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关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传统节日*俗及诗句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俗及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俗及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 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

      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6、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8、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9、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3、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4、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5、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6、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9、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

      * 俗:吃元宵 观灯 耍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划旱船 扭秧歌 打太*鼓

      诗 句:

      1、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0、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1、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2、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3、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5、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6、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7、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1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20、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21、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阅读全文]...
  • 朝*的传统节日*俗

  • 传统节日,修养
  • 朝*的传统节日*俗

      朝鲜民族,又称韩民族、朝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样的吧。

      1、朝鲜人春节:

      能歌善舞的朝*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上元节:

      朝*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3、婴儿生日节:

      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4、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5、六一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宴请宾客。筵*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最为讲究和隆重。

      6、千人针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这一*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有1000个媳妇(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

      *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

      7、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8、端午节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朝*的传统节日中民俗体育活动最热闹的节日。在过去,每到端午节,朝*聚居的城镇和乡村普遍开展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秋千、跳板、摔跤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端午秋千。

      9、秋夕

      旧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中秋节。这时早稻可以推出新米,各种果类也成熟了,到了秋夕这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的坟地去除草和祭祀。秋夕的传统食品是松饼。这天,朝*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好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秋夕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还举行斗牛赛。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饮食*俗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饮食*俗

      *俗就是*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饮食*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化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阅读全文]...
  •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俗

  • 传统节日,修养
  •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俗

      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隔3—5年立冬后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活动分为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六部份。依饭节为仫佬族独有的节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俗,欢迎大家分享。

      节日简述

      仫佬族最具特色最隆重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也叫“喜乐愿”、“依饭公爷”,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由来传说

      关于依饭节,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

      教仫佬后生*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纪念白马姑娘的功绩,每逢闰年立冬日,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相沿成*,于是形成依饭节。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门,摆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另外还有几种传说。

      其一

      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其二

      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安,五谷丰登。

      其三

      依饭节是从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和罗英父女俩的功德演化而来的。传说罗义、罗英父女俩能射狮驯牛,又会垦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丰衣足食。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村村寨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还祖先愿的节日。如今人们还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舞狮、舞龙、唱彩调,热闹的笑声回荡在寨子中。青年们更是高兴,他们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在山脚边、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对答。小伙子先唱“邀请歌”,姑娘杆愿意与之交流,则唱歌表示答应,至两情相依时,则唱定情歌。悠扬的歌声交织着青年们新的向往,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的活。

      主要活动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安、五谷丰收。

      依饭祭祀仪式隆重而神圣。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

      依饭节的活动内容,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不过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仪式

      请圣

      供放茶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十二素“清筵”。由师傅逐一念唱36位神名,同时由另一穿法衣、戴线光童子面具的`师公作舞,表示所敬请的神灵已降临祭坛。

      占牲

      即牲祭神灵。各家凑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鸭。

      劝圣

      请神灵享受供品。供:猪肉、猪头、尾、内脏及鸡、鸭、酒等12荤熟“浊筵”。

      唱神

      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迹。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唱、演形式根据各神的身世和业迹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两边乡民配合“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更加热烈非凡。

      合兵

      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牛身、糯米谷穗及酒碗。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按迷信说法,可以受到神灵保护。

      送圣

      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传说梁九是维护仫佬人利益的清官,极受民众爱戴。届时,一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公鸡的竹竿,持酒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琐事。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酒,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猪尿泡被赶走。这时,乡民们欣喜若狂地分到红薯、芋头牛及糯米谷穗回家供于神龛,以保人畜*安,五谷丰登。至此,祭祀仪式全部结束。

      仫佬族依饭节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安的隆重传统节日。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新*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节仪式的程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合兵”、“送圣”。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 春节,传统节日,放假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大家对*传统节日——春节的*俗,了解有多少呢?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春节的信息,敬请关注下文:

      *的春节*俗是多种多样的。相传年兽害怕红色,怕火光和爆炸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俗。还有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等其他*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地方的风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四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九祭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守*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朱仙镇木板年画《贴画鸡》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俗。全国各地祭神*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拗九节的*俗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拗九节的*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拗九节*俗”,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可是你知道拗九节的*俗吗?下面小编告诉你传统节日拗九节的*俗相关内容。

      传统*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面”,以求*安、健康。

      “孝”风盛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着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的“拗九粥”. “拗九节”免费派送“拗九粥”,成为了“安泰楼酒家”这家老字号的传统活动。今年“拗九节”前,它还特地邀请福州民俗专家为食客讲解“拗九节”的来历。它的经营者说,希望藉此让这个福州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安、健康。 这种*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安、健康。

[阅读全文]...
  •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文学
  •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2、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阅读全文]...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 节日,传统节日,祝福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1、《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3、《舟次中秋》

    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4、《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5、《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6、《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8、《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1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中秋见月和子由》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传统节日古诗五言绝句,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 传统节日
  • 1、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5、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6、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9、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10、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1、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12、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1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14、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5、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6、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1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21、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2、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23、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5、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6、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7、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8、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9、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30、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31、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32、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3、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34、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35、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3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37、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38、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9、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1、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4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43、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44、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45、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4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47、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8、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49、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50、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51、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2、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4、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5、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7、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8、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9、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1、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写了传统节日和*俗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销售励志格言 描写时间的格言 关于亲情的格言 爱我中华的格言 诗句人生格言座右铭 摄影师的格言 关于美德的格言 劳模格言 有关信赖的格言 遵纪守法格言 数学格言大全 诚信格言警句 鼓励孩子的格言 写几句格言 老子的格言 好*惯格言 班级格言高中 讲信用的格言 鹰的格言 华为格言 艺术教育格言 等待的格言 家庭格言大全 信心格言 荣誉格言 七字格言 贝多芬的格言 感情格言 家规家训的格言 生日格言 考试格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