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寄征衣的古诗 >

寄征衣的古诗

关于寄征衣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寄征衣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寄征衣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征衣的诗句

  • 朝朝寒露多,夜夜征衣薄。——李峤《安辑岭表事*罢归》

    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张仲素《秋夜曲》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苏轼《水龙吟·雁》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张仲素《秋闺思》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杜甫《成都府》

    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辛弃疾《清*乐·博山道中即事》

    辇来路迢递,梳鬟理征衣。——汪元量《宋宫人分嫁北匠》

    邺下怀古彰德笑征衣伏枥悲吟,才鼎足功成,铜爵春深。——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低翠黛,卷征衣,马嘶霜叶飞¤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牛峤《更漏子·星渐稀》

    浮甘亭上拂征衣,欲起羇愁却自非。——晁说之《浮甘亭上》

    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薛逢《送裴评事》

    海涛痕满旧征衣,长忆初程宿翠微。——李洞《寄淮海惠泽上人》

    篱菊不禁清露重,征衣偏觉暮寒生。——张宁《秋日漫兴四首·其三》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桑下恋。——马一浮《千人针》

    尔来涉长途,征衣拂天姥。——林景熙《会严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齐道旧有作》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王维《喜祖三至留宿》

    黄河冰已合,犹未送征衣。——贯休《古塞下曲七首》

    桐船昨出时,别母换征衣。——萧纶《桐船行》

    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徐彦伯《闺怨》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杜甫《别赞上人》

    不知岁晚归不归,又将啼眼缝征衣。——施肩吾《效古兴》

[阅读全文]...
  • 乌衣巷古诗(乌衣巷古诗的详细解释)

  • 解释
  • 南京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乌衣巷》,是唐朝“诗豪”——刘禹锡的作品,其实是他《金陵五题》中的一首。金陵,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古代还称建业、建康,也叫过秣陵,是大名鼎鼎的六朝古都。

    《金陵五题》自然是有关金陵的五首诗。第一首《石头城》,第二首《乌衣巷》,第三首《台城》,第四首《生公讲堂》,第五首《江令宅》。

    关于这五首诗,刘禹锡有一个自序,大致意思是:我从小浪迹江南,却一直没有游览过金陵,总觉得很遗憾,后来当和州刺史,离金陵那么*,更是翘首眺望,正好有人给我看了他写的《金陵五题》,看了之后,忽然有了灵感,就也写了这《金陵五题》。

    这篇序给大家一个重要的信息,刘禹锡根本没去过金陵,这组《金陵五题》,是凭空之作,是想像中的金陵。

    刘禹锡没去过金陵,为什么能写《金陵五题》呢?因为金陵在古代的中国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意像——六朝如梦,金粉成灰。

    首先看题目,乌衣巷是中国最著名的巷子,它在南京秦淮河的南岸,最早是个兵营,中国古代的士兵都穿黑色的衣服,所以叫乌衣巷。

    后来少数民族南下,这里又成了王谢两大家族的居住地,王导、王曦之、王献之;谢安、谢灵运等都出自此。到了隋唐时代,随着金陵的没落,王谢两家气数已尽,乌衣巷也早就换了主人。

    看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对乌衣巷,两个都是地名,颜色一个红色,一个黑色,对得极妙。边和口,都指方位,浑然天成,毫不费力。野草花,中的“花”明显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开花,正好和夕阳斜对仗。

    除了文字内容好,意境也美,朱雀桥是秦淮,河上二十四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金陵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可惜的是往日繁华不再,只剩下人们都不去的长满杂草野花之地。

    乌衣巷也不再是车水马龙,而只剩下夕阳的余辉照耀着古桥,夕阳本就有日落西山的落寞之意。

    有了这两句的渲染铺垫,下面应该写人了吧?可是刘禹锡没写,借写燕子归来比喻,燕子是候鸟,飞回到以前的家中是自然现象,可是家中的主人早就不是原来的王家和谢家,早就换成了短衫布衣的寻常人家了。

    王谢两大家族过了几百年也衰败了,那繁华的唐朝呢?那人生呢?刘禹锡只写了几处景物,几株野花草,一抹夕阳,几只飞回来的燕子,就让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阅读全文]...
  • 古诗:无衣

  • 古诗:无衣

      朝代:

      先秦

      作者:

      佚名

      原文: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注释:

      ①七:虚数,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②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③安:舒适。吉:美,善。④六:一说音路,六节衣...

      鉴赏

      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

[阅读全文]...
  • 《七律.长征》古诗

  • 文学
  • 《七律.长征》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律.长征》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

      诗人:*

      朝代:*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古诗赏析

      【注释】

      (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指*的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阅读全文]...
  • 乌衣巷古诗的意思122句

  • 经典
  • 《乌衣巷》唐诗鉴赏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唐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写作的时间和《石头城》一诗相同,所咏的是东晋世族王、谢两大家的兴衰。

      东晋遭五胡之乱,迁都金陵(今南京),王、谢等豪族世家,执掌朝政,不思奋发图强,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竞逐豪奢,享乐腐化。他们在乌衣巷建造起富丽堂皇的宅第,日夜笙歌漫舞不绝,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全是衣冠楚楚、雍容华贵的贵族子弟,门庭极盛,显赫一时。附*的朱雀桥,车水马龙,一派豪华气象。但那已成过去了。现在呢?景象已面目全非。诗人来游时,朱雀桥边已长满了野草,野草丛中,开着几点零星的闲花;乌衣巷口只剩下夕阳残照,昔日的华厦高楼已荡然无存,在断墙残垣的`废墟上,早已建起了普通老百姓的住宅,以至当年在王、谢堂前做窠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去栖息了。

      真是富贵风流,倾刻成空,只落得一片荒凉破败景象。诗人睹物伤怀,不禁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但诗人写作这首诗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中实寄寓着很深沉的借古鉴今的讽刺意味。中唐之世,也和东晋一样,朝廷昏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执政者却苟且偷安,不思振作图强,国势日非,志在革新的诗人,怎能不万分悲愤,他写作《乌衣巷》一诗,实暗示着他对李唐王朝的命运的担忧,对当时执政者如王、谢大世族一类的人物的讽刺和诅咒。

      此诗寄寓含蓄,纯借小景点出。开篇两句只就眼前野草、夕阳两种景物进行描写,这两种景物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尽管着墨不多,却把乌衣巷荒凉、没落的情景刻划得栩栩如生,使人不胜兴亡之感。三、四两句,以“旧时王谢”与“寻常百姓”对比,通过燕子改换门庭,写出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这两句用笔巧妙,形象动人,又饱含哲理,因此,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阅读全文]...
  • 象征爱情的古诗

  • 爱情
  •   爱情都是自私的,有的人哪怕爱情已成陌路,也不愿放爱一条生路。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楚辞·山鬼》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阅读全文]...
  • 十五从军征古诗

  • 十五从军征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五从军征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及注释】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

      4、道:路途。

      5、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6、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7、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8、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9、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0、雉(zhì):野鸡

      11、中庭:屋前的院子

      12、生:长

      13、旅:野的

      14、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15、旅葵(kuí):即野葵。

      16、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17、持:用。

      18、作:当作

      19、羹(gēng):糊状的菜。

      20、一时:一会儿就

      21、贻(yí):送,赠送

      22、沾:渗入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阅读全文]...
  • 长征古诗背景图片

  • 文学
  • 长征古诗背景图片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征古诗背景图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乐·会昌》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清*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7、《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8、《长征》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征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征字的诗词

  • 送张将军征西(一作西征)

    钱起〔唐代〕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

    沙场烽火隔天山,铁骑征西几岁还。

    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

    计日霜戈尽敌归,回首戎城空落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答田征君(一作敬答田征君游岩)

    宋之问〔唐代〕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绿萝四面垂,褭褭百馀尺。

    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

    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

    刘介征司农损书及新诗见示多哭仲氏国征语却寄一章慰之

    王世贞〔明代〕

    闽海缭虹纵复横,畴堪意气比刘生。第惊鲛室传来泪,多是鸰原痛后声。

    老觉断金差有味,病逢埋玉不胜情。交游岂乏钟期耳,莫向人琴恨未*。

    十五从军征

    佚名〔两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 一作:遥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东向看 一作:东向望)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车师 一作:军师)

    征怨

    柳中庸〔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从军北征

    李益〔唐代〕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回首 一作:回向)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唐代〕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阅读全文]...
  • 金缕衣杜秋娘古诗意思(金缕衣古诗原文赏析)

  • 相传《金缕衣》这首诗歌是唐朝女子杜秋娘所写。杜秋娘当时是李锜的侍妾,她能歌善舞,常常在李锜面前演唱这首《金缕衣》,所以此曲也深受李锜的喜爱。

    现在流传下来的记载,《金缕衣》这首诗歌的作者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杜秋,也叫杜秋娘,包括著名的选本《唐诗三百首》也是这么署名的。

    二个是李锜,认为是李锜创作出来让杜秋娘演唱的。李锜时任镇海节度使,杜秋娘是她买来的歌舞伎,后来才纳为侍妾。关于杜秋娘一生的悲欢离合,杜牧的《杜秋娘诗》等都有明确的记载。

    三个是无名氏,现在流传的多数唐诗选本,基本上都是署名无名氏,认为《金缕衣》这样的思想内容,不可能是杜秋娘或李锜所写,但是真正的作者又无可考。

    我认为蘅塘退士孙洙的观点是正确的,既然找不到真正的作者,那么署名歌唱者也不错,因为毕竟是经过她的演唱才得以保存,否则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之所以艺术价值很高,是因为它的形式非常独特,诗里的用词复沓回环,对比强烈,达到了突出主题而又不显重复累赘的效果。

    如全诗以”劝君”领起,接着下来写”莫惜”和”须惜”,三四两句又写”须折”和”空折”,还以”有花”和”无花”对举,在这种反复的对比咏叹中,达到一种规劝世人的目的。

    那么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前人早就说过,诗无达诂。所以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个人认为起码有这几种寓意在里面。

    一是鄙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倡导及时行乐或回归自然。”金缕衣”就是缀有金线的衣服,指代富贵奢华的生活。诗中就是指出不要去留恋珍惜这样的日子。

    富贵如过眼云烟。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歌,竟以金龟换酒。李白与朋友饮酒,也是不惜五花马,千金裘。他在诗歌里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二是人生要抓住时机,不能错失机会,机遇稍纵即逝。诗中以花木做比喻,到了春天开花了,该摘花的时候不要犹豫,要果断出手,过了这个时节,就只剩下树枝。

    这是劝人把握好火候,不要对到来的机遇视而不见,更不要太贪婪,总等着更大的利益。我想现在些人做生意、买股票、谈恋爱等都有体会,不能当机立断是要吃亏的。

    三是劝人珍惜光阴,人生短暂,不要虚度年华。这是诗中三四两句阐述的道理。春光虽好,韶华易逝,人生如白驹过隙,李白说朝如青丝暮成雪,人说老就老了,这句话真不是夸张。

    古人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说法,金子那么贵重都买不到,可见时间的宝贵。我们读过朱自清的《匆匆》,他说在举手投足之间,时间不觉就溜走了。

    四是指出少年学*的重要性,否则到老会因一事无成而后悔。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思想单纯,记忆力好,精力充沛,这个时候如果努力,学*效果会特别好。

    古人有很多劝学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汉乐府《长歌行》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估计大家都知道。

    当然杜秋娘和李锜都不是文人士大夫,他们没有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抱负,甚至李锜到后来还要拥兵自重,最后落得身败名裂。至于杜秋娘的入宫为妃,又沦落街头,那是后来的事。

    所以这里说的几层意思,只不过是我们今天的分析,是就诗论诗。至于当初杜秋娘和李锜写作和演唱《金缕衣》的用意,我们不得而知。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寄征衣的古诗 - 句子

寄征衣的古诗 - 语录

寄征衣的古诗 - 说说

寄征衣的古诗 - 名言

寄征衣的古诗 - 诗词

寄征衣的古诗 - 祝福

寄征衣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室友友谊的句子 写家庭的句子 心情难过句子 形容心空了的句子 感情伤了的句子 网红句子图片 燕子掠过把句子写具体 描写宝宝睡得香的句子 表达丧父之痛的句子 漫漫长夜一个人的句子 形容秋水的句子是 描写懵懂爱情的句子 一条路走到黑的句子 幸福亲子时光的句子 人生关于遗憾的句子 诗经中关于孝道的句子 带时间的句子说说心情 日文骂人的长句子 人本性的句子 写一个打比方句子 一个人吹着风的句子 启迪心灵的句子 表示想放弃的句子 描述美食的句子 比喻心情复杂的句子 形容一个人好学的句子 一次又一次失望的句子 不想再浪费时间的句子 得失的句子 读书的好句子大全 关于感恩的英文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