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关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 著名,智慧
  • 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女,她们或出身于书香门第、或长于名门豪宅、或来自民间市井、或落魄烟花柳巷,由于所处环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风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或婉娩、或凄楚、或缠绵、或悲恸,那一行行美丽的诗句,尤如一簇簇含香的奇花异葩,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在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建树的女诗人共有120多位,现存诗作300余首,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相关内容。

      1、许穆夫人: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当时,诸侯各国之间政治性通婚联姻盛行,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许国施以重礼,打动了她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篇,单从时间上来讲,比屈原的《离骚》还要早三百多年。

      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泉水》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载驰》抒发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爱不释手。

      2、蔡文姬:博学的流亡女诗人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文姬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经历正好与东汉末年朝代更迭、混乱不堪的时局惊人的相似。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她的《悲愤诗》用血泪书写自己坎坷的经历,同时也成了汉末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在战乱的年代生灵涂炭,最遭殃的当然是百姓。被乱兵所虏,辗转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后来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将她从匈奴赎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悲哀,她更是时代女性的代言人。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3、左芬:宫廷的“花瓶”女诗人

      左芬,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晋文学家,尤其擅长辞赋和诗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样,也是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缺点,就是长相丑陋。晋武帝司马炎本是好色荒淫之徒,听说左芬的才华后,居然把她纳入后宫。当然,晋武帝则选择娶个文人做妃子,意在彰显他自身的品位。

      可见。晋武帝并不是娶了个女人,而只是娶了个“女诗人”。才女左芬不过就是被皇帝选中的一个文学道具而已。这和宫里的一个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画也无多少差别。左芬虽不受宠,但还得完成作为才女“作诗作赋”的义务,扮好一个文学摆设的角色。她“受诏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题作文《离思赋》,这首赋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马炎对她吟诗作赋的本事非常满意,“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晋书》)。于是,宫廷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左芬总是要受命写些或者感人或者华丽的诗赋。事实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宫廷御用诗人,而不是嫔妃。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对于左芬来说,承受的是双重痛苦。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其次,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岂不痛苦?

      左芬的名声亚于她的哥哥左思,兄妹俩素来友爱。左芬被选入后宫,左思曾作《悼离赠妹诗》两首。所谓“悼离”,更与寻常离别不同,因为被征入后宫,咫尺便是天涯,生离亦同死别。左芬的诗仅存两首,其中一首《感离诗》,就是答左思《悼离赠妹诗》的作品,载于《艺文类聚》。其间,左芬写下著名的《啄木诗》,千古流传,因为啄木鸟是一种很丑陋的益鸟,所以这首诗被认为是左芬寄情所作。

      4、谢道韫:最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诗人气质的一个,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道韫,你觉得《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答:“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一听,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谢安称道韫颇有“雅人的深度”。

      谢道韫在王家*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静的隐士生活。

      谢道韫长于诗文,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女才子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

      5、薛涛: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

      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

      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远的成都*郊,至今还耸立一座薛涛“吟诗楼”,点缀着锦江玉垒的秀丽风光,那是薛涛晚年栖息吟咏之地。

      6、鱼玄机:大胆开放的女诗人

      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dan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后因**被处死。

      鱼玄机诗作大胆,多情,她几乎不掩饰强烈的感情和独特的思想,欢喜、悲哀、忧郁、柔情都会坦荡荡地跃然纸上。在她这里,打动人心的是扑面而来的真挚情感,而诗的章法和技巧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赠邻女》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我们尽可以去大胆追求宋玉这样才高八斗、风流潇洒的男子,又何必再为那薄情郎伤心呢?其思想之大胆开放在今天也觉得叹为观止。

      曾和鱼玄机交游的文士有:李郢、温庭筠、李*仁、李骘等。鱼玄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欢来招待客人,看谁不顺眼也可以一脚将其踢出门去。鱼玄机的生动、鲜活、泼辣、才华,迷倒了整个长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dan妇。可是,她的道观门前,还不是排成了长队?无怪乎她纵声大笑,要把天下无行的男人都视为脚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从自己的诗和文字里,照见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爱慕者,她将无处可逃。外表依然美艳绝伦的鱼玄机,内心却开始生出霉斑,开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这点。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的下场一样,鱼玄机24岁的时候,人人都看出来,她人老珠黄了。因为和丫环绿翘争宠,鱼玄机把绿翘打死了。而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被扫出门去的裴澄。鱼玄机被斩首了,终年24岁。

      7、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的女诗人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自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8、李冶:才情横溢的女诗人

      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吴兴人。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才。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大惊曰:“此女后必为失行妇人!”在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做女道士,后栖身开元寺为女冠。

      出家为女道士后,她又与许多诗人鸿儒交游,酬咏甚多。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鸿渐)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天宝年间,玄宗始闻知李冶诗才,特地召见她入京面圣。此时的李冶,已然是美人迟暮,没有了青春时的绝代风华。玄宗见了风韵犹存的李冶道:“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可见她曾经有过怎样的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结交朋友,赠送诗文。可她没有想到,京城的斗争太复杂,她认为的一次很*常的赠诗,竟然惹下了杀身之祸。

      兴元年间(784),朱渍起兵叛乱,以失败而告终,遂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在朱渍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经写给朱渍的诗,于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处死。

      可叹李冶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殒不得善终。

      9、李清照:独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诗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阅读全文]...
  • 我国古代文人别号

  • 诗人
  • 我国古代文人别号

      别号,指*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简称号。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国古代文人别号,欢迎大家参考!

      我国古代文人别号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

      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

      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

      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

      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

      芦山居士——宋·张元*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

      *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

      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

      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乌伤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 侠(北宋文学家)

      鹿门居士——米 芾(北宋书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

      云林居士——倪 瓒(元代画家)

[阅读全文]...
  • 古代的梁国是哪个朝代

  • 古代,语文
  • 古代的梁国是哪个朝代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的梁国是哪个朝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上有五个朝代六个以梁为国号的国家。

      1、春秋时诸侯国之一,西周时期秦非子的后裔的封国。春秋初期为同姓同宗的秦国所灭。

      2、东周时期战国七雄之一,梁国即魏国。战国中期魏惠王迁都大梁,因此魏国也称梁国,战国末期为秦国所灭。

      3、汉代诸侯国之一,汉高祖初年所置,梁王彭越被杀后,国除为郡。汉文帝时期再置,汉文帝把他封给幼子刘揖,是为梁怀王。梁怀王死后,徙代王刘武为梁王,王莽改制时被废。

      4、南北朝时期南朝之一的梁朝有两个(南梁与西梁)

      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南梁。梁武帝萧衍推翻南齐建立梁朝,一直沿袭到隋朝结束。

      (南朝第三个王南北朝—梁(公元546)朝。萧衍创建。都建康。历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永元二年(500),萧衍之兄萧懿被齐东昏侯萧宝卷杀害,三年,萧衍乘南齐君臣互相残杀,政局极端混乱之际,自襄阳举兵东下,攻占建康,并于次年称帝。国号梁,建元天监,历史上又称萧梁)

      南北朝时期,南梁被攻陷后对西魏称臣的西梁。

      (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国家。国都于江陵。又称为后梁。西元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杀害梁元帝之后,被西魏封为梁王的.萧詧于西元555年被西魏立为梁皇帝,并且对西魏称臣;但是西梁由于国土狭小,属地仅有江陵附*数县八百里地,先后是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但西梁也一直自居为南朝正统而与陈朝对立。而西梁也由于承续南梁的文化,而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

      5、隋朝末期,西梁宣帝曾孙所建后梁。

      (隋朝末年萧铣所建地方割据势力。萧铣,南兰陵人。为后梁(又称西梁)宣帝曾孙。隋仁寿四年(604),炀帝杨广即位,次年萧铣之叔伯姑母被册立为皇后,即萧皇后。)

      6、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梁。

      (*五代五代十国—梁、晋、岐、卢龙等镇(公元908)(见五代十国)之一。朱温所建。都开封。友贞即在开封称帝(先后改名锽、瑱),是为后梁末帝,又复年号为乾化三年。友贞猜忌方镇大臣,内部分裂,国力进一步削弱。龙德三年(923)十月,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开封,末帝自杀,后梁亡。)

[阅读全文]...
  • 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 长城,古代,语文
  • 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长城,历经数千年烽火的洗礼,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辉煌和光荣的同时,也目睹了令后世难以忘怀的灾难和伤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希望可以让你更加了解长城。

      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古代长城修建的朝代:西周。

      长城(Great Wall)又称,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就源于此。

      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统一天下后,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长城之称 。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关于长城的资料

      从2006年4月开始,*长城资源调查组的成员,就带着专业的技术工具一直在野外山间攀爬、测量。两年多以来,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走过多少山路,查找过多少处长城遗址,重复过多少次类似的动作,又在长城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队员们精心地呵护着脚下的碎石残土,他们知道,长城虽然至今还倔犟地挺立着它那历经沧桑的身躯,但毕竟已是一个耄耋老人,再也经不起任何外力的摧残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文物,长城一直以来都缺乏一套实时更新的全线状况资料,长城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从2007年起,由国家*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共同进行长城测量工作,借此得出长城的准确长度。

      根据明代史料记载,长城全长约6300公里。但一项由*长城学会组织的调查显示,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明长城墙体保存较完整的部分已经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不到30%,墙体和遗址的总长度不超过2500公里。其他朝代的长城更是不堪言说。长城遭受种种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保护、抢救性修复被毁坏和濒临毁坏长城的任务日趋紧迫。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跋涉,勘探队员们手拿先进的定位仪器和侦测工具,终于有了令人激动的新发现――河北省抚宁县北部的这三座地堡式防御工事,从未见于文献资料以及历史调查记述。队员们这次发现填补了长城防御设施类型的空白。

      三个地堡全都建在长城的墙体上,只有这一个保存相对完整,另两个大部分已经坍塌。从保存下来的这个地堡式建筑,可以大体看出它的防御特点。它建于长城墙体之内,便于士兵隐蔽,进行自我防护。墙上的射孔,便于随时监控敌情,展开进攻。这一防御设施的发现充分证明,长城作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绝不仅仅是一道城墙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是一座砖石砌成的保护墙,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求墙体坚实,牢不可破。因此,除了砖石本身的质地,稳固的衔接也成为一个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石头之间的固定,一般使用的是铁片,少量的使用石灰。山海关老龙头的海中部分,则采用了鱼尾榫进行固定。

      除了用各式材料人工修筑的墙体外,也有很多长城,巧妙地利用斧劈刀削般的崖壁作为天然屏障,将墙体与崖壁巧妙地结合,形成防御体系。

      秦汉筑起万里长城

      自春秋战国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就一直是中原帝王的心头之患。为防范游牧民族不期而至的进攻,历朝历代的诸侯、皇帝,都忙着建长城、修长城。这项任务就像火炬,沿着*的历史脉络,连绵不断地往下传递。

      秦统一*后,对秦统治形成威胁的主要是北方的匈奴。为维护和保障中原地区的安全,防御匈奴南下掠夺和滋扰,公元前214年前后,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所筑长城,基本上是在燕北长城、赵武灵王北长城及秦昭王所筑长城上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并将原来不相连接的空隙之地补筑上城墙,使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联贯为一。虽然自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都修筑了长城,但其少则数百里,多不过两三千里,只有秦始皇所筑长城逾万里以上,自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到了汉朝,匈奴单于多次率兵南下,直捣中原腹地。汉王朝因此大规模地修筑起由甘肃兰州至新疆罗布泊2000余里的长城与烽燧亭障,宣帝时亭燧更向西延伸至库车西北,保障了通往西域的大道畅通无阻。汉朝河西到辽东长城长万余里,加上罗布泊、库车一线的亭障以及内蒙古一带的列城、城障、列亭等,总长度在两万里之上,为历代之最。

      明代长城最为坚固

      建立于公元1368年的明王朝,在公元15世纪中叶后,将修建长城的工程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朝建国之初,被推翻的元朝残余势力退回到塞北,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时常侵扰边地,掠夺边民。为此,明朝开始对长城进行了断续的维护和修缮。

      这次重修长城的工程包括了山海关。这座成为万里长城形象代表的重要关城,由明朝大将军徐达亲自选址并建造完成。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也先部再次进攻明朝。明英宗朱祁镇率50万大军,北出居庸关,御驾亲征。

      居庸关,万里长城上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自古就是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朱元璋灭元之后,元顺帝虽然被赶出了大都,但仍想卷土重来,收复失地。居庸关是他南下的必经之路,加强居庸关的防御设施势在必行。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再次受命,重修居庸关城,它成为京城通往北部边疆的重要通道,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条交通干线。

      明英宗统帅的大军,在一个叫做土木堡的地方与瓦刺也先部相遇,明军惨败,明英宗被俘,数十万明朝军*全军覆没。土木堡之败成为明朝历史的转折点,从此,明朝开始调整防卫策略,再也不敢轻易出兵。公元1568年,在镇守边关的将领、蓟辽总兵戚继光的建议下,明朝开始大规模重建和维修长城。日益赢弱的明王朝,希望以长城为屏障,遏阻剽悍勇猛的蒙古骑兵南下。这次重建成为*历史上,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长城修筑。

      在*历代长城中,明长城的工程最为坚固,军事防御功能也最为完善。从一开始,长城的主要功能就是着眼于对骑兵的防御,到了明朝依然如此。因此,“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建长城的基本原则。

      金山岭是戚继光督造的长城中最精华的一段,修筑得坚固厚实,以完备的军事设施、精巧的建筑设计、险要的山地形势著称于世。戚继光最富创造力的杰作便是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楼。

      很多人只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但是,对长城的防御体系到底有什么特点,却是雾里看花,若明若暗。其实,长城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是一道孤立的城墙。除了烽燧、城堡等设施外,在重要的防守地段,还以城墙为支撑点,构筑起纵深防御工事。

      金山岭长城上就保存着一处较为完整的纵深防御体系,只是它被杂草树木所掩盖,被人们遗漏。整个防御体系以叫“库房楼”的敌楼为核心,外围包括三道军事防线,共同构造起立体防御。库房楼西面的一座山梁上,砌有道南北走向的高大城墙,叫支墙。支墙上筑有两座高大的敌楼和用来施放火炮的炮台。库房楼左右两侧200多米远的山头上,各筑了一个圆形了望台,可以及时观察远方的敌情。支墙与库房楼相通,遇到攻击,防御者不但可以利用支墙进行机动,还可以对入侵之敌形成腹背夹攻、合击之势。这种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防御工事,易守难攻。

      类似的防御体系在长城上还有很多。河北省板厂峪长城上,这个敌楼下就有一道类似的挡马墙,形成了第二道防线。这些防御攻势大多在时光的流逝中被破坏,因而被人们所淡忘。

[阅读全文]...
  •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四大发明是*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造纸术

      西汉初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初,北*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早四个多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

      宋元时期,我国已有套色印刷技术。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这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3、火药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运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突火枪”,13世纪传入*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4、指南针

      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和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古代的四大发明家

      1、张衡:张衡南阳西鄂人,*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在东汉时期担任郎中、侍中等职位。公元前132年在朝中做太史令的时候发明地动仪。这一伟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木圣。

      2、毕升:毕升北宋蕲水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他根据*时生活中的经验来总结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在胶泥片上刻字然后用火烧成硬块就成了活字,这一发明当时广泛推广。

      3、蔡伦:蔡伦东汉桂阳郡人,著名的造纸术发明者。曾在汉明帝时期在宫中担任中常侍,他总结了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挑选比较好的树皮还有麻布以及旧的渔网,然后切断放在水里面泡着时间长了就会腐烂,然后再将原料捞起来不停的搅拌直到成浆,最后用竹篾将它挑起了就成了纸,这种纸被人们称为蔡侯纸。

      4、杜诗:杜诗又称杜君公,人们称他为召父,是光武帝时期侍御史。他在南阳做太守的时候制造了水力鼓风机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水排是利用水力鼓动鼓风设备向铸铁炉里压送空气,用水排来代替人排,这样提高了百姓的劳动生产率。

[阅读全文]...
  •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社会上*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印刷术: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最早的雕版印刷制品《金刚经》。

      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毕发明。

      3.指南针: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针的雏形,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

      4.火药:发明时间不详,唐末广泛用于军事。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

      (二)农业

      1.《胜之书》:西汉,我国最早的农书。

      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有外国水利知识。

      (三)医学《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书

      1.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春秋,脉学之宗。

      2.张仲景:东汉,《伤害杂病论》,医圣

      3.华佗:东汉:神医,麻沸散(世界最早),五禽戏。

      4.孙思邈:唐,《千金方》,“药王”

      5.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医药巨典。

      (四)天文历法

      1.《春秋》: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关于天文学的著作。

      3.僧一行:唐朝,《大衍历》,最早测出本初子午线长度。

      4.沈括:宋朝,《梦溪笔谈》,“十二气历”,改进二十四节气。

      知识延伸:二十四节气

      春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

      冬至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

      反映季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反映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反映寒热程度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现象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反映气温变化

      白露、寒露、霜降

      反映自然物候

      惊蛰、清明

      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

      小满、芒种

[阅读全文]...
  • 古代爱国情怀的古诗

  • 爱国,古代,情怀
  • 古代爱国情怀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爱国情怀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3.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4.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5.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6.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郑思肖《二砺》

      7.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9.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0.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1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14.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1.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2.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6.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7.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9.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10.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3.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14.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17.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8.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19.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阅读全文]...
  • 简论我国古代的公文保密制度

  • 古代,文学
  • 简论我国古代的公文保密制度

      作为一种重要的公文处理制度,公文保密制度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过对其进行研究却较为薄弱。其实,公文保密作为古而有之的信息防范行为,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而古代各个王朝都十分重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古代的公文保密制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从公文之外进行保密

      公文保密制度自夏朝之后,开始慢慢的发展,在商朝设立守藏史,他们的主要职责专门负责保管*公务文书和典册,除了他们其他人无权查看,到了周朝取代商朝以后,也继承了商朝的公文保密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天府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最早的中央档案馆,天府也是最早的官府档案馆。《周礼》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禁令。”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公文保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个诸侯国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止公文泄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文书上以玺印封缄,并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在接到公文的时候要查看印玺以及泥封是否完好,来判断公文在传递的过程中是否被他人窥测等。

      到了秦汉时期,公文出现了泥封,《旧汉仪》记载:“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当时的公文主要是竹简,上奏的官员要仔细将竹简捆好,并在上面糊上泥团,在泥上印上自己的玺印,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让泥变得干硬。随后将奏章送上去比如送给皇帝,然后皇帝要自验査,如果看见封泥完好,没有被奸人私自偷拆阅 览,才可敲掉泥封壳御览。特别是在1995年陕西西安北郊相家巷村一处发现了2000多枚秦代封泥,封泥上的钤印显示,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官员都使用泥封的方法传递秘密公文。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种泥封在运输的过程中也难免破损,毕竟泥封容易破裂,于是在西汉出现了“斗检封”,“检”就是一块竹、木板,在其中间挖出上小下大的覆斗状空间以容纳封泥,两边穿孔打通以穿过系绳,封装时将封检和文牍按照一定的规则捆绑在一起,系扣结在封斗处,封泥厚度与封检齐*,再钤以印戳。覆斗状保证了封泥不会脱落,封检保证了封泥 不会意外损坏,提高了秘密文书封装的稳定性。

      此外西汉还出现了一种皂囊重封”的封装方式,皂囊是一种双层口袋,黑布面、白布里。 “皂囊重封”是指皇帝先对书简进行玺封,放入黑色布袋后,由尚书令或是御史中丞在布袋外再用自己的印在外面加封,实现了双重加密。不光是皇帝下的诏令,汉代臣民给君主上书也有重封。

      到了宋代公文保密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真正的保密制度,宋代建立了“实封”制,也就是说官员呈奏的秘密文书,皆须将其封皮折角重封,两端盖印,无印者书官名,封面不准粘贴摘要。官员在外地呈奏的秘密公文,只贴“系机密”或“急速”字样,并规定,若发现依例应该实封而未实封的公文,其主管官员将被严惩。

      到了清朝,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具折人必须将奏折放入封套,再放入折匣并锁好,才能交给他人呈进。

      饶旬宣所作《饶嵩生折谱》对封套有这样的描写: “请安折封套,外用云龙黄绫,内用黄粉笺裱。长六寸四分、宽三寸一分、上下掩首各宽五分。”“折匣长八寸八分,阔四寸四分,高一寸五分。内用黄绫裱底,外用黄漆漆之。”雍正二年十一月上谕中,有“朕将内制皮匣,发于诸臣,令封锁奏达”的字样,密疏应该是内外两层,外面是木头匣子,里面是一个活动的、可以取出的皮匣子。雍正五年,福建巡抚常赉官署失窃,丢失了钥匙,于是只得向将军石礼哈借用开锁,可见木头匣子外面是有锁的,应该还不是寻常的锁。

      所以说*古代采取了不少措施保护公文的。

      二、从公文本身进行保密

      这个主要是针对当时公文的书写进行规定,以达到公文的保密性,其实公文书写是比较严格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相关官员要亲自誉录,一般不能代笔,并且不能有外人在场,书写完毕后加盖自己专属的印章,确保公 真实性。在明朝朝有更加严格的规定,必须要用楷书,而且要保持页面干净整洁。

      2、书写公文是一件比较严格的事情,比可能一蹴而就,有时候也需要草稿,但是正是公文形成之后,草稿要注意销毁,为就是保密性。对于起草公文的机构,也要求比较严格,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比如唐朝的中书和门下两省是决策和审核机构,如果想要入内必须要向御史台报备。最严格的的还是当初清朝的军机处,在军机处所用听差皆选用十五岁以下不识字 的少年;各部院大小官员都不得擅入 军机处,其窗前、阶下均不许闲人窥 视、站立。为的就是公文行文的保密。

      3、重要公文不能在私人住所 撰写,怕被家人发现,这是出于信息保密的需要。不仅不能在家起草公文,就是在家也不能讨论朝政,当然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

      三、对泄密的惩罚

      制度再怎么好,也需要有人执行,当然也会泄密,公文很多的时候里面含有官府的决策等,泄露给相关人员可能会有巨大的`利润自然会有人冒险泄露,所以对于泄密自然要进行处罚,所以古代人不仅注重保密措施的细节严密,同时对泄密之人,无论 他是不小心说漏,还是“正大光明” 的言说,都要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

      公文保密制度比较完善是形成,唐朝对于泄密公文的官员根据泄密程度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其中规定每个盗窃*文书的人,要服刑劳役两年;偷盗普通公文书,要“杖一百”;而重要的文书,又要“加一等”。同时也规定, 每个收发官文的人如果私自査看官文 内容,根据不同的行为,处以不同数 值的杖刑。

      唐朝就有宰相顶风作案被皇帝给惩罚,唐德宗时期的宰相窦参,在宰相任上的时候就经常给自己的侄子窦申商议官员的任免,甚至有些公文也给侄子看,窦申为谋求钱财,在叔侄俩达成一致后,便暗地泄密到被任命为为官的人耳中,以此收取那人的贿赂,"泄密”成了叔侄二人的生财之道。唐德宗大怒,将其二人贬官并且进行严厉的惩罚。并且《唐律疏议》中规定,“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

      《明律·吏律·职制》中规定: “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侍人员互相交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也是怕泄密,毕竟这些人能够接触到公文,一旦泄露出去产生的后果相当严重。

      所以古代对于公文十分重视,不仅催生出了保密措施,也出现了惩罚措施,形成完成的保密制度,这对现在的保密工作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阅读全文]...
  • 关于古代爱国的古诗大全

  • 爱国,古代,古诗文
  • 关于古代爱国的古诗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古代爱国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州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阅读全文]...
  • 有关古代爱国的古诗句

  • 古代,不易
  •   1、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2、若顺*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3、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4、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5、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8、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9、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0、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4、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5、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16、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17、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秋逢甲《春愁》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19、*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2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2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23、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24、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25、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6、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27、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28、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9、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0、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2、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33、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34、试听别语慰相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5、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6、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调·其三》

      37、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38、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3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0、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41、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44、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5、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46、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7、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48、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49、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50、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51、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52、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我国古代朝代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舞美的句子 漂亮表示出色的句子 用犹如仿写句子 睡前一杯红酒的句子 自己要爱自己的句子 一句话伤心透心的句子 那些伤感的句子我哭了 关于穿越火线的句子 骂人为老不尊的句子 描述猫的外貌的句子 形容麻烦事多的句子 默默无言的句子 疾如风完整的句子 山水优美句子 形容火车站的句子 超拽霸气的爱情句子 赞美动手能力强的句子 情侣相见恨晚唯美句子 男人狠心的句子 描写枫树的优美句子 被怀疑的心情句子图片 人不能忘恩负义的句子 一家亲的句子 形容古代战场的句子 描写气球的句子 温暖人心的英文句子 双11搞笑句子 心情兴奋的句子 形容赣江的句子 以景抒情的句子 做个善良的人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