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关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梨花的古诗句

  • 梨花
  • 描写梨花的古诗句

      描写梨花的古诗句(精选50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梨花的古诗句(精选5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3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

      6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7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8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9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10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1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2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13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14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

      15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唐寅《美人对月》

      16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17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18 、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19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0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陈允*《红林擒*·寿词·满路花》

      21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元好问《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22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23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24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25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26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7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8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29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元稹《离思五首》

      30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1 、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

      32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33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34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35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仲殊《柳梢青·吴中》

      1、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2、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3、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4、香迷胡蝶飞时路。雪在秋千来往处。黄昏著了素衣裳,深闭重门听夜雨。

      5、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6、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春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新建微醉。

      7、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8、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9、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10、巧解逢人笑,还能乱蝶飞。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

      11、巧笑解迎人,晴雪香堪惜。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

      12、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13、绿房深窈。疏雨黄昏悄。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

[阅读全文]...
  • 春夜喜雨古诗主旨

  • 阅读
  • 春夜喜雨古诗主旨

      古诗《春夜喜春雨》是“诗圣”杜甫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夜喜春雨古诗主旨,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好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主旨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诗人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春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春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词语注释:

      1、好春雨:指春春雨,及时的春雨。

      2、知:明白,知道。说春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3、乃:就。

      4、发生:萌发生长。

      5、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6、润物:使植物受到春雨水的滋养。

      7、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8、俱:全,都。

      9、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10、独:独自,只有。

      11、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12、红湿处:春雨水湿润的花丛。

      13、花重(zhòng):花因沾着春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14、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参考:

      一、及时的春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二、这一场春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春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春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春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诗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春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赏析1:

      《春夜喜雨》是诗人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诗人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春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春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春雨。“知时节”赋予春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春雨!首联既言春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春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春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春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诗人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春雨——听春雨——看春雨——想春雨。俗话说,“春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歌意在盛赞春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诗人的《春夜喜春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诗人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春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

      诗歌一开头(首联)就用一个“好”字赞美“春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这里用“好”赞美春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春雨,春雨就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颔联),进一步表现春雨的“好”。春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称赞春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而且表现了它无私的品质。春天的春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春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春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春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春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春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春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春雨,而且表明那春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春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时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春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春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市南)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这首诗写的是“春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春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春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春雨的及时。春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春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从'潜 "“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浦起龙说:“写春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春雨的、也就是“好春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赏析2】

      首句用“好”字对春雨加以赞美,并以拟人的手法点明春雨“好”的原因,似乎春雨也通人性,在最需要雨水的春天,适时而落。春雨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富于理性,而且富有情义。颔联仍然使用拟人手法,从春雨的降落角度,进一步赞美春雨的美好。在这一联里,诗人表达了春雨的两种特点:一是春雨仿佛怕影响人们日间劳作而选择夜间而落;二是春雨虽有益于农夫,却不显露丝毫的沽名钓誉之心,只是甘心润物,而不喧哗扰人。这一联进一步表明了春雨无私哺育大地的情怀,从中也反映出诗人不慕权贵、深爱百姓的胸襟。颈联写景,通过野径俱黑,江火独明点明春雨范围之广,并暗示春雨持续时间之久,表明春雨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愿望。尾联是作者由春雨而激发出的想象,写春雨滋润万物,哺育百花的功劳,通过花多花美对春雨进行赞美,与首联的“好雨”相互呼应。

      这首诗借春雨表达出作者非常崇高的思想境界。诗人采用拟人和想象的手法,全诗不着一“喜”字,而作者的喜悦之情却随处可见。

      【赏析3】

      这首诗是写景状物的诗,是诗人长期转徙流离,定居成都草堂后所作。诗人将下雨这个很普通的自然现象拟人化了,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幅春夜细雨的风景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首联即称赞这场春雨为好雨,她似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知”采用了似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雨人格化。“发生”可理解为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机一片。

      颔联细腻地描绘出春雨是好雨的特点: 春雨伴随着春风,趁着夜色,悄然降落,细无声响地滋润着万物。这两句诗抓住了春雨悄然无声这一特点,描写准确传神,历来被认为是写春雨的绝句。

[阅读全文]...
  • 关于梨花的古诗大全

  • 梨花,文学
  • 关于梨花的古诗大全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梨花的古诗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1、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2、春怨—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入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3、杂诗—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入?

      4、赋梨花—史达祖

      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前身清澹似梅妆,遥夜依微留月住。

      香迷胡蝶飞时路。雪在秋千来往处。黄昏著了素衣裳,深闭重门听夜雨。

      5、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入生看得几清明!

      6、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春风情味。曾记。曾记。入在新建微醉。

      7、江岸梨花—唐·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8、左掖梨花—唐·王维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9、左掖梨花—唐·丘为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10、和王给事—唐·皇甫冉

      巧解逢入笑,还能乱蝶飞。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

      11、左掖梨花—唐·武元衡

      巧笑解迎入,晴雪香堪惜。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

      12、梨花—唐·钱起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13、清*乐·梨花—元·邵亨贞

      绿房深窈。疏雨黄昏悄。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

      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料得和云入梦,翠衾夜夜生寒。

      14、临江仙·梨花—元·刘秉忠

      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游丝萦惹宿烟环。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杏花才思又凋残。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

      15、点绛唇 梨花—元·刘秉忠

      立尽黄昏,袜尘不到凌波处。雪香凝树。懒作阳台雨。

      一水相系,脉脉难为语。情何许。向入如诉。寂寞临江渚。

      16、好事*·赋庭下新开梨花—元·王恽

      轩锁碧玲珑,好雨初晴三月。放出暖烟迟日,醉风檐香雪。

      一尊吟远洗妆看,玉笛笑吹裂。留待夜深庭院,伴素娥清绝。

      17、梨花—宋·陆游

      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窣地最相宜。征西幕府煎茶地,一幅边鸾画折枝。

      1、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仲殊《柳梢青·吴中》

      2、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3、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4、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5、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6、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史达祖《解佩令·人行花坞》

      7、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佚名《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8、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10、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阅读全文]...
  • 描写梨花的优美古诗(最经典的梨花诗词)

  • 梨花,优美
  •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东栏梨花》

    苏轼《东栏梨花》·诗意图

    这是苏轼的一首梨花诗,梨花的色彩和神韵被苏轼完美地表现了出来,而且苏轼在赞咏梨花的同时还寓含了绵绵不尽的情思。

    因为人们爱花,才会用诗歌去赞美花。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集形、色、香于一体,花与人们的生活的息息相关。花以自然的、不加雕琢渲染的形色捕获了人们的审美,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花所呈现出来的美,不仅包括形、色与香的美,也包含着精神层面的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花的形、色、香的赞美是毫不吝啬的,甚至是不遗余力的。

    这从如花似玉、闭月羞花、花容月貌、花香袭人、兰薰桂馥、艳若桃李这些形容花的形、色、香等成语中,就可见一斑了。可以说,花的形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表现、美的象征。

    花是大自然美丽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绚丽缤纷、多姿多彩的花朵以及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也给文人墨客带来了不同的想象,从而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诗词内容。

    以花入诗,借花表达不同的情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优良的传统,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它在给中国古典诗词带来缤纷彩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出现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花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在《诗经·桃夭》一诗中,诗人就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描绘桃花娇艳的色彩。

    说到花,它绚烂的色彩、怡人的芳香、美丽的姿态都能给人以审美感受,但是花开花落这一过程更是容易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人们寄寓在花中的最基本的情感,是对于美好时光的难留以及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也就传统文化中的“伤春”情怀,这是花最常见的一种寓意。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一下宋代著名音乐家周邦彦的一首梨花词《水龙吟》了。周邦彦借梨花表达美景成空的感伤,通过梨花来寄寓人事沧桑、抒*怀感慨。

    周邦彦的咏物词很有名,而他的咏物词中又以咏花为最多,他以花为主体,通过花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这首梨花词是一首很出彩的咏物词,以秾艳著称,他列举了许多有关梨花的故事,来塑造梨花精神层面的美。词作笔力矫健,推陈出新,堪称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水龙吟》原词如下: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周邦彦画像

    周邦彦,字美成,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也是词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作为词史上的一代名家,他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在选词下句、谋篇布局方面都是很精到的,在描摹物象方面也很见功夫,很多事物在他的笔下都会呈现出独特的美。

    周邦彦的词作都收录在词集《*集》中,在他今存的186首词作中,有100首是与花有关的。在周邦彦的笔下,花既可以是娇羞美人的代名词,也可以表达羁旅行役的情感,也可以表达相思怀人的愁绪。

    基于花自身的特点,周邦彦赋予了花更多的思想内涵,使花的形象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而周邦彦的这首《水龙吟》就是抒发相思与怀人的情感的。周邦彦笔下的梨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的描摹,而是反映出词人丰富的情怀思绪,这一特点也深化了词作的情感意蕴。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邦彦的这首梨花词中,在领略词人对梨花的形色描绘的同时,感悟词人寄寓在梨花中的情感意蕴。

    开篇两句“素肌应怯馀寒,艳阳占立青芜地”,大意是说:梨花亭亭玉立在春光绚烂的草地上,樊川与灵关这两个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梨花,远远望去,就如同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当暮春时节到来,花瓣纷纷落地,又如同飘飘洒洒的雪花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

    梨花

    “樊川”是地名,位于长安,在汉代就以广植梨树而闻名。“灵关”也是地名,也是一个梨花遍野的地方,文献中就有“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的记载。

    梨花的花语是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候不分离。如果游人来到这样的地方,梨花悄无声息地落在游人的衣服上,梨花的花瓣是这样的轻柔,游人轻轻地用手指拈起一片飘落在身上的花瓣,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呀!

    “素肌”是指洁白的肌肤,词人用这两二字来比喻梨花花瓣颜色的洁白。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有一句描写梨花的诗句“梨花白雪香”,李白将梨花素淡的芳姿比喻成雪花。而周邦彦却将梨花比喻成洁白的肌肤,这是一个精彩而又传神的比喻。

    梨花在暮春时节开放,花期一般有二十天左右,当梨花凋谢时,春节也就接*了尾声。这时的田野是绿草如茵,这时的天气是阳光明媚,这是一派盎然的暮春景象。花的香味和青草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这是一幅美好的暮春梨花图卷。

    词人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梨树亭亭玉立在春光明媚的青草地上,词人也用细腻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自然境界。此情此景,让人为之心动。

    接下来词人写到了梨花开落的时间。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原来是“传火楼台”这一句,“传火”指的就是清明日,这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一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此可以知道,梨花开放的时节在清明前后。周邦彦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既生动形象又有意境, 也展现了周邦彦出色的语言功底。

    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节。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从远古时期的改火*俗沿袭而来的。古代寒食节有禁烟火的*俗,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所以得名“寒食节”。

    如果说前面五句,词人写的是阳光明媚时的梨花的话,那么下面的几句写的则是暮春风雨中的梨花形象。

    清明时节斜风细雨,可是在词人眼中,好像连风雨都是因为嫉妒盛开的梨花才下的,才将点点雨滴浇在了梨花的花瓣上。所以词人发出了“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的感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梨”谐音“离”,有分离的寓意。梨花被风雨打湿,梨花带雨,花枝垂在窗口。黄昏的时候采摘一枝,便引起了词人相思的泪水。

    词人在“泪”前加上“黄昏”二字,既点明时间,也表明这泪是伤春的泪水,是相思的泪水,相思与怀人之情呼之欲出。

    写到这里,词人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的思绪随着风雨中的梨花飘向了相思的人,风雨中的梨花触发了词人相思之情。

    梨花带雨,花瓣飘落。词人点点滴滴的心事无人可诉,也无人怜惜。词人笔下,洁白如玉的面容与美丽动人的梨花相互映照,但眼前只有茂盛的梨花,不见娇美的面容,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唏嘘遗憾的事情,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伤落寞。

    周邦彦通过对不同天气里梨花形象的描写,使梨花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有层次感。而且词人对梨花的描写又照应暮春时节典型的天气现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达到了一种贴切的*衡。

    在词人进一步渲染梨花的美丽,将梨花的美烘托到极致之时,相思之情正要跃然纸上之时,词人却笔锋一转,一笔荡开,用梨园旧址的典故,写出唐玄宗当年在梨园选子弟教法曲故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充满艺术气氛。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都是很有名的音乐机构。后世遂将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从事戏曲艺术的人也被称为梨园弟子。

    词人为何要这样写呢?只要了解一下周邦彦的生*就可以知道。周邦彦精通音律,是宋代有名的音乐家,他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定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

    他曾是北宋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的首*音乐家,可以说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梨园弟子。他在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的音乐工作,供奉朝廷。但又因为种种原因,他又不得不离开挥洒才情与于艺术创作的音乐机构。

    离开汴梁,身在他乡兼有仕途不顺的周邦彦,看到此时风雨中的梨花,想起当年梨园的故事,更加增添了词人的身世飘零之感。

    紧接词人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这几句中词人引入了潘妃和王昭君这两个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古代有名的美女。词人之所以引用这两个人,为的是进一步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

    接下来词人用李花的颜色和梨花进行了对比,但是词人认为,即使是“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就算比起来也少了一分春意。

    李花

    这样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对梨花色彩的渲染,读来极具感染力。黑格尔曾说“颜色感应是艺术家所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特有的掌握色调和色调构思的一种能力,所以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因素。”

    用黑格尔的这句话来评价周邦彦此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恰如切分的,也是中肯贴切的,这展现了周邦彦作为一位优秀词人的艺术品质。

    在结尾,周邦彦写道:当年的梨园弟子如今已经不在了,梨花再好,又能和谁相比呢?词人因为梨花的品格美到如今无人可比,而发出一声长叹,这一声叹息又是对梨花品格美的赞叹。

    因为这是词人从梨花和人的角度进行的一次对比,来赞美梨花,词作就在这样意韵有余不尽中戛然而止。正所谓“曲终阕尽,余弦更兴”,读来让人回味不已。

    细读周邦彦的这首梨花词,一开篇词人就连用五句写了阳光下的梨花,再连用七句写春雨中的梨花,最后用比喻写出了梨花的凋谢与飘落的状态。

[阅读全文]...
  • 描写梨花的诗句古诗大全(有关梨花的7首唯美古诗)

  • 梨花,唯美
  • 《春怨》

    唐·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前几年一部剧的热播,令“寂寞空庭春欲晚”这句诗为许多人所熟知。唐代刘方*这首《春怨》,写一位深宫妇人的极端孤寂,泪无人拭,景无人同看,整日里只有一人独自向着黄昏。

    大好的春天也在这整日蹉跎中渐渐走到尽头,最后一句以梨花落满地而宫门依然紧闭而收尾,给整首诗覆上一层冷清孤寂的氛围。主人公在一天之末、一个季节之落幕时叹春光易逝,也伤于美人迟暮。

    梨花满地

    《无题》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代晏殊这首《无题》诗是写与恋人别后的刻骨相思,第二联为寄情于景的名句,写得非常美。继首二句说完与之离别后各自西东不再相逢的情景后,颔联描绘出一幅梨花朵朵、柳絮飘飞的清幽月夜图景,柔和缠绵,情致深长。

    这两句营造出一种朦胧疏淡的美感,令人为当日之景与情而沉醉,亦能读到萦绕在其中的缠绵相思。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这首梨花诗写在暮春时节,是他离开密州前往徐州之后写给接任密州知府的孔宗翰所作。在这首诗里,所描写的同样是暮春之景:淡白梨花与深青杨柳相映,柳絮飘飞,梨花满城。

    与上述诗词写离怨不同,苏轼后两句将抒发的情志上升到了人生的高度。他写一株东栏梨花开得如雪一般,人生又能看得几时清明呢?这两句为非常多的人所喜爱,从中不单单能读到人生短促无常之感,更能让人看淡人生沉浮,看得清明。

    梨花雪

    《玉楼春》

    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人生大悲哀,莫过于英雄老去,美人迟暮。在辛弃疾这首词里,也是写暮春春归,上片写词人想将春光留住,但芳草萋萋,落花随水流,只能徒劳地附在飘零的飞絮上。

    春终将逝去,而人也总会老去。下片写如流水般逝去的人生,镜中已是两鬓斑白。最后一句以风雨中的梨花作结,将这伤春之愁、伤时之愁都绾在梨花枝头,写得含蓄动人。

    梨花风雨

    《眼儿媚》

    宋·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这首词景写得美,相思情也写得柔肠百结。上片先写杨柳依依,迷蒙了春愁,写海棠与梨花也写得很有特色,说海棠花还未像雨点一般坠下,梨花先如雪般飞落,便知道春天已经逝去一半了。

    后两句写恋人已去的相思:往事难追,只能在梦中追寻。而那满怀思情,只能结在郁而不展的丁香与豆蔻枝头。整首词充满追忆,无限感伤。

    梨花枝头

    《一剪梅》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同样是写闺怨,刘方*的《春怨》以“梨花满地不开门”作结,而唐寅这首词则以“雨打梨花深闭门”开篇,勾勒出一幅冷清孤绝的画面。在这样的情景之中,春已匆匆逝去,而人却只能在伤怀之中度过,因为困于相思。

    最后一句也是相思词中的经典,相思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与君相系,所以早晚看天看云都在想你,可谓是将相思写到了极致。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梨”与“离”谐音,所以梨花也同“离花”,所以我们所看到与梨花相关的古诗词,大多在写春逝,写离别,写别后的相思。纳兰容若这首词中,同样是整篇在写别后的相思,不同的是他更多的是直接写情,所以无一句不凄迷,无一字不伤怀。

    前面几句将情宣泄到极致,最后一句反而含蓄收束,以梨花月落作结,将分离之苦,多情人的痛苦与无奈都融于这满地落花,沉沉月色之中。

[阅读全文]...
  • 江雪古诗的意思及赏析(江雪全文解释及主旨)

  • 解释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教多年,一直视推展古典精神为己任,而尝试将古典诗词讲得更活泼些,不致令小辈对古诗词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我现在是在新疆,2006年的雪来得的确比往年晚了一些,但一下就没个完,雪景奇幻,令人大饱眼福。看树上像是满头银发,看屋地都是一片洁白,再加上新疆地域广阔,视野不受遮蔽,煞是惬意。而在温暖如春的屋内,写博,读博,分享内在的喜悦,更觉得有无边的幸福环绕。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这首诗是中唐散文大家柳宗元的作品,读之再读,有一种内心的淡泊和镇定在诗句中透射出来,叫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妙不可言。

    一二句,连鸟都各奔东西,更何况最擅长于趣利避害的人呢。意境的旷远、冷清、空寂,真是非常人所能承受,其*拦的落寞,那种无人理会的受伤害,那种背对故旧的决然,那种独享清冷的自得,都可以想见作者的心灵的坚定和自信。

    江雪

    三四句,更加具体地凸现出蓑笠翁高迈的形象,他是钓鱼吗?不,他是在钓雪,“雪”是什么?纤尘不染,晶莹洁白,不就是自动的疏远于凡俗鄙陋的人格精神的象征吗?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黜,遂以教书度人为事,竟遭俗物的吠哮,直如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他来到这蛮荒幽僻之地,倒有点有仙则名的味道。

    江雪

    我们回看现在的事实,外面乱糟糟吵嚷嚷,芙蓉花开败,二哥也光膀上场,俗不可耐,哪有鸟飞尽之清净地,反倒是一种奢侈。人之为人,就是寻找一块能令心灵安适的地方,像柳宗元是找到了。一朝绚烂褪尽,便一定不要占尽花枝赖着,归于*淡何尝不是最好的选择。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句子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语录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说说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名言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诗词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祝福

关于梨花的古诗和主旨 - 心语

推荐词条

太*公主的台词 樊胜美妈妈的经典台词 8848手机广告搞笑台词 王者黄忠隐藏台词 生死抉择经典台词 电影心理罪李易峰台词 大明宫词台词好恶心 王者荣耀风求凰台词 天雷滚滚相声台词 大秦帝国之裂变台词 主持婚礼司仪台词大全 蔡文姬隐藏台词触发 友情的电影台词截图 五四青年节开场白台词 儿童单人快板台词大全 北京爱情故事石头台词 与君相恋100次台词日语 大唐荣耀中感人的台词 热血尖兵里写信的台词 王者荣耀巫妖王台词 联通客服台词 王者荣耀曹操台词大全 6岁幼儿自我介绍台词 亚煞极炉石登场台词 法老之鹰所有台词 模仿中国移动台词 头文字d惯性漂移台词 马可波罗台词王者荣耀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白浅经典台词 主持人激励结束语台词 英雄联盟台词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