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阳修关于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欧阳修关于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欧阳修关于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欧阳修关于蝶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全诗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欢迎大家阅读!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前言】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鉴赏】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曾氏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修。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 “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
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拓展内容】
生查子·元夕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个节日被喻为*情人节,多少与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有点关系。
这首词写了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还写了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却又余味绕梁。词的上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月上中天,柳下相约;灯火阑珊,两情相悦;花前月下,柔情蜜意。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下阕写了“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依旧的只有月与灯吗,其实景物皆依旧。“不见去年人”,只不过是赏灯人的心境不同罢了。“泪湿春衫袖”,一个“湿”字,将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璀璨的元宵夜景也由明亮化为暗淡。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在对比中词人的伤感越发令人感慨。
这种“今非昨,人成各”的情感在古诗词里还有很多。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出如田园一般淡雅自然的《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婉约起来一样的柔情百转。
欧阳修蝶恋花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蝶恋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朗读停顿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比喻杨柳浓密。
⑶玉勒雕鞍:比喻车马的豪华。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
⑷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娼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⑸雨横:指急雨、骤雨。
⑹乱红:这里比喻各种花片纷纷飘落的样子。
《蝶恋花》翻译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的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的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汪汪问花朵,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安排。读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在眼前出现了一组电影摇镜头,由远而*,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读者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日“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与此同义。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可是词人还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点。他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再说情深。词中写情,通常是和景结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侧重。此词将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笔将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人们仿佛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欧阳修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且看这两句是怎样进行层层开掘的。第一层写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不可能不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此篇一大特色。
最后是意境深。《蝶恋花》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里。过片三句,*人俞*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欧阳修《蝶恋花》赏析
引言:以“蝶恋花”为词牌的诗有很多首,包括苏轼的,柳永的,欧阳修的,李清照的等等。别的先不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欧阳修的蝶恋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吧。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就连**也曾为之添词。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佳句,满腔激情地畅诉伟人胸怀。伟人的慷慨激扬,伟人的志在天下,不言而喻,常人难及。然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我们该如何赏析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味品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品味诗词,朗诵是很重要的。朗诵时,除了要抓住节奏,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把握。所以,我在读的时候更注意这一点。整体来看,全词充满了感伤、抑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奈和伤痛。然而,到底是谁拥有这样复杂难解的心绪?是一个女子,一个深锁闺中,愁绪满怀,却无计锁春的等待心上人归来的女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哀怨和愁苦。“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写的是“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苦”。古人炼字讲求传神,注重“诗眼”。贾岛“推敲”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佳句,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蝶恋花》中的“横”和“狂”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认为词中的“深”字更是高人一筹。古人作诗擅长运用叠字,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佳句中,叠字的运用酣畅淋漓的宣泄了诗情意旨。欧阳修不仅承继了古人的二字相叠,“深深”二语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却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更加让人寻味,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不仅体现其用叠字之功,词的洗练,更可体现词的景深、情深及意境的`深远。
景深着一“堆”字,在于“帘幕无重数”写出庭院的无比幽深。那么,在杨柳茂密堆积如烟,如同重重帘幕的空旷的大院子里,有哪些人呢?词人没有让你看到人物,笔锋一宕,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再说“楼高不见章台路”来铺写人物的出场,从景深写到情深。词中写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空空的庭院里只有女子孤零零的一个人,期盼的人哪里去了?在“玉勒雕鞍游冶处”寻欢作乐。一方在院中苦苦期盼,流泪伤心,一方却在烟花楼中醉生梦死。在深深的庭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对比当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怨恨”情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就在景物的描写里,抒写了女主人公的抑郁情怀。
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只觉无奈,仅能将情感寄予与之同命的花上。“感时花溅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慨。似乎我们看见:一个黄昏,一个苗条瘦弱的女子,扛着锄头,提着花篮,在四处飘落花儿的林子里葬花,吟唱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花开易见落难寻……”女子在这暮色将逝的夜晚,忆念章台的丈夫,眼前仅有在暴风雨横遭摧残的花,联想自己愁苦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女子的愁苦、伤痛无处倾诉,满怀疑问叩问花儿。花却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花不解人,还是花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然。花不便不语,反而象故意和女子作对,抛弃她纷纷飞过空荡荡的秋千。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不伤心,怎不痛苦呢?三月暮春的傍晚,深锁的庭院,层层叠叠的杨柳,飘过秋千的落花,苦苦等待无奈的女子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怀的春怨图,一个怅然若失、伤痛不已的女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语浅而意入,情感层层推进,景与情就这样水乳相交融,浑然一体了。
很多著作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写了一个独居庭院的女子,她的愁、怨、伤、悲。其实我认为可以更深入的理解。鲁迅先生曾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鲁迅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赏析诗词的一个关键问题,即要知人论诗(词)。欧阳修四岁而孤,从小是个苦命的孩子,身于贫寒家庭的他,力经挫折,坚韧不拔而能入京作官,可以一展抱负。他需要多大的志向,承受多少的痛苦啊。然命运多舛,他却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当了一个小官。所以,我们在他的《醉翁亭记》里,看见他饮酒行令,投壶对弈,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他心甘吗?他忘记自己的志向了吗?而我们高中学*了他另一篇《伶官传序》,在他“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痛切总结中,有他“兼济天下”的抱负。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忧天下的人才,然而他却没有机会,空余惆怅和伤痛。我想历经变动,壮志难酬的他肯定有怨、有恨、有苦,有悲,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我倒觉得与其说本词写的是闺怨,倒不如认为欧先生一首《蝶恋花》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抛弃的怨、恨、伤、悲。在这样的基础上,“雨横风狂”似乎象征着政治斗争的肆虐、无穷,而“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似乎是倾诉自己大志难申的无可奈何。
庆历五年(1045年),革新失败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被放逐到滁州,任滁州太守。
在此期间,他寄情山水,恣意江湖,以宽达洒脱的大手笔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游春》等传世之作,以及一些独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诗词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首颇具艺术性与哲理性的七言绝句一一《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是一首自由的颂歌!它通过一只画眉鸟在金贵的笼子里和山林间的不同感受,来表现诗人对自然,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之情。
全诗采取的主要手法是对比。
前两句写画眉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飞翔随意歌唱的情景,首句百啭千声,既是形容声音的婉转动听繁复多样,也是表现在它的自由自在,即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承接上句,仍是随意移的注脚。以景换景,就如电影镜头,这个画面无逢嵌入到另一个画面,通过自然景观,山花灿烂,鸟儿低可栖高可息,把随意移的描述推向更高的维度,充分展现自由的可贵。又如唱歌,先是低音,继而中音高音,高亢入云,把读者的胃口吊住,为后面的转合作足了铺垫。
其实人鸟的意识并不能共道,诗人不过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借助外物画眉鸟来抒发一下而已。
第三句在前两句柔和的画风下,急转直下,让读者以为本可以看个文艺片,却不料切换到了惊悚片,画眉鸟不知是自入还是误入,就到了金贵的笼子里了。
上一秒还见它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眨眼间就又坐在宝马豪门里哭了。
就象一支股票,先是高开高走,你在洋洋得意之时,突然黑马杀至,崩盘在即,立刻呈断崖式下跌,到了第回句,大局已定,再也无法恢复至原有的盘面,令人扼吭拊背而叹。
三四两句,写画眉鸟的另一种生活,华贵而不能自由的环境,锁入金笼,再也不能随意移的鸣出百啭千声了。
末三字以自在啼作结,自然而不带痕迹的衬托出金笼听的无奈。
全诗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把跌荡起伏玩得天衣无缝,若非诗人有着唐宋八大家的妙手生花,谁又能有此笔力?
就好比你在桂林玩个漂流,前一段行程*群山如画,鸟语花香,伊人在侧,风和日丽。正心情大好之时,冷不防一个急流险滩河水呈瀑布式的下行,竹筏前端已沁入水中,就在你心惊胆战以为要去河神那比武招亲之时,竹筏后半部已是跌停在河面,溅起一片水花,竹筏又复*衡*稳,向前而行。把你一个脆弱的小心脏玩得扑楞扑楞的。你侧目身旁,伊人如玉,回望身后,群山如画。于惊魂甫定之后,左右顾盼之间,内心无比洒脱,半无半丝哀怨。
在短短二十八个字之中,诗人用大手笔,超凡脱俗的表明了自由可贵的哲理。虽有郁闷,却并不忧伤,一种宁可寄情山水也不违背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同流的洒脱之风,透字而岀。
任何文字,写景状物的目的,不外乎抒情言志,这首《画眉鸟》也不例外。
庆历四年,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等相继罢官。
诗人“不畏群邪切齿之祸,敢冒一人难犯之颜”,上书为革新派辦诬。终不为庙堂所容,次年即被外放滁州。
对于革新的失败,诗人并不象柳宗元那样表现出过多的哀怨与愤懑。他似乎并不以放逐为意,反而在滁州的山水间享受着极大的愉悦。这从他在这期间所作的《丰乐亭游春》及《醉翁亭记》中,可窥一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林间也”,若把这句名言,映照这首绝句的意境,最是合适。二者差不多都是作于放逐滁州的同一时期,都是作者当时心绪的真实写照。
通过画眉鸟对山花红紫的赞美,对金笼生活的厌恶,以及对林间自在啼的向往,真实地流露出当时的思想和情感,复杂中透着矛盾,矛盾中有着一丝洒脱,洒脱中又有着若有若无的不甘,同时也展现了一种酸葡萄的心理,你不要格老子在庙堂呆,格老子就暂时在山林间快活快活。你以为格老子吃了亏,却怎知格老子正得了便宜在卖乖呢。
这在深层次上倒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好还”相类似,只不过一个表达的明确,一个表达的隐晦罢了。
若抛开这些时代背景,单就以诗论诗,这首《画眉鸟》,已不足是仅限于诗人所表露的那种不以放逐为意的宽达与洒脱胸怀,和陶醉于自然山水无拘束的快感,还有颇为广泛的哲理启示,ta告诉我们,自由是可贵的,在丧失之后体会更深。
ta还告诉我们,禁锢压抑是不可取的,是会堙没才能的。
画眉鸟在笼中,鸣不出百啭千声的原因,是它不能随意移。只有在自在啼的自由前提下,才能充分的发挥运用好才智。
当然了,这都是*的臆想,至于是不是诗人这首诗的初衷,就不得而知了。
欧阳修晚年好佛,自号六一居士,*对他诗文的评价,使其荣身唐宋八大家之一,身前身后,皆有誉名,为千百年来文人所仰视。我想并不单单是诗词文章的清丽脱俗所致,亦必与其长期身居庙堂高位是分不开的。
如古诗十九首,虽说千古流传,却至今都不知道作者是谁。
蝶恋花 欧阳修赏析
欧阳修诗词精选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诗词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玉楼春——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2、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3、洞天春——欧阳修
莺啼绿树声早,槛外残红未扫。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帏清晓。
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燕蝶轻狂,柳丝撩乱,春心多少。
4、雨中花——欧阳修
千古都门行路,能使离歌声苦。送尽行人,花残春晚,又到君东去。
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且携手留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
5、朝中措——欧阳修
*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6、诉衷情——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7、鹤冲天——欧阳修
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
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8、阮郎归——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9、采桑子——欧阳修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10、清*乐——欧阳修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11、圣无忧——欧阳修
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蒙蒙如画,轻风吹旋收。
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12、南歌子——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13、锦香囊——欧阳修
一寸相思无著处,甚夜长相度。灯花前、几转寒更,桐叶上、数声秋雨。
真个此心终难负,况少年情绪。已交共、春茧缠绵,终不学、钿筝移柱。
14、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5、临江仙——欧阳修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16、渔家傲——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别滁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赏析
首句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整首诗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易流畅,非常感人。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秋怀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鉴赏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首联说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颔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描绘“节物”,咏尽秋日佳趣。那么,究竟为何而心绪黯然?该联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颈联告知我们,诗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茫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中无补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联便写作者归隐的思想。这就是诗人心绪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
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两句意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拳拳忧国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绘得以展现的。诗人以景传情,情韵深长。欧阳修的诗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出语*淡而寄情深邃。
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如“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词,无一提及国势,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欧诗尾联借用佛教用语,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自述,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即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总之,这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别滁》
作者: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翻译:
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
(百姓)为我酌酒饯行,
我希望像*日一样开怀畅饮,
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
赏析:
欧阳修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他的着名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在滁州作的。1048年(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首句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易流畅,非常感人。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欧阳修关于蝶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蝶恋花 蝶恋花欧阳修的古诗 古诗欧阳修写的蝶恋花 蝶恋花欧阳修的古诗配图 唐欧阳修的古诗 宋欧阳修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霜 欧阳修名句 欧阳修名言 欧阳修的名言 欧阳修的诗句 欧阳修诗句 欧阳修的元夕古诗 欧阳修在焦坡的古诗 欧阳修写眉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图片 欧阳修的诗词 欧阳修的古诗集 欧阳修的20字古诗 与欧阳修有关的古诗 欧阳修的名句 欧阳修的古诗配画 古诗欧阳修的野鹊 欧阳修被贬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词 欧阳修写过的古诗 欧阳修七夕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十首 欧阳修的古诗的特点
欧阳修 悲秋的诗句 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 欧阳修蝶恋花拼音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蝶恋花》赏析 朝中措欧阳修 《蝶恋花》原文赏析欧阳修 欧阳修诗词精选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 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 元夕欧阳修的古诗(生查子元夕的赏析) 欧阳修的诗有哪些(欧阳修最著名诗句) 画眉鸟欧阳修古诗翻译(画眉鸟宋欧阳修的古诗翻译) 蝶恋花欧阳修翻译及赏析(蝶恋花欧阳修诗词赏析) 《戏答元珍》原文翻译赏析 欧阳修古诗 欧阳修《晚泊岳阳》 欧阳修《卖油翁》 欧阳修《别滁》 欧阳修《秋怀》 欧阳修的诗 欧阳修谥号什么人(欧阳修诗词大全) 欧阳修:踏莎行 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欧阳修:别滁 欧阳修的千古名言 欧阳修 悲秋的诗句 蝶恋花 欧阳修赏析
面对质疑不放弃的名言 讽刺没素质的名言 中医精神名言 以亲情为主题的名言 美国教育家杜威名言 交友感悟名言 毕淑敏关于读书的名言 关于三爱的名言 五十字的名言 名言名词 容国团的名言 勇气英语名言 关于军民鱼水情的名言 关于醒悟的名言 尊敬人的名言 加措名言 重阳登高的名言 赵朴初名言 重视过程的名言 陈果老师名言 厨房名言 关于佛系的名言 关于缺口的名言 大学生的名言 形容宣传重要性的名言 关于廉洁自律名言警句 防溺水名言简短 网红霸气名言 关于雨果的名言 关于爱劳动的名言 爱的俗语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