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赞美襄阳的说说 >

赞美襄阳的说说

关于赞美襄阳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赞美襄阳的说说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赞美襄阳的说说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襄阳的诗词

  • 文学
  • 描写襄阳的诗词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原腹地。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描写襄阳的诗词,欢迎大家浏览。

      游*池

      (清)肖良有

      *家池上酒,岘首山头泪。死后千年思,生前一日醉。

      郢城西楼吟

      (唐)张继

      连山尽处水萦迥,山上戌门临水开。珠帘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闻江清。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秋日与诸君马头山登高

      (宋)欧阳修

      晴发霜后若榴红,佳节登临兴未穷。日泛花光摇露际,酒浮山色入樽中。

      金壶姿洒毫端墨,玉麈交挥*上风。惟有渊明偏好饮,篮舆酩酊一衰翁。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

      鹭鸶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

      金鞍骏马唤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襄王云雨今何在,江水东流猿夜色。

      送李尚书赴襄阳

      (唐)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剑挂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纵猎雷霆速,观棋玉石忙。

      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宝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州春游

      (唐)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

      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襄阳乐

      (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池风。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

      (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清汉滨。语言轻清微带秦,南通交广西峨嵋。

      罗纤丽药物珍,枇杷相桔荐清樽。磊落金盘烂,槎头缩项昔所闻。

      黄橙齑香复辛,春雷动地竹走根。锦苞玉荀味争新,风杯花发南山春。

      掩映谷口藏山门,楼台金瓦碧鳞鳞。岘山高亭倚浮云,汉水如天泻云云。

      夕阳返照白鸟群,*桑柘杂耕耘。文王遗化已寂寞,千载谁复思其仁。

      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叹尔乐哉襄阳人,道旁白发扶幼孙。

      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诗书学问若寒士,樽俎笑谈多佳宾。

[阅读全文]...
  • 有关羊的诗句襄阳歌

  • 有关羊的诗句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麹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阅读全文]...
  • 登襄阳城诗词

  • 登襄阳城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襄阳城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古诗原文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译文翻译

      我客游他乡,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现在站在这城头上放眼四望,顿觉景象开阔。

      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水势浩淼,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

      冠盖里已名不副实,不再与现在的情形相称了;章华台也只能代称旧日的台榭。

      *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注释解释

      ⑴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⑵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

      ⑶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⑷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因为当时襄阳的卿士、刺史等多至数十人。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

      ⑸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⑹*池:汉侍中*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称为*池。

      创作背景

      唐中宗时,杜审言因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交往,被流放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在今越南境内)。《登襄阳城》就写于这次流放途中经过襄阳之时。

      诗文赏析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出”字,“回”字,都是再*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胡应麟评这联诗说:“闳逸浑雄,少陵家法婉然。”山川的壮观永恒,使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于是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这里是虚写,冠盖里原在岘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华台遗址就更远,不管是在潜江或沙市抑或监利,诗人站在襄阳城楼上都是望不见的,所谓“非新里”“即旧台”,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非新”对应“即旧”,并不觉得重复,反显出轻巧,句意流转回环,加强了慨叹的沉重。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荣华富贵岂能久长!诗人胸中的不*之气,化为了这“身外即浮云”的一声长叹。尾联以写景作结。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池风景异”,*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凿齿的故居,*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据史*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用得甚为精当,点明了时间和空间,夕阳西下,游览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归程。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阅读全文]...
  • 《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

  • 阅读
  • 《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

      在学*、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①2010年11月26日,*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1951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300多*方千米。时隔32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2万*方千米。

      ③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裹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

      ④——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

      ⑤——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有“襄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以“襄阳”为主体,仅唐代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阳”者:苏轼《襄阳乐》、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

      ⑥——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设襄阳专(地)区。

      ⑦显而易见,在饱经2200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60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

      ⑧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区”顺理成章。

      ⑨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

      ⑩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3期有删改

      1.为什么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 (3分)

      2.第⑥段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是什么?(3分)

      3.文中第⑨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本文说明语言在准确严密的同时不乏生动,试分析下面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

      5.选文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因为: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1分);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1分);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1分),所以,“襄阳”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或:因这“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所以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3分)

      2.时间顺序(1分)。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作为行政区域冠名的演变过程,从而妒意从古至今“襄樊”长期称“襄阳”(或:从而充分说明从古至今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2分)。(3分)

      3.作比较(1分)。把“襄樊”与“襄阳”地域名称的作用加以比较,使襄阳“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的'特点更加突出(或:突出说明了襄阳“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的特点)(2分)。(3分)

      4.加点词语采用比喻(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1分)。(2分)

      5.不能(1分)。因为第⑧段补充说明了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的原因(1分),同时与上文形成照应,如果去掉,说明不够科学、全面(1分)。(3分)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YJBYS文学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杜审言《登襄阳城》的阅读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①非新里,章华②即旧台。

      *池③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

      ①冠盖:里名,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东汉时期襄阳地方豪族势力、经济膨胀,很多人通过买卖捐官获得官阶爵享。

      ②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倾尽国力所筑,供自己享受之用。

      ③*池:汉朝*郁退隐后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栽满荷花,后人称为*池。

      1.历代诗家对颔联评价颇高,请简要赏析。(5分)

      2.作者登上襄阳城,纵目四望,百感交集。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

      1.颔联对仗工整,描绘了秋日山水旷远的画面,营造了雄浑伟丽的意境;(2分)“横”字写出楚山连绵挺拔,“接”字写出汉水浩淼纡回;“横地出”“接天回”以动写静,表现出楚山与汉水的气势与动感。(2分)作者用壮阔的景象反衬自我的渺小孤独悲凉,为下文情感的转合做铺垫。(1分)

      2.①深秋时节,登高远望,表达旅客(游子)羁旅的漂泊之感。

      ②山水旷远,境界阔大,反衬出自我渺小孤独的悲凉之情。

      ③运用“冠盖”“章华”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之情。

      ④运用“*池”典故,抒发归隐无处、前程迷茫的悲观失落之情。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简析

      《登襄阳城》是唐代诗人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先在首联点明题意,异乡之中,登城远望;颔联和颈联敷陈“回望”之所见,有大自然的开阔雄浑,有历史陈迹的没落破败;尾联承接上文的沧桑之意,表达了作者无所归属的悲哀之情。全诗借景抒情,写景气势磅礴,格调清新鲜明。

[阅读全文]...
  • 登襄阳城诗词

  • 阅读,文学
  • 登襄阳城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襄阳城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古诗原文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译文翻译

      我客游他乡,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现在站在这城头上放眼四望,顿觉景象开阔。

      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水势浩淼,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

      冠盖里已名不副实,不再与现在的情形相称了;章华台也只能代称旧日的台榭。

      *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注释解释

      ⑴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⑵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

      ⑶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⑷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因为当时襄阳的卿士、刺史等多至数十人。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

      ⑸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⑹*池:汉侍中*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池。

      创作背景

      唐中宗时,杜审言因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交往,被流放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在今越南境内)。《登襄阳城》就写于这次流放途中经过襄阳之时。

      诗文赏析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出”字,“回”字,都是再*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胡应麟评这联诗说:“闳逸浑雄,少陵家法婉然。”山川的壮观永恒,使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于是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这里是虚写,冠盖里原在岘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华台遗址就更远,不管是在潜江或沙市抑或监利,诗人站在襄阳城楼上都是望不见的,所谓“非新里”“即旧台”,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非新”对应“即旧”,并不觉得重复,反显出轻巧,句意流转回环,加强了慨叹的沉重。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荣华富贵岂能久长!诗人胸中的不*之气,化为了这“身外即浮云”的一声长叹。尾联以写景作结。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池风景异”,*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凿齿的故居,*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据史*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用得甚为精当,点明了时间和空间,夕阳西下,游览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归程。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阅读全文]...
  • 襄阳社保卡补办流程

  • 襄阳社保卡补办流程

      社会保障卡作用十分广泛。持卡人不仅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时结算,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襄阳社保卡补办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办理流程:

      因社保卡损毁、遗失、被盗的且办理正式挂失的襄阳居民,可持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等身份证明材料前往前往襄阳市市民服务中心(襄阳市高新区中原西路8号)申请办理。

      1、查验身份证件及挂失凭据

      2、持卡人填写补卡申办表

      3、办理工本费缴费手续

      4、办理补卡手续

      5、出具领卡回执单

      二、办理条件:

      1、社保卡因为损毁、遗失、被盗的可以申请补办。

      2、办理补卡前必须办理正式挂失。

      三、办理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如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申办业务,可用护照或者居住证。

      2、纸质照片(一寸白底彩色证件照)或数字照片(符合二代身份证照片标准)。

      3、如由他人代办,必须提交委托代办函,代办人身份证件,原件用于核验,复印件用于存档。

      补办条件

      1、补办社会保障卡须在正式挂失后方可办理

      2、社会保障卡损坏、使用期限已满时可以办理换卡

      换卡操作流程

      1、查询卡状态

      2、验卡

      3、持卡人填写换卡申办单

      4、办理工本费缴费手续(因社保卡质量问题换卡,则不收工本费)

      5、办理换卡手续

      6、出具领卡回执单。

      办理费用

      社会保障卡补换卡工本费全市统一标准为20元

      办理条件:

      在*境内居住的*公民,以及在*境内就业或者参加社会保险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外国人。

      办理材料:

      1、身份证,说明:如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申办业务,可用护照或者居住证。

      2、湖北省社会保障卡申领表(可现场领取)

      3、本人证件照,说明:申领人可自带制卡照片(需符合社保卡制卡照片规格),也可由人社部门社保卡服务窗口提取*部门身份证件照。

      4、未成年需提供:监护人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和户口簿)

      5、他人代办需提供:委托代办函

      办理流程:

      申请人携带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前往襄阳市市民服务中心等办理地点办理。

      办理时限及费用:

      办理时限:承诺时限为8个工作日

      办理费用:免费

      常见问答:在市直参保的城镇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如何申办社保卡?

      单位参保人员由所在单位备齐资料后指派专人到工行檀溪支行一楼社保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

      灵活就业人员可就*在以下社保卡申办点办理:

      1、工行檀溪支行一楼社保卡服务大厅(襄城区檀溪路160号南山宾馆对面)

      2、高新区社保办事处二楼8号窗口(高新区东风汽车大道香格里大街)

      申办社保卡需要提交哪些资料?

      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①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护照(外籍人员);

      ②纸质照片(一寸白底彩色证件照)或数字照片(符合二代身份证照片标准)。

      为什么我等了三个多月还没拿到卡?

[阅读全文]...
  • 赞美溧阳的诗句

  • 赞美
  • 赞美溧阳的诗句

      远古瀛海奥区,沧桑兮悠悠万古。

      人类发祥之地,始祖兮中华曙猿。

      山高水长,巍巍晖晖。

      南望天目山,北眺长江水。

      西南山区,东北水乡,

      犹如太极,大地生辉。

      物产富饶,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茗茶之城,

      界苏、浙、皖三省兮,若嵌翡翠。

      天光云影,水秀山清。

      天目湖,山抱水,

      水拍山,万般绚丽,

      若西湖北漂至此兮,画意诗情。

      长荡湖,水涵天,

      天映水,一色水天,

      如太湖西浮至此兮,波撼气蒸。

      水网密布,轻舟荡漾如意纵横。

      叠嶂层峦,云烟缭绕神仙洞庭。

      南山竹海,无垠绿浪,

      琅玕敲韵兮,似琴瑟之和鸣。

      横涧古松,刚劲挺拔,

      耸入云霄,松雄树帝兮,

      古桥奇葩,棋布江河,

      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桥石坝,扼锁山洪,

      四季飞瀑,流泉铮琮。

      绚景美不胜收矣。

      水陆纷陈,色香味全。

      瓜果栗茶,依山傍水,

      雨露润兮,香淳甘甜。

      溧阳白芹,晶莹似玉,

      爽脆嫩兮,蔬林绝观。

      南烛乌饭,紫晶剔透,

      补精益气,固本驻颜兮。

      砂锅鱼头,琼浆玉液,

      稀鲜隽美,味甲昊餐兮。

      美味佳肴,难以缕述焉。

      积淀厚重,高山仰止。

      新石器代,神墩遗址。

      狮舞马灯,知古歌舞,

      焦尾琴兮,七弦乐奏故里。

      贞女碑兮,数说至诚仗义。

      千古名刹,报恩禅寺,

      集神韵佛灵之气。

      瓦屋山、读书台之传说,

      酒*、茶艺之民俗,

      蕴身正刚毅、厚意真诚、

      宽容感恩、尚善笃行之濑江伦理。

      骚人墨客,溧地抒怀,

      孟郊《游子吟》,

[阅读全文]...
  •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原文赏析

  • 学生
  •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原文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作品介绍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43首。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原文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

      作者:唐·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①,劝君归旧庐②。

      醉歌田舍酒③,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④,无劳献子虚⑤。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注释

      ①良策:好办法。

      ②旧庐:在襄阳岘山,有孟浩然先人传下的旧业涧南园。

      ③田舍:农家。

      ④好:恰,正。

      ⑤无劳:不必烦劳。子虚:指《子虚赋》。献《子虚》指献赋求官。唐有进献文章拜官之例,如杜甫曾献三大礼赋以求官。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繁体对照

      卷126_43送孟六歸襄陽(壹作張子容詩)王維

      杜門不複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爲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壹生事,無勞獻子虛。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阅读全文]...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洋溢着诗人听到胜利消息后的喜悦心情,想象着一路坐船登陆快快回家的情景——我们就坐船出发,从巴峡顺水穿过巫峡,往下就可到襄阳,然后,从襄阳很快就可回到故乡洛阳。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两句四个地名,既是当句对,又是前后对,形成工整的名对。“即从”、“便下”,一气贯注,又是活泼的流水对。

      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参考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阅读全文]...
  • 赞美夕阳的诗句

  • 赞美,夕阳
  •   1、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2、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3、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4、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5、东方红阳再度起,何时落入青山后

      6、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9、河水*秋岸,关门向夕阳。

      10、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11、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1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13、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14、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15、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16、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17、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8、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19、几百黄昏声称海,此刻红阳可人心。

      20、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21、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22、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23、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24、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25、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26、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27、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28、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赞美襄阳的说说 - 句子

赞美襄阳的说说 - 语录

赞美襄阳的说说 - 说说

赞美襄阳的说说 - 名言

赞美襄阳的说说 - 诗词

赞美襄阳的说说 - 祝福

赞美襄阳的说说 - 心语

推荐词条

适合打雷的古诗 亲朋之间的古诗词 重燃斗志的古诗 比喻故乡的古诗 修炼感触的古诗 在表态发言中用到的古诗 赞美瘦的古诗 自己立身高处品行高洁的古诗 跨的古诗词 简单的古诗填词 原字的古诗三首 关于春日古的古诗42字 委屈泪滴古诗的词汇 关于熙熙的古诗 春日的古诗拼音全文和意思 带醵字的古诗大全 苦难过去见彩虹的古诗 祭岳父最好的祭文古诗 写诗的故事古诗 用冬天古诗仿写宇宙的另一边 咏兰的古诗视频 带有楚玥两个字的古诗词古曲 有淦字的古诗 古诗同学的称呼 关于雄鹰的诗词和古诗 何炅老师写的古诗 有关祥的古诗词 写老母庙的古诗 诗中月的古诗小学 天地有关的古诗 空的古诗词带拼音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