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关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提青泥市壁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提青泥市壁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题西林壁》古诗

  • 阅读
  • 《题西林壁》古诗

      导语:《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它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西林壁原诗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 含有泥字的古诗词 带泥字的诗词名句

  •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菜根谭·概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口占绝句》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第五回》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2)》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佚名《醉太*·讥贪小利者》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吴伟业《圆圆曲》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苏轼《猪肉颂》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闭眼难看三春景,出水方显两腿泥。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赠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 隋堤》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佚名《桓灵时童谣》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随侯之珠,国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说苑·杂言》

    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陈羽《从军行》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佚名《东城高且长》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杜甫《雨不绝》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苏轼《寒食雨二首》

[阅读全文]...
  • 赤壁古诗的考题132句

  • 赤壁,经典
  • 赤壁阅读题及答案

      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首联从山川形胜落笔,突出此地的险峻及其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并自然引出赤壁古战场,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巧,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文字中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

      C.诗歌中的“故垒”,“乌鹊南飞”“大江东去”“月明”是亘古以来一直存在的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因化用典故而使它们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

      D.全诗有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但不是细笔渲染,着意表现,更多的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抒写自己的感慨。

      15.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题材一致,且都是怀古诗,但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请简要阐述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4.C(“故垒”不是亘古以来的景象,它是人文景观;“月明”也谈不上化用典故)

      15.赵翼在诗歌中由今思昔,既表达了对三国英雄的崇敬和追怀,更有一种自然永恒而昔日风流不在的今昔之感,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归隐之意。(3分)杜牧诗由赤壁遗物引发怀古之幽情,表面是在感慨天时的偶然因素改变了历史轨迹,实际是表达机遇造人的哲理,内心深处或许对周瑜的战绩并不太认可,或许另有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3分)其他合理即可得分

      【注释】

      ⑴形胜:位置优越,地势险要之地。扼:控制,扼住。荆襄:荆州和襄阳。

      ⑵故垒:古代的堡垒。

      ⑶乌鹊:指喜鹊,或说是乌鸦与喜鹊,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⑷周郎:即周瑜。

      ⑸陈迹:过去的事迹。

      ⑹沧浪:这里指渔歌。

      【翻译】

      昔日的形胜依旧扼住了从赤壁通往荆州、襄阳的路,赤壁的.山前,古老的堡垒绵长。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大江依然东去,周瑜般的人物又在哪有?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今日经过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一切已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

      这首诗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并以冷静幽远的笔墨,抒怀“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归隐之志。全诗用典自然,对仗工整,境界辽阔,感情激荡。

    赤壁赋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赤壁赋》完成练*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  扣舷而歌之(   )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  举匏尊以相属(   )  挟飞仙以遨游(   )  山川相缪(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4、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阅读全文]...
  • 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

  • 诗意,阅读
  • 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题西林壁

      横看②成岭侧③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④。

      不识⑤庐山真面目,

      只缘⑥身在此山⑧中。

      ——宋·苏轼

      注释

      ①题西林壁:题:书写;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宋元丰七年(1084年),诗人游江西庐山时,把这首诗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②横看:正面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地看。

      ③侧:从侧面看。

      ④远*高低:指从远处、*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⑤不识:认不清。

      ⑥只缘:只因为。

      ⑦身:自身。

      ⑧山:指庐山。

      解读翻译

      正面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望见巍然耸立的山峰,

      再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

      只因为自己就置身在这座山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全面、多角度,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象。庐山是一座山岭纵横交错、山峰起伏的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姿态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性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是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只因为诗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个山峰一道山岭,不能从整体上看清楚庐山。这两句诗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一切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被个人的局限性或者局部现象所迷惑,只有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对事物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全诗运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让人回味无穷。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含蓄蕴藉,思致渺远。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 周郎赤壁的古诗61句

  • 赤壁,经典
  •   1、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处:苏轼(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赤壁——出处: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满江红赤壁怀古——出处: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4、赤壁歌送别——出处: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5、咏赤壁——出处: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6、悠悠赤壁——出处:杜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赤壁的古诗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阅读全文]...
  • 苏轼题西林壁古诗

  • 苏轼
  • 苏轼题西林壁古诗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苏轼题西林壁古诗范文,我们来看看。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阅读全文]...
  •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 古诗文,阅读
  •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壁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壁字的诗词

  • 古意题徐令壁(一作题著作令壁)

    陈子昂〔唐代〕

    白云苍梧来。氛氲万里色。闻君太*世。栖泊灵台侧。

    题妓莱儿壁(一作题北里妓人壁)

    赵光远〔唐代〕

    鱼钥兽环斜掩门,萋萋芳草忆王孙。醉凭青琐窥韩寿,

    闲掷金梭恼谢鲲。不夜珠光连玉匣,辟寒钗影落瑶尊。

    欲知肠断相思处,役尽江淹别后魂。

    灵壁驿有方公美少卿留题戏和於壁

    郑刚中〔宋代〕

    君把使旌临洛水,我参枢幕过潼关。秋风想见吹归渡,先看淮南第一山。

    至日宿蓝坑小民居,竹柱荻壁,壁皆不土

    杨万里〔宋代〕

    一路都岑寂,蓝坑分外荒。屋疏茅送月,壁密荻分霜。病趾催趺坐,残更妒晓光。暖寒无上策,来早借朝阳。

    同徐城季明府游重光寺题晃师壁(作同游重光寺题僧壁)

    刘商〔唐代〕

    野寺僧房远,陶潜引客来。鸟喧残果落,兰败几花开。

    真性知无住,微言欲望回。竹风清磬晚,归策步苍苔。

    汉川西赤壁街为五赤壁之一余数过之见垂杨数十株摇曳西风落照间为赋二绝句 其一

    张清标〔清代〕

    街南街北几停车,无数垂杨绾暮鸦。惟有夕阳消不尽,又随秋水上芦花。

    汉川西赤壁街为五赤壁之一余数过之见垂杨数十株摇曳西风落照间为赋二绝句 其二

    张清标〔清代〕

    摇落新河欲上潮,西风吹浪打山椒。凭谁问取孙曹事,间听渔歌出苇萧。

    清*乐 书任城店壁,壁上多明季公车名士留题之作,缕经垩抹,不复可认,因撮其字句,连缀为词

    顾贞观〔清代〕

    短衣孤剑。旧识新丰店。看压小槽香潋滟。醉洗玉船红酽。

    早莺送客登车。依微月射银沙。马上续成春梦,墙头笑掷桃花。

    鸲鹆育雏于贞节堂东壁壁高且危二雏堕砌下乃

    陈宪章〔明代〕

    将雏无力上榱题,声断残阳翅忽低。高栋托身君亦误,鹪鹩安稳只卑栖。

    长亭怨慢 寒夜饮水芝支馆用壁上龙壁山人词韵索省旃和

    王鹏运〔清代〕

    漫商略、愁长宵短。满目风尘,素襟谁浣。岁晚冰霜,中年丝竹、意何限。

    愿花长好,争信我、风怀减。许事不须知,看月与、清尊俱满。

    依黯。认酒痕犹是,早是酒人星散。清寒对影,漫赢得、笑人兰畹。

    尽依依、照座银荷,也羞对、年时心眼。倩帘幕横枝,长笛夜寒相伴。

[阅读全文]...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篱落:篱笆。

      3、疏疏:稀稀疏疏。

      4、径:小路。

      5、深:深远。

      6.树头:树枝头上。

      7.未:没有。

      8、阴:树叶茂盛浓密。

      9、急走:奔跑。

      10.黄蝶:电影的美丽的蝴蝶。

      11.寻:找

      译文:

      阳春三月,已是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之时,我——杨万里怎么抵制得了春的诱惑!沐着春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山时,终于来到了山村。哦,累了,就在这家“新市徐公店”住下吧!第二天凌晨,阵阵清脆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户:呵!好清新的乡村空气!好迷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远方的小径和小径两边稀稀落落的篱笆以及远远**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径悠闲地漫起步来。曾经兴旺一时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几株杨树,每一个树枝上都吐着嫩绿的新叶,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那边的柳树垂下的无数条绿丝绦在柔和的春风中飘荡;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草摇晃着脑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菜园里那盛开的油菜花,正尽情舒展着粉嫩嫩的花瓣,迎着阳光拂着春风,好不热闹!我蹲下身信手搂过一束金灿灿的油菜花,清幽淡雅的香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瞧,电影的花瓣中还带有一丝淡白,透出一沫浅绿,片片花瓣薄得有几分透明,透几许晶莹。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像强磁力的吸铁石把我的目光吸了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这时,有一只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个小女孩蹑手蹑脚地走*它,闪电般地抓住了它。那个女孩拿着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着,由于兴奋过度,她的手一松,机灵的蝴蝶哧溜飞走了。等女孩反映过来,蝴蝶早已飞入菜花丛找不到了。小女孩并没有灰心,又开始抓起蝴蝶,而那些蝴蝶悠闲地飞着,时而在她眼前晃过,时而在她头上盘旋,时而落在枝头,时而叮住草叶……好像故意在逗她。眼看小姑娘就要得手了,那黄蝶却“呼”地一声飞入了菜花丛中,她弯下身子在花丛中仔细寻找着蝴蝶,她找啊,找啊,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

      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本诗作者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镇,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的时候,看到一片盛开*鲜花的油菜田野。那里跑着高兴的儿童。他们在追扑电影的蝴蝶。电影蝴蝶飞进*的油菜花中,孩子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

[阅读全文]...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电影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特别是学*《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二、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二)朗读感悟

      低年级的研讨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

      1.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由教师简单介绍),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范读或配乐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句子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语录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说说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名言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诗词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祝福

提青泥市壁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热爱古诗词的题目 李白的诗送别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春江晚景古诗的拼音 古诗词的引用例子 关于完善自身的古诗 关于栏杆的古诗 西兴古韵的古诗词 屈原的朝代及古诗 美国最早的古诗 梅和雪争吵的古诗 关于汪洙的古诗 未来的祝福古诗 带霜的古诗五言 有关*移和旋转的古诗 关于节约金钱的古诗 带有古诗的夏天日记 古诗文的记忆方法 描写参谋的古诗 吸血的古诗词 描写慎重交友的古诗文高考必备 古诗词昨夜的酒 带有双鬓的古诗词 古诗写词的格式 带yin音的古诗词 古诗里的种这个字读音 暗恋的古诗隐晦 暗恋别人之后自己死去的古诗 古诗中带欣的 形容发展前景好的古诗词 曾国藩家训中的古诗 带烟晚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