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的古诗 >

河南的古诗

关于河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河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河南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古诗句)

  • 河北,河南,杜甫
  •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杜甫称为“生*第一快诗”。下面让我们看看诗词的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白话来说,翻译如下: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的时候这件事非常高兴,泪洒衣衫。转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云已经消失了,马上高兴地收拾好诗集书本。太阳出来照耀大地,我放声歌唱,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马上动身启程,通过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又直接奔赴洛阳。

    这首诗前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听到消息的兴奋高兴的心情,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

    之后有很多人给这首诗很多评价,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补充说明吧。

[阅读全文]...
  •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河南,河北
  •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阅读全文]...
  • 扩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河南,河北
  • 扩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扩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着春姑娘轻盈的脚步,凛冽的冬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力,把春天的温暖带给我们。剑门外的春天似乎比*时来得更早了一些,春姑娘轻轻把小草唤醒,让大地焕发出一片盎然的生机。春姑娘是快乐的,人们也在春姑娘的感召下充满着活力。纷纷开始播种希望的种子……

      在成都浣花溪畔有一座小茅屋,虽然简陋但也不失清新雅致。大诗人杜甫全家就住在这里。此时此刻,杜甫正手捧一本书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想着自己颠沛流离,远离家乡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这都是“安史之乱”惹得祸呀!不知道家乡的父老乡亲怎么样了?难道还在承受着战乱之苦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息叛乱,*安还乡呢?

      想着想着,不禁一阵愁绪涌上心头,摇头叹息。正想到这里,却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进院子,边跑边叫道:“杜兄,杜兄。喜从天降呀!”

      杜甫定睛一看,原来是诗友张兄。忙出门迎接道:“别急别急,慢慢说,喜从何来呀?”

      “你不是时时刻刻思念故乡吗?这下好了。听说唐军打胜仗了,蓟北已经被收复了。官府也贴出来告示。不久就可以返回家乡了。此乃大喜之事呀!”

      杜甫听得怔住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门外“咣当”一声,夫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激动地连打翻了水盆都不知道了,只顾着喜极而泣起来。撩起衣角擦了擦满脸的'泪水。就匆匆忙忙带着孩子去后堂收拾东西去了。

      这喜讯来得太突然,慌忙之中,碰洒了书桌上的墨汁,也已经顾不上收拾了。胡乱把桌面上的书卷了卷。激动的都不知如何是好。是啊,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来,来,来。张兄!为这个好消息干一杯吧!”说着拉张兄坐下。一起纵酒放歌,好不舒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就按此行程出发,一刻也不再耽搁。

      几年来的思乡之情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个消息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他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阅读全文]...
  • 问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的意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译文)

  • 河北,河南,杜甫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在杜甫的诗集里被推为突出的名篇,在杜甫的诗中极为少见,在古今的诗篇中也极为少见,因为这首诗是写极为喜悦的感情,热情奔放,但又极为深沉曲折。写极其喜悦的感情不容易写得深沉,热情奔放的诗篇不容易写得曲折,不容易写成格律诗;写得深沉而又曲折的诗,又往往缺乏奔放的热情,不容易写出极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成为突出的名篇。

    这首诗开头用“忽传”两字,含有极为惊喜的感情。在上一年的十月,史朝义还占领东京,占有河南大部分和河北广大地区,完全想不到在三个月之后,他会众叛亲离,部下纷纷瓦解,唐朝全部收复河南河北的。这个“忽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但安史之乱到这时整整拖了七年零三个月,使广大地区的人民陷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迫切地盼望*定叛乱,所以这个“忽传”又是长期盼望、求之不得的消息。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惊,长期盼望所以喜。极度惊喜的感情使他“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就喜极掉泪。在这个“涕泪满衣裳”里,包含着无数感情,包括在安史之乱中个人和全家所受的种种苦难,包含着人民所受的种种苦难,一起涌上心头,所以涕泪沾满衣裳。惊喜之极不是惊疑而是掉泪,因为这个消息虽然出乎意料之外,又是长期盼望的,所以不是惊疑而是惊喜。想到在安史之乱中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所以不是喜而大笑,是喜极而掉泪。这样写真是写得极为真实。

    “却看”,再看看老婆和儿子还有什么忧愁呢?是跟自己一样高兴,忧愁已经没有了。这里的“妻子”是妻和子,与“诗书”指诗和书相对。随便把诗书卷起来准备回乡了。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全家漂泊到四川,一直在想回乡。在《秋兴》里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在《吹笛》里说:“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在《见萤火》里说:“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正因为一直在想回乡,所以一听到好消息,就想回乡了,这样流泪和准备回乡,正说明内心的“喜欲狂”。

    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要歌唱,要喝酒,这是“喜欲狂”的自然表现。杜甫是在春天得到这个消息的,他迫不及待地想回乡,所以想立刻就走,想在春天就走。春天里到处景物宜人,草绿花红,花香鸟语,一路上有青春作伴,不会感到寂寞,正好回乡。怎样走呢?就坐船从长江东下,经过巴峡穿过巫峡,就从汉水到达襄阳,再走陆路到洛阳回到老家去。

    这首诗,从结构看,点明题目说明事件的只有一句,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在这句里表达感情的词是“忽传”,从忽传里含蕴惊喜的感情。从惊喜的感情里流露出泪满衣、喜欲狂来。从泪满衣里含蕴着长期漂泊中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全家的,这就联系到妻和子了。从喜欲狂里表现出“漫卷诗书”来,这就同回乡结合,这是一方面;从喜欲狂里表现出放声歌唱、纵情饮酒,这是又一方面。从回乡里开出想立即动身的“青春作伴”,算计到由水路转陆路的旅程。全诗就这样紧密结合,一气呵成,又是曲折有致,确是抒喜悦感情的杰作。

    再从承转关系来说,有明显的,有含蓄的。从“忽传”里含蕴惊喜感情,这是含蓄的,不明显的。从惊喜里开出泪满衣、喜欲狂来,即承接“忽传”转入新意,这种承转是含蓄的。从“喜欲狂”里转入放歌纵酒,这种关系是明显的。从泪满衣里含蓄思乡之情在内,这是不明显的。从“漫卷诗书”准备回乡里,转入“好还乡”,它的承转是明显的。从“好还乡”里点出水路和陆路的旅程,这种承转是明显的。这样的承转关系,有明的有暗的,明暗交错,构成了热情奔放和深沉曲折相结合的作品。

    抒情作品要写出真实感情,又要写得曲折深沉,避免浅露。这种曲折深沉又是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做作。这就需要有深厚的感情,有了深厚的感情,感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也就是深厚的,既是深厚的感情,自然不会浅露,自然显得深沉,有曲折,杜甫这首诗就是这样。因为杜甫是关心人民疾苦的,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他自己又经历了长期的苦难生活,这就酝酿成他的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里,他只要把这种感情写出来,让这种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就是深沉的,不是浅露的;就是曲折的,不是直率的,就是自然的,不是做作的。要写出这样的好诗,主要在培养深厚的感情。

    这首诗的结尾也可注意,两句中用了四个地名,又是对偶句,却写得极为自然,是很少见的。李白的《蛾眉山月歌》:“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两句用三个地名,已经少见,而杜甫用了四个地名,就更难得了。但这也不是有意做作,因为从上文的“好还乡”,自然想到还乡旅程,自然想到水路陆路,用了四个地名,写得极为自然。这两句里的“即从”、“便下”也可注意,正写出“好还乡”的急迫心情,具有强烈的感*彩。

    作者简介:周振甫 (1911~2000),浙江*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

[阅读全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 河南,河北,诗意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听见,看见。

      2、“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4、“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6、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8、“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m.ju.51tietu.net)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阅读全文]...
  • 河南大学转专业指南

  • 大学
  • 河南大学转专业指南

      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是河南省人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河南大学转专业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转专业申请条件

      一、学生高考分数高于学生所在省(市)当年重点录取分数线40分(含40分)以上者,可在新生报到时提出转专业申请。

      二、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者,经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大学东京医院或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确诊后可以申请转专业。

      三、全日制普通本科一年级学生符合以下条件者可在第一学年的下学期申请转专业:

      1、对拟转入专业有一定的特长和志向者;

      2、所有必修课程的成绩在及格以上者;

      3、未办理过转专业者;

      4、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者。

      四、学生申请转专业只允许申请填报一个专业。

      学生转专业基本原则

      一、转专业的所有工作必须本着公开、公*、公正与考核择优的原则进行。

      二、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转专业:

      1、本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者;

      2、跨录取批次申请者(但被一本批次录取的考生可申请转入二本或三本批次录取的专业学*的);

      3、文、理、艺术、体育等不同科类之间跨类申请者;

      4、被联办班录取的学生;

      5、通过体育单招录取的学生;

      6、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者;

      7、应作退学处理者。

      学生转专业的组织领导和操作程序

      一、学校成立由主管校领导、纪委、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组。各学院成立由党政负责人、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负责人、教务员、有关专业教师组成的学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组负责转专业工作的'具体实施。

      考核方式由各接收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可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应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爱好、特长及其是否具备拟转入专业基本素质要求等;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

      二、原则上各学院转出学生人数不得超过本年级学生人数的5%;接收学院可根据本单位教育资源情况,确定拟接收的转入学生计划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年级学生数5%左右。今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还可以适当调整转入转出比例。

      三、每年3月中旬各学院报送接收计划,3月底教务处汇总各学院接收学生转专业计划数额,并统一在学校媒体上公布。

      四、每年4月中旬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填写《河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转出学院按不超出本年级学生人数5%的比例,确定拟同意转出学生名单。

      五、教务处于每年4月20日前审核汇总各学院申请转专业学生名单并下发至各接收学院,接收学院负责组织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各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自行确定,并于4月底将考核成绩报送教务处。若申请转入的学生数超出计划接收数,按考核成绩从高到低确定。

      六、教务处根据各学院上报的考核成绩和接收计划,最终确定拟转专业学生名单,并报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组审核批准,每年5月初将拟批准转专业的学生名单在学校媒体上公示。

      七、学生在院内转专业,向本院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学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申请条件确定并审批后,报教务处审核后办理院内转专业手续(但不能跨录取批次)。

      转专业学生学籍管理与成绩记载办法

      1、经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组批准转专业的学生,由教务处通知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办理学籍移动手续。同时书面通知财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等职能部门办理其他相关手续。

      2、转入新专业的学生按转入专业标准收费并执行新专业的培养计划,相同课号的公共必修、选修课程的学分可相互抵认,所缺的专业课程必须补修,在原专业修得的专业课程学分可作为相关选修课认定。

[阅读全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赏析)

  • 河北,河南,杜甫
  •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杜甫称为“生*第一快诗”。下面让我们看看诗词的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白话来说,翻译如下: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的时候这件事非常高兴,泪洒衣衫。转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云已经消失了,马上高兴地收拾好诗集书本。太阳出来照耀大地,我放声歌唱,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马上动身启程,通过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又直接奔赴洛阳。

    这首诗前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听到消息的兴奋高兴的心情,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

    之后有很多人给这首诗很多评价,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补充说明吧。

[阅读全文]...
  • 《自河南经乱》赏析

  • 河南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望月抒怀之作,河南经乱:河南,道名,管辖现在的河南省大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贞元十五年( 799)春,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发动叛乱;不久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这两次藩镇叛乱规模很大,时间也很长。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叛乱,交通断绝,使得“关内阻饥”。关内:道名,管辖地为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肃省部分地区。阻饥:艰难饥荒的意思。浮梁大兄:白居易的大兄,名幼文,贞元十三年(797)起作浮梁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主簿。于潜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大儿子,作过于潜县(今浙江省临安县附*)尉。乌江十五兄:作者的堂兄,作过乌江县(今安徽省和县)主簿。符离:今安徽省宿县。作者父亲在彭城(今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在那里。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墓所在地,所以这里也是作者的老家。

      全诗处处紧扣题意,首句仅用“时难年荒”四字就把当时因叛乱造成的民生凋蔽,时局动荡的状况揭示出来,因为动乱,祖先遗留下的一点家产也没有了,兄弟们不得不四处流浪,四海为家。这两句借白氏家庭一家的不幸,表现出整个时代的不幸。因此三、四句所表现的田园荒芜,骨肉兄弟颠沛流离的悲惨场面,既是实写诗人一家的不幸,又是表现整个战乱给全体黎民百姓造成的灾难。以小见大,虚实结合,高度概括而又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后两联触景伤情,写诗人想到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一个个就象离群的孤雁,形影相吊。大雁飞行时排列整齐,因此古人常用“雁行”作为兄弟的代称,如唐钱起《李四勤为尉氏尉李士勉为开封尉》诗就有“采兰花萼聚,就曰雁行联”的句子。孤雁失群,悲苦之情自不待言,而用“千里”二字冠于“雁”前,说明兄弟间的相隔遥远。紧接着写兄弟失散既如离群的孤雁那样孤苦无依,又象离根之飞蓬,飘摇不定,进一步揭示出战乱的祸害深重。同时也是首句“时难年荒”的极好注脚。诗人出以口语,看似轻松客观地记述当时的印象,实则沉痛之极。因此末句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人自己在看月,想象着失散的亲人此时也在看月,他们对着同一个月亮思念故乡,也彼此怀念。圆圆的月亮本来是团圆的象征,失散的兄弟见到它却更易牵动思念之情。类似的意境就象杜甫因安史之乱被困长安时所写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自己对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妻子,想象着妻子也在家中对着月亮想念他。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 为河南加油的句子

  • 河南,加油
  • 最*的大暴雨让河南人民承受了很大的苦难,小编整理了一些为河南加油的句子,希望一切都尽快的好起来

    1、看的心太难受了,感谢每一位贡献力量的最可爱的人。加油!河南!加油!好心人!

    2、新乡所有受灾区都加油,河南加油,感谢志愿者。

    3、感谢彻夜守护的英雄们,天佑河南!天佑新乡!向所有为守护我们家乡的亲人致敬!*安加油

    4、同舟共济 新乡加油 齐心协力 共渡难关

    5、人间大爱,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愿我家乡人民安康,山河无恙!新乡加油

    6、天灾无情人有情,新乡加油!谢谢你们为新乡拼过命!新乡一定可以挺过来的!

    7、新乡加油,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愿大家*安

    8、一夜未眠的城市!新乡加油

    9、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一起加油啊!

    10、终于一夜无雨,一切会好起来的,加油,新乡!

    11、新乡加油!河南加油!

    12、新乡挺住!河南加油!微光汇聚,风雨同舟!一切会好的!

    13、人人都是志愿者的一夜,感恩,新乡加油,我们相信:一定水退天晴

    14、救援仍在继续,守望相助,众志成城。今天,我们继续加油!

    15、风雨之后见彩虹!!感谢彻夜守护彩虹桥的英雄们!天佑河南!天佑新乡!向所有为守护我们家乡的亲人致敬!*安加油

    16、一家人,一条心,逆水出征,新乡加油!

    17、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风雨面前大家一起扛!郑州加油!新乡挺住!安阳挺住!鹤壁加油!

    18、我们终将战胜突如其来的灾难,早安,新乡!加油,新乡!

    19、挺住河南,挺住新乡,一切都会好的,加油

    20、新乡加油,卫辉加油,这一切,都是我的家乡正在经历的,各地救援队陆续抵达,*陆续抵达一线,感谢支持,中国力量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河南的古诗 - 句子

河南的古诗 - 语录

河南的古诗 - 说说

河南的古诗 - 名言

河南的古诗 - 诗词

河南的古诗 - 祝福

河南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看透爱情的内心表白古诗词 关于整理收纳的古诗 静心流水的古诗词 古城水乡的古诗 小学课本上写在茶杯上的古诗 李太白的绝美古诗 表达美好相遇的古诗 有皋字的古诗 错误相遇的古诗 别浪费时光的古诗 飞花令第四个字是春的古诗 有哪首古诗是20字以内的 每天幸福快乐的古诗 翡翠珠宝的古诗 精武门五集劳动节的古诗 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的古诗 带促的古诗 古诗村野的诗意 古诗词里的历史人物 男孩子喜欢女孩子的古诗 白居易心中的初春西湖的古诗 郭德纲悼念的古诗 风动的古诗意思 带紫欣字的古诗 从古诗词中摘录的词语 睡觉前背的古诗 跟朋友告别有关的古诗 爷孙乐的古诗 描绘乡村风光的古诗小学 含诚信两字的四字古诗 我和诗圣有个约定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