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崔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崔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崔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崔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黄鹤楼古诗崔颢
导语:《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崔颢,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黄鹤楼》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有关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古诗黄鹤楼崔颢
崔颢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黄鹤楼崔颢,欢迎阅览。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白话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这首诗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与“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与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唐代末年,有一个人叫范摅(shū),具体的生卒年已不可考,自号五云溪人,吴(江苏吴县)地人。大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他写过一本笔记体小说叫《云溪友议》,书中所载大多为开元之后的异闻野史,其中又以诗话为多。唐代很多诗人的轶文趣事,正史没有记载的,往往就依靠这本书得以流传,比如王梵志的十余首诗等等(前面写过他的类似打油诗的文章)。这本书里还记有一些神鬼故事,比如韦皋遇玉箫,王轩遇西施等,这些内容已经不是名流轶事记载,而是神话、传奇文学的性质了。
(《云溪友议》书影)
今天我们就说说这本书里记载的一则故事。
唐元和年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就是刘禹锡、柳宗元他们“永贞革新”失败后的那个皇帝),有一个秀才叫崔郊,崔郊姑母家里有一位婢女,总之长得容姿不凡且极擅音律,崔郊跟她互相爱恋,甚至私订终身。后来因为姑母家穷,将婢女以四十万钱的价格卖给了宰相于頔,由于这个婢女确实才貌出众,于頔也非常宠爱这个婢女。这下可苦了崔郊,他只能终日思慕不已,相府森严,不得见人,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靠*相府,想要再见一见这个婢女。
(唐宪宗像)
这一年的寒食节,婢女终于出府,与守望在门外的崔郊终于相见,两人一见,一番痛哭、一番山盟海誓之外,崔郊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婢女,诗名当时没有,我们姑且就跟《全唐诗》一样叫它《赠婢》(也有一说叫《赠去婢》),全诗如下:
(诗意图)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是面也见了,诗也写了,虽然仍然不能释怀,但终也无计可施,只能终日怏怏不乐。谁料到有一个嫉妒崔郊的人打听到这件事之后,私下里向于頔原封不动地告了密。于頔读完这首诗之后,下令召见崔郊,左右都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了,崔郊这个时候忧悔不已,但已经无处可逃了,只能硬着头皮去见于頔。等到于頔见到崔郊,上前握住手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就是你写的啊,40万钱又算个啥,你为啥不早点说”。于下下令让婢女跟崔郊同归,甚至还细心地增添了婢女的妆奁首饰。
(诗意图)
于頔也是个诗人,《全唐诗》存诗两首,这件事当然算得上是诗坛佳话。《全唐诗话》里也有这个故事,所载情节大致相仿,说不定确有其事吧。
崔郊在《全唐诗》里只收了这一首诗,算是孤篇留名的诗人了,这首诗里还出了“侯门似海”这个成语,可见这首诗的影响力。
(石崇的优游生活)
“公子王孙逐后尘”这是典型的烘托手法,借用公子王孙的追求来显示女子的美貌。“绿珠垂泪滴罗巾”这一句中“绿珠”用了典故,西晋富豪石崇曾经有一名宠妾叫绿珠,传说她“美而艳,善吹笛”石崇非常宠爱,到赵王伦当权时,他的手下孙秀倚仗权势,点名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当然拒绝,不久,石崇被收下狱,罪名是造反,遭夷三族,绿珠不堪其辱,坠楼身死。理解了“绿珠”的含义,这一句的意思就非常明白了,就是像绿珠一样的悲泣流泪滴湿罗巾。
(京剧《绿珠坠楼》剧照)
“侯门一入深如海”,“侯门”指*之家,女子一进入*之门就像进了大海一样深不见底。“从此萧郎是路人”,“萧郎”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大致是缘于汉代刘向的《列仙传》,里面有一个故事:“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日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于是后世就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萧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另一种说法是“萧郎”就是指梁武帝萧衍(这个人物在电视剧《琅琊榜》上演后广为人知,就是大梁的老皇帝的人物原型),他是个风流多才的男子,于是*便以萧郎代指女子所爱的男子。有意思的是,古诗文里还有“萧娘”的说法,唐人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
(“萧郎”的来由之一是萧衍)
从“侯门深如海”的比喻,到“一入”与“从此”句式,诗中所透出的是深沉的绝望,这种绝望是彻头彻尾的,否则就不是“深如海”,后面的句式也是无可奈何而绝望的,这种写法显然要比直接抒情写多么思念、多么无奈要更加感人。
心上人被“侯门”所夺,最终悲剧结尾的故事,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事情,弱小的一方无可奈何,因为对方太过强大,除了陷入绝望再无他途。这里的侯门指一切有权势的人,上自皇帝,下至公侯,并不单指有侯爵这个爵位的门第,渐次发展,崔郊诗中所说的“侯门”也渐渐成为权势之家的代名词,或者仔细算来,这也算崔郊的一点历史贡献吧。
(港版《笑傲江湖》中的林青霞)
当然,崔郊是幸运的,他写了一首诗,不但留给后世一个“侯门似海”的成语,同时也领回了自己的女人,甚至这首诗还创造了一个句式,即“一入”……“从此”。典型的例子可以举两个:一个是网络流行语“一入段子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另一个是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李连杰、林青霞版)里有几句诗:“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据说是出自香港词作家黄沾的一首七律诗,其中的“一入”其实是一种生活的选择,同时也是说人生总有不少转折的节点(比如选择一个行业,爱上一个人,选择一个城市等等),从这个节点开始,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这个节点可能是关键而又让人痛苦的,这大概是从崔郊的这首诗递延下来的情绪的再一次“感发”吧。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诗意
引导语:《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诗意,欢迎阅读!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而眼前就只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也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用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也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古诗黄鹤楼崔颢意思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黄鹤楼崔颢意思,欢迎来参考。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然后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然后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着,影响深远。
【简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然后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音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下面小编收集了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音,供大家阅读。
huáng hè lóu 黄鹤楼
cuī hào 崔颢
xī rén yǐ chéng huáng hè qù cǐ dì kōng yú huáng hè lóu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huáng hè yí qù bù fù fǎn bái yún qiān zǎi kōng yōu yōu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qíng chuān lì lì hàn yáng shù fāng cǎo qī qī yīng wǔ zhōu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rì mù xiāng guān hé chù shì 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词语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译文
译文一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译文二
前昔仙人,早已驾乘黄鹤飞去;如今此处,空空留下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归还;时过千年,唯有白云飘荡。晴川一旁,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夕阳西下,何处才是家乡?长江烟雾弥漫,思愁油然而生。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这首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这首诗。为此,说诗者众**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作者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这首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作者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作者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这首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这首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这首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这首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这首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这首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崔颢《黄鹤楼》古诗解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着,影响深远。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文解释】
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晴朗的汉江*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解释】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空:只)
⑥乡关:故乡。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赏析二: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古诗今译: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注释解说:
(1)萼(è):花萼,萼片的总称。由若干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保护花芽。雪:指白色梅花。(2)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3)“香中”两句:梅花的郁香中别有风韵,清高至极不畏寒冷。(4)“朔(shuò)风”句:寒冷的北风如能理解梅花的高洁情韵。朔,北方。(5)“容易”句:意思是说(北风)轻易不要摧残(梅花)
品鉴鉴赏:
壹
崔道融《梅花》此诗,“冷”、“清”、“愁”、“苦”四字,可作概括。所有情愫,皆出寂寞。人无伴,心亦无寄。诗人偶见之“数萼”梅花,恋恋不已,却无“大地春回”的欢乐,只因心间的孤寒不因人间的“寒暑”而迁移。
贰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在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中,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齐己《早梅》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热闹,独不似崔道融咏梅诗的“冷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关于这一点齐己的《早梅》诗和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也与之如出一辙。
叁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此句写“清”。香为“清”香,以“清”替“寒”。齐己在他诗中吟道:“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林逋在他诗中也吟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三者意境则各不相同。齐己的诗虽有一“幽”字,其境不觉其“幽”,唯觉流畅而已。林逋诗着重一个“趣”字,所谓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则是。
肆
至此,此四句描写了几枝梅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于画中。它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伍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此句写“愁”。于花香之后,写花事。李益《军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律然《落梅》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横笛”是特指,故“和愁听”齐己诗无此写人之句。林逋诗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离其雅趣。
陆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此句写“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见其凋残。此写花“愿”齐己诗云:“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不似崔诗化人入花,其情深切。
柒
林逋诗至上句已毕。此后四句重在抒情。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千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它多开些时间吧。
创作背景:
崔道融在乾宁二年(895)前后,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后避战乱入闽,空有才情与抱负未展。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作者简介:
崔道融(?—907),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博陵(今河北安*)。黄巢起义时,避地东浮,隐居温州仙岩山,自号东瓯散人。征为永嘉令。*闽,依王审知,征为右补阙,未行,病卒。道融工诗,与方干、司空图唱和,又与黄滔友善。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崔颢《登黄鹤楼》赏析《登黄鹤楼》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登黄鹤楼》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县)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古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崔护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崔护代表作品:
《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翻译】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五月水边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山鸡舞石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
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
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
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
何言资羽族,在地得天倪。
应笑翰音者,终朝饮败醯。
《郡斋三月下旬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晚鸡》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有崔的字的古诗 崔九的古诗 杜崔护的古诗 崔国辅的古诗 含有崔的古诗 有关崔的古诗 崔莺莺的古诗 送崔9的古诗 崔道龙的古诗 有关崔洞的古诗 有崔有雁子的古诗 鸡的古诗崔道融 宿骆氏亭答怀崔雍崔衮的古诗 古诗崔颢的诗 莲崔晋远的古诗 古诗崔颢的长 和崔有关的古诗 唐崔道融的古诗 崔浩荣的古诗 崔道友的古诗 答崔校书的古诗 崔道蓉鸡的古诗 崔玉的古诗《鸳鸯》 崔玉的古诗鸳鸯 会学到的崔氏古诗 请放崔健的古诗 崔修开头的古诗 唐朝崔护的古诗 送崔九唐飞的古诗 崔宗之的古诗词
崔护的优美诗句 崔护的优美诗句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_移家别湖上亭古诗 黄鹤楼诗句李白 描写黄鹤楼的经典著名诗句古诗 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崔颢_咏兰著名诗词 古诗黄鹤楼崔颢带拼音 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诗意 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 崔颢黄鹤楼古诗的意思 关于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 古诗黄鹤楼崔颢意思 诗人崔颢的简介 黄鹤楼古诗崔颢 古诗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音 送崔九翻译及赏析(送崔九古诗解析) 子夜冬歌古诗翻译(子夜冬歌古诗翻译唐崔国辅) 梅花古诗的意思解释(作者崔道融的梅花诗文赏析) 崔颢的诗有哪些(崔颢的10首代表作古诗) 崔郊的诗词(赠去婢崔郊古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_移家别湖上亭古诗 黄鹤楼诗句李白 描写黄鹤楼的经典著名诗句古诗 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崔颢_咏兰著名诗词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崔颢《登黄鹤楼》赏析 崔涂的《孤雁》全诗,诗意及赏析 关于崔液的诗鉴赏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 关于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 唐代诗人崔护简介及古诗句大全摘抄
安徽宣传口号 霸气的宿舍口号 天山童姥口号 机关运动会口号 *安保险口号大全 酒吧团队口号 接地气的口号 初三二班口号 徒步走口号 关于3班的口号 第六组口号 08年奥运会的口号 与狼有关的口号 汽修班级口号 演讲比赛加油口号 一组组名口号 军训有气势的口号 考研励志口号 简单的队名和口号 大二班押韵口号 押韵a的口号 关于雄鹰的口号 陈伟霆粉丝口号 放飞梦想口号 彩虹班口号 晋升口号 英文队名和口号大全 ipsec端口号 关于2班的口号 高中生班级口号 特奥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