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关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庭中有奇数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庭中有奇数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原文及赏析

  • 文学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注释

      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

      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遗(wèi):赠送,赠与。

      馨(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

      致:送到。

      贵:珍贵。一作“贡”。

      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赏析: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难以忍受吗?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待这花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总之,我们在这简短的四句诗中,不是可以体会到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吗?

      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虽没有明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我们: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古时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难,何况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鲜花呢?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她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清晰生动的画面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忆往日的幸福?因为这奇树生在他们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双双或许曾在花树下,消磨过许许多多欢乐的时光。在那叶茂花盛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儿,是不是曾经把那美丽的花朵插在她鬓发之间呢?而如今,她时时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儿?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远方的人儿也同样感受到了吗?……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古代妇女的生活,本来就那么狭窄单调,唯有真诚的爱情,能够给她们带来一点人生的乐趣。当这点乐趣也不能保有的时候,生活是多么暗淡无光啊!花开花落,宝贵的青春又能经得住几番风雨呢?

      现在,我们再回顾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吗?在《古诗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竹生》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用蕙兰花一到秋天便凋谢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这是我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树》这一篇中,这一层意思却并不明白说出,而留给读者去细细地体会了。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创作背景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篇首‘受命于展禽’一语包括到底,盖展喜应对之词,虽取给于临时,而其援王命、称祖宗,大旨总是受命于展禽者。大义凛然之中,亦复委婉动听,齐侯无从措口,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所谓子猷山阴之棹何必见戴也。真奇妙之文。”

      清·余诚《古文释义》:“展喜重申王命以却之,词严义正。后复感颂先世属望孝公,语婉气和,令人无可置词,故齐师不战自退。此等妙用,虽出自展喜,而篇首有‘使受命于展禽’一语,则喜之言皆禽之命。觉虚中有实,实处皆虚,篇法奇变,迥异恒蹊。若夫措语之妙,针缝紧对中极其超脱警拔,更见异样精神。”

      清·冯李骅《左绣》:“辞令之选,巧变无穷,大约不外二种。一是就其辞而入之,一是反其辞而折之。此篇之妙,乃在兼此两法。‘恐矣’,是就其辞。‘则否’,是反其辞。随口转变,其敏妙不待言。‘恃先王之命’,乃以一笔擅二妙,为尤奇也。盖‘何恃不恐’,其意中分明笑我毫无所恃,我偏要对他说个有恃,便是反其辞而折之。他口中又象若问我毕竟有恃,我便实对他说个有恃,便是就其辞而入之。中间将盟辞做个话头,下‘其率桓之功’,又是就其辞而入之。‘岂其嗣世,云云,又是反其辞而折之,一往一复,粲花之舌,生花之笔,本强者奉为换骨金丹可也。”

      清·王源《文章练要·左传评》:“文如奕棋,一着得势,便任我纵横,破竹而进。此文开口提出先王之命,便有壁立千仞之势,下靡然如霏屑矣。将命作文,厥道唯一。”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

      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

      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

      久久地站在树下,

      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

      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难以忍受吗?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待这花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总之,我们在这简短的四句诗中,不是可以体会到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吗?

      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虽没有明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我们: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古时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难,何况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鲜花呢?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她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清晰生动的画面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忆往日的幸福?因为这奇树生在他们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双双或许曾在花树下,消磨过许许多多欢乐的时光。在那叶茂花盛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儿,是不是曾经把那美丽的花朵插在她鬓发之间呢?而如今,她时时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儿?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远方的人儿也同样感受到了吗?……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古代妇女的生活,本来就那么狭窄单调,唯有真诚的爱情,能够给她们带来一点人生的乐趣。当这点乐趣也不能保有的时候,生活是多么暗淡无光啊!花开花落,宝贵的青春又能经得住几番风雨呢?

      现在,我们再回顾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吗?在《古诗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竹生》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用蕙兰花一到秋天便凋谢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这是我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树》这一篇中,这一层意思却并不明白说出,而留给读者去细细地体会了。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阅读全文]...
  • 这应该是今天最好的个性签名22句,特别是奇数的

  • 个性
  •   1、时间让我明白,你不再是未来。

      2、路不*可以铺,人不行不能哭。

      3、我的那些情绪,只有你不懂。

      4、人生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救赎。

      5、别人笑我太开放,我笑他人放不开。

      6、自导自演,那肆意的心动。

      7、没有情感的悲,只有幸福的醉。

      8、求人不如求己,何必看人眼色。

      9、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只能打酱油。

      10、戏言不能伤敌,但能伤友。

      11、落叶小道已无声,只剩伤痛拼命跟。

      12、蝴蝶为花醉,花却随风飞。

      13、命运和忐忑一样都是曲折不堪。

      14、懂得感恩,感谢帮助你的每一个人。

      15、不是去追逐,而是让自己变优秀。

      16、我脚下的影子从不试着像谁。

      17、透明的玻璃,冰冷的心。

      18、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9、朝前看,因为生命不会走回头路。

      20、夜是糖,甜的让人发慌。

      21、装什么城里人,现在地球都叫村。

      22、不做你得第一,只做你的唯一。

[阅读全文]...
  • 《满庭芳》古诗赏析

  • 《满庭芳》古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庭芳》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满庭芳》

      作者:陈瓘

      朝代:宋

      体裁:词

      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後、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年华。留不住,饥飡困寝,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译文注释

      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赏析

      这首《满庭芳》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

      这首词写诗人与他所眷恋的一个女子的离别情景,充满了低沉婉转的感伤情调。上片描写别时的景色及对往事的回忆。下片抒写离别时的留恋、惆怅之情。全词把凄凉秋色、伤别之情,融为一体。通过对凄凉景色的描写,用宛转语调表达伤感的情绪,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阅读全文]...
  • 古诗词中带有数字的诗句

  • 数字,文学
  • 古诗词中带有数字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中带有数字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冬景》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叶绍翁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3、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6、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7、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10、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炉中七返毕,鼎内九还终——唐·吕洞宾《五言》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南北朝·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白居易《长恨歌》

      九十光阴能有几——宋·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汉·佚名《陌上桑》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汉·佚名《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宋·朱熹《春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汉乐府《长歌行》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卢梅坡《雪梅·其二》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唐·白居易《长恨歌》

[阅读全文]...
  • 望洞庭古诗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阅读全文]...
  •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1、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唐韩愈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宋黄庭坚

      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宋黄庭坚

      5、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

      6、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范仲淹

      8、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李白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10、欲为*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李商隐岳阳楼

      11、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

      13、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4、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唐李白

      15、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7、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宋黄庭坚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全文]...
  • 含有庭字的古诗词 带庭字的诗词名句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佚名《庭中有奇树》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增广贤文·上集》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集景篇》

[阅读全文]...
  • 望洞庭的古诗怎么读(望洞庭的古诗全文和翻译)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望 洞 庭

    朝代:唐 代 ‖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色:也作“山水翠”。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如镜”,是*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 望洞庭古诗解释72句

  • 解释,经典
  • 《望洞庭》古诗解析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

      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二是读hè。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其理由有三:

      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二:⊙*⊙仄仄**,(韵)⊙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三:⊙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四:⊙仄**仄仄*,(韵)⊙*⊙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与上述格律比照,此诗应属七绝的类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须押韵,而且应为*声。

      三、从上下文来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将“和”字读作hé,解为“应”或“谐”,才能与上文“相”字的意思贯通。如果将此字读作hè,那就会使“和”字涂上“跟从”或“依照”的色彩。这样做,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合。说来也巧,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卷中就有一道判断选择题。它要求考生判断“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是否正确。其标准答案认定: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

      第二、“镜未磨”究竟应作和解释?

      对第二句中“镜未磨”的解释有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我觉得,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镜未磨”究竟是什么样。《淮南子.脩务训》上这样说:“明镜之始矇然未见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锡,磨之以白毡,则须眉微毛可得而察。”意思是说,铜镜一开始的时,镜面暗淡无光,还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镜面敷上一层反光剂氧化锡(或谓水银),再用白毡打磨(即抛光),才能光洁明亮。由此可见,诗中的“镜未磨”,当是指铜镜未经打磨暗淡无光的样子。若简单地将“镜未磨”解释为水面无风,波*如镜,突出的是湖面的*,就与古代的铜镜尚有*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多种形制的事实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为,“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还是理解为“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为妥。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

      第三、“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青螺”是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所用;也有人说,“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应当肯定,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它们都是以“青螺”的形象来比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点是肯定的。比较以上两种对“青螺”的说解,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直接,更加具有原创性。

      为什么人们会把“青螺”释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的用品呢?这很可能是受神话传说的暗示。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说来也巧,雍陶也曾写过一首《题君山》,其诗曰: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读雍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与刘禹锡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说,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刘禹锡的《望洞庭》是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而雍诗则是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们说,对比之下,细微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清楚。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句子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语录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说说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名言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诗词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祝福

庭中有奇数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边城精彩片段摘抄 小说段落摘抄 关于雨的摘抄 秋天的美文摘抄 初一语文摘抄 美文摘抄加赏析400字 随想录摘抄 海底两万里的摘抄笔记 草房子好句好段摘抄 初二美文摘抄 水浒传好段摘抄大全 6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 一千零一夜摘抄 关于童年的摘抄 格列佛游记好词摘抄 红楼梦摘抄3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摘抄赏析 简爱词语摘抄 爱心与教育摘抄 美文佳句摘抄初中 英文好词摘抄 小学生读书摘抄 西游记的内容摘抄 好段摘抄加书名 朝花夕拾读书摘抄 美段摘抄赏析 徐志摩散文摘抄 记叙文片段摘抄 好句好段摘抄加赏析 好句摘抄大全100字 红楼梦段落摘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