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关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陆机创作的拟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陆机创作的拟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望岳古诗意思(望岳创作背景介绍)

  • 创作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先,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的作品。杜甫的祖父是当时的著名诗人杜审言,他对杜甫的要求很严,据说杜甫7岁就会写诗。年轻时,杜甫有过两次漫游生活。在漫游中,他看到了祖国雄伟秀丽的山川,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在洛阳,他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谈诗论文,结下深厚的友谊。

    《望岳》这首诗,应该就是漫游时期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泰山雄伟的景象,更重要的是,杜甫以登山为喻,抒发了他勇于奋斗与蓬勃向上的雄心壮志。

    其次,解释诗中的部分词语。

    1.岱宗:即泰山,在现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因为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这是对泰山的尊称。所谓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3.齐鲁:指齐国与鲁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

    4.青未了:青,指翠绿的山色;未了,指这翠绿的山色无边无际,延绵不断。

    5.造化钟神秀: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美。全句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都集中于泰山。

    6.阴阳割昏晓:这里的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而阴阳,则指泰山的南面与北面。割,即分;昏晓,指黄昏与早晨。全句的意思是说,高耸的泰山把山之南与山之北,分割为早晨与黄昏迥然不同的两部分,山南明亮,山北昏暗。

    7.荡胸生曾云:荡胸,使心胸摇荡;曾,意思就是层,曾云,就是重重叠叠的云雾。

    8.决眦(zì)入归鸟:眦,眼角;决,裂开;全句是说,极力睁大眼睛,远望着鸟儿进入山中,回到窝里。

    9.会当:定要。

    10.凌绝顶:凌,登上;绝顶,这里指泰山的最高峰。

    11.众山小:意思是,觉得群山都非常渺小了;这是意动用法。

    再次,试翻译这首诗。

    若问:怎么样啊,

    这五岳之首的泰山?

    啊,它连接着齐鲁大地,

    那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

    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

    都集中于泰山;

    它使山南阳光普照,

    却让山北一片昏暗。

    那重重叠叠的云气,

    令人心胸摇荡;

    睁大眼睛远望那鸟儿,

    飞回它们的家园。

    我定要登上泰山之顶峰,

    再俯瞰那显得极其渺小的群山!

    最后,赏析这首诗。

    我们先逐句分析。

    第一句:“岱宗夫如何?”这是一个设问句。所谓“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其实是作者替读者提个问题,然后由他来回答。这种修辞手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引起思考,二是加深印象。你看,“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呀?”当这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时,你是不是自己首先要想想它的样子呀?这岂不是引起你的思考吗?当看罢作者的答案后,不管是否与你所想一致,你获得的印象是不是就更加深刻呢?这就是“设问”的作用,这也就是杜甫用这种手法的匠心所在。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是多么欣赏他所望到的泰山,又是多么盼望读者与他共享祖国的壮丽河山啊!

    后面的五句诗,都是诗人的答案。现在分析第二句。

    第二句是“齐鲁青未了”。我们知道,“齐鲁”是指古代的齐国与鲁国,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而“青未了”是什么意思呢?青,这里是绿色;“青未了”是说,整个泰山都是绿绿的,而这种绿色连绵不断,覆盖了齐国与鲁国。请读者注意:诗人不是在泰山顶上介绍泰山的,而是在能看到泰山全貌的某个地方瞭望泰山的。不仅写出了泰山的地理特点,而且写出了它的高度与广度。

    第三句是“造化钟神秀”。这句妙在承上启下。说它承上,是因为诗人要告诉读者“青未了”的根据;说它启下,是因为诗人下面要写大自然究竟把怎样的“神秀”集中到泰山身上。

    第四句是“阴阳割昏晓”。这句写大自然集中到泰山身上的第一种神奇与秀美。那就是让泰山展现出的面容是独特的:当山的南面正是阳光普照时,山的北面却暗暗然如同黄昏一般了。而且,一个“割”字,就把大自然写活了,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大自然手里握着神刀,把那么庞大的泰山一下子裁成两半。这显然又用了拟人的手法,于是,诗人有意无意地让大自然有了情感,好像它真的对泰山情有独钟。这种奇特的想象与潇洒的语言,唐诗中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罕见的。

    第五句是“荡胸生曾云”。这是大自然赐予泰山的第二种神奇与秀美。这句诗是倒句(即倒装句),顺句应是“曾云生荡胸”,意思是层层叠叠的云雾从山中生出,忽东忽西、飘来飘去,令人心胸也随着起伏荡漾。这层层叠叠的云雾岂不是同望山人融为一体了吗?请看,在我们看来,很难学会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在杜甫的笔下便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第六句是“决眦入归鸟”。这句诗我看到好多解释。有的解释说:“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有的说:“人目眦决裂,入鸟之归处,言所望之远也。”上述解释恐怕不妥。我觉得“决眦入归鸟”也是倒句,顺句应是“决眦鸟归入”或是“决眦鸟入归”。意思是用力睁大眼睛凝望那群鸟飞进(回)山林,回(进入)到窝中。“决眦”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这从未感受过的山鸟归林的景观面前陶醉的样子;“入归鸟”三个字,更写出了诗人不仅要极目群鸟飞翔着、鸣叫着进入山林,而且要真真切切欣赏飞入山林的鸟儿们怎样一个一个回到各自的安乐窝中。这便是描写大自然赐予泰山的第三种神奇与秀美。而诗人在描写泰山神奇与秀美的同时,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就蕴含于其中了。

    第七、八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对这两句,历代评论家并无本质的分歧,都认为这两句诗表现了杜甫志存高远的胸怀,是他居高临下、雄视一切那种气势的绝响。“会当”就是一定要,只两个字,就写出诗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而“凌绝顶”也只三个字,就表现出诗人所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峰。这会使今天的读者想到林则徐少年时的豪言壮语:“山登绝顶我为峰。”

    至于这首诗的结句“一览众山小”,那更是诗人望岳时心中腾起的海阔天空的美好想象。

    逐句分析之后,还想简要说说这首诗在写作艺术上的特点。

    1.这首诗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句用设问的手法统领下文;第二句到第六句,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回答第一句的问题;最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倾吐诗人远望泰山后激荡不已的心声。全诗上下贯通,环环紧扣,一气呵成。

    2.用典而了无痕迹。这首诗用了好几个典故,知道的读者会觉得奇妙无穷;不知道的读者,也会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来。因为所用语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都是诗中的有机组成成分。比如,“齐鲁青未了”就源于《史记·货殖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再如,“一览众山小”则源于《扬子法言》:“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读lǐ yǐ,连绵)也。”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人与事物的特点。比如,“齐鲁青未了”,用了摹绘兼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绿色的连绵不断与无边无际;“阴阳割昏晓”,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又是用倒装兼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泰山使人身心愉悦而畅快的魅力。

    4.善于炼字。如,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成了恋人,使之有了恋人那样的专注与真情;一个“割”字,把大自然写成了匠人,使之有了匠人一般的智慧与巧手。

    总之,这首诗的确写出了惊人之语,体现了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

    纵观杜甫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为官方面未见其有大的作为,但在忧国忧民方面,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同期的诗人是无法与他相比的。至于说到诗的造诣,毫不夸张地说:杜甫真的是登峰造极了,他所写的“一览众山小”的理想,也真的变成了现实!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木兰诗拟古决绝词

  • 木兰诗拟古决绝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拟古决绝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木兰诗拟古决绝词

      【标题】: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年代】:清

      【作者】:纳兰性德

      【体裁】:词

      【内容】: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阅读全文]...
  • 七夕诗句创作

  • 七夕,创作
  • 七夕诗句创作

      夜很静

      我假装落寞入睡

      睁着双眼数着十二点的分钟

      七夕——分分秒秒被牵动的情绪

      感受着拥有你的美

      七夕

      为你寻觅幸福感的足迹

      我在巧克力的店门前徘徊

      多想变成你喜爱的巧克力

      让你梦幻般地捧在手心

      甜甜地送进心里

      我还天真的想象着

      你感动时接纳我的每一个场景

      应似秋风落叶

      亦似漫天飞雪

      七夕

      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丽

      已被我遗忘的爱情

      被这安静的午夜唤醒

      我端起那杯好朋友泡的奶茶

      细细品尝着苦涩的咖啡味

      才知道

      时间能冲走的只是有她作陪的'岁月

      冲不淡的还是那岁月中浓浓的情

      七夕

      离去的她

      回拒的你

      注定了我这个伤感的人

      过着一个伤感的七夕

[阅读全文]...
  • 李白《拟古十二首》的全诗赏析

  • 李白
  • 李白《拟古十二首》的全诗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拟古》的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这两句是说,活着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像是匆匆来去的过客一样;死去的人,像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趟之后,回了自己的家,再也不到这个世界上来了。喻意人生之短暂,也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生死观。

      出自李白《拟古十二首》之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後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赏析

      《拟古十二首》其九就是这种情绪的流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意思是活着的人像匆匆来去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归宿之地、一去不返的归客。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无数人为此同声悲叹。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古代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药,飞入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没有什么欢乐可言。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如今也变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无声无息,再也不能体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不可能感受到阳春的温暖。诗人纵观上下,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永恒的荣华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其九结尾以警策之言结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古诗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叹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颓废情绪。李白在这首拟作里虽也同样叹息人生短暂,却没有宣扬消极颓丧的思想,反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荣的虚幻。

      创作背景

      这组诗非一时一地之作。根据《新唐书·天文志》载:“至德二载十一月壬戌五更,有流星大如斗,流于东北,长数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空。”《拟古十二首》其六有“彗星扬精光”之句,可知组诗其六等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十一月之后。

      文学赏析

      这十二首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亦不统一,反映的思想也很复杂:有写离别行旅之苦,有叹遇合之难;感恨怀才不遇,人生苦短;既欲及时行乐,又要早建功名;如此等等。

      (一)

      李白常将想象、夸张的手法综合使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的意境。《拟古十二首》其三的前四句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极言人们自古就试图要用超长的绳子系日,要用堆到接天高度的黄金买光阴。虽然是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引读者共鸣,感受到诗人不绝的忧思和万古的愁绪,体现出李白想象丰富,夸张豪放的写作风格。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表达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安贫乐道、率性洒脱的生活态度。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以酒会友,把饮酒之乐看得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

      “未若醉中真”一句中“真”字,体现了作者在醉酒之后,可以感受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获得精神的**,此时可以酣畅淋漓地散尽心中的抑郁、孤愤,可以抛却尘世的一切羁绊,超越现实社会,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二)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则是一首富于浓厚民歌韵味的拟古诗,诗中以女子的`口吻,表现了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涉江弄秋水,爱此红蕖鲜。”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弄:一作“玩”,赏玩、欣赏。蕖: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没债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沽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这里虽无债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弄:有把玩、欣赏之意。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颖颗品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

      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由:一作“因”。“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及吴均:“辽西二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弄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执毫无人工的痕迹。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菜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也是值得今人学*的。

      这《拟古十二首》其九的想象力特别新颖、诡谲,有如天马行空,纵意驰骋,在艺术表现上好似鬼斧神工,匠心独具。如月兔捣不死药本来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捣药”句中,诗人却着一“空”字,一反神话原有的动人内容,这就给人以新鲜奇异的感受。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的神树,诗人却想象为“扶桑已成薪”,一扫传统的雄奇形象。再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苍绿的树木,这本来是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诗人的想象里竟是“青松岂知春”。这种艺术构思超凡拔俗,出人意料,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富有创新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创作现代诗

  • 现代诗,创作,初中生
  • 创作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创作现代诗,欢迎大家分享。

      诗论:谈谈现代诗歌的创作

      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新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以来的新体诗歌,它采用现代口语相接*的白话,并在形式、格律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 ——《新诗鉴赏辞典》。本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够科学全面,应该表述为:“新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以来的新体诗歌,它采用现代口头语言或古典书面语言,表达现代人思想感情的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的诗歌。”这样,许多使用古典诗言表达现代人思想感情的且格式与古诗不同的诗歌,也可以称之为新诗。

      新诗的最大特点是自由随意,没有固定章法,所以,新诗的创作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她不像古典诗歌有固定的格式写法和较为深入浅出的诗评诗话可以参照,许多现代诗人留给我们的只有优秀作品,很少涉及诗歌创作本身;学院式的诗歌理论不少,玄秘深奥,甚至故弄玄虚,不太适合于民间诗人和一般诗写者,加上诗歌普及教育不够,这也就导致了当前诗坛鱼龙混杂、诗风不正的局面。为此,有必要静下心来对新诗进行一番探究和总结。本人从事诗歌创作多年,积累一定的创作与鉴赏经验,想从实用的角度来谈谈新诗的创作,也算是抛砖引玉和促进交流。新诗创作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环节:

      一,感兴。又叫作兴、兴起、兴会等,贾岛《二南密旨》说:“感物曰兴,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感兴的基本意思是感物起兴(或兴起),也就是指人由感物而生成体验。感兴也是发端之意,是一首诗的写作起因和产生动力,是激发起来的创作兴趣。《兴辞诗学片语》说感兴有三个层面:一是日常感兴,如触景生情或观读后感,是日常表面的所见所闻;二是深层感兴,如思想积累和灵感冲动,是更高精神上的所感所想;三是中间感兴,介于二个层面之间的种种感兴,如触景生情加自由想象,是联想引起的中间过渡地带。例如,王之焕的《登鹳鹊楼》,因为登临时的所见所闻,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兴趣,写出了千古名篇。没有登临感物就无法起兴,或者说起兴(情)成了无以寄托的抽象。一般来说,没有感兴是写不出好诗的。

      二,立意。就是确立诗歌的主要意旨或意境,相当于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具体来说,就是诗人在一首诗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的内核部分,是“写什么”的中心。如孟浩然《春晓》,写的是鸟啼花落、春晓而不觉,主要意旨却是浩然高隐超脱、一无拘系的诗意所在,一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意境就是这首诗的立意。而王之焕《登鹳鹊楼》是通过登楼远眺,写景议论,来表现诗人开阔的心胸,隐含时空无穷、追求无涯的人生哲理和雄浑高朗的意境,这个意境就是立意所在。再比如顾城的《一代人》,短短二行却是意象诗的佼佼者,言少意多,语浅意远,话止意长,象此意彼,极富穿透力和生命力,其立意就是表现一代人的命运和觉醒。在新诗创作中,立意要求正确和创新,不能泥古和板滞。立意可以为题材、构思和意象提供指向性选择,否则就会很盲目的。

      三,构思。就是在立意基础上去开拓思路、诗情提炼、角度选娶寻找境象、发挥想像、挖掘诗意和布局谋篇。主要依托生活经验、科学知识、诗文常识、生理体味和心理感受。在布局谋篇方面古典诗歌有三个基本方法可以借鉴:一是借景抒情(含单纯写景或抒情),先写景后抒情,如李白《静夜思》,因月光而疑霜,因霜色而思寒,月冷霜寒之景不觉触动了故乡之思情。二是托物言志(包括单纯咏物或言志),如于谦《石灰吟》,借写石灰来表现诗人的人品人格和思想境界。三是叙事议论(包括单纯叙述或议论),叙述一件事并对此发表观点,如李清照《夏日绝句》是首咏史诗,不过本诗是先议论后写事,借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于乌江这一史事,概括了诗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准则,抒发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此外,写景、状物、记事、叙述、议论、抒情等综合运用也是古典诗歌常见的构思方法。在新诗中,“综合运用法”也尤为常见,像戴望舒《雨巷》和徐志摩《再别康桥》。此外,“意象法”是十分常用的构思方法,“象为意用,意为象本”,诗贵有意象,脱离开“象”而直接写“意”,则易抽象空泛;一味写零乱琐碎、毫无关联的“象”,则因玩忽“意”而薄于价值。所谓意象法,就是由意而找象、并借助比喻象征暗示加以比较筛癣进而联想成篇的构思方法,与下面所说的意象组合有些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构思重在创新,要在感情、角度、布局、语言和手法进行创新。构思是写诗的重点,好的构思等于一首诗完成一大半。诗尾与诗题也是构思不可忽视的地方。

      《诗歌形态美学》把诗分成内在本质结构和表层意象结构,这也是构思的好方法。内在本质结构就是情感结构,其物化形态有下列几种:一、明线情感结构,二、暗线情感结构,三、双线情感结构,四、反向情感结构,五、多-维向情感结构。表层意象结构就是意象结构本身,其物化形态有下列几种:一、递进式意象组合,二、并置式意象组合,三、对比式意象组合,四、辐射式和辐辏式意象组合。这些结构方式及其物化形态对诗的构思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是比较高级的构思技法,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只列出目录、不加以细化。该书还提出诗的音乐美、视觉美和审美信息量等概念。本人从艺术美学角度对此进行综合,提出诗歌的六大主流诗美,即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音乐美、绘画美和滋味美,以及若干支流诗美,如朦胧美(含蓄)、自然美(朴实而自然)、文质美(内容与形式统一)、人格美(品德与境界)等,这些美学概念对构思是很有帮助的。《学诗指南》提出诗宜有“五义”即五个要素——境(象)、情、意、神、采。以意境(或哲理)为中心,兼顾五个要素,对构思也很有帮助。此外,网上有人提出诗歌的模式,如象征模式、横断模式、纵贯模式、升华模式、串珠模式、自白模式、象形模式、现代模式和会意模式,也很值得构思参考。

      四,表达。即诗歌的语言及表现方式,它是把构思的内容借助笔或电脑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分行分节形成初步的诗稿。表达主要是考虑怎么写,采用什么体裁类型来写。就新诗来说,内容上有抒情类、言志类和写形类;体裁上有自由体、格律体和民歌体;角度上有直抒胸臆和寄托;长短上有微型诗(10行内)、短诗(30行内)和中长诗(30行以上);品种上有叙事诗、抒情诗、政治抒情诗、讽刺诗、史诗、散文诗等,风格上有象征派、意象派和现代派等;艺术手法(倾向)上有现实主义、超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有古典、书面和口语等;修辞上有比喻、象征、暗示、借代、通感等;处理上有变形、拼贴、借用、嬉皮、夸张、寓言、童话和怪诞等,流派上有*流派和外国流派二大类无数个品种,排列上有半自由体(无定节有定行)、高低行、楼梯式、对称体、图案体和全自由体(无定节无定行无定顿)。如何表达是写诗的'关键,也是诗人们和初学者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表达是一种语言能力的突破,所以,语言关是一定要过好,要多学*多模仿多积累并形成自己的语言场,才能下笔如神,这是写诗的必由之路。

      五,锤炼。这是借用*古典诗歌的一个做法,即炼字、炼句和炼意。表达只是完成一个初稿,接下来就是在满足立意主旨的前提下对诗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并反复提炼诗意,使诗变得精炼。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就是炼字的例子,改“推”为“敲”,变无声为有声,更加生动活泼。黄庭坚《登南禅寺怀裴仲谋》中“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抱一枝鸣”。据说改了六次还不满意,在第七次定稿时改为“残蝉犹占一枝鸣”,这样诗味就浓厚多了,这是炼句的例子。诗的精炼,只说炼字炼句是不够的,“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可见炼意最重要,一般要注意连贯、层次、新颖、悠远和意在言外等等。

      六,交流。一首诗完成之后到底好不好?这就要由读者来评价,能够引起多数人共鸣并获取行家称赞认可的诗,才能称之为诗或者好诗。所以,没有经过交流和发表的诗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诗。写好的诗要拿出去发表交流,听听读者和诗人们的意见,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如何改进?交流是完善作品和提高诗艺的捷径之一,交流还可以取长补短、增长见识、博采众长。我们不难发现,在同样努力的情况下,经常交流的人进步相对比较快,闭门写诗又缺少交流的人进步就比较慢。

      上述几点是新诗创作的过程与步骤,可以归纳为“写诗六步法”,这是较为系统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级诗歌爱好者;优秀诗人,可能会使用三步法(构思、表达和交流)来完成创作;而天才诗人,可能会使用一步法(边写边构思)或二步法(构思加表达)来完成作品。“诗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新诗的创作离不开生活实践与人生经历,想写出好诗,就要多去生活中观察实践,多去模仿学*名篇佳作。总之,新诗的创作是个大命题,本文所说的只是个人的创作体会和写诗环节,算粗略大纲,仅供参考,至于新诗创作的技法技巧等细节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期待下次机会。限于篇幅和水*,难免挂一漏万,谨希批评指正。

[阅读全文]...
  • 《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唐诗鉴赏

  • 李白,唐诗
  • 《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唐诗鉴赏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唐诗鉴赏相关内容。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

      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

      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

      浮荣何足珍?

      李白诗鉴赏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然而经过“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挫折,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不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意思是活着的人象匆匆来去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归宿之地、一去不返的归客。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此同声悲叹!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古代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药,飞入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呢?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如今也变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无声无息,再也不能体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又岂能感受阳春的温暖?诗人纵观上下,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永恒的荣华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结尾以警策之言结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古诗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叹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颓废情绪。李白在这首拟作里虽也同样叹息人生短暂,却没有宣扬消极颓丧的思想,反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荣的虚幻。

      这首《拟古》诗的想象力特别新颖、诡谲,有如天马行空,纵意驰骋,在艺术表现上好似鬼斧神工,匠心独具。如月兔捣不死药本来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捣药”句中,诗人却着一“空”字,一反神话原有的动人内容,这就给人以新鲜奇异的感受。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的神树,诗人却想象为“扶桑已成薪”,一扫传统的雄奇形象。再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苍绿的树木,这本来是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诗人的想象里竟是“青松岂知春”。这种艺术构思超凡拔俗,出人意料,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富有创新的艺术魅力。

      扩展: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阅读全文]...
  • 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 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诗,是多么美的字眼,看到它总想与女性的美联系起来。可是在*文学史的大链条上,女诗人却宛如流星般,稀疏地滑过几颗,诗坛便成了男人的世界。而1979到1980年之交,舒婷出现了,她似一缕清风,给沉寂的女性诗歌带来了春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女性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多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舒婷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爱情是女性诗人着力开发的一个领域。舒婷也不例外。《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愿意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关怀,其欲说还休,委婉细腻的表达方式完全是女性的。再如《无题》中“‘你在爱着。’/我悄悄叹气。/是的,爱着。/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爱,而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偏偏是“我不告诉你”,略显调皮,却又将深沉委婉的感情表现得恰如其分。

      《赠》与《无题》充分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女性风格。而真正对新时期女性产生开拓性影响的,当属她的名篇《致橡树》、《神女峰》和《惠安女子》。

      在封建社会,女人被封建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根深蒂固的依附心里。这种心理在现代社会仍有强大的市场。在这种背景下,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必须是你*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比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否定态度。而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是:“我必须是你*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各自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这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背叛: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一向被历代文人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而礼赞,舒婷却敏锐地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了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诗人发出了“心真能变成石头吗?”的怀疑,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而为前人赞扬的忠贞,不过是“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诗人为神女逝去的青春而无限惋惜,并发出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呼唤,这可以说是生命本真的呼唤。在这首诗中,宣扬礼教的古老神话被解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性生命变得鲜活,在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和唾弃中,现代女性意识得以充分的张扬。

      另一首诗,《惠安女子》则体现了对*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富有立体感的语言,为惠安女子塑造了一座雕像,并展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这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女性真实生命的要求理解与男性的猎奇心理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舒婷对现代商业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及至1981年秋天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深刻揭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又作为一位诗人,内心存在的`种种深刻的矛盾。诗歌基调上,也体现了诗人向现代主义的某种转化。在这里,抒情主人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橡树,但并未沉醉到爱情中不能自拔,而是体悟到,爱情在女性生活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却不是唯一的内容。她一方面强化了个人经验,另一方面努力把个人经验提升到一代人的人生追求上来。

      她的第三本个人诗集《始祖鸟》,则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普通的女性,因而所写的主要是基于个人人生经验的内容。如《女朋友的双人房》:“孩子的眼泪是珍珠的锁链/丈夫的脸色是星云图/家是一个可以挂长途电话的号码/无论心里怎样空旷寂寞 /女人的日子总是忙忙碌碌。”写的是琐屑的、*凡的人生经验,但渗透着一位成熟女性对生命的感悟。

      诗人舒婷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她有着鲜明的女性角色意识,又超越了这种意识,着眼点不仅是性别,而且是全人类,这就使她在写作上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从而带来了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勃兴。

      当舒婷开始写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发表。看到自己的诗在知识青年枕头下珍藏着、日记本里传抄着、昏暗的煤油灯下默读着,她已经十分满足了。她觉得用诗来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1980年以前,没有什么正式出版的刊物接受她的诗。幸而,福州市马尾区有一个油印的刊物叫做《兰花圃》,创造了一个奇迹:发表了她的诗,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对她的诗展开了相当激烈的争论。在福州的一次讨论会上,一个心胸狭窄的理论家甚至把舒婷弄哭了。然而舒婷的诗还是取得了节节胜利。影响扩散到全国,推动了*当代新诗史上波澜壮阔的“朦胧诗”大辩论。她的著名诗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此变得家喻户晓,至今仍然经常入选大学和中学课本: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这样的诗作,在当时之所以引起极大的轰动,是由于,第一,在文化专制时期,诗歌只能表现慷慨激昂的,其实就是“假大空”的感情。祖国的一切都应该是辉煌壮丽的,而在舒婷的诗里,却并没有回避祖国仍然没有彻底改变贫困和落后的局面。“老水车”是古老的工具,“熏黑的矿灯”则更提示着原始的劳动方式,而且是在“历史的隧洞里”,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蜗行”是劳动者的形象,同时也是历史缓慢进展的形象。“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显示了破败,不仅是生产,而且还有整个社会生活。下面的意象“驳船”,“淤滩”上的,给“历史的隧洞”又加了一份沉重。最后两个意象更富感性——“纤绳”和“勒进肩膊”。这是总结的一笔,把祖国苦难的历史转化为当代人的感受,不是一般的苦难,而是带着深沉的痛楚的感觉。

      第二,这首诗的想象很大胆,老水车、矿灯、驳船、纤绳等等并没有被当作外在的对象,而是当作了诗人自我。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太通顺,但是,却更能让读者想象到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切肤之痛。第三,这种具有切肤之痛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成系列的,意象之间不是按散文的语法和逻辑顺序连贯的,而是时而若即若离,时而叠加,造成了感情层层深化的感觉。第四,这首诗虽然不回避苦难和沉重,但是,也并不陷于苦难和沉重,相反,她以相当明丽的语言写出了古老的祖国在新时期的希望: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阅读全文]...
  • 谈谈诗歌创作

  •   写这篇文章,目的是引起争论,引起文友们谈自己对现代诗的看法。当今的诗界对现代诗有各种各样的看法,那么我们这些爱写诗的人又怎样看待诗呢?

      

      最*在火种*台上看过不少的诗,说说自己的印象:好诗不少,这是主流,一般的作品更多,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的诗,让人看不懂,让人去猜测。这样的诗说是朦胧也好,故作深奥也好,我个人觉得是不值得提倡。

      

      我们要说任何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小说、散文、杂文、还是诗歌。既然要写,要发表,首些我们要面对就是读者。读者怎么看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只为自己玩赏,只为自我陶醉,那又另当别论。聂鲁达说:“一个诗人如果他不是现实主义者,就会毁灭;可是一个诗人仅仅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会毁灭。如果诗人完全是非理性主义者,诗只有他自己懂的话,是相当可悲的。但是一个诗人,如果只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就连驴子也懂得他的诗,那更糟。”聂鲁达这段话提出两个问题: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诗人首先必须是现实主义者,但在写作中又不能完全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去写作。翻译成中国诗界的说法就该是:做为一个诗人必须懂得写实和写虚在诗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对于那种非理性主义者,聂鲁达的观点则是完全否认的:“如果诗人完全是非理性主义者,诗只有他自己懂的话,是相当可悲的。”话回到前题:写诗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题目有点大,但是终点。当然在我们的*台中,很多人喜欢写诗,其主要原因是自己喜欢,是自己对文学的一种爱好,但这还不够。仅仅是因为喜欢,仅仅是爱好,那么你将永远维持在一个不高的水*上,永远得不到提高。因为你只想自我陶醉,只想自欺欺人。莎士比亚说:“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结结实实的现象,疯子看见的魔鬼,比广大的地狱里所能容纳的还多,情人和疯子一样癫狂,他从一个埃及人的脸上会看到海伦的美。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象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他笔下又描出他们的状貌,使虚无飘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这里莎士比亚很具体的说明了诗是什么,是:“他笔下又描出他们的状貌,使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为什么要这样做,很明显就是为了人们能看到,还能看得懂。所以我主张所有题材的作品,不管你是哪一类,首些要做到就是让人要看的懂。

      

      其二,中国的诗词从来主张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写实和写虚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手段,如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为什么这样广为流传,那就是大家都看得懂,好读好记,朗朗上口。致细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明显的写实景,清明节公历四月四号或五号,农历则是三月上旬,这个时节正是春雨润无声的时节,虽说按四季而分,按公历算已经是春末的时节,但实际上在农历上看则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清明指出时间,雨纷纷这是实景,所以说这句诗是写实。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断魂不是死亡,而是行人心情的描写,可能是一人行路的寂寞孤独,也可能是春寒让人受不了。可是这里杜牧没写实,却是用“断魂”来表现行人的心理动态,既做到了*仄的压音,又让读者去发挥充分的想象,使这诗更加的丰满,更加的立体感。后面两句都是写实就不多说了。

      

      其三,写诗和写其他题材的作品,都必须要有一个前题,那就是灵感,没有灵感没有激情,写不出好文章。特斯若斯说:“诗歌可能是这样或那样的,它不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不可,但是,它永远都应该充满激情,永远都应该有先见之明。”无病*,死板硬套,挤牙膏,不是写作的最佳状态。只有在有灵感有激情的状态下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写诗也亦然。

      

      其四,写任何作品都必须有一个主题,诗歌也一样。这里我就拿我们火种公益文学网站上发表过的一首诗来加以说明。这个作者叫陆青石,作品是《致朋友》

      

      看不见您的身影

      听不见您的声音

      您像断线的风筝

      随风飘去了天空

      杯觥交错间

      酒杯里装下的是美酒

      装不下的

      是我对您的无尽牵挂

      思念

      像潮水般起落

      每冲刷一次

      沙滩的记忆就被抺*一遍

      

      思念

      像秋雨般冰凉

      每播洒一次

      就是一度深寒

      

      归来吧!您

      我们的朋友

      您被千斤般生活重压迷惘

      像只迷途的羔羊

      混沌在传说中遍地都是金银的牧场

      您在徘徊?

      您会惆怅!

      面对艰难的生存

      您甚至于绝望

      您,您总要找到回家的方向

      秋天

      我们采摘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树种

      为您铺设一条孕育春天的回家路

      春天

      我们折枝古巢湖堤岸翠绿的柳条

      为您编织一条盛满丰收的回家路

      夏天

      我们祈求淮河里波涛汹涌的浪潮

      为您让出一条保你*安的回家路

      冬天

      我们铺绿庐州城内外道路的泥泞

[阅读全文]...
  • 艾青的诗歌创作

  •   艾青是抗战时期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的诗星,曾被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下面是艾青的诗歌创作,请参考!

      1、艾青诗歌的创作历程:

      ⑴ 艾青抗战爆发前的诗歌创作:当新月派、现代派的诗风(后期走向颓废)弥漫诗坛的时候,艾青、田间、臧克家等青年诗人为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1932年,他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其他八首诗,后来结成他的第一个诗集《大堰河》。除此而外,在早期,诗人还写了许多短诗,其中《太阳》、《春》、《黎明》等构成了一组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诗篇。

      艾青早期的诗作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带着深沉的忧郁,语言朴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发了自己对旧世界的诅咒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和光明的向往。

      ⑵ 抗战时期是诗人创作的*期。这一时期,诗人的视野扩大了,诗的主题开掘更深了。短诗集有《北方》、《献给乡村的诗》、《旷野》、《黎明的通知》等等;这一时期,诗人将对祖国苦难的忧郁和对光明、对理想的欢愉结合在一起,对祖国苦难的认识更深沉,对光明的认识逐步深化。

      抗战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代表作《光的赞歌》。

      2、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⑴ 艾青诗歌当中的意象:

      艾青40年代的诗作中出现的意象是多姿多彩的,表现了诗作向善的精神内质,它们既是诗人所具体描绘的形象,也是诗人强烈、深厚的情绪的客观对应物。它们是诗人爱与恨、真与善的最高意义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出了时代的主题。如:

      ① 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而出现在艾青的诗作中的。

      ② 土地和旷野,这组意象有着多重含义:首先是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其次是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另外,还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对他们的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③ 黎明和太阳,艾青始终如一地热情歌颂着太阳、朝霞、黎明、曙光、春天、火焰、生命、红旗和胜利。这组意象是艾青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首先,它们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其次,也是对革命战斗者精神源泉和其前进动力的解释;第三,这组意象也是寄寓着诗人追求真理,挑战旧社会,向黑暗势力搏击,向美好明天进发的思想趋向。

      ④ 生与死,这组意象是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写照。

      ⑵ 艾青诗歌中的主导性精神意识:反叛意识、苦难意识、*民意识、战斗意识;

      ⑶ 艾青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① 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坚持和发展。 艾青的诗始终坚持忠于现实,用自己的全部智能去和现实结合,随着发展和变化,而同时他也注意到了诗的主体性和艺术性,从而把诗歌现实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② 吞吐容纳中外古今的气度。 艾青的诗歌表现出诗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继承,同时也明显的留有西方象征主义、印象派诗歌艺术的影响痕迹。

      ③ 对形象、形式和语言方式的重建。在诗歌形象上,艾青避免了当时存在的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保证了诗的整体质量;艾青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艾青体叙事长诗,他的长诗代表了当时长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特点是:通过人物特写揭示人物灵魂,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始终保持着抒情性、诗意化的特征,在总体上有着雍容的风度和浩荡的气势;语言上,艾青的诗歌是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他的诗朴素、严谨、语言深入浅出,具有生活实感,因此能够走向民众。

      七月派诗人群:在艾青的影响下诞生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发轫以1937年《七月》杂志的诞生为标志,这群诗人以胡风、绿原、阿垅、孙钿、邹荻帆、冀汸、鲁藜、牛汉等为代表,追求对待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要持一种突进与结合的态度,强调诗歌的现实性和、个性、艺术性。他们的诗气质狂放、勇敢自信,诗歌内容以描写忧患、郁愤、苦难、苦斗,抒情风格是喷发型的,明朗、朴实、激越、豪放。

    [艾青的诗歌创作]

    1.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句子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语录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说说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名言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诗词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祝福

陆机创作的拟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夏天菜花的古诗 泳柳的古诗 描写花的古诗谜语 形容灯会的古诗 描写雪洁白如玉的古诗 描写拟人的古诗再加题目 咏华山古诗的华第几声 关于春节吃汤圆的古诗 在家看书的古诗 关与春草的古诗 描写渔村的古诗画 宇的古诗ju 呼啸的古诗鲲鹏 描写四季的英语古诗 努力并取得成果的古诗 白题小像古诗带语音的 有名的古诗八个字 关爱老人和儿童的古诗词 中秋节的古诗静夜思 乐府诗与古诗的差异 望天门山古诗的诗思 关于艾草艾灸的古诗 一至八的古诗大全 关于红字的古诗 人教初二秋雨的古诗 古诗意象中的水 清明节的古诗清明夜 写景写物的十首古诗 写景的整首古诗词 形容源源不断的古诗词 关于旋鼓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