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夕阳江上的古诗 >

夕阳江上的古诗

关于夕阳江上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夕阳江上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夕阳江上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江上渔者》古诗

  • 文学
  • 《江上渔者》古诗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下面我们来欣赏其《江上渔者》!

      作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 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拓展: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 江上王安石译文赏析(江上古诗王安石翻译)

  • 网图侵删

    江上·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诗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一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写景,而是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令人顿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这不禁让诗人更加的郁郁寡欢了。所有的景物,都被染上了浓浓的感*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这首诗描述了与亲人分别的情景,坐在驶向远方的船上,放眼望去,满目秋色,不觉令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

    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使人的心里更添沉重,笛声渐远,蓦然回首,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刚刚与亲人分别的渡口,早已望不见了。

    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就是个著名的例子。

    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在他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炼字的作用,让句子显现出了不寻常的曲拆。

[阅读全文]...
  • 王安石江上古诗拼音版(江上原文赏析及解释诗意)

  • 解释,诗意
  • 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秋天,写景,感伤,离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注释

    漾:吹过。

    脱:脱下。

    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参考资料:

    1、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3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4-65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

    1、刘逸生.王安石诗选:香港三联书社,1983:212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全文]...
  • 忆江上吴处士古诗赏析(忆江上吴处士古诗译文)

  • “处士”一词,起初的时候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用以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苦吟诗人”贾岛在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与吴处士结交,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了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去,于是写下了《忆江上吴处士》一诗,原文如下: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月亮几经圆缺变化。正是因为吴处士远航福建,与诗人山海相隔,诗人思念而不得见,只能靠“忆”来抚慰思念之情。据神话传说,嫦娥偷吃灵药,升上月亮之后,变成了一只蟾蜍,所以,*也以“蟾蜍”代指月亮,诗人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暗示与吴处士分别的时间之长。诗人与吴处士山海相隔,再加上吴处士一去经年,诗人虽然没有直言思念,思念之情却不言自明。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长安城。秋风乍起,落叶飘飞,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场景,那也是一个秋天,景象与眼前的这个秋天何其相似诗人由眼前的秋景回忆起与吴处士分别时的秋天的景象,通过相似的秋景,打通了回忆与现实,给这份思念增添了时间的长度。另外,诗人也通过“落叶满长安”,以象征的手法写自己的思念之情充塞于长安城中,给思念增添了空间的广度。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当年我们在这里饯别,话别在暮色四合之时,雷雨交加的天气让人遍体生寒。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由现实与回忆的结合转到了回忆。诗人来到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地方,回想起了当时分别的场景,在临别之时,两人设宴饮酒,依依不舍,一直持续到暮色四合之时,一个“夕”字写出了两人关系的深厚。但天公却不作美,忽然雷雨交加,一个“寒”字写出了秋雨的寒凉,更写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关于你的消息还在海云边。在尾联中,诗人以对重逢的期盼作结,收束全诗。“桡”指的是船桨,在这里,诗人以“桡”代指船。昔时,吴处士乘船而去;现在,诗人期待吴处士乘船而返。虽然诗人满心期待,但吴处士的船却“殊未返”,迟迟得不到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诗人不禁推测,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大概在海云边吧。诗人以期待的落空,进一步表达了对吴处士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忆”字为中心展开全诗,以两人相隔之远,分别之久点明“忆”的原因。于是,在一个秋日,诗人来到了当年两人分别的地方,眼前的秋景触发了诗人的回忆,于是他忆起了分别时的天气和环境,烘托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最后他以期待重逢而不得,进一步加深了“忆”的内容,从中可见诗人对吴处士深深的思念之情。

[阅读全文]...
  • 江上渔者的诗意_古诗江上的译文

  • 诗意,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江上渔者的诗意》,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江上渔者的诗意

    《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诗意: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范仲淹作为北宋着名政治家,少有大志,刻苦自励。在宋仁宗时,他主持了庆历新政,终因旧势力的阻挠,新政失败,遭贬外调,但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因而那澎湃的激流、轰鸣的巨涛,强烈冲击着他的心,故以如椽大笔诉渔民疾苦。

    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见风浪中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从而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古诗江上的译文。

[阅读全文]...
  • 写夕阳的古诗句

  • 夕阳
  • 写夕阳的古诗句

      1、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贾岛《送人适越》

      2、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3、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

      4、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岑参《晚发五渡》

      5、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杜牧《西江怀古》

      6、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7、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李端《春游乐》

      8、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李中《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

      9、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10、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皎然《山雪》

      11、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12、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13、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14、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李商隐《白云夫旧居》

      15、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陆龟蒙《京口》

      16、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来鹄《惜花》

      17、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18、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李咸用《湘浦有怀》

      19、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卢照邻《七夕泛舟二首》

      20、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岑参《暮秋山行》

      21、耿湋河水*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22、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

      23、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24、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储嗣宗《南陂远望》

      25、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26、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刘长卿《送韩司直》

      27、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齐己《塘上闲作》

      28、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王昌龄《灞上闲居》

      29、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杜牧《秋霁寄远》

      30、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甫《南山》

      31、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崔峒《登蒋山开善寺》

      32、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阅读全文]...
  • 使至塞上古诗

  • 黄河
  •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 早寒江上有怀古诗赏析翻译(早寒江上有怀诗歌鉴赏)

  • 诗歌
  • 从立冬开始,北方的很多地方开始结冰,人们也愈发感受到冬天扑面而来的寒冷气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立冬之夜亦有此感受,所以在《立冬》一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正可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冬日虽然不比春夏那般繁华,却也别有一番韵味。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不妨欣赏盛唐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早寒江上有怀》,感受孟浩然身在异乡时浓浓的思乡情结。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李白曾这样评价孟浩然,说他是“风流天下闻”,但真实的孟浩然,既想求取功名,又想当一名隐士,既想出去巡游一番,可一出去就开始想家。他就在这种纠结中,写下一首首经典诗歌。

    立冬时分,落木萧萧,大雁南飞,江上的北风使劲地吹着,令人倍感寒冷。首联仅仅十个字,便一下子让读者感受到萧瑟和茫然的气氛。

    孟浩然的家乡,在襄阳南郭外岘山附*襄水弯曲处,处于长江中游,而此时的孟浩然,已经随着一叶扁舟飘向了长江下游。

    孟浩然在小舟中前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那种茫然之感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刻,对孟浩然而言,故乡,仿佛不在人间,而在仙乡飘飘的云海之中。

    自古以来,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这是人世间最普遍也最真挚的情感,孟浩然对家的思念亦是如此。随着小舟渐行渐远,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看着一支支帆船驶向故乡的方向,这种情感更是强烈。

    如果说“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一句刻画出诗人漂泊江湖的孤单身影,那么,尾联则写出诗人面对迷茫烟波时的茫然之情。

    孟浩然苦于找不到渡口,只得望着夕阳下的茫茫江水。诗人此句,看似在寻找江海的渡口,实际上在抒发自己苦苦追寻的人生渡口。

    孟浩然,本是襄阳隐士,在盛唐时期,有志青年都渴望求取功名,建功立业,这让孟浩然也想在仕途有一番作为。然而,几年下来,科举不中,仕途不顺,有时又不甘心回乡隐居,所以便一直徘徊在仕途与隐居的路上,只得驾着一叶扁舟,不知何去何从。

    这首诗前半部分超脱,后半部分低沉,描写出诗人内心非常复杂迷茫,只得望着夕阳下的漫漫江水。

    孟浩然的这首诗,意境超然,情感真挚,典型地反映出盛唐时期的高妙境界。

[阅读全文]...
  • 江上渔者古诗的意思(江上渔者翻译及注释)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名篇《岳阳楼记》为人所熟知。

    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每一份美好的劳动成果背后,都暗含着艰辛甚至危险。“江上往来人”,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是如此热闹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人似乎很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原来人们都喜爱吃鲈鱼,等待的都是买鱼的人。但是鲈鱼哪里这么容易获得呢?诗人接着说,你看那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它就像是飘在江面上的一片叶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鲈鱼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捕捉它确实极其艰辛。

    “往来人”的悠闲自得和“一叶舟”里渔夫的辛苦紧张,在这强烈的对比之下更加显现出渔民生活的不易。在这首小诗里,我们也仿佛读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

[阅读全文]...
  • 江上渔者的意思及诗意(江上渔者古诗注释和译文)

  • 诗意
  • 古诗词诵读中一共收入了十首古诗,这些古诗给出了注释和插图,目的是让同学们根据注释和插图,用我们学过的古诗学*方法,试着理解古诗的含义。

    学*古诗《江上渔者》。

    下面跟着杜du老师去学*《江上渔者》这首古诗,先来关注作者资料吧!

    (一)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公元1015年考中进士,他一生为官清廉、治军严明,为官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范仲淹的生活俭朴,品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也被世人所称颂,其文学成就:他的诗、词、文都比较出色,最著名的当属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了,他的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等。

    其文学成就:作品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被*称为“诗圣”。

    (二)古诗注释。

    但:只。

    往来:来来往往。

    美:鲜美。

    风波:风浪。

    君:对别人的尊称。

    (三)理解诗意。

    翻译全诗: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味道的鲜美。你看,那只捕鱼的小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见了。

    (四)写作背景。

    在鱼米之乡的江南,有许多鲜美的美味,其中最有名的是江苏松江里的四鳃鲈鱼。

    凡是来到松江的人们,都特别喜欢鲈鱼这一美味佳肴。

    而作者范仲淹就是江苏吴县人,它就生长在松江边,对这种情况了解很深。但是他做了这首诗,并没有去赞美鲈鱼这一美味佳肴,而是关注渔民生活的辛苦和劳动风险。

    所以说,范仲淹写这首诗,饱含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也带有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五)赏析全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首句写了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他们是为了什么呢?

    接着作者写出第二句“但爱鲈鱼美”,原来是因为鲈鱼的味道非常鲜美,人们才到江边来,是为了尽快买到新鲜的鲈鱼。

    在诗的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向大家展现了这样的镜头:渔民们为了捕捞鲈鱼,不得不乘着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

    虽然全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是通过吃鱼的人们和捕鱼的人们之间的鲜明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渔民们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顶着风浪去江中捕捞鲈鱼。

    这鲜美的味道,是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可是世人只知道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能够体察到渔民生活的艰辛,若不是人们都追求着美味的感觉,渔民们也不用冒这么大的风险来谋生。

    (六)中心思想。

    《江上渔者》描绘了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为了谋生去打捞人们喜爱的鲈鱼。侧面表现出渔民生活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关于本诗的学*,你还有什么疑问和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喜欢老师的文章,请给老师点赞、转发、收藏,谢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夕阳江上的古诗 - 句子

夕阳江上的古诗 - 语录

夕阳江上的古诗 - 说说

夕阳江上的古诗 - 名言

夕阳江上的古诗 - 诗词

夕阳江上的古诗 - 祝福

夕阳江上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少一点字的古诗 春天的画加古诗 13个字一行的古诗 给小孩子的祝福的古诗 除夕春节元宵节的古诗词 表达知难而退的古诗 用软笔书法写爱国的古诗 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的笔记 与猫有关的现代古诗 古诗人与竹子的故事 形容记忆难以忘记的古诗 赞美老师的古诗100字 写自己病重希望见妻子的古诗词 写月亮的优美古诗大全 赞美岭南的古诗词 字最多的古诗题目 山行古诗表达的感情 描写夏天青山的古诗词 描写冬天的心情的古诗 形容感情淡的古诗 适合做公司标语的古诗 神奇的书古诗 解疑释惑的古诗 描写风景的古诗两首 关于月的古诗一整首 暮热游荷池上的古诗带拼音 儿童必须学会的100首古诗 经典的40字古诗词 关于夏的古诗启源 江南忧伤的古诗词 描写外国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