清这个社会,看清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这本书以一个个小事件引发出作者的感悟串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我很喜欢这本书封面上包得那个小条上写的: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乃因此为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在这两句话里,我们多少可以读出一点嘲讽的味道,常识是什么?无非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罢了。

      但人总是忘记常识,甚至是连常识也算不上的常识。只是看这句话,就足够勾起我读书的欲望。干净的封面,更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翻到自序,他的开头也很有意思:“除非你是梁启超,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够痛快淋漓地把四万万人的心底话都写出来,或者是林行止,香江第一健笔,能日日笔耕,每年一本集子恰恰就是整个时代的记录:否则,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本书名为“常识”,看过之后,发现内容与“常识”很符合,虽说是常识,但却是隐藏在事实真相背后不为大众所关心所反省到的层次,也就可以说是真相,是引人深思的真相,本来普通的知识、常理,还有几个人知道,知道的人又有几个敢说呢?真的很感谢梁文道的这本常识,他让我明白了事情,往往不能只看表面,我们需要的是真相!《常识》真的是本好书,是一本值得你深深思考的书!

      *来才读梁文道先生的作品,从《常识》到《我读》,再到《味道》,深深为他的文笔、逻辑所折服。

      梁先生肚子里定是储藏了无穷尽的知识,要不怎么会在写文章时信手拈来,通古博今、学贯中西,记得读《味道》第一篇的时候,看文章思路由简单的吃跳跃到希腊民主政治传统,跳入动物界就餐顺序,笔峰一转,又马上跳回当下,这种转换一点儿违和感都没有。倘若换做自己来写,估计又要变成干巴巴的讨论,拿不出例子来支撑论点,大概读者读起来兴趣全无。但愿以后阅读过程中,能够多留意留意这种例证方法,好歹也显得文采斐然点儿。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梁先生表达论点时不偏不倚,站在中立的立场去表达观点,这和读马家辉的作品时体会完全不同。读马家辉作品时,总觉得他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香港人的傲慢和对内地人的嘲讽,虽说同胞优缺点,可是站在那个角度点评,谁读起来都会觉得不舒服吧。可是,梁先生的作品没有这种港式精英傲慢感,大概这才是真正的精英。我记得中间有一篇说,香港人被英国殖民统治那么久,居然没有学会英国人的低调绅士,结合前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这种评论放在当下仍不为过。这也是需要学的一个技巧,切不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势,修养应该是让别人觉得舒服自在。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又犯了老毛病,读得太快,没有记完整的摘抄。以后再如此读法,定要打爪子。

      慢下来,慢下来,细细品味。

      我还要读梁先生的作品,大爱他的风范。

      《常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时事评论集,但它却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提醒世人一些什么的书。名为“常识”,但看了之后,发现用“常识”命名真是匹配,虽说是常识,但却是隐藏在事实真相背后不为大众所关心所反省到的层次,也就可以直接说是真相,是令人深思的真相,本来普通的知识、常理。在此,我对敢于说出背后真相的梁文道先生表示敬意,同时也对我自己被某些世事迷惑而感到羞愧。

      梁文道先生谈了许多现在看来是颇为敏感的话题,就例如“日本问题”和“网络信息问题”。“日本”问题可以说是非常让当今*人异常敏感的话题:当今时代,反日本的激进分子的数目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在他们看来,日本犯下的罪行是不可原谅的,不把日本置于死地就不罢休。就像当时无聊人士疯传于QQ群的反日宣传的邮件一样,把日本人民说得个个都充满了邪恶。他们没有弄明白历史是什么和自己所要反对的对象是什么,所以他们就盲目激进,盲目地反对日本。其实,历史是可以记得但不能记恨的东西。我认为历史上种种人类无知所犯下的罪行,我们可以记住,可以了解背景了解精神层次的东西,但我们不可以把历史上别人犯下的罪行发展成为对他们国家一切的仇恨。

      我曾听说过一个极其反对日本的人,他生活中凡是一切有出于日本的东西他都不碰,他说他活得极快乐,因为周身处处都可见到*制造。而我觉得他其实活得很痛苦,历史的日本是曾犯下滔天罪行的,现在的日本也不消停,我们依然会记得,看清楚。但是日本国家的科学技术却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称赞的,就像日本的电视机,日本的小汽车,日本的动漫等等。这些东西还是要批判的吸收好。

      说到底是他们没有弄清楚反对的对象,我们要反对的是罪恶而不是日本,就是梁文道先生讲的“不是反日本,而是反罪恶”一样,罪恶才是人类犯下罪行的根源,根源不除,世界永远不清净。所以说这不是“中日问题”,而是“反罪恶”的问题了,这是必须搞清楚的,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看问题才不会肤浅,才会越接*事物的本质。

[阅读全文]...
  • 梁实秋的语录合集

  • 语录
  • 梁实秋的语录合集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梁实秋的语录合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 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 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 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 雾,一片弥漫。

      3、"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雅舍小品续集·读画》

      4、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雅舍小品续集·树》

      5、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6、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要去接你。——梁实秋 《送行》

      7、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

      8、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9、"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梁实秋 《男人》

      10、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个,但是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茏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上浮着七条八条的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已经很难得了。 ——梁实秋 《汤包》

      11、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 ——梁实秋 《汤包》

      12、"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3、我对于在家修行的和出家修行的人们有无上的敬意。由于他们的参禅看教,福慧双修,我不怀疑他们有在此生此世证无生法忍的可能,但是离开此生此世之后是否即能往生净土,我很怀疑。这净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写过的天堂一样,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14、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5、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16、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17、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18、大抵花有色则无香,有香则无色。不知是否上天造物忌全?含笑异香袭人,而了无姿色,在群芳中可独树一格。

      19、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和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

      20、人心里的空间是有限的,一经塞满便再也不能填进别的东西。我不但游乐无心,读书也很勉强。

      21、人辛勤困苦地工作,所为何来?夙兴夜寐,胼手砥足,如果纯是为了温饱像蚂蚁蜜蜂一样,那又何贵乎做人?

      22、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

      23、叔本华的哲学是:痛苦是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是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谓。没有痛苦便是幸福。

      24、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

      25、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

      26、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

      27、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28、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29、一个时候,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候,万勿连累旁人,集市必须牵连多人,你也要表示友好,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30、一个有道德勇气的人是可钦佩的,但是他也要有尊重法律的`风度。

      31、一个人如果达到相当年龄还不失赤子之心,经风吹雨打,方寸间还能诗意盎然,他是得天独厚,他是诗人。

      32、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根扎在那里便住在那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人是活的,会到处闯荡,内心不免会有道道风波。

      33、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34、名士风流,以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梁实秋《雅舍小品》

      35、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36、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

      37、浪漫的爱,有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又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

      38、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39、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40、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1、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梁实秋散文》

      2、一颗沙里看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把无限抓在你的手掌里,把永恒放进一刹那的时光。——《梁实秋精选集》

      3、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送行》

      4、我来如流水,去如风,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体会。所谓生死,不了断亦自然了断,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来到这世界,并未经我们同意,我们离开这世界,也将不经我们同意。我们是被动的。——《闲暇处才是生活》

      5、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梁实秋精选集》

      6、老子爱花成癖,这话我不敢说。爱花则有之,成癖则谈何容易。需要有一块良好的场地,有一间宽敞的温室,有各种应用的器材。更重要的是有健壮的体格,和充分的闲暇。——《心守一事去生活》

      7、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时的大诗人龙沙有这样的诗句:当今世上谁也没我那么厌恶猫我厌恶猫的眼睛、脑袋,还有凝视的模样一看见猫,我掉头就跑。——《雅舍小品》

      8、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心守一事去生活》

      9、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雅舍谈吃》

[阅读全文]...
  • 梁实秋经典语录

  • 语录,写作,名人
  • 梁实秋经典语录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语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实秋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2. 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时的大诗人龙沙有这样的诗句:当今世上谁也没我那么厌恶猫我厌恶猫的眼睛脑袋,还有凝视的模样一看见猫,我掉头就跑。 ——梁实秋 《雅舍小品》

      3. 英国爱塞克斯有一小城顿冒,任何一对夫妻来到这个地方,如果肯跪在当地教堂门口的两块石头上,发誓说结婚后整整十二个月之内从未吵过一次架,从未起过后悔不该结婚之心,那么他们便可获得一大块腌熏猪肋肉。这风俗据说起源甚古,是一一一一年一位贵妇名纠噶者所创设,后来于一二四四年又由一位好事者洛伯特·德·菲兹瓦特所恢复。据说一二四四至一七七二,五百多年间只有八个人领到了这项腌猪肉奖。这风俗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年还没有废除,据说后来实行的地点搬到了伊尔福。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4. 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梁实秋 《雅舍小品》

      5. 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梁实秋

      6. 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 ——梁实秋

      7.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 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 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 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 雾,一片弥漫。 ——梁实秋 《雅舍》

      8. "你若来,我无论风雨会去接你。你若要走,我却当你从未来过。 ——梁实秋"

      9. 爆双脆是北方山东馆的名菜。可是此地北方馆没有会做爆双脆的。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进北方馆就点爆双脆,而该北方馆竟不知地后天高硬敢应这一道菜,结果一定是端上来一盘黑不溜秋的死眉瞪眼的东西,一看就不起眼,入口也嚼不烂,令人败兴。就是在北*东兴楼或致美斋,爆双脆也是称量手艺的菜,利巴头二把刀是不敢动的。 所谓双脆,是鸡胗和羊肚儿,两样东西旺火爆炒,炒出来红白相间,样子漂亮,吃在嘴里韧中带脆.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0. 今所谓“炸活鱼”,乃于吃鱼肉之外还要欣赏其死亡喘息的痛苦表情,诚不知其是何居心。...兽食人,人屠兽.......野蛮残酷的*性深植在人性里面,经过多年文化陶冶,有时尚不免暴露出来。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1. 你走我不送你,你回来,不管狂风暴雨我都会去接你。 ——梁实秋

      12. “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3. 剪雪裁梅—— 有人嫌太瘦, 又有人嫌太清, 都不是,我知音。 谁是我知音? 孤山人姓林。 自从西湖别后, 辜负我,到如今!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4.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15. 从前官场*惯,有所谓端茶送客之说,主人觉得客人应该告退的时候,便举起盖碗请茶 ,那时节一位训练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见,便大叫 一声「送客!」另有人把门帘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辞之外,别无他法。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6.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梁实秋

      17. “他是非常热烈的异性恋者——就一个英国人身分而言也许是超过了正常的程度。”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8. 老不必叹息,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枯有荣。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渲染流泪。”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9. 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出家所为何来?据说是为了一大事因缘,那就是要“了生死”。在家修行,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要“了生死”。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断”之意。生死流转,循环不已,是为轮回,人在轮回之中,纵不堕入恶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无乐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轮回,证无生法忍。出家不过是一个手段,*静也不过是一个手段。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0.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1. 使我们不能不想起古罗马的文明秩序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有劳苦的大众在那里辛勤地操作,解决了大家的生活问题,然后少数的上层社会人士才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大多数人是蚂蚁蜜蜂,少数人是人。做“人的工作”需要有闲暇。所谓闲暇,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谓,是免于蚂蚁蜜蜂般的工作之谓。养尊处优,嬉邀惰慢,那是蚂蚁蜜蜂之不如,还能算人!靠了逢迎当道,甚至为虎作伥,而猎取一官半职或是分享一些残羹冷炙,那是帮闲或是帮凶,都不是人的工作。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2. 你走我不会去送你,你来,不管风雨再大,我也会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23. 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联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4. 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宗教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5. 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妆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6.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梁实秋 《雅舍》

      27.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梁实秋

      28. 蔷薇与荆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 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梁实秋 《谈徐志摩》

      29.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梁实秋 《雅舍谈吃》

      30.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 《送别》

      31.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梁实秋 《雅舍小品》

      32. 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梁实秋 《雅舍小品·中年》

      33. 我明白你回来,所以,我等。 ——梁实秋

      34. 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梁实秋 《雅舍谈吃》

      35. “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36. 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37.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梁实秋 《雅舍》

      38. “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梁实秋 《男人》

      39.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是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法则,是有遗传嬗递的迹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是而已。又看佛*载轮回的故事,大抵荒诞不经,可供谈助,兼资劝世,是否真有其事殆不可考。如果轮回之说尚难证实,则所谓了生死之说也只是可望不可即的一个理想了。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40. 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梁实秋 《雅舍小品》

      41. 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个,但是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茏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上浮着七条八条的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已经很难得了。 ——梁实秋 《汤包》

      42. 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 ——梁实秋 《汤包》

      43.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梁实秋

      44.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45.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 ——梁实秋 《雅舍谈吃》

      46. 我对于在家修行的和出家修行的人们有无上的敬意。由于他们的参禅看教,福慧双修,我不怀疑他们有在此生此世证无生法忍的可能,但是离开此生此世之后是否即能往生净土,我很怀疑。这净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写过的天堂一样,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47. 北*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48. 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阅读全文]...
  • 梁实秋经典语录 你走我不会去送你,你来我会接你(梁实秋)

  •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因为这点,对梁实秋产生兴趣,特别是梁实秋经典语录。

    梁实秋经典语录

    1、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2、老不必叹息,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枯有荣。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渲染流泪。”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3、你走我不送你,你回来,不管狂风暴雨我都会去接你。 --梁实秋

    4、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时的大诗人龙沙有这样的诗句:当今世上谁也没我那么厌恶猫我厌恶猫的眼睛脑袋,还有凝视的模样一看见猫,我掉头就跑。 --梁实秋 《雅舍小品》

    5、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雅舍小品续集·树》ju.51tietu.net

    6、“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 --梁实秋 《雅舍谈吃》

    7、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雅舍小品·洋罪》

    8、“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9、"你若来,我无论风雨会去接你。你若要走,我却当你从未来过。 --梁实秋"

    10、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雅舍小品续集·怒》

    梁实秋:读书,永远不恨其晚

    11、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 --梁实秋

    12、你走我不会去送你,你来,不管风雨再大,我也会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13、英国爱塞克斯有一小城顿冒,任何一对夫妻来到这个地方,如果肯跪在当地教堂门口的两块石头上,发誓说结婚后整整十二个月之内从未吵过一次架,从未起过后悔不该结婚之心,那么他们便可获得一大块腌熏猪肋肉。这风俗据说起源甚古,是一一一一年一位贵妇名纠噶者所创设,后来于一二四四年又由一位好事者洛伯特·德·菲兹瓦特所恢复。据说一二四四至一七七二,五百多年间只有八个人领到了这项腌猪肉奖。这风俗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年还没有废除,据说后来实行的地点搬到了伊尔福。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4、“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5、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6、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7、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8、我明白你回来,所以,我等。 --梁实秋ju.51tietu.net

    19、蔷薇与荆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 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梁实秋 《谈徐志摩》

    20、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梁实秋

    21、使我们不能不想起古罗马的文明秩序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有劳苦的大众在那里辛勤地操作,解决了大家的生活问题,然后少数的上层社会人士才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大多数人是蚂蚁蜜蜂,少数人是人。做“人的工作”需要有闲暇。所谓闲暇,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谓,是免于蚂蚁蜜蜂般的工作之谓。养尊处优,嬉邀惰慢,那是蚂蚁蜜蜂之不如,还能算人!靠了逢迎当道,甚至为虎作伥,而猎取一官半职或是分享一些残羹冷炙,那是帮闲或是帮凶,都不是人的工作。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2、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宗教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3、[每一个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几件旧东西来,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雅舍小品续集·旧》

    24、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 《送别》

    25、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向笑胜似千言万语。──《雅舍小品续集·沉默》

    梁实秋经典语录摘抄

    26、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梁实秋 《雅舍》

    27、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妆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8、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梁实秋

    29、古圣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亦无大效。父母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枭獍。──《雅舍散文二集·父母的爱》

    30、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 --梁实秋 《雅舍小品·中年》

    31、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ju.51tietu.net

    32、“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雅舍小品续集·读画》

    33、诗不能卖钱。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雅舍小品·诗》

    34、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出家所为何来?据说是为了一大事因缘,那就是要“了生死”。在家修行,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要“了生死”。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断”之意。生死流转,循环不已,是为轮回,人在轮回之中,纵不堕入恶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无乐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轮回,证无生法忍。出家不过是一个手段,*静也不过是一个手段。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35、今所谓“炸活鱼”,乃于吃鱼肉之外还要欣赏其死亡喘息的痛苦表情,诚不知其是何居心。...兽食人,人屠兽.......野蛮残酷的*性深植在人性里面,经过多年文化陶冶,有时尚不免暴露出来。 --梁实秋 《雅舍谈吃》

    36、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梁实秋 《雅舍》

    37、又有一位诗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诗──《树》,有人批评说那首诗是“坏诗”,我倒不觉得怎么坏,相反的“诗是像我这样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树”,这两行诗颇有一点意思。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侈言创造,你能造出一棵树来么?──《雅舍小品续集·树》

    经典小说阅读梁实秋

    38、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 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 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 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 雾,一片弥漫。 --梁实秋 《雅舍》

    39、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40、“他是非常热烈的异性恋者--就一个英国人身分而言也许是超过了正常的程度。” --梁实秋 《雅舍小品》

    41、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42、爆双脆是北方山东馆的名菜。可是此地北方馆没有会做爆双脆的。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进北方馆就点爆双脆,而该北方馆竟不知地后天高硬敢应这一道菜,结果一定是端上来一盘黑不溜秋的死眉瞪眼的东西,一看就不起眼,入口也嚼不烂,令人败兴。就是在北*东兴楼或致美斋,爆双脆也是称量手艺的菜,利巴头二把刀是不敢动的。 所谓双脆,是鸡胗和羊肚儿,两样东西旺火爆炒,炒出来红白相间,样子漂亮,吃在嘴里韧中带脆. --梁实秋 《雅舍谈吃》

    43、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联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 --梁实秋 《雅舍小品》

    44、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梁实秋

    45、剪雪裁梅-- 有人嫌太瘦, 又有人嫌太清, 都不是,我知音。 谁是我知音? 孤山人姓林。 自从西湖别后, 辜负我,到如今!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阅读全文]...
  • 梁遇春经典语录

  • 名人名言
  • 1.青春之所以可爱也就在它给少年以希望,赠老年以惆怅。《春醪集》2.人们失望到不能再失望了,就咬着牙齿无端地狂笑,觉得天下什么事情都是好笑的。这些事都可以证明滑稽和愁闷的确有很大的关系。3.我们的人生态度是不进不退,既不高兴地笑,也不号啕地哭,总是这么呆着,是谓之曰“中庸”。《梦中醉话》4.我听说悲哀是最可爱的东西,只有对于生活有极强烈得胃口的人才会坠涕泣血,一滴滴的眼泪都是人生的甘露5.一个人能够有悲剧的情绪,感到各种悲哀,他就不能够算作一个可怜人6.再过几十年,当酒醒帘幕低垂,擦着惺忪睡眼时节,我的心境又会变成怎么样子,我想只有上帝知道罢。我现在是不想知道的。我面前还有大半杯未喝进去的春醪。《春醪集序》7.在我眼里,天下女子可分两大类,一是“你”,一是“非你”。一切的女子,不管村俏老少,对于我都失掉了意义,她们唯一的特征就在于“不是你”这一点,此外我看不出她们有甚么分别。《苦笑》8.在这本无目的的人生里,若使我们一定要找一个目的来折磨自己,那么最好的目的是制作“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的心境。《春缪集》9.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个个人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漠了,坟墓的影已染着我们的残年。《梁遇春散文》10.真真要读书只好在床上,炉旁,烟雾中,酒瓶边,这才能领略出味道来。所以历来真文豪都是爱逃学的。《春醪集》11.只有对生活觉得有丰溢的趣味,心地坦白,精神健康的人才会真真地笑,而真真地曲背弯腰把眼泪都挤出笑后,精神会觉得提高,心情忽然恢复小孩似的天真烂漫。《梦中醉话》12.总之,人生是多方面的,成功的人将自己的十分之九杀死,为的是要让那一方面尽量发展,结果是尾大不掉,虽生犹死,失掉了人性,变做世上一两件极微小的事物的祭品了。《春醪集》

    梁遇春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句子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语录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说说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名言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诗词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祝福

梁文道我执经典语录 - 心语

推荐词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