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分类微课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分类微课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分类微课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的分类微课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的分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行旅诗、闺怨诗(宫怨诗)等。
闺怨诗(宫怨诗)
1.概念
以女子为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女子的身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叹、哀怨等情感的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切的比兴寄托,由浅入深的艺术风格。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
2.常用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3.表达情感: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案例】高三李清照《一剪梅》,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案例】高三温庭筠《菩萨蛮》,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送别诗
1.概念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常用意象: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有柳、浮萍、孤蓬;动物有杜鹃、鸿雁;送别场所有南浦、长亭、灞陵;送别环境有酒、流水、夕阳、月、春草等。
3.表达情感:送别诗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对他人依依惜别之情,在表达的同时,又写下诗歌来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和留念往返之情。
【案例】四年级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得知好友孟浩然要乘船东下,亲自送到江边,并作此诗文。
【案例】四年级王维《送二元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
【案例】六年级高适《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怀古诗
1.概念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常用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
3.表达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案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
1.概念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常用意象:植物有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动物有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其它有风(自由、奉献);莎衣(脱俗、高洁)等。
3.表达情感: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案例】六年级于谦《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原则;六年级郑燮《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山水田园诗
1.概念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常见意象:人物形象有渔夫、樵夫、农夫、隐士、牧人、浣女;常见的景物有空山、明月、溪水、芦花、清泉、茅屋、柴门、桑麻、菊花、炊烟、莲蓬、幕钟、渔舟、鹤、鹭、白鸟、鸳鸯、酒、青蛙、鸡犬、蓑衣、燕子、黄鹂等。
3.表达情感:可以是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几方面的情感。
【案例】六年级王维《鸟鸣涧》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迷人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案例】七年级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案例】八年级陶渊明《归园田居》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边塞诗
1.概念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常用意象: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3.表达情感: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案例】九年级王昌龄《从军行》诗描绘了边塞等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案例】高三高适《燕歌行》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行旅诗
1.概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常用意向: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猿啼、沙鸥、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寒山、烟、宿鸟、日暮等。
3.表达情感: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
【案例】五年级王安石《泊船瓜洲》,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案例】七年级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中国的古诗有哪几种分类]
古诗的分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行旅诗、闺怨诗(宫怨诗)等。
怀古诗
1.概念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常用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
3.表达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案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
1.概念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常用意象:植物有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动物有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其它有风(自由、奉献);莎衣(脱俗、高洁)等。
3.表达情感: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案例】六年级于谦《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原则;六年级郑燮《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山水田园诗
1.概念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常见意象:人物形象有渔夫、樵夫、农夫、隐士、牧人、浣女;常见的景物有空山、明月、溪水、芦花、清泉、茅屋、柴门、桑麻、菊花、炊烟、莲蓬、幕钟、渔舟、鹤、鹭、白鸟、鸳鸯、酒、青蛙、鸡犬、蓑衣、燕子、黄鹂等。
3.表达情感:可以是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几方面的情感。
【案例】六年级王维《鸟鸣涧》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迷人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案例】七年级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案例】八年级陶渊明《归园田居》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边塞诗
1.概念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常用意象: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3.表达情感: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案例】九年级王昌龄《从军行》诗描绘了边塞等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案例】高三高适《燕歌行》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行旅诗
1.概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常用意向: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猿啼、沙鸥、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寒山、烟、宿鸟、日暮等。
3.表达情感: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
【案例】五年级王安石《泊船瓜洲》,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案例】七年级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闺怨诗(宫怨诗)
1.概念
以女子为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女子的身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叹、哀怨等情感的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切的比兴寄托,由浅入深的艺术风格。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
2.常用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3.表达情感: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案例】高三李清照《一剪梅》,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案例】高三温庭筠《菩萨蛮》,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送别诗
1.概念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常用意象: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有柳、浮萍、孤蓬;动物有杜鹃、鸿雁;送别场所有南浦、长亭、灞陵;送别环境有酒、流水、夕阳、月、春草等。
3.表达情感:送别诗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对他人依依惜别之情,在表达的同时,又写下诗歌来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和留念往返之情。
【案例】四年级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得知好友孟浩然要乘船东下,亲自送到江边,并作此诗文。
【案例】四年级王维《送二元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
【案例】六年级高适《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剪不断的,是一坛埋在地下的陈年老醋,虽岁月铺尘却芳香依旧!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初中教材古诗词分类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教材古诗词分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教材古诗词分类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乡偶书》《虞美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拓展阅读:初中的古诗词大全
1、《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古代诗歌分类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诗歌分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
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分类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我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上。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学科思想的学*更注重过程性,符合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主动性。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整合与落实三维学*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落实,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学物质的性质,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的应用,懂得物质的分类就可以实现由“掌握了一种物质”向“贯通一类物质”的转变,大大提高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四、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制定本部分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与学*方法
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采用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主线就是以分类观为核心观念,通过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不断地创设思维情境,问题连锁,环环相生,学生通过合作学*,深入探究,由分类的意义到分类有标准到分类方法到分类应用,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感知由生活到化学,思维由浅入深,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思维线索: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收敛→思维的迁移。
每个探究活动的问题都是发散的,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不断收敛升华,最后学生学以致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实现思维的迁移。
2.教学流程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模块,即分类的意义、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应用。
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意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提出学*任务】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分类的意义。
【学生学*活动】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从生活情境入手开始本节化学课的学*,学生感到学*的轻松,学*的兴趣被激发。
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含义(分类方法的加工整理阶段)
【问题情境】 对学生熟悉的化学物质尝试分类。
【提出学*任务】对常见化合物:(NaCl、HCl、CaCl2、CuO、H2O、Fe2O3)酸碱盐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在对这些物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学*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认识到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合作学*,得出分类的概念。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模块3:分类的方法(思维的收敛阶段、分类方法的丰富推展阶段)
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提出学*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对于两种方法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概括。
模块4:分类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思维的迁移、分类方法的逐步完善阶段)
【提出学*任务】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体会用到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对学*化学有何帮助?
【学生学*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汇报,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成果。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整节课的亮点,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分类的方法过去一直在使用,今天学会了把它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从低层次的无意识使用到高层次的有意义建构,实现了思维上的质的飞跃。
七、教学评价方式—板书小结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纸笔评价: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见练*。
2.学*档案评价:小组活动记录单是一种形式。我还设计课后活动记录档案袋。
3.随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诗歌的题材的分类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题材的分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伤别离情类。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2、 咏怀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等等,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3、 讽喻类。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4、 边塞类。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 咏史类。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6、 咏物类。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 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 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扩展资料
诗歌的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古代诗歌的分类文学常识大全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诗歌的分类文学常识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2)*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拓展:古代诗歌的分类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
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
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体诗。
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体诗。
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一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通用5篇)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活动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听了《分类与整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的语气和蔼,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学生,符合低段教师教学的要求。
2、开课教师设计的热身训练为学生铺设了很好地台阶,很自然的渗透了分类整理的作用,让学生潜意识的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整节课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板演这个环节中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在练*题设计中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扑克牌的分类,教室里的人可怎样分类……。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4、注重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如强调一一对应,在统计图下写出对应的颜色或画出相对应的图等。
建议:教师的提示语应该置前:如果在小组合作前提出要求,效果会比学生已活动开始后效果好。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学生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高老师的这节课除了目标落实比较到位,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需。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学*兴趣是促使其参与学*的基础。因此,教师抓住教材提供的素材,从生活原型问题出发,创设文具店的生活情境,渗透分类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引出课题,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
2、注重激励性评价,感受欣赏激励。
面对低年级学生,高老师对学生在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有针对性、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如:“你的想法很有新意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XX小组的办法真多”,“你们自已鼓励鼓励自已吧”等富有激情的语言,使学生感到置生于思维发展的自由天地中。
3、动手操作,讲究真实有效。
在本节课中,高老师非常注重了“导”,如: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前都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另外还注重了活动的梯度性,如第一次分学具,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第二次分铅笔鼓励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按不同标准分类,两次要求的不断递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总之,整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挖掘教材内在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拓展:
数学《分类与整理》反思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整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我对教材稍微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时,突然出现一个心形和和一个五角星,让学生帮他们添加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
练*时,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出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或把全部图形都涂上颜色,这是我授课中疏忽的知识点,发现后我先引导学生看例子,发现学生还有涂错的,我又把错误的作业展示出来,时间关系导致这个练*题没有处理完整。课下我就在反思,从摆统计图到涂统计图中间没有过度好,应该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是怎样涂梨的?学生弄清题意再做。
最后我让学生把教室的`学生分类,有说按胖瘦分,有说按高低分,后来有一个学生说按高低排座位,我应加一问量校服时按什么分比较合适?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分类给予提升,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会分。教学时我没抓住这个生成、
数学《分类与整理》反思
本课开始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分类”这一抽象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新知的学*。然后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教学中,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还可以按颜色对气球分类,教师要给予以表扬,提出将在下节课探讨。
分类整理第二课时教学是在学生仔细观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目要求,使学生在分类时做到心中有数。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在分类整理的练*知道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技术方法的指导。在分类计数时,教师适时地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如数1个划1个;每数一类中的一个,作上相同的标记等,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2.在学生分类、整理信息的基础上,注意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推出新的信息,从而使学生逐步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注意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分类与整理》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在本节课教学中有以下优点与不足。
1、优点:
课前温馨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听课状态。梳理总结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帮助学生形成及时复*的良好学**惯,做到温故而知新。
2、不足:
①课堂上还是要多关注后进生,鼓励孩子多进行积极连麦,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得地方,才可以达到课堂互动的真实效果。
②拍照确实可以很有效地进行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统计成果。
在绘制统计表格练*时学生在使用统计表分类整理时,很多学生并不能明白用表格的形式如何正确呈现,或者即使使用了表格在表头处依然有很多学生把表格的总人数写在应该空起来的位置。
高考诗歌题怎么做,先学会诗歌的题材分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1.山水田园诗、2.思乡送别诗、3.咏物诗、4.咏史怀古诗、5. 羁旅行役诗、 6. 边塞诗、7. 闺怨诗,每一类别的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主旨往往相似,通过分类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抒发对宁静、*和、首由、隐逸生活的向往适自得的心情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①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②*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③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④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钱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 感*彩: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三、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 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①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边疆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
②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息叛乱、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③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④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成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情感。
⑤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
⑥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⑦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⑧ 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
3.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四、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成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思路:写物象 ——触“物”生情 ——抒情,
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烽烟、家书、书机、梦、乡关等
1. 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嫉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官词》,张祜《宫词》。)
2. 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
3. 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4. 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
5. 闺怨诗:
① 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古诗的分类微课 1到6课的古诗分类 分类了的古诗 古诗的分类按情感分类 小学课本的古诗词分类 好的古诗分类 花的古诗分类 古诗的种类及分类 古诗的分类竹 从初一至初三的课内古诗分类 古诗题裁的分类 分类的古诗句 古诗的分类大全 古诗的5种分类 九上的古诗分类 30首分类的古诗 古诗的大分类 古诗的种类和分类 古诗的古诗分类 关于古诗的分类 诗词的分类 诗句分类 古诗的分类古诗 微信分类标签名称大全 分类诗句 古诗的含义分类 各种分类的古诗 古诗题材的分类 体现分类的古诗 关于水的古诗的分类
古诗词名句150条分类鉴赏 诗歌的分类有哪些 *古代皇帝谥号的分类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汇总 小学语文按动物分类的古诗 *诗歌分类大全 初中教材古诗词分类 诗歌的题材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有几种? 诗歌有哪些分类 唐诗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分类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古代诗歌的分类文学常识大全 关于古体诗的分类有哪些? 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有几种分类? 关于诗歌的分类 小升初必考古诗大全(10个分类汇总) |诗歌题材分类 古诗名句分类大全(经典收藏)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曲的分类诗歌 中国的古诗有哪几种分类 古诗有哪几种分类 诗歌的分类有哪些 关于小升初语文古诗分类复* 小学古诗分类思乡
跟遇见有关的古诗 古诗月夜忆舍弟的主旨 古诗写小鸟的诗 迟开头的古诗大全 《悯农》的古诗图片 除岁的古诗 顿悟时刻的古诗 雪的七言律古诗 关于窗影的古诗 丁香这个古诗的读音 最好的古诗鉴赏词典 用蔬菜拼出的图画并配上古诗 带*字的美好古诗词 豪情壮志的意象古诗 寻找希望成功的古诗 抒发诗人崇高志向的古诗 关于不忘师恩的古诗 初中古诗的板书 描写立春的古诗谚语 枫桥夜泊是哪代的古诗 立春谚语的古诗 古诗二首中咏柳描述的景象 带伊字古诗词的名字 介绍望天门山的好古诗 三十级下册的古诗 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一首 可以用于鼓励武汉的古诗词 有关传统文化的古诗名言 代表双子座的古诗 被子女伤透心的古诗 贸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