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关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

  • 文学
  • 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

      导语:《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让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让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让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让者白衫儿:黄衣让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让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下面是*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教授对此诗的赏析要点。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让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让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让”。在皇宫的让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卖炭翁》

  • 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解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句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开篇直接交代人物,介绍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的伐薪烧炭的生活,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一笔概括。“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可以想象,行进在冰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人虽然冻馁疲累,好歹总还满怀希望,因为毕竟天遂人愿,那些炭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这里文字虽简略,但比一一铺叙更富有感染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歇下脚来。“牛困人饥”互文:牛困,人何尝不困?人饥,牛自然也饥。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至此,作者笔墨暂时收住,木炭能不能卖出,是老翁悬心的事,也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结果。“市”,指长安的买卖集市,即东、西市。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将画面切换,由远及*,通过一问一答,勾勒出另一组人物形象。“翩翩”,轻快的样子,笔调有些黑色幽默。“黄衣”、“白衫儿”,都是太监的服装。唐代宦官品级较低的穿黄衣,无品级的着白衫。所谓“使者”,这里指皇宫中派出来的采办。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出色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行公文。按理,小太监手里是不会有这种公文的,更不用说是“敕”,也就是皇帝的文书了。这里有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烧成这一车千余斤的木炭,不知要砍多少木柴,翻越多少山头,忍受多少个日夜的烟熏火燎。老翁全要靠它卖钱度日活命,却这样被宫使拦抢而去。受压榨欺凌者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点晴之笔的“惜不得”三字中。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充”,抵偿。“炭直”,炭价。古代一匹有四丈或五丈长。系上牛头的纱和绫,合在一起最多不过三丈余。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最大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

      和《新乐府》的其他诗作不同,《卖炭翁》的结句没有“卒章显其志”,没有直接发表议论,而是在矛盾冲突的*中戛然而止。卖炭翁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社会上又有多少和他有着类似遭遇的人?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一大堆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评解

      这是一首讽谕诗。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如《唐宋诗醇》卷二十所说:“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着一断语。”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卖炭翁

  •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1、卖炭翁:这首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ì):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7、把:拿。

      18、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9、回:调转。

      20、叱:吆喝。

      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22、驱将:赶着走。

      23、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25、系:挂。

      26、直:通“值”,价格。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赏析: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m.ju.51tietu.net)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阅读全文]...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翻译赏析

  • 可怜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写到这里,诗人似乎不忍心再写下去了,他简短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也不像《新乐府》中其他的诗那样,诗人没有出面来发议论。但正是这简短的结尾,才更含蓄、更有力、更能发人深思。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

  •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解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句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开篇直接交代人物,介绍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的伐薪烧炭的生活,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一笔概括。“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可以想象,行进在冰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人虽然冻馁疲累,好歹总还满怀希望,因为毕竟天遂人愿,那些炭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这里文字虽简略,但比一一铺叙更富有感染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歇下脚来。“牛困人饥”互文:牛困,人何尝不困?人饥,牛自然也饥。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至此,作者笔墨暂时收住,木炭能不能卖出,是老翁悬心的事,也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结果。“市”,指长安的买卖集市,即东、西市。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将画面切换,由远及*,通过一问一答,勾勒出另一组人物形象。“翩翩”,轻快的样子,笔调有些黑色幽默。“黄衣”、“白衫儿”,都是太监的服装。唐代宦官品级较低的穿黄衣,无品级的着白衫。所谓“使者”,这里指皇宫中派出来的采办。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出色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行公文。按理,小太监手里是不会有这种公文的,更不用说是“敕”,也就是皇帝的文书了。这里有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烧成这一车千余斤的木炭,不知要砍多少木柴,翻越多少山头,忍受多少个日夜的烟熏火燎。老翁全要靠它卖钱度日活命,却这样被宫使拦抢而去。受压榨欺凌者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点晴之笔的“惜不得”三字中。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充”,抵偿。“炭直”,炭价。古代一匹有四丈或五丈长。系上牛头的纱和绫,合在一起最多不过三丈余。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最大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

      和《新乐府》的其他诗作不同,《卖炭翁》的结句没有“卒章显其志”,没有直接发表议论,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卖炭翁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社会上又有多少和他有着类似遭遇的人?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一大堆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评解

      这是一首讽谕诗。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如《唐宋诗醇》卷二十所说:“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着一断语。”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详情见韩愈《顺宗实录》卷二、《旧唐书》卷一四〇《张建封传》及《通鉴》卷二三五。)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

  •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

      在*日的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赏析吧?文言文赏析,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ì):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7)把:拿。

      (18)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9)回:调转。

      (20)叱:吆喝。

      (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22)驱将:赶着走。

      (23)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25)系:挂。

      (26)直:通“值”,价格。

      赏析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阅读全文]...
  • 古诗草白居易

  • 文学
  • 古诗草白居易

      对于小草我们都不陌生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草白居易一年级,欢迎阅读参考!

      白居易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赏析:

      《草》是一首应考*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

      类似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草》这首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根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阅读全文]...
  • 卖炭翁的赏析

  • 卖炭翁的赏析

      导语:《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卖炭翁的原文赏析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的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卖炭翁的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下面是*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教授对此诗的赏析要点。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阅读全文]...
  • 春风古诗白居易译文(春风唐白居易的古诗)

  • 春风
  • 春林初盛,春水初生,春风十里,岁岁年年,时光的脚步从不停歇,转眼又是一年春风起时。

    春风来不远,就在屋东头。

    和我一起读关于春风的古诗词,沐浴久远时光里的日暖风和。

    01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唐 白居易《春风》

    赏析:京城的春天来得早,春风先吹开了皇家园林里的早梅花,然后又让樱桃花,杏花,桃花和梨花次第开放。

    春风十里,荠麦青青。春风拂过,乡间田野里的荠菜花和榆荚都欢呼雀跃频频招手,好像再说,春风为我而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风最是无私,从未厚此薄彼。

    不管是园中名花贵草,还是田间地头的无名花草,不管是繁华京都,还是偏远乡野,只要是时节一到,它立刻就会把它们装扮一新,使它们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

    春风浩荡,在诗人的笔下,春风是如此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灵动活泼,所到之处,都会留下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诗人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02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清 袁枚《春风》

    赏析:春风像一位尊贵的客人一般,它一到,立刻就会给山川大地带来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

    春风来的时候,冰消雪融,河流解冻,山川返青,草木萌动,一切都呈现出了欣欣然的景象。

    春风拂过的身后,草木萌发,鲜花盛开,生机盎然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然粉墨登场了。

    没有姗姗迟来,诗人笔下的春风是雷厉风行的,它是急速地大踏步地走来,而且一来就让春天马上回归大地,让天地万物都即刻沐浴在温暖和煦的春光里。

    诗人简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文笔与纪晓岚齐名,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作品传世。

    03

    春风动春心,流木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南北朝 佚名《子夜四时歌》

    赏析:阳光和暖,惠风和畅,郊外踏青,漫步在欣欣向荣的春山上,诗人的心情特别舒畅。

    放眼望去,群山青翠,山花烂漫,鸟儿欢唱,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

    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春风吹拂,万象更新,一切都是生命中最好的样子。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南北朝 佚名《子夜四时歌 春林花多媚》

    赏析:春暖花开,野外林中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鲜艳明媚,可是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小鸟的鸣叫声却显得有些孤单寂寞。

    春风拂面,温暖和煦,令人陶醉,多情的它似乎善解人意,轻轻地吹起游春少女的衣衫。

    春林初盛,春花灿烂,春鸟欢唱,春风浩荡,在诗人的笔下,春天是如此的灵动鲜活。

    04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蛾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宋 赵令畴《清*乐 春风依旧》

    赏析:贺知章说,二月春风似剪刀,万条垂下绿丝绦。

    相较之下,赵令畴眼里的春风可就温柔多了,它是一双温暖柔软的巧手,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轻轻地揉搓着隋堤上的柳条,直到把它们都变成了娇嫩的鹅电影。

    春风吹绿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天,诗人想起去年此时和心上人一起流连在隋堤上赏春踏青的情景,那时是多么的美好。

    今年的今天,诗人只能独自漂泊在外,归期无望,要相见,隔年期,怎能不倍感忧伤呢。

    如果把一个人置于此种折磨之中,用不了多少时日,他就会郁闷而亡。

    昔日春风浩荡,幸福甜蜜,而今天各一方,归期渺茫。

    隋堤春柳依旧,心中人却天各一方相见无期,面对如此巨大的人生反差,诗人怎能不心绪难*肝肠寸断呢。

    人们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依旧,人非昨,这是无可奈何的惆怅和落寞,是人生的无常,唯有且行且珍惜,才不会辜负。

    诗人简介:赵令畴,字德麟,自号聊富翁,宋太祖次子燕王之玄孙,著有《侯青鲭》八卷。

    春天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花开花落,春风几度,儿时的歌谣还在耳边回响,时光的脚步已经匆匆走过了那么多年。

    流年似水,多少的的人事已经渐行渐远,许多的无可奈何也已经成了岁月里的云淡风轻。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原来,人生走到最后,剩下的只是生命的顿悟,然后守着岁月静好,闲看春风拂过青草地,一年又一年……

[阅读全文]...
  • 《卖炭翁》赏析

  • 卖炭翁

      苦宫市也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二篇。诗前有序说:“苦宫市也。”意思是有感于宫市而作。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太监到宫外集市上公开掠夺民间资财的一种形式。德宗之前,宫中用物都由专门官吏采办。但自贞元末年起,改为由宦官直接从民间采购。

      太监及其爪牙往往多至数百人,经常在市场上寻找物色,看到合意的东西,就叫嚷着“宫市”,强买甚而硬夺,以致卖主空手而归。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曾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种不合理现象。

    整理:zhl201704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句子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语录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说说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名言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诗词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祝福

我说请播放卖炭翁唐白居易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松下问童子是哪首古诗里的 用春风来形容爱情的古诗词 言语重要性的古诗文 高考常常会考的古诗词 初冬清晨的田野有雾和霜古诗 流传古今的古诗 六一儿童节的古诗一 带心然的古诗词 秋处冬雪的古诗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古诗 有名的诗人古诗 168个字的古诗 李白的古诗哪些适合朗诵 门扉的古诗 关于陋室铭的古诗 连续含雪的古诗词 日记本写古诗的格式 带科与名的古诗词 写罗汉松的古诗 带粥字的古诗 适合情侣的网名古诗 有关于用心读书的古诗 搜集关于破除迷信的古诗 致敬卫国戍边英雄的古诗 描写清明的古诗的画 带有黄字的古诗大全 当春天来临的古诗 传说中被我们改过的古诗词 花的古诗简笔画 致儿二十岁的古诗词 晏殊的清明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