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的长亭 >

古诗词的长亭

关于古诗词的长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词的长亭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词的长亭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词长歌行的解析

  • 文学
  • 古诗词长歌行的解析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此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长歌行的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词句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相和歌·*调曲》,可以长声歌唱。

      ⑵葵:蔬菜名。《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干燥,晒干。

      ⑷”阳春“句: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阳,温和。给予。德泽,恩惠。

      ⑸秋节至:秋天到来。

      ⑹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二句:以河中流水比喻光阴和人的年龄,都是一去不返。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白话译文

      青青的菜园啊绿葵儿青青,清晨的露珠啊要在阳光下消失。

      和煦的春光啊普遍赐给了恩泽,大地上的万物啊都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谁都害怕肃杀的秋天降临啊,将会威逼得叶黄枝枯花朵儿憔悴。

      时光如东流大海的无数江河啊,什么时候有哪一条能够再西归?

      人在少壮之年啊不去及时努力,到了老大一事无成啊只能白白地伤悲!

      创作背景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古辞共三首,此诗为第一首,最早见于萧统《文选》。张玉谷认为,“此警废学之诗”。

      赏析

      这是一首激励人们要及时努力、奋发向上的乐府民歌。不仅语言朴素,深入浅出,而且饱含哲理,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诗词解释(长亭外古道边赏析)

  • 送别,解释
  • 朴树在一档节目中现场演唱《送别》的时候,中途曾一度哽咽,泣不成声。后来,他专门出面解释了一下原因,原来《送别》这首歌,其创作背景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送别》是民国大家弘一法师的一曲作品,后来成为了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送别歌曲。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本曲是为友人离别时所作,后被用于各种离别场合,包括同窗毕业,亲人分别。

    我们其实很难看到真正因为一首歌触动情感的场面,大多数时候,歌手看似声情并茂,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舞台需要做的表演而已,真正像朴树这样丝毫不顾及媒体的,还真不多。

    《送别》之所以经典,最主要的是他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情到深处方知浓,没有真正的不舍,根本写不出这样凄美的词来。

    李叔同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他们的梦想很难实现。和李叔同一起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有五人,他们志同道合、义结金兰,被称为“天涯五友”。《送别》就是为其中的一位挚友许幻园作的。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不在于朝朝暮暮,而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你都懂,也不用太多的言语,只要我现在你对面,你知道我要去何方。

    李叔同和许幻园的友谊就是淡如水,高山流水的水。我不在乎你是谁,你的出身,我只知道,你是我一生的挚友就行。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李叔同坐在家里,许幻园站在外面,对着李叔同家的院子喊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走了。咱们后会有期。”许幻园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听到声音的李叔同追出来,只看到好友在大雪中离开的背影,心中有很多的不舍,但他并没有叫住许幻园,任凭他消失在视线之外。

    回到家的李叔同一边流泪一边写下了《送别》这首词,表达对许幻园的不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一生拥有一个李叔同这样的朋友,足矣!

[阅读全文]...
  • 古诗长亭送别的诗句(长亭送别古诗词分享)

  • 送别,分享
  • 李叔同《送别》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李叔同:

    纵观李叔同的一生,可谓传奇与神奇,可称全才更是奇才。其父辈曾富甲一方,年*花甲之岁与小妾才生下幼子李叔同。5岁时其父离逝,往后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诗书画样样精通,但处在上世纪初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少年不得志,一腔热血和才华而无法施展,可以说整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后终于在迷茫中远渡日本留学艺术,以求艺术救国化人,学成回国从事绘画、音乐等教育工作。也只有在此期间算是充实的人生。也由此开创了美术、西洋音乐等先河,被*称为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送别》写给谁的:

    在1912年的春天,33岁的李叔同从天津去上海任教,后面加入了当时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也因为诗词的切磋与热爱,结识了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和袁希濂,并且义结金兰,成了“天涯五友”。*日的诗词文章交流,也让他们的友情逐渐紧密,可以说是一生的挚友了。

    也是同年应人邀请,赶赴杭州任教,为了告别挚友写下了经久不衰的《送别》。准确地说,应该是写给“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的。因李叔同加入“城南文社”之后,许幻园非常钦慕他的才华,便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也就是城南草堂。

    可想而知,李叔同与许幻园的友情肯定比其他三人要浓一些,所以在离开上海时写下《送别》,以表内心的不舍。

    李叔同《送别》注释:

    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

    壶:又作“斛”“瓢”

    尽:完结,消解。

      李叔同《送别》解析:

    此词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和曲唱出更是情意绵绵、凄凉唯美。此词词风朴实无华,虽全词无一句千古名句,但整体意象堪称,一气呵成。开头写离别之景时,仅用一个段落二句23个字就把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垂柳、残笛、夕阳、群山、天涯地角等行云流水般描述透彻,马上给人创造出一个分别的全景图。

    这种古朴的意境,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功底,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些景物景象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见的,可以说任何一个景物景象中都蕴含着浓浓的离愁。李叔同将这些景物景象集中地表达于一首词中,以一种特殊声音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思念的心弦,成为国人送别、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长亭”。亭者停也,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长亭古道已经和离别、送别等同,不仅仅是个地点,更代表着一种情绪。

    “古道”。古道是指古旧的驿道。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可见“古道”是穿越时空,一般意义的离别场所。北宋著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在“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无不表现了词人的离别、凄凉和哀感。后唐代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此处“古道相送”正是表达的离愁!

    “芳草”。孔子言《诗经》时曾说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命”,成为了*理解《诗经》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即以草木之性探索诗歌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先民的情感意志。芳草,并不特指某一种草或是一种花,有时甚至是花草的总称。随春而生,沐夏而荣,临秋而萎,经冬而枯,因古代贬官左迁一般在春季,芳草就具有了离别的含义;离离青草,春风吹生,此去经年,故又有了怀人之意。唐·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晚风”。晚来离别的风,总会多一些萧瑟。故唐·冯延巳在《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中云:“晚风斜日不胜愁。”宋·王质在同一词牌的词中也有“细雨萧萧莫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之句。绿树亭亭携夕照,晚风吹掠鬓云偏。唐·杜牧《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被惊得飞了起来,映入远处山峰的碧绿色中,一树的梨花被晚风吹落)

    “垂柳”。柳是古代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景象,这是因为“柳”“留”二音相谐,且柳枝依依,条条有情。古人又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知别的代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笛声”。笛子是古老的传统乐器。笛子的声调悠扬凄切,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悲伤情绪;而箫声呜咽,更是烘托出了凄惨孤独的处境。笛声清远悠扬,断断续续,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勾起人们的离情别绪。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李清照《孤雁儿》;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纳兰性德《菊花新》;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吴泳《上西*》;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韩元吉《菩萨蛮》

    “夕阳”。日之夕矣,牛羊下山。夕阳西下正是归家的时候,此时离别,更添凄凉。夕阳之后如果不是永夜,那么夕阳就是朝阳的缔造者。从这个角度说,夕阳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个起点,代表着一种永恒。“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描写夕阳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了落照在江水中的夕阳;“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写的是红胜火的夕阳;“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夕阳。”

    “群山”。群山既是离人与送者之间的天然屏障,又是离别双方情深义长的见证。故而,“群山”“远山”“山外山”等景象也常见于离别诗的句中。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安,称之为“祖”。

    “天涯地角”。天涯地角释义: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词)

    “零落”。飘零,流落。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元 萨都剌 《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 江 南酒家客。” 苏曼殊 《焚剑记》:“及状元死, 彩云 亦零落人间。”

    李叔同《送别》写作手法:

    第一节,白描手法(白描,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轮廓,摒弃各种修辞手法,却不乏生动传神。其实就是符号化。)写景,送别的背景芳草天涯,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送别的背景。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写景,写景,送别的背景远山夕阳,“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第三节,借景抒情,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感情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阅读全文]...
  • 含有亭字的古诗词 带亭字的诗词名句

  •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阅读全文]...
  • 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诗词

  • 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诗词

      古诗原文

      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诗文赏析

      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先是贺方回写了一首《青玉案》,以词中之句改调名为《横塘路》,其结语“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传诵一时,交相赞誉。黄庭坚与贺交好,赋诗《寄贺方回》:“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黄为赵挺之、陈举所构陷,贬谪宜州(今广西宜山)。其兄黄大临,知其喜爱贺词,便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送别。翌年庭坚至宜州后,又依贺韵奉和其兄。惠洪青年时曾为县小吏,因庭坚喜其聪慧,教他读书,后来才成为海内名僧的。庭坚流放过湘江时,惠洪曾入舟陪送,时达一月,足见交情深笃。为了与庭坚兄弟唱和,也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三首俱步贺词原韵,成为词林佳话。

      惠洪这首和作从长亭惨别到旅舍苦思,外景内情,相反相成;忆想、现实,交织其间,突出离愁之既深且苦。

      上片表现别时情景。长亭折柳,从此远别,牵动愁肠,是以生恨。故落笔先写出这揪人心肺的一幕:长亭别恨。“绿槐烟柳”,乃三春美景,与饯行送别的“长亭路”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实即以乐景衬哀情,使人倍觉黯然魂销。“取次”,随便,这里有草率之意。试想离人黄庭坚已是遭贬流放的罪臣,奉诏即行,焉敢滞留,其匆匆成行、草草送别之仓惶情状,实亦不难想象。著一“恨”字,实含无限伤感。进而表现离别之际的思绪。试想离人此去宜州,“千峰万嶂”、“远山修水(黄大临和词之句),年*花甲而遭此坎坷,能不忧谗畏谤,思亲怀旧,愁怀惨怛,孤寂难堪?能不倍感时间漫长,痛苦的日子难以打发?”“日永如年愁难度”,虽是赋体直陈的本色之语,确也令人直觉肠回九转,凄惋欲绝。再进而表现离人上路之后的情景。试想离人虽然踏上流放之路,怎能割舍亲友!因此立马据鞍,频频回首。只是却被暮云遮断了视线,连开封那样的高城都望不见,怎能望见站立在高城上送行的亲友!词中虽只刻画离人踟蹰不前的索寞身影,但其依依不舍、怅怅不已的凄凉心境却已生动如见。庭坚和词中曾自述感受:“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取景与此不同,意境却极其*似,果然是彼唱此和,“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片描述旅舍离愁。换头直承而下,从傍晚到天晓,集中表现这乍尝别离滋味的第一夜的凄悲境况。孤鞍远去,投宿时天已傍晚。可旅舍怎能和家相比,试想离人此际触处所及,无一*惯,怎能不默默回想和亲人话别的那幕情景,其所以默默存想,暗暗思忆,既是重视深情、珍藏心底的慰藉,也是被迫分离、难以言宣的苦痛。“千万句”,造语*淡,却可启发联想,既能想见亲人反复再三、不厌其烦的关切情态,更能想见亲人既温存体贴又焦急担忧的寸寸柔肠。单纯写苦,不见其苦;忆乐思苦,其苦倍增;从离人唯一的.慰藉反映出离人无穷的苦悲,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机杼如出一辙。于是以高度概括的笔力形象生动地表现离人这一夜的孤苦凄凉:薄单单的被盖,孤零零的枕头,静寂寂的夜晚,又有惹人心烦的潇潇雨声,滴滴答答一直落到天亮。仅此现实苦况,已是令人不胜凄怆。再借“梦回”之际,引起对比,强化愁思。思念萦回,形诸梦寐;试想离人思绪,不难想象梦中之景。于是梦里家庭的温馨欢乐与眼前旅舍的冷寂孤苦,映照分明,顿觉满纸生愁,其哀至极。这样以虚衬实,确能以少胜多,艺术内蕴更为丰富,审美佳趣因而倍增。

      惠洪言情,之所以真挚贴切、哀婉动人,首先是善于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准确体察离人的心境,因而感同身受,悲如己出,能够委曲尽致地代抒离人的愁思,不愧为黄庭坚的忘年知己。加以善于捕捉初感,选材多是新离乍别的典型情景,能够造成创深痛巨、记忆犹新的强烈印象。并且又善于利用艺术空白,以虚见实,苦乐相形,容易调动人生的共同体验,激起情感的共鸣,因而大大增强了审美情趣。

[阅读全文]...
  • 关于春天的长古诗词

  • 春天,写作
  • 关于春天的长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春天的长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唐朝: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2、感春五首

      唐朝: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3、春江花月夜

      唐朝: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4、杏花天·鬓棱初翦玉纤弱

[阅读全文]...
  •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诗词赏析

  •   【原文】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赏析】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五十岁了。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瑟”。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约还轻别”;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别”)。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铺陈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群来愁绝?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无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象长了角似地转动不了,语本于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诗句。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指出:“这是写别后的景况,又是对眼前局势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词人目谓。“销骨”,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诗意,极言离愁的销魂蚀骨。接着又以“问谁使”的设问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陈亮(兼指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当然不仅是因朋友离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国家的危亡形势和他们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这样,最后几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读者觉得词人在小题大做了。

      最后几句,暗用了好几个典故。前两句用《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载罗绍威的故事。罗绍威联合朱温击败田承嗣后,为供应朱温的需求,把积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两句用《太*广记》卷二○四所记独孤生的故事。唐代独孤生善吹笛,“声发入云,??及入破,笛遂败裂”。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错,本指错刀,这里借指错误。料,作岂料解。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词倡始,词人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阅读全文]...
  • 关于白云亭的古诗词有哪些 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1.《白云亭》元朝

    李晏

    白云亭上白云秋,桂棹兰桨记昔游。往事已随流水去,青山空对夕阳愁。兴亡翻手成舒卷,今古无心自去留。独倚西风一惆怅,数声柔橹…

    2.《白云·白云亭构见浮图》宋朝

    林通

    白云亭构见浮图,贤尹标名意有余。閒抱石岩禅客座,影笼墨迹宪台书。玎珰玉溜无停响,潇洒琅玕不用疏。登赏已知情放佚,飘飘应喜类相如。

    3.《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宋朝

    黄庭坚

    曩谁筑孤亭,胜日有感遇。永怀刘随州,因榜白云句。遗老不能谈,岁月忽成屡。绿阴斤斧尽,华屋风雨仆。吴侯七闽英,宰县有真趣。弦歌解民愠,根节去吏蠹。材收佛宫余,工有…

    4.《留题分宜前山吴隐士白云亭·江上青山山上泉》宋朝

    金君卿

    江上青山山上泉,酌泉烹茗白云间。长官不扰民无讼,共喜登临一日闲。

    5.《天*山谒范文正祠登白云亭》宋朝

    叶茵

    为谒先儒马鬣茔,倚藤得得上天*。直疑寺外崚嶒石,犹是胸中数万兵。松障四开心目快,山泉一歃骨毛清。坐间恰动思亲念,隐隐白云何处生。

    6.《次韵廖明略同吴明府白云亭宴集》宋朝

    黄庭坚

    江静明花竹,山空响管弦。风生学士尘,云绕令君筵。百越余生聚,三吴远接连。庖霜刀落鱠,执玉酒明船。叶县飞来舄,壶公谪处天。酌时多暴谑,舞短更成妍。唯我孤登览,观诗…

    7.《白云亭》宋朝

    郑道

    天风吹我上齐云,小涧清从石乳分。濯罢尘缨吾欲忘,白云满地未斜曛。

    8.《湘月·天*山上白云亭酌泉晚眺,欲寻远公石屋不果,归路看红叶泊鹭飞浜作。》清朝

    郑文焯

    乱峰唤客,引幽筇藓步,飞上空翠。旧赏林亭,更暝蹋,到地秋声红碎。裂壁通樵,崩厓辟鸟,风谷铿环佩。斜阳屏画,舞枫欲共天醉。别有石灶松烟,半坳云乳,泻连筒珠缀。滴尽…

    9.《和殿卿白云亭醉歌》明朝

    李攀龙

    狂杀王门客,空亭日啸歌。那知珠履散,自爱白云多。短发明秋水,长裾曳芰荷。独怜枚叟在,不复厌婆娑。

    10.《白云亭和韵二首·碧桃溪会创幽亭》宋朝

    袁正规

    碧桃溪会创幽亭,岂是从前浪得名。静对好山閒日月,却疑尘贡有蓬瀛。檐间自在烟云合,砌下长流风雨声。林坞下遮沧海阔,暂来还得眼双明。

    11.《白云亭》宋朝

    释正韶

    白云亭上白云闲,云满危栏雪满山。雪似白云云似雪,不知何处是人间。

    12.《题白沙翠竹江村九首·其三·东溪白云亭》清朝

    ​吴敬梓

    东溪看朝隮,荟蔚众皱堆。东溪人已去,白云自往来。

    13.《留题分宜前山吴隐士白云亭·面挹晴光锦绣川》宋朝

    金君卿

    面挹晴光锦绣川,却临苍涧玉声涓。逸民自有山中乐,人间山前令尹贤。

    14.《白云亭和韵二首·幽奇山水卒难图》宋朝

    袁正规

    幽奇山水卒难图,亭插白云景象余。共乐灵踪还旧址,好编名字入新书。面前沧海迷三岛,林下谁人继二疏。洞里苍龙头角老,埋茂岁月意如何。

    15.《白云亭》宋朝

    安扶

    云来本无心,云去亦无迹。要是莫逆交,更为不速客。

    16.《漳南十咏·白云亭》宋朝

    蔡襄

    云擎翚槛翠岩巅,石老松皴不计年。举世觉来空白日,几人游去上青天。醉看绝壑都无地,啸倚清风只恐仙。花晚春残无限意,他时回首定依然。

    17.《白云亭》宋朝

    徐寿朋

    飞泉山脚水盈盈,溪会亭前就榜名。驻目合流寻异派,爽心临眺胜登瀛。游人暗认仙原景,清耳微传玉佩声。依约白莲当日事,社中贤令有渊明。

[阅读全文]...
  • 关于友情长存的古诗词

  • 友情
  • 关于友情长存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友情长存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友情的诗句1

      1、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骆宾王《萤火赋》

      2、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汉。无名氏《别诗四首》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箜篌谣》

      5、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6、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孔融《诗》

      7、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无名氏《古诗》

      8、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9、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10、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11、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和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12、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13、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4、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15、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16、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17、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18、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9、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20、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二首》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词的长亭 - 句子

古诗词的长亭 - 语录

古诗词的长亭 - 说说

古诗词的长亭 - 名言

古诗词的长亭 - 诗词

古诗词的长亭 - 祝福

古诗词的长亭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河水的优美句子 描写老师外貌的句子 朋友圈精美句子 形容爬山心情唯美句子 仿写颜色的句子 最吸引人的句子 形容马的风采的句子 形容眼睛的优美句子 君子兰开花的唯美句子 描写大树的优美句子 青春句子 好好学*的句子 鲜花与心情经典句子 表达压抑又无奈的句子 晒自己养花的句子 有趣的灵魂经典句子 形容婴儿可爱的句子 进步的句子经典语录 置身花海的优美句子 无助的句子说说心情 一句懂你的深情句子 对感情专一的霸气句子 生命脆弱感悟的句子 亲情的句子唯美简短 很拽很叼很冷的句子 一句话赞美别墅的句子 互相尊重的句子 关于光的唯美句子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句子 爱情伤心的句子 关于工作正能量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