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渔夫的形象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渔夫的形象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渔夫的形象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渔夫的形象的古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描写老师形象的古诗句
导语: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描写老师形象的.古诗句,欢迎阅读!
1、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
2、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3、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4、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5、闻道谿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送僧往金州》
6、玉壶存冰心——冰心《冰心》
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郑燮
8、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佚名《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9、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10、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对联》
11、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12、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佚名《天净沙六首·王本成》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佚名《新竹》
15、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1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17、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18、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9、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20、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1、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22、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3、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佚名《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2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7、圣人无常师。——韩愈
28、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远师》
29、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佚名《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30、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绝·师恩难忘》
31、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33、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34、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5、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流觞与红叶,酒不胜杯。——佚名《一似梦瑶台》
3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7、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佚名《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3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9、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4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41、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42、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4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4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4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6、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47、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雪中书怀》
4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9、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张志和《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韩愈《湘中》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
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
白头渔父不解愁,往来捕鱼湖水头。——孙蕡《捕鱼图》
渔父词潇湘画中,雪翻秋浪,玉削晴峰。——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常建《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晚来渔父喜,罾重欲收迟。——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渔父回舟,应笑湘累,不*糟丘。——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亥茶阗小市,渔父隔深芦。——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孤烟一点绿溪湄,渔父幽居即旧基。——钱起《和慕容法曹寻渔者寄城中故人》
此处闻渔父,时时鼓棹歌。——寒山《诗三百三首》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杜甫《壮游》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隐屏峰下*林路,渔父坛边文杏树。——蓝仁《又次国学生朱士坚游武夷韵》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屈原何清,渔父何卑。——徐祯卿《将进酒·将进酒》
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湘君祠对空山掩,渔父焚香日暮归。——韩翃《送中兄典邵州》
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罗隐《别池阳所居》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行人几回老,渔父只高歌。——释文珦《七里滩别友》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
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杜荀鹤《春日登楼遇雨》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韦庄《庭前桃》
沧浪有渔父,逸步脱羁绁。——范祖禹《七月五日热退喜凉资中有怀二十四韵》
再三谢渔父,从此事纶竿。——项安世《三山矶答渔父歌》
乍问山僧偈,时听渔父言。——权德舆《暮春闲居示同志》
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凡三十韵》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元结《系乐府十二首·欸乃曲》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杜甫《回棹》
南泾有渔父,往往携稚造。——陆龟蒙《南泾渔父》
吾嘉渔父旨,雅叶贤哲操。——陆龟蒙《南泾渔父》
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
未许园丁知姓字,先从渔父问仁邻。——薛嵎《新筑湖外草阁》
左招农叟右招牧,亦有渔父相追寻。——陶安《樵隐歌》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屈原泽畔,渔父江滨。——李瀚《蒙求》
吾伊补书债,欸乃效渔父。——郑清之《江汉亭百韵》
长歌对渔父,沦浪有遗风。——释文珦《镜中放歌》
再见缁维访渔父,却无渔父听清歌。——薛师石《水心先生惠雇瓜庐》
商羊不觉舞,渔父收微缗。——李处权《十月十日陪张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
客船树杪钩石棱,渔父云端晒缯网。——孙蕡《次归州》
客计年来尚卜居,楚江渔父意何如。——宗臣《旅怀二首·其二》
沉醉东风·渔夫古诗词
古诗原文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译文翻译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注释解释
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蘋(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忘机友:机,机巧、心机。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
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显贵。
叟:老头。
诗文赏析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渔夫和宝石》和《狼与狈》
寓言故事是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有些寓言故事反映了社会面貌和政治现实,有些寓言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教训,而有些寓言故事本事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引人入胜。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两则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进行阅读欣赏。
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一个渔夫到了河边,他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脚下,后来找出来是一小袋的石头。他捡起袋子,将渔网放在一旁,坐在岸边等待日出,以便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懒洋洋地从袋子里拿出一块石头丢进水里。没有其他事可做,他继续把石头一块一块丢进水里。
慢慢地,太阳升起,大地重现光明,这时除了一块石头之外其他的石头都丢光了,最后一块石头在他的手里。当他藉着白天的光看到了他手中所拿的东西时,他的心跳几乎都要停止了,那是一颗宝石!在黑暗中,他把整袋的宝石都丢光了!在不知不觉当中,他的损失有多少!他充满懊悔,咒骂他自己,很伤心地哭得几乎失去理智。
他在无意间碰到的财富足够丰富他的生活好几倍,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在黑暗中,他又把它丢掉了。但是就某方面来讲,他还是幸运的:还有一颗宝石留下来,在他将那颗宝石丢掉之前,天已经亮了。一般来讲,大多数的人甚至还没有那么幸运。
周围一片漆黑,而时间又过得很快,太阳尚未升起我们就已经浪费掉所有生命中的宝石。生命是一个大的宝库,人类没有好好利用它,只是白白地将它浪费掉,等到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性时,我们已经将时光消磨殆尽。生活的秘密、奥秘、快乐、**、天堂——一切都丢尽了,而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从前有一只狼,他做狼有一点点的`成功,虽然不是狼首,但却也掌有一定的职权。再加上他性格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更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为所欲为。
事情凑巧,在狼的管辖范围内正好居住着一只性格与狼极为相似的狈。这只狈整天无所事事,专门推敲一些不用出力还能赚到好处的事情。
本来狼与狈也不认识,虽然他们的祖先曾“狼狈为奸”过,有着深厚的家族缘分,但是这只年轻的狼与狈,因为环境的不同,没有结识的缘分。
然而故事就是故事,是故事就会有巧合。本来相安无事的狼与狈的地盘突然间就多了一块肥肉,而这块肉的拥有者既不是狼的也不是狈,而是一只乖巧的兔子。
看到肥肉的狼与狈,本性难易,二者都有占为己有的野心,对着肥肉虎视眈眈,而对于这些,那只可怜的兔子却浑然不知。天真的兔子看到来观看肥肉的狼,还认为狼是来帮她守护肥肉的,而对于狈的贪婪目光,兔子也认为他只是看看而已。这只可怜的兔子永远也想不到,狼狈的故事会故伎重演。
有一天,当天真的兔子因有事外出几天的时候,狼与狈终于在肥肉旁认识,并协商了一个陷阱,一个为兔子埋下的陷阱。然后狼与狈若无其事的继续着自己的伪装。
过了几天,兔子外出回来。毫无防备之心的兔子并没有去看肥肉的安危,而是继续着自己的本分,当突然有一天,兔子王国里的公民有意无意的说出狼与狈曾经一起呆过时,兔子还不以为然的认为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天真的兔子永远想不出卑鄙的狼与狈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
事情就这样慢慢的发展着,当狼微笑着拿着刀朝兔子慢慢走过来的时候,兔子才一个机灵,狼拿刀干嘛?难道所有的传言都是真的?毕竟狼有点做贼心虚,他拿着刀,只削到了兔子的尾巴,不然兔子的尾巴也不会那么短了,也因为虽然兔子天真,但毕竟她也是从狼群里走过的,所以她也多少有一点点的戒备,所以当狼持刀走到她身边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心慌,而是气愤的默默应战。
看到兔子的尾巴短了,兔子的同伙们也大概知道了原因,作为同伙,又是朋友,同伴们都替兔子打抱不*,于是一场心战在并不擅长也并不愿意的兔子身上拉开。
终于有一天,当狼真的拿刀驾到兔子的脖子的时候,兔子才知道万事并不是一个“忍”字可以解决的。兔子也明白了,忍有的时候可以换取一个风*浪静,但却也有更多的时候是会被对方看作是你无能,更是软弱,更助长了对方得寸进尺的嚣张。
于是,兔子痛心的抛掉一切美丽的幻想,不再企图世界一切都美好,也不再设想天空会时时都一片晴朗。兔子放下悲哀与软弱,开始处处设防狼,并开始正当的反击。
毕竟邪不胜正,狼站在真理面前也自知理亏,只是性格决定他永远不会真正认错,只是收敛了自己的德性,并废弃了与狈的“完美计划”。
再说故事的第二个主人公狈。狈本来就是一个无所事事,整天想找个小便宜的地痞,而且还明知道自己成不了大器,却也不甘心的那种。本来他认为这次与狼合作,一定可以得到自己向往已久的东西,所以他也下了一点点的本钱。然而事情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并没有他们的祖先幸运,非但没拿到肥肉,还在狼哪里亏了本,于是也闷闷不乐。
于是没得到好处的狈,有事没事的就故意找狼一点点小麻烦,偶尔二者的见面也是烟火味熏人。
终于,狼与狈有了一个正面交锋的机会,在场的还有兔子。开始狼与狈还勉强的伪装,装腔作势的给兔子看,但当谈到事情的正题时,狼与狈都本性大露,二者刀枪相交,但不好明说火药发泄的原因,因为坐在一边的兔子曾是他们共盟的对象,而这些却都收在了兔子的眼里,因为这只兔子不再是以前的那只天真的兔子,她是曾被无数次推上断头台的那只兔子!即使他再纯真,她也会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中感悟到世界的那份黑暗!
《沉醉东风·渔夫》原文及赏析
《沉醉东风·渔夫》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下面是这首元曲的介绍,欢迎参考!
沉醉东风·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翻译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赏析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钉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写作背景]
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所以,此曲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作者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了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不识字的渔夫,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在任何黑暗的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注解]
忘机友:彼此之间没有欺诈之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烟波钓叟:又称烟波钓徒,指唐代诗人张志和,他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瞧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渔夫和他的妻子
相信大家都对格林童话里《白雪公主》和《小红帽》再熟悉不过了,今天就让语文迷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同样是格林童话的《渔夫和他的妻子》仅供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从前,有个渔夫,他和妻子住在海边的一所肮脏的小渔舍里。渔夫每天都去钓鱼,他总是钓啊钓的,不愿休息有一天,他拿着钓竿坐在海边,两眼望着清澈的海水,竟就这样望啊望的,坐在那里一直发呆。
忽然,钓钩猛地往下沉,沉得很深很深,都快沉到海底了。等他把钓钩拉上来时,发现钓上来一条很大的比目鱼。谁知比目鱼竟对他说:“听着,渔夫,我恳求你放我一条生路。我并不是什么比目鱼,我是一位中了魔法的王子,你要是杀死我,对你又有多大好处呢?我的肉不会对你的口味的。请把我放回水里,让我游走吧。”
“哎,”渔夫说,“你不必这么费口舌。一条会说话的比目鱼,我怎么会留下呢?”说着,他就把比目鱼放回清澈的水里。比目鱼立刻就游走了,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痕。随后,渔夫回到他的小屋,走到他妻子的身边。
“喂,当家的,”他妻子问道,“今天你什么也没钓到吗?”
“钓到了,”他回答说,“怎么说呢,我钓到了一条比目鱼,可他说他是一位中了魔法的王子,我就把他放了。”
“难道你没有提什么愿望吗?”妻子问。
“没有,”丈夫回答说,“我该提什么愿望呢?”“唉,”妻子说,“住在我们这样一间肮脏的小房子里,实在是受罪。你该提希望得到一座漂亮的小别墅呀。快去告诉他我们要一幢小别墅,我肯定,他会满足咱们的愿望的。”
“可是,”丈夫说,“我怎么好再去哪?”
“唉,”妻子说,“你捉住了他,又放走了他。他肯定会满足咱们的愿望的,快去吧。”
渔夫还是不太愿意去,可又不想惹他妻子生气,于是,就去了海边。
他来到海边时,海水绿得泛黄,也不像以往那样*静。他走了过去,站在海岸上说:
“比目鱼啊,你在大海里,
恳请你好好听我说仔细,
我捉你放你没提愿望,
老婆对此却不饶又不依。”
那条比目鱼果真朝他游了过来,问道,“她想要什么呀?”“嗨,”渔夫说,“刚才我把你逮住了,我老婆说,我应该向你提出一个愿望。她不想再住在那个小屋子里了,她想要一幢小别墅。”
“回去吧,”比目鱼说,“她已经有一幢小别墅啦。”
渔夫便回家去了,他妻子已不再住在那个破破烂烂的渔舍里,原地上已矗立起一幢小别墅,她正坐在门前的一条长凳上。妻子一见丈夫回来了,就拉着他的手说:“快进来看一看。现在不是好多了吗?”
随即,他们进了屋。小别墅里有一间小前厅,一间漂亮的小客厅,一间干干净净的卧室、卧室里摆放着一张床还有一间厨房和食物贮藏室,里面摆放着必备的家具,锡制铜制的餐具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养着鸡鸭的小院子,和一片长满蔬菜水果的小园子。
“瞧,”妻子说,“不漂亮吗?”
“漂亮。”丈夫回答说,“咱们就住在这儿,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吧。”
“这个嘛,咱们还要想一想,”妻子说。
他们随后吃了晚饭,就上床休息了。
他们就这样生活了一两个星期。有一天,妻子突然时:“听着,当家的,这房子太小了,院子和园子也太小了。那条比目鱼可以送咱们一幢更大一些的。我要住在一座石头建造的大宫殿里。快去找比目鱼,叫他送咱们一座宫殿。”
“唉,老婆,”丈夫说,“这别墅不是够好的了嘛?咱们干嘛非得要住在宫殿里呢?”
“胡说,”妻子回答说,“你只管去找比目鱼好啦,他会完全满足咱们的愿望的。”
“不行啊,老婆,”丈夫说,“比目鱼刚刚送给咱们一幢别墅,我实在不想再去找他,他会不高兴的。”
“去吧,快去吧,”妻子大声说,“他办得到,也乐意这么办。快去吧。”
渔夫心情很沉重,本来是不想去的。他低声地反反复复地自言自语道:“这不应该呀。”可他还是去了。
他来到海边时,海水不再是绿得泛黄,已变得混浊不清,时而暗蓝,时而深紫,时而灰黑,不过仍然很*静。渔夫站在岸边说:
“比目鱼啊,你在大海里,
恳请你好好听我说仔细,
我捉你放你没提愿望
老婆对此却不饶又不依。”
“那么,她想要什么呀?”比目鱼问。
“唉,”渔夫说,心里有几分害怕,“她想住在一座石头建造的宫殿里。”
“回去吧,”比目鱼说,“她现在正站在宫殿门前呢。”
渔夫于是往回走,心里想着快点儿到家吧。走到了原来的地方一看,那儿真的矗立着一座石头建造的宫殿,非常宏伟壮观。他老婆站在台阶上,正准备进去,一见丈夫回来了,就拉着他的手说:“快,快跟我进去。”
他和他老婆走了进去,只见宫殿里的大厅铺着大理石;众多的仆人伺候在那里,为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的大门;宫中的墙壁色彩艳丽,精美耀眼;房间里摆放着许多镀金桌椅;大厅所有的房间都铺了地毯;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和各种名贵的东西。屋后还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设有马厩牛棚,有不少马匹和母牛,一辆富丽堂皇的大马车就停在那儿;除了院子,还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开满了万紫千红的花朵儿,生长着不少名贵的水果树;还有一座占地有两英里多长的公园,里面有鹿啊,野兔啊等等,凡能想象出来的里面都有。
“喏,”妻子说,“不漂亮吗?”
“漂亮,当然漂亮啦,”丈夫回答说,“这足够好啦。咱们就好好地住在这座美丽的宫殿里吧,总该心满意足啦。”
“这个嘛,咱们还要想一想,”妻子说,“不过,现在可该上床休息了。”说完,他们就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妻子先醒了,这时正是黎明时分,她坐在床上看得见眼前的田野,富饶美丽,一望无际。她用胳膊肘捅了捅丈夫的腰,然后说,“当家的,起床吧,快点儿跟我到窗前来。瞧啊,咱们难道不可以当一当这个国家的国王吗?快去找比目鱼,说咱们要当国王。”
“哎呀,老婆呀!”丈夫说,“咱们干吗要当什么国王呢?
我才不想干这个。”
“喂,”妻子说,“你不想当,我可想当。快去找比目鱼,告诉他说我必须当国王。”
“唉,老婆呀,”丈夫嚷嚷着说,“你干吗要当什么国王呢?
我跟他说不出口的呀。”
“为什么说不出口呢?”妻子反驳说,“你给我快点儿去,我非当国王不可。”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少女形象◆
“国风”中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这些爱情诗歌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透视《诗经》中的少女形象,可以发现少女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等级关系、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形成。
<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这种对爱情的顺乎人性热烈追求,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爱而不见”,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不知如何是好。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多情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郑风·褰裳》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告诫她那自负的恋人:你如果多情地想念我,就该提起衣裳涉水过溱(洧)河。你如果不想念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吗?她的话语看上去像玩笑,但亦是真情的流露,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坦率中带着纯真的野味儿,其实这种试探中也包含着对爱情主动、大胆的追求。这个姑娘说话不绕弯子,直来直去,把自己的一颗炽热**的心和盘托出,看上去咄咄逼人,但却辣而不憨,爽直中透着女子在恋爱中的敏感细腻心思。特别是最后一句:“狂童之狂也且!”——傻小子你真傻啊!更表现出姑娘的率真,对恋人的亲昵。
这一形象群的少女,所作所为都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情不自禁,纯真而充满灵性,举止或态度都很主动、大方,充满着张扬的个性,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畏缩痴情的女性形象>
由于受到封建礼制的束缚和压制的影响,《诗经》中所描写的另一些少女矜持畏缩,在爱情受到阻挠和破坏后,忍痛辞绝,欲爱不能。
《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心爱着邻家的小伙子,“其室则迩”,却不敢主动接*他,“其人甚远”,只好在心中默默慨叹:“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让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的相思中煎熬着。
又如《郑·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少女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谓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尽管内心的爱炽烈得“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但绝不肯亲自去找他:“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少女深沉的`内心世界与矜持的性格特点展示得一览无余: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将仲子》描写的是一位少女正在和情人相爱而又不敢相爱的矛盾痛苦心情。在父母、诸兄和人言的重压之下,只好忍痛辞绝。“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首诗歌生动地展示那少女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她一方面想遵照父母的教诲和社会文化的要求,循规蹈矩,恪守礼教;另一方面又情不自禁地怀恋心上人。她知道那个小伙子正在翻越她家的院墙向她逼*,这既令她激动,有使她担忧,口中不禁言不由衷发出哀求,请他不要来。如泣如诉的自白,是对封建礼制最好地控诉。
<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
由于周代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已开始相应形成,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
《鄘·柏舟》描写的是一个自选配偶的少女,恋爱受到父母的干涉之后,勇敢地发出矢志相爱的反抗呼声。《柏舟》中的女子向母亲说“髡彼两髦,实维我仪”,那额前两边披着头发的人,无论从人品和感情上说,都是她理想的伴侣,因此“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宁死也决不嫁他人,并怨愤母亲和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情感。《王风·大车》中“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责男子:不是我不思念你,怕的是你不敢和我私奔。“眣则异室,死则同**。谓予不信,有如眤日。”活着呀,不同室,死了呀,该合葬,你要说我是撒谎,天上的太阳明亮亮!这种对天发誓,指日为证,愿同生共死的感情是何等真挚,反抗是何等的强烈!
◆弃妇形象◆
《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酷,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悲惨。
<善良软弱的弃妇形象>
《邶风·谷风》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她对丈夫一片痴情,却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却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但是她那如泣如诉的叙述和徘徊迟疑的行动,以及“不念昔者,伊余来塈”的结尾,表现了她思想的软弱和糊涂。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故意走得很慢,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睿智刚强的弃妇形象>
与《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刚强而果断的,她能比较冷静地陈述事理,并严厉谴责了男子的负心。诗中的女主人公以纯洁诚挚的心追求爱情和幸福,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善良温柔美丽,勤劳持家。可是那负心的丈夫亦如《谷风》中的丈夫一样卑劣粗暴,不仅骗取了她的财务,也骗取了她的感情。《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待、遗弃的经过情景。女主人公是知礼守礼的。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女主人公温顺多情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中的女主人公能睿智地看清男子的本质,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女也不爽”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极,“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在她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热情呼喊中,包含着自己血泪的教训。而“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结尾,更表现了她在诀别时的怨愤情绪和坚决态度。因此,《卫·氓》中的女主人公虽与《邶·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哀婉悲戚,深受我们的同情,但她认清现实,敢于反抗的精神更加令人可敬可爱。
《诗经》中的弃妇诗除了《氓》、《谷风》之外还有很多篇,这些诗篇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弃妇形象,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弃妇们的悲惨命运,她们曾和自己的丈夫恩恩爱爱、同甘共苦、共创家园,那些遗弃她们的丈夫们,也曾信誓旦旦,与子偕老,但当生活安定生计无忧,她们也容颜不再时,丈夫便喜新厌旧,无情地抛弃了她们。在那个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没有反抗能力,孤立无助,正是在她们的声声苦诉中,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思妇形象◆
<牵肠挂肚的思妇形象>
古代的男子服役远征,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是苦难的开始。这意味着妇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及开始无边无际的思念。《诗经》中有不少的思妇诗,反映了兵役、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生动地再现了思妇的形象。
《召南·殷其雷》,丈夫冒雨外出行役,妻子在家中忧伤惦念。“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轰隆隆震天响的雷在南山的向阳坡、南山的旁边、南山的山脚下,为什么此时还要离去?辛勤的丈夫啊,归来吧!我们似乎可以从妻子的反复吟诵“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感受妻子期盼丈夫早归的焦急心情。
又如,《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丈夫随王东征,妻子在家思念,头也懒得梳,脸也懒得洗,想得昏昏迷迷,凄凄惶惶。盘算着采些忘忧草,可是去哪里找呢?所以还是首疾心痗,凄凄惶惶真挚的相思之情,深刻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痛楚。
《王风·君子于役》第一章开头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开门见山地点出女主人公的丈夫行役在外,杳无音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愁思焦念,自然涌上心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太阳落山,鸡进窝,养牛归圈,鸡羊牛都有个归宿,他这会儿漂泊在哪里呢?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能免得了**么?“如之何勿思?”——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肠寸断呢?这种相思之情,不只是源于个人的寂寞,而更是基于生活的苦难;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多还是担心对方的命运。所以,这种情感是更深厚更朴实的。
<情意绵长的思妇形象>
《唐·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诗中首先以“葛”之依附于“楚”,暗喻男女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极为贴切巧妙。而“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又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和凄惨的气氛。“谁与?独处!”“谁与?独息!”“谁与?独旦!”等简洁的问答,把爱人去世后,女主人公的孤独与伤痛表现的淋漓尽致。女主人公用“角枕”“锦衾”的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与枕上衾下的一具尸骨作鲜明对照,来表达思妇无限的心酸与哀痛。“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反复吟唱,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绵长!最后,以“百岁之後,归於其居。”“百岁之後,归於其室。”表达思妇愿百岁之后与丈夫同**的决心,透出妻子那份对丈夫至死不渝的坚贞。
木兰诗的木兰形象
如果让我想象一下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我愿意把她想象成这样一位女子:颀长的身材,小麦色健康的皮肤,五官则是略带英气而又不乏娇柔与憨态。她是一位美得特别的女神。正如《木兰辞》中塑造的那样,她的身上齐聚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所有女子共性的美点:美丽可爱、孝顺活泼、机智勇敢而又坚韧顽强。她在人们口中、心中出现,穿越千年,美丽不减,也正是因为她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女人的化身,她并非人们崇拜的女英雄、女汉子,而应该是一个真切的、令人温暖的真女人,旧时代的女神。
且看木兰从军的原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不思机杼唯有叹息的木兰,坐在织布机前,冥思苦想,小小而柔软的内心被愁填满。那是一种怎样的愁?爹爹年岁已高、弟弟尚是幼童,还有别的办法吗?征兵的人会考虑她们家的现实处境吗?苦闷、忧伤、矛盾、纠结,我想当时的木兰的内心是有挣扎的。她是女儿家,她并不想奔赴战场,她知道那是男人们的事。一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没有读出担当重任、保家卫国的豪情,我倒是读出了一缕女儿内心淡淡的幽怨、些许的无奈和大大的孝心。替父从军,一个“替”足以说明一切。
相比普通的女子,木兰一定是多了太多的豪迈气概的,这是毋庸置疑。但这种气概的背后,盛着几多心酸与不甘,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当我们被木兰的豪情万丈的表现刺激着神经,沉溺于“巾帼不让须眉”的自我满足和自我骄傲的情绪中时,我们又何曾想过木兰是否真的想过要证明自己并不比男人差?我可以肯定的说,她绝对没有像我们所一厢情愿认为的那样,她根本就没想过去战场,去到那样一个充满着血腥的地方,去和男人比什么“不让须眉”,她也不需要。她的“替爷征”,是无奈之举,是“孝大动于天”的感人肺腑。
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渐渐远去的温暖的背景,是爷娘的声音,迎面而来的是陌生的境地,是苍凉的画卷。为什么要这样一咏三叹,为什么要这样反复诉说?你能听出来木兰内心对渐渐远去的爷娘呼唤的眷恋与不舍吗?你感受不到木兰疾走路上一路踉跄的惶恐吗?漠漠黄沙,滚滚长河,鬼魅似的青山,野蛮而彪悍的胡骑……这些是何等陌生的场景和声音?身居幽闺的女儿家,面对这些,可能是豪情,还是可能是惶恐?没出过远门的爷们此时此刻也不会有多么豪迈的感想吧?但是,她随在军队里(注意,这里的木兰是不可能只身一人奔赴疆场的吧?),她只能器宇轩昂,她只能豪情万丈。这里的木兰,不敢肝肠寸断却已柔情百转,那是女子的忧伤,那是女子的担当。
十年征战的场景,《木兰辞》中是一笔带过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短短二十字,给我们不尽的想象。木兰英勇顽强、木兰骁勇善战、木兰矫健飒爽……而我更愿意想象:多年的`军旅征程,木兰的生活该是多么凶险、多么蹩脚、多么煎熬。一个女子,与一大帮最粗犷的爷们厮磨多年,若不是干脆暴露身份得到谅解和集体保护,该要闯过多少个难堪与尴尬的夜晚?那是英勇还是煎熬?当然,木兰一定是机智英勇的,但我们也该想到的是木兰内心的折磨。所以,这不是史实,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是一段值得歌颂的传奇。
《木兰辞》中最让人高兴的,还当是木兰还家,荣归故里的情节了。“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斩钉截铁的拒绝,心急万分的渴盼。一拒一愿之间,木兰终于回归真我,还回女儿妆。不用尚书郎,不仅仅是怕暴露身份,同行十二年,都能与众弟兄安之若泰,还怕继续入朝做官吗?凭木兰的智慧,接着做一辈子官而不被发现身份,也是完全可能的吧。再者,既然建功卓著,即使索性暴露身份求一个富贵,也并非不是不能。但是,显然这些都不是木兰所想,战争终于结束了,终于完成了替父从军的使命,于木兰而言,唯一也最重要的结果是——她终于可以回家了,她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一回女人了,不是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每一道门都要进去看一下,她要找寻什么?找寻曾经的温馨时光;每一个床都要坐一下,她要感觉什么?她要感觉一下旧*儿家的心事。何等的兴奋,何等的娇俏可爱啊!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这是征战多年在梦里常做的事吧,终于今日如愿,怎么能够不兴奋?怎能不激动?有人说:木兰爱武妆,更爱红妆。我想说:木兰不爱武妆,只爱红妆。这几句话中的女儿情态是溢于言表的,是藏也藏不住的啊!十多年的征战,若她是一个女汉子,那她早就应该*惯了武妆了,她该是和家乡父老炫耀一番自己的英姿的喽。但是,没有,她匆匆地脱下战时袍,是那样迫不及待;她欣欣然著上旧时裳时,定是笑靥如花。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应该是一段符文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更不是木兰说的话。这里洋溢着的自豪与骄傲,是*为木兰自豪替木兰骄傲,并非木兰本人的骄傲。若能让木兰自己选择,我想,她宁愿不要这样的骄傲吧。
《木兰辞》在民间口口相传,再加上后期文人的修饰,呈现给我们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般规模。不难看出,这里代表了北方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美好愿望—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对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正是这样,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一个美丽女性身心的戕害,它让我们看到了木兰重做女儿身重返家园的圆满。而,木兰征战多年,最终却不忘初心、不该红妆、美丽依然,也正是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敢担当却不扭曲,真性情又机智勇敢的女神形象。
所以说,我们爱木兰,爱的是一个女神,而不是女英雄,更不是女汉子。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一)“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的梅花形象
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墨梅》诗“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赞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另外,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不遇于时的梅花形象
刘克庄的《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中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惋,以及对那些屡遭贬谪却坚贞不改的“迁客”“骚人”的由衷赞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力主抗金,却屡遭打击,最后被排挤出朝。“零落成泥碾作尘”,是他不遇于时的最后结局。
(三)“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的梅花形象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之梅,梅花形象是词人自我的一种折射。词中,词人和梅花已经合二为一了。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可以说: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对应物。
白朴《沉醉东风·渔夫》译文注释及赏析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朴《沉醉东风·渔夫》译文注释及赏析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沉醉东风·渔夫》
元代: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沉醉东风·渔夫》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沉醉东风·渔夫》注释
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蘋(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忘机友:机,机巧、心机。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
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显贵。
叟:老头。
《沉醉东风·渔夫》赏析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沉醉东风·渔夫》作者介绍
白朴(1226—约13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描写渔夫的形象的古诗句 古诗渔夫的象征意 渔夫的诗句 古诗渔夫的诗句 写渔夫的诗句 古诗词渔夫的意象 关于渔夫的诗句 渔夫的古诗 形容渔夫的句子 渔夫撒网的诗句 描写渔夫的诗句 关于渔夫的诗句古诗 关于有渔夫的古诗 有关渔夫的古诗 渔夫古诗的配画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古诗渔夫的插图 渔夫相关的古诗 描写渔翁形象的诗句 古诗20首中的渔夫 渔夫屈原的古诗 渔夫钓鱼的古诗 渔夫的廉洁的古诗 渔夫夜晚的古诗 渔夫垂钓的古诗 秋天渔夫的古诗 渔夫打鱼的古诗 李煜的渔夫梦古诗 渔夫子是谁写的古诗 渔夫古诗的作者是谁
形容夫妻情深的优美古诗句 描写老师形象的古诗句 渔夫和魔鬼的佳句 形容夫妻情深的古诗诗句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渔夫和宝石》和《狼与狈》 老渔夫的阅读答案 形容夫妻恩爱的古诗句 别里科夫形象分析 诗歌的形象鉴赏 白朴《沉醉东风·渔夫》译文注释及赏析诗词 白朴沉醉东风·渔夫元曲赏析及译文注释 《沉醉东风·渔夫》原文及赏析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边城》老船夫的人物形象分析 渔夫的生活智慧高中生议论文 渔夫和他的妻子 关于渔夫的诗句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赏析 木兰诗人物形象 木兰诗的人物形象 木兰诗木兰的形象归纳 木兰诗的木兰形象 描写母亲的诗句 描写母亲形象的古诗词 形容形象良好的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白朴《沉醉东风·渔夫》译文注释及赏析诗词 沉醉东风·渔夫古诗词
日夜颠倒的说说 买个新手机幽默说说 发自己生日的说说 真心话说说 日久生情的说说 没资格说我说说大全 有内涵的最浪漫的说说 下雨天逛街的心情说说 男生说说伤感 停水的心情说说 加油说说心情说说 租房子的说说 陪孩子游泳的心情说说 肠胃不舒服的心情说说 qq说说消失 重色轻友的说说 吃醋发的说说 心态格局的说说 结婚十五年朋友圈说说 暴露年龄的说说 啥叫夫妻的说说 发动态的说说 和家人吵架的心情说说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说说 很爱一个男人的说说 放松自己的说说 担心孩子的说说心情 夫妻之间幸福的说说 自己生病的说说 谁懂我的心说说 关于走路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