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关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 文学
  •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全诗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欢迎大家阅读!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前言】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鉴赏】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曾氏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修。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 “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

      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拓展内容】

      生查子·元夕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个节日被喻为*情人节,多少与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有点关系。

      这首词写了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还写了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却又余味绕梁。词的上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月上中天,柳下相约;灯火阑珊,两情相悦;花前月下,柔情蜜意。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下阕写了“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依旧的只有月与灯吗,其实景物皆依旧。“不见去年人”,只不过是赏灯人的心境不同罢了。“泪湿春衫袖”,一个“湿”字,将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璀璨的元宵夜景也由明亮化为暗淡。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在对比中词人的伤感越发令人感慨。

      这种“今非昨,人成各”的情感在古诗词里还有很多。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出如田园一般淡雅自然的《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婉约起来一样的柔情百转。

[阅读全文]...
  • 画眉鸟欧阳修古诗翻译(画眉鸟宋欧阳修的古诗翻译)

  • 庆历五年(1045年),革新失败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被放逐到滁州,任滁州太守。

    在此期间,他寄情山水,恣意江湖,以宽达洒脱的大手笔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游春》等传世之作,以及一些独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诗词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首颇具艺术性与哲理性的七言绝句一一《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是一首自由的颂歌!它通过一只画眉鸟在金贵的笼子里和山林间的不同感受,来表现诗人对自然,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之情。

    全诗采取的主要手法是对比。

    前两句写画眉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飞翔随意歌唱的情景,首句百啭千声,既是形容声音的婉转动听繁复多样,也是表现在它的自由自在,即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承接上句,仍是随意移的注脚。以景换景,就如电影镜头,这个画面无逢嵌入到另一个画面,通过自然景观,山花灿烂,鸟儿低可栖高可息,把随意移的描述推向更高的维度,充分展现自由的可贵。又如唱歌,先是低音,继而中音高音,高亢入云,把读者的胃口吊住,为后面的转合作足了铺垫。

    其实人鸟的意识并不能共道,诗人不过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借助外物画眉鸟来抒发一下而已。

    第三句在前两句柔和的画风下,急转直下,让读者以为本可以看个文艺片,却不料切换到了惊悚片,画眉鸟不知是自入还是误入,就到了金贵的笼子里了。

    上一秒还见它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眨眼间就又坐在宝马豪门里哭了。

    就象一支股票,先是高开高走,你在洋洋得意之时,突然黑马杀至,崩盘在即,立刻呈断崖式下跌,到了第回句,大局已定,再也无法恢复至原有的盘面,令人扼吭拊背而叹。

    三四两句,写画眉鸟的另一种生活,华贵而不能自由的环境,锁入金笼,再也不能随意移的鸣出百啭千声了。

    末三字以自在啼作结,自然而不带痕迹的衬托出金笼听的无奈。

    全诗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把跌荡起伏玩得天衣无缝,若非诗人有着唐宋八大家的妙手生花,谁又能有此笔力?

    就好比你在桂林玩个漂流,前一段行程*群山如画,鸟语花香,伊人在侧,风和日丽。正心情大好之时,冷不防一个急流险滩河水呈瀑布式的下行,竹筏前端已沁入水中,就在你心惊胆战以为要去河神那比武招亲之时,竹筏后半部已是跌停在河面,溅起一片水花,竹筏又复*衡*稳,向前而行。把你一个脆弱的小心脏玩得扑楞扑楞的。你侧目身旁,伊人如玉,回望身后,群山如画。于惊魂甫定之后,左右顾盼之间,内心无比洒脱,半无半丝哀怨。

    在短短二十八个字之中,诗人用大手笔,超凡脱俗的表明了自由可贵的哲理。虽有郁闷,却并不忧伤,一种宁可寄情山水也不违背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同流的洒脱之风,透字而岀。

    任何文字,写景状物的目的,不外乎抒情言志,这首《画眉鸟》也不例外。

    庆历四年,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等相继罢官。

    诗人“不畏群邪切齿之祸,敢冒一人难犯之颜”,上书为革新派辦诬。终不为庙堂所容,次年即被外放滁州。

    对于革新的失败,诗人并不象柳宗元那样表现出过多的哀怨与愤懑。他似乎并不以放逐为意,反而在滁州的山水间享受着极大的愉悦。这从他在这期间所作的《丰乐亭游春》及《醉翁亭记》中,可窥一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林间也”,若把这句名言,映照这首绝句的意境,最是合适。二者差不多都是作于放逐滁州的同一时期,都是作者当时心绪的真实写照。

    通过画眉鸟对山花红紫的赞美,对金笼生活的厌恶,以及对林间自在啼的向往,真实地流露出当时的思想和情感,复杂中透着矛盾,矛盾中有着一丝洒脱,洒脱中又有着若有若无的不甘,同时也展现了一种酸葡萄的心理,你不要格老子在庙堂呆,格老子就暂时在山林间快活快活。你以为格老子吃了亏,却怎知格老子正得了便宜在卖乖呢。

    这在深层次上倒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好还”相类似,只不过一个表达的明确,一个表达的隐晦罢了。

    若抛开这些时代背景,单就以诗论诗,这首《画眉鸟》,已不足是仅限于诗人所表露的那种不以放逐为意的宽达与洒脱胸怀,和陶醉于自然山水无拘束的快感,还有颇为广泛的哲理启示,ta告诉我们,自由是可贵的,在丧失之后体会更深。

    ta还告诉我们,禁锢压抑是不可取的,是会堙没才能的。

    画眉鸟在笼中,鸣不出百啭千声的原因,是它不能随意移。只有在自在啼的自由前提下,才能充分的发挥运用好才智。

    当然了,这都是*的臆想,至于是不是诗人这首诗的初衷,就不得而知了。

    欧阳修晚年好佛,自号六一居士,*对他诗文的评价,使其荣身唐宋八大家之一,身前身后,皆有誉名,为千百年来文人所仰视。我想并不单单是诗词文章的清丽脱俗所致,亦必与其长期身居庙堂高位是分不开的。

    如古诗十九首,虽说千古流传,却至今都不知道作者是谁。

[阅读全文]...
  • 欧阳修的诗

  •   1、《卜算子》

      极得醉中眠,迤逦翻成病。

      莫是前生负你来,今世里、教孤冷。

      言约全无定。是谁先薄幸。

      不惯孤眠惯成双,奈奴子、心肠硬。

      2、《长相思》

      深花枝。浅花枝。

      深浅花枝相并时。

      花枝难似伊。玉如肌。

      柳如眉。

      爱着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3、《朝中措》

      *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4、《滴滴金》

      尊前一把横波溜。彼此心儿有。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

      偎人欲语眉先皱。红玉困春酒。

      为问鸳衾这回後。几时重又。

      5、《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阅读全文]...
  • 欧阳修:别滁

  •   《别滁》

      作者: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翻译:

      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

      (百姓)为我酌酒饯行,

      我希望像*日一样开怀畅饮,

      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

      赏析:

      欧阳修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他的着名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在滁州作的。1048年(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首句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易流畅,非常感人。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阅读全文]...
  • 欧阳修 悲秋的诗句

  •   《秋声赋》是一首欧阳修悲秋之作。也表述了作者宦海沉浮,人生艰难的不幸遭遇。

      宋代: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注释

      欧阳子:作者自称。

      方:正在。

      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以,表并列,而。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明河:天河。

      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惨淡:黯然无色。

      烟霏:烟气浓重。霏,散扬。

      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

      日晶:日光明亮。晶,亮。

      栗冽:寒冷。

      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

      绿缛:碧绿繁茂。

      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一气”运行的结果。

      余烈:余威。

      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有时:有固定时限。

      渥:红润的脸色。

      黟(yī):黑。

      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阅读全文]...
  • 秋色赋欧阳修

  • 秋色,诗人
  • 秋色赋欧阳修

      在《秋色赋》中,讲述著名的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哪些事情呢?有着怎样的秋天描述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秋色赋欧阳修,欢迎大家阅读。

      秋色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憟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色赋译文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知识扩展:秋声赋原文以及翻译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翻译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秋色赋读后感

      我读过欧阳修的秋色赋和峻青写的秋色赋,欧阳修的秋色赋显得有些许悲哀,感慨秋天虽美,却不长久,秋风瑟瑟,冬天就要来到了,虽然凄凉,但是,却借冬天和其它季节反衬了秋天的美,作者悲哀秋天很短……峻青的却了有一番风趣。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作者眼中的秋色是多么的美丽,秋天初来咋到,让农民伯伯措手不及,一切洋溢着喜庆。金秋,阳光普照大地,蔚蓝的天空、散落的白云,有时几只鸟儿经过、发出清脆的叫声,似乎在赞叹这个金色的深秋,是多么的美好,同时又增添了一份凄凉。但是,那些树,却笔直的站在哪儿里,像一个个战士保卫祖国。路边的花儿个个精神抖擞好不热闹,水面经阳光照耀,波光粼粼,游人在湖边看景色、划船,水花四溅,水珠好似一颗颗金色的珠子,可爱至极。那青山依旧那么绿,没有一丝瑕疵,一切都那么美好,秋天的色彩,五彩斑斓。

      秋天理智,她不像春天那样骄,夏天那样狂,秋、收获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我爱大自然,是她创造了美好,正因为短暂,就更要珍惜,我爱秋天的景色,是那样的美好、宁静、朴素、高洁!

[阅读全文]...
  • 朝中措欧阳修

  • 诗人
  • 朝中措欧阳修

      导语:《朝中措》是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是他为好友刘原甫践行所创作的著名佳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朝中措,欢迎阅读!

      朝中措

      欧阳修

      *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前 通:樽)

      《朝中措》译文:

      *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朝中措》注释:

      *山栏槛:*山堂的栏槛。

      手种堂前垂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千钟:饮酒千杯。

      直须:应当。

      尊:通“樽”,酒杯。

      《朝中措》鉴赏: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鉴赏

      【作品介绍】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是金代词人完颜璹的作品。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作品,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而是笔势跳跃,地域转换涉及颇广,古今上下,纵横多变。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激荡的感情,又是刻意而为的婉转的笔法。

      【原文】

      朝中措

      襄阳古道灞陵桥①,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②,云飞陇首③,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注释】

      ①瀑陵桥:即灞桥,: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水上。

      ②玉塞:郸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东。

      ③陇首:泛指陇山一带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作品,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而是笔势跳跃,地域转换涉及颇广,古今上下,纵横多变。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激荡的感情,又是刻意而为的婉转的笔法。因为词人虽然忧念国事,对金朝衰势焦灼悲苦,但迫于政治环境的险恶,此种心情,却不敢直接表白,只能委婉地透露,故在此词中用典颇多,但其用典浑化无痕,意深而笔曲,颇为耐人寻味。

      上片首句以灞陵古道起,气势颇为宏大。灞陵桥,即霸桥。《三辅黄图》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此处以此地起首,当然不是写离别,而是要缅怀英雄业绩之意。因为在历史上,这一带曾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涌现出了众多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雄才大略、一统中华的秦始皇、“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的汉高祖刘邦;汉初功臣萧何,韩信、张良;汉武帝时的封疆大将卫青、霍去病、射虎南山的飞将军李广,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他们在这里都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词作者由古迹“灞陵桥,想到了这些英雄人物,又不禁联想到金朝国势衰落,却无人能象这些英雄那样,担当起挽救国家于危亡中的大业,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故有”诗兴与秋高“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虽是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句,但却毫无突兀之感,实在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既抒发了他追念前代英雄豪杰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缺乏栋梁之才,不知前途如何的深切的忧虑。

      下片,沿上片起首之意,依然以地名入词。玉塞,即玉门关,又称玉关,“霜清玉塞”意玉门关外,霜清月冷,“云飞陇首着,风落江皋”则更显凄清。

      后两句,出自南粱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这三句都是写秋景,皆对应了上片“秋高”二字。同时也婉转地表露了作者的生活窘况。《金史》本传曾载词人“客至,贫不能具酒肴。”可见,此三句不同地域的秋景描写,也未尝不是作者孤凄,愤懑心境的曲折表露。后两句“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则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及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句,充溢着强烈的感伤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故都燕京昔日繁华、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往日国家兴旺,才人辈出,而今冷落凄凉,缺少栋梁之才;两相对衬,词人是多么的焦灼,心中的悲愤、忧虑向谁倾述?读罢此句,那种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思宛如感同身受。叹寥寥数句,能达此立意,可见作者是个极具才华的词人。

      【作者介绍】

      完颜璹(1172-1232)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天资雅重,薄于世味”(《中州集》卷五),累封密国公。天兴元年蒙古军攻金者汴梁,围城中以疾卒,年六十一。《金史》卷八五附传永功。博学有俊才,喜为诗。*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诗词赖《中州集》以传。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为《如庵小稿》一卷,凡九首。元好问推为“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中州集》卷五)。多写随缘忘机、萧散淡泊意绪。况周颐称其“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惠风词话》卷三)。

[阅读全文]...
  •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写作背景

      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一生颇不得意。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淡朴实,有矫正宋初靡丽倾向之意,对宋代诗风的转变有倡导和力行之功,甚受陆游等人的推重。在理论上,他注重诗的政治内容,并认为写诗须“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这一审美创造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他为梅尧臣的诗集作序,一方面是肯定梅尧臣在矫正宋初浮艳诗风方面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是借以宣扬自己“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层次结构

      全文四段,第一段是从理论上阐发“穷而后工”的文学创作理论。先从辨析“诗人少达而多穷”的世俗观点人手;接着阐明:凡“传世”之诗,皆仕途穷困者长期积优感愤、然后兴于怨刺的产物;最后顺势得出结论;穷而后工。

      第二段写梅尧臣其人、其诗。分三层:首层述其生*,突出一个“穷”字;第二层评其诗文,突出一个“工”字;第三层感叹其怀才而不得用于世,将老,可悲,这悲的底蕴还是“穷”和“工”。可以说,这第二段是以梅尧臣为例,用事实证明了“穷而后工”的道理。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交待梅尧臣诗集的搜集、整理、编次、作序过程。这是‘“序”应有的内容。从中亦可看出欧阳修对梅尧臣其人、其诗的爱重,从侧面烘托梅诗之工。

      作为一本诗集的序言。本文体现了“序”这一文体的应有内容要素:一是应交待成书的基本情况。文章的三、四段完成了这一任务。二是介绍作者及该书有关的思想、创作情况,述评其着作的主要特点。这是作序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故而本文的第二段用了较多的笔墨。三是要有作序者的主导思想,而且这主导思想要与该书及其作者密切相关,从而形成融贯全序乃至全书的灵魂。本文一开头就阐发的“穷而后工”思想,就起到了这一灵魂的作用。

      穷而后工

      欧阳修这篇序文之所以历来受人推重,主要原因在于作者提出了“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吴楚材等在《古文观止》中说:“‘穷而后工’四字,是欧公独创之言,实为千古不易之论。”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与司马迁的“发愤而作”说和韩愈的“不*则鸣”说,一脉相承,共同发挥着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创作本原论。

      “发愤而作”之语,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他认为《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孙子兵法》、《吕览》、《诗经》等,“大抵贤圣发愤而所为作也”,这是对《屈原·抽思》中“发愤以抒情”的继承和发展。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对这一思想阐发得较简明:“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蒲松龄也称自己的作品《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由此可见,“发愤而作”是中国文论的一个传统思想。

      “不*则鸣”之说,语出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则鸣,……人之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韩愈的这一“不得其*则鸣”,是对司马迁“发愤之所为作”的进一步发挥,对后世影响颇大。贺贻孙在《水田居遗书》文集卷三《诗余自序》中说:“风雅诸什,自今诵之以为和*,若在作者之旨,其初皆不*也!若使*焉,美刺讽诫何由生,而兴、观、群、怨何由起哉?”王国维《人间词话》亦云:“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由此可见,“不*则鸣”也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第一段,主要从三个层面阐发了“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一是认为“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这里的“穷”,指的是仕途坎坷、人生困厄。坎坷出诗人,困厄出诗人,从概率上看确实如此。二是强调“内有优思感愤之郁积”方能发而为诗。因为“穷”,才能感受真切、思悟深沉、感情激烈,这是文学创作必备的动力和源泉。三是肯定“愈穷则愈工”。工者,好也,美也。这让人想起了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将以上三个层面联系起来看,那就是“穷”则“郁积”深厚、“优愤”强烈,故发而多能成为“愈工”的好诗。这是符合认识论、实践论、创作论的基本原理的。

      从侧重点上看,“发愤而作”说强调创作需有一种强烈的激情,“不*则鸣”说强调这激情来之于心中的不*之气,而“穷而后工”说则强调这激情、这不*是源之于人生的穷困郁积。其实这三说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发挥,共同建构了一个关于文学创作本源论的系统学说。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这三说都是聚焦于创作主体的内在积累和情感。胸中有,笔下才能有,这是必然。但这三者也没有排斥客观现实的本源意义:“愤”何以生?“不*”从何而来?特别是欧阳修强调“穷”,就把“愤”、“不*”与社会人生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所以说,以“发愤而作”、“不*则鸣”、“穷而后工”三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本源论,是一个既抓住要领、又相当全面的学说,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发扬。

      艺术特色

      1.以“穷而后工”旨意统领全文。文章一开头就从理论上阐发“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从而形成一个高屋建瓴的主旨,并始终扣住“穷”、“工”二字,将序中应有的其他内容都贯穿起来,这是颇具匠心的。第二段写梅圣俞的生*和创作,写生*着眼“穷”,写创作着眼“工”,因穷而后工,可谓首段说理的实例演绎。第三、四段虽然是写诗集的成书过程,但其间处处流露着作者对梅圣俞其人其诗的爱重,可以看作是对梅诗之工的侧面衬托。其中有赞美,有喟叹:赞美的指向还是其诗之“工”,喟叹的指向还是其人之“穷”。而且作者行文的好处在于:虽欲紧扣“穷工”,却并不急切、黏滞;虽是写成书过程,却又总是不忘记“穷工”。这就是不即不离、从容不迫的大家手笔。

      2.行文起伏跌宕,长于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说理先设对立面。作者本可一上来就正面展开对“穷而后工”的论说,但那样就会过于*板。于是作者第一句就揭出“诗人少达而多穷”的世俗流行观点,然后通过辨析这一观点的不确切,顺势展开论说,从而很自然地得出“穷而后工”、“愈穷愈工”的结论。二是多角度多手法地证明论点。为了突出梅诗之“工”,作者先说他自幼出语惊人,这是铺垫手法;次说他的文章“简古纯粹”,但人们却只知其诗,这是以文之美来衬托诗之工;再说“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这是借公众的推崇来赞扬梅诗之工;接着又写到王文康公对梅诗的赞叹,这是借名人名言来旁证;最后还通过作者自己对梅诗的热爱来侧面烘托梅诗之工。三是虚实并举,大起大落写感慨。文章在写完梅诗之工后,有感而发,顺势而带出感慨。为了充分表达这感慨,作者先通过虚设,写其若能“幸得用于朝廷”,则必将功德宏伟,这是大起大扬;后文突转,通过实写,叹其终不得志,久而将老,令人悲从中来,这是大抑大落。一虚一实,一起一落,不仅正反对举,事理昭彰,而且情致跌宕,感人备至。

[阅读全文]...
  • 欧阳修《卖油翁》

  • 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为便于学生理解,此句在大多数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但在原文中的确提到,在此特补)

      *在部分语文课本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被变为“陈康肃公善射”。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善射: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

      以:凭借,用。

      自矜(jīn):自夸。

      尝:曾经。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放下。

      立:站立。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

      其:代词,指代陈尧咨。

      发:把箭射出去。

      矢(shǐ):箭。

      但:只。

      微:微微。

      颔(hàn):点头

      之:凑足音节。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熟:熟练。

      忿然:气愤的样子。

      知:懂得。

      射:射箭的本领。

      精:精湛,奥妙。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你。

      安:怎么。

      轻:作动词用,看轻。

      酌(zhuó):舀

      乃:于是,就。

      取:拿出。

      置:放置。

      覆:覆盖。

      徐:缓缓地。

      杓(sháo):同“勺”,勺子。

      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

      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唯:只,不过。

      遣:打发 。

      遣之:打发。

      湿;沾湿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句子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语录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说说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名言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诗词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祝福

欧阳修写的带月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秋景词语和句子 关于植物的唯美句子 结婚浪漫句子 描写衣着的句子 对有些人无语的句子 古风抒情句子 关于花店的唯美句子 关于父母爱孩子的句子 鹰的句子 描写洒脱随性的句子 表达有苦说不出的句子 表达愿得一人心的句子 描述父亲的句子 赞美香山红叶的句子 形容朋友友谊的句子 对婆家人失望的句子 人参果的幽默句子 成功的喜悦句子 形容长沙的唯美句子 时光青春的句子 鄙视男人吃软饭的句子 让人捐款的感动的句子 夸主持人的句子 形容健康的句子 表达团结的句子 描述蜂蜜的句子 乡村气息好句子 用心工作的句子 关于会计的句子 妈妈思念孩子的句子 振作起来的句子经典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