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姓氏常的古诗词(全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姓氏常的古诗词(全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姓氏常的古诗词(全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姓氏常的古诗词(全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言之易,行之难——《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及弟子《季氏将伐颛臾》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红楼梦·第八回》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败莫大于不自知。——《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解老》
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勉学篇》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序致篇》
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吕氏春秋·论·士容论》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训·教子篇》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红楼梦·第八回》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黄帝四经·十大经·姓争》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王霸》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礼记·哀公问》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明夷待访录·原君》
王者不言有无,诸侯不说多少,食禄之 家,不与百姓争利。——《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 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孝经·天子》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屈原《哀郢》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叶茵《山行》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曹操《蒿里行》
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22章 节用(下)》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水浒传·第十七回》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李商隐《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王霸》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虞书·尧典》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德经·第四十九章》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墨子·11章 尚同(上)》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陆游《醉中感怀》
九族既睦,*章百姓。——《尚书·虞书·尧典》
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荀子·君道》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辛延年《羽林郎》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及弟子《齐桓晋文之事》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孔融《离合郡姓名字诗》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曹邺《捕渔谣》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崔珏《哭李商隐》
屈原者,名*,楚之同姓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新官上任三把火——《百家姓·晏》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禁藏》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宋之问《陆浑山庄》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王维《桃源行》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曹邺《官仓鼠》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张岱《湖心亭看雪》
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2.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4.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5.钱——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6.蒋——徒闻蒋生径,而去谁相携。
7.周——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8.褚——缅怀褚季野,清坐行四时。
9.姜——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
10.石——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
11.游——梦想山阴游冶,深径碧桃花谢。
12.孟——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3.许——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4.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红绿时。
15.张——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16.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7.黄——黄云冻凝不成叶,十载江南无此雪。
18.韩——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19.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沈——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21.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2.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3.耿——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24.安——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25.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6.吕——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7.李——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28.潘——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29.刘——万卷仙经三尺琴,刘安闻说是知音。
30.谭——桓谭未便忘西笑,岂为长安有凤池。
31.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2.颜——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33.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4.江——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35.白——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6.聂——糟床嘈嘈落红雨,鲙刀聂聂飞琼霜。
37.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8.陈——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39.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0.郝——君不见郝氏庭前晚日破秋阴,隆也便便千古心。
41.韩——韩凭舞羽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
42.裴——一宿兰堂接上才,白雪归去几裴回。
43.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见长安花。
44.樊——万钟信是樊中雉,一棹聊同水上鸥。
45.袁——冻卧袁安已复苏,闭门那患出无车。
46.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7.全——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48.薛——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切劝向君边觅。
49.柏——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50.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1.赵——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52.郭——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
文学常识:*古人的姓氏字号
*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学常识:*古人的姓氏字号,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此外,在中华各民族交通往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贺”。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变化。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讳(“刘”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②之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太监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就是以“三保太监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而改“拓跋”姓为“元”姓。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内)的“葛”姓迁到阳都(今河南省境内),为了和当地的葛姓区别就称为“诸葛”,而齐地的“田”姓外迁,以外迁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东汉名臣“第五伦”)。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系,可能和生辰有关。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郑庄公名“寤(牾)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可见那时有些名字还是很朴素的。但那时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意,这含意并因同时出现的“字”而更为清楚。“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离骚》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就是“*”,“灵均”就是“原”。他名“*”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他们名、字中的“良”与“善”、“巩”与“固”也都是同义。“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两颗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渔”(打鱼)、“樵”(砍柴)常为侣,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家李渔字笠翁。“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异之,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同”与“异”都是反义。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幹字伟长,《孔丛子》有“非不伟其体幹也”句;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三国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也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元末戏曲家高明(著有《琵琶记》)字则诚,取自《礼记》“诚则明矣”;明代军事家于谦字廷益和清初文人钱谦益字受之,则都是用《尚书》中“谦受益”的典故。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抵抗安禄山的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颜真卿(以书法传世)也用“卿”字。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瀛、朱常洵等,第二字共用“常”,第三字共用“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祯帝朱由检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历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在这种情况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等共用的辈名,具体到个人身上就只有半个字了。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朱用纯的柏庐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如苏东坡、郑板桥、朱柏庐等)甚至超过本名。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宋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表示对他们的蔑视。明末画家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当然,更多的官僚缙绅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种动听的别号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幌子。
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五羖大夫”,可算是古代的绰号。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中刀”(成语“笑里藏刀”的起源),又号为“人猫”;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当时号为“三旨相公”,这几个贬义的绰号形象地勾勒了封建官僚的嘴脸。《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一、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但清末有人做了一幅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指任北洋大臣(宰相)的李鸿章(合肥人)、下联指任户部尚书(司农)的翁同龢(常熟人),却利用“地望”的双关语义讽刺了封建大官僚的贪婪豪奢。
二、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戎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蔡邕称蔡中郎(曾任中郎将),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三、弟子或后人所上的尊称。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北宋吕本中和南宋吕祖谦先后称东莱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如隋代王通的文中、晋代陶潜的靖节等。
四、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穆、明徐光启称徐文定、清纪昀称纪文达等。
五、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如大戴、小戴分指汉代学者戴德、戴圣叔侄(他们编纂的《礼记》也分别称为《大戴礼》、《小戴礼》),晋代作家阮籍、阮咸叔侄也分别称为大阮和小阮(“大阮”和“小阮”因而成了“叔”、“侄”的同义词),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也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六、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伊吕”指商伊尹、周吕尚;“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另一诗人谢眺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七、在唐代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送裴十八图南》、《寄丘二十二员外》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行第还可连同名和官职并称,如裴图南称裴十八图南、杜甫称杜二拾遗、白居易称白二十二舍人等。宋代也还有此风*,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以上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姓名字号之类,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等观念形态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直接以姓名作为古人的代号就行了,已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由于它们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被广泛使用过,又是我们不能完全回避得了的。如《正气歌》的作者文天详、字履善,又字宋瑞(祥、善、瑞三字同义),历代还常称他“文文山”(自号)、“文丞相”(官职)、“文信国”(封号)等,他的著作也分别题名为《文山集》、《文丞相集》、《文信国公集》、《文信公题杜诗》等。又如《四库全书》中以“王”为首字题名的著作有五十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字号或其他代称题名的,如《王子安集》(唐王勃的字)、《王天游集》(明王达的号)、(明王守仁的尊号)、《王文成公全书》(明王守仁的谥号)、《王荆公诗注》(宋王安石的封号)、《王右丞集》(唐王维的官职)等。还有很多姓王的人的文集,题目上根本无姓名,如《临川集》(宋王安石原籍临川)、《凤洲笔记》、《弇州山人题跋》(明王世贞,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渔阳文录》(清王世祯,号渔洋山人)、《船山全集》(清王夫之,尊称船山先生)等。如果我们对古人姓名字号的知识毫无所知,根本无从识别。所以,为了阅读古籍以及研究古人思想、风格,还是需要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的。
①世界古代史学者称这种氏族标志(也是氏族崇拜对象)为“图腾”。
②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自己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
*古代的姓氏有哪些
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代的姓氏知识,欢迎阅读!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
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
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
⑦据*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氏”,下面就来介绍“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拓展】*古代姓氏来源介绍
*古代姓氏来源——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字原,广*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五、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少年答孟氏)
少年〔唐代〕
神女得张硕,文君遇长卿。逢时两相得,聊足慰多情。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孟氏游家园作)
孟氏〔唐代〕
可惜春时节,依然独自游。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寄妾赵氏(一作赵氏诗)
房千里〔唐代〕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汪给事太夫人程氏挽辞太恭人谕氏挽辞
陆游〔宋代〕
爵邑恩荣盛乡闾誉望尊。儒科传累叶,上寿萃高门。阡茂新栽柏,堂余旧树萱。故民何以报,沾洒望秋原。耄齿人谁及,高门世共荣。始终膺备福,稚老遇升*。纶綍褒嘉事,乡闾恻怆情。吾诗傥传世,亦足见*生。
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苏轼〔宋代〕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其北临长溪,波声卷*陆。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谁家美园圃,籍没不容赎。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蜀。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谷。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俗犹呼皇后园,盖茂贞谓其妻也。)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何当力一身,永与清景逐。
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
苏轼〔宋代〕
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卜算子(湖州砖墙吴氏女失身于土山张氏作妾)
曾觌〔宋代〕
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半醉折归来,插向乌云鬓。不是愁人闷带花,花带愁人闷。
惜分飞(吴氏馆寄内童氏)
陈著〔宋代〕
筑垒愁城书一纸。雁雁儿将不起。好去西风里。到家分付眉颦底。落日阑干羞独倚。十里江山万里。容易成憔悴。惟归来是归来是。
西州为鞠氏游氏语
佚名〔魏晋〕
鞠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佚名〔魏晋〕
何氏算,张氏钩。何氏肥,张氏瘦。
我姓陈 却沉不下爱你的心
陈字一个姓一句情话想念对方的时候,对方却不知道。
我常常想起你,在路上。
在寝室。
在教室。
在我所能在的地方。
想你在做什么,会不会也在想我,有没有觉得我们该见面了,过的好不好。
,
我姓黄
我姓黄,红绿灯的黄;我姓张,爱你却张不开嘴;我姓刘,却留不住你的心……
我姓林却无法降临到你的心里我姓林却无法聆听你的声音
我姓陈,只可以沉浸在他的甜蜜中
自#姓氏·情话#活动以来就有很多小纷纷来稿,各种各样的姓氏编出耐人寻情话。
因此小编也马蹄的制图,为了让你们的情书变得更加有味道,每一篇每一张小编都在很用心的去做哦,快来看看我们第一批作品吧
1、我姓翁,却温暖不了你的心。
——翁伟楷(经济系13级电子商务1班)2、我姓谢,却卸不下对你的依赖。
——谢泽萍(管理系14工商管理班)3、我姓刘,而我却始终留不住你的心与人。
——刘灿龙-管理系-旅游班4、我姓李,却离不开爱我的你。
——李莹莹(会计系14级财务管理1班)5、我姓刘,却留不住要走的你。
——刘美好(管理系13级旅游班-院勤工助学中心副主任)6、我姓洪,洪福齐天因为你在身边。
——洪丹彬(13级公共事务一班学院团委*助理)7、我姓廖,料你不会离开我。
——廖冬冬8、我姓陈,等你和我把日子过成尘封的记忆。
——陈艳嫦9、我姓邵,我心烧,却没人介绍女朋友给我。
——邵镇雄-机电系-气检2班10、我姓莫,愿你跟我走,许你莫失莫忘。
——莫明滨(14嵌入式、学院社团部)11、我姓王,娶你不是妄想
——王泽铠(14动漫)12、我姓王,我心望,却一辈子也忘不掉你的笑容。
——王旭晖-企业会计二班13、我姓黄,我心忆,我却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对我的好。
——黄至埜-管理系-工商企业一班14、我姓杨,我心仰,我便是你的信仰。
——杨振杰-计算机系-网工班15、我姓张,却装不进你的心里。
——张颖(13金融03)16、我姓石,我愿与你海枯石烂。
——石少茹(电商2)17、我姓孟,却梦不出我和你的未来。
——张孟瑶(14市营一班院广播台播音部)18、我姓郑,正向幸福靠*。
——郑海丹(艺术系13动漫班院模特礼仪队队长)19、我姓巫,我心无,却无法陪伴在你的身边。
——小涛鬼-机电系20、我姓胡,我心胡,却不能忽略你对我的心意。
——羊-机电工程系-13机电一班21、我姓钟,还好没放弃终于等到你。
——钟金发22、我姓彭,因为在乎你每句唠叨让我怦然心动。
——彭晓玲(14市营一班学院信息技术部)23、我姓吕,却斩不断关于你的千丝万缕。
——吕鸿祺(14市营2)24、我姓钟,而你却喜欢手表。
——钟LuLu-管理系-15级人力资源管理25、我姓曾,我是真的喜欢你。
——曾富强26、我姓施,遇见你是我的缘。
——施灵松(14级管理系工商管理班学院团委办公室)27、我姓刘,不过是想让你留。
——刘伟东(14级嵌入式)28、我姓庄,装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庄名吉(应用外语系13国贸2班)29、我姓邓,我心等,却等不到那个最完美的你。
——邓承昆-经济系-市场营销班30、我姓邓,等你是我唯一的念想。
——邓士灵(物流管理班)31、我姓许,待我功成名达,许你花前月下。
——许庆佳(管理系13公共2班)32、我姓李,却一直理不清自己的心。
——李辉智(学院团委网络团支部)33、我姓鲜,却抵不过别人给你的新鲜感。
——鲜丹(13级工商二班)34、我姓陈,我心沉,让我们好好地走下去吧,就这样沉沦。
——陈熠栾-艺术系-环艺1班35、我姓苏,我心输,好胜的心却甘愿一直输给你。
——苏铭-管理系-15级工商企业管理2班36、我姓朱,却不能住进你心里。
——朱臻-经济系-电商一班37、我姓黄,却说不出不爱你的谎言。
——黄章铭(13工业环保班)38、我姓谢,我心谢,愿意勇敢地前行,无所畏惧
我姓漆,我心凄,我姓漆却不能成为你的妻,大概因为你不喜欢冷清而我姓漆
靳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位靳姓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百家姓名中排第212位。
一、姓氏源流 靳(Jìn)姓原出: 1、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
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
后来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省宋乡县一带),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
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又是楚怀王的亲戚,很有贤能,受到靳尚的妒忌。
后来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姓氏,世代相传。
在古代,靳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西。
2、五胡十六国时,匈奴族有靳氏。
有靳淮自立为王。
得姓始祖:靳尚。
根据《姓氏辩认》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
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
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
望族居于河西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
二、迁徙分布 (缺)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三、历史名人 靳 歙:初为刘邦的侍从官,刘邦自立为汉王后,因战功赐靳歙为建武侯,官骑都尉;随刘邦定三秦,败赵将贲郝于朝歌,破相籍于陈,封信武侯,功韩信于*城,有功,升为车骑将军。
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死,谥号肃侯。
靳 贵:明朝文士,在朝任“武英殿大学士”。
他为人正真,学问广博,对朝政的议论总是出于公心,上朝时他讲起道理来有条有理,令人佩服。
下朝后回府读书,心地清静,沉默少言,自己读书写文之外,又用心教育子女,深受朝中官员的敬重。
靳 义:字原礼,明代淇县人。
由太学生入仕,累官监察御史。
永乐初年(1403年)巡行畿辅,承办贪官,纠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无取于民,皇太子赐给他鱼米,以表彰他的廉洁。
官至湖广按查副使。
靳 辅:清朝官员,官职是“河道总督”,他熟知水利,对古代水利工程潜心钻研,吸取前人经验,指导民众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
后来写出一部《治河书》,是*治水历史的总结,是水利史上重大贡献。
靳裁之:宋代颍川郡人,精通儒家学说,曾为南宋经学家胡安国的老师。
靳学颜:字子愚,济宁(今山东省济宁)人。
明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阳推官,入为太仆卿,巡抚山西。
改吏部右侍郎。
以首相高拱*,谢病归。
著作颇多,没后仅存十之二三。
有《雨城集》二十卷行于世。
靳时芳:明朝姚安人,以孝闻名。
侍父赴京,父疾不能乘马,时芳背负而行。
母病,时芳晨夕抱扶,历32年如一日。
家贫教授,畦步有绳尺,游其门者,皆有规程。
父严母慈,子孝妇贤,团结和睦,勤俭持家,数十年如一日。
福寿延年,83岁卒。
靳云鹏:山东人,同冯国璋一样也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
1912年任北洋第五师师长,次年升为山东都督。
1919年任陆军总长,代理国务*。
皖系失败后,由奉系支持再任*。
1921年辞职到天津做寓公。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西郡:唐置河西郡,现在云南省蒙自县。
山西省汾阳县。
据《姓氏辩证》载:“楚靳尚之后,食采于靳,以邑为氏”。
2、堂号 靳姓的主要堂号有:“河西堂”等。
百家姓全文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宣丁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加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姜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江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仲孙 太叔申屠 公孙乐正 轩辕令狐 钟离闾丘 长孙慕容 鲜于宇文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阎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续
”这句话一样,加分
我姓温却温暖不了你的心我姓凌却凌乱不了你的心我姓刘却留不下你我姓张却无法让你对我张开心房
1、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
2、考虑这个简单(可能有点怪的在文件柜中存储邮件的示例键是名称,姓氏的首字母
3、另一些人认为没有什么能完全满足读者我们根据作者的姓氏排列小说,有时会根据文类,可是人们还是找不到”
4、他传承给你的,不仅是姓氏;他默默给你的,不仅是生命;他奉献给你的,不仅是财富他是你的父亲,与你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父亲节到了,为他祝福吧
5、可选项包括名字姓氏兴趣性别年龄范围地点及工作
6、姓氏起源 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之后裔
7、在年姓氏记名法引入英格兰以前,每个人出生后只有一个名字
8、在获得最初的原始数据后,我们试着统计一天的数据,但我们没有方式来确保输入姓氏在确定时间内的准确
9、除了那些因为通婚而来到这的人,其他人都拥有相同的姓氏
10、另外一个问题例如,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姓氏往往位于名字之前,这种*俗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完全相反
1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
12、人们对我的演讲反应不错,但是那天的重磅新闻却是希拉里发表的一个声明,她声称将采用我的姓氏
13、无数次的不便之后,她和丈夫协议离婚这样她就可以在法律上使用自己的娘家姓氏
14、中国商环”的名字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其发明者商建忠的姓氏命名的
15、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16、老师也应从姓氏效应”中吸取教训,卡尔森表示在各种排序方法中,按字母顺序也许是最好的,但经常在这些方法中进行变换以*衡它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做法”
17、你只要瞥一眼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就不难发现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有许多来自不同种族的多音节姓氏
18、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只应容止一人而生的悲伤,逐渐转化为一种更广泛的苍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19、英国最新调查显示,虽然史密斯”仍是英国第一大姓,但姓张”辛格”等亚洲姓氏的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20、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21、哎呀,许许多多阔老都会抓住这种机会,来获得这么个姓氏
22、到了乾隆年们们明祖开始修订春祖这支的族谱才开始清楚地记载年月日和姓字名谁
23、因为我家的姓氏比较少见,所以就和一个同姓的家族联宗了
24、这个大家族的院子占了整整一条街,当地居民还以其姓氏为这条街取绰号
25、按照目击证人在菲律宾的电台和电视台的说法,杀手们宣称是受命于小安达尔·安帕图安,一个以他的家族姓氏为名的市的*
26、于是黑客就可以通过任意数量的常见姓氏,很容易地获得站点的访问权限
27、并不令我们十分惊讶的一个情况是,当局去找了一些与我们的竞选人姓氏相同的人作为*候选人,竞选相同的*位
28、对此,还有其他的说法,其中一个是,费里尼从一部歌剧中借鉴了这个姓氏然而,最为可信的证据还是指向了吉星的书,因为意大利语版在当时是这本书唯一的一个外语版本
29、一个简单的文化和语言误解造成了混乱,因为在中国,妇女通常不会在婚后改变自己的姓氏
30、女人正在婚后往往走失本人的姓氏而冠以夫姓
31、中国人*惯把名字放在后面,把姓氏放在前面,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而美国人正好和我们相反,他们*惯把名字放在姓的前面,以表示对自己的尊重
32、根据现存的福建诸姓族谱及其内容,分析并推断赴琉球之闽人三十六姓”的姓氏源流,并以此对两地之文化往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33、日本民主党曾承诺,将取消对全职太太的优惠税收待遇,并考虑让已婚妇女保留婚前姓氏
34、之后,两人正式尊宝发现,创造,从他们的前两个字母的姓氏公司的独特名称
35、到了年,大部分的英格兰人和来自苏格兰低地的人*惯了家庭姓氏的使用
36、有了这个表单之后,医生和护士很快就能按照姓氏找到病人
37、他是个南方人,比我们年长一截,足以晓得为什么姓氏问题这么重要
38、秦雷虽然打定主意要装痴卖傻可他最看不得自己人被欺负尽管还不知这布衣汉子姓字名谁
39、谈起我丈夫,我会感到自豪,同时我乐意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拥有同一姓氏
40、保留了夏目这个姓氏的祖母,与她相关的事,像我这种被当成累赘的人,无法向亲戚们询问我很害怕他们说祖母的坏话,或听到她过得凄凉寂寞
41、您给了我名字,也给了姓氏;您给了我粗犷,也给了细腻;您给了我思想,也给了睿智;您给我的生命打上了印迹,我不会忘记父亲节快到了,说声爱您!
42、姓氏的不确定,也就难以考证他的生卒年
43、廖姓字行辈份排列规整读之肃然
44、你可以把几个搜索领域相结合起来,通过他们用户名的任何结合(名字或者姓氏兴趣学校或者上班的地方来查找你想找的那个人
45、不久,她同意断绝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所有关系,并且连姓氏都该了
46、卡洛尔是非洲裔美国人,年龄或许跟我差不多;她没有告诉我她的姓氏
47、像许多中国官僚一样,此人以姓氏来自称—朱先生—说他不可能证实中国日报的报道,对于加强巡逻的计划亦一无所知
48、本*记载了位于福建泉州的各姓氏堂号的来源及文化
49、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被称呼洗礼名而不是姓氏的男孩儿
50、这个家族的姓氏可追溯至诺曼第时代
51、埃里希了乌丹的姓氏,改变了发音,并补充和i”结尾
全文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文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宋]陈淳
小子尔定孙,来前吾语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遇。
今尔名以榘,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榘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於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緻。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如或非礼视,是以不法视。
於视为不方,随物而妄宣。
如或非礼动,是以不法动。
於动为不方,随物而妄往。
惟视方而明,不为非礼倾。
惟听方而聪,不为非礼从。
惟言方而信,不为非礼徇。
惟动方而直,不为非礼适。
一一守吾法,私意无容杂。
寻绝枉尺为,乘戒诡遇合。
直道范驰驱,何行不检押。
其可者则与,不可者必拒。
交游自正方,不随不可去。
有善者则从,不善者必克。
处事自正方,不随不善溺。
随物则为圆,非圆特其偏。
同流而合汙,在方诚有愆。
先方而后圆,於圆乃可全。
既无一不方,斯无一不圆。
动容皆中礼,从心得孔传。
岂但方之熟,实惟圆之安。
圣法万世在,榘尔其勉旃。
称名惕自省,闻字肃反观。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
[宋]张镃
连夜雨作污渠泥,枯茎蠹叶纷满蹊。
塘坳蠕蠕长科斗,罋腹襄襄翔醯鸡。
湿生别种蛆蛭类,倒掷横跳浮却坠。
晴风一旦略嘘吹,便解飞腾添足翅。
初即阳光缓缓游,鼓队趋群屋角头。
雪片有声飘作阵,杨花无树辊成扑。
尔自与人风马牛,缘何耳边鸣啾啾。
关于姓氏常的古诗词(全诗) 姓氏徐的古诗词 姓氏里的古诗词 关于姓氏常的古诗 姓氏张的古诗词 带姓氏的古诗词孙 含有姓氏杨的古诗词 关于张姓氏的古诗词 关于写姓氏的古诗词 形容姓氏的古诗词 关于姓氏杨的古诗词 与姓氏相关的古诗词 含有姓氏的古诗词江 藏在古诗词里的姓氏甄姓 带姓氏的诗句古诗词 你的姓氏有最美古诗词 关于彭姓氏的古诗词 姓氏中的绝美古诗词 与刘姓氏相关的古诗词 带有姓氏的古诗词网 姓氏的古诗姓廖 姓氏情话大全 姓氏欧的古诗 袁姓氏的古诗 卢姓氏的古诗 安姓氏的古诗 姓氏贠的古诗 郎姓氏的古诗 含有古诗词的女宝名姓氏朱 思念姓氏中带萍的古诗词
元宵节古诗词大全_古诗词 姓陈的姓氏情话 我姓纪姓氏情话 靳姓的姓氏情话 姓王的姓氏短句 文学常识:*古人的姓氏字号 关于姓氏的结婚对*全 *姓氏的来历 *古代的姓氏有哪些 诗名含有氏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氏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姓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姓字的诗词 含有氏字的古诗词 带氏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姓字的古诗词 带姓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姓氏的说说关于姓氏的说说大全 姓氏的专属诗句 隐藏在诗词里的姓氏 元宵节古诗词大全_古诗词 描写姓氏的古风句子 古诗词大全 姓氏情话大全戚 姓陈的姓氏情话图片 孙字的姓氏情话 姓陈的姓氏情话 丁情话姓氏图片大全 常用古诗词名句 全文古诗词 姓氏句子大全 姓氏寄语 古诗词大全 全文古诗词
古诗书中带风字的古诗词 送敦司仓的古诗带拼音 题苏武牧羊图古诗是谁写的 比邻的古诗 丑恶的丑古诗注音 由古到今的古诗 古诗适合做名字的词语 古诗的开头是门的古诗 清明的古诗注解 大江歌罢掉头还的古诗名称 被转用的古诗文 沉怨不得昭雪的古诗 语文背古诗的初三 形容罔顾事实的古诗 式微古诗的读音拼音 关于千里江南明媚的春光古诗 荷池古诗的拼音 团字的古诗 古诗文名篇中的注释问题 关于秋天的整首古诗10首 杜甫写的前出塞古诗小报 带萱字的古诗寓意好 长歌行的古诗的中心意思 辞职报告用古诗写的 古往至今来的古诗 秋天的古诗20首 寒食的古诗及拼音 写大海和沙滩的古诗 菊花古诗带菊的诗 古诗的代表作家人物形象 鸳鸯浦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