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黍稷麦菽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稻黍稷麦菽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稻黍稷麦菽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稻黍稷麦菽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三字经讲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讲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欢迎大家分享。
稻子、高梁、豆子、麦、黍(黄米)、稷(小米)称作“六谷”,是我们人类所食用的主食。*地大物博,各地的气候、水土、民情不同,出产的谷物和食用的`主食也各不相同。
“黍稷”是古代*,特别是黄河流域地区,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黍是比小米稍大、煮熟以后有黏性的一种黄米,因为要在大暑节气下种,故称为黍。
稷又称为粟、谷子、小米,秋种夏熟,要经历四时,似四时之祭,故称为稷。梁是高粱,因其性凉故称为梁,有青黄白三种,都可以酿酒。
菽是豆类的总称,包括青赤黄白黑各种豆类。麦子有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秋种夏实,农历四月前后是麦熟季节,五月就到麦收了。
*人历来讲究五谷丰登,庄子形容姑射山上的神人,也用了“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话;但是这里有提到“此六谷,人所食”。
五谷与六谷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简单地说,五谷中不包括稻子,上古时期的*人集中生活于黄河流域,而长江以北地区是不种稻子的。
据文献记载,稻子是在唐太宗祥符年间从南方占城国引进的品种,为纪念此事,将稻米称作粘谷,粘者占城国之米也。因此,*北方早期没有稻子,只有“黍稷菽麦麻”五谷(《汉书?食货志》)。
但是,*年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国家。例如,湖南省株洲市的云阳大地泽文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内有距今五千一百五十年的稻种标本;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种标本,距今有七千余年。
最重大的发现,是一九九四年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出土了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好、最早的人工稻种。经同位素炭十四测定,这些金黄色的稻种实物,距今已有一万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黄帝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但种植五谷、从事农业活动并不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而是从神农氏时代就开始了。
伏羲氏至今有一万二千年至一万四千年的历史,伏羲氏至黄帝时代也有七千余年,其间尚有神农氏时代,神农氏距今至少也有九千的历史。
我们*人要相信自己的祖先,相信自己的历史,不要做自贬祖先、自己缩短自己历史的蠢事。这也同时证明了,*以农业立国的历史太悠久了,至少有九千年。
简介
《三字经》中有些句子很熟悉了,比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而,往下读,不说不熟,压根就陌生——从没完整读过。
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
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字经》感觉是最好的一篇,除了琅琅上口,内容相对较全面,结构清晰顺畅。首段论教育的重要性,接着礼仪孝弟、自然人文常识、文化经典、朝代更迭、历史人物,最终又回到“苟不学,曷为人?”劝学上。
《三字经》最早为宋代学者王应麟先生所作。因为编得太好,流传甚广甚久。后世元、明、清三朝在此基础上做了增补,也因此《三字经》版本较多。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最为流行,便选了这版,共1140字。
《三字经》清1140字版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祥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状江南·孟秋》郑概江南孟秋天,【稻花】白如毡。
《喜雨》殷尧藩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鹊桥仙》稼轩居士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虎丘暮归小舟口号》赵执信【稻花】菱叶满流波,秋色其如夕照何。
《鹊桥仙》辛弃疾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江南 2、敕勒歌 3、咏鹅 汉乐府 北朝民歌 (唐)骆宾王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鹅,鹅,鹅,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曲项向天歌。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天苍苍,野茫茫, 白毛浮绿水, 鱼戏莲叶北。
风吹草低见牛羊。
红掌拨清波。
风 5、咏柳 6、凉州词 7、登鹳雀楼 (唐)李峤 (唐)贺知章 (唐)王之涣 (唐)王之涣 解落三秋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白日依山尽, 能开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入海流。
过江千尺浪, 不知细叶谁裁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欲穷千里目, 入竹万竿斜。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上一层楼。
注: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 8、春晓 9、凉州词 10、出塞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孟浩然 (唐)王翰 (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 春眠不觉晓, 葡萄美酒夜光杯, 秦时明月汉时关, 寒雨连江夜入吴, 处处闻啼鸟。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万里长征人未还。
*明送客楚山孤。
夜来风雨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 但使龙城飞将在, 洛阳亲友如相问, 花落知多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静夜思 (唐)王维 (唐)王维 (唐)王维 (唐)李白 空山不见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独在异乡为异客, 床前明月光, 但闻人语响。
客舍青青柳色新。
每逢佳节倍思亲。
疑似地上霜。
返景入深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举头望明月, 复照青苔上。
西出阳关无故人。
遍插朱萸少一人。
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 17、望庐山瀑布 18、赠汪伦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呼作白玉盘。
遥看瀑布挂前川。
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又疑瑶台镜, 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飞在青云端。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21、望天门山 22、别董大 23、绝句 (唐)李白 (唐)李白 (唐)高适 (唐)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 千里黄云白日曛, 迟日江山丽, 千里江陵一日还。
碧水东流至此回。
北风吹雁雪纷纷。
春风花草香。
*猿声啼不住, *青山相对出, 莫愁前路无知己, 泥融飞燕子, 轻舟已过万重山。
1、水滴
水花四溅
与种子邂逅
锁定爱的定点
2、掩饰
爱,不大声说出来
是孕育暴发
3、无拘无束
同心也是个性
无私自有豪放
4、麦浪
心向决定风向,和稻子
用齐头并进
否认江湖引力
5、收割
真正的视死如归
不是头颅
是心的皈依
6、赞歌
关于青蛙的心迹
声音和耳朵
都是明摆的招牌
7、高度
一种向上
一种向下
尺寸在心间
8、注目礼
不用花枝招展
底气
来自秋的成色
9、洋溢
把心交给腊梅
入土为安
10、缩影
浓缩成一种伟大
称为父母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麦田》是著名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其中又有怎样的意境呢?下面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麦田古诗宋杨万里相关内容吧!
《麦田》原文
作者:杨万里
无边绿锦织云机,
全幅青罗作地衣。
个是农家真富贵,
雪花销尽麦苗肥。
麦田杨万里注音:
wú biān lǜ jǐn zhī yún jī ,
quán fú qīng luó zuò dì yī 。
gè shì nóng jiā zhēn fù guì ,
xuě huā xiāo jìn mài miáo féi 。
麦田译文:
只有织云彩的织机才能织出这无边的绿色锦缎,大地就像披上了一件用整幅的青罗做成的衣服。这才是农家真正的财富,残雪已经消尽,绿油油的麦苗在茁壮成长。
麦田注释:
锦:绸缎。
织云机:比喻麦田如锦绣,由天上织机织成。
销:消、融。
麦田杨万里赏析:
全诗描绘了早春雪融,麦苗返青的美景,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表现作者与农家共欢乐的真挚感情。
作者个人资料: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扩展阅读:杨万里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中兴四大家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古诗观刈麦白居易带拼音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是古诗观刈麦白居易带拼音,请参考!
观(guān)刈(yì)麦(mài)
田(tián)家(jiā)少(shǎo)闲(xián)月(yuè),五(wǔ)月(yuè)人(rén)倍(bèi)忙(máng)。夜(yè)来(lái)南(nán)风(fēng)起(qǐ),小(xiǎo)麦(mài)覆(fù)陇(lǒng)黄(huáng)。
妇(fù)姑(gū)荷(hè)箪(dān)食(shí),童(tóng)稚(zhì)携(xié)壶(hú)浆(jiāng),相(xiāng)随(suí)饷(xiǎng)田(tián)去(qù),丁(dīng)壮(zhuàng)在(zài)南(nán)冈(gāng)。
足(zú)蒸(zhēng)暑(shǔ)土(tǔ)气(qì),背(bèi)灼(zhuó)炎(yán)天(tiān)光(guāng),力(lì)尽(jìn)不(bú)知(zhī)热(rè),但(dàn)惜(xī)夏(xià)日(rì)长(cháng)。
复(fù)有(yǒu)贫(pín)妇(fù)人(rén),抱(bào)子(zǐ)在(zài)其(jī)旁(páng),右(yòu)手(shǒu)秉(bǐng)遗(yí)穗(suì),左(zuǒ)臂(bì)悬(xuán)敝(bì)筐(kuāng)。
听(tīng)其(qí)相(xiāng)顾(gù)言(yán),闻(wén)者(zhě)为(wéi)悲(bēi)伤(shāng)。家(jiā)田(tián)输(shū)税(shuì)尽(jìn),拾(shí)此(cǐ)充(chōng)饥(jī)肠(cháng)。
今(jīn)我(wǒ)何(hé)功(gōng)德(dé)?曾(céng)不(bú)事(shì)农(nóng)桑(sāng)。吏(lì)禄(lù)三(sān)百(bǎi)石(dàn),岁(suì)晏(yàn)有(yǒu)余(yú)粮(liáng)。
白话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整体赏析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无限的'同情之感与怜悯之意。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观田家刈稻稻在水田中男妇俱赤足刈之慨然有作 其一
常纪〔清代〕
秋至村村䆉稏红,田家稻熟野塘风。腰镰男妇贪晴日,泥泞何辞立水中。
观田家刈稻稻在水田中男妇俱赤足刈之慨然有作 其二
常纪〔清代〕
赤脚挥镰绿水滨,泥深露冷正萧晨。红颜小妇生来惯,直与夫君共苦辛。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杜甫〔唐代〕
香稻三秋末,*田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中吕】普天乐_江头秋行稻
赵善庆〔元代〕
江头秋行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秋江忆别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洒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获稻
李觏〔宋代〕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青黄先后收,断折僵偻拾。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
刈稻了咏怀
杜甫〔唐代〕
稻获空云水,川*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杜甫〔唐代〕
东屯大江北,百顷*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闻稻有成
晁公溯〔宋代〕
庭柯不摇绿蔽空,西风未回尚南风。香稻既收八月白,晚花能开百日红。安排物色慰年暮,流落天涯嗟路穷。炎江热石那可触,少待征帆驾归鸿。
稻花桑花
舒岳祥〔宋代〕
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余花毕嫔妃,以色媚左右。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下以饱苍生,亿兆餔其口。桑花虽无华,红葚映纤手。皇后首亲蚕,六宫承傅姆。天生众裸虫,无羽毛飞走。匪此皆冻死,性命安得有。予谓二花者,斯民之父母。昔予赋麦花,适当来牟候。未及歌二花,三花谁可后。请续时夏诗,以为风化首。
刈稻了咏怀
杜甫〔唐代〕
稻穫空云水,川*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整体赏析
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此诗所提供的具象,表现出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充满失望的呼号,就好像后世诗人”陈子昂吟出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名家点评
宋代李樗、黄櫄《毛诗李黄集解》卷八:“盖自幽王驯致至此。其诗日此何人哉。无所归咎也,亦不必如此诗言此何人哉。盖言含蓄之辞。亦不必谓之无所归咎。此盖周大夫不欲指斥其人也。”
宋代朱熹《诗集传》“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稷穗下垂如心之醉,所以起兴。”“稷之实,如心之噎,故以起兴。”
元代刘玉汝《诗缵绪》卷五:“然诗之兴。有随所见相因,而及不必同时所真见者,如此,诗因苗以及穗因穗以及实。因苗以兴心摇。因穗以兴心醉。因实以兴心噎。由浅而深,循次而进。又或因见实而追言苗穗,皆不必同时所真见……此乃作诗托兴之一体也。”
明代万时华《诗经偶笺》卷三:“且于谓我心忧,谓我何求处,俱有含蓄。……不须点破宫室宗庙。彼何人哉。不斥其人,而追怨之意,更楚而深矣。”
明代贺贻孙《诗触》卷一:“此诗妙在感慨无端,不露正意。”
清代姜炳璋《诗序补义》卷六:“全诗未尝及宗庙宫室,并未及宗周。序者明白指出用一闵字,其一副如醉,如噎之情,千古如见。”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
诗经黍离读后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怀念你。可我怀念的是从前的你。琉璃瓦与青瓷瓶,金銮殿与沉香屑,四角天与红围墙,曾经轻易挥霍了那么多纸醉金迷的日子,如今回首却只觉沉痛。
知否?知否?现在我安静地站在你面前,不是一时兴起,不是心血来潮。我怀念了你这么久,从离开的那一刻起,思念的弦从未停止在我心底弹一首凄婉的曲。知否?知否?逼迫我故地重游的,是心中不堪重负地方怀念,哪怕知道去路是一场凭吊与祭奠,我也只能孤身前往。
现在的我再度站在这里,还来不及明了,曾经是幻影,怀念是陷阱,前路是梦境。
你看你绿苗依依,可知曾经满眼金碧辉煌?你看你战火未侵,可知身后只剩断壁残垣?
你看我沉默不语,可知我有万千思绪徒留叹息?你看我面容依旧,可知我已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我怀念你。可我怀念的不是此刻的.你。来回踱步,来回踱步,是否倾覆天地都无法让时光倒转?深锁眉头,深锁眉头,要怎样才能修补好所有裂缝让你光鲜依旧?
谁知道,谁了解,此刻的我像是沉溺在无边的深蓝里,头顶是渐次灭顶的泡沫,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我不可遏制地往下沉,好像永远也触不到底。我只看了你一眼,就难过得说不出话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杨柳依依,桃花依旧笑春风。沧海桑田是摆脱不了的命,物是人非是如影随形的咒。
我站在你脚下,你盘踞在我面前,你我仅隔半尺,可这却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了。一个是繁华的遗迹,一个是苟安的躯壳,一个是时代的屈辱,一个是卑微的印记。
你说,——我们是不是从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从此天各一方,两不相关?这天堑般的距离,从我弃你而去的那一刻起就无法消弭了吧。
跨越一朝的兴衰,我的指尖轻触你冰冷破败的墙。青苔深深,你支离破碎的墙面被柔软湿漉的绿意覆盖,像是更触目惊心的疤痕。血迹斑斑,你荒芜贫瘠的土地被灼热鲜红的血液灌溉,竟也生长出欣欣向荣的庄稼。纵横的新生与蛰伏的伤口,你千疮百孔的躯体,不堪入目。
我差点忘了,几个月前我还在这里信步闲游,这里的一草一木还保存着我的记忆,我的家人朋友手下刚刚在这里倒下。明明没过多久,为什么已经恍若隔世了?
可是我怀念你,只有这才是唯一清晰的事,就算怀念的不是此刻的你。
再回首,我以未亡人的身份,你以已逝者的面容,我不敢触你,你看不到我,时光苍老了心,风景迷乱了眼,我是漂泊的孤魂,你是寂寞的野鬼,就算紧紧相拥,也只能圈起一堆冰冷的空气吧。
我差点忘了,你我之间相隔的,不是短短几个月,而是歌舞升*、觥筹交错的一个朝代。
有谁知道吗?有谁了解吗?我难过的不是自己的荣华一夕尽毁,不是自己无法用鲜血捍卫你的尊严而只能做个逃兵,我难过的不是你曾经那么美好而现在破败不堪,不是以后漫漫岁月里你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我难过的,是眼前清晰可见的“不可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不可能了,连幻想都无法存在了。
——可是,我却还是无法停止怀念。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是不是应该回去了呢?抹去我将流未流的眼泪,放下我荒诞可笑的执念,跨上我瘦弱苍老的战马,趁失望还未演变成绝望的时候,逃离。现在就转身离开的话,我也许还能忘了你,忘了你支离破碎的面容,忘了那些缱绻的情思。我也许也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朝代的更替是寻常事,人事的变迁是寻常事,我没有必要为一个已腐朽的朝代殉葬了自己。
可是,好像还是太晚了。你的身影是我始料未及的沉重,那些斑驳的血迹,那些残损的城墙,那些萋萋的荒草,那些森然的白骨,既已成为蛰伏在我心底的影子,就再也无法轻易抹去了。
说好只看你一眼,从此便做陌生人,却还是心不由己的,让你成了我最惨淡深刻的心事。终于还是为你殉了葬,以我本该风*浪静的一生。
没有人知道吧,没有人了解吧,曾经不是曾经,后来没有后来,我引以为傲的回忆是战火纷飞中的纸醉金迷,我深恶痛绝的未来是国泰民安时的颠沛流离。这一生,原就是一场错。
《诗经:黍离》全诗赏析
《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黍离》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谷物名。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2、稷,谷物名。
3、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4、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5、噎: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赏析:
请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闪电,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有人生来就是穷光蛋。大地大海有没有尽头。一想到这些物质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上面一类的问题相联系的,并且是无法解决和永恒的。吃不饱的悲哀,穿不暖的悲哀,失去亲人的悲哀,在外服苦役的悲哀,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氏百姓生活中的苦恼,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商人亏本的痛苦,政治家仕途受搓,也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少女比守财奴崇高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会为失去爱情而在内心中哭泣,这与守财奴为金饯而哭泣不可同。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杜甫《诸将五首》
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社稷有灵邦有主,今朝地下告文祖。——王国维《颐和园词》
社稷消磨,汴水东流,千丈洪波。——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绿珠后堂深翠锦重重,绿软红娇,留住春风。——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韩元吉《玩鞭亭》
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
烂然朱紫照一门,绵亘百年随社稷。——苏泂《书怀》
不念祖宗危社稷,强于仁圣遣行诛。——周昙《三代门管蔡》
裴公郭相看前代,社稷苍生望老臣。——何景明《寿西涯相公》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韦庄《中渡晚眺》
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胡曾《题周瑜将军庙》
安得朝廷新事少,渐看社稷旧人疏。——冯琦《结交行怀于穀山年伯兼讯侯将军》
勤勤请抑外家权,社稷安荣长久计。——苏籀《中壘一首》
堂堂风骨气如春,衮服貂冠社稷臣。——曾巩《韩魏公挽歌词二首·堂堂风骨气如春》
学从社稷非源本,*读诗书识短长。——苏辙《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
社稷风雨雷。——魏了翁《遂宁社稷坛与风雷雨师师之坛混为一区其间多》
奔祷山川社稷前,下及百祠靡不举。——陈淳《贺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韵》
洗兵会有承*日,社稷安危不用嗟。——蒲庵禅师《次韵赵子将提举秋兴》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朱元璋《无题》
荆舒变法无期月,社稷垂亡到一空。——王恽《洛中吟》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杜甫《西阁口号》
社稷安危在直言,须历尧阶挝谏鼓。——贯休《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戎昱《咏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戎昱《咏史》
扶持社稷似齐桓,百万雄师贵可观。——贯休《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
育子为名臣,功终归社稷。——袁宗道《题冯中允贞寿册·其二》
维云社稷臣,赫赫文武姿。——白居易《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以伸酬献》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李曾伯《寿襄阃》
尔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谢豹何区区。——舒岳祥《杜鹃花》
一言弘社稷,九命备珪璋。——杨巨源《上刘侍中》
是时长乐正弥留,茹痛还为社稷谋。——王国维《颐和园词》
五百年来世希有,端为社稷万人生。——吴芾《吕丞相生日》
我家忠烈定社稷,任大岂但懲与膺。——张镃《次叔祖阁学暑中过清寒堂韵》
英英将军祖,独以社稷忧。——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
长淮以北多风埃,社稷正倚经纶才。——王迈《送莆守赵孟坚汝固可舶温陵》
江河定后威风在,社稷危来寄托深。——刘威《尉迟将军》
邀朝迁姑息,观社稷安危。——邵雍《观棋大吟》
莫慎纤微端,其何社稷守。——韦镒《经望湖驿》
乾坤爽气初秋动,社稷元勋翌日生。——强至《韩魏公生日二首·早陪枢筦晚持衡》
悲矣乎,杞人忧兮天莫支,权臣秉钧兮社稷危。——刘应炎《悲歌》
万世根深固社稷,百年旧叟休田闾。——曾巩《寄孙之翰》
吴王轻社稷,为惑倾城色。——释智圆《雪西施》
丘壑徒深社稷忧,庙堂独忍乾坤否。——康海《夜宴孝夫宅》
朝柱星垣周社稷,宗藩盘石汉规模。——周伯琦《七月七日同宋显夫学士暨经筵僚属游上京西山纪事二首·其一》
一言寤意尊社稷,万里奔命来戎夷。——苏颂《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
山河依睿主,社稷倚真儒。——葛立方《闻我师大捷骑宵遁上时宰五十韵》
大臣自合死社稷,况叨厚禄承君恩。——李昱《煮豆酌白酒歌戊戌前作》
社稷简介
古风-观刈稻唐诗
深秋田野遍金黄,农家抢收稻谷忙。阿叔手机轻点按,俄而机车入田庄。
车头稳立花衫汉,操纵方向意气扬。人道本村徐家子,热情服务好儿郎。
机唱谷流欢田垄,俄顷金丹已满箱。垄上田主备好袋,金丹哗哗十袋装。
摩托三轮频运送,半日谷子满廪仓。我家堂叔打工去,装袋运谷靠婶娘。
娘家内侄来助阵,未几金灿满禾场。询问稻可丰收否?亩产两千是寻常。*
我忆年少任会计,估产八百喜洋洋。又问增产缘何故,众夸隆*种改良。
复问棉花怎少见,稻谷盈利更见强。时有老妪拾遗穗,不因贫饥为惜粮。
族侄儿媳去东闽,留守携妻稼有方。今岁种稻二十亩,半晌稻谷堆成墙。
留足口粮全出售,筹划明年建新房。对此情景我思忖,稼户潇洒乐无央。
收稻不复五更起,弯腰曲背汗透裳。村长喝呼成过往,靡税反补农无伤。
自主经营天时利,甩开臂膀奔小康。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古诗词中出现的黍稷意向 稻麦的古诗词 关于稻子和麦子的古诗 菽的古诗词 菽的古诗意思 带黍字的古诗 关于五谷的稷古诗 黍离的古诗拼音 王风黍离的古诗 黍离之悲伤的古诗 带稷的古诗词 关菊也曾过菽庄的古诗 关于稷源的古诗 忧社稷的古诗 古诗被称为稷的是 在古诗禾黍的含义 黍子的古诗词 社稷的古诗词 关于鸡黍的古诗句 关于黍离主题的古诗 关于鸡黍之约的古诗 有关黍的古诗词 黍离名句 抒发黍离之悲的古诗句 关于江山社稷的古诗 关于禾黍的诗句古诗 表达黍离之悲的古诗词 古诗文中的社稷 关于国家黍离之悲的古诗
稻花的诗句 诗经王风黍离全文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 《诗经:黍离》全诗赏析 三字经讲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尚书》虞书·益稷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黍离的原文翻译 古诗观刈麦白居易带拼音 诗名含有麦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麦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稻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稻字的诗词 含有麦字的古诗词 带麦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稻字的古诗词 带稻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稻花的诗句 关于鸡黍的诗句 关于社稷的诗句 诗经王风黍离翻译(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情感) 黍离原文及翻译及情感(王风的黍离诗经的解释) 诗经:采菽 诗经:黍苗 诗经:黍离 古诗稻花开头的诗句 麦子和稻子(一组微诗) 稻草(组诗) 徐祯稷名言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赏析 古风-观刈稻唐诗
笑脸的说说 星河说说 出去玩发朋友圈说说 关于拍照的说说 出门逛街的心情说说 男生说说致自己 宝贝得奖的说说 何必庸人自扰的说说 qq空间刷赞说说 放弃篮球的说说 好想离婚我累了的说说 关于失眠搞笑微信说说 学*励志说说 人生像蝴蝶的说说 晚上喝茶的说说 突然发现白发的说说 出行的心情说说 花很美的说说 在家吃火锅说说 说说石油下跌的事 不争气的说说 穷困潦倒的说说 关于家人的说说 从来都是一个人的说说 一夜未眠的说说 朋友变了的说说 下雨淋雨的说说 租房的说说 千古情的说说 讽刺人品差的人的说说 关于失去友谊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