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国学经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国学经典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国学经典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国学经典的诗句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诵读经典对中小学师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的诗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
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 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4.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9.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0.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4.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6. 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8.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1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2.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23.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4.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25.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8.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0.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7. *朱者赤,*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18.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9.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2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国学经典的诗句(精选60句)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诵读经典对中小学师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的诗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
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
4.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9.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0.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4.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6. 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8.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1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
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7.愧于人,不畏于天。—— 《诗经》
8.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0.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4.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
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 *朱者赤,*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18.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19.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2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3.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诗经》
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
6.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国学古诗经典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7.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8.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什么是国学?
我们称”国学“,外国人称”汉学“,以前也有人称”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是*些年来学术界最为响亮的一个概念,是指本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国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基本概念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二、渊源演变
“国学”这个概念*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3] 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欧化政策,导致社会出现彻底洋化的倾向。1888年,三宅雪岭、志贺重昂等人成立政教社,鼓吹国粹思想,以求扭转偏向。或许是受这种思潮的影响,1902年秋,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拟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1905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国学保存会简章》),出版《国粹学报》,撰稿人除了邓实、黄节,还有章炳麟、刘师培、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他们或为*同盟会会员,或倾向民主革命。1922年4月至6月间,章炳麟在上海讲“国学大概”和“国学派别”。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5]
自 “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之学”,便产生了现“*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
三、涵义解读
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1、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固有的文化学术”。
2、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的传统文化观念。
四、国学属性
1.国学≠儒学
*年来,谈国学的人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人。
北京国子监祭孔大典
北京国子监祭孔大典
可是,*些年谈国学的人,一谈国学就说儒家之学(简称儒学),以为除了儒学,就没有国学;或是认为,只有儒学才是真正的国学。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徐灏注笺:“人之柔者曰儒,因以为学人之称。"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因此古代通常以“儒”称学者,如《字汇·人部》:“儒,学者之称。”以“儒”称谓儒家,只是古代的一种用法,如《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xian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也就是说,儒家学说是古代服务于帝王统治的教化学说,并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而为老百姓服务的学说。因此,如果以儒家来代表*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将*传统文化完全看作古代专制主义或为古代专制主义服务的思想的代名词。当然,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是说,如果将*传统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不仅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将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因素给否定了。这显然不符合*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更不是当代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旨所在。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古代*的国家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或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或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之总称。从历史来说,国学不能局限于儒家之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学只是与道、墨、法等诸家相并列之一家学说。
2.百家并存
在学理上,国学何谓却是可以讨论的。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增加几分自觉性,使得我们对国学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不会天真的以为穿着长袍马褂逛街就是在讲国学了。曹聚仁先生当年就指出,如果“根本上没有明白国学是个什么,也没想到要去研究国学的`原因,只不过因循的盲从,胡乱提倡些国学,做冒牌的圣人之徒”,那“是很危险的”。而前人比如被誉为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大师的章太炎对国学的看法无疑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从章太炎本人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学”作为内容当然是贯穿其一辈子的思想主题。从他入俞樾的诂经学社做学生起,直至临终那一刻,他坚持的就是“饭可以不吃,学不可以不讲”。不过,“国学”作为一个概念却不是从来就在他的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早先,作为国粹派主将的章太炎是用“国粹”来指称后来“国学”所代表的内容的。然而,不久他便将概念改换成了“国故”,并作有《国故论衡》。在第三个阶段,才有“国学”的概念的提出。晚年,章太炎还会使用“国性”来称呼国学。显然,就这四个概念的使用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章太炎对“国学”的看法:“国粹”无疑显示了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崇敬之情。但是,它难以回答“凡是历史上的就一定是好的吗?”这样的疑问。“国故”则似乎略微走向反面,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似乎给人某种灰尘仆仆的感觉,比不上“国粹”的古色古香。“国性”所指当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章太炎认为,*当时面对强敌外逼,即便亡国了,只要国性存在,依然有复国的那一天。显然,国性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不易把握。比较而言,“国学”的提法不仅中立,而且具体。以此为背景,我们似乎也能从“国学”立科而不是“国粹”立科的做法中体会出国家中正的态度。
那么,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章太炎的话来说,就是“国学的派别”究竟有哪些?他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经学的派别、哲学的派别、文学的派别,这些派别绝非儒学一家能够涵盖的。
章太炎指出,经学包含着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家,每一家又有各个支系。他本人是古文经学家,认为今文经学所讲的,虽然不完全是宗教,但总体上倾向于此。对此,他是有些不满的。他认为,就“六经”本义而言,“无一非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是确定无疑的史;《诗经》大部分是为国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谣,所以也是史;《礼经》记载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春秋》胪列事实,中寓褒贬之意,是显明的史;《易经》蕴含着史的精华;《乐经》已经失去,但章太炎揣测它是家在乐谱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着史的特性的。可见,章太炎坚持“六经皆史”说,所以正如汤志钧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国学的派别中章氏并不专列史的派别。由于“六经皆史”,章氏反对对六经“推崇过甚”。这个态度当然和他古文经学的立场密切相关,然而,今日我们再来看“经”,它们究竟是不可移易的“常道”,还是需要与时变化的文本,那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否则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抬举出若干高高在上的教主来,对他们我们只有跪拜的分。
关于哲学,章太炎认为*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可谓哲学的主要派别。他认为,《论语》一半讲伦理道德学,一半是哲理。儒家之中,《孟子》、《荀子》也谈过哲理;老庄的主张,和哲学密切联系;名家大量的涉及“论理学”也即逻辑学;墨子的《经上》《经下》是极好的名学;法家之中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将他与哲理联系了起来。当然,这是章氏对先秦时期的哲学的刻画。事实上,他对*古代哲学史的论述言简意赅,揭示了国学哲学之部的丰富内容。
五、分类方式
1.按四库分
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2.按属性分
另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
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
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六、国学经典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3.子部
子部分为“儒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耶教类”、“*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山海经》、《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艺文类聚》、《金纲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4.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七、国学精髓
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老子——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庄子——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荀子——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蜕:学*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二是虚:虚指的是学*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学之道,贵以专”。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国学知识pdf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知识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国学的名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
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7.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1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1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6.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礼者,敬人也。——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王安石
非礼不动,非礼不言。—— 曹雪芹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况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丘明 《左传》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礼致敬,不见好,迹不招尤,所谓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学家 陈道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 荀子
1、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警示: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做到诚心诚意。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诗句
篇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 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孟子》6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九、《劝 学》荀子(战国)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十、《杂说四.笠翁对韵一东》
国学经典名言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2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4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4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9、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国学知识及答案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国学知识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为了让您在对国学知识时更加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A、 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来的喜事是: (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 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表示扬善隐恶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A、 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 “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孙子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应该说这是个讲究词性但不太注重*仄的经典无情对,较为全面的回答有:
晁补之(宋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
胡适之(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这三个都可以作为下联。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 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一仞等于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万仞是虚指重量单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各国就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古代的重量单位,钧:三十斤是一钧;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长度: 1里=15引,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1分=10厘, (1米=3尺)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A、隔岸观火
B、 暗度陈仓
C、 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多指韩信,暗渡陈仓指刘邦。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
篇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
二、《》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 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孟子》6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九、《劝 学》荀子(战国)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十、《杂说四.笠翁对韵一东》
《笠翁对韵一东》
有国学的古诗 在国学中的古诗 写国学的古诗 学学国学的古诗 有趣的国学古诗 国学积累的古诗 国学古诗易错的字 传承国学的古诗 秋天的国学古诗 国学中的古诗有用吗 清明的古诗国学 国学古诗的内容 国学经典的古诗 国学主题的古诗 国学诗句 国学的古诗文 国学才艺的古诗 国学古诗的含义 国学书里的古诗 奇趣国学的古诗 关于国学的字古诗 学国学颂经曲的古诗 国学课的古诗鉴赏 国学中的古诗词 盼儿为国学*的古诗 古诗和国学的关系 国学语录 国学句子 国学格言 国学标语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诗句 小学爱国的诗句古诗 小学爱国的诗句 古诗 国学经典的诗句 国学经典名言 什么是国学? 国学的名言 国学《大学》原文 国学语录精粹 国学经典的诗句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 小学爱国的古诗 关于国学的论文 国学知识pdf 国学知识及答案 国学经典大全 国学的名言 国学经典语句 国学经典名句 国学名句 小学爱国的诗句古诗 爱国的古诗 小学 国学经典诗经采薇赏析 2017小学爱国古诗 小学爱国古诗大全 小学爱国古诗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诗句 国学古诗经典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 国学作品诗经中的经典诗句
阅读课本古诗三首曲其二的古诗 马上到年底的古诗 要有好的身体的古诗 寄语孩子入学的古诗 有关于紫薇的古诗 写景的对联古诗 潭咏粼经典咏流传演唱苏轼的古诗 适合孩子上台表演的古诗 不生气放宽心的古诗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每天一首古诗 用唱歌的形式学古诗小程序 没有德行的人的古诗 望天门的的古诗 古诗形容男人坏坏的 放茫的古诗 为情郁郁而终的古诗 小学爱国的古诗10首70字 传承红色精英的古诗20字 关于泪下的古诗文 最*积累的三首古诗 关于写苏联的古诗 喜马拉雅疯狂的古诗第一集 七律小兴安岭冬天的古诗 背古诗白居易的 关于楷书简单又方便的古诗 古诗文中表示爱情的意象 形容孩子等妈回家的古诗 赞美老鹰飞翔的古诗 最早吃野菜的古诗记载 日渐更新的古诗 关于花的古诗七言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