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关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 文学
  •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往体诗。而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的不同的风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东风

      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拓展阅读

      描写风的古诗

      《咏风》

      唐·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春风》

      宋·王安石

      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

      池暖水香鱼出处,一环清浪涌亭皋。

      《边风行》

      唐·刘禹锡

      边马萧萧鸣,边风满碛生。

      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声。

      袭月寒晕起,吹云阴阵成。

      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遮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遮字的诗词

  •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宋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宋代〕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草

    梅尧臣〔宋代〕

    露堤*,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苏幕遮·送春

    高鹗〔清代〕

    日烘晴,风弄晓,芍药荼醾,是处撄怀抱。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

    絮从抛,莺任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日影渐斜人悄悄,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

    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张泌〔唐代〕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

    苏幕遮

    朱敦儒〔宋代〕

    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苏幕遮

    周紫芝〔宋代〕

    老相邀,山作伴。千里西来,始识庐山面。爱酒杨雄浑不管。天与邻翁,来慰穷愁眼。似惊鸿,吹又散。画舸横江,望断江南岸。地角天涯无*远。一阕清歌,且放梨花满。

    苏慕遮

    奕绘〔清代〕

    送秋声,延暮霭。枫落江村,绕郭山如画。红叶题诗人好在。

    流水无情,流入闲鸥队。路东西,林向背。片片离愁,禁得斜阳晒。

    老气萧森呈艳态。洗尽铅华,不向阳春卖。

    苏幕遮

    方千里〔宋代〕

    扇留风,冰却暑。夏木阴阴,相对黄鹂语。薄晚轻阴还阁雨。远岸烟深,仿佛菱歌举。燕归来,花落去。几度逢迎,几度伤羁旅。油壁西陵人识否。好约追凉,小舣兼葭浦。

    苏幕遮旧藏顾西梅长亭送别画扇,效红友体

    张景祁〔清代〕

    玉骢嘶,油壁待。情似连环,情似连环解。握手临歧分手快。

    絮语丁宁,絮语丁宁再。

    掩离觞,拈宝带。欲决归期,欲决归期改。梦里寻君何处在。

    楼外青山,楼外青山外。

[阅读全文]...
  • 含有遮字的古诗词 带遮字的诗词名句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董士锡《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乡思》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燎沉香,消溽暑。——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鲁迅《自嘲》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二回》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鱼玄机《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梅尧臣《苏幕遮·草》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辛弃疾《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魏城逢故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露堤*,烟墅杳。——梅尧臣《苏幕遮·草》

    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曹雪芹《红豆曲》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大树底下好遮阴——《何典·第十回》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古从军行》

    江湖上,遮回疏放。——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白朴《驻马听·吹》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白朴《阳春曲·题情》

    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阅读全文]...
  • 使至塞上古诗

  • 黄河
  •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 苏幕遮翻译及原文(苏幕遮古诗意思全解)

  •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①。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②。叶上初阳干宿雨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①溽(rù)暑:潮湿闷热。②侵晓:拂晓。③宿雨:昨夜的雨。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潮湿的暑气。鸟雀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声。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叶清润圆正,一阵风吹来,荷叶一团团舞动起来。

    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我家本在吴越一带,却久久地客居在长安。五月的渔夫你还记得我吗,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客居京师期间,全词以荷花为中心,表达了词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上片写景,重在描绘荷花姿态。“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词人先渲染环境,由室内写到室外,由静景写到动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燎香消暑,茅檐间鸟雀欢呼天气转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词人接着往远处看去,看见了一幅美好的雨后风荷图:清晨的阳光洒在荷叶上,将叶面上残留着的夜雨轻轻蒸干。水面清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几句词生动地描绘出了荷花的神貌,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片抒情,写梦回家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这几句直抒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感叹自己的羁旅生涯,不假雕饰,*白如话。“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词人不言自己思念亲戚故旧,却问渔夫是否思念自己,从对面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的思念。“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末两句转为虚景,与前文相呼应,词人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他的思乡之情实在无法遏制,竟梦到自己划着小舟驶入莲花塘中了。

    这首词语出天然,而词境甚高,正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

[阅读全文]...
  • 古诗配画送元二使安西

  • 古诗配画送元二使安西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古诗配画送元二使安西,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1】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2】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3】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4】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5】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6】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7】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8】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9】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10】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画【11】

      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春天早晨,天刚下过微微的细雨,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湿润。客舍旁边的柳树上新生的稚嫩的枝叶芽儿,在那雨雾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青翠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朋友元二即将奉命出使遥远的安西,杜甫设宴在渭城的一个小客舍为他饯别。就在这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而在这么美好的季节,知心的朋友却要从此各分东西了。在这时送别友人,心中有无限的留恋和伤感啊!

      筵*上,饮着一杯一杯又一杯的美酒,酒入愁肠愁更愁啊!杜甫心中不时回想着两人往日种种:相邀畅游名山,冬夜煮茶论诗,月下对酒当歌……前人有折柳送行的*俗,望着窗外那依依杨柳,不免在心中产生依依惜别之情。两人想到:只要在此一分手,从此便参商两相隔,天各一方呀!于是二人更是对酒当歌,开怀畅饮,喝干了一杯又一杯的告别的'酒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啊!千里送君终有一别,杜甫强忍内心的不舍,举起手中斟了满满一杯的香醇美酒动情地说:“元二君,请您再干一杯吧!”元二满怀醉意地推辞说:“杜甫兄,不,不,不能再喝了。我该走了。此去关山阻隔,相见不知何年啊!”望着老友,杜甫高举酒杯深情赋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令元二热泪盈眶,元二怎能推辞这番盛情呢?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带着老朋友的深情厚谊,骑上老马绝尘而去,杜甫心中满怀惆怅,孤独地站在柳树下,望着老友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天边。

[阅读全文]...
  •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古诗

  • 古诗文
  •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是王维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其出名的原因关键在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无数后人赞叹、钦佩。

      导读:

      这是一首著名送友的七言绝句诗。其原文如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阅读答案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一路珍重的殷殷祝福。

      2,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答: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送元二使安西翻译:

      清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的灰尘,旅店旁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奉劝您再喝尽这斟得满满的杯中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字词解释:

      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后世评价:

      1,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

      2,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推荐:

      山居秋暝赏析

[阅读全文]...
  • 文开头的古诗句

  • 文学
  • 文开头的古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开头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2、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3、文叔一人知此翁,洛阳城里又春风。《纵笔》

      4、文殊去后无消息,休问前三与后三。《偈六十九首》

      5、文歹顿足普贤悲,外道拊掌波旬舞。《偈颂七十六首》

      6、文殊露出广长舌,普贤大士得一橛。《偈颂一百六十首》

      7、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八骏图》

      8、文头交比绣,筋骨软于绵。《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9、文阵堂堂新得隽,正少年、壮气虹霓吐。《贺新郎·说到城南杜》

      10、文缛山藏豹,飞高弋慕鸿。《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

      11、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大衍易吟四十首》

      12、文殊与网明,自西还自东。《颂古四十五首》

      13、文殊即是普贤,释迦倒骑佛殿。《偈颂三十首》

      14、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轻薄篇》

      15、文仲蔽展禽,难逃窃位名。《杂兴》

      16、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吊白居易》李忱

      17、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哭胡十八遇》张籍

      18、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古诗十九首》

      19、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采桑子·高吟烂醉淮西月》

      20、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满江红·忧喜相寻》

      21、文似枚皋加敏速,记书易若张巡。《临江仙·自古吴兴称冷僻》

      22、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满庭芳·韩国殊勋》

      23、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示儿》

      24、文词害道第一事,子能去之其庶几。《杂感》

      25、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缘识》

      26、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梓州李使君》

      27、文价乾坤推重,世紏父子同登。《木兰花/玉楼春》

      28、文龙画烛摇红影,淮拟君王夜读书。《宫词》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李商隐 韩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 天末怀李白)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李白 古风)

      文章深掣曳,珂佩鸣丁当。 (贯休 古意九首)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

      文昌宫中赐锦衣,长安陌上退朝归。 (李欣 缓歌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柳宗元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 偶题)

[阅读全文]...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详解

  • 文学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详解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详细解释吧。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阅读练*:

      默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并完成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的“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现在的哪儿?

      安西:_________________

      渭城:_________________

      阳关: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我还知道他写的《 》一诗,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 陕西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3.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深厚情谊

      4.唐 王维 “略”。

      古诗赏析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阅读全文]...
  • 春开头的诗句古诗(春字开头的古诗题目)

  • 高僧出手,必是精品!高僧之作,往往不喜繁复的字句,最爱用最简单的字眼,说出世人都参不透的道理,达到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效果。这一点,连最懂佛理的诗佛王维也学到了,这就是王维诗能空灵绝美的最大原因。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句子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语录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说说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名言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诗词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祝福

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分享美好生活的古诗 总有人更优秀的古诗 乐字在开头位置的古诗词 赞美古诗山行的标题 虎年新年的古诗词 白玉开头的古诗词 云雾缭绕的优美古诗 最好的戏曲古诗 关于中药比较短的古诗 现在二零二一年的古诗是多少 表达爱国感情的古诗五言 写一首夏节的古诗 最早含有山水的古诗词 有关集体温暖的古诗文 关于王建的古诗10首 古诗元旦的配图 带许和或的古诗 王安石的江上古诗有几首 带孙带枫的古诗词 关于医生的爱国古诗 布谷鸟的古诗全文 阳光洒进窗户的古诗词 古诗唐李贺描写的景色 史上最绝的古诗 秋裤预警的古诗 中秋的古诗有没有嫦娥 *代著名关于雪的古诗 取名瑾萱出自哪里的古诗词 邻家诗话中的古诗词鉴赏 我想看走月亮这首古诗里的 儿童朗诵春天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