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声慢的古诗朗诵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声声慢的古诗朗诵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声声慢的古诗朗诵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声声慢的古诗朗诵视频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声声慢》赏析
导语:《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
(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声声慢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夜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作品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声声慢》的诗句赏析
导语:《声声慢》作者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的诗句赏析,希望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赏析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最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摘:可摘。
8、着:亦写作“着”。
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10、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11、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2、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此词为悲秋抒怀之作。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随其夫赵明诚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亡故。此词在其夫亡后所作,是抒发家国身世愁之作。首用七对叠字发端,“寻寻觅觅”写国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后的精神失落,独身彷徨之情状,“冷冷清清”则写时世、境况之凄清冷寂,“凄凄”句更细腻深微地描摹词人心情的悲苦凄戚。薄酒难御风寒,过雁触动乡思,菊花萎谢无人怜惜,独守寒窗时间难熬,黄昏冷雨敲击梧桐,种种场景,无不益发加重愁情分量,折磨一己孤独、柔弱、痛苦的灵魂。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全词用白描铺叙,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替,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
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诗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如下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诗,为大家提供阅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的《声声慢》。下面我将从教情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作业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一)单元教学分析
《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李清照的一首词。
词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的文体,鉴赏时往往是通过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纵观整套高中语文教材,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必修四第二单元是唯一的宋词单元。该单元编选的是宋代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这四位词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之地,他们的创作跨度约有二百年,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的发展脉络。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此外,必修五的教学模块中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也是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分析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声声慢》作为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抒写了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从横向比较来看,柳永和李清照都属于婉约派词风,但二者同中有异;从纵向比较来看,《醉花阴》和《声声慢》标识了李清照的词风在南渡前后发生的变化,虽都在写“愁”,但风格殊异,值得鉴赏玩味;从深度分析来看,李清照不同于前后其他任何婉约派词人,她的“愁”词具有独特的抒情艺术,她的生命折射了*古代女性生命与历史生命的冲撞与交融。
因而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其鉴赏词的方法。通过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宋词,但当时的学*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柳永和苏轼等人的作品,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了解,对豪放和婉约的词风也有所认识。并且刚刚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对作者的身世经历也有了大体了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高一的学生在鉴赏诗歌的学*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心理:一是渴望摆脱教师程式化的说教,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一是“紧跟”老师的“步伐”,一味被动接受,缺少独立思考和领悟。因而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知识补充之外,尽量对学生的鉴赏加以引导、提示,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语文学*“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得正确的语文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深刻领悟“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旷世悲愁情怀。
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学*词作的鉴赏方法,丰富鉴赏体验。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为了体现宋词的文体特征,同时也为其他宋词的鉴赏起到示范作用,我将本次教学的重点设计为鉴赏词作品的意境美,丰富情感体验;而教学的难点则设计为对李清照作品内涵的深度解读。
四、说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对比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课文。
首先是诵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教学贵在多读,充分的诵读是深入鉴赏的前提。反复诵读,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在诵读中体验出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情境创设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对比阅读法。通过与《夏日绝句》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深刻领悟“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旷世悲愁情怀。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乐趣。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突破中学教学传统模式,提升理论教学层次。凸显方法的运用和教育,点燃学生学*宋词的熊熊之火,使学生感悟审美意象,领略古雅意蕴。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从“愁”入手,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贯穿全文,始终围绕“愁”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景物特点、作者人生经历和作者人生体悟三个环节的设置完成对词人“愁”的内涵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分析词中意象为基础,逐步领悟“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旷世悲愁情怀。最后通过讨论李清照“直面人生之愁,思辨人生之愁”“知难而进,破愁而出”的精神,延伸出对李清照作为女性对内心的关照和对生命意识的觉醒的独特艺术魅力的赞叹。
具体过程如下:
1、新课导入: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还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设计意图:用带有诗味的开场白和李清照带有“愁”的词句导入,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录音朗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音乐的烘托,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3、第一个层面的解读“愁”
请问作者在词中重点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具有怎样的感情色彩?(淡酒——酒力压不住心愁,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秋风——让人身体感觉寒冷;过雁——物是人非之感;黄花——或指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或摹菊花凋谢之状;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细雨——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深秋时节景物自身的悲凉,体会作者“愁”因伤秋而生。
4、第二个层面的解读“愁”:
展示李清照《金石录后续》《金石录后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文献中的文字记载,联系背景知识,回答李清照的生活境况怎么样?她遭遇了什么样的家庭变故?作品中描写了其怎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北宋灭亡后,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李清照的晚年十分凄苦,体会作者“愁”因伤时离散而生。
5、第三个层面的解读“愁”:
展示李清照另一首作品《夏日绝句》,思考李清照为什么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句中蕴含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和晚年时期《夏日绝句》的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愁”因国破家亡而生。感悟作者柔弱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豪迈的心。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词吧,诗词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声声慢原文加拼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带拼音原文:
寻 寻 觅 觅, 冷 冷 清 清, 凄 凄 惨惨 戚戚。
xúnxún—mìmì,lěnglěng—qīngqīng,qīqī—cǎncǎn—qīqī
乍 暖 还 寒 时 候,最 难 将 息。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zuì—nán—jiāng—xī
三 杯 两 盏 淡 酒,怎 敌 他、晚 来 风 急。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dí—tā、wǎn—lái—fēng—jí
雁 过 也,正 伤心, 却 是 旧 时 相 识。
yàn—guò—yě ,zhèng—shāng—xīn,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mǎn—dì—huáng—huā—duī—jī
憔 悴 损,如 今 有 谁 堪 摘?
qiáo—cuì—sǔn, rú—jīn—yǒu—shuí—kān—zhāi
守 著 窗 儿,独 自 怎 生 得 黑。
shǒu—zhe—chuāng—ér, dú—zì—zěn—shēng—dé—hēi
梧 桐 更 兼 细 雨,到 黄 昏、点 点 滴 滴。
wú—tóng—gèng—jiān—xì—yǔ, dào—huáng—hūn,diǎn—diǎn—dī—dī
这次第,怎 一 个 愁 字 了 得。
zhè—cì—dì, zěn—yí—gè—chóu—zì—liǎo—de
翻译:
我到处寻寻找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时节,是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又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之时,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的黄花堆积着,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独自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时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么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唐宋古文家素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是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了,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其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清明古诗朗诵
导语: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清明古诗朗诵,一起看看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声声慢文学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为大家分享了声声慢翻译的赏析,欢迎欣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面前目今只有冷沉寂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心坎的感伤,声声慢优秀教案。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容忍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柢不能扞拒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外,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想象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听说声声慢朗诵。
地上随地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奈何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收回令人心碎的.声音。对比一下《声声慢》赏析。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奈何能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背景简介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官宦家庭。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笃于经学,负盛名。母王氏,亦知书善文。李清照自幼受家庭优越教育,工书,能闻,兼通音律,少年便有诗名。丈夫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侄子。夫妻常以诗词相唱和,并拾掇、收藏金石书画。南渡前一直着优裕的生活。
靖康之变,举家南迁。途中,金石书画毁失殆尽。第二年,赵明成因惊吓悲伤过度而病逝。从此,她就孤身一人流落在杭州、绍兴、金华一带。晚景孤苦无一,生活窘迫,处境相当凄惨。比拟往昔优裕幸运,常有人生沧桑、恍若天上人间之叹。
李清照诗文俱佳,尤以词擅名,词风以南渡为界,变化很大。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和天然风景,内容较为偏狭,风格清爽俊逸。后期词多写国破家亡后的乱离生活,内容大大拓宽,风格苍凉沉郁。其词令、慢皆工,擅长白描,情致委婉,擅于化用口语,注重炼句立意,自成一格,被称为“易安体”。
这首《声声慢》是她后期词的代表作。
声声慢的古诗朗诵视频 声声慢古诗的全文 声声慢的古诗拼音 声声慢古诗的原版 声声慢名句 声声慢古诗的内容 带拼音的声声慢古诗 关于古诗声声慢的组名 声声慢古诗的图画 声声慢的古诗拼音版 声声慢的古诗带拼音 秋的古诗朗诵视频 与声声慢古诗一样的调的歌 有声声慢这个词的古诗 声声慢剧本风睿的古诗 对雪的古诗朗诵视频 古诗朗诵的视频比塞 鲁米的古诗朗诵视频 我的梦古诗朗诵视频 冬景的古诗朗诵视频 有趣的古诗朗诵视频 声声慢的古诗内容带拼音 画的古诗朗诵视频大全视频 送人的古诗朗诵视频 古诗朗诵的视频下载 声声慢李清照名句 墨梅的古诗朗诵视频 古诗朗诵的视频配乐 元旦的古诗朗诵视频 古诗声声慢李清照的字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视频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的运用 声声慢原文及译文 《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中的“愁”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 《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拼音版 《声声慢》说课稿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 声声慢文学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诗词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声声慢诗文赏析和诗意解释)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的诗句赏析 赞美教师的诗歌朗诵视频 古诗朗诵清明 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诗 李清照声声慢的译文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诗词翻译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
乌衣巷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关于禅坐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的生字拼音 日本送的物资上古诗 一百字的儿童古诗 苏轼的古诗都有哪一些 古代思乡的古诗 霜降古诗的拼音 古诗里含有非字的 关于十一月份的古诗词 十首关于金鱼花的古诗 声声慢的古诗朗诵视频 搜集体现有好奇心的古诗 东江男儿皆好汉的古诗 关于雷震的古诗 友谊深远的经典古诗词 赞美医术高超的古诗 含沂字的古诗 四季的古诗特征 的古诗《枫桥夜泊》 有关坚持勤奋的名言和古诗文 加油武汉的古诗 白居易的古诗都有哪种 帮我找到古诗的一个可以吗 搜索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小学生必备的古诗70首 古诗中的情侣名两字以上 咏柳古诗的心得 古诗文中年龄的表达 适合春节写的古诗 村居古诗写春天的四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