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霓裳羽衣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霓裳羽衣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霓裳羽衣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霓裳羽衣曲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句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
【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 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 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 原属*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 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 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 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 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
【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 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 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 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 衣曲”,没有了*静与安宁,而生灵涂 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阿金自调银字管,按霓裳牡丹花畔。——张可久《落梅风·客金陵台城》
燕子楼头作寒食。月明空照合欢床,霓裳舞罢犹无力。 ——毛滂《调笑·中秀外谁争怜》
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 ——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趣…吟偶题五绝句》
霓裳绿腰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祖无择《琵琶亭》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杜牧《过华清宫》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李白《清*乐·禁庭春昼》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李白《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
霓裳旧曲飞霜殿,梦破魂惊绝后期。——徐夤《再幸华清宫》
看紧约罗裙,急趣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苏轼《哨遍·春词》
杨妃玉环乍出兰汤,舞按盘中,一曲霓裳。——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秋水春山,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赵长卿《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
群仙方按霓裳。——刘克庄《清*乐·纤云扫迹》
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云阁为君追旧额,霓裳从古播朱弦。——朱长文《奉陪太守及诸公游虎丘》
霓裳曲罢君王笑,宜*前来与改名。——和凝《宫词百首》
浮动冠频侧,霓裳袖忽翻。——王禹偁《商山海棠》
霓裳何飘飖,童颜洁白皙。——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白居易《重题别东楼》
武皇含笑把金觥,更请霓裳一两声。——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霓裳才歇六么鸣,四弦尽作裂帛声。——白玉蟾《琵琶行》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杨万里《浯溪摩崖怀古》
剑履宵寒醉歌频,腰肢心碎霓裳舞。——刘峻《刘斯奋见赠长歌次韵》
银筝弹罢《霓裳曲》,又报西宫侍女催。——智生《宫词》
灵风袭霓裳,邀我谒瑶京。——詹珂《游仙》
灵风袭霓裳,邀我谒瑶京。——詹琦《游仙(一作·明·梁有誉·诗)》
花奴念奴竞霓裳,君王醉饮玉环酒。——田登《杨妃春睡图》
座上非时荔子红,空中当昼霓裳白。——王叔承《东海游仙歌简王学士元驭王中丞元美》
乘槎仙子清如鹤,一曲霓裳舞素鸾。——仇远《永仙观赏桂刘君佐黄景岩治酒》
《子夜》歌词翻《白雪》,《霓裳》舞队散旋风。——孙蕡《骊山老妓行》
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白居易《燕子楼三首》
银箭金壶催漏水,仙音法曲献《霓裳》。——杨慎《中秋禁中对月》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纳兰容若《眼儿媚·咏梅》
最爱《霓裳羽衣》曲,乘风便欲问婵娟。——屠隆《长安明月篇》
按罢霓裳归院里,画楼云阁总重修。——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
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吴伟业《鸳湖曲》
阿姨天上舞霓裳,姊妹庭前剪雪霜。——邵雍《芍药四首·阿姨天上舞霓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
丙午岁,留长沙,
登祝融,
因得其词神之曲,
曰《黄帝盐》、《苏合香》。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
皆虚谱无辞。
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
此乃商调。
乐天诗云散序六阕,
此特两阕。
未知孰是?
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
余不暇尽作,
作《中序》一阕传于世。
余方羁游,
感此古音,
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
乱落江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
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
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
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
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
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
漫暗水、涓涓溜碧。
飘零久而今何意,
醉卧酒垆侧。
赏析:
小序中已明说本词是其辞“怨柳”的“羁游”之作,实际上此篇内蕴丰富,可谓万般悲苦集于一词,具有总结性。上片触景兴感。下片写梦破相思。全词将一腔怨情反复申诉,貌如复沓,实为“似织”的愁怀,曲折致意,以强调人之无奈,生之困惑。
凉夜,小笺。回旋的风声低吟,看一只蝶儿穿越蒹葭水岸,在记忆的花影间徘徊,翩跹,舞尽一抹轻柔。隐约,忧伤,一滴泪随着残红埋进红尘深处。很想,暖一袖水墨,让百转千回的念在午夜盛开。只是,凝不住的是那半韵风月里的纠葛,幽幽萦绕任风雨飘摇。沉默着,走过花开花谢的季节,看季节流转,却掩不住斑驳的心窗。
念想,栖居在飘零的希翼上,每一次蝶翼的翕动都是又一次的沉沦。”林徽因”说: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地展开。当残红散尽,又有谁知,这娉婷该以怎样的寂寞去诠释”美丽”?
时光的芳菲上,很想裁一株暖香,用绵绵轻柔的思绪合着潮汐轻拍沙岸的声音,温软一怀幽思若水。只是一襟飞花落秋峦,风卷起那些芬芳的记忆,如枯蝶般纷飞逝去。红尘阡陌一眼望去荒芜的没有一点绿色,成空寂寂,零泪入尘埃,徒留一地苍凉。
记忆,还在那年樱花的季节里轻扬,徒将芳馨妖娆陌上寒凉。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便是此生最美,殊不知,满天星辰也不及手边那一束缱绻。微笑,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力量,即使回忆斑驳了低眉的依念,我还是我,你也还是你。
红尘深处,霓裳轻舞的曼妙,只一眼,终成了隔夜的呜咽。一夕回眸,花开花落,都在远去的足迹里成为一指流沙。只余一朵心香,在千回百转间,风化,无痕。原来,我们终究只是两个不同的季节。只是,直到今天,隔着天涯,我依然静守着一份为你倾城的”美丽”。
一夕烟雨,梦微澜,浅浅的念任在午夜徘徊,伸手,却握不住那片飞舞的花瓣。恍然,流年轮转,湄水河畔,幽兰泣露,那抹羽白,摇曳了迷离奢望,回眸怎堪往事忆。岁月是一帘幽静绵远的长篇,常常在不自觉间,就会被婉转的*仄悱恻其中。也许,一些心绪随着时光会久远,然,遗落下的脉脉如藤蔓缠绕着忆念。幽梦,千回百转,怎禁得起一场花事的斑驳。只是,似水的流年,能洗去多少情深清浅。
一声声,一叶叶,空阶滴到明的离愁,堆砌的淡淡忧伤,在每个角落肆意蔓延。那一片片坠落的,*在眼前,却是,咫尺,天涯。尘过,缘浅。落花,无言。凝一缕前尘的眺望,却单薄了今生的咫尺。烟花易冷,世事无常。为什么,前缘散尽落潇湘。只看那,紫竹林中风掠过,漫天尘土扫秋霜。道不得,时位移人心态变,堪怜这,韶华远逝守凄凉。一任得,倦身心倚菩提树,佛灯高照碧莲塘。
记忆在荼蘼里沉淀,辗转,触觉到一丝呼吸的清浅。纵隔天涯念你如初,只愿时光静好,彼此安好,留一朵暖意在心间。微风拂过季节的眉眼,点染了月下幽思。往事,浮浮沉沉,打捞起的心语,已是被时光遗落的风情。拈一朵曾经的乐章,彼时的念想,零碎的片段,无一不泛着水蓝色的光芒,流转成一池秋冷。拢一袖烟雨,徘徊在如初的眸中,心上的文字淡落下一地烟尘,唯一段青梅煮酒的记忆,演绎着曾经来过的痕迹。
一程山水,一段故事。三千红尘中,是谁,编排着一场离愁别殇?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一梦不醒?谁的心事被午夜的烟火点燃?谁的琴音锦瑟了谁的眷念惆怅?几许凄然,絮成了这漫天的梨花殇,落寞迷离。一场不动声色的烟火,到底是谁将烟花焚散,落了一世的繁华,散了纵横的牵绊。多年以后,再回眸,是否还扑捉得到,夹杂在风中的那熟悉又陌生的味道?
岁月,以一泓流水的姿态,轻盈而过。掌心的记忆,仍葱茏着彼时的暖,只是这一串由浅遇深藏捻成的念之串珠,也会遗失在时间的角落。闭上眼睛,静静冥想,那一缕蓝是否依然有着初初的微笑,只是,当承诺不再响起时,是谁又逃离了谁?伴着不复返的时光让温暖根植着留念。”若可,来世就做一朵花,只负责美丽”。单纯无忧,如此,多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第一回》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李约《过华清宫》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佚名《蜉蝣》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佚名《秦风·无衣》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陆游《哀郢二首》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陶渊明《饮酒·其九》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卷三十四》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佚名《褰裳》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李白《秦女卷衣》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佚名《褰裳》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刘昚虚《阙题》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陈子龙《诉衷情·春游》
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秦观《画堂春·春情》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佚名《褰裳》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
狂童之狂也且!——佚名《国风·郑风·褰裳》
霓裳便是中原乱。——马致远《四块玉·马嵬坡》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佚名《东方未明》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
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柳永《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杜甫《成都府》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佚名《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佚名《裳裳者华》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佚名《裳裳者华》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曹丕《杂诗二首》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白居易《微雨夜行》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笙。——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鲜妍脂粉薄,暗淡衣裳故。最似红牡丹,雨来春欲暮。 ——元稹《梦游春七十韵》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张籍《舞曲歌辞·白纻歌》
可怜寒食街中郎,早起著得单衣裳。 ——王建《春来曲》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
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王建《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清风吹枕*,白露湿衣裳。——白居易《凉夜有怀·其二》
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浃衣裳失夜眠。——陆游《枕上·冥冥梅雨暗江天》
乞得巧多成底事,祗堪装点嫁衣裳。——刘宰《七夕》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杜甫《垂老别》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白居易《琵琶行》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元稹《遣悲怀三首》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刘慎虚《阙题》
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白居易《杂感》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李白《北上行》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杜甫《成都府》
*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杜牧《郡斋独酌》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王维《送李睢阳》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纳兰容若《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凫鱼餍餐啖,荷薜足衣裳。——陈陶《圣帝击壤歌四十声》
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昏浑衣裳外,旷绝同层阴。——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白居易《竹窗》
琮璧交辉映,衣裳杂彩章。——刘禹锡《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
谁粲粲衣裳,谁饥渴载行。——何景明《淮水·送张子也》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君王欲卷衣裳赠,一片流云柰晓何。——姚鼐《秦帝卷衣曲》
窃被儒衣裳,曾亡小材技。——李覯《寄祖祕丞》
娇儿爱女替不得,点点血泪沾衣裳。——楚石梵琦《北邙行》
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嬿婉同衣裳,一顾倾人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果实经千岁,衣裳重六铢。——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翩翩动衣裳,游子悲故乡。——晁补之《和关彦远秋风吹我衣》
遗衣裳而弗服兮,服云气而遂行。——阮籍《大人先生传》
我报果有为,孔经在衣裳。——卢仝《冬行三首》
整顿衣裳皆著却,舞头当拍第三声。——王建《宫词一百首》
家常爱著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王建《宫词一百首》
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王建《宫词一百首》
檐前熟著衣裳坐,风冷浑无扑火蛾。——王建《新晴》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王勃《秋夜长》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随兄旦夕去,敛手整衣裳。——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成都曲》古诗赏析
《成都曲》是中唐时期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成都曲》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都曲》
唐代诗人张籍
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注释
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这首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
赏析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生活的向往。因为这诗不拘*仄,所以用标乐府体的“曲”字示之。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地兼繁华、幽美之胜。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作者简介
编辑播报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唐·卢纶《塞下曲(其一)》(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①塞下曲:唐代乐府名。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里选其中四首。
②鹫(jiù):大雕。
③翎:羽毛。
④金仆姑:箭名。
⑤燕尾:旗帜形似燕尾的部分。多以帛续之。。
⑥蝥弧(móu hú):此指绣在旗帜上的一种纹样。旗名。
⑦独立:犹言屹立。
⑧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翻译】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作品简介】
《塞下曲·其一》由卢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一首。写将军动员出发时,整队军营发令时的情景,颂扬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作品背景】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一首,写将军发布军令时的情景。战士们整装列队待命出发,军容整肃,以显示主帅威严。下面的场面是将军一人发布命令,千军万马同声响应。诗人用“独立”和“千营”对比写出了官兵一致、团结作战的动人场景。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卢纶祖上、*世官皆不显,曾祖父为永宁令,祖父为济州司马,父亲为临黄县尉,他的亲属也大多为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这种介于达官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优秀作品的一面。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历十才子中,他一生虽不得意,但去世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附赛大家集字帖: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南乡子·捣衣古诗词
古诗原文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译文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注释解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仄换韵。
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其制如此。”
鸳瓦:即鸳鸯瓦。
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清砧(zhēn):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创作背景
该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与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达对挚友吴兆骞的思念和感情,吴兆骞与作者文坛齐名。私交甚厚,不料却因江南乡试作弊案牵连,为仇人诬陷,被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手足知己,遭此大难,诗人自是牵挂于怀,忧绪百端。
诗文赏析
该词以怨妇的口吻,描写主人公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全词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古时捣衣,多在秋夜进行,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下悄无声息,只能听见萧瑟的砧杵声一下一下地响起,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而在这首词中,纳兰正是借捣衣这一动作,抒发了征夫怨妇的相思情怀。
词的上片,集中描绘思妇捣衣之苦情。整个上片,全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词一开篇,作者就交代了时令,天气逐渐变凉,鸳鸯瓦上已经落满了秋霜,此时的思妇想要为远方的征人寄去寒衣,却又突然开始暗自伤怀。一个“转”字,说明妇人先前的心情并非“自伤”,但是一想到这砧板上的衣服是为远行在外的征人而捣,自然睹物思人,心中已是思念不已。“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在这里,纳兰想象着思妇怀念征夫时所流露出的纤细感情:都说出门在外的人容易消瘦,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下次在梦里相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端详端详你。在纳兰所写的词作中,他不仅用种种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恋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这种虚幻的梦境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思念。你听,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满阶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风呼啸。这一切在静夜传响,声声真切,真是纵有“西风吹不断”。如此环境氛围,思妇倍加凄苦孤单、倍加凄切伤心,更有甚者,在这凄苦的秋声中,还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捣衣声。一声声饱含着自己的凄苦辛酸,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正所谓“中有深闺万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因为思妇独守空房,既倍感寂寞,也不免会心生胆怯,无奈之下,思妇只好通过在月光下擦拭捣衣之石来消磨时光。而此时“已是深秋兼独夜”,深秋独夜里,寒月、寒砧,伴随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词到此处,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一个让人怜惜、同情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尾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进一步描写思妇内心中的相思愁苦。夜已经深了,又要与寂寞孤独相伴,连月亮都要落下了,怎能不叫我伤心断肠。纳兰的这首思妇词写出了满纸的凄苦,可谓是一首“断肠“之作。“片石”两句承上,先写捣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状,可见思妇是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果。“今夜”以下,是转写征夫归梦,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定会在乡思的归梦中,分明看到妻子频呵着纤纤双手带月前迎国。当然,也可解作梦见丈夫归来,自己呵手出迎。两地相思一样情,这种梦幻中的相会是夫妇双方的期盼,是他们遥相思念的心灵感应。
全词*实如话,但却深情情韵。细细读来,如闻酸楚凄凉的捣衣之声。如见梦中相会的具体情景,也可体味出作者对远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读罢不禁叹息欺欷,一掬同情之泪。
霓裳羽衣曲有关的古诗 描写霓裳羽衣曲的古诗 霓裳羽衣的古诗 有霓裳羽衣的诗句 霓裳羽衣舞诗句 古诗羽衣曲的寓意 云裳羽衣的古诗 霓裳的古诗 霓裳的诗句 霓裳诗句 有关霓裳的诗句 关于霓裳的诗句 关于霓裳的古诗词 描写霓裳舞的古诗句 古诗词里有霓裳的诗句 含羽衣的古诗词 描写羽衣舞的古诗词 含衣裳的古诗 对衣裳的古诗 带有衣裳的古诗 古诗中的衣裳 衣裳有关的古诗 春天衣裳的古诗 衣裳在古诗里的拼音 有衣裳和红字的古诗 带衣裳的古诗词 含有衣裳的诗句 含有衣裳的古诗词 有关衣裳的古诗词 衣裳古诗中的含义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句 采莲曲古诗词 描写关羽的古诗句 古诗《清*调词云想衣裳花相容》赏析 曲江古诗词 塞下曲四首古诗 《成都曲》古诗赏析 采莲曲古诗赏析 诗名含有羽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羽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裳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裳字的诗词 红尘深处,霓裳轻舞的曼妙 含有羽字的古诗词 带羽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裳字的古诗词 带裳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衣裳的诗句 关于霓裳的诗句 霓裳魅影 台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 乌衣巷古诗(乌衣巷古诗的详细解释) 雪落倾城,雪舞霓裳 金缕衣古诗意思(金缕衣古诗译文) 塞下曲唐卢纶古诗(塞下曲其三唐卢纶古诗) 古诗金缕衣全文(金缕衣古诗讲解分享)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采莲曲》古诗鉴赏 明妃曲古诗词 乌衣巷古诗的意思122句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全诗翻译鉴赏 有关于寒衣节古诗 南乡子·捣衣古诗词 古诗:无衣
关于生命的名言名句 节约用水的名言名句 女人大度有涵养的名句 董卿的名言名句 诗经中的名句 肖申克的救赎名句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名句 莎士比亚的名言名句 关爱的名言名句 关于选择的名言名句 勇敢的名句 书香校园的名言名句 宽容的名言名句 关于宽容的名言名句 鲁迅的名言名句 关于运动的名言名句 李清照的名句 最励志的书法名句 关于善良的名言名句 科技的名言名句 辛弃疾的名句 爱国的名句 关于文学的名言名句 关于学*的名句 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 道理的名言名句 规则的名言名句 关于科学的名言名句 微笑的名言名句 关于微笑的名言名句 关于爱情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