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兰花的名句 >

木兰花的名句

关于木兰花的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木兰花的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木兰花的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宋祁:木兰花

  •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1、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2、闹:浓盛。

      3、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4、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5、持酒:端起酒杯。

      翻译: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

      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

      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

      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

      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着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阅读全文]...
  • 严仁:木兰花

  •   《木兰花》

      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

      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如月不欺人,

      明日归来君试看。

      赏析:

      本词为一篇闺阁香奁之作,先景后情,轻婉回环。上片写景。以“春风”总领全词,“荠菜花”后,一句一景,以菜花之繁,蝴蝶之乱,冰池之绿,落红之残,组合成一幅暮春风光,而那双双“蝴蝶”翩翩乱飞,繁多而欢闹,反衬出思妇之孤单、冷寂;那残花“落红”,隐喻了思妇青春如落红般消逝,流露出相思无尽的怅惘。下片抒情。以“意长”二句写相思离愁之深长。“恨游丝短”,乃恨游丝不足以形容、表露自己深长的愁绪,看我尽日相思,衣带渐宽便是明证。“宝奁”二句承“罗带缓”而生发容颜憔悴之痛,以“明月”之镜不欺人,暗示思妇每日揽镜自照,眼看着面容日渐消瘦,内心苦况难言,也表现出思妇对其夫君“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诚挚和专一,只待“明日归来”,让夫君看一个真实无伪的我之心,我之情!

[阅读全文]...
  • 张先:木兰花

  •   《木兰花》

      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赏析: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阅读全文]...
  • 木兰花古诗全文(关于木兰花品质的诗句离骚)

  • 品质,离骚
  •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宋代: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宋代: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宋代: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宋代: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宋代: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代: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宋代: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阅读全文]...
  • 欧阳修:木兰花

  •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赏析: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怨词。上片描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人深切的怀念之情。上片以“别”字领起,下片以“恨”字相映,简括出此词主旨。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的角度抒情,下片则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归到现实。且抒情写景,情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

[阅读全文]...
  • 辛弃疾: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作者: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

      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

      1、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  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2、“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3、“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4、“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5、“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李白《拟古》:“长绳难系日。”

      6、“?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7、“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8、“怕万里”三句:七问。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9、“虾蟆”两句:八问。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故堪:固然能够。

      10、“若道”两句:九问。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阅读全文]...
  • 张先 木兰花_木兰诗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 抒情,兰花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张先 木兰花》,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木兰花》

    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赏析: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ju.51tietu.net编辑推荐

    《木兰花慢》

    作者: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注释:

    1、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赏析:

    在*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注释:

    1、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h)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翻译: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着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注释:

    1、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翻译

    赏析

    魏了翁 木兰花慢中秋新河

    得阴多处倍精神。俗眼转增明。向大第高楼,痴儿_女,脆竹繁_。此心到头未稳,莫古人、真不及今人。坐看两仪消长,静观千古浇淳。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阅读全文]...
  • 《木兰花慢 三用前韵》注释

  • 木兰花慢(三用前韵)原文:

      一春看又尽,问何日、是归年。望五岭重关,九嶷叠翠,满目藩垣。苍梧几时义棹,许论文、高议仰英贤。夜立残花影月,朝盼尽柳阴船。天台山水世间妍。天姥赤城连。好收拾兰庄,白云深处,咏卜居篇。重寻旧游莺燕,恐无心、待雁夕阳边。声迹今犹密迩,鸾笺莫厌频传。

      木兰花慢(三用前韵)注释:

      【天台山】1.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晋支遁《天台山铭》序:“剡县东南有天台山。”

      2.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赤城、瀑布、佛陇、香炉、华顶、桐柏诸山组成。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相传汉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药遇仙。

    整理:zhl201610

[阅读全文]...
  • 晏几道: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 无情
  •   《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赏析:

      这首词抒写伤春惜花之悲情。上片写东风无情,践踏粉红。以“东风无情”总领词人伤春根由。词人运用移情化的拟人手法赋以“东风”意象辣手摧花的无情品格,它将“艳粉娇红”之繁花吹得满地狼藉,繁华美景转瞬消逝,怎不触目伤情?“碧楼”二句点出抒情主人公藏身碧楼,透过珠帘看见东风吹得落花残影纷纷飘坠,遂又生出对珠帘的恼怨,恼怨珠帘遮不住落花残影,又像去年今日惹起了伤春愁绪。一怨东风,二怨珠帘,实为惜花人的痴语,伤心人的至性,借恼怨传达沉痛的悲愁。下片惜花。“谁知”二句词意顿折,从上片恼怨东风忽反笔转作自恼自怨:“错管”二字乃讲词人不忍心落花狼藉,任人践踏,遂登山临水管起了暮春残花之事。上述三层恼怨,顿挫曲折,将词人自己逼进“疑无路”的境地,于是“此时”二句又作顿转,以“金盏直须深”的痛饮求醉,在落花残尽之前陪落花再陶醉几番!表面上自解*,说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全词语辞深婉清劲,更显沉痛悲怆之愁怀。

[阅读全文]...
  • 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怨,语意却极柔婉,饱含着无限的爱与思念,上片描述离愁情景。“绿杨”二句写长亭送别,一个“抛”字传达出“年少”者重功利,轻情爱的冷淡与薄情之态度,为下片“无情”做一铺垫。“楼头”二句丽语精工,生动展现“多情”者之离愁。下片写别后相思。“无情”二句以“无情”之重功利,不知离愁之苦反衬“多情人”重情感,善感离愁之苦,强调多情之寸心相思竟会转化为千丝万缕的愁绪,真是情深苦浓愁无涯。最后以宏观的视野概括了相思情的无限与永恒,“天涯地角”如何?其空间广阔渺远,亦有穷尽,拿它与“相思”情相比,“相思无尽”更胜过“天涯地角”,咏叹了“相思”情的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那么“多情苦”也便有多重。此词写多情者相思离愁之苦,语意柔婉,抒情蕴理,真切含蓄。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木兰花的名句 - 句子

木兰花的名句 - 语录

木兰花的名句 - 说说

木兰花的名句 - 名言

木兰花的名句 - 诗词

木兰花的名句 - 祝福

木兰花的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登长城的说说 空间社会说说带图片 形容身体不舒服的说说 烦相亲的心情说说 不想活了说说 下雨天早安说说 馋酒的搞笑说说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的说说 孩子秋游说说 糟糕心情说说 七夕朋友圈说说 辣椒说说 感到欣慰的说说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说说 你终究不属于我的说说 最爱的人伤我最深说说 今天头痛的说说心情 三个人的说说 业绩说说 一个人走过的路的说说 感谢你的出现说说 小孩生日的说说 悲痛欲绝的说说 你开心所以我快乐说说 关于吃荔枝的心情说说 两面三刀的人说说 带宝宝很累的说说心情 关于自卑的说说 外面下雨的心情说说 闺蜜见面的说说 祝宝宝周岁生日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