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居的古诗意义 >

村居的古诗意义

关于村居的古诗意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村居的古诗意义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村居的古诗意义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村居高鼎古诗的意思全解(村居古诗意思解释)

  • 解释
  •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其实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等。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歌赏析

      今天先不赏析诗歌,给大家分享一个谜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什么物件,你有没有猜出来呢?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这不是《红楼梦》里探春出的灯谜么,谜底就是“风筝”。如果你熟悉《红楼梦》,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描写风筝的段落和描写风筝的诗。因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非常资深的“风筝爱好者”。  曹雪芹少年时,家里还比较有钱。家中有个花匠,非常会做风筝,曹雪芹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风筝的做法。还能在风筝上画非常精美的花纹。  后来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来到北京住在香山脚下。有一次为了帮助老朋友于景廉赚一些生活费,曹雪芹做了四个风筝,让于景廉拿到城里去卖。没想到这些风筝非常受欢迎,很多王公贵族都愿意花大价钱买。  后来,曹氏风筝成为了乾隆年间四大风筝流派之一。曹雪芹把他做风筝的手法和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南鹞北鸢考工记》,希望那些身体病弱或是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的人,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做风筝,有一个谋生的手段。曹雪芹不仅有过人的才情,也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  曹雪芹的这首风筝诗,是为了预示探春最后远嫁的身世,所以整体基调略为悲伤。其实放风筝这件事,在民间是非常欢乐而有趣的。  风筝在北方被称为鸢,在南方被称为鹞。据说是汉朝时期韩信发明的,后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古代诗人也有很多人写过跟风筝有关的诗。清代诗人高鼎《村居》写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是清代末期的诗人,大概生活在*战争之后,并不有名,生*也没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唯独这首《村居》因为充满了乡村生活的野趣,被人们熟知。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温暖的东风刮起,孩童最为兴奋,下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风势不小,把纸鸢高高地放上天。  春天的风是很任性的,可不是随叫随到。写《桃花扇》的那位剧作家孔尚任,就写过一首《风筝》,描写因为没有风放不了风筝,着急生气的小孩。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小孩子多直率啊,才不像大人们那样,只会夸今年的春天来的早呢,他们会埋怨老天,你怎么不刮风呢?我的风筝都飞不上天了。  放风筝,是春天里老少皆宜的活动。小朋友可以尽情奔跑,年轻人可以借着抬头看风筝的机会治疗颈椎病,老人们也能通过放风筝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户外活动。在古代,清明节气前后,人们都要外出踏青,放风筝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有些时候人们把风筝高高放飞,在风筝线全部放出去之后,就把线剪断,让风筝随风飞走,象征着疾病、晦气等不好的事情统统被去除。  很多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放风筝的*俗。阿富汗作家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中,就描写了阿富汗举行的追风筝大赛。男孩哈桑有令人惊异的天赋,总能第一个找到断线飞走的风筝,为主人公阿米尔赢得比赛。  现在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很难找到让孩子尽情放风筝的地方了。但是,春天是适合出门玩耍的日子,如果周末有时间,不妨带上风筝到郊外去,找一片空地,放风筝,做游戏,在春天里尽情撒欢。  今天的风筝诗就分享到这里,希望疫情能早日随风而去,大家可以尽情地去放风筝。

[阅读全文]...
  • 村居的诗意

  • 诗意
  •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阅读全文]...
  • 古诗村居的意思

  • 写作
  • 古诗村居的意思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村居的意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高鼎是我国清代咸丰年间的诗人。虽然有关他的生*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但他的一组《村居》却使他名传后世。

      高鼎的这首《村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图,读后令人心情激荡。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濛,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春天的景色里,杨柳都“醉”了,更何况极具灵性的人呢?就在这醉人的温馨的氛围中,在这早春的迷人的背景里,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奔跑着,嬉戏着,匆匆忙忙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这首诗中,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色,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早春图景,又在景中添上了一群活泼的放风筝的孩子,从此,一首不朽诗篇便定了格。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作者介绍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阅读全文]...
  • 二年级古诗村居的意思(村居原文赏析及诗意)

  • 二年级,诗意
  • 1、古诗二首

    《村居》学*要点解析

    一、背诵和默写原诗《村居》。(必考)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理解诗句和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3、重点词语: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2)拂堤杨柳:指杨下垂的纸条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着堤岸。(3)醉:迷醉,陶醉。(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5)散学:放学。(6)纸鸢: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7)东风:春风。

    三、通过诗句的诵读和理解,感受二月春光的美丽和孩子们放学后在野外放飞风筝的快乐心情。

[阅读全文]...
  • 村居的诗意是什么(村居诗文赏析及表达的含义)

  • 诗意,含义
  • 《村居》

    早春二月,小草的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的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的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

    第一二两句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重读:二月天、醉春烟,第3句语速稍快。第4句,用欢快活泼的语气来读。

    《咏柳》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第一二两句节奏要读得明快,重读一、绿。一,在这里读二声,第3句尾声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第4句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咏柳》中诗人把柳条和柳叶分别比作绿丝绦,碧玉,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咏柳》通过对早春二月柳树的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认识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咏柳》这首诗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树的新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绿丝绦,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这样突出了柳树的美,我们在写比喻句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注意比喻的事物一定要合乎情理。

[阅读全文]...
  • 高鼎的村居古诗(高鼎村居赏析)

  •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高鼎的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村居》的前两句是在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后面两句描写了孩童放学后在春风里放风筝的情景。

    《村居》译文:

    农历二月的时节,村子周围的青草已经渐渐地发芽生长,同时黄莺也在天上自由飞翔。杨柳树上长长的绿枝条,也随着春风摇曳摆动,好像是在轻轻地抚摸堤岸。气温回升变暖,在水边和青草树木间蒸发的水汽,就像是烟雾般凝集到一起。杨柳树也似乎都陶醉在这美丽的乡村景色之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飞快地跑回家中,急忙地叫上小伙伴,趁着春风把风筝放到蓝蓝的天空之上。

    高鼎是清代后期的诗人,在百度检索的话,有很多网友认为高鼎是受到了政治上的排斥和打击,所以才选择隐居到江西上饶的乡间。甚至有人认为高鼎是收到了忠于慈禧的党派的打压,而选择的归隐。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看高鼎的作品《拙吾诗文稿》的话,里面的诗作都是按照年代为序进行的编排,从《村居》这首七言绝句在《拙吾诗文稿》的位置来看,这首诗是作于清代同治二年即1863年春,而当时三十六岁的高鼎正在为了躲避战乱,在浙江宁波农村私塾作教书先生,《村行》一诗写的其实是战火未被波及到的宁波乡村的春天景色和孩童趣事,根本没有所谓的“晚年”和“隐居于上饶”。而慈禧是在咸丰帝死后通过辛酉*才上台掌权的,咸丰皇帝是死于1861年8月22日,在这一年的前后中国除了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洋务运动外,当时的清*一方面忙于处理中法、中日沿海的战事问题,另一方面刚刚掌权的慈禧考虑到人才凋敝,正在重用汉臣很多清代后期的重臣像曾国藩、李鸿章、刘铭传等都是慈禧提拔起来的。没有所谓的高鼎因为“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选择隐退的说法,更不可能出现是慈禧授意进行打压的情况。读书学*,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但是读书学*的同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愿大家读书学*都有自己的思考。

[阅读全文]...
  • 古诗村居的意思翻译(村居全文赏析及译文)

  • 《村居》

    诗人简介: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

    重点字词:

    1,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2, 醉:陶醉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 散学:放学。

    5,东风:春风

    6,纸鸢:鸳:老鹰。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译文: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垂着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抚摸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后早早的就跑了回来,趁着刮起的风,放起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传到很远的地方,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主题思想: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阅读全文]...
  • 村居古诗_村居高鼎

  •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着有《拙吾诗稿》。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阅读全文]...
  • 清*乐村居的诗意

  • 诗意
  •   《清*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乐:词牌名。村居:题目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4、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5、翁媪:老翁、老妇。

      6、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7、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8、亡赖:”亡“读wú,通假字,通“无”。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9、卧:趴。

      诗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村居的古诗意义 - 句子

村居的古诗意义 - 语录

村居的古诗意义 - 说说

村居的古诗意义 - 名言

村居的古诗意义 - 诗词

村居的古诗意义 - 祝福

村居的古诗意义 - 心语

推荐词条

表示自然美景的古诗 思念的五言古诗 体现关爱百姓的古诗文 适合夏天古诗词的背景音乐 烦恼痛苦的古诗 描写端午节描写思念的古诗 写扇的古诗词 形容人前人后两个样的古诗词 自己写的爱国古诗词 音乐美酒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爱情宣言 夜深路过爱人店的古诗 古诗读书的遗憾 思念却不能相见的古诗 形容女生古装的古诗 适合开学典礼的古诗 王维写过的古诗有那些 忧伤的6字古诗词 有一叶孤舟的古诗 带xi字的古诗 为爱而心痛的古诗词 形容旗帜的古诗 关于做官的古诗 描写南京镇江扬州的古诗 初一到初三的背诵古诗 形容古代美人刚强的古诗 写战争的古诗阅读答案 永远等你的古诗 描写鼓浪屿的古诗词 描写破案的古诗 带冰紫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