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容吹箫的诗词 >

形容吹箫的诗词

关于形容吹箫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形容吹箫的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形容吹箫的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吹箫的诗句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卢照邻《长安古意》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李白《拟古·其五》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杜甫《成都府》

    末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王沂孙《一萼红·石屋探梅》

    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箫。——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戎昱《赠别张驸马》

    花姑吹箫,弄玉起舞。——贯休《送杨秀才》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王建《宫词一百首》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会须枕石伴龙睡,不尔吹箫学凤吟。——闻九成《初入洞霄·拟借寒泉洗此心》

    青鸾不在懒吹箫,*题诗寄江妾。——陈陶《巫山高》

    路漫漫,吹箫弄玉去难从。——黄淮《叠字醉太*·中秋遇雨》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

    云衢不要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飞。——刘禹锡《赠东岳张炼师》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杜甫《哭王彭州抡》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离怀结不断,玉洞一吹箫。——顾况《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依稀有似红儿貌,方得吹箫引上天。——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真人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张时彻《陈都阃宅看烟火》

    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王建《元太守同游七泉寺》

    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储光羲《杂诗二首》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储光羲《官庄池观竞渡》

    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元稹《会真诗三十韵》

    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苏轼《张安道见示*诗》

    洒酒布瑶*,吹箫下玉童。——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禅塌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扬。——陈维崧《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

    娟娟二十四桥月,月下吹箫聊尔耳。——秦观《记梦答刘全羔》

    小红飞作马塍花,凄绝吹箫姜白石。——朱文治《吴槎客明经以手画山水见赠作诗志谢*闻有亡姬之戚并为解之》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

    愿作吹箫伴,同为骑凤人。——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罗隐《北邙山》

    湘水凌波惭鼓瑟,秦楼明月罢吹箫。——王仁裕《荆南*上咏胡琴妓二首》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徐夤《龙蛰二首》

[阅读全文]...
  • 凤凰台上忆吹箫贺双卿(贺双卿最有名的诗词)

  • 在浩瀚的诗海中,还有许多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谱写了一曲曲不逊于男子的千古名作。

    她们或悲伤,或哀婉,或灵巧,或欢喜,从蔡文姬到上官婉儿,从李清照到朱淑真,那些灵巧的女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就随诗词君一起,认识这10位女诗人,读一读她们的惊世之作。

    01

    乱世才女:蔡文姬

    《悲愤诗》(节选)

    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蔡琰,字文姬。

    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里,蔡文姬是乱世中一朵坚强的花。

    和所有人一样,她被裹胁在战乱中,亲眼目睹了战争中的杀戮、死亡,那种刻骨、残忍的悲伤,都融在了她的《悲愤诗》中。

    蔡文姬的《悲愤诗》是一首叙事诗,记录了董卓之后天下大乱,普通人的悲惨命运,而这也是蔡文姬的命运。

    她用卓绝的才华、悲悯的情感记述了那一段历史,那是一个女子对世人最后的温柔。

    02

    女中尚书:上官婉儿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在初唐的诗坛上,上官婉儿是一个越超男子的存在。

    她是宫中女官,备受武则天的信任,成为私人秘书。又因为才华高妙,经常主持宫中的诗会,宋之问、沈佺期等诗人多有应制之作,上官婉儿每每作为裁判,结果人人叹服。

    即使身处高位,对于爱情,对于情人,依然是深情缱绻。

    《彩书怨》是上官婉儿的代表作,作者以闺中思妇的口吻,塑造了一位秋天怀念离居已久的丈夫的妻子形象,全诗深沉开阔,自然真挚,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道“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

    03

    大唐女校书: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在大唐,薛涛是一个倔强的存在。家道中落,沦为官妓;凭借才华,相交才子;脱藉为良,避居浣花溪。

    才华高妙的薛涛虽为官妓,长官却欣赏她的才华,奏请皇帝封她作“女校书”,从此“女校书”之名传播开来。

    她才华确实高,大唐才子元稹、王建都曾与她唱和。

    这首《送友人》是她的代表作。

    大唐才子如云,佳作如海。而有人却这样评价她的《送友人》:可与唐才子争雄。

    谁说女子不如男。薛涛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凭借才华,活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04

    蕙质兰心:鱼玄机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作为大唐才女,鱼玄机是众多痴情女中的一种。

    自古红颜多薄命,鱼玄机是倡家女,长得貌美,才华也好,引得许多风流之士的青睐。

[阅读全文]...
  • 玉人何处教吹箫全诗

  •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m.ju.51tietu.net)。“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 李清照,宋词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导读:这是一首从女性内心和细腻感触出发的别情词,把不愿亲人离去之情表述得婉转细密。完全有别于柳永、秦观的话别词。上阕就离别前的百无聊赖入笔,曲尽离怀别苦;下阕设想别后相思。“烟锁重楼”、“楼前绿水”,一片凄迷伤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欢迎阅读!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行宝奁闲掩①,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②,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③,烟锁重楼④。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注释]

      ①宝奁:美丽华贵的梳妆匣。

      ②阳关:曲名。

      ③武陵春晚: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到桃花源事,这里指赵明诚。

      ④重楼:也作秦楼、凤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与夫萧史曾住在此。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居之地。

      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⑦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⑧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详见瞳神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参见目珠条。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译文二】

      金猊香炉里烟息香冷,床上的锦被翻卷红浪,起床后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生怕离别时伤心苦痛,多少心事想诉说又没有开口。*来身体日渐消瘦,并不是因为喝酒太多,也不是因为悲秋。

      算了吧算了,这一回离别,即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难将他挽留。想他如武陵人那样远去,我只能幽居妆楼。只有这楼前的流水,会可怜我整天凭栏痴望。凭栏远眺的地方,从今以后又添一段新愁。

      【评点】

      本篇为抒写别情之词,写于词人夫君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临别时的哀愁。“香冷”二句渲染出冷漠凄清的气氛。香消烟冷,反映了词人的孤苦伶仃;锦被乱堆,则是因为她无心整理。“起来慵自梳头”写词人的情绪和神态。前三句描写的是一幅慵懒无绪的画面,揭示了词人低沉掩抑的内心愁苦。“任宝奁”二句则又微微露出一种娇纵来: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此时,她心中的离愁还没有点出来,只是一副慵怠或者娇慵的样子。而下句“生怕离怀别苦”点出“慵”的原因,开始切题。但下句词人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她宁愿把痛苦埋在心底,也不愿给夫君增添烦恼,真是用心良苦。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慵”而“瘦”吧。末三句先从广义上写出致瘦的原因:有的人因喝酒太多,有的人因悲秋。而自己则是因伤离惜别这种不为人理解的原因。

      下片抒写别后独守苦盼的幽怨。从悲情到“休休”,词意大幅度跳跃,中间省略了惜别过程,语言凝练。“这回去也”道出词人的无可奈何,离别已无法改变,即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难将他挽留。“念武陵”二句概括出双方别后相思之情。“武陵人”渐远,而我只能幽居妆楼,也许只有楼前流水记住我终日凝眸的样子吧。而“凝眸处”,却是“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到此全词结句,词人并未点出“新愁”为何,留有不尽意味。

      [赏析]

      这是一首从女性内心和细腻感触出发的别情词,把不愿亲人离去之情表述得婉转细密。完全有别于柳永、秦观的话别词。上阕就离别前的百无聊赖入笔,曲尽离怀别苦;下阕设想别后相思。“烟锁重楼”、“楼前绿水”,一片凄迷伤感。

      这首词大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描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李清照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 李清照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者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1、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3、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4、者:通这。

      5、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6、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7、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8、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详见瞳神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翻译: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

      熏香已经冷透,

      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

      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

      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

      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

      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渐渐消瘦起来,

      不是因为喝多了酒,

      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

      这次他必须要走,

      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

      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

      剩下我独守空楼了,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箫基本吹奏法

  • 音乐,知识
  • 箫基本吹奏法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如今火热的古装剧的音乐,更让大众认识了箫音乐的魅力。那么箫基本吹奏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演奏姿势

      吹萧首先要讲究正确的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演奏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一般在台上独奏和个人基本功练*时采用立式。要求演奏者身体站稳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在前,一脚稍在后,同时身体重心要偏重于前面的脚,腰部要直,胸都要挺、头正、肩*、双眼*视,两时自然下垂,双臂张开45度左右,萧管朝前与上身形成七。角,风门正,下唇贴在吹口内侧四分之一处。坐式的上身与立式相同,座位的高低要适当;座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正常呼吸,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

      (二)持箫按孔法

      持萧按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肚按孔法。“一般用第一节指肚与第二节指肚的中间部位按孔,具体情况可变。两手的手指要求自然弯曲,另一种是指尖按孔法,这种按孔法手指的弯曲度较大。我主张用指肚按孔法,不管采用哪种按孔法,原则上是以自然、舒服、灵活、松驰为标准。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按放在第一、二、三孔上,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住萧身二、三音孔的背面。小指自然贴放在萧身上,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左手无名指,食指的指肚分别按放在第四、五音孔上,中指按放在食指与无名指之间的萧管上,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按住萧管背面的第六音孔,小指轻放在萧身上用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按放在第一、二、三、四孔上,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放在第五、六、七孔上,大拇指按放在萧管背面的第八孔上,小指自然轻放在萧身上。

      (三)呼吸方法

      节奏萧的呼吸方法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方法对于吹好萧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方法不对,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正确的呼吸方法除了能吹好萧外,还能锻炼吹奏者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横嗝膜的运动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总之对身体健康有益。

      呼吸方法通常分为三种:

      1.胸式呼吸法

      它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呼吸形式,有似*时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吸气

      时横隔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地帮助完成呼吸动作,吸气量受到限制,同时由于肋骨支撑,肋间肌的伸缩力受到制约,缺乏弹性,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紧张。

      2.腹式呼吸法

      又称丹田式呼吸法,它主要依靠横膈膜和胸廓下的腹肌和腰肌的运动来完成,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向外扩张,腹部的肌肉灵活,富有弹性,吸气量较大,但因胸部没有充分的运动,整个腹部运动量过大,容易使人疲劳。

      3.胸腹式呼吸法

      它是由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自然结合而成的。这种方法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深呼吸。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但气要归丹田,呼气时要求意守丹田,提气自然,使胸腹恢复自然状态。

      以上三种呼吸方法,我认为对萧演奏者来讲最适合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其次是腹式呼吸法。

      下面我们具体来讲讲胸腹式法的要领、体会与运用。

      初学者先找到深呼吸的感觉,吸气的过程要馒一些,让自己感受到气慢慢地吸人胸腹部,包括腰部,如同日常生活中闻花香或吸新鲜空气时的感觉,开始体会时先用鼻吸气,等掌握方法后,再用鼻口同时吸气,吸气时双肩不可上耸,胸腹不要挤压。吹奏时的呼气要求腹肌、横膈膜等肌肉均有控制地收缩,使气息有控制地向外缓慢而均匀地呼出,只有这样用气呼吸才能自如,气息才能悠长。

      吹奏中的呼气可分为两种:

      1、*吹(缓吹):吹奏时)气流速度较为缓慢而*稳,气束稍粗,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较放松。

      2、超吹(急吹):吹奏时,气流速度较急促有力,气束稍细,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大,较用力。

      四、口形

      口形是指吹萧时口的形态,它包含了“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的因素。口形与发音是直接相关的,正确的口形才能发出良好的音色。吹奏时口形是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共同协调配合而形成的。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象微笑一样),使上下唇肌的力点集中在中间,使双唇中央呈椭圆形风门,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时唇肌受气流冲击而自然向前游动,这样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形便是正确的口形。吹奏时的口形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及上下唇的移位上。

      五、风门、口风、口劲的关系

      当我们拿起萧,风门对准吹孔,下唇贴住吹孔内侧的边缘,盖住吹孔约四分之一处,将气流汇成空气柱,以“呜”的嘴形来吹奏,以求气流的集中和稳定。吹奏中的呼吸和口形是多变的,呼吸变化集中表现在吸气量的多少和呼气的缓急和粗细上,口形的变化则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和上下唇的移位上。风门是吹萧时上下唇肌中央形成椭圆形气流经过的空隙,风门的大小是随着吹奏高低音时气流的速度而变,它用口劲的大小来控制,吹低音时的气流速度粗缓,风门放大,吹高音时的气流速度细急,风门收小。因此,风门的形状是决定口形的主要因素。

      口风,也称为气的流速。它是从风门吹出来的气流,口风的急缓(气的流速快慢)主要靠丹田气息控制,它随着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如吹奏低音时口风较缓,流速较慢,吹奏高音时口风较急,流速较快。

      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所用的力量,吹奏低音时,风门较大,口气较缓,口勤则较小:吹奏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则较大。

      因此掌握好风门、口风、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萧的关键因素。

      六、气息、舌头、手指的关系

      气息是吹萧的首位要素,其次才是舌头、手指。气息看不见,摸不着,掌握它较难,我通常把气息比作弦乐器的右手弓子,如运弓不当,琴就不能很好地震动,也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我们很多吹萧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就象拉琴右手大臂夹在肋下一样。如果气息没有解决,舌头和手指的功能是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吹好萧气息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掌握的一关。它看不到,也摸不着,全凭感觉。吹奏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除了气息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气流速度与口形没有协调好,就象弦乐中弓子在弦上运走的速度与弓子压弦的磨擦力的关系没有解决好一样。吹奏者只有反复体会琢磨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良好的气息需要运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来完成。做到吸气到位,呼气与口形的肌肉要协调,同时还要加强口形肌肉、呼吸肌肉的控制能力。

      舌头在吹奏中运动一方面依靠舌的肌肉收放来进行,另一方面是依靠气息的冲击而进行的,我认为不能单纯地依靠其中某一方面来完成舌头在吹奏中的运动。

      吹萧需要双手持萧,手指必须开闭指音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要求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紧密配合。手指开放音孔时,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也不宜过低,过低会影响发音的准确和音量,声音也会含糊不清。手指按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按得僵硬,要有弹性,要使吹奏出的音色有弹力,不仅仅依靠手指的运动来达到,还要有饱满的气息来配合。

      箫的基础与吹奏技巧

      1、倚音

      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现,并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种丰富的特殊色彩。

      倚音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连线与本位音连结起来。本位音前只有一个倚音音符时称为“单倚音”。

      单倚音有上下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

      本位音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倚音音符时称为“复倚音”。在演奏倚音时要吹得巧而短促,因为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它帮助发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时值一般在前半拍的开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时正好连上本位音。

      不得将倚音任意拖长或吹在强拍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破坏乐曲原来的感情。

      2、叠音

      在演奏两个同度音时,在第二个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按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叫做叠音。叠音的记号是“又”。不在乐谱上写小装饰音。

      叠音可以说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不能把叠音奏成倚音。要记住倚音是在第一个音符之前出现。

      叠音的手指动作在第一个音符之后。倚音再短暂也有一个过程,而叠音第二个音的手指动作和第二个音的拍子是同时的,我们只能感觉它的存在,因为手指的急速开闭,本音的上方地音是不占时值的。因此称叠音是一种快快速的装饰音。它巧妙地丰富了两个音之间的关系,使两个音既分开,又形影不离, 造成一种悦耳的色彩。

      民间还有一种叫做“唤音”的加花手法,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叠音奏法。它不仅仅用于两个同度音之间,在任何音程的任何音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戏曲或民间乐曲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发音方法同于叠音,不过叠音一般是标记在曲调上,我们在吹奏时要有意识的重视它。

      “唤音”吹法则是无意识的叠音吹奏,它不但出现在两音之间,并且在任何音符都有可能出现,它是没有什么标记的,只是要以旋律进行得流畅生动为标准。

      3、打音

      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

      打音与叠音不同的是:叠音的演奏方法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而打音则是在本音孔打动发音。它的实际音高是本音与下方地音的急速重复。如在演奏中到“高音1”音,用打音所得到的实际上是“7高音1”的效果。

      打音的记号是“扌”。打音的用途和色彩与叠音大致相同,特别在江南的一些乐曲中,打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内蒙古或*的乐曲中也有应用,不过手指动作较慢,类似倚音。

      在练*打音时,手指要“灵、准、稳”。所“灵”是指法要灵活,发音才能不死板;“准”是手指要打在音孔上,不能有虚音;“稳”是要求我们在运用打音时不能忽快忽慢,不能影响原曲速度,打音的时间要恰如其分。

[阅读全文]...
  •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古诗词

  • 诗意,文学
  •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古诗词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诗意

      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赏析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原文:

      塞上听吹笛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2、刘凤泉牟瑞*蔡玉和主编.*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231-232.3、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2:49-50.参考资料: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10页.@刘凤泉牟瑞*蔡玉和主编.*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231-232.@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2:49-50.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参考资料: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93-394页.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读唐诗,最爱是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读它宁静而致远,读它清丽而祥和,读它虚实而和谐,读它高远而深长。

      读诗如听笛,我听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清越又甜美,只因那是故乡之梅的清香,在月明边塞的上空绽放。听笛心形,那雪净牧马、月明羌笛、梅花关山,虚实交错,美妙阔远。

      实景一幅画,是雪净开朗,是明月宁静。

      北方,北方;边关,边关。春风吹雪干干净净,新绿一眼点点漫漫。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暮色缓缓地为山野披上灰色的袈裟。远天飞起轻尘,牧马战士一声鞭响,击碎傍晚的静寂。归来了,马群奔驰晚霞,马嘶声声营房。

      终于,大地恢复一片静谧*和。天蓝如湖,月亮被一方白云擦拭着脸而出,流泻靓丽,写意圣洁。边防了望楼屹立,大漠胡杨张望。忽然,不知哪楼何人吹笛,是羌笛,清脆高亢,婉转悠扬。

      虚景一笛香,是写声成象,是设问出香。

      笛音悠扬,一种熟悉的舒畅,那是南方《梅花落》的曲调。羌笛清丽,如泣如诉,吹柔了战士远离故土的心。再屏息静听是风,是笛,是梅,是香,是落梅的花瓣香,四处飘散。

      那是遥远的花香,乘着月光,从家乡千里迢迢而来。千里月光大道,千里梅花飘香。羌笛,羌笛; 梅香,梅香。和色和香,洒满大唐关山月;风吹一夜,虚实千里闻梅香。

      一问何处落?谓风谓月,梅落轻舞飞扬,梅香漫溢关山。读净,读还,重重在上。春天来了,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和*的意蕴于笛音里,有感而不伤,有思而梅香。主题深化了,心绪缓解了,和*了,可以回家了。

      一诗安然祥和,一诗柔情蜜意;一诗和*向往,一诗千里梅香。

[阅读全文]...
  • 含有吹字的古诗词 带吹字的诗词名句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敕勒歌》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黄景仁《绮怀》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形容吹箫的诗词 - 句子

形容吹箫的诗词 - 语录

形容吹箫的诗词 - 说说

形容吹箫的诗词 - 名言

形容吹箫的诗词 - 诗词

形容吹箫的诗词 - 祝福

形容吹箫的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暮江吟是描写秋天的古诗 江南春古诗背景音乐穿旗袍的 淡酒在古诗中的含义求回答 一心如莲的古诗 古诗名家李白的诗 有关双减政策的古诗 祭爱人的古诗 关于体育强国的古诗 幼儿园重阳节的古诗10首 写狗的古诗李白 带日的五字古诗词 描写春天麦苗和山水的古诗 放个中班的古诗 借月思亲的古诗20首 爷爷说的古诗 儿童生活古诗的教学 山居的古诗拼音 洞庭湖的古诗作者刘禹锡 描写T早春花的古诗 世界上最狼狈狈的古诗 上古诗歌的艺术特征 播放一首最难的古诗 关于写小狗的古诗 春望古诗描写的景象 单身自由的古诗 古人植树种花的古诗 古诗清明诗意的板书图片 爱情的古诗词李清照 最打动人捐赠的古诗词 古诗里的男性失恋网名 关于银杏美好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