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关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赞美京剧的诗句分享

  • 分享,赞美,古诗文
  • 赞美京剧的诗句分享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赞美京剧的诗句分享,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首)

      文武生旦净末丑,票友欢聚乐心头,

      名家指点经典戏,魁宝艺术京剧秀。

      (第二首)

      京剧京腔国粹宝,中华子孙齐叫好。

      飞身海外受称赞,文化传承不可少。

      (第三首)

      英雄末路气如虹,魂魄悠悠耻向东。

      泪眼惊鸿收震怒,痛心囚虎更情浓。

      楚歌四面征夫泪,血溅八荒甲胄红。

      败寇成王君莫论,千秋不在有重瞳。

      (第四首)

      词文户外碌于先,哪顾京声鼓乐弦。

      昨日诗团歌盛世,今朝剧组唱空前。

      青衣花旦单人戏,净丑须生折子篇。

      气吐音洪腔字正,弘扬国粹颂春天。

      (第五首)

      京韵流芳厉家班,名角联袂贺渝团。

      传承演创寒梅馥,半岛皮黄鼓远帆。

      (第六首)

      梨园票友聚一堂,敬业良师授特长。

      即兴温*传统戏,顺情指教现实腔。

      细雕老旦《红灯记》,精炼青衣《看大王》。

      瑰宝飞旋扬四海,中*粹韵悠扬!

      (第七首)

      春风拂翠小花黄,一站一停醉戏乡。

      什錦别肴鲜味美,豪灯靚幕夜流芳。

      红娘花旦四*调,苏武须生三眼腔。

      弦乐悠扬相聚乐,人生自有妙文章。

      (第八首)

      铿锵锣鼓二胡悠,净丑旦生嬉莫愁。

      程尚梅荀春闺梦,杨奚谭马盛春秋。

      游龙戏凤桑园会,击鼓骂曹西厢楼。

      天籁之音传万古,五州四海唱不休。

      1、观京剧《将相和》(七绝)

      居功自傲莽廉颇,挑衅事端屡屡多。

      大义相如胸纳海,负荆请罪将相和。

      2、赞廉颇(七绝)

      藐视忠良为懦儒, 廉颇自诩战功殊。

      难能可贵幡然悟, 请罪负荆一丈夫。

      3、观京剧《空城计》

      城头诸葛弄瑶琴, 城下洞门空巷深。

      司马犹疑失战策, 神机妙算孔明临。

      4、(七绝)

      观京剧《辕门斩子》

      盛誉杨家将帅贞, 凛然大义斩亲生。

      今来古往忠臣在, 此等胸襟有几名?

      5、(七绝)

      观京剧《锁麟囊》

[阅读全文]...
  • *三大国粹介绍

  • 语文
  • *三大国粹介绍

      *文化源远流长,就国粹来说有很多,其中有三大精髓国粹和四大国粹一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大国粹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三大国粹是指:京剧、中医、*画。

      一、京剧

      1、四项基本功(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

      2、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3、京剧行当: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 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二、中医

      四诊法:望、闻、问、切。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医圣”:西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4年)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

      “药王”: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华佗:“五禽戏”、麻沸散。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的分类法,“东方医药巨典” 。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例】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斗争的伟大成就。我国最早的中医医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温病条辨》

      【解析】 A、《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

      三、国画

      发展历程:陶器——青铜器——帛画(战国)——宗教绘画(魏晋)

      1、原始社会:半坡氏族已会制造画有人面形、鱼形花纹的彩陶。

      2、春秋战国: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壁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

      3、三国:曹不兴是佛像画的始祖。“曹衣出水”。

      4、东晋:顾恺之的绘画《女史箴图》后世将他与东晋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称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画龙点睛)、展子虔”。

      5、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吴带当风”。

      6、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朝:赵子昂。

      8、明朝:唐伯虎《秋风纨扇图》。

      9、清朝:郑板桥的竹;石涛、朱耷的山水画。

      10、*现代: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阅读全文]...
  • 赞美京剧的诗句分享

  • 赞美,分享
  • 赞美京剧的诗句分享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赞美京剧的诗句分享,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首)

      文武生旦净末丑,票友欢聚乐心头,

      名家指点经典戏,魁宝艺术京剧秀。

      (第二首)

      京剧京腔国粹宝,中华子孙齐叫好。

      飞身海外受称赞,文化传承不可少。

      (第三首)

      英雄末路气如虹,魂魄悠悠耻向东。

      泪眼惊鸿收震怒,痛心囚虎更情浓。

      楚歌四面征夫泪,血溅八荒甲胄红。

      败寇成王君莫论,千秋不在有重瞳。

      (第四首)

      词文户外碌于先,哪顾京声鼓乐弦。

      昨日诗团歌盛世,今朝剧组唱空前。

      青衣花旦单人戏,净丑须生折子篇。

      气吐音洪腔字正,弘扬国粹颂春天。

      (第五首)

      京韵流芳厉家班,名角联袂贺渝团。

      传承演创寒梅馥,半岛皮黄鼓远帆。

      (第六首)

      梨园票友聚一堂,敬业良师授特长。

      即兴温*传统戏,顺情指教现实腔。

      细雕老旦《红灯记》,精炼青衣《看大王》。

      瑰宝飞旋扬四海,中*粹韵悠扬!

      (第七首)

      春风拂翠小花黄,一站一停醉戏乡。

      什錦别肴鲜味美,豪灯靚幕夜流芳。

      红娘花旦四*调,苏武须生三眼腔。

      弦乐悠扬相聚乐,人生自有妙文章。

      (第八首)

      铿锵锣鼓二胡悠,净丑旦生嬉莫愁。

      程尚梅荀春闺梦,杨奚谭马盛春秋。

      游龙戏凤桑园会,击鼓骂曹西厢楼。

      天籁之音传万古,五州四海唱不休。

      1、观京剧《将相和》(七绝)

      居功自傲莽廉颇,挑衅事端屡屡多。

      大义相如胸纳海,负荆请罪将相和。

      2、赞廉颇(七绝)

      藐视忠良为懦儒, 廉颇自诩战功殊。

      难能可贵幡然悟, 请罪负荆一丈夫。

      3、观京剧《空城计》

      城头诸葛弄瑶琴, 城下洞门空巷深。

      司马犹疑失战策, 神机妙算孔明临。

      4、(七绝)

      观京剧《辕门斩子》

      盛誉杨家将帅贞, 凛然大义斩亲生。

      今来古往忠臣在, 此等胸襟有几名?

      5、(七绝)

      观京剧《锁麟囊》

[阅读全文]...
  • 京剧知识普及

  • 知识,文艺,戏剧
  • 京剧知识普及

      京剧是*国粹国剧,又称皮黄,由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知识普及,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京剧

      1,京剧曾称*剧,*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国粹。

      2,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二、行当分类

      京剧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过去还有另一种分行方法:生、旦、净、末、丑。其中“末”,即中年男子角色。现在“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

      1,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

      原文:京剧 - 知识普及(起源、行当分类、四大名旦介绍)

      2,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原文:京剧 - 知识普及(起源、行当分类、四大名旦介绍)

      3,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分正净、架子花、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原文:京剧 - 知识普及(起源、行当分类、四大名旦介绍)

      4,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

      原文:京剧 - 知识普及(起源、行当分类、四大名旦介绍)

      三、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

      1,梅兰芳(1894~1961)

      (1)“梅派”创始人。北京人。

      (2)1927年6月20日《顺天时报》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又捧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3)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原文:京剧 - 知识普及(起源、行当分类、四大名旦介绍)

      2,程砚秋(1904~1958)

      (1)“程派”创始人。满族,北京人。

      (2)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

      (3)1958年3月9日,程砚秋因病逝世,年仅54岁。

      原文:京剧 - 知识普及(起源、行当分类、四大名旦介绍)

      3,尚小云(1900~1976)

      (1)“尚派”创始人。北京人。

      (2)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其一生艺术经历,恰与*京剧鼎盛时期相始终,是京剧中后期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3)1976年4月19日,尚小云在西安逝世(逝世于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76岁。

      原文:京剧 - 知识普及(起源、行当分类、四大名旦介绍)

      4,荀慧生(1900~1968)

      (1)“荀派”创始人。河北人。

      (2)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

      (3)1968年12月26日逝世,终年68岁。

[阅读全文]...
  • 京剧知识大全

  • 知识,文艺,戏剧
  • 京剧知识大全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京剧的主要表现形式唱、念、做、打;服装也是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性要求的,原则上做官的人、读书的人穿长袍,百姓穿短衫;汉族人着明朝服饰,少数民族着清朝服饰。

      一、京剧的发展史

      清代初期,昆腔、京腔盛行北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京剧艺术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了京剧现代戏。

      二、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声腔。 “二黄”是一种节奏舒缓、旋律*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的声腔,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三、京剧的场面和剧种

      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部分叫做“武场”

      著名剧种360多种: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秦腔、川剧、昆剧、粤剧、花鼓戏

      四、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是依据人物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来划分的,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 、 旦 、 淨 、 丑 ” 是 什 么 ? 其实 不 過 是 角 色 分 类 。 “ 生 ” 是 男 性 正 面 角 色 , “ 旦 ” 是 女 性 正 面 角 色 , “ 淨 ” 是 性 格 鮮 明 的 男 性 配 角 , “ 丑 ” 是 幽 默 滑 稽 或 反 面角 色 。每 种 角 色 又 有 表 明 身 份 的 脸谱 、 扮 相 等 , 只 要 演 员 一 上 场 , 你 一 望 便 知 。

      生:是 男 性 角 色 的 统 称。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表演特征、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文武老生”、“末”、“外”、“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红生”、“娃娃生”、“小生”、“武小生”、“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

      小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主要是扮演青少年男子。在舞台表演上,不戴髯口,俊扮,用假声发声。

      老生,亦名“须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在传统戏曲中,泛指带胡须(即“髯口”)的角色。专门扮演中年或老年的男性角色。

      红生:戏曲行当名。属“文武老生”行。武生亦兼之。因化妆时,勾画红色脸谱而得名。在舞台表演上,主要是演勾红色脸谱的角色。如《青石山》中的关羽。

      旦 戏曲行当名。旦之名始于宋杂剧,即宋杂剧中的“装旦”。在元代杂剧中,旦行又分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两个并重的主要行当,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后,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当。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表演特征,可分为“正旦”(即“青衣”即)、“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正旦亦名“青衣”。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端庄、娴雅的青年、中年妇女,大多为剧中的女性主要角色,身段优美、动作妩媚、大方,体现人物的端庄、典雅。

      花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天真活泼、小家碧玉或身份低下的青、少年女性角色。如《天女散花》中的天女。

      刀马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提刀跨马、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这类角色的身份大都是女元帅或将领。如《抗金兵》中的梁红玉。

      净亦名“花脸”。戏曲行当名。净之名源于宋金北杂剧中的“副净”。原本扮演以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为主的喜剧角色,后世渐专工扮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大的男性角色。在舞台上,以宽宏厚实的声腔,大幅度的身段动作,刻画粗犷、豪放的人物形象。讲究工架大,勾大花脸的脸谱。净行中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的不同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净”等行。

      大花脸:亦名“黑头”、“铜锤花脸”。戏曲行当名。属“净”行。在舞台上常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性格憨直、具有正义感的人物。如《铡美案》中的包公。

      二花脸:亦名“架子花脸”。为了区别于以唱为主的“大花脸”,故称以做功为主的净角为“二花脸”。戏曲行当名。属“净”行。在舞台上,大多扮演性格勇猛、豪爽、粗鲁的人物。如《长板坡》中的张飞。

      丑 戏曲行当名。从宋元杂剧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一行当。因为在鼻梁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块,然后勾画脸谱,所以俗称“小花脸”以区别于“大花脸”。又同净行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俗称“三花脸”。

      在舞台上,专门扮演行动滑稽、语言幽默,相貌丑而不怪,很风趣的男性角色。有时也扮演性格奸诈、内心险恶、悭吝卑鄙的人物。

      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丑行又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

      文丑:戏曲行当名。属“丑”行分支。同“武丑”相对,专门扮演为不具备武艺,或在舞台上不作翻腾、跳转一类技巧表演的角色

      武丑:戏曲行当名。属“丑“行分支。“同”文丑相对,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武艺高强、性格机警、动作灵敏的滑稽人物。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

      方巾丑:亦名“褶子丑”。戏曲行当名。属“文丑”行。在舞台上大多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如衙门书吏、谋士、儒生,俗称“丑公子”。如《群英会》中的蒋干 。

      四大名旦

      【人物介绍】—梅兰芳

      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长期居于北京。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梅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

      梅兰芳八岁开始跟吴菱仙学艺,后来带艺搭入“喜连成”科班,随后又在“翊文社”、“双庆社”、“喜群社”、“崇林社”等班社演唱,不久自成剧团,一直担任主角,声名大震。

      一九一九年曾到日本,一九三零年曾到美国,一九三五年又到苏联,受到世界戏剧界的尊崇。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并列为世界戏剧艺术三大表演体系的代表人物,成为蜚声国际的世界名演员。

      在国内舞台上,他和杨小楼、余叔岩被誉称为“三大贤”;又和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被誉为“四大名旦”,名列榜首。

      梅兰芳不但为后人开创了广阔的艺术道路,还是我们做人的楷模。他一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凡事先想到别人的`难处。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他在上海八年不登舞台,并蓄须明志,忠贞不屈。他爱憎分明,骨气凛然,称得上是我国第一爱国艺人。

      【人物介绍】—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工青衣。满族,生于北京。6岁学艺,11岁开始登台,12岁参加营业演出。先后师从众多京剧名家,并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其表演艺术突飞猛进,声誉日隆。他的表演功力非常深厚,表情细腻,艺术上富于独创性,逐渐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

      五、京剧的脸谱  

      什么叫脸谱?

      脸谱是指*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颜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

      脸谱分类?

      根据描绘着色

      根据脸谱图案排列

      根据脸谱色彩

      京剧的一张脸谱很少有超过四种以上的颜色,而且有一个主要色调,主色来区分人物的性格和属性。

      红色:在脸谱中是最“正”的颜色。

      白色:在脸谱中是最“邪”的颜色。

      黄色:用来表现残暴的角色。

      黄色、绿色:用来表现江湖的草莽豪杰。

[阅读全文]...
  • 京剧行当大全

  • 京剧行当大全

      京剧行当指的是京剧中的角色,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杂剧的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角色,大致分成末、旦、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剧行当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的行当有哪些?——生旦净丑,戏如人生。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富贵衣,是补缀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补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说这些人现在虽然很穷,衣着褴楼,但将来仍要腾达,故有“富贵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连升店》中的王明芳等。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从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与武生差不多,但是唱与念全用小生方法。如《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借赵云》中的赵云、《石秀探庄》中的石秀等。

      ③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俗称“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长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工架并重,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战冀州》中的马超、《挑滑车》中的高宠等。短打武生身穿紧身短装。偏重武打特技,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夜奔》中的林冲等。扮演中老年英代人物的称武老生,如《百凉楼》中的吴祯、《剑峰山》中的邱成等。武生还兼演部分勾脸戏(武净戏),如《铁笼山》中的姜维、《拿高登》中的高登等。猴戏中的孙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

      ④红生指勾红脸的老生,主要扮演关羽、赵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浑厚,表演具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坚实的武功和特殊的训练。主要剧目有《华容道》、《走麦城》、《古城会》、《水淹七军》、《斩黄袍》等。

      ⑤娃娃生戏中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大都由童伶(儿童演员)扮演,头戴孩子发,身穿茶衣,运用本嗓演唱,多采用老生腔。如果一出戏中同时出现两个儿童角色,则分别由一生一旦扮演,如《汾河湾》中的薛丁山、《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宝莲灯》中的沉香和秋儿等。许多著名演员幼年时都唱过娃娃生。

      2、旦行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①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②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

      ③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⑤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3、净行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净行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①正净俗称“大花脸”。因以唱功为主,又称“唱功花脸”。《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是典型的唱功花脸,因他手执铜锤,所以,“铜锤花脸”又成为唱功花脸的代名词。在众多的包公戏中,唱功也很繁重,因包公是勾画黑色脸谱的代表人物,所以,“黑头”也成为唱功花脸的代称。正净扮演的人物多是性格刚正的正面角色,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铡美案》中的包拯、《赵氏孤儿》中的魏绛等。

      ②副净俗称“二花脸”。因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为主,故又称“架子花脸”、“架子花”。架子花也需要有唱功基础;许多架子花的剧目是工架与唱功并重,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所以,架子花脸演员,既要有精湛的武功,又要善于表演、念白,还要有唱功。架子花扮演的多是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如张飞、盂良、焦赞、牛皋、李逵、窦尔墩、曹操等。另外,*似于丑角的表演风格,并且勾画脸谱的二花脸,也属于副净范畴,如《算粮》中的魏虎、《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③武净俗称“武花脸”、“武二花”。因表演时以跌扑摔打为主,又称“摔打花脸”。由于武净的部分角色现已由武生扮演,所以武净戏的范围日益缩小。武净角色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挑滑车》中的黑风利等。

      4、丑行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①文丑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分职业,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袍带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棋盘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等。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巾子丑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如《连升店》中的店主东、《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称“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妇女,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等。

      ②武丑俗称“开口跳”,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雁翎甲》中的时迁等。

[阅读全文]...
  • 京剧的五大特征

  • 文艺,体育,戏剧
  • 京剧的五大特征

      导语:京剧虽然在清代诞生于北京,但它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戏。清朝初年,北京盛行的是昆曲和京腔。昆曲也称昆腔,是江苏一代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京腔则是从江西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的。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京剧的五大特征,一起来了解吧!

      1、综合性。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京剧这个艺术整体中,包含着多种艺术因素。它包文学音乐、歌剧舞蹈,以及杂技、武术、舞美、刺绣等等,将多种艺术因素综合起来,使它们互相融汇,相辅相成。

      2、虚拟性。

      京剧中的虚拟性是指以虚拟实,也就是京剧界常说的“以假见真”。首先是角色行为的虚拟。如上山骑马、行船、上楼、下楼、开门、关门、喂鸡、饮酒等行为动作,都是采取虚拟的方式表演出来的。在表演时,有时也借助一些真实道具,像手帕、扇子等等,但整个看还是虚拟的。另外在场面与时空上也是虚拟的。在京剧界,人们常说:“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这句话是指戏台上用四个龙套演员,就可以虚拟地代表千军万马;演员在场上跑几个“圆场”,则表示跑了几十里或更远的路程。再有就是精神气质方面的虚拟手法,即只要有利于人物的表现,可以使用真实生活不可能出现的动作、图景等。这种虚拟的艺术手法,使京剧的表演十分生动精彩而且传神。

      3、程式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京剧中最讲究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就是程式。在京剧艺术中,从剧本台词的'编写、场面情节的处理、乐队的伴奏、舞美的设计,以及演员表演中的演唱、念白、动作表演、脸谱勾画、服装穿戴等等,无不有着一整套规矩。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这些规矩,而不能离开程式随意去做。

      4、技艺性。

      京剧表演充满了技艺性,无论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许多技艺需要通过长期而特殊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达到要求。在京剧表演中,如果不掌握一套技艺,不用说去表演,恐怕连在舞台上“走路”也会是‘寸步难行的'。

      5、娱乐性。

      由于京剧的综合性和技艺性都很强,因此就有着高度的欣赏性和娱乐性。不论从听觉角度,还是从视觉角度,京剧的表演都能给观众提供美的享受。


[阅读全文]...
  • 京剧的起源简介

  • 文艺,体育,戏剧
  • 京剧的起源简介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起源简介,一起来看一下吧。

      京剧的起源简介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昆曲”占领着北京的戏曲舞台。后来昆曲被封建统治者召进了宫廷,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昆曲不断地加工、修改,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间特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于是它在民间的地位就渐渐衰落下来。此时,由“弋阳腔”逐渐丰富、衍变而来的“京调”开始风行。

      “弋阳腔”也叫“高腔”,诞生于江西弋阳一带,长期在民间流传,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在流动演出中,不断地从各地戏曲中吸收营养、掘取精华。明末清初,“弋阳腔”流传到北京后,与北京的语言相结合,逐渐丰富、衍变,就形成了“京腔”。

      逐渐的,“京腔”在北京称盛,盖过了“昆曲”的风头。“京腔”演员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而不少“昆曲”演员也改演“京腔”戏。这一时期,“京腔”也着实辉煌了一段时日。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全国各省有名的戏班,都被召进北京演戏庆寿。首先,“安庆徽”戏班的名旦高郎亭应命率 “三庆班”入京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来。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当时,被统称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的庆典演出结束后,没有南返,留在了北京。从当年的十月中旬起,他们就转入民间戏曲舞台献艺了。

      “徽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带,所以,又被称为“安庆徽”。它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戏,声腔以〔二黄调〕为主,以〔昆腔〕、〔徽调〕、〔吹腔〕、〔四*调〕为辅,十分丰富。“徽戏”的剧目题材广泛、情节动人,戏曲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演出很受广大群众欢迎。

      “四大徽班”能同时走红于北京,原因在于,他们虽然同是“徽戏”,却各具特色。“三庆班”擅长演有头有尾的整本大套的戏;“四喜班”擅长演以“昆腔”见长的`剧目;“春台班”的演员以青少年为主,观众长久看中老年的戏,乍看童伶戏,顿觉耳目一新;“和春班”的演员大多精于翻扑跌打,擅长武戏,而当时北京戏曲舞台上武打场面很少,自然感到新奇瞩目。

      “徽戏班”的挑梁演员程长庚和“汉戏班”的著名演员余三胜,为了生计,北上至京,分别加入了当时在北京的“三庆班”和“春台班”。北京唱念俱佳的“票友”张二奎“下海”后,从“和春班”,又加入了“四喜班”。他们的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凭借自己精湛的唱念功力和渊博的艺术才能,在“京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种地方戏曲“声腔”、“表演”之精华,融会贯通,纳为己用。他们保留了“徽戏”的激昂,“汉戏”的委婉,吸取了“昆曲”的小巷,随时可以听到对“四大徽班”的赞扬之声。“徽戏”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大,北京城的大戏园几乎都被“徽戏班”占领。

      清嘉庆、道光年间,“汉戏”也流传到北京。“汉戏”旧称“楚调”,也叫“汉调”,声腔以〔西皮〕为主,以〔二黄〕为辅。陕西梆子传入鄂西北衍变为“襄阳腔”,后又经过当地艺人的融汇,才演变为 “汉戏”的〔西皮〕。湖北黄陂、黄岗的“二黄腔”经过不断改进发展,才衍变为“汉戏”的〔二黄〕。

      “汉戏”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早期就经常同徽戏相互影响。“汉戏”进京的时候,北京的舞台上正被声势浩大的“徽戏”所占领。“汉戏”若单独成立班社,实难与“徽戏”匹敌。所以“汉戏”进京后,很自然地加入了“徽戏班”,形成了“徽”、“汉”合班的演出方式。这就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徽”、“汉”两个剧种合作演出*三十年,相互借鉴、不断改进,再加上受北京语言的影响,声腔逐渐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当时人们把这种发生变化后的唱腔称之为“京调”。可以说京剧是徽汉两个剧种在北京融合后的产物。

      京剧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它是*戏曲艺术的精粹。它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而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拓展资料:

      文化特征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接台本戏。

      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老旦。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唱腔分类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导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诸如此类的还有该剧中杨宗保唱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是小生的西皮导板,《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净行的西皮导板,《打龙袍》*太唱的“龙驹凤辇进皇城”则是老旦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种类虽然繁多,可过门基本类似,只要听熟了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开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戏中导板太多,琴师会多用不同的花过门伴奏,以免产生听觉疲劳。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逍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闷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阅读全文]...
  • 京剧锁麟囊全剧台词

  • 台词,语录
  • 薛湘灵:(唱二六)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

    此时却又明白了,(流水)世上何尝尽富豪。

    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同遇人为什么这样嚎啕

    莫不是夫郎丑难谐女貌,莫不是强婚配鸦占鸾巢

    叫梅香你把那好言相告,问那厢因何故痛哭无聊

    梅香说话好颠倒,蠢材只会乱解嘲。

    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蠢材问话太潦草,难免怀疑在心梢。

    你不该人前逞骄傲,不该词费又滔滔。

    休要噪,且站了。

    薛良与我去问一遭。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矜顿雪消。

    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他半分毫。

    我正不足他正少,他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枝珊瑚宝,安他半世凤凰巢。

    忙把梅香低声叫,莫把姓名信口晓。

    这都是神话*空造,自把珠玉夸富豪。

    麟儿哪有神送到,积德才生玉树苗。

    小小囊儿何足道,救他饥渴胜琼瑶。

    薛湘灵:(二黄慢板)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二黄快三眼)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可叹我*地里遭此贫困,遭此贫困,我的儿啊

    把麟儿误作了自己的宁馨

    忆当年出嫁时娘把囊赠,宜男梦在囊上绣个麒麟。

    到如今囊赠人娘又丧命,亲娘丧命,儿的娘啊

    公子醒我侍奉切莫高声。

    公子命敢不遵把朱楼来进,我只得放大胆四下找寻。

    (二黄散板)蓦地里见此囊依旧还认,分明是出阁日娘赠的锁麟。

    到如今见此囊犹如梦境,我怎敢把此事细追寻,从头至尾仔细地说明

    手托囊思往事珠泪难忍,《锁麟囊》

    This (result) is really a matter of life expected of epic proportions. Did not think today, I had a reunion!Looking back (think), past wealth (glory) and experience a disaster are like a dream, had nearly killed himself.In this difficult encounters with old friends to help, I'm not so sad! This result and a better future I am very proud ofWho lend a helping hand to help her, now I get her to help the victims. This is really what goes around, worthy of my relative (in) the year by giving her jewelry. ]

    《锁麟囊》的选段戏词,如下:  “选妆奁”一折  【四*调】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啊,手未操。

      仔细观瞧,自己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

      “春秋亭”一折  【西皮二六】  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

      此时却又明白了,  【流水】  世上何尝尽富豪。

      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同遇人为什么这样嚎啕

      莫不是夫郎丑难谐女貌

    莫不是强婚配鸦占鸾巢

      叫梅香你把那好言相告,问那厢因何故痛哭无聊。

      梅香说话好颠倒,蠢才只会乱解嘲。

[阅读全文]...
  • 描写京剧的唯美的句子(赞美京剧的名言)

  • 唯美,赞美,名言
  • 中国古典戏曲,

    不惟有音声婉转的唱腔,

    更有辞采华茂的戏词,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前仆后继,

    为它神伤,为它忧愁,

    同时也谱写了无数佳作。

    其中,尤其以四大古典戏曲为最,

    这戏词,曲曲摄人心魄;

    即便相隔数百年,

    我们依然能从词作中真切地感受到,

    那穿越时空的深情与哀婉!

    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风微台殿响笙簧,空翠冷霓裳。

    池畔藕花深处, 清澈夜闻香 。

    人易老 ,事多妨, 梦难长。

    一点深情 ,三分浅土 ,半壁斜阳。

    梦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西厢记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总是离人泪。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风流犹拍古人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长生殿

    生*早奏 , 韶华好 , 行乐何妨 。

    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惟愿取,思情美满,地久天长。

    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行过处,辨不出紫陌红尘。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桃花扇

    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羞二三分。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

    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句子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语录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说说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名言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诗词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祝福

有关国粹京剧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有佳宁的古诗 第一个将赏月写进古诗里的 赞花农的古诗 高考语文古诗的理解性默写 关于春日或清明的古诗 古诗名字一样的诗 父亲病重的古诗 叹吕布的古诗拼音版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提纲 古诗词中女子头型的称呼 利用插图导入古诗的案例 关于为国为民的英雄的古诗 农历的天空下古诗 古诗词意象表示故乡的词语 状语的古诗 搜索有关船的古诗词 咏鹅被改过的笑古诗 咏诸葛亮的古诗词 感叹错过机会的古诗 衢道中古诗的歌唱法 古诗望庐山瀑布全文的诗意 端午节的古诗百度网盘 有关自创的古诗 灯笼的对联灯谜古诗 蟹黄堡的古诗词 关于爱护绿鸟的古诗 树梢的古诗 寥廓的古诗 带宸的古诗大全 有路上二字的古诗 为爱而孤独一生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