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关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题画的古诗及诗意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题画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题画兰》诗词鉴赏

  • 古诗文
  • 《题画兰》诗词鉴赏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题画兰》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参考!

      题画兰

      清·郑燮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解释】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这是说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顶,岩峰等等这种人迹罕至之处,兰花开着,并散发着奇妙的香气。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这是说兰花的幽洁,不是没有脚下的浮云喧闹,但是任浮云来去,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知会,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评析】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薄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书法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作者简介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思想感情

      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有《板桥全集》。

[阅读全文]...
  • 题画诗有哪些

  •   1、《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墨葡萄》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4、《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5、《题马远画梅·绿萼玉蝶》

      宋·杨妹子

      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

      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6、《题画》

      明·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阅读全文]...
  • 关于题画诗词

  • 关于题画诗词

      《丹崖翠壑图》

      远上青山千万重,丹崖翠壑杳难通。

      松风送瀑来天际,花气和云出洞中。

      渔艇几时来到此,秦人何处定相逢。

      春光易老花易落,流水年年空向东。

      【评说】

      这是一首自题七律诗。《丹崖翠壑图》绘前后两景,中间有一片湖水,是王蒙作品中比较少见的“一河*”式布局,与王蒙*时的繁密画风迥异。自题诗的首联是描绘图中的后景的:远处青山蓊郁,重重叠叠,只是隔着层层丹崖翠壑,杳远难通,令人难以企及。“松风”一联描绘画中前景。前景有两株高大挺拔的松树,松树旁还开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显示出一派*和宁静的气象。松风送来的瀑布声和花气,在画幅上无法表达,都是画外景,由想象得之。“渔艇”一联写中间的`一片湖水。画中有一文人端坐于湖边的岩石上,身旁有一古琴,身后有一童子,他们正在耐心地等待着湖面上驶来小艇,载他们去那世外桃源,和隐居山林的高人相逢。从中可看出王蒙画中常有的隐逸山林的意趣。诗的最后以慨叹人生好景不长,时光易逝作结,进一步体现了王蒙追求隐居生活的思想。王蒙的这幅画景致简洁,视野开阔,与他向往*静自由的隐居生活的心境相吻合。

[阅读全文]...
  • 赖建青《自题画虾诗句》

  • 赖建青《自题画虾诗句》

      自题画虾诗句

      赖建青

      

      潜心画艺三十冬, 水墨交融趣无穷。

      若能悟得惜墨法, 聚水成虾自玲珑。

      

      自古虾兵蟹为将, 今日挥毫论短长。

      身重横行多笨拙, 腾跃戏水虾称王。

      

      清明入季重重雨, 溪水河塘处处虾。

      有纸不画空遗恨, 惜墨如金水乃佳。

      

      世间万物多造化, 燕雀牛羊牡丹花。

      水中精灵君须记, 逍遥最是小河虾。

      

      不与鱼蟹争名高, 虬须长钳气堪豪。

      他日成龙闹东海, 一跃能掀万里涛。

      

      曾经水漫金山寺, 也曾**陈塘关。

      莫道虾小无大力, 亦能翻江掀巨澜。

      

      披坚执锐气如虹, 纵横驰骋任西东。

      虫豸鱼蟹谁能敌, 水乡泽国自威雄。

      

      溪水河塘暂为家, 劈波斩浪向天涯。

      敢往东海斗龟龙, 水族英杰当数虾。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虾则灵。

      挥毫作画, 惜墨如金。

      苔藓沿墙绿,浮光耀水金。

      茅舍品香茗,溪旁观虾青。

      

      有水无虾不精神, 有虾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虾已现, 水墨汇作十分春。

      十一

      山重水复无生气, 河深滩浅有群虾。

      十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群青虾戏碧波。

      十三

      窗含西岭千里雪, 门映东河百群虾。

      十四

      陈瑶湖畔青青草, 虾溪村旁处处虾。

      村舍山峦水中绿, 田园美景难画家。

      十五

      毕竟画坛积*重, 技法难新多雷同。

      一朝顿悟惜墨法, 笔下青虾自玲珑。

[阅读全文]...
  • 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

  • 诗意,阅读
  • 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题西林壁

      横看②成岭侧③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④。

      不识⑤庐山真面目,

      只缘⑥身在此山⑧中。

      ——宋·苏轼

      注释

      ①题西林壁:题:书写;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宋元丰七年(1084年),诗人游江西庐山时,把这首诗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②横看:正面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地看。

      ③侧:从侧面看。

      ④远*高低:指从远处、*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⑤不识:认不清。

      ⑥只缘:只因为。

      ⑦身:自身。

      ⑧山:指庐山。

      解读翻译

      正面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望见巍然耸立的山峰,

      再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

      只因为自己就置身在这座山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全面、多角度,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象。庐山是一座山岭纵横交错、山峰起伏的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姿态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性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是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只因为诗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个山峰一道山岭,不能从整体上看清楚庐山。这两句诗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一切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被个人的局限性或者局部现象所迷惑,只有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对事物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全诗运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让人回味无穷。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含蓄蕴藉,思致渺远。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 郑板桥《题画兰》的全诗及赏析

  • 学生
  • 郑板桥《题画兰》的全诗及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题画兰》的全诗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画兰》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原文: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及注释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顶:顶头

      突:高出周围

      稠:浓郁

      非:不是

      浮云:天上的云

      闹:喧哗

      参考赏析

      思想感情

      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大明王朝享国*300年,共出过十六位皇帝。这十六位皇帝中,有两位皇帝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其中,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而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也仅仅十个月。

      这两位享国短暂的皇帝中,朱常洛是个荒淫无度的*,不值一提。但朱高炽却是个明君,他虽然在位不到一年,却与儿子明宣宗一起,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堪比大汉朝的“文景之治”。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他身材肥胖,脚有残疾,走路时需要两个人搀着,而且还体弱多病。对于尚武的马上皇帝朱棣来说,朱高炽的这副尊容实在难以入目。甚至可以说,朱棣讨厌朱高炽。

      但是,朱元璋却很喜欢这个孙子。很奇怪,生性残忍的朱元璋,一直喜欢仁义的子孙。曾经的太子朱标如此,曾经的皇太孙朱允炆如此,朱高炽也是如此。正因为受到皇爷爷的喜爱,所以,朱高炽早早地就被朱元璋立为了燕王府的世子。

      对此,朱棣颇有微词。朱棣最喜欢的儿子,是他的'次子朱高煦。这个朱高煦,各方面都很像朱棣。在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役”中,朱高煦一直相伴左右,作战勇猛,在很多次战斗中替朱棣解围。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朱棣很欣慰,曾经摸着朱高煦的脊背说:小子努力吧,世子的身体不太好。

      也许正是朱棣的这句暗示,让朱高煦生出了很多非分之想。

      然而事实却是:朱棣登基后,立的太子是曾经的世子朱高炽。

      朱高煦很失望,这也为他后来的造反埋下了伏笔。

      朱棣为什么要舍弃最爱的朱高煦,却立讨厌的朱高炽为太子呢?

      第一,朱高炽曾是燕王府的世子,而这个世子是朱元璋亲自立的。朱棣一生敬仰父亲朱元璋,即便他已死,朱棣也不敢违逆。

      第二,朱高炽获得的是文官集团的支持,而朱高煦的支持者主要来自武将。朱棣知道,打江山时需要依靠武将,但和*时期却要依靠文官治国。这一点,朱高炽完胜朱高煦。

      第三,朱棣极其喜爱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立朱高炽为太子后,立即就把朱瞻基立为了皇太孙。朱棣之所以能够忍受朱高炽继承皇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把皇位传给“好皇孙”朱瞻基。

      第四,朱高炽虽然体弱、仁慈,但绝对不是个怂货。“靖难之役”中,他留守朱棣的大本营北*。面对李景隆围城的五十万大军,朱高炽仅凭城里的一万多守军,硬是抵抗住了李景隆大军的攻击,力保城池不失,为朱棣的回援赢得了宝贵时间。这是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所立的一大功,朱棣不可能忘记。

      综合以上四点,朱高炽完胜朱高煦,赢得了“太子保卫战”的胜利。但朱高煦显然不服气,一直跃跃欲试。朱高炽驾崩后,趁着侄子朱瞻基立足未稳,朱高煦也想效法自己的老爸,起兵造反,夺取侄子的江山。

      无奈,朱高煦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在朱瞻基亲帅大军的讨伐下,朱高煦失败了。先是被囚禁,后来被杀。

      朱高煦的一生,是被野心折磨的一生,是“能力追不上野心”的一生。他的能力已经足够大了,无奈野心更大。

      这是个悲剧。

      题画兰

      清·郑燮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解释: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这是说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顶,岩峰等等这种人迹罕至之处,兰花开着,并散发着奇妙的香气。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这是说兰花的幽洁,不是没有脚下的浮云喧闹,但是任浮云来去,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知会,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评析: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薄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书法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作者简介: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最高处,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裂缝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脚下不是没有浮云翻滚喧闹,只是不关心他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

[阅读全文]...
  • 《题画》原文及译文

  • 《题画》原文及译文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画》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题画

      沈周〔明代〕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译文:

      拄着拐杖悠闲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小桥的西边。

      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赏析: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作者简介: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阅读全文]...
  • 春天的古诗及诗意

  • 春天,诗意
  • 春天的古诗及诗意

      导语:春天真是太美了,它的美是含蓄的、羞涩的、高雅的,它美的自然,美的真实,美的洒脱,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让我们赞美和拥抱这美丽的春天吧。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春天的古诗及诗意,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二、《白鹿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白贞。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三、《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四、《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其全文诗句如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六、《清*调·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七、《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噼噼*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八、《绝句》(其一)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九、《春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全文诗句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阅读全文]...
  • 关于题画诗词有哪些 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1.《画》唐朝

    王维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竹石》清朝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墨梅》元朝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4.《惠崇春江晚景》宋朝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

    5.《金陵图》唐朝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6.《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唐朝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

    7.《点绛唇·咏风兰》清朝

    纳兰容若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8.《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现代

    *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9.《题画》清朝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0.《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宋朝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其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其二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

    11.《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朝

    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12.《寒菊》宋朝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3.《新竹》清朝

    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4.《题葡萄图》明朝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15.《题郑所南兰》元朝

    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16.《画鹰》唐朝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芜。

    17.《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朝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阅读全文]...
  • 绝句古诗的诗意

  • 诗意
  • 绝句古诗的诗意

      这首绝句看起来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统一的意境,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白鹭整齐地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句子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语录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说说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名言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诗词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祝福

题画的古诗及诗意 - 心语

推荐词条

表达伤心失落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香椿树 让内心*静的古诗词 关于故地重游的古诗词文 关于中秋节美好的古诗 形容姐妹情的古诗词 写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早春古诗的作者 内心惆怅的古诗集 描写神仙居风景的古诗 描述夏秋冬天的古诗词 古诗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古诗词与新诗都擅长的诗人 古诗文中的情感分析 带科字的古诗 有关苏轼乐观的古诗 2岁宝宝背的简单古诗 一见钟情男人对女人的古诗 小学古诗词活动的通讯稿 有关勤学的古诗20字 春天配古诗的图片 长征古诗的书写格式 比较忧郁的古诗 描写荷花的简单古诗 说一个人好的古诗词 李白写庐山的古诗 自己编的开心的古诗 杭州G20峰会的古诗 古诗乞巧的来历 野望的古诗插图 立业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