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到姑苏见这首古诗是谁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君到姑苏见这首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君到姑苏见这首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君到姑苏见这首古诗是谁写的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姑苏怀古诗意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为大家整理姑《姑苏怀古》的诗意及鉴赏,欢迎欣赏!
姑苏怀古
作者: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诗歌鉴赏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作者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姑苏印象(组诗)
1.
艄公的船桨,划动在
横竖弯钩的象形文字上
河流苍劲的笔触
勾画出姑苏的城镇
是谁,轻轻地一撇
完成了一幅气势恢弘的
书法大作,船桨如墨
扬起丝绸般的柔情
去拥抱,黄浦江的朵朵浪花
2.
千年的银杏
依然守候在
青砖铺砌的路口
守望着万盛米行门前
熙熙攘攘的人流
保圣寺的烟火,缭绕不息
钟灵毓秀的书香
闪烁无数圣迹的睿智灵光
不知陆龟蒙乘坐哪只帆船
重返故地,从此长眠不走
为何半壁罗汉,依旧慈眉善目
在此停留,安然驻足
这就是水乡的神奇魅力
叶圣陶的教鞭
挥扬的不只是
《多收了三五斗》的民众酸楚
还有荡气回肠的激扬文字
一代师表的风范
存留的何止是
学堂遗址前那几棵花木
3.
青蓝花衣的船娘
摇出的阵阵涟漪
拍击起
漂流在河面的诗韵
无边的清风明月
悄悄地爬上了
河岸上的'一面面照壁
门前那绿莹莹的流水
只有小舟,才能犁开
一道道欢声笑语
灵动的水乡风情
在今夕何夕的恍惚画面中
交相辉映,忽远忽*
◎木渎怀古
塞满河流的圆木
在太湖的一个港湾
整整停留了三载
从此,一个叫木渎的小镇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释
①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②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③黍苗:禾黍
④忠臣:指伍子胥。
参考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
【赏 析】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了姑苏古城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的衰败之景,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枫桥夜泊》
作者:唐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想信您读完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全诗对仗,愿您喜欢。
姑苏怀古原文及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姑苏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姑苏怀古
[宋代]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注释
姑苏: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因而苏州也别称姑苏。
柁(duò)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樯。杜甫《秋兴》诗:“锦缆牙樯起白鸥。”仇注引《埤苍》:“樯尾锐如牙也。”樯即桅竿。
诸本并作“鹭眠”。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又《苏台览古》:“归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姜夔翻为新意。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吴王: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赏析1:
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带地方生产凋敝、风物荒凉,曾发出“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诗》)的慨叹,扬州慢、凄凉犯一类词也颇有“禾黍之悲”,而在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杨万里极喜诵之,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但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苏台览古》的窠臼,此诗妙处实在一、二句。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姜夔《诗说》云:“韵度欲其飘逸。”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滞于情,不役于物,饶有远韵。*人缪钺《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云:“白石之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隽澹,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受江西诗派影响者,其末流之弊,为枯涩生硬,而白石之诗独饶风韵。”
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在诗中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筹。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所以也比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来得空灵、活脱。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柳相当于姜夔诗中“星”、“鹭”,而姜夔诗中的柳则相当于李白诗中的“月”。所以,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构思上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前两句,李白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寄寓感慨,而姜夔则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
作者将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起句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滋味。怀古伤今之情迂回曲折。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
赏析2: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了姑苏古城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的衰败之景,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一句,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词句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苏轼的古诗大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9、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大秦寺
晃荡*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11、石鼻城
*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1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15、《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16、《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17、《点绛唇·不用悲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战国策·魏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东飞伯劳歌》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朱子家训·全文》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隐《谒山》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姜夔《姑苏怀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李白《短歌行》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佚名《卷耳》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两姑之间难为妇——《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四》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读韩杜集》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毛铉《幼女词·下床着新衣》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阳羡姑苏已买田。——苏轼《浣溪沙·送叶淳老》
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李白《姑孰十咏》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李白《湖边采莲妇》
麻姑酒满杯中绿,王母桃分天上红。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吴伟业《圆圆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方干《题君山》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佚名《卷耳》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许浑《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姜夔《姑苏怀古》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袁枚《黄生借书说》
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秦观《赠女冠畅师》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许浑《姑苏怀古》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杜甫《新婚别》
1.我在姑苏马蹄莲里,瞥见你兰舟涉水而去。
2.你眼中开满了倾世桃花,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
3.你说,碧水蒹葭,厮守白发;后来,青丝成雪,空劳牵挂。
4.曲中思念今犹在,不见当年梦中人。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
7.月半弯,云墨染,一抹相思,轻缱绻,桃花畔,柳叶缠,淡淡离愁,淡淡忧,何处是尽头。
8.见君一眼,倾卿一心,误我一生,伤我一心。
9.以水为眉,以月作眸,清清如许,宛立水中央,隔绝尘嚣,纤尘不染,淡淡然,说一生梦。
10.浮生若梦,何者是实,何者是空,何去何从。
11.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阳羡茶浮水,琵琶绕,玉笛回,丁祭佾舞备,铜镜云鬓美。
12.我见过春日夏风秋叶冬雪,也踏遍南水北山东麓西岭,可这四季春秋,苍山泱水,都不及你冲我展眉一笑。
13.去年旧雪烹茶相与留客,新柳暂借杯中三分色。
14.遇一人,山水有逢,念一人,风过轻澜。执一人,潋水之滨,终一人,悱恻至生。
15.深巷有说故事之人,青石上有老酒几杯,只待故人归。
16.花落不知春已去,雨来方觉夜已深。一窗夜雨,冷了回忆。
17.错过了长安古意,失约了洛阳花期,我在姑苏马蹄莲里,瞥见你兰舟涉水而去。
分别是最无奈的事情,可是人生长途,离别又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或许是为了感情,或许是为了事业,或许是为了仕途,人们都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离别,而在唐代,因为交通并不发达,时空的转换远没有现代这么方便,往往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是永远的诀别,每一次分别,都显得格外值得纪念。
(高适像和《别董大》诗书法)
正因此,在唐诗的国度时,有大量描写分别的诗。分别是痛苦的事情,因此,这些诗里多的是凄凉哀婉的内容,写不尽的低徊缠绵,道不尽的留恋迟疑。有折柳惜别的,有牵衣不舍的,但也有比较特别的分别诗,却是雄壮慷慨的,比如是王维的《渭城曲》,经典的句子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初读气势豪迈,其实还多是留恋,再喝一杯吧,出了阳关,再也没有其他的老朋友了。这种调子符合文人,王维写出这样的句子正常;还有另一组有气势的,就是高适的《别董大》,这是二首诗,高适是游过燕赵到过边塞的人,他是真正的疏阔之人,所以他的话更慷慨,襟怀更宽阔,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两首诗,全诗如下: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是一组二首诗,其中的第一首是课本诗(选入教材其实已足见其精彩),上中学的时候学过。第二首弱一些。合二首在一起,有几个需要做的注释:
(千里黄云白日曛)
1、董大:据各本注释,说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名字叫董庭兰,音乐家,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他在所有的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翮:这个字念hé,指的是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它来代指鸟的两翼,其实就是禽鸟羽毛中间最受力的硬管。飘飖(yáo):指的是飘动。合在一起:六翮飘飖,比喻人像鸟儿一样用劲了翅膀梢的力量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董大弹琴图)
先说第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方的冬日,越是到了暴雪将来,天空往往是黄红之色,这是自然的天气现象,也是亲到北地的人才有的亲身所见,因此高适说:千里黄云。太阳或许还挂在天上,因为暴雪将要到来,太阳在西沉时显得昏黄模糊。白日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模糊不清的景色。在猎猎的北风狂吹之中,空中遥见只只断雁,而大雪,已经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这是分离的愁惨天气,那天空中离了群的大雁,不正是诗人和友人的化身吗?日暮天寒,断雁声声,寒云低锁,暮雪飘飞,在这样的场景之下,我们就要分别了,这是多么悲伤的事情啊。
但是诗人不写悲伤,他对友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此次远游遇不到知己,天下没有人不认识你啊,这当然是安慰,你是这个天下的名人,你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知音的。用这种方法告慰远去的游子,实在是太合适了,虽然别意凄凄,但用心良苦,非情感深挚不能如此。我们把这一句与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比较,就见情怀差别,一则是凄别,一则是壮别。或许正因为是知音,诗人说话才这样的朴质而豪爽;或许也正因为是知音,才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远去的友人。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核,也正因为这两句,这首诗才广为传诵。
(诗意图)
第二首算是第一首的背景被充,交待的是此时董大的个人状况,“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两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就是747年),董庭兰早年是给事中(一种官职,无固定的等级,但常待皇帝左右,每日上朝)房琯的门客,此时房琯已封漳南县男,有爵位在身,于是做为门客的董大生活虽不算生活富足,但足够安定,每日可调琴作乐,在宴乐之时结交天下名士。根本不用担心生活着落问题,这一年,唐玄宗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并在华清宫周围建造百官官署,命房琯主持修缮事宜。工程未完,房琯因受李适之、韦坚等人的牵连,贬为宜春郡太守,随着房琯被贬出朝,董大也不得不离开长安,离开主人的董大除了琴乐,一无所长,生活成了问题,这一年的冬天,高适和董庭兰相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这两首诗。对于董大来说,自己的人生是用尽了全身每个毛孔的力量奋斗了十余年了(据说董大早年不肯读书,他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他的才能就是琴艺,当时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却贫贱到“相逢无酒钱”的境地,遇到了多年之前的旧友,连喝酒的钱都拿不出来,这是何等的哀伤,又是何等的无可奈何啊。
董大确实是名人,是艺术家,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诗中对他的出色琴技进行的详尽生动的描述,比白居易《琵琶行》对于音乐的描写要精彩得多。董大编写的谱集,当时的善赞大夫李翱也曾为他作序。但这些名声,对于董大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此一去,天涯路远,前途渺渺,未来是不确定的,他特别需要高适给他以经济上的帮助。
(诗意图)
可惜的是高适此时也穷困潦倒,44岁的高适只是躬耕自足,勉强混个温饱(高适两年之后才中进士做了官)。他没有别的办法帮到董大,所能给的也只是一腔自信以及文*术家特有的骄傲,他能做的就是把这份骄傲与自信传递给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知道当时的董大,读完这两句,是不是对未来的人生,有了些许的自信。
君到姑苏见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君到姑苏见古诗的作者是谁 古诗君到姑苏见的作者是谁 君到姑苏见的古诗 姑苏城的古诗 写江姑苏的古诗 姑苏的诗句 姑苏诗句 古诗里的姑苏是苏州吗 姑苏的诗句古诗 姑苏的古诗词 古诗中写姑苏的 姑苏游船的古诗 带姑苏的诗句 古诗里的姑苏是哪里 深秋的姑苏古诗 姑苏夜曲的古诗 姑苏游记的古诗 描写姑苏的古诗 姑苏风情的古诗 写姑苏的五言古诗 有没有叫姑苏的古诗 古诗中带有姑苏的 古诗中的姑苏指的是哪 赞美姑苏的古诗 云梦和姑苏的古诗 关于姑苏的诗句 古诗中的姑苏意象 描写姑苏的诗句 形容姑苏诗句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的意思鉴赏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句子鉴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全诗翻译赏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_村居全诗 姑苏看水阅读理解 姑苏怀古原文及赏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苏轼写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精选 君子兰古诗词 苏轼的古诗大全 小学苏轼的古诗 苏轼写风古诗 海棠苏轼的古诗 苏轼古诗大全 诗名含有姑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姑字的诗词 含有姑字的古诗词 带姑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姑苏的诗句 唯美古风说说:我在姑苏马蹄莲里,瞥见你兰舟涉水而去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谁的诗(高适的别董大古诗内容和诗意) 姑苏城是哪个城市的别称(姑苏城的全诗是什么) 苏轼的古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_村居全诗 姑苏怀古诗意 姑苏印象(组诗)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思念夫君的古诗词 姑苏怀古阅读答案 姜夔
同学情谊短语 肥女人好福短语 choke短语 励志鸡汤短语 骂人的短语句子大全 伤感工作说说心情短语 孝敬婆婆的短语 家乡风景说说心情短语 励志短语大全 形容泡温泉惬意的短语 生日母亲受难日的短语 熬夜无奈说说心情短语 ignore短语 消遣英文短语 生日祝福语短语 饭后散步说说心情短语 想宝贝的心情说说短语 带孩子旅行的心情短语 英语好短语 烦恼压力短语 晚安短语正能量一句话 文明礼仪短语 建议英语短语 阳光说说心情短语 深夜个性说说心情短语 有关旋转木马唯美短语 英文祝福短语 下班了说说心情短语 励志短语10字以内 微信下雨天短语 伤感说说致自己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