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关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渡汉江的视频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渡汉江的视频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渡汉江古诗意思(渡汉江古诗赏析)

  • 《渡汉江》是一首思乡情切的五言小诗,真实刻画了游子久别还乡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被誉为“仙宗十友”之一。

    宋之问虽是著名诗人,也流传下来大量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是,他却是一位人品极差,劣迹斑斑,被后世诟病的文人。

    1、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外甥,名曰刘希夷,与之年纪相仿,不爱仕途爱诗文。

    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尤其里面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

    所以宋之问看后,自然赞不绝口,就请求外甥把版权让给自己,当时刘希夷也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刘又反悔了。宋之问一听,恼羞成怒,于是命人用装满土的袋子,将亲外甥给活活的压死了。

    可叹这位才华横溢,不满30岁的大才子,就这样殒命于亲舅舅的手里。

    这哪里是文人,这就是凶悍的强盗。

    2、卖友求荣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复位,即为中宗。

    中宗登基后,首先诛杀的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作为二张的党羽宋之问,受到牵连,被中宗贬为泷州参军,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

    当时的广东可不是今天的广东,繁华似锦,一派盛世景象。那时的广东属岭*荒之地,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生活水*自然艰苦,所以,吃惯了美味佳肴的宋之问,实在无法忍受下去,没过多久,便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了好友张仲之的家里。

    然而,张仲之万没想到,自己留到家里的宋之问,却是一条冻僵了的蛇,一匹被猎人追赶的狼。

    虽说武则天当时已死,可是她的势力并未全部铲除,所以武三思仍然声名显赫。

    为了搬到奸人,张仲之和同僚在私下,密谋杀掉武三思,这一消息被宋之问听到后,速派侄子前往武三思府上告发,致使张仲之全家被杀。

    而宋之问因卖友求荣,不但没有被追究逃回洛阳之罪,反被提拔为鸿胪主薄,后又升迁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就是这样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却也留下了一批不错的诗文,比如《渡汉江》,仅仅20个字,就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忐忑不安,而且还千古流传。

    3、经典解析

    《渡汉江》这首小诗,真切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又不敢回,急切却又徘徊的矛盾心里。

    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诗既是宋之问被贬泷州后,无法忍受那里的艰苦,在逃回洛阳的途中所作。

    首联“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写诗人被贬岭*荒之地,本已够苦的了,何况与家人又断绝了音信。现在只能经过冬天捱到春天,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

    尾联“*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里变化。

    逃离贬地,离家乡、亲人越来越*,可是心中的担忧,却愈加厉害,最后变成一种害怕,怕到不敢询问从家乡过来的人,因为诗人不知道因为自己遭到贬谪,家人是不是受到了牵连或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担忧,和对自己前途的恐惧。

    结语

    宋之问一代大诗人,他那个时代的精英层人物,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本该青史留美名,然而他却自毁三观:为名,冤杀至亲;为利,出卖朋友,全然没有一点文人的气节和清高。

    “天作必有雨,人作必有祸”,宋之问这样有奶便是娘的主,其后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公元712年八月,李隆基继位,随即赐死于徒所,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也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他的一些诗文却流传下来,广为传颂。所以我们对于一个人评判,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王道。

[阅读全文]...
  • 渡汉江古诗翻译赏析(渡汉江的解析分享)

  • 分享
  • 《渡汉江》是一首思乡情切的五言小诗,真实刻画了游子久别还乡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被誉为“仙宗十友”之一。

    宋之问虽是著名诗人,也流传下来大量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是,他却是一位人品极差,劣迹斑斑,被后世诟病的文人。

    1、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外甥,名曰刘希夷,与之年纪相仿,不爱仕途爱诗文。

    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尤其里面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

    所以宋之问看后,自然赞不绝口,就请求外甥把版权让给自己,当时刘希夷也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刘又反悔了。宋之问一听,恼羞成怒,于是命人用装满土的袋子,将亲外甥给活活的压死了。

    可叹这位才华横溢,不满30岁的大才子,就这样殒命于亲舅舅的手里。

    这哪里是文人,这就是凶悍的强盗。

    2、卖友求荣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复位,即为中宗。

    中宗登基后,首先诛杀的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作为二张的党羽宋之问,受到牵连,被中宗贬为泷州参军,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

    当时的广东可不是今天的广东,繁华似锦,一派盛世景象。那时的广东属岭*荒之地,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生活水*自然艰苦,所以,吃惯了美味佳肴的宋之问,实在无法忍受下去,没过多久,便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了好友张仲之的家里。

    然而,张仲之万没想到,自己留到家里的宋之问,却是一条冻僵了的蛇,一匹被猎人追赶的狼。

    虽说武则天当时已死,可是她的势力并未全部铲除,所以武三思仍然声名显赫。

    为了搬到奸人,张仲之和同僚在私下,密谋杀掉武三思,这一消息被宋之问听到后,速派侄子前往武三思府上告发,致使张仲之全家被杀。

    而宋之问因卖友求荣,不但没有被追究逃回洛阳之罪,反被提拔为鸿胪主薄,后又升迁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就是这样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却也留下了一批不错的诗文,比如《渡汉江》,仅仅20个字,就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忐忑不安,而且还千古流传。

    3、经典解析

    《渡汉江》这首小诗,真切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又不敢回,急切却又徘徊的矛盾心里。

    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诗既是宋之问被贬泷州后,无法忍受那里的艰苦,在逃回洛阳的途中所作。

    首联“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写诗人被贬岭*荒之地,本已够苦的了,何况与家人又断绝了音信。现在只能经过冬天捱到春天,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

    尾联“*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里变化。

    逃离贬地,离家乡、亲人越来越*,可是心中的担忧,却愈加厉害,最后变成一种害怕,怕到不敢询问从家乡过来的人,因为诗人不知道因为自己遭到贬谪,家人是不是受到了牵连或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担忧,和对自己前途的恐惧。

    结语

    宋之问一代大诗人,他那个时代的精英层人物,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本该青史留美名,然而他却自毁三观:为名,冤杀至亲;为利,出卖朋友,全然没有一点文人的气节和清高。

    “天作必有雨,人作必有祸”,宋之问这样有奶便是娘的主,其后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公元712年八月,李隆基继位,随即赐死于徒所,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也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他的一些诗文却流传下来,广为传颂。所以我们对于一个人评判,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王道。

[阅读全文]...
  • 李频:渡汉江

  •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

      久在岭南居住,

      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

      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

      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

      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阅读全文]...
  • 古诗绝句《渡汉江》译文及赏析

  • 语文
  • 古诗绝句《渡汉江》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绝句《渡汉江》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

      【意思】 远在岭南,同家里断绝了音讯,度过了一个寒冬又迎来了新春。越是走*家乡,心情越是惶恐,担心家中出事,不敢问故乡来人。

      【全诗】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岭外:岭南,从中原看岭南在五岭之外。音书:音讯、书信。

      ②情更怯:心情更加害怕,既怕听到家中不幸消息,更怕被人发现自己是逃回。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从贬所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的一段汉水)时所作。首二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只就音书断绝和时间漫长两点落笔,原因在于这是诗人所最难忍受的。两句**叙来,似不着力,其实浓缩进了许多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断”、“复”二字尤见作意,富于包孕。后二句写此刻心情。诗人家乡距离“汉江”较远,所谓“*乡”是相对岭南的遥远而言。好不容易从流放之地回来了,离家乡和亲人越来越*了,应当“情更切”或大喜过望才是,怎么反而“情更怯”了呢?答案得从首二句中去找。诗人离家太久了,同家中断绝音信也是太久了,这期间他们会不会遭遇到什么不幸呢?会不会因自己被贬而受到牵连呢?因此离家越*,内心越忐忑不安,越不敢向路人打探家中消息。两句真是写尽了诗人此时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诗人成功地表现了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态和感情,真切细腻,凝炼含蓄,令人百读不厌。

      【全诗鉴赏】

      神龙二年 (706),宋之问从泷州贬所 逃归,途经湖北襄阳,渡汉 水,写下了这首诗。

      “岭外音书断”,泷州在 今广东省罗定市,在五岭之 南,故称“岭外”。宋之问以 谄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其事不甚光彩,到贬所后从冬到春,与家里都失 去了音信。此次宋之问狼狈北逃,家乡是第一个目的地,本应是极为急切 地希望回去。但渡过汉水之时,面对这滔滔的江水,他却胆怯了。他感 到:越接*家乡,越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这一年中家人怎么样了?他们 安全吗?有没有挨冻受饿?他们会怎样看待自己?还会欢迎自己吗?种 种思绪纷至沓来,不禁使宋之问在汉江的小船里感慨万千。他都不敢询 问从家乡过来的人了!

      此诗诗眼,在“断”和“怯”两字。“断”字举重若轻,将音讯的隔绝用一 个斩钉截铁的动词限定住,有一种人在命运的控制下的无力之感。下两 句中,一个“怯”字,写尽了游子离家的心理:想见到家人,但却又有种种顾 虑和疑忌,担心自己在家人眼中的角色和身份,担心家人有没有变故,这 种种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情感,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 该笑,该走快点还是该走慢点。这种心理状态,不但宋之问有,其他很多 处在类似境地的人都有。正因为这首诗描写出了这种人类心理上的普遍 性,耐人咀嚼,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特定条件下人类精神的复杂性。

      值得指出的是,宋之问此次潜逃而回,并没有逃回自己的家乡,而是 到了洛阳。不久之后,因其弟告变之功,他又重新恢复并擢升了官职,直 到唐玄宗即位后将他再次流放赐死。作为一个极度热衷于功利的诗人, 宋之问的品行最终玷污了他的诗。

[阅读全文]...
  • 《渡汉江》原文及译文

  • 《渡汉江》原文及译文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渡汉江》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渡汉江》原文:

      宋之问〔唐代〕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渡汉江》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故乡,离家人愈*,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宋之问这次被贬泷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份有关的生活素材,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似乎往往和作品的典型性、概括性联结在一起。这首诗便是一例。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渡汉江》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公元706年(宋之问神龙二年)作者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的汉水)时所作。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阅读全文]...
  • 《渡汉江》宋之问唐诗鉴赏

  • 唐诗
  •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五绝。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⑴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⑵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⑶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白话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俗,往往不能生还。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6]

      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的汉水)时所作。

      【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故乡,离家人愈*,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 阅读,文学
  •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的城镇。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 汉江临泛

  • 汉江临泛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江临泛,欢迎大家分享。

      王维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赏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王维《汉江临泛》赏析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赏析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

      朝代:唐朝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阅读全文]...
  • 汉江临泛王维赏析(汉江临泛古诗讲解)

  • 慧学的王《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分析】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注释】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指汉江*的城镇。③浦:水边。

    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1)画面提示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 A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或: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2)情感指导

    诗人情感:表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之情,对汉江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1)题中有“画面提示”四字,告知学生应从诗歌的画面感出发来鉴赏诗歌的意境,可以从理解诗歌的大意着手。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

    【解析】(2)抓题干中“情感指导”四字,把握全诗中诗人流露的情感。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参考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阅读全文]...
  • 情感语录视频制作自己视频

  • 视频,情感,语录
  • 过往还在敲打着心扉,太过深情的人,注定孤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感语录视频制作自己视频,希望大家喜欢。

    1、许多时候,我们不快乐,并非因为寂寞,而是太多的无能为力,太多的不愿割舍。

    2、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你,迁就你,疼你。你也要知道并不是全世界都在讨厌你,忽视你,不珍惜你。一面学着没心没肺,一面学着看破一切。路还长,梦还可以继续做。

    3、我走遍了全世界,到了最后才发现,自己的笑容才是最美的风景。

    4、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内心,这世上不止你一个人有故事,也不要到处宣泄自己的。

    5、时光清浅,等春来,也等你。后来,我渐渐明白,有些爱需要等待。不管经历多少坎坷,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觉得人间值得。人生的路上,有寒冬,也有春天,心存温暖,总会等来一个美丽的春天。

    6、穿越茫茫人海,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人放不下?逃不开,也躲不掉,偏偏遇见了你。不知不觉,你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存在,不知不觉对你越来越依赖。对你在乎太多,才会忍不住胡思乱想,你没有了耐心,给你的留言你一句没有回,所有的心情,你都不再理解。

    7、阡陌红尘,有一个人即使不能在一起,还是爱着你,默默心疼着你。为你哭过、伤过、痛过,最深的爱,也是一种记忆,回忆里的你,总有你的美让我执迷。路途辗转,*惯了一个人生活,和一些人说再见,走进岁月深处,才发现,再也找不回最初的自己。

    8、站在远方,一切似梦一场,醒来物是人非,让你流泪的,一定是刻骨铭心爱过的人,可惜,不能陪你到最后。流过泪,心痛过,有一个人依然在心里。不舍得忘记的人,希望你幸福开心就好,从此以后,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如果你懂我的寂寞,你就一定能知道我爱你有多苦。

    9、真心爱一个人,就好好走下去,不要轻易说分手,不要让一份爱成为一生的遗憾。世间最让人感动的爱情,就是有一个人在等,一个人刚好归来,坚定地握着你的手,再也不会放手。真挚的情,需要真诚的守候,心里有你的人,才会等你,不管多久。岁月静好,愿你等的人如约而至,愿你盼的人初心不改。

    10、也许,我能给你的最后的温柔,就是默默无言,思念你一生,不让你知道。有一种感情叫无缘,有一种放弃叫成全,若你一生幸福,也不枉我心痛放手。有一个人爱久了,成了一种*惯,有些痛久了,成了一道伤痕,有些等待久了,成了一种期盼。

    11、这一生为了能与你重逢,我错过了多少风景,有一份爱在心中,也是一种美好。时间划过冰凉的指尖,一念执着,一生的等待。深爱过的人,是一首写不完的诗,是永不停歇的思念。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是为了爱。爱你在心,口难开,爱你,却不能再去找你,怕打扰了你*静的生活。

    12、 有人说:爱情,从来都是一种百转千回的事情,不曾放弃,不曾受伤害,不曾难过,不曾迷茫,怎懂得爱人?许多话还没有说,只能放在心里,结局是你给的,却不是我想要的,人生难免有遗憾,而你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13、 伤心的时候,才知道泪水有多苦涩,想你的时候,才知道相思的煎熬,最美的相逢,就是遇见了你,可惜,你不能陪我到天荒地老。这座城市再也没有你,以后的路,我一个人慢慢走,请你不要忘记,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诉不完今生的牵绊,写不完红尘的情愁。

    14、 越长大,越孤单,成熟就是眼泪在打转,却还能微笑着说,没事。有一种累,叫没有人懂得自己,伤过,痛过,所有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有一种累,叫没有人懂得你心里的苦,所以越来越沉默,学会了包容,有些事,学会了看淡。再苦,再累,也不敢再对别人提起,只能自己扛。人生实苦,希望有一个人懂得你,能体谅你的难处,能看穿你的逞强,能理解你的苦楚,愿意真心实意对你好。

    15、 此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了你,不管沧海桑田,你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最初遇见的样子,你在,便觉人间美好,春风十里,不如有你一生相伴。你说,我仍然是你的软肋,但不再是你的铠甲,我说,我还在等你,一直都在你居住过的城市等着你,春风十里,不如有你相伴。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句子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语录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说说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名言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诗词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祝福

古诗渡汉江的视频 - 心语

推荐词条

不想凑合婚姻的句子 有关眼睛的句子 醉翁亭记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 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句子 关于爱护牙齿的句子 夫妻不齐心的句子 想要去流浪的句子 挑灯夜读的句子 关于说说的句子 优美英文句子摘抄 赞美秋天的句子大全 表示挂念的句子 描秋天的句子 关于安排的句子 过去再也回不去的句子 文艺的句子简短 秋天浪漫的句子 感慨时间快的句子 闺蜜分离的句子 对朋友彻底失望的句子 赞美苗族姑娘的句子 不到最后不放弃的句子 排比的优美句子 描写猪蹄美味的句子 赞扬体育精神的句子 女人多情的句子 有关卖衣服的句子 人山人海句子 感谢一个人付出的句子 以风为语的思念句子 忧伤的句子英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