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入京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再入京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再入京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再入京华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导语:《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之意。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译文: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注释:
1、与: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
2、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3、山:指柳州附*山峰。
4、京华:京城长安。
5、亲故:亲戚、故人。
6、海畔:畔,边。柳州在南方,距海较*,故称海畔。
7、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玉篇》卷十八:“鋩,刃端。”
8、秋:秋季。
9、割:断。
10、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11、若:假若。
12、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
13、千亿:极言其多。《诗经·大雅·假乐》:“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14、散上:飘向。一作“散作”。
15、峰头:山峰的顶端。
16、望:遥望。
17、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柳宗元这首诗,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让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东坡题跋·书柳子厚诗》)可见“海畔尖山似剑芒”,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自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事件”接踵而来,革新运动的骨干均被贬在边远之地。十年后,这批人有的已死贬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与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复出为边远地区刺史。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让他有“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虽然回不到京国,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里的亲友。他曾写过“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诗句,这与此诗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都是触景生情,因景托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芒”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前面已谈到,广西的山水别具风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联属。韩愈诗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设喻。登高远望时,无数山峰就像无数巨大的石人,伫立凝望远方。由于主观感情的强烈作用,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让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虽然离奇,却又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不是凭空构想,所以读来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这首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逢入京使》古诗赏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逢入京使》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翻译/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安无恙。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安又苦于没有纸笔旳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旳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旳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旳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旳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旳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旳雄心旳,此时,心情是复杂旳。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旳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旳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旳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旳意义。在*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旳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赏析一
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赏析二
《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逢入京使》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遥想公元757年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能让我们想起上学期所学哪首诗歌的两句诗呢?这让我们回想起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里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这首诗里,“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的渴望。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名作《逢入京使》,一同再次轻叩诗人岑参独特的心扉。
二、诵读,读出节奏感。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诗歌,并准备在全班朗诵。(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师:字正腔圆,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还要有节奏感点。提示:七言律诗或绝句可以按二二三节奏来读,请同学们划下这首诗的节奏,并且试着再读一读。(生朗诵)
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三、借助注释,读懂诗意。(屏显)学*要求: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2、学*小组内交流自自不懂的地方,如还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
(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自学中有哪些疑问?生问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知道吗?生2回答,师评价并明确。
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现在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生: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安。
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二年寒食住京华,寓目春风万万家。——胡曾《寒食都门作》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詹玉《齐天乐·赠童瓮天兵后归杭》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八首》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陆游《金错刀行》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陆游《病起书怀》
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陆游《鹧鸪天·送叶梦锡》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柳》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周邦彦《尉迟杯·离恨》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骆宾王《帝京篇》
向来万里京华梦,犹记吹笙踏凤翎。——刘崧《自京师归至家园春欲暮矣晨兴登一乐亭喟然有感漫成一律》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岑参《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一自去京华,力耕理东菑。——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高堂致滫瀡,十载京华禄。——杨士奇《挽诗》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李白《巴陵赠贾舍人》
京华汩没易忘归,欲去还如鸟着{左米右离}。——刘克庄《耄志十首·京华汩没易忘归》
三尺没腰雪,京华频岁无。——梅尧臣《次韵和范景仁舍人对雪》
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王安石《杭州呈胜之》
楼上满倾人日酒,更逢春气到京华。——强至《人日立春辇下作》
又携憔悴上京华,行李三千北望赊。——文洪《北行道中述怀》
但嫌咀嚼费齿牙,何尝珍惜如京华。——孔武仲《食蛤蜊呈子骏明叔》
苦忆樽前人万里,可无消息问京华。——沈谦《寄诸虎男兼怀昉思》
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秋瑾《剑歌》
远从京华望丘壑,迥如樊笯思寥阔。——冯琦《结交行怀于穀山年伯兼讯侯将军》
一年吟抱寄京华,几度相逢说永嘉。——释文珦《送赵东阁罢官归永嘉》
我已经年无此乐,为怜身久在京华。——高翥《山行即事》
怀土泣京华,旧山归路赊。——许浑《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
旅食京华困郁蒸,可人秋意又新晴。——郝俣《新秋》
迎侍京华又见春,天时人事一番新。——洪咨夔《老人生朝为寿》
我惭不如花命好,谪官五载辞京华。——郭登《楸子树》
居安食饱即为家,山林未必强京华。——孙蕡《赠皇甫隐士文远》
关塞鸿勋著,京华甲第全。——高适《信安王幕府诗》
倍忆京华伴,偏忘我尔躯。——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代业京华里,远投魑魅乡。——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黄滔《别友人》
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杜甫《雨四首》
数载不踏京华尘,奈何桃李非昔春?——姚燮《道遇郑莲卿共饮酒楼醉中赠以长歌》
咄嗟往事如梦寐,解衣共拂京华尘。——胡应麟《送朱可大还万安》
坟垄无由谒,京华岂重跻。——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绝漠风高雨土沙,五云何处望京华。——蒲庵禅师《次韵赵子将提举秋兴》
节*登高忽叹嗟,经年憔悴别京华。——王禹偁《淳化二年八月晦日夜梦于上前赋诗既寤唯省一》
文物京华盛,讴歌国步康。——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梦曾骑马踏京华,老矣盟鸥寄水涯。——陈著《因閒坐偶成韵谢黄虚谷》
酒酣耳热眼生花,暂似京华欢会处。——徐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庶资一笑耳》
酒酣耳热眼生花,暂似京华欢会处。——徐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酬》
十年坐老京华毡,西风落木行湘川。——陈泰《双瑞吟》
京华录音笔使用说明书
京华录音笔推出的新产品除了拥有快捷一键录音功能之外,还拥有专业动态降噪录音功能,绝对是相当专业的录音笔产品。那么京华录音笔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快捷操作
1、开关机
开机:将录音笔的电源开关由“关”的位置往上推动到“开”的位置。
关机:将录音笔的电源开关由“开”的位置往下推动到“关”的位置。
2、开始录音/停止录音
开始录音:在开机状态下,将红色的录音开关由“停止”的位置往上推动到“录音”位置时开始录音,录音指示灯开始闪烁。
停止录音:在录音状态下,将红色的录音开关由“录音”的位置往下推动到“停止”位置时停止录音,并自动保存当前录音。
3、放音
播放录音:将录音笔/音乐开关推动到“录音笔”的位置时进入录音笔模式,按下播放键开始播放当前录音文件。
播放音乐:将录音笔/音乐开关推动到“音乐”的'位置时进入音乐模式,按下播放键开始播放当前音乐文件。
删除文件
1、删除单个文件
在停止工作状态下,找到你要删除的文件,长按“菜单”键进入删除模式,此时LCD屏幕显示“DELETE”及“ONE”标志并闪烁以待确认,再按“播放”键将确认删除当前曲目。如果按“播放”键和“菜单”键以外的键火8秒无操作,将放弃删除当前曲目,并返回停止状态。
2、删除所有文件
在停止工作状态下,长按“菜单”键进入删除模式,此时LCD屏幕显示“DELETE”及“ONE”标志并闪烁,再短按“菜单”键,LCD将显示并闪烁“ALL”以待确认,再按“播放”键删除当前文件夹所有录音文件。如果按“播放”键和“菜单”键以外的键或8秒无操作,将放弃删除所有录音文件,并返回停止状态。
3、转换录音类型文件夹
在录音笔模式停止播放的状态下,长按“V”音量键来转换录音类型文件夹。即:高音质(HQ)文件夹和长时音质(LQ)文件夹。
录音显示
1、停止状态时间显示
录音文件在DVR模式停止状态显示当前曲目号和当前曲目录音时间长度。如果本曲目时间长度小于一小时,则只在曲号下方显示该曲目时间长度(分钟:秒);在播放或者停止状态下,短按“+”键为下一曲,短按“—”键为上一曲。在播放状态下,长按“+”键为快进,长按“—”为快退。
2、音量调节
在播放音乐或播放录音文件的状态下,先短按“V”音量键,此时LCD屏中“横条”闪动,再按“+”键为增大音量,按“—”键为减小音量。LCD屏幕显示的音量标志条会做相应的加减,调节完成后,再短按“V键”,此时LCD屏中“横条”不闪动,退出音量调节模式。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
朝代:清代
作者:秋瑾
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俗子 一作:俗夫)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磨折 一作:折磨)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7)烈:刚正,有节操。
(8)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
(9)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10)莽:广大。
(11)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参考资料:
1、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 .八年级(下)语文版语文书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3.1 .
2、
秋瑾 .秋瑾集 .上海古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
赏析:
作者:佚名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拓展:《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原文:
湖上朱桥响昼轮。
溶溶春水浸春云。
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日斜归去奈何春。
赏析:
此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作者对湖面天光水色作了传神而准确的'描绘,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上片写湖面风光。首句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
溶溶,水盛貌。春水,言水之柔和;春云,言云之舒缓。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描写华山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华山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2、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3、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4、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5、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原里。
6、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7、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8、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9、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10、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11、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12、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13、*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 ,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14、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15、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16、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17、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18、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岑参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岑参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 色。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因 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 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 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
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 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 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乐])一类的感触 来。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 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 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自觉长路漫漫,*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杜甫《南征》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黄景仁《感旧》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白居易《横吹曲辞·长安道》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曹雪芹《葬花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再和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宋]王之望
珠玑百斛何人付,公有诗筒来不住。
出尘秀句若霞摛,走笔豪篇逾响赴。
吟字一字不知老,朝作千篇犹未暮。
秋天鸿鹄翥浮云,*地骅骝驱熟路。
分忧制节绵万里,余事文章兼七步。
千军独扫人共惊,八面俱来我何惧,
力扛九鼎更妥帖,胸蟠万卷森差互。
千言未困见纵横,一点不加无谬误。
音谐律吕凤凰鸣,势薄云天鹏鸟怒。
流传应有贾客售,在处岂无神物护。
公诗光焰千丈锦,我诗粗窘一尺布。
公诗雄富百雉都,我诗穷陋三家聚。
行经北海恍自失,出见西施羞反顾。
残膏祗欲借邻光,余润有如蒙晓雾。
君侯雅志和薰风,圣主恩光深湛露。
事业终期白日悬,功名已见青云附。
愿公归侍玉皇案,天香复与金童炷。
愿公西取王母环,云车直指瑶池鹜。
要当都俞庙堂上,岂久淹留井参度。
顾我尘埃不足论,屈曲世间随所寓。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翻译
用不到去歌唱离情别绪的《阳关曲》,钱公永英俊杰出,宴会就要结束了。会稽郡会稽山郊外的地方,隐隐约约间真是秀丽的奇观啊。
北面的大*原,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像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
注释
阳关:即琴曲《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
风流公子:指钱公永。谓其英俊杰出,富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秦山禹甸:秦山,指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会稽山,因秦始皇曾登临,故称。
禹甸:杭州为古代会稽郡,相传夏禹死于此处,故称。
甸:郊外地方。
缥缈: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貌。
我歌君乱:?宋)傅斡《注坡词》注云:“言之不足故歌,歌之不足则乱。乱者,理也,重理一篇之意。故古之词赋多著乱词于末章,如楚辞之类是也。”
赏析
上片“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先点出了饯别的题旨。而“莫唱阳关”,以“莫唱”词语渲染出与友人分手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离情别绪的《阳关曲》,更增浓了胶着难分的心绪。接着,“风流公子”是昵称,表明二人的亲密无间,更表现出东坡对友人钱公永的了解和赞美。“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不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下文“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用笔愈加奇巧,这两句词显然是意外所见,可能是词人在送友的“终宴”之际,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之潮润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煞时间,却又在隐隐约约间睹见了杭州会稽山名山大川的秀丽奇观,竟是情寓景中,透露出留友莫去的意愿,可谓意在言外。
下片集中描写景物,在景中深入刻画依依难舍的离别愁绪:“北望*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北面的大*原,也许正是友人离去将要行至的地方。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象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启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君乱”的“乱”宇,原指歌曲之末章,在这里却成了双关语:一是说友人高唱着《阳关曲》的末章,因为宴*已终,人将去;二是说词人唱着《阳关三叠》,已把友人的心绪唱乱了。二人难以道出内心的苦涩,只是凝神地眼望着空中西飞大雁缓缓地消逝在茫茫天际之中。“一送”二字,强调出二人的亲密无间和知己与共,终将难舍难分的送友之情和盘托出。
全词将离情别意赋于自然景物之中,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此词一首送别词,是词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饯别友人钱公永在杭州而作。
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
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劳苦,三鱣先生嗟晚暮。
分为一世数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
早岁尝为梁甫吟,中途已失邯郸步。
穷通有命常自乐,幽显无惭方不惧。
每读商书戒十愆,不忧汉法干三互。
奔走频惊使节光,叨逾敢叹儒冠误。
再入京华的古诗 关于难再入睡的古诗 关于京华雪的古诗 京华烟云语录 京华烟云摘抄 找到v唱的京华烟云的古诗 京华烟云经典名句 京华烟云经典台词 京华烟云经典语录 满江红小住京华名句 彭入京使的古诗 入京的诗意古诗 入京的古诗大意 古诗入京的拼音 于谦的入京古诗 逢入京使的的古诗题 入京的古诗图画 入京的古诗视频 关于古诗入京的图片 入京明遗传的古诗 逢入京使的古诗句 送薛植入京的古诗 逢入京使相拟的古诗 古诗逢入京使的诗意 古诗逢入京使的注解 逢入京使古诗的表达 逢入京使的古诗背诵 古诗逢入京使的图画 古诗逢入京使的作者 逢入京使古诗的视频
中华古诗句 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李贺《荣华乐》意思及赏析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林语堂《京华烟云》经典语录 古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 《逢入京使》古诗赏析 描写华山的古诗 苏轼《入寺》古诗原文 京华录音笔使用说明书 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 王勃古诗《别薛华》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及赏析 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岑参古诗) 诗名含有京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京字的诗词 含有京字的古诗词 带京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京华的诗句 读来一片悲凉的伤感诗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林语堂《京华烟云》经典语录 逢入京使古诗(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逢入京使的诗意 逢入京使全诗 再和古诗词 春日京中有怀古诗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词阅读训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送人归京师古诗鉴赏
一叶的古诗词 望天门山的古诗描绘的是 含有立冬的古诗 浊酒有关的古诗 美人流泪伤感的古诗 写黄山的古诗小学 极负盛名的古诗词 巢的古诗词 描写雪的整古诗 两首关于相思的古诗词 选择你不后悔的古诗 有关归隐的古诗陶渊明 赞美长孙皇后的古诗 天外来客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古今多少事 带拼音的古诗草长莺飞 天气不好心情不好的古诗 关于爱读唐诗的古诗 将扬州当作江南的古诗词 辣开头的七字古诗 夜书所见触景生情的古诗 查柳宗元的古诗 十首唐代诗人的古诗七字 夜宿山寺古诗写出了山寺的 古诗词与作者的关联 隐居古诗中常表达的情感 形容细细品味的古诗词 写月夜的景色的古诗词 有敖字的古诗词 描写农耕忙的古诗 赞美公路和大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