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家名言 >

法家名言

关于法家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法家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法家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法家名言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法家名言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法家名言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法家名言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法家名言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法家名言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法家名言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法家名言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法家名言

  • 名言
  •   法家名言

      1、以智说愚必不听。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3、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4、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6、自见之谓明。

      7、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8、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10、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11、自胜谓之强。

      12、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3、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4、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15、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16、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17、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8、功虽疏必赏,过虽*必诛。

      19、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20、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21、君无见其所欲。

      22、小利为大利之残。

      23、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24、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2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2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2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29、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30、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3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3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3、小忠乃大忠之贼。

      34、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35、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36、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阅读全文]...
  • 法家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2、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3、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4、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6、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7、恬淡有趋舍之义,*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11、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2、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3、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4、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15、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7、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8、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19、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20、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2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2、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23、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2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7、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29、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3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31、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32、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3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3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6、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9、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40、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41、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2、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43、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4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46、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47、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48、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50、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5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阅读全文]...
  • 法家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2.以智说愚必不听

    3.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4.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5.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6.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7.功虽疏必赏,过虽*必诛

    8.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9.小忠乃大忠之贼

    10.小利为大利之残

    11.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3.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1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5.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6.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17.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8.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19.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2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2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2.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3.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4.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25.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26.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2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2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9.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0.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1.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32.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3.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34.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3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3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3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8.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阅读全文]...
  • 形容书法家名人名言大全46条

  • 名人名言
  •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2.吃透了大自然的主要本质之后,就可以表达它,但是在表达的时候不应该过于偏向大自然。(日本画家)西川佑信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4.草木本无心,风月不关情。 ——天衣有风 《凤囚凰》

    5.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6.也许在一万幅画中有一幅应该活在人们的赞美之中,一代一代相传,直到消褪黯淡得难以辨认,或是那画布彻底腐朽。——(美国作家)霍桑

    7.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清刘熙载《艺概》

    9.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10.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11.我以为少年学木刻,题材应昕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观察多,手法熟,然后渐作大幅,不可开手即好大喜功。——(*作家)鲁迅

    12.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古代诗人)王维

    13.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4.欢笑是我,悲伤是我,爱着的是我,恨着的也是我,痛苦挣扎的是我,不能舍弃的是我,从来都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而他坐壁上观,微微冷笑。 ——天衣有风 《凤囚凰》

    15.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画家)董其昌

    16.看书画有三等:至真至妙者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评论家)钱泳

    17.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8.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19.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0.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21.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所独得。——(*古代书法家)苑补之

    22.喜欢上你,是我自愿,放弃回家的机会救你,也是我自愿,今天离开你,还是我自愿。

    23.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2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25.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6.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7.有人以为素描本身是美的,而不知素描所以美,完全是由于所表达的真实和感情。——(法国雌塑艺术家)罗丹

    28.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9.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30.我愿终有一日,你付出一片真心,却被人弃之如履,因爱别离,求不得而失措发狂,身心千疮百孔。 ——天衣有风 《凤囚凰》

    31.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33.画法之妙人各意会而造其境,故无定法也。——(*古代画家)方熏

    34.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南宋姜夔《续书谱》

    35.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3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37.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3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古代画家)郑变

    39.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40.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清冯班《钝吟书要》

    4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42.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4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4.你心机深,你本事大,我栽在你身上也不算丢脸,刚才我就在想,只要你能好好的,我什么都不在乎了,现在能看到你,就觉得十分高兴,你爱骗几次就骗几次吧。 ——天衣有风 《凤囚凰》

    45.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46.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阅读全文]...
  • 法家名言阅读

  • 名言,阅读,语录
  • 法家名言阅读

      法家,诸子百家之一,是*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家名言阅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2、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3、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4、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6、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7、恬淡有趋舍之义,*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11、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2、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3、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4、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15、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7、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8、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19、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20、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2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2、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23、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2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7、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29、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3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31、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32、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3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3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6、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9、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40、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41、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2、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43、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4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46、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47、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48、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阅读全文]...
  •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精选

  • 名人名言
  • 身为拥有豪气书法的书法家们,自然少不了一些经典的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6、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7、笔下龙蛇似有神。

    8、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1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1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1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1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阅读全文]...
  •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简介

  •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官至中书令,他在书法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王献之在王羲之以后又创造了一种更妍媚流便的书体。唐张怀瑾称:“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

      子敬幼时学于父,其次学张芝,他五、六岁时*字,父亲潜于背后,猛抽他的笔,竟然没有抽脱,叹道:“此儿当会有大名气。”写《乐毅论》与他作范本,*后,能写极小的楷书。他的传世墨迹有《中秋帖》、《十二月帖》、《鸭头丸帖》、《廿九日帖》《玉版十三行》等等。《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廿十九日帖》同其它墨迹有所不同,此帖在书体上楷、行、草书混杂,分外谐调,有寄情翰墨,自由抒怀之风尚。《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

      人物生*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

      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名士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后迎娶北中郎将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

      王献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书郎,转任秘书丞。后来,他被挑选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驸马,屡辞不得,遂与郗道茂离婚。已经执政的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

      太元五年(380年),谢安因功进拜卫将军,王献之仍担任其长史。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入朝担任中书令。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功勋。王献之上书极力陈述谢安的功绩,晋孝武帝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王献之长期服散致疾,为了避娶新安公主,曾灸足心,导致落下后遗症。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

      隆安元年(397年),王献之之女王神爱(即晋安帝安僖皇后)被立为皇后,安帝便追赠王献之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

      主要影响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谢安曾问他:“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

      王献之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的楷书父子闻名之世,唐宋以下的书家们,写楷严整俊美,媚俏的笔调。他们父子俩的楷笔,真可是千古不朽,万世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吸引力。桓玄很喜爱他们父子的书法,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着他们父子二人的字画,放在左右欣赏。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梁书画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将四贤并称。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一度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当时几乎成了王献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并评其真书第四、行书第二、章草第一、草书第三,与其飞白书都为神品,他的八分书则被列为能品。庾肩吾《书品》将王献之的书法定为上中品,而盛熙明在《法书考》中则将其书法列为上品。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阅读全文]...
  • *古代有女书法家及作品有哪些

  • 古代,教育
  • *古代有女书法家及作品有哪些

      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是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古代有女书法家及作品有哪些?她们的代表作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蔡文姬(约177年~220),名琰,字昭姬,汉族,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的女儿,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文学家和书法家。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不稳定,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卫铄,即卫夫人(272-349)河东安邑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名曌,汉族。*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自立为武周皇帝。人称“武媚娘”。高宗时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改尊为“则天顺圣皇后”。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女书法家,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四娘家花,托于杜甫而后有传也。然涛字真迹今皆佚。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女书法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对金石书画不但酷爱,精于赏鉴,并且也能动手写字作画。<才妇录>说她"能书能画。

      朱淑真(约1135-1180),宋代女词人、女书法家,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华亭人(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赵孟頫妻。书法为元代宗师。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册封魏国夫人。元延佑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

      邢慈静(约1573~?),明代万历年间人,号蒲团主人,兰雪斋主,山东临邑人。她自幼聪慧,悟性超群,工书法,善绘画,尤精白描观音,博学多才,深受世人的喜爱。邢慈静幼年受九嫂杨氏(杨梦山之妹)影响学**律诗,青年时代受长兄邢侗影响学**书法绘画,晚年临摩《澄清堂帖》,深得右军神韵。 她诗书画俱称绝品,被誉为是继卫夫人、管夫人之后的又一书画名媛。她就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邢侗的八妹邢慈静夫人。

[阅读全文]...
  •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 书法,著名,历史
  •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王铎的书法特点

      王铎,清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被大家视作珍宝的。而且尽管他在仕途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依旧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热爱,一直潜心练*,从未松懈。这也就是王铎书法水*愈加高超的原因。

      王铎的传世墨宝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别都是比较多的,像什么题词和法帖都是有一直流传下来的,比如《清史稿》和《拟山园帖》都是很有名气的在书法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先王后王”,先王指的是王羲之,而后王则是指的就是王铎,这是多么高的历史评价。

      王铎的楷书之中,他的小楷体现着淳厚又有高古的感觉,而大楷则充满了强劲刚毅的感觉。字体上严肃中却不失典雅的气质。每一笔一划都强劲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气势扑面而来,每一个字之间整体之间虽然聚集的靠*,但是并不显得杂乱无章,是仅仅有条,让人赏心悦目。对于行书上,王铎用笔沉着又痛快,笔触线条流畅又充满了跳跃感,文字在他的.笔下在纸上疾骋。在用墨的方法上,王铎用墨可以用大胆来形容,让人感觉酣畅淋漓,而且文字之间过度很是自然。王铎草书的书写的行笔的速度是有节奏的,因为行笔速度快,所以节奏明显。文字线条的粗细变化随着节奏呈现一种渐变的方法,没有其他一丝一毫其他多余的动作,显得干脆利落。

      王铎的行书

      从小,王铎就模仿大家的作品,特别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他前期的作品时常能见到“二王”的影子,他四十岁之后,又受到了书法家米芾的影响,笔风开始转变,再加上他一直学*其他书家的作品,将各中要道融会贯通,加上其一心研究书法,又有跟其他人更多的经历,他的作品收放自如、笔力苍劲、雄伟开拓,形成了鲜明的书风,不免让人眼前一亮。

      王铎行书的高超之处在于它的线条,王铎行书的线条多变又丰富,用笔也不拘泥于一二,好像一个矛盾体,既豪放又谨慎,既雄壮又委婉,既痛快又阴沉,让人难以捉摸。他用墨也不均匀,有时非常粗壮浓厚,浓厚的甚至分不清具体的比划,时而又清淡枯燥,但是两者转换又非常自然。看上面这幅《李贺诗贴》,“病”“长”“尊”等字非常浓墨重彩,但是写“客”“孙”等字的时候明显笔墨就清淡的多了。有人会误以为这是王铎没有调节好笔墨的缘故吧。看他的字好像在看一副画,特别是他的点勾,非常生动自然。不管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的字,大多是倾斜的,常往右倾斜,左右结构的字也通常一高一低错落开来,所以第一眼看到他的字很多人才会有乱的感觉吧。

      王铎行书代表作品有《行书卷》、《拟山园帖》等。

      王铎的书法赏析

      王铎是明清时期有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楷书及行草书。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第一感觉是乱,不管是他的布局还是字的结构,总感觉乱糟糟的,但是仔细研究,他的楷书苍劲有力,而他的草书又飞扬流转,如行云流水一般。越看越耐看。难怪被世人所称颂。

      在王铎的作品中,不禁能看出诸如王羲之、王献之、钟繇、颜真卿等前朝的书法大家的影子,但是他的作品又自成一体,将他们书法作品的短处又巧妙的改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不知道为何,王铎虽然是一介文人,但是他的字非常有力,因为这股力显得他的字更加浑厚与大气。有人说,他的笔力能够抵抗一个鼎,五百年还没有这样的一个人。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王铎的作品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推崇,国外对他的作品也好评如潮,诸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特别是日本,对王铎评价颇高,称他的书法甚至已经超过了王羲之。当时,*很多诸如茶叶、工艺品都会运送到海外,王铎的画也在其中,王铎的画也因此被很多国外的人所鉴赏。没想到,国外人还挺喜欢王铎的风格。在日本经常将王铎的作品展出,到了民国时期,王铎的作品也经常拍卖,而且大多能拍卖出一个很高的价格,足以证明王铎的作品的热爱度,著名的“明清调”就是由王铎的作品衍生而来。

[阅读全文]...
  • 法家代表思想_经典名言_生日快乐的经典名言

  • 经典,祝福,名言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法家代表思想_经典名言。

    【法家语录】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会有上百人去追捉,贪婪的人随处可见,却没有人去批评他们,这是因为这只兔在法律上的所有权还没有确定。

    【法家语录】有了秤杆和秤锤,是轻是重就不能骗人了,有了丈量长度的尺寸,是长是短就有了客观标准;有了法令,就不能以玩弄花招的手段达到欺诈的目的。

    【法家语录】放弃了道术和法令,要想以一个人的思想统一天下人的思想,哪一个人的思想能做到?

    【法家语录】法令的作用,最大的就是使私欲不再横行;国君的作用就是使百姓不再纷争。

    【法家语录】治理国家没有法律就会混乱,遵守法律而不知变通国家就会衰落。

    【法家语录】法律是用来统一天下的行动、最公正能安定天下的规矩。

    【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慎子特别强调:立天子而给天予以崇高地位不是为某个人谋利,而是为天下谋利,同样设立官职是为了管理的需要,不是照顾某长官的利益。

    【法家语录】古代立天子而给天子以崇高地位的原因不是为了给某个人谋利。

    【法家语录】设立管理部门首长的职务是为了管理,不是为了给某人安一首长职务而设立一个管理部门。

    【君人要道】君主管理人民得有管理之道,管理之道的要点就是:依法行事而不必事事躬亲;不能在一个岗位上设立两个位势相当的职务等等。

    【法家语录】统治百姓的国君,如果舍弃了法度根据自己的好恶治理天下,那么惩罚、奖赏的根据就是国君的心理愿望。

    既然如此,即便受到的赏赐是恰如其分的,受赏者还是希望赏赐更多更多;受到的惩罚即使是恰如其分的,受罚者还是希望惩罚更轻更轻。

    【法家语录】作国君的用不着听太多的意见,根据法律和规矩观察臣下的得失。

    【法家语录】君臣之道是:臣十自己该十的事,而国君却用不着多干事,国君安逸、快乐,而臣下从事辛劳的工作,臣下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而国君不用干预这些事务,只需看着臣下把事做成功。

    人君自己十具体事情,而且一定要抢在臣下之先把事情做好,这是代替臣下从事辛劳的政务,臣下反而安逸了。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法家名言 - 句子

法家名言 - 语录

法家名言 - 说说

法家名言 - 名言

法家名言 - 诗词

法家名言 - 祝福

法家名言 - 心语

推荐词条

求一些有名的古诗词 出塞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炼字技巧 春日柳树的古诗 古诗乡愁的抒写模式 简单的古诗一首 关于阳光心理的古诗 背一首和西安有关的古诗 古诗诗歌中体现的哲学原理 古诗提现的哲学原理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适合两三岁的古诗涌鹅 五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幼儿古诗的手指操 表示少年气的古诗词 描写赞美古诗的诗歌 描写夏秋天的古诗 需要唤醒的古诗词 小学生朗诵古诗的动作 夜晚有关的古诗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是 庐山雾的古诗 简单的描写荷花荷叶的古诗 古诗词带有水月的 大学生朗读清明古诗的视频 雄狮的古诗 有立字的古诗有那些 有关五一的古诗英语 那些难忘的古诗词 收集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变怂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