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关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初一的古诗文下册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初一的古诗文下册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 古诗文,语文,文学
  •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醉翁亭记》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贫病衰老,但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忧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望江南】

      (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元)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观刈麦】

      (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阅读全文]...
  • 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
  • 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阅读全文]...
  •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 语文,古诗文
  •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1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2

      《江城子·密州出猎》朗读:罗旭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卷*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4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5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6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阅读全文]...
  • 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 初二,语文
  • 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里更是璀璨多姿。古人的诗词经常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故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堪称“绝妙”的古诗,令人不得不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以下是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欢迎阅读。

      闻雁

      唐·韦应物(韦苏州)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释义: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释义:托物言志,以物寓人: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心灵美。诗人以群鸡、鹦鹉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迎燕

      宋葛天民(字无怀)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释义: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微雨飞燕图;“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

      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

      元·马致远(曲状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动静相衬,借景抒情:游子思归,倦于漂泊的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既有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又含蓄表达了内心的不*,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两个典故: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释义: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暮春别离的伤感,情景交融。“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释义:看似写花,实则劝戒儿辈:桃李争夺春光,哗众取宠;而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

      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释义: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是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对自由的憧憬、冲破樊笼的强烈愿望不言而喻。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释义: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上联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义:寄给妻子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到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意。

      论诗

      清·赵翼

[阅读全文]...
  • 七年级上下册的古诗文积累-六年级-记叙文

  • 古诗文,七年级,六年级
  • 七年级上下册的古诗文积累-六年级-记叙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下册的古诗文积累-六年级-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①以高亢的语句,*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①②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⑥老骥伏枥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⑩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⑿⒀⒁⒂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① ②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⑤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⑥写景的句子是: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① ②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夜雨寄北》

      ①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②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③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①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巴山夜雨

      ④ ⑤ ⑥ ⑦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①②③④⑤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阅读全文]...
  •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
  •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6.《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诗词篇1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阅读全文]...
  • 初一下册历史的知识点

  • 初一,历史,初中
  • 初一下册历史的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下册历史的知识点(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

      ②新罗商人来*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此时,西欧大陆的手工工场广泛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矛盾的日趋尖锐。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批判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思潮由此发展起来,这就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年代的启蒙学说。

      启蒙运动的英文单词是Enlightent,大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其词根是Light(光明),启蒙运动正是一场涤清愚昧,带来光明的运动。启蒙主义者拿起了新的思想武器——新兴的自然科学理论,将人的理性作为判断世间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社会最崇尚、最神圣的东西——王权、神权与特权。

      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只承认人的理性而不承认神的意旨。启蒙运动崇尚知识,尊重科学,提倡人的思考,反对蒙昧主义。封建的王权、神权、特权之所以能够在很长久的时间里占据统治地位,其重要的前提之一,便是人们的迷信与愚昧。对理性学说的宣传,实际上正是为了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因为如果上帝的意旨已经不可靠了,那么封建制度下的所谓神授王权与特权也就失去了依据。

      在政治学上,启蒙主义者集中宣传人权与法制的观点。他们以一切人生而自由的天赋人权思想为核心,否定天生的特权,强调不分等级、门第的人都天然地享有自由权利,包括人身、安全,争取幸福、言论、信仰等自由。社会与国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权,这是人们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建立*的根本出发点。人权自由要依靠法律保障,共同意志、社会契约也要靠法律来维护等。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权和法制的观点,体现了用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以及由公民取代臣民的*代社会的基本原则。

      1、衣:

      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食:

      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多吃猪肉、鱼肉。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东京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3、住:

      宋代农民多住低矮的茅屋,城市*民住瓦顶*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地而坐的*惯。

      4、行:

      宋代富人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也骑马、骡、驴。南方水路纵横,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制度的作用:

      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仿照科举制度的。

      衣食住行时尚:

      ①饮茶*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还好吃面食;

      ②唐人喜好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③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④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原因:

      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

      ②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表现:体现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宏放、汇纳百川与充满时代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1、唐朝前期帝王世系:李渊(高祖)—→李世民(太宗)—→李治(高宗)—→李显—→李旦—→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玄宗)。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作为: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西夏的建立:

      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居住着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因位于北宋的西北方,故称西夏。

      2、宋夏和战:

      西夏*建立后,其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虽然多次取胜,但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衡。

[阅读全文]...
  • 初中必背古诗文

  • 初中,古诗文
  • 初中必背古诗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必背古诗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中夕阳(落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诗中忧愁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诗中树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诗中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诗中塞外风景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鸟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山河(江山)

      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中春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中夏景

      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诗中秋景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中冬景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中山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阅读全文]...
  • 初中必背古诗文5篇

  • 初中,古诗文
  • 初中必背古诗文5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必背古诗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于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行道人弗受,蹴尔而与,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美、妻妾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为受,今为宫室美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奉而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是亦不可以已乎?此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中,傅说举于版筑间,胶鬲举于鱼盐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这乘。战于长勺。公将鼓。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美我者,畏我也;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妻私臣,臣妾畏臣,臣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臣莫不畏王,四境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后,时时而间进;期年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秋也。然侍卫臣不懈于内,忠志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殊遇,欲报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士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事,事无大小,悉以咨,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事,悉以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臣,愿陛下亲信,则汉室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际,奉命于危难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祎允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效,不效则治臣罪,以告先帝灵。若无兴德言,则责攸、祎、允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询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韩愈

      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手,骈死于槽枥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不以其道,食不能尽其材,鸣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有?

      11、《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阅读全文]...
  • 初中必背古诗文(5篇)

  • 初中,古诗文
  • 初中必背古诗文(5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必背古诗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孔子语录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句子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语录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说说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名言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诗词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祝福

初一的古诗文下册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有炽字的古诗词 关于白陉古道的古诗 形容丰收唱戏的古诗 古诗的四季的读后感 带姓赵的古诗 画古诗的手势舞视频 讲古诗的语文老师 歌颂七月相遇的古诗 赤壁的古诗的拼音 关于女人身姿的古诗词 望同庭古诗的作者刘禹锡 看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古诗 祈祷亲人康复的古诗 有60个左右汉字的古诗词 有好多古诗的歌曲 悼念死去人的古诗 形容宫妃的古诗 头晕恶心的古诗词 回应女孩子喜欢的古诗词 晚上游湖的古诗 关于古诗词的优美文段 随口都能背的古诗 古诗带歌舞的节目 宋剑湖江的古诗视频 形容克己复礼的古诗 关于酒吧的古诗词 初中生必看的古诗词书 潮汕人说的古诗 古代描写青梅竹马的古诗 美好的事物消散的古诗 夜深天明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