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子中的名句 >

老子中的名句

关于老子中的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老子中的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老子中的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老子名句

  • 老子
  •   老子名句

      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4、治大国,若烹小鲜。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1、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5、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4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2、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阅读全文]...
  • 老子名言名句

  • 名言,老子,语录
  •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2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3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3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3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4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4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4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47、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4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4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50、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阅读全文]...
  • 老子名言名句

  • 老子,名言,名人名言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名句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LernenistwieRuderngegendenStrom.H?rtmandamitauf,treibtmanzurück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语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将欲取之,必先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语录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名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名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名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名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名句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名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老子名句

[阅读全文]...
  •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

  • 老子,名言
  •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

    寄语:老子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今天小编收录了很多关于道德经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老子名言名句大全,不读追悔莫及。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 治大国,若烹小鲜。

    6.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7.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6.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8.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9.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1.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22.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4.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5. 谷神不死,谓玄牝。玄牝之门,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7.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8.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9.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3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2.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3.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4.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5.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36.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8.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9. 治人事天,莫若啬。

    40.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1.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2.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4.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5.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47.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8.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9.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阅读全文]...
  • 老子名言名句集锦

  • 名言,老子,格言
  • 老子名言名句集锦

      读老子中的人生哲学,我们不仅要解决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确立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从而为人生提供一种生活的指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老子名言名句集锦50句,欢迎阅读与借鉴!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2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3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3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3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4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4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4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47、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4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4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阅读全文]...
  •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

  • 老子,名言
  •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的`书内容晦涩,内涵新颖,在春秋时代是一种文化风尚,因此辩证法的思想触及到这里就是真实的方法,而非不知所终的和不知所以的方法,这就是老子。下面是小编我整理的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精选100句),一起来看看吧!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将欲取之,必先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5、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阅读全文]...
  • 老子名言

  • 名言,老子,语录
  •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治人事天,莫若啬。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阅读全文]...
  • 老子语录励志 老子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 励志,老子,名人名言
  •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老子语录励志,以及老子励志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7、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10、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1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1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2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0、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6、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3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39、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40、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4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4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5、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4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7、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4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5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阅读全文]...
  •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 老子,经典,名言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莫与争智。

    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阅读全文]...
  • 老子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语录集锦

  • 老子,名言,语录
  •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3、治人事天,莫若啬。

    34、治大国,若烹小鲜。

    3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36、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老子中的名句 - 句子

老子中的名句 - 语录

老子中的名句 - 说说

老子中的名句 - 名言

老子中的名句 - 诗词

老子中的名句 - 祝福

老子中的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白居易的还古诗 关于九九重阳的古诗词27字 有关于雀的古诗 有哪几首写景的古诗 要表达自己要少说话的古诗 祝愿高升的祝福语古诗词 风的古诗还 古诗常见描写人物形象的成语 古诗背景纯音乐节奏感强的 因为执着所以烦恼的古诗词 陶渊明的茶古诗 关于赞美古诗的九个字 压抑的古诗文 古诗带3点水的字 春宵的古诗篆书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的写法 北海银滩的古诗词 对男人心寒的古诗词 怨情唐李白古诗的拼音版 形容雪雁的古诗 四友的古诗来 嫦娥古诗的诗意简单 关于改编过的爆笑古诗 不言不语的古诗词 20首有月字的古诗 人这一生不如意的古诗 古诗吟诵与吟唱的区别 形容预测准的古诗 赞安徽金紫祠的古诗词 土豪欲动雨频催的整首古诗 鸡心枣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