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关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亭的古诗少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亭的古诗少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诗名含有亭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亭字的诗词

  • 足亭张康节南亭也台数尺亭在其上

    李廌〔宋代〕

    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浅儒急名誉,夸人矜智谋。语默偕蟪蛄,生死等蜉蝣。不如知足者,澹然乐忘忧。袖手阅万变,默坐观九州。众舍吾独存,同波终异流。君看至足处,无得亦无修。万物固皆备,反照靡不周。昧者强务外,巧伪日向偷。昔饥止愿饱,既饱思膳羞。昔寒止愿温,既温思孤裘。非徒漫自苦,动辄成赘疣。相圃有足亭,可见好善优。公孙皆秉哲,克念践先猷。欲种岂弟德,求异恩泽侯。秀岭耸苍玦,寒溪摇翠钩。云传邓林雨,月送沧浪秋。晓暝竹烟暗,午薰花气浮。凉颸泛南荣,返照过东畴。所遇皆可乐,觞咏友浮丘。岂必朝玄圃,弭节夕瀛洲。永怀树亭意,足焉此优游。

    淮阴有韩亭枚亭步舣舟亭下作

    晁端彦〔宋代〕

    韩枚步骘建三亭,故显当时将相名。遐想古人兴废事,乃知英杰此中生。

    园亭杂咏七首和樗亭弟 其二 亭

    黄衷〔明代〕

    敢拟弄水轩,悬匏比崇博。况有濠梁情,凭栏羡鱼乐。

    秋杪江亭有作(一作秋杪干越亭)

    刘长卿〔唐代〕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披锦亭

    苏辙〔宋代〕

    春晚百花齐,绵绵巧如织。细雨洗还明,轻风卷无迹。

    题崔公池亭旧游(一作题怀贞亭旧游)

    温庭筠〔唐代〕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

    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山亭宴(湖亭宴别)

    张先〔宋代〕

    碧波落日寒烟聚,望遥山、迷离红树。小艇载人来,约尊酒、商量歧路。衰柳断桥西,共携手、攀条无语。水际见鹥凫,一对对、眠沙溆。西陵松柏青如故。翦烟花、幽兰啼露。油壁间花骢,那禁得、风吹细雨。饶他此后更思量,总莫似、当筵情绪。镜面绿波*,照几度、人来去。

    题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

    颜真卿〔唐代〕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

    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

    杜甫〔唐代〕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河中陪帅游亭(一作陪河中节度使游河亭)

    温庭筠〔唐代〕

    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

    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

    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

[阅读全文]...
  • 含有亭字的古诗词 带亭字的诗词名句

  •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阅读全文]...
  • 古诗长亭送别的诗句(长亭送别古诗词分享)

  • 送别,分享
  • 李叔同《送别》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李叔同:

    纵观李叔同的一生,可谓传奇与神奇,可称全才更是奇才。其父辈曾富甲一方,年*花甲之岁与小妾才生下幼子李叔同。5岁时其父离逝,往后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诗书画样样精通,但处在上世纪初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少年不得志,一腔热血和才华而无法施展,可以说整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后终于在迷茫中远渡日本留学艺术,以求艺术救国化人,学成回国从事绘画、音乐等教育工作。也只有在此期间算是充实的人生。也由此开创了美术、西洋音乐等先河,被*称为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送别》写给谁的:

    在1912年的春天,33岁的李叔同从天津去上海任教,后面加入了当时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也因为诗词的切磋与热爱,结识了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和袁希濂,并且义结金兰,成了“天涯五友”。*日的诗词文章交流,也让他们的友情逐渐紧密,可以说是一生的挚友了。

    也是同年应人邀请,赶赴杭州任教,为了告别挚友写下了经久不衰的《送别》。准确地说,应该是写给“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的。因李叔同加入“城南文社”之后,许幻园非常钦慕他的才华,便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也就是城南草堂。

    可想而知,李叔同与许幻园的友情肯定比其他三人要浓一些,所以在离开上海时写下《送别》,以表内心的不舍。

    李叔同《送别》注释:

    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

    壶:又作“斛”“瓢”

    尽:完结,消解。

      李叔同《送别》解析:

    此词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和曲唱出更是情意绵绵、凄凉唯美。此词词风朴实无华,虽全词无一句千古名句,但整体意象堪称,一气呵成。开头写离别之景时,仅用一个段落二句23个字就把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垂柳、残笛、夕阳、群山、天涯地角等行云流水般描述透彻,马上给人创造出一个分别的全景图。

    这种古朴的意境,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功底,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些景物景象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见的,可以说任何一个景物景象中都蕴含着浓浓的离愁。李叔同将这些景物景象集中地表达于一首词中,以一种特殊声音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思念的心弦,成为国人送别、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长亭”。亭者停也,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长亭古道已经和离别、送别等同,不仅仅是个地点,更代表着一种情绪。

    “古道”。古道是指古旧的驿道。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可见“古道”是穿越时空,一般意义的离别场所。北宋著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在“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无不表现了词人的离别、凄凉和哀感。后唐代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此处“古道相送”正是表达的离愁!

    “芳草”。孔子言《诗经》时曾说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命”,成为了*理解《诗经》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即以草木之性探索诗歌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先民的情感意志。芳草,并不特指某一种草或是一种花,有时甚至是花草的总称。随春而生,沐夏而荣,临秋而萎,经冬而枯,因古代贬官左迁一般在春季,芳草就具有了离别的含义;离离青草,春风吹生,此去经年,故又有了怀人之意。唐·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晚风”。晚来离别的风,总会多一些萧瑟。故唐·冯延巳在《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中云:“晚风斜日不胜愁。”宋·王质在同一词牌的词中也有“细雨萧萧莫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之句。绿树亭亭携夕照,晚风吹掠鬓云偏。唐·杜牧《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被惊得飞了起来,映入远处山峰的碧绿色中,一树的梨花被晚风吹落)

    “垂柳”。柳是古代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景象,这是因为“柳”“留”二音相谐,且柳枝依依,条条有情。古人又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知别的代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笛声”。笛子是古老的传统乐器。笛子的声调悠扬凄切,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悲伤情绪;而箫声呜咽,更是烘托出了凄惨孤独的处境。笛声清远悠扬,断断续续,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勾起人们的离情别绪。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李清照《孤雁儿》;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纳兰性德《菊花新》;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吴泳《上西*》;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韩元吉《菩萨蛮》

    “夕阳”。日之夕矣,牛羊下山。夕阳西下正是归家的时候,此时离别,更添凄凉。夕阳之后如果不是永夜,那么夕阳就是朝阳的缔造者。从这个角度说,夕阳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个起点,代表着一种永恒。“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描写夕阳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了落照在江水中的夕阳;“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写的是红胜火的夕阳;“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夕阳。”

    “群山”。群山既是离人与送者之间的天然屏障,又是离别双方情深义长的见证。故而,“群山”“远山”“山外山”等景象也常见于离别诗的句中。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安,称之为“祖”。

    “天涯地角”。天涯地角释义: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词)

    “零落”。飘零,流落。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元 萨都剌 《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 江 南酒家客。” 苏曼殊 《焚剑记》:“及状元死, 彩云 亦零落人间。”

    李叔同《送别》写作手法:

    第一节,白描手法(白描,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轮廓,摒弃各种修辞手法,却不乏生动传神。其实就是符号化。)写景,送别的背景芳草天涯,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送别的背景。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写景,写景,送别的背景远山夕阳,“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第三节,借景抒情,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感情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阅读全文]...
  • 古诗独坐敬亭山

  • 小学
  • 古诗独坐敬亭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阅读全文]...
  • 有关于春游南亭古诗词

  • 春游,文学
  • 有关于春游南亭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游南亭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原文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译文翻译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注释解释

      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拥:抱,抱持。

      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景:日光。煦:读xù。

      重:读chóng。

      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创作背景

      《春游南亭》作于约建中四年(783)早春,当时作者春游南亭,被南亭风光诱人、生机活泼的春天景象所感染,便写下了这首诗。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诗文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阅读全文]...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关于亭子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2、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3、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4、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5、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6、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7、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边多。

      *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8、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9、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10、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11、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阅读全文]...
  • 池州翠微亭岳飞古诗(池州翠微亭古诗解析)

  • 陈熙珵 – 关山月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2:00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古诗今译: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注释解说:

    ⑴池州:今安徽贵池。(2)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3)经年:常年。(4)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5)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6)寻芳:游春看花。(7)翠微:指翠微亭。(8)看不足:看不够。

    品鉴鉴赏: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他出身贫寒,幼年时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岳飞很有志气,勤奋学*,决心长大报效祖国。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十九岁的岳飞参军入伍,开始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此后,他在抗金斗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为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断得到提拔,历任清远军节度使、河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年(1140年),他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破金兵,第二年又打败了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离北宋的都城汴京仅有四十五里。岳飞准备渡河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河南北闻风响应,金兵面临全面溃退,形势对宋军极为有利。但是,南宋朝廷奉行投降政策,勒令岳飞撤兵,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岁暮(1142年1月27日)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后来又改谥忠武。宁宗时追封鄂王。岳飞在戎马征战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优秀作品。

[阅读全文]...
  • 形容少女的诗句(形容少女美好的古诗词)

  • 少女,美好
  • 少女的心事,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是一首千回百转的歌,是一支意犹未尽的舞。少女的心事,总带着青苹果的淡淡清香和酸甜,清新雅致又沁人心脾;少女的心事,即使在晚风里也能闻到淡淡的花草味道。少女情怀总是诗,所谓“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从古至今,总有些描绘少女心事的诗词,会让你感同身受。

    一、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古诗中的“郎”还真是不少,像崔郎萧郎刘郎阮郎等等,那么,周郎何许人也呢?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国里面临死前说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三国里面的周瑜可谓风流潇洒,精通军事,又善音律,在听人演秦有误时,即使是喝得半醉,也要回头看一下演秦的人,微微一笑,以提醒音错了。所以当时有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

    有一种少女心事叫未成曲调先有情。诗中引用周郎的典故,就是在形容女子弹筝是为了自己的仰慕者,还故意频繁出错,管它是两情相悦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这试探郎君的心思真是别出心裁,当真是位妙人。

    二、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才女李清照少女时期荡完秋千,连穿的上衣的都被薄汗湿透了。见到有生客来,鞋子都顾不上就赶忙走了。但为了偷偷看客人,还倚门回首,还装着嗅青梅的样子。说不定这位客人就是赵明诚哦。

    有一种少女心事叫怕见又想见,嗅青梅的动作,真真的可爱极了,看似不经意,却又似故事,巧妙的写出少女的好奇而娇羞的微妙心理活动。想那客人,定是位玉树临风翩翩美少年,让她心神不定怦然心动,想见又不敢见,怕见又想见。

    三、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有一种少女心事叫心烦意乱忐忑不安,这首诗表达了初恋少女听到情郎歌声后的所思所想,女子爱上心上人,但却没有明确表态,有点类似贾宝玉和林黛玉这种心照不宣的感情,但却碍于世俗等没有挑明。

    虽然从歌中听出了些情意,但总在心里琢磨他到底是无情多一点还是有情多一点。这种少女内心的纠结之情描绘得唯妙唯肖,就如她此刻的心情一样,一会出天情一会下雨。

    四、

    秋日偶成

    宋/朱淑真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少女时代即将告别之际,诗人对自己未来夫婿的一种美好想象。虽然不知道他样貌几何,但总渴望将来能遇到一位能诗会赋的理想伴侣。

    有一种少女心事叫憧憬未来,情窦初开、懵懵懂懂的少女,总会或多或少有这种忧愁,会在心中描绘自己未来的灵魂伴侣,他们或英俊才子,或才华横溢,或温润如玉,又或风光霁月……

    五、

    长干行

    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诗仙”的李白诗道理总是这么浅显易懂,少女心事不止有试探,想见不敢见,还有两小无猜,亲密无间的青梅竹马。即使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还互掷过青梅,但直到14岁出嫁的时候,都因害羞而不敢微笑。

    少女的矜持感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这首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满满的浪漫气息扑面而来。青梅竹马的爱情,可遇不可求,遇到了一定要珍惜,毕竟好多人连遇到的缘份都没有。

    六、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清/ 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写少女怀春朦胧爱慕之情也比较经典,“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

    “盈盈”二字最为出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体现了少女的清新婉约又楚楚可人,简直可以独占世间女子所有的美好。随后她稍加打扮又显得风流袅娜,见到陌生人羞涩但又忍不住回头望,更是活灵活现地勾勒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

[阅读全文]...
  • 李白:独坐敬亭山古诗

  • 李白
  •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5、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6、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阅读全文]...
  • 关于白云亭的古诗词有哪些 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1.《白云亭》元朝

    李晏

    白云亭上白云秋,桂棹兰桨记昔游。往事已随流水去,青山空对夕阳愁。兴亡翻手成舒卷,今古无心自去留。独倚西风一惆怅,数声柔橹…

    2.《白云·白云亭构见浮图》宋朝

    林通

    白云亭构见浮图,贤尹标名意有余。閒抱石岩禅客座,影笼墨迹宪台书。玎珰玉溜无停响,潇洒琅玕不用疏。登赏已知情放佚,飘飘应喜类相如。

    3.《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宋朝

    黄庭坚

    曩谁筑孤亭,胜日有感遇。永怀刘随州,因榜白云句。遗老不能谈,岁月忽成屡。绿阴斤斧尽,华屋风雨仆。吴侯七闽英,宰县有真趣。弦歌解民愠,根节去吏蠹。材收佛宫余,工有…

    4.《留题分宜前山吴隐士白云亭·江上青山山上泉》宋朝

    金君卿

    江上青山山上泉,酌泉烹茗白云间。长官不扰民无讼,共喜登临一日闲。

    5.《天*山谒范文正祠登白云亭》宋朝

    叶茵

    为谒先儒马鬣茔,倚藤得得上天*。直疑寺外崚嶒石,犹是胸中数万兵。松障四开心目快,山泉一歃骨毛清。坐间恰动思亲念,隐隐白云何处生。

    6.《次韵廖明略同吴明府白云亭宴集》宋朝

    黄庭坚

    江静明花竹,山空响管弦。风生学士尘,云绕令君筵。百越余生聚,三吴远接连。庖霜刀落鱠,执玉酒明船。叶县飞来舄,壶公谪处天。酌时多暴谑,舞短更成妍。唯我孤登览,观诗…

    7.《白云亭》宋朝

    郑道

    天风吹我上齐云,小涧清从石乳分。濯罢尘缨吾欲忘,白云满地未斜曛。

    8.《湘月·天*山上白云亭酌泉晚眺,欲寻远公石屋不果,归路看红叶泊鹭飞浜作。》清朝

    郑文焯

    乱峰唤客,引幽筇藓步,飞上空翠。旧赏林亭,更暝蹋,到地秋声红碎。裂壁通樵,崩厓辟鸟,风谷铿环佩。斜阳屏画,舞枫欲共天醉。别有石灶松烟,半坳云乳,泻连筒珠缀。滴尽…

    9.《和殿卿白云亭醉歌》明朝

    李攀龙

    狂杀王门客,空亭日啸歌。那知珠履散,自爱白云多。短发明秋水,长裾曳芰荷。独怜枚叟在,不复厌婆娑。

    10.《白云亭和韵二首·碧桃溪会创幽亭》宋朝

    袁正规

    碧桃溪会创幽亭,岂是从前浪得名。静对好山閒日月,却疑尘贡有蓬瀛。檐间自在烟云合,砌下长流风雨声。林坞下遮沧海阔,暂来还得眼双明。

    11.《白云亭》宋朝

    释正韶

    白云亭上白云闲,云满危栏雪满山。雪似白云云似雪,不知何处是人间。

    12.《题白沙翠竹江村九首·其三·东溪白云亭》清朝

    ​吴敬梓

    东溪看朝隮,荟蔚众皱堆。东溪人已去,白云自往来。

    13.《留题分宜前山吴隐士白云亭·面挹晴光锦绣川》宋朝

    金君卿

    面挹晴光锦绣川,却临苍涧玉声涓。逸民自有山中乐,人间山前令尹贤。

    14.《白云亭和韵二首·幽奇山水卒难图》宋朝

    袁正规

    幽奇山水卒难图,亭插白云景象余。共乐灵踪还旧址,好编名字入新书。面前沧海迷三岛,林下谁人继二疏。洞里苍龙头角老,埋茂岁月意如何。

    15.《白云亭》宋朝

    安扶

    云来本无心,云去亦无迹。要是莫逆交,更为不速客。

    16.《漳南十咏·白云亭》宋朝

    蔡襄

    云擎翚槛翠岩巅,石老松皴不计年。举世觉来空白日,几人游去上青天。醉看绝壑都无地,啸倚清风只恐仙。花晚春残无限意,他时回首定依然。

    17.《白云亭》宋朝

    徐寿朋

    飞泉山脚水盈盈,溪会亭前就榜名。驻目合流寻异派,爽心临眺胜登瀛。游人暗认仙原景,清耳微传玉佩声。依约白莲当日事,社中贤令有渊明。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句子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语录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说说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名言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诗词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祝福

关于亭的古诗少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找不到方向的古诗 和立秋有关的古诗词 祝福情侣长久的古诗词 彻底结束的古诗 关于湖烟雾缭绕的古诗 关于寄托思乡的古诗 能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 关于心中明白不说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瓷 关于春节的古诗儿童诗 说梳子爱情的古诗 寒冷喝酒的古诗 元宵节送祝福的古诗 学*古诗文朗诵的体会 关于儿童的古诗专人朗诵 跟戏剧有关的古诗 关于精气神的古诗 纹身有纹古诗的吗 家长对孩子研古诗的感想 75首古诗里描写秋天的诗 关于迎接春天的古诗 关于节气春分的古诗词 表示沉默的古诗 写老人大寿的古诗 赞美小草小树的古诗 描写三月花的古诗 王安石的梅花古诗新唱 七夕的古诗杜牧秋夕 写修身的古诗文 高考必背的王勃古诗文 古诗关于春天的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