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关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孟子坤的说说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孟子坤的说说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 孟子
  •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 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袂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 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 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 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 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 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 ‘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 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 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 文武兴,*好善;幽厉兴,*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 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 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 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 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 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 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 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 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 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 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 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 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 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 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 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 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 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 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 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 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 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 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 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 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 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 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 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 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 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 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 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 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 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 以规矩。”

[阅读全文]...
  • 孟子名言

  • 孟子,名言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更多孟子名言尽在51句子网,感谢欣赏!

    1.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1. (战国)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4. 仁人无敌于天下。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 《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0.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2.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最实用的《孟子》名言精华(必会)   

    23.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4. 《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跃如也。

    25. 《孟子.滕文公》:教人以善谓之忠。

    26.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7.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8.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29.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0.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1.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2. 《孟子》:言*而指远者,善言也。

    3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4.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35.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6. 以五十步笑百步。

    37.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8. 《孟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39. 《孟子译注》: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0.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1.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2. 仁者无敌。

    43.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名言35则,有多少曾经激励过你的成长  

    44.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5.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6.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7.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8.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阅读全文]...
  • 孟子的语录

  • 语录,孟子
  • 孟子的语录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语录都很熟悉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语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人皆可以为尧舜。

      1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7、仁者无敌。

      1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2、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4、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5、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2、尽信书,不如无书。

      43、养心莫善于寡欲。

      4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7、其进锐者,其退速。

      4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阅读全文]...
  • 孟子的名言

  • 孟子,名言,名人名言
  •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8.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1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阅读全文]...
  • 孟子名言

  • 名言,孟子,名人名言
  • 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0、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其进锐者,其退速。

    1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1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9、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2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2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4、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2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9、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3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4、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2、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4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6、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47、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8、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49、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1、仁则荣,不仁则辱。

[阅读全文]...
  • 关于孟子的名言

  • 孟子,名言
  • 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3、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

    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0、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6、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37、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8、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4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阅读全文]...
  • 孟子的思想精选

  • 孟子,思想
  • 孟子的思想精选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子的思想,欢迎阅读与收藏。

      孟子的思想

      1、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其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2、民本思想

      (1)经济

      孟子主张要“制民之产”和减轻赋税,给人民以物质上的保障,明确指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人民没有一定的产业,就不会有一定的道德信念,没有道德信念,那么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就会不择手段,为所欲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认为要“制民之产”,首先要使百姓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不违农时地进行耕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同时,面对当时繁重的赋税,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税”,认为统治者只有减轻对民众的奴役和剥削,使民众生活稳定,民众才会服从统治,社会才会安定。

      (2)政治

      ①君民关系:主张“民贵君轻”,指出人民才是最根本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对此进行论证:“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这是说天子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保证政治的稳固。土谷神只有保佑人民,其设立才有意义。如果国君无道,危及国家的存在,那就应该换掉国君;如果祭祀很周到,还发生旱涝灾害,就应该废除社稷。唯有人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不能丧失,所以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②民意即天意:他引用《太誓》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强调民意即天意。国君的权力是“天与之”,“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只有顺应民心,施行仁政,才能统一天下。主张限制君权,认为从圣人到民都是同类,人在“类”的面前一律*等。“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圣人,与我同类者”,“尧、舜与人同耳”,他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就提高了普通人的地位,论证了人在本质上是*等的观点;极力反对为人君者大肆扩张并滥用自己的权力,主张从阶级的利益出发,对此加以适当地限制,“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主张君主与臣民之间在人格上的对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③管理内政:孟子认为,无论选拔人才还是**,国君都要尊重民意,并非以国君的意向为标准,而是以国人的意向为依据。人民的意向是国君决策的主要依据。“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在对外政策中,孟子也坚持了民本思想。齐国攻打燕国大获全胜后,齐宣王问孟子是否该吞并燕国。孟子答道:“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吞并别的国家也要看那个国家的人民是否欢迎这样做,他充分认识到了只有顺应民心,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④与民同乐:国君要使老百姓敬爱自己,归附自己,必先爱民;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当齐宣王问孟子,为什么他的狩猎场才四十里,老百姓就以为大了,而周文王的七十里,老百姓还以为小。孟子道出原因:因为文王的狩猎场“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而齐宣王的就不能,“杀其麋鹿者,如**之罪”。与民同乐,被认为是一个贤明君主的必备素质。孟子认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种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明君。同时,历史也证明只有真正做到“与民同乐”者,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而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君主,必然不得民心,王朝必然走向灭亡。

      3、伦理思想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重义轻利、仁者爱人、以德治国以及重视个人修养等思想,并在人性上作了独立的'发挥,使儒家学说更加系统化。认为人类存在着一种天赋的、共同的、善良的本性。人性有四心,即所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和仁、义、礼、智相结合,构成道德之“四端”(四种萌芽),认为人生来就有四种道德品质。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天生的善良本性。但人的天赋本性,在后天是可以改变的。认为“良知”“良能”或“良心”,是人性的根源,是人的最高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本能,它是人的一切道德行为的主宰,人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评价、道德选择、道德判断、道德责任都本能地由它发出。声、色、货、利的引诱和腐蚀,有可能蒙蔽人的“良心”,使人丧失本心,因此,人们应“清心”“寡欲”“求其放心”“明道”“集义”“养吾浩然之气”。要“反身而诚”“存心”“养性”“尽心”“知性”“知天”,做到“至诚”“知天”便是达到了至善的道德境界。认为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德教育,只能讲义,不能讲利。断言,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但并不反对统治者要注意人民生活的改善,相反,主张“制民之产”,提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的著名观点。反对墨家的“兼爱”,也反对杨朱的“为我”,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人和人之间的“五伦”关系,并确立了处理“五伦”关系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孟子伦理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以良心论为核心,构成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体系,对*伦理思想史的发展,特别是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哲学思想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源头。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关于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从天的方面来说,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给的。人心具备天的本质属性,只要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

      孟子极力追求尽心、知性、知天的精神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提出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和认识论的思想,强调主体的自觉、向内追求,认为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5、教育思想

      (1)教育的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仁政必须辅以善教,这是因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从“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这四者是仁义礼智的四端,因此,人具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孟子·告子上》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说明人之善性是天所赐予的,仁义礼智也是先天就具有的。但这只是一种善端,人之贤愚,决定于对这种先天的善性能否存而养之,扩而充之。如果自暴自弃,就会失掉这种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学*,就可以成为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由此可见,孟子很看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目的和内容

      (1)教育目标: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同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君子”“圣贤”“大丈夫”以德为主,德才兼备。《孟子·滕文公下》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此,孟子指出了培养目标——“大丈夫”的主要标准:富贵不能乱我之心,贫贱不能变我之志,威武不能屈我之节。这就是说,一个能自觉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人,一定要经得起富贵、贫贱、暴力的考验,把封建的道德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孟子明确概括了*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明人伦”。《孟子·滕文公上》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的。

      (2)中心内容:“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之义为伦理道德的基础,是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孟子的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后裔。*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的作文

      孟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的*作也是他精心栽培出来的,老师因为知识渊博,又姓孟,所以,很多人都称他“孟子”。

      开学时,孟子向女生保证,如果没犯很大的错误,他绝对不管我们,他说我们上了五年级自控力强,所以相信我们。

      孟子的每节语文课都会给我们讲*作,他是作家,为了自己的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写作计划,每天帮我们批改作文,发表作文,教我们怎样生动、形象地描写一个人,怎样……

      在学*方面的严格,我们已经领教过了,但他总能给犯错的学生一次改正的机会。记得那一次,我在宿舍和陈心谊讲话,被邹级长抓到了,而且全校通报。就在第二天早晨,孟子慢慢地走进教室,轻轻地说:“陈心谊和廖思雅,你们跟我来一趟办公室。”我们俩个当时吓得瑟瑟发抖,慢吞吞地跟着孟子走进静得吓人的办公室,我的眼泪已经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那一颗颗眼泪,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不敢靠*孟子!

      “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们来办公室吗?”孟子说话时的眼神很温和,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像**的眼神。

      “知……知道……道……”我边抽泣边说道,“我们……中……午睡觉时讲话……被……批……了!”

      “廖思雅,你一第次哭时,我就知道你的班级集体感很强,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你会改掉以前所有的坏*惯,努力做一个优秀的自我……”孟子的语气很*和。

      孟子继续说:“陈心谊,我一直觉得你是个文静优秀的孩子,这次,我就不在班级说这件事情了,希望你们两个能知道我的用意!”

      我们慢慢回到了教室,从那以后,我不仅知道了在宿舍怎样安静睡觉,不打扰他人睡觉,还懂得了怎样学会宽容别人……

[阅读全文]...
  • 关于孟子的名言

  • 名言,孟子,语录
  • 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9、夫人必自侮,然*侮之;家必自毁,而*毁之;国必自伐,而*伐之。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3、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0、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6、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37、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8、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4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4、夫人必自侮,然*侮之;家必自毁,而*毁之;国必自伐,而*伐之。

    4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阅读全文]...
  • 孟子语录原文

  • 孟子,语录
  • 孟子身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与思想家,自然出自于他的经典语录是少不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语录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0、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其进锐者,其退速。

    1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句子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语录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说说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名言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诗词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祝福

关于孟子坤的说说 - 心语

推荐词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