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关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有粲和宸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带有粲和宸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王粲:七哀诗

  •   《七哀诗》

      作者: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注释:

      1、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2、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3、中国:中原地区。

      4、委身:置身。荆蛮:即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5、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6、完:保全。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7、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安县东。岸:高坡、高冈。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8、《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9、喟(亏)然:伤心的样子。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着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翻译: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

      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

      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

      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

      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

      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

      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

      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

      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

      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

      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

      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赏析:

      “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这是望文生义。元人李冶《敬斋古今黈》云:“人之七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乐、爱、恶、欲皆无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谓之七哀也。”亦颇牵强。《七哀》是乐府歌辞,今人余冠英说:“所以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上的关系,晋乐于《怨诗行》用这篇诗(指曹植《七哀》)为歌辞,就分为七解。”(《三曹诗选》)较有道理,可以参考。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长安。东汉都城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乱,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复”,值得注意,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公元190年(初*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此时为了避难,又要离开长安。这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中国”,中原地区。我国古代建都黄河*,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荆蛮”,指荆州。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国本称为荆,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楚在南方,故称荆蛮。这两句是说,离开中原地区,到荆州去。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与自己是同乡,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这两句是互文,“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

      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原。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场战乱造成的悲惨景象,曹操《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咏是同样的情景,可以参阅。以上是“鸟瞰”,下面六句写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六句同样紧承“出门无所见”。诗人见到的不仅是“白骨蔽*原”,还有“饥妇人”弃子的事。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因此,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吴淇说:“‘出门’以下,正云‘乱无象’。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六朝选诗定论》卷六)张玉谷说:“‘出门’十句,叙在途饥荒之景,然胪陈不尽,独就妇人弃子一事,备极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顾,塞路死亡,不言自显。作诗解此举重该轻之法,庶几用笔玲珑。”(《古诗赏析》卷九)都道出了这种写法的艺术特点。这种写法对杜甫是有影响的,所以何焯说:“‘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义门读*》卷四十六)

      妇人弃子的惨景,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诗人乘马继续向前行进。“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汉文帝是汉代的明君,史书上赞他“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汉书·文帝纪》),有所谓“文景之治”。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

[阅读全文]...
  • 心灵之粲然(组诗)

  • 心灵
  •   ◎心灵之粲然    在天地之间,悄悄醒来  我如不小心  撞入秋黄的夕阳  看流失的青春荒芜成沙    我在山头,茫然伫立  时间的浪涛泛起隐藏的狰狞  诸峰如花  冷漠透着残酷,起伏秀美和雄壮    有些怜,夕阳很脆弱  仿佛若有那么一声微小的叹息  就能被击碎  一碎,可就是一夜辗转    山峰很质朴,很倔强  任满山枝摇叶晃,风雨肆意而为  我在山巅或蹲,或立,或躺  这是我的面对,山听见我清晰的心跳    我想守着我爱的人  我想让风景迷醉我在意的眼睛  这个秋天生命不失温暖  我的眼泪,滋润心灵之粲然    ◎尽染层林    窝在夕阳的茧里  我心漂浮  破旧的帽沿舔着云层的情怀  眼缝里群山绵延    背上属于自己的秋天  孤单的无言  走走停停,秋色渐深渐沧桑,  脚印天涯深浅,包囊沉重压肩    陌生的路径不用去寻  往来交错无须去找  用自己的视角捕捉虚无的画面  稍纵即逝,多少于心    秋色印记的采撷  总是如此让人憔悴无力  山风里,我找到一丝干净的微笑  这一刻,心神尽染层林    ◎秋叶正红    秋天的火柴  点燃一张张写满念想的纸张  风助火势,燎原  飞絮天涯,引燃一座座沉默的山岗    我若山坡上一颗小草  一个小角色  凉风中摇动,期望沾染斑斓的色调  秋色之媚,我亦醉倒    如在音符里孤独的行走  一不小心就感慨,一不小心勾起内心的独白  人间最不缺的是遇见和离别  芸芸纵生,谁懂风叶舞之美妙    我借用一阵风的擦肩  学做一枚叶子  坚定停泊在大地的肩膀  等一个回眸,唤醒一颗心的明了    ◎时光    心都碎了  碎落在窗外  闪烁或*凡,溃散的时光  一直用清闲的外表  拉走我内心最真的念想    关不上  也不想关上  诗意纵横的一角  最自然的美  来源于土壤生出的朴实梦想    屋外的小路  往日的足迹在雨水里泥泞凋谢  隔绝在外的心  湿漉漉的格外活跃  笔在我手里挖出一道道引水的沟渠    秋日的思念纷纷成熟脱落  叶的脉络里  惆怅,愁绪都不再含蓄  让一些去不掉的哀怨,也随着落叶溶解  在一江潋滟的秋光中,踏上归途

      编辑点评:

      秋之粲然、秋之层染、秋之红艳、秋之时光,光与景相互交替,洇染成一幅幅柔美与雄壮的画面。看那天地之间,撞入秋天的夕阳,波涛云起,叹一袭秋梦,迷醉了双眼,生命走过的年华,温暖与淡然都付与其中。心在漂浮,背负多视角的虚无,秋意渐*涂抹沧桑,多与少,尽染得重重叠叠印记。那红成一片似火骄阳的山岗,又似写满张张念想的纸张,或许遇见和分别,才有风舞叶旋狂乱的色彩。漫飘的风景,始终关不住诗意阑珊,屋内窗外,诗里诗外,在归途,在梦里。组诗韵律跌宕起伏,笔调清晰自然,寄情于景,浑然一体,逼真的秋景图亮丽眼前,无限的暇思和柔情轻起诗行里。欣赏力荐美诗!遥祝作者秋安!

[阅读全文]...
  • 宸字开头诗句-含有宸字的古诗

  •   带有“宸”字的诗句(或词句)都有什么?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

      云

      【唐】李中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静与霞相*,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 宸。

      张说 【侍宴水赋得浓字】 千行发御柳,一叶下仙筇。青浦 宸 游至,朱城佳气浓。云霞交暮色,草树喜春容。蔼蔼天旗转,清笳入九重。

      卢纶 【送静居法师】 五色香幢重复重,宝舆升座发神钟。卜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九天论道当 宸 眷,七祖传心合圣踪。

      宋之问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

      崔湜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临天女贵,杯接*臣欢。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苏味道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李适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

      李适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纡睿幸,龙舸畅宸襟。歌舞*阳第,园亭沁水林。山花添圣酒,涧竹绕熏琴。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

      李适 【奉和幸望*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地限骄南牧,天临饯北征。解衣延宠命,横剑总威名。豹略恭宸旨,雄文动睿情。坐观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徐彦伯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玉律藏冰候,彤阶飞雪时。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悬知穆天子,黄竹谩言诗。

      徐彦伯 【幸白鹿观应制】 凤舆乘八景,龟箓向三仙。日月移*地,云霞缀小天。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花洞留宸赏,还旗绕夕烟。

      张说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 翼翼宸恩永,煌煌福地开。离光升宝殿,震气绕香台。上界幡花合,中天伎乐来。愿君无量寿,仙乐屡徘徊。

      张说 【侍宴浐水赋得浓字】 千行发御柳,一叶下仙筇。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云霞交暮色,草树喜春容。蔼蔼天旗转,清笳入九重。

      卢藏用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 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萸依佩里发,菊向酒边开。圣泽烟云动,宸文象纬回。小臣无以答,愿奉亿千杯。

      马怀素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睿赏叶通三,宸游契重九。兰将叶布*,菊用香浮酒。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幸齐东户庆,希荐南山寿。

      马怀素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帝子今何去,重姻适异方。离情怆宸掖,别路绕关梁。望绝园中柳,悲缠陌上桑。空馀愿黄鹤,东顾忆回翔。

      沈佺期 【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 合殿春应早,开箱彩预知。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

      沈佺期 【晦日浐水应制】 素浐接宸居,青门盛祓除。摘兰喧凤野,浮藻溢龙渠。苑蝶飞殊懒,宫莺啭不疏。星移天上入,歌舞向储胥。

      沈佺期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 周王甲子旦,汉后德阳宫。洒瑞天庭里,惊春御苑中。氛氲生浩气,飒沓舞回风。宸藻光盈尺,赓歌乐岁丰。

      沈佺期 【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 山中气色和,宸赏第中过。辇路披仙掌,帷宫拂帝萝。泉临香涧落,峰入翠云多。无异登玄圃,东南望白河。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馀。

      刘禹锡 【门下相公荣加册命,天下同欢忝沐眷私,辄感申贺】 册命出宸衷,官仪自古崇。特膺*土拜,光赞格天功。再佩扶阳印,常乘鲍氏骢。七贤遗老在,犹得咏清风。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杜甫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杜甫 【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卢纶 【送崔邠拾遗】 皎洁无瑕清玉壶,晓乘华幰向天衢。石建每闻宗谨孝,刘歆不敢炫师儒。谏修郊庙开宸虑,议按休征浅瑞图。今日攀车复何者,辕门垂白一愚夫。

      卢纶 【送静居法师】 五色香幢重复重,宝舆升座发神钟。薝卜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九天论道当宸眷,七祖传心合圣踪。愿比灵山前世别,多生还得此相逢。

      刘禹锡 【赴苏州酬别乐天】 吴郡鱼书下紫宸,长安厩吏送朱轮。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蹑后尘。梁氏夫妻为寄客,陆家兄弟是州民。江城春日追游处,共忆东归旧主人。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但惊茅许同仙籍,不道刘卢是世亲。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皮日休 【题潼关兰若】 潼津罢警有招提,*百年无战马嘶。壮士不言三尺剑,谋臣休道一丸泥。昔时驰道洪波上,今日宸居紫气西。关吏不劳重借问,弃繻生拟入耶溪。

      有没有带傲和宸这两个字的诗句?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刘彻《秋风辞》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含有宸字的古诗?

      含有“宸”字的古诗有:

      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馀。——王维 唐代【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王维 唐代【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杜甫 唐代 【腊日】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 唐代【冬至】

      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但惊茅许同仙籍,不道刘卢是世亲。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李商隐 唐代【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阅读全文]...
  • 陆粲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君不见闽中郑卿湖海客,十年跨马燕京陌。——陆粲《郑卿歌》

    伊昔抱艺王门上,轩眉抵掌何雄壮。——陆粲《郑卿歌》

    龙颜真人四尺须,虎头将军一品相。——陆粲《郑卿歌》

    君臣际会岂偶然,遗事流传定非妄。——陆粲《郑卿歌》

    长安公卿走相问,门外日高车几两。——陆粲《郑卿歌》

    谁言黄扉玉堂上,用此野鹤孤云为。——陆粲《郑卿歌》

    祗今世途多汩没,尘埃谁是封侯骨。——陆粲《郑卿歌》

    男儿紫绶不在腰,磊落峥嵘徒自许。——陆粲《郑卿歌》

    秋风渐高白日促,与君且倒杯中绿。——陆粲《郑卿歌》

    他年我访希夷生,石室瑶编手翻录,青天招尔骑黄鹄。——陆粲《郑卿歌》

    名姝产西州,皎皎冰雪姿。——陆粲《名姝篇为友人作》

    结缡事夫君,修姱盛光仪。——陆粲《名姝篇为友人作》

    入宫见猜妒,众女憎蛾眉。——陆粲《名姝篇为友人作》

    所嗟奉仁明,中道成乖离。——陆粲《名姝篇为友人作》

    白日流高天,妾心炯如斯。——陆粲《名姝篇为友人作》

    君恩傥可还,枯槁生华滋。——陆粲《名姝篇为友人作》

    陆粲(1494—1551)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余,一字浚明,号贞山。嘉靖五年进士。官工科给事中,敢直言。以争张福(旧作“张福达”)狱,下诏狱廷杖。寻上疏论张璁、桂萼专擅朝事,谪贵州都镇驿丞,迁永新知县,以念母乞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左氏春秋镌》、《陆子余集》。

[阅读全文]...
  • 王粲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王粲《公燕诗》

    昊天降丰泽。——王粲《公燕诗》

    凉风撤蒸暑。——王粲《公燕诗》

    高会君子堂。——王粲《公燕诗》

    今日不极欢。——王粲《公燕诗》

    与天享巍巍。——王粲《公燕诗》

    克符周公业。——王粲《公燕诗》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郡高*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阅读全文]...
  • 王粲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王粲名言

    1、人情同于抔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兮。——王粲

    2、人生各有志。——王粲

    3、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王粲

    4、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王粲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句子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语录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说说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名言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诗词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祝福

带有粲和宸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舍不得离开的古诗文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古诗 盼相公回来的古诗 关于涛的古诗词 古诗词菊花命名的公司名 有关清明节悼念的古诗 描写山和花的古诗 古诗词一个字的妙处例子 古诗鉴赏的表现方法 关于春的古诗文三首 形容女子多才多艺的古诗词 关于文明就餐的古诗 用不同的字体写古诗 古诗中有可爱的动物比如 古诗凡的批注 带春鸟鸣涧的飞花令古诗 背篓的古诗 祝老师元宵快乐的古诗 古诗描写梅花的 写与树有关的现代古诗 夜书情思的古诗 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读后感 观种树的古诗英文版 琦玮的古诗 楼前的古诗词 关于身神话的古诗 关于思亲之情的古诗还有多少 关于春天湖边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简单 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两首 跟三八妇女节有关的古诗

随机推荐