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关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绚烂的金黄现代诗歌

  • 现代诗
  • 绚烂的金黄现代诗歌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绚烂的金黄现代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黄的风景》

      将最灿烂的阳光收藏在叶中

      所以才如此金黄

      把最蓬勃的激情贮存在心里

      因此才这般生动

      你这耀眼的鲜艳

      装扮了单调的秋天

      你这涌动的急流

      惊醒了昏昏欲睡的世界

      再寂寥的季节

      也有鲜活的风景

      再苍白的人生

      也要奋力走出一条无怨无悔的路

      《天问》

      余光中

      水上的霞光呵

      一条接一条,何以

      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

      一盏接一盏,何以

      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

      一颗接一颗,何以

      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

      一天接一天,何以

      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

      把我接走的,究竟

      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阅读全文]...
  • 有了你,我的生命才绚烂

  • 生命,语录
  •   我想告诉你,不管会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永远在原来相约的地方等你,在我生命中只有你。

      虽是偶然地相遇,我却无法忘记你。你的心里可否知道,我已深深喜欢你?

      我深信有一天,可爱的你会伸出你的小手,挥去我等待的寂寞。

      只要能常常和你见面,我就觉得快活;只要依偎着你娇小的身躯,我就不会寂寞。

      我爱你,我吻你,我要发狂般地吻你。因为你是我的天使,我的皇后,我崇高的爱神!

      浪漫爱情表白:事到如今我依然爱你。我一直在等你把所有的风景都看透之后,回来陪我看细水长流。

      初相识你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你是我梦中情人,因为一见钟情在我的内心燃烧着。

      我一直以为我爱你,并且告诉你我多么多么得爱你,此刻爱竟然苍白无力,原来,我还是不懂爱情;我一直以为我爱你,原来不是十分,只有九分九,总是不完美,能生能死却不能永远心*气和。

      我是清晨,你就是那露珠,没有你,早晨也黯然!我是米饭,你就是那瓷碗,没有你,饭也没处装!亲爱的,你就是我的左心房,有了你,我的生命才灿烂!

      感情的事我们都认真在寻找,总相信只要有心就能找得到,如果爱过的人都能够忘得掉,一个人也就不一定要得到。

      无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作为你的男朋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手中的温度穿过肌肤传到心底的那个瞬间,我是这样告诉自己的,对你真诚的付出,真诚的交流,真诚的爱恋,这就是简单的爱!

      因为喜欢你,会心甘情愿的为你做任何事情,每天会早早的来到办公室,为你把办公桌擦拭的干干净净,会把家里妈妈最钟爱的盆花,搬在你的案头,想让那抹新绿替我守候在你身旁!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你走进了我的视野,潇洒的举止中透着儒雅倜傥,谈笑中流露着博学多识,风趣幽默的谈吐,竟让年少的我痴迷不已,渐渐地发现自己悄悄地喜欢上了你。

      在你生病的日子里,我寝食不安,坐卧不宁,焦虑与烦躁的心绪笼罩着自己,宁愿自己不吃午饭,也要买些水果偷偷的跑去医院,只为了能看你一眼,坐在你的床头,再听听那熟悉的富有磁性的声音。

      沐浴可以清洁身躯,暴雨才能洗涤整个天地;春花秋月多是无病*,冬虫夏草才能医治灵魂;胭脂红粉只能掩饰青春,有的爱情却能刻骨铭心!

[阅读全文]...
  • 爱,如此绚烂

  • 爱,如此绚烂  季节正寒,心却火热

      花团簇簇,歌声漫漫

      梦在前方,无需想见

      

      红色的地毯

      把幸福的梦向远方伸展

      远方的梦耀眼绚烂

      辉煌一片

      

      我们手挽手

      肩并肩

      漫天飘飞的花屑

      是我们爱的璀璨

      高高挂起的灯笼

      是我们爱的宣言

      

      我们共同放飞着幸福的风筝

      共同牵着红线

      爱意绵绵

      充斥笔端

      爱的绚烂

      陶醉了画卷

      

      未来的日子

      把爱的梦向着太阳高高捧起

      我们乘着甜蜜的小舟

      迎着灿烂阳光

      扬起

      美丽的帆

      

      2015年12月03日

[阅读全文]...
  • 李白的诗歌风格

  • 诗歌,李白
  • 李白的诗歌风格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诗歌风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1、浓厚的主观色彩

      2、丰富奇特的想象

      3、清新明快的语言

      4、豪放飘逸的风格

      李白诗歌的写作手法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2、抒发理想抱负,张扬自我个性

      3、歌颂壮丽河山,表现热爱自然

      4、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扩展资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诗歌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语言流畅自然,潇洒清丽。

      一、任真淳朴,着意追求自然美,不事雕琢

      用李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雕虫丧天真”,为了做到这一点,李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了尝试。

      1.善于向民歌学*,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

      李白的一生漫游从未停止过,他每到一地都会学到当地的知识,为他向民歌学*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大影响。

      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

      李白还有大量以乐府旧题创作的诗作,如《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子夜歌》等。其中的《子夜四时歌》不管是从选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极具乐府色彩,明代王世贞评得精当:“青莲拟古乐府而以己意己才发之。”

      2.善于锤炼诗的语言,使之工整自然。

      李白在诗歌创作时,经常会力求精选最具表现力的语言。如“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秋浦歌》),表达了诗人游寓秋浦欲达扬州,而又留恋长安的愁闷心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睿弹琴》),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这种精炼的语言,在五言诗中运用的最为明显,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这首诗中毫无掩饰吞吐之语与矫揉造作之情,用最*淡的语言,唤起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3.善于将怵目惊心的自然景象,写得*和自然,令人神往。

      李白的很多诗歌既有雄浑的意境,让人领略到奇险的自然景象,又使人心旷神怡,情绪松快。例如《送友人入蜀》,诗人写道“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人用优美的笔调写出艰险壮美的景象,使诗既有雄浑的意境,又给人以优美的感触。

      二、散文句式的语言应用,比较自然,不受拘谨

      诗歌语言要求严谨,散文语言比较自然,不受拘谨,而李白却能将诗歌语言散文化,决不让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冲破格律的限制,运用一些散文化的诗句。

      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这句诗用散文化的语言说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适意!表现了李白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这样的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戏剧色彩。

      这样散文化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在《上留田行》一诗这样写道:“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此诗沈德潜评曰“末一节促节繁音,如闻乐章之乱”。可见,这几句散文化的句子并没有让文章的结构不完整,反而使整首诗的艺术感、音乐感更强。

      三、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李白一生志向远大,希望为国立功,是个典型的爱国诗人。他这一腔爱国之情,从不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用五岳的轻,来衬托然诺的重,来写侠客的豪侠性格。“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写人生短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用汗水不能想西北倒流的客观事实,否定功名富贵的永久存在。

      李白还善于将夸张和想象两者并用,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诗歌中的奇幻色彩。“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

      这种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的句子在李白诗集中俯拾即是,但如若说用得最好的,当属《蜀道难》一诗。诗人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以致“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强调“秦”和“蜀”之间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用到了数字上的夸张“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蜀道之艰险,他更是用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想象神话故事中太阳神的座驾都因这蜀道之雄奇而无法通过,极言蜀道之高。为了强调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诗人用到了“百步九折”。如此等等极度的夸张,配以作者从头到尾对于蜀道的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高险,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所以说,李白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精神,而且在语言表述上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的手法。他在诗歌上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同样,在语言运用上也登上了耸入云霄的山峦。他的诗歌语言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今天的创作和新诗发展中,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阅读全文]...
  • 韦庄的诗歌风格(韦庄诗歌风格鉴赏)

  • 诗歌
  • 这两句出自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实韦庄的这首词,更有名的是前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既通俗易懂,又说出了看遍江南烟雨的游人心理活动,成为千百年来对江南风景赞美的通用句子。

    好在哪里呢?“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天的江水比天空还要碧蓝,在精致的画舫里拥着锦绣丝被入眠。真是一衰烟雨任*生,我自温柔梦里同。江南的烟雨情怀,女子的温柔秀美,都在这两句中若隐若现。这种感觉真好。

    而进入下片,词的走向就会根据我们的理解产生变化,同样会严重影响最后两句“还乡须断肠”的理解。

    按照普遍理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自然是接着上片“画船听雨眠”,继续江南温柔乡里风情的刻画。卖酒的女儿家像月亮一样温柔,盛酒撩袖时露出手腕像霜雪一样洁白到发亮。这真是肤白貌美,与酒同醉,如此美丽多情的姑娘,如此让人沉醉的好酒,如此让人动情的烟雨江南,让我们这些年轻的游子如何还记得自己的故乡?要是匆匆地赶回自己的家乡,只怕想念这江南的美景,那是会愁肠寸断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里的意思是劝身在江南的游子不要着急返回,要不然会更加思念江南的风物人情。

    韦庄这一套《菩萨蛮》共有五首,第一首就是写自己年轻的时候和江南美女的离别。女子通情达理,劝诗人早些回家,家里还有人在等待。第二首就是这首“还乡须断肠”,实际上是对第一首的回答。自己还年轻,不想那么早回去啊,回去了也是想你想得肝肠寸断,不如干脆流连忘返。

    这是一种解释,不过下片也可以另外发展。“垆边人似月”,有人说这里使用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的故事,两人私奔之后,不得营生,司马相如就开了个酒馆,而卓大小姐就只能当垆卖酒。后来司马相如发达,想娶小妾,被卓文君用《白头吟》劝回。这些美好传说,成为典故用在这里,也是说得通的,但是意思就不一样了。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那就是和上片的意思相反了。江南虽然有各种好,可是家里的妻子也是“皓腕凝霜雪”地在等待着我回家啊。那么这里的“未老莫还乡”就变成不是诗人不想回了,而是可能回不了。当时韦庄历经黄巢起义的兵乱,逃难在江南,虽然风景如画,却是有家难回。我现在一事无成,如何好意思回家呢?两手空空地回去,虚度了这么些年华,就算回去也是愁肠寸断啊。

    这种理解虽然有点言志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倒是契合韦庄的仕途。他在黄巢作乱的时期,到江南避难,只得四十来岁,一直到了五十九岁才中了科举,在唐末朝堂里当了个官。对于唐朝和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说,当官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用在自身经历上是没有问题的。他六十岁入仕途,六十六岁离开中央,投奔蜀地王建,将*七十岁成为前蜀建国丞相,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

    他这五首菩萨蛮就是在晚年想起江南风情旖旎时的作品。所以这两种理解都没有问题,都能说通。

    诗词分流这一特征在韦庄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我们如今称韦庄和温庭筠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后蜀赵崇祚的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实际上韦庄词的创作热潮是从他900年弃唐入蜀之后才开始的。这一年不单是他从晚唐官员到前蜀开国的身份转换,同样在文学创作上来了一个的大转弯。词牌在晚唐慢慢兴起,但是格调沉溺于歌女代言、宴乐颓靡之中,和讽喻、言志的诗是泾渭分明的。一般的诗词人的选择是在作诗的时候大气、端正,而用词牌来抒发小情调。

    韦庄有些不一样。他入蜀之后,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而是专心写词。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态度转变,并不是不喜欢写诗了,而是觉得人生的志向从此消磨,为唐朝、为君上、为天下的心彻底死了,所以干脆断了自己言志的想法。在帮助王建建国的闲暇,不再表露自己的心迹,只写花花草草,风光月霁,第一是在仕途中不再授*柄,更重要的是本身志气已被消磨殆尽,累了。

    他的前期的诗是很有个人特色的,代表作就是叙事长诗《秦妇吟》,长达1666字,在当时的热度超过了《长恨歌》、《琵琶行》。只不过到了后来自己当了官,成为了长诗中讽刺批判的一份子,韦庄开始谨言慎行,甚至对自己这首长诗进行烧收,不允许自家人提起此诗。也终于如愿以偿的让这首长诗在历史中消失,只在不同文献中有片断引用。我们今天能读到它,是在敦煌发现了手抄本,这首长诗才重见天日。

    韦庄以*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是他*体诗的共同风格。但他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叙事长诗《秦妇吟》。

    韦庄晚年工词,虽然和温庭筠并入“花间派”,他和温飞卿的路数还是有些区别的。王国维的评价非常中肯: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花间词总体特色就是“秀”,但是温庭筠专攻字词,辞藻华丽,以章句夺人目;而韦庄字词并不复杂,却整体清秀挺立,让人赏心悦目;至于李煜,不收拾、不打扮,却依旧国色天香。

    我们看到韦庄的词大都直抒胸臆,没有辗转反侧、没有缠绵矫情,却如同自然流淌的小溪山泉,让人心旷神怡。若是用花来打比方,温庭筠的是堆香积色,精工极艳,韦庄的是路边雏菊,自然盛开。

    这首《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正是将韦庄这种词风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阅读全文]...
  • 李白的诗歌风格

  • 李白,诗歌
  •   导语:说到李白,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诗人了。李白写的很多诗词,我们都有学*过。那李白的诗词有哪些风格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李白的诗歌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李白的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的热爱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二)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初一种天地过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它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派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它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崛,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

[阅读全文]...
  • 惠特曼诗歌风格特点

  • 诗歌
  • 惠特曼诗歌风格特点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的一位著名诗人,那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特点和风格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惠特曼诗歌特点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惠特曼诗歌特点是什么

      惠特曼诗歌特点最为显著的是“语言自由”,因此,他也被后人认为是西方自由诗体的创始人。惠特曼富于大胆创新的思路和惊人的想象力,这些都是他作为诗人独特的财富。

      惠特曼的诗也很上口,如同散文诗,没有一定的韵律也没有规矩刻板的格式。在惠特曼个人认为,写诗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并非为了形式去强加文字。惠特曼诗歌里面最突出的是他的人文思想,和对幸福与自由追求的美好愿望。惠特曼的诗歌特点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奔放无阻的气势。如同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风雨无阻地向前推进,这样的气势直接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其次是通过自然的意象来渲染出一系列的自然意境。利用这些自然的意象,来唤醒战争人民对生命的珍惜,也从原始的意象中唤醒人们自古就有的勃发的生命力。最后是惠特曼特有的“双性视角”来达到类似上帝视角来俯瞰整个诗歌河流的发展,从而给自己找到一个最好的定位。惠特曼诗歌特点不仅仅体现在他的风格手法上,诗人惠特曼当时生活的时代对他的诗歌特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惠特曼对民主是有一定的追求与渴望的,他的诗就像一条河流流经了这一区域,其作品《草叶集》中就体现了这一点,于是惠特曼的民主思想也就由此被后人所知。他的《自我之歌》中也强调了真实、自由、饱满的自我,强而有力的表现了类的力量与智慧,当然,更多的还是惠特曼追求的主题——自由!

      二、沃尔特惠特曼简介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创造诗歌的自由体上确实是前无古人。沃尔特惠特曼并没有上过几年学,因为他排在九个兄弟姐妹中的第二位,而那时候他的'家境正处贫穷的时期,所以他不得不在六年级的时候就辍了学去当个小学徒。在学徒期间,沃尔特惠特曼做过印刷、也卖过报纸。在沃尔特惠特曼16岁那年,他开始在一所乡村学校当老师,之后他在故乡办了一份名为《长岛人》的报纸。

      沃尔特会特曼对空想主义十分感兴趣,他的童年经历和后来在乡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无一不对他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29岁那年出版了小说《富兰克林·埃文斯》,因其十分喜欢但丁、荷马的作品,所以他的这部作品中也有一些这些作家的影子。

      沃尔特惠特曼在南北战争时期主动请缨去照顾受伤的战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日夜悉心照料他们,与此同时,他利用抄写文章来补贴生活费用,节省下来的钱也全部用在这些将士们的身上,战争结束后,这些人仍旧与沃尔特惠特曼有所联系。沃尔特惠特曼的人道主义在这一举动里得到了彰显。

      沃尔特惠特曼在他54岁时不幸患上了瘫痪症,写作能力也因此消退,停滞不前。沃尔特惠特曼晚年郁郁不得志,也只是偶尔写写诗歌文章。直到1892年,这位开启了自由诗歌的先锋人物,也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3、郭沫若与惠特曼关系

      众所周3知,郭沫若是当代*的诗人,而且对文学和历史有着十分深刻的学术研究。由于他出生的时代的影响,他更是一名革命家。而惠特曼是美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开创了自由诗歌的格式,一生执着于自由与民主。郭沫若惠特曼的渊源则要从留学于日本的郭沫若第一次接触到惠特曼的诗歌说起,当时是1919年,日本当地民众为惠特曼举行了一次庆祝其100周年诞辰的活动,并掀起了一股文*流。留学于日本的郭沫若当然也受到了影响,他在这种新兴式的诗歌热潮下创作了堪称顶峰之作的《女神》。此后,在郭沫若的诗歌中或多或少的都有惠特曼诗歌的影子。

      他们二人出生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对自我的强调与要求却十分相同;二人的诗歌也都有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另外二人在诗歌中都极力弘扬民主的精神与思想;甚至在诗歌的意象上,两位也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将海比喻为人生,将海比喻为世间万物,用海象征人类文明的变迁。自然,有相同也有不同,离现今更*的郭沫若诗歌中,一直强调着改变现实生活和社会,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郭沫若的诗歌更加偏向于改变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的宣扬。因此,郭沫若诗歌中对革命的宣传是惠特曼所没有的。虽说郭沫若受惠特曼影响,但二人所受的文化不同,诗歌创作的思想也必当不同!

[阅读全文]...
  •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

  • 诗歌
  •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

      导语:唐代著名诗人,湖北襄阳人,是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和隐居中度过的。在孟诗众多的艺术魅力中,“清”是孟诗主要艺术特色之一。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孟浩然的诗歌风格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经历比较简单,四十岁前在家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乡,东游吴越。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曾请孟浩然入其幕府,第二年春天,孟因病辞去幕府的职务,返回故乡。他是唐代大量写山水的第一诗人,他的诗主要反映了他的隐居生活情趣,或摹写了旅途的风光景物。他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孟浩然以布衣终其一生,在“众里罗秋斐”的盛唐诗坛,他以疏朗、清淡的笔墨,描绘着清幽恬淡的山水田园、游历隐居生活,缺赢得了同代与后世许多著名学者的激赏。孟浩然的故乡襄阳城对其诗有重大影响。襄阳城在汉水弯处,汉水绕其东、北二面。城北临江而无山,城南九十里内侧有岘山、卧龙山、白马山等。岘山上有晋羊祜碑及词。

      一、自然景物的熏陶,于观赏自然中获得一种审美感悟。诗人忘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不倦地探讨宇宙人生的奥秘,在一花一鸟,一丘一壑中发现了无限,襄阳是美丽的,使人眷恋的,“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登望楚山最高顶》)诗人居住的地方周围环境特别幽静、秀丽,有时是静谧中显出安逸,“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万山谭作》)有时候是喧闹中见得飘逸,“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涛。”(《和张明府等鹿山》)有时候是深邃中透出活力,“山谷未停午,到家日已重,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有时候幽静中见神秘,“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廖,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当昔襄阳雄胜时,山公常醉*家池。”(《高阳池送朱二》)“闲坐太公钓,兴发子猷船……停杯问山简,何时*池边。”(《冬至后过吴张二子别》)

      二、在孟诗众多的艺术魅力中,“清”是孟诗主要艺术特色之一。明人陆时雍说,浩然诗“语气清凉,诵之如泉流而上,风来松下之音。”清人翁方纲也赞美:“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李白称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在孟浩然诗中提到“清芬”后来,白居易过襄阳,也曾感叹道:“清风无继人,日暮空襄阳。”“清”确实是浩然诗中最鲜明的美感特点。如《夏日南亭怀辛大》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选择了“山光”、“池月”、“荷风”、“香气”、“竹露”、“清响”这些自然景物,已经使人感到清幽雅淡,再加上作者的描述:山光西落,正是黄昏时节,这时池月东上,有了一些光辉,但是不是那么明亮,多少带一些朦胧。这种环境,不能不使人感到清幽,诗人散发乘凉,心情恬淡。这时他又闻到一股微风吹来的荷花香气,听到竹叶上露水下滴的响声。荷花的香气是清淡的,但是可以嗅到;竹叶上露珠的下滴声是细微的,却可以听到。

      三、孟诗的又一艺术特色,影响更为深远,那便是独特风格的“淡”。孟浩然诗作,力求*淡潇洒,对于初唐的华美藻饰,这也是一种创新,一种新的追求。孟诗之淡以很高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很高的造诣,因此获得了许多是人的赞美。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杜甫说孟浩然:“赋诗何必多,往往凌绝谢”。(《遗心五首》)都给了孟浩然诗以很高的评价。最能看到孟诗“淡”的审美特点的要数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他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中,而是将它冲淡了,*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孟诗“淡到会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孟诗的“淡”是“清艳”、“清超”的至清至淡。闻一多先生以诗人的艺术直觉以及诗的语言,传达出人们心领之而口不能言的孟浩然的特点及魅力。

      概括地说,孟浩然以朴素自然之笔,写出了那些淡泊的生活,普通的景物,使之达到生动逼真的地步,从而复现出日常生活境界。他以朴实打动人,使人在他的诗歌艺术天地中,感受到真切的日常气息,唤起真正的生活体验,渐渐进入崇高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孟浩然诗歌特有的“淡”。他的《万山潭作》诗云:“垂钓坐磬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腾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诗人坐在磬石之上,心情是悠闲的,而水之清更可以影响到心情的恬淡与悠闲,鱼游于潭水之中,猿挂于岛藤之上鱼与猿的心情似乎也是悠闲的。然后又不禁想起了郑交浦遇仙解佩的传说,但仙家的传说是求之不得的外界景物也是清淡的,两者是那么和谐,无怪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首诗“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唐诗杂论孟浩然》)这就是说孟浩然的诗风是“淡”的,他的为人也是“淡”的,正是诗如其人。

      在孟诗的众多艺术特色中,孟诗虽已清淡为多,但也不乏雄伟壮观的。如《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中写钱塘江潮声“百里闻雷震”,写钱塘江潮水“惊涛来如雪”,与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同样气势不凡。

      孟诗以“清”、“淡”的艺术特色给诗坛带来新的局面。孟浩然凭借自己的才华将言行以诗的形式出现,赢得了古往今来众多诗人的嘉赏。但美中不足的是,孟诗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孟诗以山水田园为主,描述了自己的田园隐居生活,但很少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背景等等,这就是其诗的局限性所在。总之,孟浩然在初盛唐诗风转变时期,赶上诗歌艺术酝酿新变化的时期,脱颖而出。他是“盛唐”时期的卓越诗人,也是对后代山水田园有广泛影像响的巨匠。

      (二)孟浩然《春晓》诗歌鉴赏

      春 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明刊本《唐诗画谱》

      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李白曾作诗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亦说:“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我要介绍的是“闪闪惹人爱″的孟浩然。

      作为一个隐士,孟浩然已经神秘到。只知道他姓孟,名什么不清楚,字为浩然,取自《孟子》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常年隐居在襄阳一带,顾而称为"孟襄阳″。李杜到底爱孟夫子的什么呢?爱的就是他一辈子都不清高形象。不过事实上,孟浩然也不是完全没动过凡心啦,只是没当官的命啊!

      当年在长安城与皇帝唯一一次会面上,本想自谦而吟出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气得玄宗皇帝直跺脚,是你自己不积极求仕,凭什么赖朕抛弃了你!说完便真的把他拋弃了。同样是在长安,在与文人们的宴游中,他脱口吟出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却让旁人被他的"清绝"惊艳纷纷停笔,看来一生注定是只能拥有"诗名",而与"官名″无缘了。索性专心隐居,认真写起关于山水关于田园诗,最后还真成就了许多"清绝"的山水田园诗。这种"清绝″有时来自孟诗独有的"绝妙动听″之声。

      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断句》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还辛大》当清冷的小雨疏硫地滴落在梧桐上,当荷叶下的露珠往下滴答,是怎样的动听乐曲?又如《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中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夜半时分,倾听耳际的风声泠泠,泉流潺潺,是怎样的清越体验?甚至那首妇孺皆知的《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也有动听的″夜来风雨声″吗?孟浩然到底长了一双怎样敏锐的眼睛?不仅耳朵尖,眼睛也亮着呢。所以"清绝"的孟诗也具备着″刻画入微″的特质。

      《南归阻雪》里在"积雪覆*皋″的隆冬,他能在白雪皑皑间,捕捉到"饥鹰捉寒兔"的惊险时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更是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展示的淋漓尽致。云梦大泽水气?腾,水天含混的茫一片,水波似乎要将岳阳城展示的波澜壮阔,都凭借孟浩然明亮的大眼,表现得让人如临其境。除此之外,孟诗的用字也浅显易懂。所以"朴素淡雅″又是″清绝″地另一种写照了。不同李太白的异想天开,也不像王维的色彩明丽,孟浩然自可用素淡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性情。《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开篇写田家主人杀鸡、煮黄米的淳普待客方式,更是普素到无可挑剔了。

      如果你也爱山水爱山水爱田园,想必一定会和李杜一样非常深爱孟浩然吧。

[阅读全文]...
  • 初唐诗歌风格

  • 诗歌
  • 初唐诗歌风格

      导语:初唐文学受到政治变更及齐梁气象的影响,表现出多种风格。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初唐文学主要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唐诗歌是从齐梁余风到盛唐气象的一个过渡,它在风骨、声律、意境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一个时代的文学必定要沾染一个时代的气息,统一的大唐王朝斩新的气象必然要反应到唐代诗歌中来。于是在初唐的后五十年,诗风发生了转变,这表现在诗风、题材、体裁等几个方面。从诗风上看,诗歌逐渐摆脱了齐梁浮艳的*气,显示出一种清新刚健的风骨;从内容上看,诗歌已经突破了六朝诗歌狭窄的题材领域,开始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体裁上看,律诗的形式基本确立,七言歌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初唐四杰即唐代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壈失意。四杰对以上官体为代表的这些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骨凝练的佳作。陈子昂的创作成就:《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他的《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其二《燕昭王》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两首诗也是初唐咏史怀古诗的重要作品。

      初唐也是诗歌体裁发展的重要时期,“永明体”在此发展而为律诗,而对律诗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所谓“永明体”是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当时著名的诗人沈约把根据汉字的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了八种应该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称为“八病”。这种声律规则和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因为这种新诗体是在永明年间开创的,因此称为永明体。

      永明体为律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武后时期的重要宫廷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没,即把四声归纳为*仄两种。还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完成了从律句到律篇的过渡。从而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也就是律诗。在律诗定型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宋,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律诗最初被称为“沈宋体”。律诗的定型对诗歌发展意义非凡,它推动唐诗走向高潮。

      初唐诗人在意境开拓上也功不可没,他们开始摆脱六朝浮华浓艳的风气,致力于浑然天成的诗歌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其中翘楚。它用乐府吴声旧曲,写游子思妇的旧题,却被盛赞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其原因就在于新意境的开拓。

      初唐早期诗人承袭南朝宫体诗,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

      1.唐朝开国初期,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魏征能够于宫廷诗风之外独树一帜。

      2.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他的诗歌被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形式格律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还有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前期在武后的宫廷中,后期被贬斥到荒远之地。沈、宋对诗歌的主要贡献是在律诗上,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唐四杰”和其它诗人

      初唐时期一些生活经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作家,在诗歌的创作上,显示着不同的创作特点。这类诗人以王绩和“初唐四杰”为代表。

      1.王绩

      王绩生活在隋、唐之际,或仕或隐。他的诗歌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在宫廷诗风风靡一时的初唐诗坛上卓然不群。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其代表作《野望》,已具备了唐诗的格调,是典型的五律。

      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3.初唐末期,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同时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

      初唐时期诗歌仍处于南北朝及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唐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晚唐五代时期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最后再总结一下,若以花论唐诗,则初唐如桃李,籍春风之流美,尚有夭秾之姿;盛唐如牡丹,得造物之精华,独领繁富之尤;中唐若榴花满树照眼明,晚唐则似紫薇,轻抚花枝,全树皆动,极尽柔媚风流。

[阅读全文]...
  • 黄庭坚诗歌风格

  • 诗歌,诗人
  • 黄庭坚诗歌风格

      黄庭坚,字鲁直,一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享有很高的声誉。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黄庭坚诗歌风格,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引黄庭坚的话:“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宋诗本有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也把写文章的法度用了诗歌创作中,要求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句每段,也应安排得法。但这“布置”并不是要试贴那样僵化的格式,村学究的“起、承、转、合”,而是要曲折变化。“奇正相生”,富有法于无法之中,最后达到“无意于文”的浑成之境。我们读黄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的思路好象突然断了,上下两句,前后两段接不上榫,这正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突然改变,但其中还是有人内在联系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补足它。这样,文学就更简炼,诗意也更会蓄。

      (二)讲究修辞造句。黄诗有其特殊的句法,那是从杜甫一脉传下来的。喜欢造拗句。在句子结构上,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律,把主语、谓语、宾语的次序颠倒,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中,以使句意曲折,文气跌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其名句“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再次韵寄子由》、“黄流不解ネ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汴岸置酒赠黄十七》等,都是佳例。黄诗很重视炼字,“置一字如关门之键”,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七言诗句的第五字,更要求工稳新警。置字有力,句中有“眼”,句子便显得骨格峻峭,全诗为之而生色。还要炼虚字,尤重连接虚字的运用,以使行文跌宕有致。

      (三)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对偶,唐人已下过很多功夫,唐诗中有不少工整精美、脍炙人口的对句,宋人想突过它,只得另立新法,别出新意。黄诗的对句,自然生动,有些乍看起来像是散文的句子,毫不似对偶,但认真体味之,则觉字字工切,别有韵味。如“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分公俱少年”《次韵裴仲谋同年》、“清坐一番春雨歌,相思千里夕阳残”《和答王晦之登楼见寄》等。就是所谓的“以歌行之气,运于偶句”了。

      (四)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风格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黄庭坚的律诗,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不按照诗律规定的*仄来组句,“其法于当下*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这种拗句,用得好的,声情并茂,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如“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题落星岚漪轩》、“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等,我们在吟诵时自会感到其音律的特殊美。就这样,黄庭坚苦心孤诣,刻意出奇,用他那“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用他那险拗的音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风称为“黄庭坚体”。在扫除五代、宋初柔弱华靡的诗风上,黄庭坚对*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黄庭坚论诗,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在宋代以至后来的诗坛上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往往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就是继承了黄庭坚的衣钵而变本加厉的。黄庭坚过于重视诗歌的技巧工形式,而忽视了文艺最本质的东西——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无论怎样力图推陈出新、练字锻句,把别人惯用的词语、陈腐的调子引剥落干净,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新瓶子装了前人的旧酒。他在文字技巧上越陷越深,有些诗作生硬怪僻,或过于曲折隐晦,以致成为只供少数人欣赏的古董了。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以及最能代表宋诗特点的特征是什么: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所以,江西诗派是*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除陈师道外只有韩驹、饶节、洪刍、洪朋、洪炎、晁冲之、李彭、谢逸、谢薖等人有较多作品流传;其馀的只有零星作品留存,甚至湮没无闻。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诗歌鉴赏1

      原文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ní]。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y]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黄庭坚诗歌鉴赏2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诗歌鉴赏3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厚禄,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丘?指坟墓。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黄庭坚诗歌鉴赏4

      法语

      宋代 黄庭坚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句子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语录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说说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名言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诗词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祝福

绚烂风格的古诗歌有那些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白开水的唯美句子 关于初三奋斗的句子 雪景的句子和词语 早晨的心情好的句子 生日表达爱意的句子 开车去兜风霸气的句子 初三好句子摘抄 形容蘑菇的可爱的句子 见到亲人的心情的句子 主持人包装讲师的句子 描写幼儿园秋游的句子 尬酒的个性句子 善待宠物的句子 假友情的句子 茫茫人海中相遇的句子 咏雪背景的句子 假期惬意的句子 久违的句子 男朋友句子 描写仙子的句子 描写冬景的句子 描写额头的句子 甜甜的句子给男朋友 形容情商低的经典句子 早上的句子发的朋友圈 一起看日出日落的句子 误会别人的句子 很甜的日文句子 赞美邮票的句子 讽刺备胎的句子 形容心情美美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