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关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 语文
  •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李时珍的名字我们一定知道,他著有《本草纲目》一书。那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李时珍是明代人,著名的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出生于1518年,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1593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六岁。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医生,并且在当地都有很大的名气,在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因为这个原因,李时珍想要弃医从文,他决心苦读,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能走上仕途。但是,他先后参加了三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眼看希望越来越渺茫,在他二十三岁时,还是跟随了父亲学*医术。

      李时珍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在医学方面有极高的天分,通过自己对医学的感悟,很快就成为了一代名医,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盛名。1551年,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名声大噪,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任职四年后,李时珍便辞官回乡了。而对于李时珍的这段任职经历,有人在研究历史之时,有很多争议,都是关于李时珍太医院职位高低的`说法,但是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争的事实。在太医院,李时珍通过自己研究和解读相关大量的医学著,为他后来在著《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医院有很多珍稀的药材和医学书籍,无疑给李时珍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后来,李时珍还成立了东壁堂,一边行医,一边潜心写医学著作,比如《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等作品都出自于李时珍之手。

      李时珍祖传秘经

      《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所著的一部医术,2008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发行。在这本书里,路宝彬根据李时珍医书,进行融合改编,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系统的讲述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其他心血管疾病、呕吐、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胃下垂等疾病,然后根据中药疗法进行治疗。

      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临床经验进行结合,在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籍不单单是传统医学,里面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李时珍时期的各种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系统的理论知识。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从人体的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方面入手,根据日常疾病案例,提出了治疗方法,这本书籍包含的方面较多,适合家庭日常治疗方法。所以,这本书籍也可作为家庭医用书。这本书中提到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治疗疑难杂症时,所采取的中药方法,里面的药材大多都是中药,还有李时珍的经典治疗方法。针对病因,选取治疗药材,再根据煎药方法和喝药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根除。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在总结李时珍医术的同时,在这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新的医学治疗方法,有很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这部作品集李时珍治疗方法于一体,并提出用中药疗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阅读全文]...
  • 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 语文,四年级,教学
  • 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为了迎接校内公开课,我今天借班试上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了促进自己成长得更快,还兴冲冲地去王宁主任那里借来了小摄像机和支架摆放在教室后面,刘芸老师则又当听课老师,又当摄影师。

      课上完了,感觉不错,挺顺畅,但是一评课,我才发现自己问题太多,以至于不敢回头看自己的上课视频。不管怎样,前进的道路之所以艰辛,是因为我们在努力走上坡,收拾心情,认真总结、不断进步才是真正该做的。

      听完刘老师与余老师的评课,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对词语教学的把握不准

      (一)对词语教学的度把握不准

      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词语的读音和意义上,而有些要求是不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的。比如说在讲解“晓行夜宿”时,很多孩子已经说出了“白天赶路晚上睡觉”的意思,也知道“晓”指白天,可是我偏要引导孩子通过与“春眠不觉晓”相联系,理解“晓”是“天刚亮”的意思。实际上字典中也明确说明“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了。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到底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认知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但实际教学中实施起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地制宜。生字生词具体教到什么程度,还要靠老师的摸索与总结。我不断对自己说:“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二)对词语教学的方式不够熟练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集中展示与讲解的方式。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我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所以也照搬照抄。可是这样的方法不仅耽误了我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收效甚微。课后余美丽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点评时说到,如果要稳扎稳打透彻讲解生词,最好的方式是随文讲解,因为课标对四年级孩子的要求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而“集中字词深入讲解”是不可取的。如果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那么课前一定要有“预*导航”来引导孩子自己掌握字词读音与意思,老师在上课伊始快速检查孩子的预*情况,三言两语点拨重要字词即可。由于一些实际情况,我一直没有将“预*导航”提上日程,这样耽误了些许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学顺序把握不到位

      我在备课时思考的顺序是以“苦”为核心,引领孩子分别找出“行”“住”“食”“记”之“苦”,而“记”的部分因为比较多、比较杂,所以我把“苦记”部分割裂开来,明确指出“自由朗读1~7自然段,思考李时珍苦在哪里。”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内容,在此同时由于孩子找的比较乱,我并没有用ppt展示相关文字内容,也是考虑到作为新老师,课堂上可能稍显慌乱,ppt展示的经验不足,怕出问题,所以在备课时就没有准备有关ppt文字。事后我考虑了一下,ppt出示孩子们找到的文字,并把重点字词用红色标记出来,也许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反复品赏朗读也更有益。

      那孩子们找到的关键内容比较乱怎么办呢?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是使用超链接,实际上我也经常在ppt中使用超链接,但是超链接很容易出错,所以我选择了避而不用。事后想想,我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选择迎难而上,而是逃避、退缩,也许这样的态度是个严重的错误。而且,孩子们找得乱,并不能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过程,老师应该能够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化解混乱。比如说,有个孩子找到了“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他认为这是“苦行”的表现,这时,我引导同学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苦行”的体现呢?这样,将“苦”总结为三类,有条不紊。

      而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将课文上得尤其的乱,后来总结原因,也许是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并没有预设好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好适当的引导。所以课前准备很重要,课堂经验和必要的反思与记录也很重要。勉励自己:脚踏实地,勤能补拙。

      三、课堂废话太多

      从小就讨厌啰嗦的老师,没想到自己就是个啰嗦的老师。我是怎么成长为“啰嗦的老师”的呢?

      这要追溯到一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小学的课堂上,讲台地下坐着的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调皮鬼们,哈着大大的嘴巴,天真无邪而又不明所以的一群孩子。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懂什么不懂什么,只得不厌其烦地解释解释再解释,重复重复再重复,所以就成了一个总也说不完,总也不放心的老师,也就是“啰嗦”的老师。

      即使是四年级,课堂上老师的很多语言孩子们并不能理解,课本里的很多情境他们并不能理解,词语用在哪里他们也不能完全搞懂,怎么办?怎么办?我不停地企图去解释。所以,我成了最“啰嗦”的老师。

      没有这节公开课,也许我会在“啰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好,余老师告诉我,认清事实多么重要,四年级的孩子只能理解这么多,不理解的讲多少遍也不能理解,理解的无需赘述。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没有提出过多过深的要求。感谢这节课,感谢两位听课老师!

      一、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阅读全文]...
  • 李时珍简介

  • 写作,文学
  •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时珍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人物生*

      随父学医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

      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为太医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3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包括《本草品汇精要》。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知识。

      东璧堂行医

      东璧堂是李时珍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从太医院还乡后创立的堂号,辞官返乡后坐堂行医,致力于对药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间,以自己的字——东璧为堂号,创立了东璧堂。

      潜心著述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学术思想

      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李时珍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

      ①观察和试验是本草药研究的基本方法。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以得其真的方法,获得很大成功。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分类使药物研究体系化,关键还是如何确立分类的标准。李时珍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此外,他还在陶弘景主治药分类法基础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

      ②李时珍为弄清每味药物,提出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八项任务,这八项不是每味药全有,有的五项、六项不等。实际上是对每味药既作出系统分析,又进行了全面综合,而在分析基础上,又作了高度概括和综合。

      ③批判继承和调查研究是李时珍研究的重要方法。他研究每味药,总是先参考诸家本草,考核诸家异同,用自己观察试验结果,加以参证:《本草经》中只载枸杞之名,未言明药用部位;《名医别录》指出根大寒,子微寒;《药性论》谓枸杞甘*、子、叶皆同,《本草衍义》说枸杞是梗皮,李时珍说:“窃谓枸杞:苗、叶,味苦甘而气凉;根,味淡气寒;子,味甘气*,气味既殊,则功用当别。此后人发前人未到之处也”。李时珍经过研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到之处”,这种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研究活动中。

      ④李时珍躬亲实践,广泛向劳动人民学*,注意调查研究,是他又一重要研究方法。莶一药,众说纷坛,有谓似酸浆,有说为苍耳,有曰即地菘;李时珍经过广泛征询,聚诸草谛视,得出莶即猪膏母之确论,他从京师还,见车夫用旋复花治跌打损伤,遂肯定其益气续筋,补劳损之功。邻家小儿食积,偶取羊食之,归而大吐愈,李时珍因此首载此品种入本草。他从猎户口中知虎骨强志壮神之功能;从菜农处明确芸苔即油菜,从工人处学得防止采矿中毒之法,山人、渔翁、农夫、皮匠、猎户,都是他的老师,使他从调查研究中获益非浅。

      ⑤历史考证方法是李时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文献考柬,《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来自天竺、大食、南洋、胡人、蕃人及由梵文、佛经中得到的医药知识。经过历史考证,指出“按《本经》胡麻亦名巨胜,《抱朴子》云,巨胜一名胡麻,以黄麻于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不可不辨”。

      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使他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药性下沉者,用酒引之使其升;升浮者以咸寒药引之使降,李时珍昭示迷信神仙说之误,批判服食飞升举之谬,服金银,为赖水谷血肉之躯所不堪,“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居住水中,步履水上,是邪说;服食成仙“误食之罪,通乎天下”,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个人著述

      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轶事典故

      雨湖传说

      李时珍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常运气还不错,这一次却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李言闻很丧气。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今日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死人诊活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阅读全文]...
  • 关于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

  • 语文
  • 关于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 李时珍是明代人,著名 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李时珍是哪个朝代 内容 ,欢迎借鉴!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

      李时珍是明代人,著名 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出生于1518年,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1593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六岁。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医生,并且在当地都有很大 名气,在当时,医生 社会地位不高,因为这个原因,李时珍想要弃医从文,他决心苦读,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能走上仕途。但是,他先后参加了三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眼看希望越来越渺茫,在他二十三岁时,还是跟随了父亲学*医术。

      李时珍从小受祖父和父亲 影响,在医学方面有极高 天分,通过自己对医学 感悟,很快就成为了一代名医,在社会上享有很高 盛名。1551年,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儿子 病,名声大噪,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任职四年后,李时珍便辞官回乡了。而对于李时珍 这段任职经历,有人在研究历史之时,有很多争议,都是关于李时珍太医院职位高低 说法,但是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争 事实。在太医院,李时珍通过自己研究和解读相关大量 医学著,为他后来在著《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 基础。太医院有很多珍稀 药材和医学书籍,无疑给李时珍提供了很好 研究样本。后来,李时珍还成立了东壁堂,一边行医,一边潜心写医学著作,比如《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等作品都出自于李时珍之手。

      李时珍祖传秘经

      《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所著 一部医术,2008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发行。在这本书里,路宝彬根据李时珍医书,进行融合改编,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系统 讲述了人体各个方面 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其他心血管疾病、呕吐、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胃下垂等疾病,然后根据中药疗法进行治疗。

      在《李时珍祖传秘经》中,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临床经验进行结合,在治疗方面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这本书籍不单单是传统医学,里面 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李时珍时期 各种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系统 理论知识。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从人体 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方面入手,根据日常疾病案例,提出了治疗方法,这本书籍包含 方面较多,适合家庭日常治疗方法。所以,这本书籍也可作为家庭医用书。这本书中提到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治疗疑难杂症时,所采取 中药方法,里面 药材大多都是中药,还有李时珍 经典治疗方法。针对病因,选取治疗药材,再根据煎药方法和喝药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根除。

      这本《李时珍祖传秘经》是路宝彬在总结李时珍医术 同时,在这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新 医学治疗方法,有很高 实用性和适用性。这部作品集李时珍治疗方法于一体,并提出用中药疗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李时珍的故事

      传说,李时珍刚开始行医时,出过一次很大的差错,还差点闹出人命来。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阅读全文]...
  • 有名的古诗词句

  • 有名
  •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名的古诗词句》,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6、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7、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8、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13、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14、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1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阅读全文]...
  • 关于描写时光的古诗词句

  • 时光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 述剑》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阅读全文]...
  • 关于写酒的古诗词句

  •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阅读全文]...
  • 创业珍惜时间的古诗词

  • 珍惜,时间,创业
  • 创业珍惜时间的古诗词

      01、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02、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李贺《梦天》

      0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0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05、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06、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07、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08、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09、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0、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12、今年花胜去年红。——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15、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17、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1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20、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5、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26、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27、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9、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30、力成文学: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31、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32、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李商隐《风雨》

      3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3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5、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36、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3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39、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王维《酬张少府》

      40、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41、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42、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4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44、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陈与义《登岳阳楼》

      46、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李忱《吊白居易》

      4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8、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49、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50、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1、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阅读全文]...
  • 小年的古诗词句子

  • 小年
  • 小年的古诗词句子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年的古诗词句子,一起来看看吧。

      《古体诗词 小年四首》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

      径向镜中辞旧我,一弹衣袖不徘徊。

      有梦飘摇东海东,年年照见小梅红。

      忆来相报能何事,君自无心我自穷。

      自寻白酒佐清茶,却道人生有路斜。

      我有诗思三百万,倩谁遗我一枝花?

      今有佳时不可殆,满城灯火花如海,

      纵然人世有苍桑,于阑珊处得自在。

      腊月二十三,传统小年,单位男女一行到乡下吃杀猪菜。

      《七律 过小年

      簿雾轻笼林如黛,一路笑声落老庄;

      家犬撒欢只吠客,乡亲屠宰不谋商;

      开桌小菜邀山鬼,摆酒大杯会灶王;

      《过小年(七律)

      霜风刺骨悯孤寒,

      闭户嗟哦吟小年。

      退笔还遭心魅扰,

      结伽又堕老胡禅。

      浮杯只合诗中尽,

      思路偏宜悟境宽。

      入夜无眠长企盼,

      多为贫困送衣衫。

      《客中小年四首其一》

      林光〔明代〕

      岁月不肯住,看看又小年。诗穷残腊后,杯引大江前。

      乐事思南土,閒情寄短篇。夜来风势恶,惊徙五更船。

      《小年》

      文天祥〔宋代〕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小年夜》

      吴与弼〔明代〕

      虚堂明烛小年时,子弄瑶琴父咏诗。

      会得心中无事旨,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年二首其一》

      林光〔明代〕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小年夜诸客过集》

      区大相〔明代〕

      独有颓年感,偏逢故旧欢。壶觞迎小岁,灯火候仙坛。

      正直*生是,飞腾晚暮看。宁因祠灶礼,名姓动天官。

      《武冈道中小年》

      黄公辅〔明代〕

      马蹄遍历雪花天,客路惊心又小年。寒满疏林时序改,晓侵野色雾烟连。

      故园何处梅花发,瘦影横空沼砌边。已报春光消息*,驲亭索寞怅风前。

[阅读全文]...
  • 伤感的古诗词句子

  • 伤感
  • 伤感的古诗词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伤感的`古诗词句子 ,欢迎阅读。

      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秋风秋雨愁煞人!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过境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8、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4、过眼烟云散随风,幻化金顶伶仃松。分分合合世间爱,缘起缘灭一场空。万念俱灰渐憔悴,只羡世外比丘僧。我佛慈悲救苦难,愿遁空门渡众生。

      1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6、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1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0、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2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2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2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6、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3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31、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3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33、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3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3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6、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37、*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38、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伤感诗句大全。——苏武《结发为夫妻》

      39、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4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4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2、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4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4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5、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4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4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48、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9、相思一*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语录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说说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名言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诗词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祝福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朦字的古诗 赞美茶的重要的古诗宋词 诗人长恨归去的古诗 带有折的古诗词 关于慕字的古诗 表示困难后的胜利的古诗 有关麦秋时的古诗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描写盛唐繁华的古诗 五首古诗词的轶闻或故事简短 山上有四季的古诗 山忽隐忽现的古诗词 雨中女子的古诗 带动态和静态的古诗 写全球一家的古诗 缁衣的古诗词 生查子带拼音的古诗 刘伯温写的古诗词 含有坨字的古诗 哪些写动物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李商隐的嫦娥 学古诗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 有古诗意境的音乐 前路漫漫的古诗 形容小树长成大树的古诗 含有春季植物的古诗 描写疫情过去的古诗 青苔结尾的古诗 关于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七首 古诗城南告诉我们的道理 形容男人不行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