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关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晓出静慈寺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晓出静慈寺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 古诗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自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诗篇,此诗表面上看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字词解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作品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野叟。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一生作诗两万余首,为宋人之冠,今存四千余首,多忧思国家、体恤黎元之作,亦善文,有《诚斋集》。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授赣州司户,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张浚荐临安府教授,以父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乾道六年任国子博士,寻迁太常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出知漳州,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茶盐,以镇压沈师起义事,升广东提点刑狱。以母丧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十三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借焕章阁学士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转运副使,以行铁钱事忤逆改知赣州,不赴任,乞祠官而归。开禧二年,以韩侂胄专权误国事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世称杨文节公。

[阅读全文]...
  •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 五年级
  •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的奇葩,它们都有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所以我们读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表层上,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这一理解,我为这首诗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说诗——读诗——解诗——读中品,品中读——活学活用——信手拈来。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一望无际的荷塘,荷塘上层层叠叠的,有田田的叶子,有袅娜的荷花。欣赏过后,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

      接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都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描述了这幅画,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的。这时教师出示古诗全文。接着说:让我们来读一读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充分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为学生领会诗意、诗境打下基础。

      有了上面充分的诵读,再加上诗意比较简单,理解意思不是难事,我重点抓住“晓”“毕竟”“四时”“映日”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诗意。完成教学的第三个流程:解诗。从而进入第四个流程:读中品,品中读。

      教师导语:画面多么明丽,多么欢快,这么热烈奔放的画面作者却只用了14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能读出来吗?教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你读出了什么?

      (如学生会说:我读出了荷叶的绿,教师相机引导,请你读得再绿一些,再绿一些,在朗读中突出了“无穷碧”。同样,在朗读中,还可以品味“接天”“映日”“别样红”。)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诗意、诗味、诗情存在于诗的言语中,但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地抠着某字某句,诗意、诗味、诗情也就索然无味了。而在学生的品读结合中诗歌的语言已经带着她的灵魂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了。)

      品读完写景的两句,教师以一二句、三四句点颠倒的形式出示诗歌,让学生再读,对比两种形式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读诗题,与诗的内容对照,比较与以往送别诗的不同。帮助学生体会出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由议论到写景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诗的题目与内容的错位,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却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西湖六月的美,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学生充分地品读过诗歌后,教师谈话导入第五个流程:活学活用。教师出示:暑假里的一天早上,我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园晨练,一进公园就看见一大池的荷花对着朝阳开的正艳,这真是xxx啊!

      (我们现在学古诗,一是为了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这样创设情境,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最后,到了信手拈来阶段。教师导语:同学们,读过这首诗,你能想到其他的诗吗?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杨万里的其他的诗、读描写夏天的诗、读写西湖的诗、读写荷花的诗等等。在课前或者课后布置让学生搜集资料,开拓课程资源,真正实现把教材当成工具的目标

      总之,我想通过这堂课的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还要使学生明白读诗的方法,当然,能够在走进文本的同时,激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甚至对文学的热爱也是我在尽力追求的。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二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惯。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前的组织热身活动非常关键,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的兴奋状态转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实践证明,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开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质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练*实践。在学新课之前,我通过复*前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走入西湖美景,优美的西湖十景图片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享受,然后借助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的新古诗的学*上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初读感知,学*字词

      学生是学*的主人,是学*活动的的主体,教师只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崭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活动的探索性,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有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 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动脑,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我适当的出示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了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的;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

      四、总结

      教师用简单精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活动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抄写古诗和积累描写夏季古诗这两项课外作业,这样既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全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注重学生学*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即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同学*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荷塘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二、说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词语

      ——理解关键词语意思

      2、想画面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3、悟情感

      ——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

      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诵古诗。

[阅读全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整首诗的隐喻含义是: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阅读全文]...
  • 喜出望外的造句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大意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喜出望外的造句,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妈妈听说我考试得了100分后喜出望外,答应我请我吃一顿肯德基。

    2、见到此情此景时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涌上心头。

    3、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4、在听见有礼物给她,她马上心喜若狂、喜出望外的又叫又跳。

    5、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他喜出望外。

    6、你的问题被别人帮你解决了,你喜出望外。

    7、4 听到可以去国外旅游的消息,我喜出望外。

    8、我喜出望外,我竟能反败为胜!

    9、3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少年宫,我真是喜出望外。

    10、老人的钱包失而复得,他喜出望外。

    11、5 得到爷爷的夸奖,我喜出望外。

    12、他们看到你安然无恙,一定喜出望外。

    13、就在将它淡忘的时候,它却突然到来了,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一场吉祥的大雪。

    14、生命总有一些风景,让人喜出望外。

    15、听说**到我校访问,同学们都喜出望外。

    16、这次考试我答得让我喜出望外,我竟然得了第一名。

    17、这个消息真让我们喜出望外。

    18、爸爸帮我买了一盘超人碟片,我高兴得喜出望外。

    19、居住在台湾的爷爷终于回来了;大家真是喜出望外。

    20、1 看到外婆的到来,我喜出望外。

    21、知道他要帮助我,我不禁喜出望外。

    22、第一金是举重得到,这个让*人太喜出望外了,51枚金牌总数,更让我们喜出望外,祝愿*越来越强大

    23、今天双休日 妈妈难得抽出空带我去模型展览馆 令我喜出望外。

    24、大丰收的时候,农民伯伯望着硕大的果实,喜出望外。

    25、2 另我喜出望外的是,我这次考试考得一百分。

    26、如今听到说事情竟然已经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

    27、听了这个惊人的好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的跳起来了。

    28、元宵的烟花很美,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美,让我喜出望外……

    29、听了春游去游乐场的消息,我喜出望外。

    30、这次考试我预计不及格了,谁知得了70分,我真是喜出望外。

    31、我以为我这次考试会不及格,我惊恐万状的回家。第二天,我竟然考了88分,喜出望外的我在下课后欢呼。

    32、昨天买的彩票竟然中奖了,我喜出望外。

    33、想来父母见到归儿必定喜出望外。

    扩展阅读

    1、我解决了许久没有解决的难题,喜出望外。

    2、小暑来的真快,但是不够可爱,经常放电来晒,还要阴雨成灾,不管怎样对待,保持轻松心态,你搞怪我防害,祝福成堆,大家喜出望外。

    3、当获知同学们拿到团体总分第一时,张老师喜出望外,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跳了起来。

    4、爸爸给我买电脑拉,我喜出望外。

    5、当一眼认出他们心中的偶像时,同学们个个喜出望外,一窝蜂地请求签名。

    6、没想到楚锋也表现出不错的酒量,刚好他今晚想一醉方休,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酒伴,现在自然是喜出望外。

    7、如今听到说事情竟然已经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

    8、爸爸给我买电脑啦,我喜出望外。

    9、爸爸帮我买了一盘超人碟片,我高兴得喜出望外。

    10、我立刻打开技能栏,果然看到了十点技能点,一瞬间我惊喜交加,这突如其来的惊喜令我喜出望外。

    11、小强明天就能看到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了,他喜出望外,彻夜未眠。

    12、听说父亲买回了一台电脑,小明喜出望外。

    13、对我们四个铺位的两等卧铺车厢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有点担忧,但是实际情况让我们喜出望外。

    14、老人的钱包失而复得,他喜出望外。

    15、在听见有礼物给她,她马上心喜若狂、喜出望外的又叫又跳。

    16、昨天买的彩票竟然中奖了,我喜出望外。

[阅读全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课稿

  • 礼仪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课稿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观摩了何老师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一、自学探究,理念新

      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课前,何老师精心设计了导学单,让学生根据导学单充分预*。课上,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生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了“毕竟”“四时”“映日”“无穷碧”“别样红”等关键词,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说出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小组合作学*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活动的探究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活动之中。

      二、读写结合,训练实

      在教学古诗时,要把古诗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载体,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古诗,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诗人,去感悟,去发现。何老师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把这西湖中的美景描绘一番。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了莲叶一望无际、荷花亭亭玉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绚丽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展现了西湖的美景,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光。

      三、双板展示,技术优

      本堂课的教*用了未来教室的先进设备,通过双板拓展信息,将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学*兴趣更为浓厚,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本节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同学*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紧扣课题研究视点融*字和阅读为一体,实验小学朱骐老师很年轻,很勇敢,他为我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古诗教学课。

      整堂课的亮点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

      在教学中,朱老师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

      二、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他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他反问学生“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他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就顿悟出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最后,朱老师揭示出诗人杨万里眼中和笔下所呈现出的不同于以往莲荷亭亭之美的大气之美。

      因为之前听过陶岚老师的古诗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次再次有幸听到陶岚老师磨课与修改后的版本,感到无比幸运,借用陶岚老师点评学生时的语言“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美丽的画卷”,这节古诗课让我们从陶岚老师的讲述时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美丽的、充满诗意的画卷。

      因为陶岚老师用的不是自己班的学生,所以她在上课之前先做的第一个工作,不是导入,而是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谈,而且大方的介绍自己,她问孩子们:“对我这个新老师,有什么想说的?”“猜猜我的姓是哪个陶?”才几分钟的功夫,同学们明显消除了紧张心理,气氛变得和谐而融洽。

      在修改后的这节课中,明显加入了古诗背景的介绍与讲解,让同学们更加理解了产生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更加理解古诗本身。而在拓展环节加入的“以景相送”的延伸更加深了同学们对这首古诗含义的理解,“折梅赠远”“采莲怀人”“折柳留人”使同学们听得饶有兴味。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陶岚老师自身温柔的气质与动听生动的评价语。“只要养成不拖音的好*惯,读什么都会很好听!”“带着想象,揉进字中,画面就出来了”“你读得真美啊!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美丽的画卷。”“把千言万语化作那一汪*静的西湖水,拿出笔来写字。”这么诗情画意的评价语,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抗拒陶岚老师的独特魅力,从而抗拒不了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再也不是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了,因为我们从老师和学生的眼睛里都看到了无比美丽的画卷……

[阅读全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着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11、映日:日红。

      诗意: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

      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

      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阅读全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原文】:

      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

      【宋】 杨万里

      毕竟④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⑤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⑥,映日荷花别样⑦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升起。②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④毕竟:到底。⑤四时:春夏秋冬四季。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⑦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翻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阅读训练】

      (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___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____”和“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____”与“___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碧 红 映日 荷花)

      (3)诗人先写____,再叙____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全诗明白晓畅。 (感受 实景)

      参考答案:

      (1)赞叹

      (2)碧 红 映日 荷花

      (3)感受 实景

      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整首诗的隐喻含义是: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夏天西湖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在学*第一首古诗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找出这两首诗的异同,学生纷纷仔细比较阅读,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了:“它们都是写景的。”“它们都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还有学生进行补充,“它们都是描写西湖。”“它们都是写六月里的西湖。”见学生们说些越来越具体了,我也感到非常高兴。还有学生说:“两首诗,第一首描写的是雨天的西湖,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的西湖。”接着我说“雨天的西湖在作者苏轼的笔下是那样奇特,晴天的西湖在杨万里眼中又怎样一翻景象呢?”然后启发学生逐句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古代和现代的距离。

      在初读之后,我让学生先介绍自己所认识了解的荷花,给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回味曾经学过的《荷花》一文进行感受,学生对荷花的感知就越来越具体了,最后看图画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

[阅读全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此组诗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1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诗词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阅读全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此诗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恒仁《月山诗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杨诚斋《晚(按:应为‘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亦犹东坡《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之意。坊刻《千家诗》误以为东坡作。二如亭《群芳谱》亦沿其谬。《广群芳谱》亦未改正。又按《月令辑要》亦载此首,题曰:“苏轼湖上诗。”

      扬州大学教授顾农《千家诗注评》:西湖盛夏时无边无际的荷叶荷花壮丽之至,给人的视觉以很强的冲击;此诗以“毕竟”二字领起,一开始就有惊叹不置的意思。杨万里的诗总是给读者一种别出心裁、新鲜泼辣之感。这也是有冲击力的。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阅读全文]...
  • 春晓古诗

  •   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句子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语录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说说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名言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诗词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祝福

晓出静慈寺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他人位高权重的古诗 描写对未来不确定的古诗词 古诗祝福新婚快乐的诗 致敬英雄的古诗整首 水风光的古诗(有词) 潼关的古诗词划分 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雨 游园不值的古诗视频下载 示儿古诗在四川写的 陆游颂伏羲的古诗 简短精辟的古诗 古诗词的曲牌的由来 古诗火箭的照片 新丰看枫叶的古诗 白居易和苏轼的怀古诗 清明节开头的古诗 表达生活不止眼前的古诗 5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及作者 学*了古诗词的体会 多背古诗文言文的好处 王安石的黄河古诗注释 和师生有关的古诗 有关灯和梅花的古诗 小学初中学*的古诗19首 劝勉自己不要骄傲的古诗 28个字的古诗书法作品楷书 唐杜甫春水的古诗和诗意 描写清晨霜的古诗 形容潮涨潮落的古诗 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的古诗 男人爱女人心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