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关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叶圣陶的名言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叶圣陶的名言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叶圣陶名言名句

  • 名言
  •   叶圣陶名言名句

      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4、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5、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6、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7、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8、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1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1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2、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13、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4、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5、理想是事业之母。

      16、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17、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18、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19、教育就是*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惯,只要熟练的成了*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

[阅读全文]...
  • 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说过的名言名句

  • 名言
  • 1、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2、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3、无论哪一种潜质,要到达了*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潜质。

    4、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5、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类别:学*

    6、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7、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

    8、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9、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10、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11、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1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1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14、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15、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16、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

    文字的好*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17、教是为了到达不需要教。

    18、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19、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2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2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22、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23、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须教类别:教育

    24、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当教师只是暂局。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

    2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类别:教育

    26、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27、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因此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28、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29、在现代*做一个人,决不可放下丰富自我,充实自我的每一个机会。

    30、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31、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32、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33、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34、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潜质。

    35、养成*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36、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务必具有的一种生活潜质。

    37、培育潜质的事务必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务必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38、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要先做到。

    39、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构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40、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类别。

[阅读全文]...
  • 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说过的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语录
  • 1、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2、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3、无论哪一种潜质,要到达了*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潜质。

    4、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5、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类别:学*

    6、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7、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

    8、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9、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10、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11、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1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1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14、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15、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16、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17、教是为了到达不需要教。

    18、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19、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2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2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22、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23、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须教类别:教育

    24、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当教师只是暂局。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

    2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类别:教育

    26、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27、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因此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28、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29、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下丰富自我,充实自我的每一个机会。

    30、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31、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32、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33、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34、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潜质。

    35、养成*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36、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务必具有的一种生活潜质。

    37、培育潜质的事务必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务必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38、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要先做到。

    39、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构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40、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类别。

[阅读全文]...
  • 叶圣陶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4、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5、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6、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7、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8、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1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1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2、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13、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4、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5、理想是事业之母。

[阅读全文]...
  •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叶圣陶教育名言

  • 名言,教育,名人名言
  •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叶圣陶的名言名句,以及叶圣陶教育名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2、教*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

    3、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4、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5、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6、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7、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8、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9、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10、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11、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12、语文老师要加强进修,边教边学,以身作则,自觉觉人。最要紧的是自己能读能作,不至于读而不懂,作而不通。

    13、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4、知识不能凭空得到,*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

    15、理想是事业之母。

    16、不要使用不足以看出学生精读效果的考问方法。

    17、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18、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19、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2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21、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22、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23、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24、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2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26、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27、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28、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29、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3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31、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32、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33、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34、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35、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36、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37、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8、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39、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40、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41、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42、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43、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44、养成*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45、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46、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的一串过程。

    47、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48、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49、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50、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阅读全文]...
  • 叶圣陶教育名言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名言,教育
  • 1、儿童时期如不经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

    2、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3、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4、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5、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6、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7、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8、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

    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1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11、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2、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13、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14、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5、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16、凡是带点儿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样:自己做不到的,别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想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样来。

    17、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18、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19、知识不能凭空得到,*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

    20、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21、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22、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23、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24、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25、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26、不要使用不足以看出学生精读效果的考问方法。

    27、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28、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当教师只是暂局。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

    29、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0、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31、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32、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33、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34、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35、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36、所谓学*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37、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38、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39、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0、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41、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42、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43、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44、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45、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46、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47、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48、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49、语文老师要加强进修,边教边学,以身作则,自觉觉人。最要紧的是自己能读能作,不至于读而不懂,作而不通。

    50、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的一串过程。

    51、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阅读全文]...
  • 叶圣陶荷花赏析

  • 荷花,经典
  • 叶圣陶荷花赏析

      荷花一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叶圣陶荷花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花大色艳、清香四溢,出淤泥而不染,被誉为“花中君子”.叶圣陶老先生正是这样,他的性格基调随着向现实人生的迈进,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个由天真、乐观到忧郁、深沉,由享受美好到沉醉其中的状态。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盛开的、素雅的白荷花,作者观花而触景,沉醉其中,与荷花合二为一的感受。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姿态不一,素雅明艳、栩栩如生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那处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处处都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可以说是一篇沁人心脾、凝神遐想的佳作。

      文章分为:嗅其香——观其形——赞其美——变其身——醒其神五部分。

      嗅其香,开门见山

      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这就开门见“花”.如果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读者便会离神了。开头共有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准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干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因为闻到清香),结果(所以赶紧往池边跑)。很干净,但写作效果却不仅仅是这样,他引发了读者的读书期待,一个“赶紧”反映出作者的迫切心情,把读者的心紧紧捉住,从而对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有所期盼。可以说达到了读者要知道的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却特别想知道的效果。

      观其形,素雅绘心

      表面看来是一池白荷花,显得素雅、高洁,并不跳跃。而读下去却被那白的明艳、白的活泼而打动,相信作者此时的感受也是如此活泼的、跳跃的、澎湃的。 “不少了”“挨挨挤挤”“冒”反映出花多,与第一部分“嗅其香味”呼应,这么多的荷花难怪作者“一进门”就被深深吸引。这一个“冒”很是了得。其一,写出花多、叶多。其二反映白荷花向外透、向上升的那种生命力,艳丽夺目,卓尔不群。其三,画面感极强,产生联想的空间,由静生动,富有跳跃之感。随后,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样的对称句“有的……有的……”,确实说明了荷花开得不少,这样开的,那样开的,这样开的像什么,那样开的像什么,仅仅三种不同姿态的花便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其实读者需要知道的不只三句话而是一个画面。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文章,它可以反映出叶老先生笔墨的精湛之处。文章讲一个画师给了每个徒弟大小一样的纸,让他们尽量画出最多的骆驼。最小的徒弟只画了两只骆驼,起伏的山峦,用智慧取胜。正是让人保有想象的空间这一处理方法以少胜多的。回到《荷花》第一个姿态“才两三瓣”象征开始。你会想到四五瓣吧?六七瓣呢?向左的,向右的呢?第二个姿态“全展开了”象征奔放。高的、低的,远处若有若无的,*处芬芳争艳的,简直太多了!第三个姿态“饱胀得”“破裂似的”象征期盼。这句话是作者情绪上升的体现,也是对一池荷花尽收眼底的强烈感受。三种姿态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读到这里,下文会出现叶老先生想象自己就是荷花便不觉奇怪了。

      赞其美,鲜活顺畅

      在领略荷花不同姿态的风韵之后,作者连用两个“美”字,对荷花产生赞叹之情,在这里显得顺理成章,格外顺畅。既是对文章的一个小结也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很美”“也很美”“都很美”“太美了”……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看看这里,会觉得大自然真了不起!作者真了不起!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传神之笔在“活”字上,一个“活”字写出了荷花生机勃勃的美,让一池的荷花动起来,让荷花明艳起来。作者通过赞美“画家”来达到赞美一池荷花的目的,其隐含的意思是这一池荷花自成一画,栩栩如生,是大自然的杰作。作者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活灵活现”地传递给读者,文章便也是“活”的了!

      变其身,凝神展魅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写照。作者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仿佛自己就变身成为了一朵荷花。随着作者自己变身为荷花,描写的角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感情高度投入,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情趣——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再次说明了,美丽的荷花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从刚刚的“活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墙壁上的“龙”,当作者融入其中的时候,便是“画龙点晴”了。“我”化作一朵白荷,风起时,与一池荷花随风舞动;风静时,静立池塘倾听蜻蜓、小鱼的谈话。多么美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 “我”与大自然在此时融为了一体,描绘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与读者产生了极强烈的共鸣,再现文章的魅力。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醒其神,首尾呼应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见山点明赏花原由。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结尾醒神与段首相呼应。

      对美的向往追求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结尾从幻想到现实略显失落感,比较符合作者的创作基调。但凭借“我是在看荷花呢”几个字,也能表现出作者看到的是真实的,想到的是美好的,感受到的是神奇的。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的文章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事物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鲜明活泼,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入注目”,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荷花》这篇文章将荷花高洁、素雅的形象描绘于心,将栩栩如生的画面鲜活示人,将美好的憧憬凝神聚心,是一篇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文章。

      《荷花》叶圣陶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一身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结构分析】

      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来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这是作文的头;

      最后一句: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全文的脚。

      去头去脚,就是全文的身子。

      【写作、分析、阅读、积累是一回事】

      *时我们对孩子的语文,总会有什么写作、分析、阅读、积累等的要求。但我们要讲,写作、分析、阅读、积累,这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所谓的阅读,或者讲深度的学*,是需要分析的。分析,主要来讲,就是结构的分析,就是“作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的分析。分析到位了,阅读就到位了;而阅读到位了,才有了所谓的积累。如果没有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书、翻书、甚至是扫两眼地扫书,那是不可能有积累的。这个问题,也正是很多孩子看了很多的书,但一拿起笔来写作,就愁眉苦脸、下笔无文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真正地有了分析,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积累,写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今天以及以前,甚至以后的分析、讲评和欣赏,都是在阅读,在积累,在讲写作。可以讲,如果写作有问题,说明分析有问题。如果阅读不到位,说明理解就不到位;阅读不到位理解不到位,最后也会集中体现在写作上有问题。

      刚才我们看了本文的头。开头的第一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天天在讲,就是要开门见山。开门见山,不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从名家名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共性。开门见山是作文的正道。特别是孩子们刚开始学*作文,更不能一咕脑地给孩子灌输花里胡哨地开门之术。大道至简,就只需跟孩子讲——开门见山。

      这篇课文题是《荷花》,所以本文的头——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这就开门见“花”。如果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那孩子的作文必定写“花”了,写乱了,写跑了。

      开头共有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准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干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因为闻到清香,结果……所以赶紧往池边跑。)

      以前讲过一些孩子的作文,有些孩子本来的作文,开头是写得很干净,但有些妈妈在辅导的时候,非要写个几月几日几时几分来到公园。想必《资治通鉴》也写不了这么具体的时间。交待清楚即可,不必过多赘述。在不必要赘述的`地方,讲得过细过多,不仅是赘述还是赘肉。

      那么,什么是必要的?什么不是必要的?《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就讲了一个大原则:字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本文的中心是荷花,所以一切就要为“荷花”服务。而不是为寅时卯刻服务。

      【未见花影,先闻花香】

      本文的头,是开门见荷花,且是开得干净利落。四句话,写得很干净,不拖泥带水。在开头中,还有一个技法要讲,就是香法。未见花形,先闻花香,这是正理。以前讲过一个孩子的作文,叫《八月桂花香》。

      我家院落里也有好几棵桂花树。离着几条街道,隔着几道院墙,都能老远闻到。寻香进院,桂花的香会扑得你醉。

      桂花树,整个像一把大伞,撑立在院子里。树上开满了桂花,一团团、一簇簇。叶子再茂密,却也挡不住它们竞相开放。似乎黄花去抢那一片雪花花,也似乎白花去争那一分金灿灿。仔细一看,它们我挤你,你挤我,像线团、像棉花、像雪球,挤挤挨挨地聚在一起,亲密得不分开。吹来一阵微风,小小的桂花随风飘扬,洒落在我的身上,仿佛下了一场金银般的花雨。身上也像被它的香感染一样。我拾起落在地上的一朵,它有四片小小的花瓣,像小朋友张得大大的小嘴,可爱极了。

      这篇文中的“寻香进院”与本文中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其基本的原理技法是一样的。

      同样的,有一首唐诗:

      《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如果说写花闻不到花的香,那花就不称其为花。写作文的道理就在其中。写作文描写一个东西,只是写这个东西长的样子,还不能称其为生动。有声音、有香味、有触摸的感觉、有想象,才能生动。这就是“六根六尘”的重要性。“六根六尘”之法,可以把一件事物写得生动、立体、多面。

      【来看身子】

[阅读全文]...
  • 关于叶圣陶的对联集锦

  • 对联,写作
  • 关于叶圣陶的对联集锦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对联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你知道对联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叶圣陶的对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叶圣陶(1894-1988),又名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二十年代与茅盾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抗战时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建国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作协顾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主促进会中央*等职。著作甚丰,也留下了不少联语。

      叶圣陶的对联

      天高地迥;

      心旷神怡。

      ——题长沙天心阁

      得句疑人有;

      看书不厌忘。

      ——集句对俞*伯

      得失塞翁马;

      襟怀孺子牛。

      ——赠友

      精心参妙绪;

      刻意谱新声。

      ——赠某作曲家

      雁山灵秀所钟;

      烈士精神不朽。

      ——题浙江雁荡山烈士公墓安息亭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题某抗战家属春联

      情超哀乐三杯足;

      心有阴晴万象殊。

      ——赠王伯祥

      观钓颇逾垂钓趣;

      种花何问看花谁。

      ——自题

      花好月圆,心清人寿;

      酒甘茶熟,曲雅香温。

      ——赠郑滨之夫仉君

      信步园林,以诗酒自适;

      小遗风范,而丘壑独存。

      ——集朱古徽词句赠谢国桢

      一别判人天,永忆皆为三楚旅;

      万方犹困厄,应悲不见九州同。

      ——挽吴梅

      治许唯段桂严王是宗,由绚烂归*淡;

      说易在阴阳爻象之外,化腐朽为神奇。

      ——代*语文学会挽胡朴安

      生命何足重,妻子何足恋,刀锯何足畏,所争者真民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渭大丈夫。

      ——叶圣陶、郭绍虞等挽李公朴、闻一多

      附

      识才育才,慧眼匠心,文苑卿云颂伯乐;

      撰稿编稿,披肝沥胆,书林泪雨哭宗工。

      ——马萧萧挽叶圣陶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1894年10月28日诞生于江苏苏州一清贫的市民家庭,1988年2月16日病逝于北京。原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笔名有叶匋、允倩、斯提、郢、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因家庭生活困窘无力升学,1912年至1923年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任教,对教育界状况和知识分子情态了解甚深,为此后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青少年时期即酷爱文艺,曾为诗社“放社”盟主。1911年开始发表诗歌及文言小说等。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其创作一发不可收。1921年参予发起新文学第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作品数量之多、体裁之广、知识分子形象刻划之真切,颇为新文学文坛所瞩目。小说《隔膜》、 《火灾》、《线下》、《城中》诸集,在关注妇女命运、憧憬人生的“美”与“爱”、思考知识分子道路的同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卑琐的人生。” (茅盾语),成为新文学作品中放射异彩的独特篇章。同期,开创了现代童话创作这一新型文学体裁,童话集《稻草人》和此后出版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字优美、清新,想象丰富、诗意盎然,寓善恶、美丑的评判于浅易的故事之中,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散文合集《剑鞘》、新诗合集《雪朝》中的作者诸篇,笔致诚朴、淡雅、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作家的人生评价和创作才华。

      1922年与朱自清等创办新文学第一个诗刊——《诗月刊》。

[阅读全文]...
  • 叶圣陶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3.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的一串过程。

    4.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5.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6.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7.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8.养成*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9.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10.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11.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12.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类别:教育

    1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类别:教育

    1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类别:学*

    15.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16.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

    17.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8.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19.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20.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21.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观的根基。

    22.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23.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24.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25.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26.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27.教*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

    28.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29.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30.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31.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2.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33.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34.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35.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36.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37.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38.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3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40.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41.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类别:成功――叶圣陶

    42.理想是事业之母。类别:事业――叶圣陶

    43.读书忌死读,死读?牛角类别:读书――叶圣陶

    44.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类别:学*――叶圣陶

    45.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类别:教育――叶圣陶

    46.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类别:教育――叶圣陶

    47.读书忌死读,死读?牛角类别:学*――叶圣陶

    48.理想是事业之母。类别:理想――叶圣陶

    49.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类别:教育――叶圣陶

    50.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类别:教育――叶圣陶

[阅读全文]...
  • 叶圣陶的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 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6、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7、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8、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0、理想是事业之母。

    11、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1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3、不要使用不足以看出学生精读效果的考问方法。

    14、教育就是培养*惯。

    15、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16、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17、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18、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19、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2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惯。

    21、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2、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3、儿童时期如不经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

    24、*惯就是由于多次重复和长期练*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25、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26、知识不能凭空得到,*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

    27、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28、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29、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诸种心理能力中,想像力仅开发利用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30、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31、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32、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33、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4、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35、语文教学需采用启发诱导,温故知新,阅读与写作,精读与略读,经师与人师等相互结合的方法和原则。

    36、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37、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38、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39、语文老师要加强进修,边教边学,以身作则,自觉觉人。最要紧的是自己能读能作,不至于读而不懂,作而不通。

    40、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鄙意则谓今日而言教育,此一点首宜打破。

    41、凡是带点儿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样:自己做不到的,别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想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样来。

    4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43、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44、所谓学*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45、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46、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47、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即“预*—讨论—历练”;其中“预*”在课前完成,“讨论”以课内为主,“历练”则以课外为主。

    48、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使学生养成读书之良好*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49、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50、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51、学生在课内“精读”的基础上,课外要进行大量的“略读”和“自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句子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语录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说说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名言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诗词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祝福

叶圣陶的名言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恨自己无才无能的古诗 含有醉字的古诗词 父母对女儿的爱古诗 描述放风筝的古诗 描写冬季景色的古诗词 描绘春光和儿童的古诗 描写庐山的古诗五言 梨花颂的古诗词 跟古诗有关的绘画作品 关于自我批评的古诗 关于简单的早的古诗 关于的早的古诗 关于节日的典型古诗 关于空气的古诗 写春天花开灿烂的古诗 泊船瓜洲的古诗配图 形容壮观景色的古诗 描写动植物的古诗大全 保护水源的古诗 唐李世民的古诗 古诗改变的歌 带梧的古诗 大手拉小手的古诗 明月思乡怀亲的古诗 关于新学期新打算的古诗 指挥的古诗 女子对男子示爱的古诗 有关爱国的古诗格言 秋天说明秋天的古诗词 古诗中涉及的星宿名称 好的古诗一百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