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原著《红楼梦》第3回。原题为“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或“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的内容有哪些呢,想了解的话大家可以来看看哦,希望对你有帮助!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见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biàn)宜。”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头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wò)青绸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wǔ)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chén)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wěi)彝,一边是玻璃(hǎi)。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àn)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fǔfú)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jì),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gū)——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yāo)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èi)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
《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希望大家喜欢。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赞美了自由爱情,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矛盾生活解释了封建社会由兴到衰的必然规律。
一、贾宝玉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单有一块未有,将其丢弃,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仕途道路,尖刻的嘲讽那些热衷仕途之人,称他们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一反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丑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为“草莽”,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被迫与薛宝钗成亲,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便出家当和尚了。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二、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途道路,她藐视功名权贵,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酷的扼杀了,她泪尽而逝,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章,极其哀艳感人
三、薛宝钗
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
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云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详情请见
有人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如下: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心较比甘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因*而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个衰落的过程,从侯服玉食的贵公子,落魄成为贫苦的寒士。这种天堂地狱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怀有不满与批判的态度,从而创作了举世之作《红楼梦》。小说《红楼梦》中纯熟的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刻画都相当精彩,不仅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被选用为*高中必选课文,而且整部小说的汉语运用也是最佳典范。《林黛玉进贾府》是介绍《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踏进贾府时的情景,以黛玉的见闻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叙述,全书的序幕部分。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抛出了贾家的重要人物以及贾府气派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可谓是《红楼梦》整部小说得以展开的精妙之笔。
作者以林黛玉进贾府大院的游踪为线索,让读者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特征,同时也逐渐推出了贾府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在林黛玉与贾府双方见面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双方对彼此的观察巧妙地展现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匠心独运,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浓墨重彩,各有千秋,十分精彩。作者将每一个人物最本质的外形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同时体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便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一、机变逢迎——王熙凤
作者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并且对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相当成功,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最精妙之处。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采用了工笔式的重彩细绘,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精妙的一笔。
出场曹雪芹先写王熙凤的声音,以声音出场的方式独具匠心,爽朗的笑声体现了王熙凤直爽的性格。之后,作者借用黛玉的心理活动对凤姐进行描写,从黛玉观察到众人敛声屏气,恭敬严肃,想究竟来者是何人,这么没有礼貌?作者通过众人对王熙凤的反映来表现她的性格特征,使得王熙凤的形象更加突出,同时也体现了她因为受老祖宗的宠爱而有权力,在贾府拥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肖像描写,作者运用了非常细腻的手法对王熙凤的肖像进行描写,不仅有服饰描写,而且更多地赋予了容貌的展现。王熙凤的头上戴有攒珠髻、挂珠钗以及赤金盘螭璎珞圈。在她的服饰上更是做足了文章,佩、袄、褂、裙,每一个细节的描写都相当细腻。通过细致的描写,刻画了王熙凤奢华的服饰穿戴,极力地引出了王熙凤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并对读者暗示出她的多欲而不知足。之后是对容貌的描写,王熙凤有着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体态苗条,且透着风骚,粉色的脸庞,红色的嘴唇,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不仅将王熙凤描写得貌美如花,同时,通过“三角眼”“、吊梢眉”、“含威不露”以及“未启先笑”四个词语体现了她美丽下蕴藏着丑恶,笑容下透露出欺诈。
言谈举止,王熙凤见黛玉是一个重点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这个情节生动地描绘了王熙凤的言谈举止和感情变化,反映了她狡黠、虚伪和机变逢迎,更让读者为之折服。王熙凤牵着黛玉的手,仔仔细细地端详黛玉后,说起了一翻恭维的话,表面上她非常用心,可实际上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她知道老祖宗最疼爱黛玉,因此不仅夸赞了黛玉,也暗夸了贾家的姐妹,还提到老祖宗每天心头口头地念叨着黛玉,由恭维而直接演变成对老祖宗的讨好。对黛玉的一翻“体贴”,实际上是她在炫耀自己的权力。当她提到黛玉的母亲去世时,料想到老祖宗与黛玉会伤心,所以便抢先以帕拭泪,最后见老祖宗露出笑颜而转悲为喜,完美地完成了情感的转变。王熙凤的精彩表演不仅讨好了林黛玉,也让老祖宗更加喜欢她。通过回王夫人的话中,作者进一步体现了王熙凤鉴貌辨色、机变逢迎、圆滑狡黠的特点,对她的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二、多情可亲——贾宝玉
曹雪芹对贾宝玉的描写,也是采用了工笔式重彩细绘的手法,与王熙凤的描写手法相同,但有其独到之处。作者通过黛玉的观察给予贾宝玉着意渲染的描写,十分的精彩,生动地呈现了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作者对贾宝玉的.出场前进行侧面的烘托,通过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予以体现。王夫人将贾宝玉说成是不孝之子“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又描写了在黛玉母亲的眼中,贾宝玉顽固恶劣,专做坏事,又憎恨读书。通过描写林黛玉对贾宝玉的了解,作者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贾宝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不禁会产生联想。宝玉从外面回来,黛玉和众姐妹一起与老祖宗谈论读书,“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宝玉的出场方式与王熙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者通过丫鬟的随性活泼,暗示了贾宝玉与下人之间的相处非常友好,是一个十分和善之人,其中描写丫鬟的一个“笑”字就与王熙凤出场时的恭敬严肃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衬托了贾宝玉的古道热肠。此外,作者还通过《西江月》二词来对贾宝玉进行侧面烘托。这两首词看似是贬低,实质是赞扬,将赞扬寄寓于贬低之内,同时,全文两次对贾宝玉的侧面烘托都展露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肖像描写,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依然是通过黛玉的观察,以服饰和容貌来描写贾宝玉的人物肖像。宝玉第一次出场时头饰有嵌宝紫冠、金抹额;服饰写到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以及八团倭缎排穗褂,在宝玉的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宝玉第二次出场已经换了冠带,由红丝结辫,银红撒花的半旧大袄,不过依然带着项圈、宝玉和寄名锁。对于宝玉的容貌也进行了两次细腻的描写,只是在第二次出场的时候更加显得白净貌美。宝玉的两次出场作者都给予了非常细致的描写,从“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可以看出宝玉非常清秀,而“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一词又赋予了宝玉英俊多情。在黛玉看来,宝玉不仅不是一个惫懒、懵懂之人,反而看起来非常的“眼熟”,洋溢着热情,同时也暗示着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知音。言谈举止,作者对于宝玉的言行描写,有三处比较有代表性。当宝玉见到黛玉时,有一刻的发呆,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表达了他与黛玉同样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在其他人看来是胡言乱语,但这从《红楼梦》整部小说来看,却是前后呼应的,体现了曹雪芹的艺术匠心。宝玉通过与黛玉的谈话,得知黛玉“无字”,便送了黛玉“颦颦”两字作为表字。由此可见,宝玉轻易就了解到了黛玉的忧郁。还有就是当宝玉得知黛玉也没有“玉”时,大怒众姐妹都没有玉,偏他有这劳什子,便发起疯的将自己带着的“通灵宝玉”摔了出去。作者对于这段描写,不仅刻画出了宝玉的“痴”,也烘托出了黛玉的“美”。在这第一次摔玉之后,引出了后文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宝玉”象征着天命,而贾宝玉却将玉狠狠地摔了出去,正是他对天命反抗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宝玉任达不拘的性格。
三、谨小慎微——林黛玉
林黛玉是故事展开的线索,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作者对林黛玉形象的描写手法与王熙凤、贾宝玉完全不同。曹雪芹通过文中不同人物的眼光,以写意式重韵层绘的手法,非常有层次地刻画了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一层一层地揭开林黛玉的面纱。
不同人物看黛玉,在贾府众多人眼中,林黛玉虽然年龄不大,身体薄弱,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却雅人至深,有着外在的风度。在王熙凤眼中林黛玉是一个极为标致的人物;在宝玉的眼中,作者对黛玉采用了工笔描绘其神韵,体现了黛玉弱不胜衣,柔情似水的特征。黛玉有着“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对于这部分的描写极其绝妙,时至今日当读者看到这几句话时便会自然而然联想出林黛玉的花容玉貌,娇柔妩媚。作者将林黛玉的神态风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宝玉的一句“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谓是十分具有穿透力。作者将黛玉的出场以如此的手法展现出来,是想到更加独特、深层地衬托出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并且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不用对其进行刻意的装扮就能显露出她自然的风韵。如果描写黛玉的出场与王熙凤、贾宝玉相同就会使文章显得累赘,没有新鲜感。因此,对于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给予朦胧清晰相结合的刻画,可谓是精妙绝伦,更体现出曹雪芹的鬼斧神工。
言谈举止,作者通过多个段落描写了黛玉的内心活动与举止言谈。见老祖宗:与老祖宗相拥而泣之后,林黛玉补行了拜见之礼。见王熙凤:听到后院的笑声黛玉心想,“是谁这样的放诞无礼?”在见着了面之后依然“连忙起身接见”,老祖宗与黛玉说“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可黛玉明白这只是玩笑话,可不能随便叫得,姐妹告诉之后忙陪笑见礼。通过对刑夫人留饭的婉言谢绝,表明了黛玉顾全大局的礼节,也说明她的行事谨慎。还有两次黛玉让座的描写,更是体现出她处处小心,十分仔细。黛玉回老祖宗读书问话时说道:“只才念了《四书》,姐妹都读什么书?”老祖宗说不过认得几个字罢了,当宝玉回来后问黛玉曾读何书时,黛玉却说不曾读,只认得个字。这表明黛玉已经意识到之前她的话有不谦之嫌,所以立刻留意改口,表明她的教养非同一般。作者无时无刻都在对黛玉的小心、在意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体现了黛玉小心谨慎的态度,也刻画出了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四、群体描绘
作者通过泼墨式群体描绘对贾府众人进行描写。对于老祖宗(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进行实写,做了简单的介绍;贾政、贾赦没有出场,进行虚写;贾家三姐妹中,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身量未足,还有一些对丫鬟、奶嬷嬷等,作者都是通过泼墨式的群体描绘,使读者对贾府中的人物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
五、结语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曹雪芹在安排众多人物出场上运用了多种描绘方式,描写极为精彩,手法匠心独。曹雪芹典型地刻画了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运用各具情态、独出机杼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不仅描绘出了人物清晰的面容,而且还赋予了人物内在的灵魂,使整部小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使《红楼梦》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及答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课时难点
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点拨
知识链接
1、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 写作背景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
《红楼梦》被誉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此外,此书对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制艺尺犊、医药卫生、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烹调饮食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作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作品的语言凝练自然、准确传神,达到了空前纯熟的境地。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
4、小说常识概况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
学*过程
一、语言积累(A级)
1、 正字音
敕造( ) 纨绔( ) 盥洗( ) 杜撰( ) 宸翰( )
攒聚( ) 翠幄( ) 瞋目( ) 懵懂( ) 忖度( )
绾结( ) 嫡亲( )
2、辨字形
嫡( ) 敕( ) 钗( ) 帷( )
谪( ) 赦( ) 杈( ) 帏( )
3、通词义(古义今义)
形容
偏僻
风流
乖张
仔细
惫懒
可怜
总角
便宜
风骚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B级)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
贾宝玉写的经典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贾宝玉写的经典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宝玉写的经典诗句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忖三春草,柔拖一屡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诗的前六句描绘蘅芜苑清净芬芳、草绿花香、轻烟冷翠、曲径回廊、风光迷人之景色;后两句是用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对比衬托,更显蘅芜苑春色优美。宝玉这样作,也与他自己为蘅芷清芬题的对联“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相呼应。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这首“怡红快绿”,宝玉借蕉棠花语,写出了姐弟(元春与宝玉之间)思念牵挂之情!
深庭长日静:明写的是*,暗说的是紫禁宫高墙深院;
两两出婵娟:一对又一对蕉叶(两两)向空中曲伸,蕉叶空隙中,露出了明月(婵娟)。寄情芭蕉,思念远方的亲人;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绿蜡指芭蕉,红妆喻海棠。这一联分别描写了春寒之际的芭蕉形象和夜幕下海棠之孤寂。表达了宝玉对寒冷和寂寞中的深宫之花(姐姐元春,孤灯下的妙玉等)的思念和牵挂。
绿蜡春犹卷,源出唐人咏芭蕉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大意是说,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
红妆夜未眠,源出宋人苏东坡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此句运用贵妃醉酒貌似“海棠睡未足”的典故,以花喻人,点化入咏。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写温暖阳光照耀下的芭蕉海棠之之神韵!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春光有限,韶华易逝,主人应懂得呵护爱怜。
【大观园诗社】
贾宝玉在大观园诗社中的诗词之作,由于总有限制,不能自由发挥,常在林、薛、史、探等诸才女之下,也可能是故意写得不好而落第,以博取欢乐。
《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从艺术角度分析,宝玉这首《咏白海棠》质量差,“出浴太真”和“捧心西子”之典故均系旧文人沿用的陈词滥调。所以宝玉自己都说没有探春写得好,众人亦沉默无言。
菊花诗--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菊花诗--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菊花诗社前是精彩纷呈的螃蟹宴,一时好玩,即兴而作,写螃蟹诗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宝玉,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钗。黛玉也作了螃蟹诗,认为像宝玉作的这类螃蟹诗,要一百首也有,便撕掉了。
《螃蟹诗》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禅机】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宝玉读《南华经》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翻译:你认为你领悟了,我认为我领悟了,但只有通过内心的意会交融,才能够真正达到领悟的地步。等到了再没有什么可以领悟的程度,才可以说得上是真正彻底的觉悟了。达到了彻底觉悟的'地步,也就是没有什么再需要证验的时候,才算是进入了思想的最高境界。
【大观园四时即事诗】
在贾宝玉刚搬进大观园中后,便作了这四首看似悠然自得的颇具小资情调的七律诗。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包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秋夜即事
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
对于林黛玉这一角色,曹雪芹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及命运结局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古典文学界,从来也没有哪本著作如同《红楼梦》这般令人回味无穷,它已然达到了*古典文学小说的巅峰,至今都未被逾越。红学也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研究性学科,引发全民的研究热潮。谈到《红楼梦》,林黛玉无疑是难以回避的。
黛玉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出生于钟鸣鼎食的姑苏林家,林家亦是书香世家。其母乃老太君贾母最为宠爱的小女儿贾敏。无奈贾敏病逝夭亡,贾母便差遣男女船只前来接黛玉入都,黛玉本不愿弃父前往,其父林如海便规劝黛玉到“汝多病,年又极小”且“汝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至此,黛玉便满怀思绪乘舟北上。
黛玉的心思极其缜密,细腻,也是很脆弱的。初至贾府,因害怕举止不当,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言语“不当”,引得宝玉摔玉,更是多心伤感,淌眼泪地说道“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由此种种,便可知黛玉心思是何等细腻,这也是自尊心的使然。黛玉的容颜更是美丽动人,有西施之态。她本是“绛珠仙草”,因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雨露滋润,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不可谓不超凡脱俗,一切皆为自然造化之美。黛玉虽然“仙气”十足,但体质却是极弱的,宝玉初见黛玉,有这样一段描绘,“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真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弱柳扶风之态,令人怜爱不已。
黛玉心思细腻,甚至到了“小心眼”的地步,这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周瑞家送宫花等细琐小事上,黛玉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便可窥见一斑,这是自卑心理的表现。黛玉寄人篱下,虽然衣食住行同其他主子无二,但这位贵族小姐却生活得很小心,很压抑,毕竟她只是客居,就连可亲的外祖母也说“今日有远客才来”,“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又是多愁善感之人,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如宝钗那般随和可亲,宝钗虽然同是客居,可宝钗家毕竟是皇商,京城房屋田舍也是应有尽有,固然有所没落,但母亲,兄弟俱在,家境殷厚,这一点是黛玉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如此道来,黛玉的“小心眼”倒是可以原谅的,或者说这是真性情的表现。
《红楼梦》一书实在是太伟大了,说它是一本社会大百科全书一点都不为过,本书对金玉,花鸟虫鱼,诗词,建筑,饮食,服饰,侯府仪制等诸多领域都有极细致的描摹,可见曹子雪芹对此的研究是何等深刻,视阈是何等开阔。撇开这些不论,单就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便足见曹公的文底深厚。黛玉是其重点刻画的人物之一,黛玉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爱哭,哭得唯美,哭得动人心扉。黛玉的哭是有缘由的,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便得久延岁月,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女体。这神瑛侍者便是宝玉前身,对黛玉有灌溉之恩,甘露之惠,黛玉无以回报,便“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神话般的“还泪说”,不可谓不新奇别致。故黛玉的感怀身世,爱情失意,便哭出了血泪交织的《葬花词》,《柳絮词》,《秋窗风雨夕》……“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伤春之作,衰朽破败之景,令人唏嘘不已。黛玉敏锐的感知力,细腻的心理变化,感情的起伏跌宕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在那个家长制决定一切的封建社会氛围下,黛玉却拥有一颗追求真爱的心,甚至因此殒命,着实难能可贵。在第三十二回中,宝玉毫不避嫌,怒斥湘云和宝钗的经济之说。称赞黛玉从不说“仕途经济”这类的混帐话,要是她说过这类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在门外听罢此语,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感叹“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可是“我虽为你之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之知己,奈我薄命何!”黛玉更是直率地对宝玉说:“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一入侯门深似海,纵然黛玉生活优渥,可是她只有一个知己,那便是宝玉,对宝玉的爱情更是难以言表的强烈,及至听闻宝玉娶妻宝钗,只留下“宝玉,宝玉,你好……”的哀音,便含恨而去。至此“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徒留下“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对女性有泛爱之情,这并不是爱情。因为他一生仅视黛玉为知己,“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黛玉用一生的眼泪去偿还宝玉前世的灌溉之恩,这不是宿命论,而是对爱情最为强烈的表达。在那个世俗权势的封建社会里,宝黛的爱情太过于柏拉图式了,注定了难以善终。这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因为它把最美好的事物和人予以彻底毁灭,但是正因为是悲剧,才能把这种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
林黛玉的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黛玉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儿(原本无字,为贾宝玉初见她时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住在大观园中的潇湘馆里。林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贾宝玉)滴水浇灌之恩,陪其来到人间,还他一世的眼泪,转为人世。要探讨林黛玉这个人物,就得涉及到她的身世、病体、相貌、个性、才情、爱情等综合情况,作全面的考察,否则就会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一、林黛玉的痛苦身世
林黛玉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祖籍姑苏,生于扬州。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算是开国元勋之后,到林如海的时候,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时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是一个世代尊奉儒家文化的家族。林如海四十岁时,林黛玉五岁,本来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已经于林黛玉四岁时死了,所以只剩黛玉一个。林黛玉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林黛玉十岁时,父亲也病逝了。
二、林黛玉的孱弱身体
从林黛玉的父母英年早逝的情况看,林黛玉的健康状况先天不足,带有孱弱、免疫力不强、早夭的基因。可能在幼儿时受到过结核杆菌的感染,也许是被其早逝的母亲患有结核病的传染,其体质就更差了。从她时常咳嗽、咯血、弱不禁风的表现来看,很可能患有肺结核。在那个时代,患有这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延长生命的保障,一是要靠很好的营养;而是要靠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由于其个性的孤僻、处境的艰难、爱情的折磨,使得她的精神情绪时常处于悲戚哭泣状态,恶劣的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就不能很好的吃饭,摄取必要的营养,这会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恶性循环。
三、林黛玉的美丽相貌
作者写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我们读来,这段描写绝非林黛玉六岁时来到贾府的形象,即便她是一个美人坯子,美型初现也断不会如此早地出现在童稚时期。起码,这应该是林黛玉进入及笄之年以后的形象,或者说,是她定格在我们心目中的综合的外在形象,是我们对林黛玉长相的固化了的认识,是林黛玉成年后的固定形象,是典型的“这一个”,而非其他的女孩子的形象,属于林黛玉特有的“病态美”。
四、林黛玉的个性禀赋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她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五、林黛玉的出众才情
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林黛玉之美,更主要的表现在她才华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上,作者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六、林黛玉的生死爱情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的生命之火,一旦失却了爱情,她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林黛玉这些言行是多么的矛盾!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淫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般表达爱情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七、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林黛玉是曹雪芹包含着血与泪精心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典型。她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的书香门第,但父母双亡,是一个自尊心极强,敏感的少女,她既不想改变自己的孤傲自许,又要时常提防别人对她的敌视,她永远也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阴影,大观园的热闹喧哗都会激起她的伤感情绪。所以多愁善感是她的性格,眼泪成了她的知己,与宝玉的两小无猜,性格爱好相投,所以发展为生死相恋的情人,只有与宝玉结合,才能改变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才能幸福,但由于她自身存在的封建观念,封建家庭的压力,担心人言可畏,她不敢公开袒露对宝玉的感情,又不敢接受宝玉对她的表白,当然,这两个叛逆者的爱情不会得到两个封建家族的赞同。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层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事实上也是,高鹗的一出“掉包计”,戏剧性地改变了一切,以至于造成了黛玉的泪尽人亡。
八、林黛玉的审美价值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文学史上。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越让人难以忘记。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丽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更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九、林黛玉的代表作品
《葬花吟》是林黛玉吟诵的一首长诗,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过程中,对自身生活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命运迷茫的思想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控诉了那些摧残花朵和扼**性的黑暗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了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自己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甘**、凌然不屈的孤傲品格,有着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葬花吟》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喻,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特意强调花的命运也即自己的命运。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最值得称道都是,《葬花吟》揭示了林黛玉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她宁愿将自己深埋在花冢之中,也不愿意苟且的活在人世上,与龌龊世界同流合污。我们可以从中读出,林黛玉人性、人格的纯洁美好和可歌可泣之处。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在《红楼梦》里,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其中人们最喜欢的是林黛玉,因为无论容貌还是心灵,她都那么纯洁,美丽。
在满园春色的大观园中,最美丽,最体贴仆人,最令人信赖的小姐就是林黛玉了。她和紫鹃那么贴心----以姐妹相称,她从来没有对下人发过火儿,小丫头老婆子为她做事她都给赏钱,跟凤姐的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紫鹃愿意为她做一切。大观园中哪个小姐管丫头叫妹妹?恐怕只有感情细腻的林黛玉吧。
别看林黛玉对下人一副好脾气,但她也不是好惹的。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朵宫花送给她,她立刻冷冷地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周瑞家的就一声也不敢吱了。
她对宝玉更是动不动就发脾气,但当两个人都明白了彼此的心后,反而不吵了。别人都以为林黛玉很任性,王夫人也不喜欢她。
即使林黛玉时常耍小性子,也无法掩盖她过人的才华。她不但诗写得好,还教会了香菱写诗。宝钗的文学才能不在黛玉之下,香菱就在宝钗身边,却跑到潇湘馆去拜黛玉为师。这是为什么?因为黛玉善良,热心。香菱的身份一半是丫环,小姐教丫环写诗,还是别人的丫环,只有林黛玉才会这么做。香菱是个孤女,黛玉却很尊重她。周瑞家的是王夫人身边的人,宝玉都叫她周姐姐,黛玉看不惯她仗势欺人就让她难堪。
说起黛玉算账的本领,真是棒!贾府中,财务大权一直在精明强干的凤姐手中,因为人手不够,凤姐需要一个诚实可靠的人帮她算账,她选的是林黛玉。贾府人多,值得信赖的人不多,若是让别人知道贾府有时过得紧巴巴地可不行。探春也能干,早晚得出嫁,李纨也精明,却没太高的文化。林黛玉有文化,人品好,又不像凤姐那么贪婪,必然是两袖清风,因此凤姐让林黛玉帮她记账。她希望以后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婚后林黛玉帮她管家。
可惜,薛宝钗成了宝二奶奶,林黛玉子在宝玉结婚的当天含怨而死。当我们看到这里时都会为黛玉感到心痛。这充分说明的封建思想的残忍和昏庸。这种思想和林黛玉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思想把林黛玉逼死了,把宝玉逼得出家。
林黛玉的人文思想是要求*等,也给别人*等。当得不到*等和尊重时,她以死抗争。林黛玉的人文精神就是曹雪芹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说,林黛玉也是不朽的。
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简直就像是对水和空气的需求一样重要。生活无处没有网,无网不生活。所以,有人出了一个这么大开脑洞的题目:如果林黛玉有网络,她的病会好吗?回答这样的问题,应该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林黛玉的病会好吗?第二是网络对林黛玉有什么切实的帮助吗?第三是网络和林黛玉的病有什么关系吗?下面我就分别分析一下。
去掉拥有网络这个前提,《林黛玉的病会好吗》,我以前曾经专门写过这样一篇文章,经过一些分析,说明她的病是不会好的。原因如下:
第一,她有先天的宿命。她在未下凡尘之前,曾经发誓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但并没有说她要以身相许,所以她将一生的眼泪偿还完毕之后,宝黛两个便两不相欠。她要质本洁来还洁去,依旧回到警幻仙子那里的。所以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前世纠葛决定了只有情缘而无姻缘。
第二,在风刀霜剑的现实生活中,宝黛难结连理。因为她身世凄苦,父母双亡,无人为她做主,老太太和王夫人两派斗争激烈,也没法定下来她的婚事。她只能漂泊无觅,凭尔去,忍淹留,凄凄惨惨忧郁而死。
第三,据考证,赵姨娘对贾环成为荣国府继承人还是抱很大的希望的,她便亡宝玉之心不死。不能直接加害宝玉,便只能从宝玉惦记在心的黛玉身上下功夫,可能会暗中授意贿赂贾菖、贾菱等在为黛玉配药时暗中做下手脚,使黛玉慢性中毒而死。
因此,黛玉的病无论从内因还是外因看,是无论如何也好不了的。除非宝玉和黛玉能够圆满地走在一起,可是如果那样的话,《红楼梦》的引人之处和惊人之处将会荡然无存。
接下来,再来看看网络带给我们什么,总是衣食住行,社交、游乐等等诸种便利。可是你想一想,如果林黛玉还是生活在过去的那个时代和环境之下,有了网络,又对她而言有多少帮助呢?穿衣,吃饭,住宿,她都已经得到了满足,外出游玩在过去是使不得的。交友她也不需要,她本身就很喜欢清静,何况大观园里的那些姐姐妹妹也够了。娱乐,或是游戏,她更看不上,以她的文化品位,大多数时候就是读书,或是闲了,也不过是下棋、写字、弹琴等一些比较高雅的娱乐和爱好。网络似乎对她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
最后再来说一下,有了网络,林黛玉的病会不会好?前面已经分析过,林黛玉的病是前世之病,是相思之病,是有人刻意加害的病。有了网络可以帮她解决这些问题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多是让她排解一下不畅的心情,比如说看一些搞笑视频和段子等等,实质性的帮助是没有的。就算是她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些比贾宝玉更优秀十倍、百倍的青年才俊,她会移情别恋吗?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结论呼之欲出:有了网络,林黛玉的病也是绝对不可能好的。
红楼梦贾宝玉简介
《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贾宝玉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贾宝玉简介
中文名:贾宝玉
别名:宝二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
籍贯:金陵
出生地:金陵荣国府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
职业:贾府公子
人物出处:《红楼梦》
配偶:薛宝钗
红颜知己:林黛玉
诗社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
贾宝玉,*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三大主线之一。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人物评价
专家点评
贾宝玉含玉而生,幸得贾老太太的宠爱,才有了后面那戏剧般的一生。如果贾宝玉没有那块玉或者那块玉(石头)不好奇于人间的繁华世故又或者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想得周全些,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郁结,也不会有金玉之言,那么贾宝玉的一生也不过如此的了了完事。但是如果终究是如果。贾宝玉注定成为《红楼梦》的主角,注定成为那“灵秀之人”“生于富贵公侯之家”“落为情痴情种”,也注定了那一场悲剧的开始。
贾宝玉在当代应该属于(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另类”的。小时侯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大了他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然而却生在一个日益衰败、后继乏人的贾府上下被看成是预想的接班人,寄托着重振家声的厚望,贾母的慈爱、贾政的严教、王夫人的暗中关注、姐妹们的特别青睐以至丫鬟奶妈的细心照料,都或明或暗地企图把他引上读书仕进、科举成名的传统士大夫所已经走过的道路。可是他偏偏又是一个不落尘世的“奇人”。在曹雪芹笔下的他背离了士大夫的传统道路,违拗了贾氏家族的殷切期望,在人生道路和婚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崭新的追求。他接受了贾母的厚爱、贾政的鞭笞和众姐妹丫鬟的规劝,但他毫不改变初衷,而是视仕途为禄蠢,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而欢喜那种脱离开封建官场和文场的自由自在的闲散生活;他不愿接受家庭对他婚姻的安排,而倾心地热恋着志同道合的表妹林黛玉。他的思想和行为无疑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他的身上虽仍有十分浓厚的贵族子弟的*惯与*气,可他仍然不失为一个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
作者特意安排从九十四回“宝玉失玉“开始到后来宝玉的疯疯癫癫,让衬托贾宝玉的背后环境呼之欲出,封建力量一手造成的悲剧被作者推到了最前台。而长辈不顾宝玉疯癫时仍对黛玉的痴情而最后导致黛玉仙逝宝玉出家的悲剧,向人们清楚地展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贵族家庭的落没落,已经到了无力规范自己的后代,以至连自己的后人也背弃自己而去了的现实!
老家考证
贾宝玉老家是山西*治市。
“女娲补天”的神话起源于山西长治*治县上郝村天台无影山,据《潞安府志》记载:“(天台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处,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坦,日出入胥无影。传娲皇炼石地,名望儿台。”天上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仗,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山西*治*子县的西山),使天柱折,还砸出个窟窿,天地间火烧不止,洪水不息,恶兽横行,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女娲看到人间无端遭此浩劫,心中十分难过,立志炼石补天,夜以继日炼成十二丈高、二十四丈见方的五色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补好了天穹,并用“鳌足”立好“四极”,使人们重新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据<红楼梦>载:补天剩下的那一块五色石天长日久得了灵气,成了精,约60个世纪以后随“宝哥哥”下到凡间转了一圈。
身边的丫鬟
大丫环
袭人:地位极高的丫环,性格绵密,和宝玉非常的亲密,后嫁与蒋玉函。
媚人:丫环之一,只出现过一次。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删除,以统一姓名。
晴雯:地位极高的丫环,性格直烈,后遭撵而死。宝玉为她写了芙蓉女儿诔。
绮霰:丫环之一,出现次数极少。也是地位高的大丫环。
麝月:温顺的丫环,受到脂批者的怜惜,宝玉为她梳过头,受到晴雯戏笑。
檀云:丫环之一,出现次数极少。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删除,以统一姓名。同时,在此处似遗失了檀云和贾宝玉的互动的章节。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两处麝月檀云并提。但实质内容却只有宝玉帮麝月对镜梳头的剧情,并没有檀云食用御香而折齿的内容。
秋纹:大丫环,因主子赏礼而沾沾自喜。排挤小红。
碧痕:大丫环,或称为碧浪,出现次数较少。排挤小红。
小丫环
茜雪:因未阻止宝玉之奶妈,喝下留给黛玉的枫露茶,遭到波及。原要撵奶妈,却不知什么缘故茜雪反被逐。据脂批八十回之后会去狱神庙探望宝玉。
紫绡:丫环之一,出现次数极少。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删除,以统一姓名。
佳蕙:小丫环,出现次数极少。大约出现在提到绮霰和小红之时。
春燕:小丫环。剧情约在五十九回。PS:何妈是芳官的干妈、春燕的母亲。但何妈却对春燕和芳官的态度极差劲。
四儿:原名芸香,袭人改蕙香,贾宝玉又改四儿。后因为说出和宝玉同生日是夫妻之话,遭贾宝玉的母亲撵出去。
柳五儿:厨娘之女。委托芳官,希望能当宝玉的丫环。原病死。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复活,并在前八十回加入探望晴雯、后四十回则遭到宝玉呈错爱误认为晴雯。
小红:本名林红玉,林之孝的女儿。想要高攀,后在王熙凤手下做事,并和贾芸恋爱。据脂批八十回之后会去帮助落魄的宝玉。
女伶
芳官:活泼伶俐的女伶,后在大观园抄检时出家(晴雯、四儿此时被撵)。详见十二女伶。
性选择
贾宝玉满一周岁时,贾政想预测一下儿子未来的志向和前途,“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去抓取。这个*俗谓之“抓周”。
奇怪的是,宝玉对于那些纸、墨、笔、砚、金元宝、书本等物,“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于是,贾政勃然大怒,说:“将来酒色之徒耳”(第2回)。
当然,安排宝玉如此做,是曹雪芹出于小说内容的需要,但是,并非没有生活依据。宝玉的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性选择,他选择的是一个朦朦胧胧的异性世界的氛围。
我们知道,在贾府陪伴和服侍女眷及孩子的,是一大群属于奴仆范畴的娇美女性。如果有“胎教”一说的话,宝玉在他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些美丽的女性的魅力了。待到出世,奶妈、丫环日夜相伴,抱他、触摸他、逗哄他、吻他,使宝玉无时无刻不沉溺在一片美丽的女性的海洋里。他闻到的是女性身上散发的脂粉芳香,他触到的是女性温柔绵软的身体的各个部位,他看到的是女性绮丽的衣衫和闪光的钗环,他听到的是柔弱婉丽的说话声和叮铛的环佩声,官能肆无忌惮地接受着这些来自女性世界的种种印象,印象造成刺激,刺激唤起反应,反应积累成一种经验,所以宝玉在“抓周”时,才专抓脂粉钗环,而其他的象征着读书长进、升官发财的物件,与一个周岁的孩子有什么干系呢?
这种性选择的经验,作为一种心理能量恒定地存在于宝玉的身上,及至年岁渐长,依然不减。
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诗词
《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篇枉凝眉
一个阆苑仙葩,一个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水中月,一个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然后宝玉出场,对其外貌描写,虽然不诗词,但也贴出来供楼主参考: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批宝玉西江月两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附:<红楼梦>中诗词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 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
好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云堆翠髻,唇绽樱颗,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宜嗔宜喜,徘徊池上,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古诗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古诗 描写贾宝玉的诗 有林黛玉的古诗吗 贾宝玉的诗词 贾宝玉名言 林黛玉的古诗 林黛玉的台词 贾宝玉台词 林黛玉写的古诗 林黛玉的诗词 林黛玉诗句 贾宝玉情话 林黛玉语录 林黛玉台词 林黛玉名言 贾宝玉语录 林黛玉进贾府句子赏析 林黛玉写的诗词 林黛玉的诗句 写贾宝玉的诗词 描写林黛玉的诗 写林黛玉的诗句 林黛玉的画像的古诗 有关林黛玉的诗句 林黛玉的古诗句 关于林黛玉的诗句 贾宝玉现实中的古诗 贾宝玉的古诗注音 贾宝玉出家的古诗
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动作描写的句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 贾宝玉的丫环歇后语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原文 贾宝玉经典语录 贾宝玉经典语录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及答案 林黛玉的读书笔记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赏析 红楼梦贾宝玉简介 贾宝玉写的经典诗句 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 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诗词 贾宝玉的人物特点 红楼梦贾宝玉诗词 贾宝玉有几个丫鬟贾宝玉丫鬟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歇后语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翻译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 林黛玉说的经典语录(林黛玉著名语录)共28句 林黛玉搞笑段子(林黛玉说的经典语录)共28句 林黛玉搞笑段子(林黛玉矫情语录)共28句 林黛玉的名言警句 贾宝玉写的经典诗句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容林黛玉的诗是什么
古诗里的结婚祝福语 描写高山飘雪的古诗 非常有寓意的签名古诗 各种不同的古诗 古诗形容美好爱情的7字 满园五颜六色的鲜花古诗 运用了很多古诗意象的古风歌曲 形容年老没精神的古诗 关于月的连续古诗 放李白的春晓孟浩的古诗 写雨的古诗愁 有雪纷纷的古诗 夜晚思索的古诗 风作者李峤的古诗词 祖国的古诗中班幼儿园 再认真一次的古诗 阳关在古诗中的意象归纳 中学适合朗诵的古诗 表达想要脱离尘世的古诗 赞帅哥的古诗 效仿周公设婚宴的古诗 有关励志的古诗演讲 田园风光的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 pu字结尾的古诗词 魅力无限的古诗 不含声字的古诗 关于武圣的古诗 所见和望洞庭的古诗 孟浩然的古诗我爱古诗版 出塞的古诗的多音字 古诗中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